1. <rp id="zsypk"></rp>

      2. 杜甫的詩

        時間:2024-10-01 17:39:04 杜甫 我要投稿

        杜甫的詩[優(yōu)選]

        杜甫的詩1

          教學(xué)目標(biāo):

        杜甫的詩[優(yōu)選]

          1、了解杜甫生平;學(xué)會從意象入手,分析意境進(jìn)而體會詩情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鑒賞能力。

          2、體會杜甫詩歌中包含的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和杜甫詩沉郁頓挫、雄渾有力的現(xiàn)實主義風(fēng)格。

          教學(xué)重點:

          體會詩人借物抒發(fā)的不同情感,學(xué)會意象—意境—詩情的鑒賞方法。

          教學(xué)難點:

          學(xué)會意象—意境—詩情的鑒賞方法。

          教學(xué)時數(shù):

          3課時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dǎo)入:杜甫一生歷經(jīng)坎坷,飽嘗生活的磨難,體味人世的悲辛。在杜甫的詩作中,有許多描寫月的詩句,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杜甫的詠月詩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語佳句,傳誦千古。在一向“沉郁頓挫”、“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老杜筆下,那是一個天地肅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個情誼淳厚、綿綿不盡的瑤池仙境,一個悲愴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靈。其中有“楓林纖月落,衣露凈琴張”的恬靜優(yōu)美,也有“夜深經(jīng)戰(zhàn)場,寒月照白骨”的戰(zhàn)爭悲憤;有“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的悠悠深情。

          二、作者簡介:杜甫,字子美,襄陽人,曾祖時遷居河南(今河南),祖父杜審言為初唐著名詩人。青年時代漫游各地,33歲時遇到“賜金放還”的李白,兩人曾同游梁宋之地。后入長安,困頓十載。安史亂起,杜甫落入叛軍之手,后脫逃奔赴肅宗行在,任左拾遺。后因事被貶,作檢校工員外郎,世人因稱其為杜工部。他所投奔得嚴(yán)武死后,漂泊于蜀,鄂,湘一帶,窮困潦倒,病痛纏身,于770年死于赴岳州舟中。

          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崇高理想,但命途多舛,一生坎坷,他的詩歌憂國憂民,真實感人,安史之亂時期的重大事件在他的詩歌中都有反映,他的詩于是被稱為詩史。杜甫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各體兼工,譴詞造句,精工巧妙,藝術(shù)成就極其突出后人稱為詩圣。他在盛唐詩壇上與李白雙峰并峙,合成李杜。杜甫詩風(fēng):沉郁頓挫。

          詩作:“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新安吏》!叭齽e”——《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锻馈、《春望》、《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登高》等。

          三、學(xué)習(xí)《月夜》

         。ㄒ唬懽鞅尘埃禾鞂毷遢d(756)六月,安史叛軍攻進(jìn)潼關(guān),杜甫帶著妻小逃到鄜州(今陜西富縣),寄居羌村。七月,肅宗即位于靈武(今屬寧夏)。杜甫便于八月間離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圖趕到靈武,為平叛效力。但當(dāng)時叛軍勢力已膨脹到鄜州以北,他啟程不久,就被叛軍捉住,送到淪陷后的長安;因杜甫原無官職,便未受囚禁。一個月夜,詩人望月生情,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名作。

          (二)、學(xué)習(xí)詩文

          1、初次朗讀詩歌,讀準(zhǔn)字音。

          2、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意。

          1)這首詩通過寫詩人陷于長安時對家中親人的思念,表達(dá)對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主旨)

          2)首聯(lián)“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設(shè)想妻子望月懷人的憂心。詩人本是在長安望月,但他憂心的不僅是自己困居長安、生死未卜的處境,而且是掛念遠(yuǎn)在鄜州的妻兒。自己獨在長安,當(dāng)然是“獨”看月,而妻子有兒女在身旁,為何也是“獨”看呢?下聯(lián)緊承而出。

          3)頷聯(lián)“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緊承上聯(lián),是流水對,直寫兒女之“未解”,是“不憶而憶”,翻進(jìn)一層。詩人不寫自己對妻兒的牽掛,也不寫妻子是如何的思念自己,卻寫小兒女因為太小,他們還不懂父親不在身邊的悲苦,這就更加令人可憐!拔唇鈶涢L安”有雙重含意:一是兒女因太小不懂得想念在長安的父親,一是兒女們不理解望月思親的母親。

          4)頸聯(lián)“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一個“濕”字,一個“寒”字,通過想象,形象地寫出妻子望月之久,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愈久而憶愈深,特別是在如此兵荒馬亂之時,想到丈夫陷賊于長安,該是怎樣的憂心如焚!無限的深情都從這想象描寫中流出,兩地相思,悲苦難言。

          5)尾聯(lián)“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回到詩人眼前望月場景,表達(dá)詩人對戰(zhàn)亂局勢的厭惡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當(dāng)想到以上情景,特別是妻子深夜難眠,為自己的處境而憂心時,詩人不免傷心落淚。詩人希望盡早結(jié)束這種兩地思念的痛苦生活,“雙照”而淚痕才干,那么“獨看”而淚痕不干也就再明白不過了!罢铡弊謶(yīng)“月”字,“雙”字應(yīng)“獨”字,“雙照”與“獨看”對舉成文,由虛入實,回憶過去的歡樂,感傷現(xiàn)在的孤獨,將團(tuán)聚寄托于將來。

         。ㄈ⑺囆g(shù)特點:

          1)煉字精準(zhǔn)。一二聯(lián)中,“憐”、“憶”與“今夜”、“獨看”聯(lián)系起來看,則意味相當(dāng)深厚。明月每月可見,特寫“今夜”,又是“獨看”,可以想見有往日的“同看”和將來的“同看”。將來的“同看”由結(jié)句點明,而往日的“同看”通過這二聯(lián)和相關(guān)材料的分析可以了解清楚:安史亂前,杜甫曾困守長安十年,其間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共同度過的。這期間夫妻二人一定曾共同看過明月,留下的記憶應(yīng)是很深刻的。當(dāng)長安淪陷后,一家人逃到羌村,與妻子同看明月也一定會回憶起在長安時看明月的情景,一定是不勝酸楚的!而如今,妻子一人在羌村“獨看”明月又是“憶長安”,這“憶”不僅是辛酸,更是憂慮和驚恐的。那么,往日與妻子在羌村看月而“憶長安”,盡管百感交集,但畢竟二人團(tuán)聚;如今只有妻子一人“獨看”月而“憶長安”,“小兒女”們又天真幼稚,哪能為其分憂解難呢?此一“憐”字,可謂飽含深情,感人至深。

         、谒囆g(shù)構(gòu)思巧妙。以“月”為線索,采用了暗示手法,將“獨看”和“雙照”作為全詩詩眼,虛實結(jié)合,表達(dá)主題效果顯著。

         。ㄋ模┬〗Y(jié):這首詩雖只寫親情,但具有廣闊的概括性和典型意義,抒發(fā)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渴望。詩中寫個人遭際,與親人離散之痛苦,但其中所寫夫婦、父子之愛已與憂君愛國、憫時傷亂之情融為一體,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亂中人民的悲苦生活,恰如葉燮《原詩》所言:“杜甫之詩,隨舉其一篇,篇舉其一句,無處不可見其憂君愛國、憫時傷亂,遭顛沛而不茍,處窮約而不濫,崎嶇兵戈盜賊之地,而以山川景物、友朋杯酒抒憤陶情,此杜甫之面目也!痹娙耸惆l(fā)的不僅限于自己與妻子之間的離別之情,而且包含了戰(zhàn)亂之中廣大人民共同的心聲。詩人在半年后所寫的《述懷》中說:“去年潼關(guān)破,妻子隔絕久”;“寄書問三川(鄜州的屬縣,羌村所在地),不知家在否”;“幾人全性命?盡室豈相偶!”由此不難看出,在詩人“獨看”的“淚痕''里,浸透的是天下亂離的悲哀;“雙照”的清輝中,閃耀著詩人對四海升平的理想。在字里行間,時代的脈搏無時不在跳動。

          五、作業(yè):背誦全詩,預(yù)習(xí)《哀江頭》。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dǎo)入,檢查背誦。

          二、學(xué)習(xí)《哀江頭》

         。ㄒ唬⿲懽鞅尘埃捍嗽娮饔谔泼C宗至德二載(757)春天。當(dāng)時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寫下這首名詩。

         。ǘW(xué)習(xí)詩文

          1、初次朗讀詩歌,讀準(zhǔn)字音。

          2、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意!@首詩寫詩人在安史亂中獨行昔日繁華之地曲江的感受,通過今昔對比,表達(dá)詩人憂時傷亂的哀思。(主旨)全詩分三部分。

          1)第一部分為前四句,寫長安淪陷后曲江的荒涼景象。

         、佟吧倭暌袄贤搪暱,春日潛行曲江曲!碧菩谠陂_元年間大加修建,宮殿樓閣連綿起伏,奇花異草四處種植,是皇室貴族和文人們的游覽勝地。安史亂前,這里一到春天游人如織,車馬繁華。安史亂中遭受嚴(yán)重破壞,游人稀少。一個明媚的春日,詩人前往曲江,偷偷行走在一個僻靜的角落,看到眼前荒涼破敗之景,不禁吞聲忍氣,暗暗哭泣。這就是如今的曲江的游人!行人稀少,哭泣也不敢大聲哭,只能吞聲而哭。,重復(fù)用一個“曲”字,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心中愁腸百結(jié)、紆曲難伸的感覺。這兩句,寫出了曲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因為當(dāng)時江山易手,安史叛軍已掌控長安。

          ②“江頭宮殿鎖千門,細(xì)柳新蒲為誰綠?”詩人在曲江所見到的又是什么樣一番景象呢?“千門”,極言宮殿之多,可以想見當(dāng)時的繁華;但加一“鎖”字,便將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蕭條巧妙地構(gòu)成對比!凹(xì)柳新蒲”,又是一個春天到來了,只見細(xì)柳裊裊,茵茵蒲芽,生機盎然。“為誰綠”三字陡然一轉(zhuǎn),以樂景襯哀情,含有肝腸寸斷的悲痛:江山易主,舊的主人倉皇出逃,如畫江山淪入敵手。面對國破家亡的現(xiàn)實,詩人不禁心中大慟,對往日的回憶自然而然地轉(zhuǎn)入下段“憶昔”。

          2)第二部分為接下來八句,寫安史亂前春日曲江繁華盛景。

         、佟皯浳裟揿合履显,苑中萬物生顏色!笨倢懲辗比A。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在開元二十年(732),從大明宮到南苑,修筑了復(fù)道夾城,帝室權(quán)貴可通過夾城直抵南苑。詩人想起當(dāng)年御駕游苑時,霓彩旗幟飄揚,車駕豪華奢侈,珠光寶氣映得花木也五光十色,絢麗無比。

         、凇罢殃柕罾锏谝蝗,同輦隨君侍君側(cè)。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边@幾句具體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游苑的情景!巴傠S君”用班婕妤典故,與唐明皇寵愛楊貴妃形成對比。當(dāng)年漢成帝未能做成的事,唐明皇做出來了;班婕妤不屑于做的事,楊貴妃卻自鳴得意地做了。言下之意,暗諷唐明皇荒淫好色。接下來四旬寫楊貴妃的驕縱得意之態(tài)!安湃恕笔菍m中女官,她們身著戎裝,騎著有黃金勒口的白馬,帶著精美的.弓箭,翻身仰天射中比翼雙飛的鳥兒,楊貴妃為之嫣然“一笑”!耙恍Α倍诸H有言外之意。妃子“一笑”,唐明皇能不開心?聯(lián)系周幽王為博妲己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這“一笑”之中又有多少諷刺之意!

          3)第三部分為后八句。寫詩人在滄桑巨變之前的哀思,總結(jié)了全篇,且照應(yīng)了開頭。

         、佟懊黜X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边@幾句寫對李楊二人自食惡果而釀成悲劇的感慨。“明眸皓齒”既是寫“一笑”的情態(tài),又引出了楊貴妃那令人感慨萬千的悲劇。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兵變而縊死,然而長安已是淪陷于敵手,血污的游魂也難以回京了。楊貴妃死后埋葬在渭水之濱的馬嵬,唐玄宗入川,走的是崎嶇難行的劍閣古道,生死別離,彼此之間音容渺茫,難通消息。詩人以“同輦隨君侍君側(cè)”與“去住彼此無消息”、“一笑正墜雙飛翼”與“血污游魂歸不得”的今昔對比,揭示了李楊二人的荒淫無度與大禍臨頭之間必然的因果關(guān)系,寫得驚心動魄,引人深思。

         、凇叭松星闇I沾臆,江草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比松偸怯懈星榈,詩人觸景傷懷,淚水奪眶而出;而大自然是無情的,江水自流,江花自開,它們不管人世多少滄海桑田,亙古如此,未有終極。這里以無情襯有情,更見傷痛之情深。此時天已黃昏,胡騎出動,揚起了滿天灰塵,給人一種高壓恐怖氣氛。這樣,開頭寫的詩人為何要“潛行”、“吞聲哭”便有了答案。詩人憂憤交迫,心急如焚。末兩句有兩種解釋:一是詩人想回到城南住所,卻反而走向了城北,心煩意亂竟辨不清南北方向;一是詩人明知住所在城南,卻駐足眺望城北,翹首盼望官軍的到來,因為唐肅宗此時在靈武,靈武在長安以北。詩人同時寫的《悲陳陶》一詩中有句“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含意相同。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云:“北人謂‘向'為‘望'。”可見“望城北”即“向城北”意。

          3、小結(jié):全詩憂時傷亂的主題至為沉痛。詩人潛行曲江,今昔對比之中,寄托了深深的哀思。

         。ㄈ┧囆g(shù)特色:

          1、全詩結(jié)構(gòu)緊緊圍繞主題而展開。由眼前翻到從前,又從回憶轉(zhuǎn)回現(xiàn)實。紆曲有致,跌宕起伏,富有層次感。先是寫哀,觸景傷情,有物是人非之感;接寫極度之樂,回憶李楊二人荒淫無度的豪奢生活;爾后又寫樂極生悲,寫出時代變幻的深哀巨痛。

          2、對比手法的運用。詩中樂與哀因果轉(zhuǎn)換,對比效果強烈,在今昔對比中,蘊含了詩人無盡的哀愁。這里既有詩人憂國憂民的真誠,也有對蒙難君王的傷悼。哀其不幸蒙塵,諷其荒淫誤國。這是李唐王朝衰敗的悲歌,也是詩人為國破家亡而泣,可謂句句傷心,字字血淚。

          三、學(xué)習(xí)《蜀相》。

         。ㄒ唬⿲懽鞅尘昂喗椋捍嗽娮饔谔泼C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唐王朝仍處于風(fēng)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杜甫經(jīng)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這段時間,他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贊揚諸葛亮的詩篇,《蜀相》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ǘ⿲W(xué)習(xí)詩文:

          1.初次朗讀詩歌,讀準(zhǔn)字音。

          2.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意:

          1)這首詩通過詩人對丞相祠堂的尋訪,表達(dá)了對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詩人深沉而復(fù)雜的感慨。(主旨)

          2)首聯(lián)“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設(shè)為問答,以尋訪丞相祠為由,點出諸葛亮廟在成都城外,為高大繁茂的柏樹所遮掩。丞相祠堂即今武侯祠,在成都城南約二里處。成都是三國時期蜀國的都城,諸葛亮在這里主持國政二十余年,創(chuàng)下了令后人景仰的勛業(yè)。晉代李雄在成都稱王時為他建立了祠堂。后來桓溫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只有武侯祠完整無損!昂翁帉ぁ,口氣急切,表現(xiàn)了詩人對諸葛亮的追慕;錦官城,即成都,成都在漢代織錦業(yè)發(fā)達(dá),朝廷曾在此設(shè)錦官專管,故有“錦官城”之稱!鞍厣保陨n松翠柏之茂密暗含人們對諸葛亮的景仰,透出一種肅穆、安謐的氣氛;杜甫在夔(kuí)州時寫有《古柏行》一詩,其中有句“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可為“柏森森”三字作一較好注腳!吧,是形容柏樹長得高大而茂密。據(jù)記載,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

          3)頷聯(lián)“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進(jìn)一步寫丞相祠堂幽靜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了詩人追懷諸葛亮的寂寞之心。這里有把臺階都映得發(fā)綠的碧草,有藏在深樹枝葉后鳴囀的黃鸝。“自春色”,寫出春草茂盛之態(tài),“空好音”,寫游人稀少,鳥兒鳴聲婉轉(zhuǎn),但并不引起游人的注意。丞相廟宇如此幽靜、寂寞,先賢的功績漸漸被人遺忘;詩人一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為同調(diào),這是多么寂寞的懷古之心啊!其中亦可見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對世無賢才的深深失望之情。此聯(lián)還命有碧草與黃鸝并不理解人事的變遷和朝代的更替這一層意思。特別是詩句中的“空”和“自”兩個字的巧妙運用,使這一聯(lián)的含義更加豐富。對于這兩句,杜詩的評注者們有的認(rèn)為是寫景,有的認(rèn)為是“真正抒情,而非實在寫景”,確切地說,這兩句應(yīng)看成“景語含情,情語寓景”。這樣的例子在杜詩中是屢見不鮮的。如杜甫在夔州時所寫的《武侯廟》一詩,開篇兩句:“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睂懗隽藦R外景色的荒蕪,寄托著詩人對諸葛武侯身后凄涼的哀婉,就是生動的一例。

          4)頸聯(lián)“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以凝練的筆墨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和才德。這里突出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一是三顧茅廬,定天下鼎足三分之大計;二是輔助劉備開創(chuàng)蜀漢政權(quán);三是輔佐后主劉禪鞏固帝業(yè)。詩人最為羨慕的是諸葛亮能與劉備的君臣際會,共創(chuàng)大業(yè),一生才學(xué)得以施展!疤煜掠嫛保煜麓笥。指《隆中對》中所言:“東連孫權(quán),北抗曹操,西取劉璋”!袄铣夹摹币庵钢T葛亮功成不居、忠心謀國之心!度龂局T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日:‘臣敢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初,亮自表后主曰:‘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fù)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贝寺(lián)既是對諸葛亮高尚人格的贊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時、抱負(fù)難施的隱衷。

          5)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抒寫自己對諸葛亮一生遭際的沉痛感慨。諸葛亮一生對蜀漢政權(quán)耿耿忠心,最后于后主建興十二年(234)病逝軍中。這年春天,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與魏司馬懿軍在陜西渭南對壘,相持百余日,終因操勞過度,八月于五丈原離世,年五十四歲!俺鰩熚唇萆硐人馈敝傅木褪沁@段史實。諸葛亮雖未能伐魏功成,卻踐行了自己“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誓言,崇高精神和品質(zhì)光照千古,千百年來后人無不為此感動流淚!坝⑿邸保瑧(yīng)是指千古以下的仁人志士,為國為民而赴湯蹈火之人,其中尤其如杜甫這樣許身稷契、志在匡國之人。此句隱含著詩人感時傷亂之意。

          3.小結(jié):本詩題目為蜀相,卻直寫諸葛亮,景中含情。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其間寄寓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和政治理想,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詩人對憂念蒼生、濟(jì)世扶危的諸葛亮極其崇敬景仰,希望在當(dāng)時安史之亂中也能有諸葛亮這樣雄才大略而又忠心為國之人出現(xiàn);詩人對自己不能拯時濟(jì)世而潦倒一生深感遺憾。

         。ㄈ┧囆g(shù)特色:

          1.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起承轉(zhuǎn)合,天衣無縫。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寫專程尋訪丞相祠堂,這是“起”;第三、四兩句,直承上文,寫祠堂內(nèi)的春色,這是“承”;第五、六句,推開一層,寫對諸葛武侯評價,這是“轉(zhuǎn)”;第七、八句,收束全詩,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這是“合”。在短短的八句當(dāng)中,有敘事,有寫景,有議論,有抒情,筆墨淋漓,感情深摯,統(tǒng)體渾成,富有藝術(shù)感染力。

          2.對比手法的運用。詩中樂與哀因果轉(zhuǎn)換,對比效果強烈,在今昔對比中,蘊含了詩人無盡的哀愁。這里既有詩人憂國憂民的真誠,也有對蒙難君王的傷悼。哀其不幸蒙塵,諷其荒淫誤國。這是李唐王朝衰敗的悲歌,也是詩人為國破家亡而泣,可謂句句傷心,字字血淚。

          四、作業(yè):背誦《蜀相》,預(yù)習(xí)下兩首詩。

          第三課時

          一、新課導(dǎo)入,檢查背誦。

          二、《又呈吳郎》

         。ㄒ唬⿲懽鞅尘埃嚎凑n文注釋①

          (二)學(xué)習(xí)詩文:

          1、初次朗讀詩歌,讀準(zhǔn)字音。

          2、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意。

          1)這首詩中,詩人通過勸告吳郎讓老婦人打棗這樣一件小事,表達(dá)了詩人對戰(zhàn)亂中的人民真切的關(guān)心和深摯的同情。(主旨)

          2)首聯(lián)“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開門見山,直敘其事!皳錀棥奔础按驐棥,“打”字顯猛烈,而用“撲”字,有“打”得短促、量少之意;“任”,放任不管。原因正在于“無食無兒一婦人”。這句詩充滿同情意味,口氣自然,似乎直接面對吳郎說話。

          3)頷聯(lián)“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緊接上聯(lián),進(jìn)一步說明“撲棗”的原因!袄ЦF”正在于上句所言。意謂如果不是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里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正由于她撲棗時心懷恐懼,所以我們不僅不應(yīng)干涉,反而更應(yīng)顯得和善些,讓她安心打棗才對。以上四句是詩人自敘以前之事,用以啟發(fā)吳郎。

          4)頸聯(lián)“即防遠(yuǎn)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任真”直接說到吳郎的行為。前句主語是寡婦,“防”,提防,心存戒備!斑h(yuǎn)客”指吳郎!岸嗍隆保嘈,多慮。后句主語是吳郎。此聯(lián)意謂,那寡婦一見你插籬笆就防你不讓她打棗,未免多心,但你一搬進(jìn)草堂就插籬笆,卻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在于:這不能怪她多心,而是你有點不近人情。她本來打棗時就提心吊膽,你不表現(xiàn)親善一些,反而一來就插起籬笆了!此兩句措辭委婉含蓄,如果話說得太生硬、直接,可能會引起吳郎的反感。

          5)尾聯(lián)“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是全詩勸說強有力的理由,蘊含著詩人憂國憂民的深厚情懷。前句是借寡婦的訴苦,指出了這位寡婦、同時也是廣大人民窮困的社會根源在于官府的剝削,即“征求”。這也為寡婦的行為作了進(jìn)一步的開脫。后句說得更遠(yuǎn)更深,詩人想到持續(xù)了十余年的安史之亂,不禁涕淚橫流。而這也正是廣大人民窮困的又一深刻時代根源。以此來點醒、開導(dǎo)吳郎,讓他看得遠(yuǎn)一些,多一些同情心。

          3.小結(jié):此詩富有強烈的人民性,是詩人憂國憂民精神的具體例證。詩人由二件普通的打棗小事,聯(lián)想到廣大人民尚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現(xiàn)實,并為此涕淚橫流。同時也是向吳郎、向廣大尚處于戰(zhàn)亂中的人們說明了一個道理:在此艱難歲月之中,人們更應(yīng)該互敬互愛、同甘共苦,共渡難關(guān)。

         。ㄈ┧囆g(shù)特色:

          1、以詩代書信,詞語明白如話卻又委婉含蓄。詩人用了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承接關(guān)聯(lián),如“不為”、“只緣”、“已”、“正”、“即”、“便”、“雖”、“卻''等,這樣既有律詩的格律韻味,又具散文的靈活性,讀起來抑揚頓挫,令人回昧不已。

          2、運用散文中常用的虛字來作轉(zhuǎn)接。如“不為”、“只緣”、“已訴”、“正思”,以及“即”、“便”、“雖”、“卻”等,因而能化呆板為活潑,既有律詩的形式美、節(jié)奏感,又有散文的靈活性,抑揚頓挫,耐人尋味。

          三、學(xué)習(xí)《登岳陽樓》

         。ㄒ唬⿲懽鞅尘埃捍嗽姙樵娙送砟曜髌,是年(769)詩人已五十七歲。當(dāng)時,詩人處境艱難,凄苦不堪,年老體衰,貧病交加,再加上北歸無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著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學(xué)習(xí)詩文:

          1、初次朗讀詩歌,讀準(zhǔn)字音。

          2、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意。

          1)這首詩寫詩人登樓所見之景,表達(dá)了自己衰暮之年仍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主旨)

          2)首聯(lián)“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即緊扣詩題,點明登臨之意,只是感情復(fù)雜,不知是喜是悲。洞庭湖水方圓五百余里,蔚為壯觀。詩人以“昔聞”入手,寫出自己早已對之向往之情,只是如今在衰殘之年方得以登臨。杜甫一生懷才不遇,路途坎坷,但從未放棄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理想,只是此時已值衰年,萬事成空,所有的愿望即將化為泡影,在今昔對比之中,抑郁之情和壯志難酬的感慨流露無遺。

          2)頷聯(lián)“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寫登臨所見。廣闊無垠的洞庭湖,浩浩蕩蕩,好像把東方的吳地和南方的楚地一分為二,連日月星辰都漂浮于湖水之中。此句寫出了洞庭湖恢弘的氣象和詩人博大的胸襟。

          3)頸聯(lián)“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轉(zhuǎn)而寫自己之凄苦情狀。這十字可謂字字辛酸:親朋絕少而音訊難通;年老體衰而又病魔纏身;生活艱難,唯有一葉小舟順流漂泊,困頓潦倒之狀令人凄然。

          4)尾聯(lián)“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泅流”緊承上聯(lián),顯出詩人博大的胸襟。詩人憑欄遙望北方,想到那長年不息的戰(zhàn)火和涂炭的生靈,不禁涕淚縱橫,難以抑止。這正表現(xiàn)了其寬廣的胸懷,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

          3.小結(jié):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感人至深。

         。ㄈ┧囆g(shù)特色:氣勢恢弘的景物描寫,“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一聯(lián),境界之大,寫洞庭詩句無出其右

          四、作業(yè):背誦《登岳陽樓》,預(yù)習(xí)下一課。

        杜甫的詩2

          1、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絕句

          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3、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代: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4、登高

          唐代: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5、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唐代: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fēng)。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6、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7、登白馬潭

          水生春纜沒,日出野船開。

          宿鳥行猶去,叢花笑不來。

          人人傷白首,處處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8、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9、鄭縣亭子

          鄭縣亭子澗之濱,戶牖憑高發(fā)興新。

          云斷岳蓮臨大路,天晴宮柳暗長春。

          巢邊野雀群欺燕,花底山蜂遠(yuǎn)趁人。

          更欲題詩滿青竹,晚來幽獨恐傷神。

          10、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風(fēng)吹若何。

          暫時花戴雪,幾處葉沉波。

          體弱春風(fēng)早,叢長夜露多。

          江湖后搖落,亦恐歲蹉跎。

        杜甫的詩3

          古柏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孔明廟前有老柏,柯如青銅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塞通雪山白。

          憶昨路繞錦亭東,先主武侯同閟宮。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戶牖空。

          落落盤踞雖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風(fēng)。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廈如傾要梁棟,萬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翦伐誰能送?

          苦心豈免容螻蟻,香葉終經(jīng)宿鸞鳳。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

          房兵曹胡馬詩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

          竹批雙耳峻,風(fēng)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

          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fēng)吹細(xì)細(xì)香。

          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高都護(hù)驄馬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安西都護(hù)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

          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yǎng)隨所致,飄飄遠(yuǎn)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zhàn)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luò)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

          野人送朱櫻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

          數(shù)回細(xì)寫愁仍破,萬顆勻圓訝許同。

          憶昨賜沾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

          金盤玉箸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zhuǎn)蓬。

          孤雁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絕句·藥條藥甲潤青青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藥條藥甲潤青青,色過棕亭入草亭。

          苗滿空山慚取譽,根居隙地怯成形。

        杜甫的詩4

          閱讀下面的這首詩歌,完成14~15題。

          秦州雜詩①(其十七)

          杜甫

          邊秋陰易久,不復(fù)辨晨光。檐雨亂淋幔,山云低度墻。

          鸕鶿窺淺井②,蚯蚓上深堂③。車馬何蕭索,門前百草長。

          注:①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間,他先后寫了二十首詩篇,統(tǒng)題為《秦州雜詩》。②窺井:求食。③深堂:內(nèi)堂,屋宇深處的廳堂。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邊”指秦州,這兩句詩是說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給人陰沉昏暗之感。

          B.用“亂”字寫檐下雨水亂濺、淋濕帳幔,暗寫風(fēng)向不定,寄寓飄搖之感。

          C.用“度”字來寫山頭烏云急速行進(jìn)的狀態(tài),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過天晴。

          D.尾聯(lián)使用以景結(jié)情的手法,深刻表現(xiàn)詩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雋永。

          15.請從明寫暗寫角度對詩歌怎樣寫雨進(jìn)行簡要賞析。(6分)

          答案:14.C“度”,是踱步的意思,這里使用擬人手法,寫烏云行動遲緩,暗示雨天還要持續(xù)一段時日。

          15.①前六句皆是寫雨,其中“亂淋”明寫雨之急驟;(1分)

         、谄渌寰浣允前祵!斑吳镪幰拙,不復(fù)辨晨光”,寫秋雨連綿;(1分)“山云低度墻”寫秋雨之一場未斷一場即到;(1分)“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寫積雨成澇。(1分)

         、墼姼柰ㄟ^雨亂云低營造了壓抑、昏暗的.意境,又通過鸕鶿覓食、蚯蚓避濕來渲染久雨后的苦悶,表現(xiàn)了詩人流落秦州的感時傷亂之情和個人身世之悲。(2分)

        杜甫的詩5

          ☆課文導(dǎo)讀

          《望岳》寫詩人游歷山川名勝,表達(dá)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自己的遠(yuǎn)大抱負(fù),其感情基調(diào)熱情奔放。《春望》寫詩人歷經(jīng)戰(zhàn)亂,目睹國家破敗之象,身感離鄉(xiāng)背景之苦,表達(dá)出憂國憂時,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妒纠簟芬矊懹趹(zhàn)亂時期,但這時,詩人面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表現(xiàn)出深切的同情。后兩首其感情沉郁憂憤。從這三首詩歌來看,詩人的思想感情逐漸從理想走向現(xiàn)實,從于家于己的眷顧向于國于民的關(guān)注,或多或少的體現(xiàn)詩人思想發(fā)展的軌跡。

          ☆基礎(chǔ)過關(guān)

          一、讀音辨析

          決眥(zì) 未了(liǒo)

          搔(sōo) 簪(zōn)

          逾墻(yú) 鄴城(yè) 戍(shù)

          老嫗(yǜ) 幽咽(yè)

          二、詞語釋義

          岱宗:對泰山的尊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造化鐘神秀:鐘,聚集。

          陰陽割昏曉:陰,山的北面;陽,山的南面。

          決眥入歸鳥:眥,眼眶,眼角。

          烽火連三月:喻指戰(zhàn)火。

          會當(dāng)凌絕頂:會當(dāng),終當(dāng)、終要。凌,不盡。

          渾欲不勝簪:渾,簡直。

          蕩胸生曾云:曾,通“層”。

          逾墻走:走,跑。

          吏呼一何怒:呼,大聲吆喝。怒:兇狠。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活著的不過是茍且偷生,死了的就永遠(yuǎn)完結(jié)了。存者,活著的.,生存的人。且,暫且。已,動詞停止,這里引申為完結(jié)。

          備晨炊:備,準(zhǔn)備。炊,燒火做飯。

          泣:小聲抽泣,啼哭。

          三、語句解讀

          1.“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鐘”將大自然人格化、擬人化,把大自然寫得有情有義!案睢弊皱N煉得極好,從山的北面看,那照臨下土的陽光就像被一把碩大無朋的刀切割斷了一樣,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意蘊豐厚,有一種哲理美。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shù)氖难,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它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往直前?/p>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字使人怵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凄涼。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濺”“驚”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的動態(tài)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杜甫的詩6

          春望

          唐代: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且這首詩結(jié)構(gòu)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jié)合。詩人由登高望遠(yuǎn)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yuǎn)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zhuǎn)換中含蓄地傳達(dá)出詩人的感嘆憂憤。

          江亭

          唐代:杜甫

          坦腹江亭暖,長吟野望時。

          水流心不競,云在意俱遲。

          寂寂春將晚,欣欣物自私。

          江東猶苦戰(zhàn),回首一顰眉。

          寫此詩時,安史之亂未平。作者雖然避亂在四川,暫時得以“坦腹江亭”,到底還是忘不了國家安危的,因此詩的最后,就不能不歸結(jié)到“江東猶苦戰(zhàn),回首一顰眉”,又陷入滿腹憂國憂民的愁緒中去了。杜甫這首詩表面上悠閑恬適,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悶。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詩人的地方。

          清明二首

          唐代: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jié)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yán)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yuǎn),萬里秋千習(xí)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全詩以情感的構(gòu)思線索,取景用事全為抒情服務(wù),所以景隨情移,步步變換;蛞詷肪耙r哀,或直寫哀景,第二首后三聯(lián)則把情景高度統(tǒng)一于一體,一般景萬種情疊起千重心浪,把全詩情緒推到最高點。詩人又善于多角度切入和轉(zhuǎn)換,多重詩歌意象紛至沓來,仿佛隨手拈出,又極妥貼自然。

          遣遇

          唐代:杜甫

          磐折辭主人,開帆駕洪濤。

          春水滿南國,朱崖云日高。

          舟子廢寢食,飄風(fēng)爭所操。

          我行匪利涉,謝爾從者勞。

          石間采蕨女,鬻市輸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號。

          聞見事略同,刻剝及錐刀。

          貴人豈不仁?視汝如莠蒿!

          索錢多門戶,喪亂紛嗷嗷。

          奈何黠吏徒,漁奪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時甘缊袍。

          此詩是杜甫晚年之作,但從中可以看出,他精神不減當(dāng)年,對黑暗社會現(xiàn)實進(jìn)行深刻揭露和辛辣諷刺,依舊放射出現(xiàn)實主義的光芒。

          野老

          唐代:杜甫

          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

          漁人網(wǎng)集澄潭下,賈客船隨返照來。

          長路關(guān)心悲劍閣,片云何意傍琴臺。

          王師未報收東郡,城闕秋生畫角哀。

          整首詩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當(dāng)詩的上半部展現(xiàn)出那幅江村圖時,詩人似乎是忘情于自然了,到了下半部,才表現(xiàn)出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心,原來詩人的閑適放達(dá),是在報國無門的困境中的一種自我解脫,這種超脫是平靜之下的深沉的無奈和哀痛。

          倦夜

          唐代:杜甫

          竹涼侵臥內(nèi),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這首詩的構(gòu)思布局精巧玲瓏。全詩起承轉(zhuǎn)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寫景,由近及遠(yuǎn),由粗轉(zhuǎn)細(xì),用空間的變換暗示時間的推移,畫面變幻多姿,情采步步誘人。

          哀江頭

          唐代:杜甫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xì)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cè)。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在這首詩里,詩人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也是復(fù)雜的。當(dāng)他表達(dá)出真誠的愛國激情的'時候,也流露出對蒙難君王的傷悼之情。這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國勢衰微的悲歌。全篇表現(xiàn)的,是對國破家亡的深哀巨慟。

        杜甫的詩7

          唐工部員外郎杜甫

          宋代 李綱

          子美以詩鳴,今古無對手。當(dāng)時謫仙人,長句頗先后。

          精深律切處,故自非其偶。而況郊島徒,何敢窺戶牖。

          有如登岱宗,眾山皆培塿。又如觀武庫,劍戟靡不有。

          高辭媲丘墳,古意篆蝌蚪。蒼蒼雪中松,濯濯風(fēng)前柳。

          云煙紛卷舒,雷電劃奔走。澹然眾態(tài)俱,沾丐隨所取。

          平生忠義心,多向詩中剖。憂國與愛君,誦說不離口。

          饑寒窘衣食,容貌村野叟。自以稷契期,此理人勝不。

          中興作諫臣,戎馬方踐蹂。上疏救房琯,亦足知素守。

          一跌不復(fù)振,造物意豈茍。欲使窮吟哦,專志如矇瞍。

          辛苦盜賊中,妻子或顛仆。布衾冷似鐵,晨爨乏升斗。

          冒雪斸黃精,呼兒理魚笱。蕭條秦隴間,不廢詩千首。

          依嚴(yán)遂入蜀,幕府備賓友。草堂浣花溪,頗復(fù)事南畝。

          亂離又飄泊,累若喪家狗。云安曲米春,巫峽風(fēng)土陋。

          扁舟下瞿唐,留滯湖湘久。家事竟何成,丹訣空系肘。

          凄涼耒陽縣,醉死竟坐酒。雖煩微之銘,不返鄠杜柩。

          誰將樽中淥,一酹泉下朽。詩篇垂琳瑯,長作蛟龍吼。

        杜甫的詩8

          “詩圣”杜甫(712~770)的詩現(xiàn)存一千四百多首,絕大部分是他四十歲以后的作品;而事實上杜甫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甚早,據(jù)他本人后來在《壯游》一詩中所說,開始于七歲,(“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到十四五歲,已經(jīng)“出游翰墨場”,在當(dāng)?shù)卦妷蠉渎额^角;稍后更有了“李邕求識面,王翰愿為鄰”(《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這樣這樣的盛名。李、王皆為一時聞人。

          于是杜甫早年作品的情況如何,現(xiàn)存最早的是哪幾首,就成了讀者很關(guān)心的問題。

          最為流行的杜詩注本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或稱《杜詩詳注》)是按年編排的,其卷一的前三首是:《游龍門奉先寺》、《望岳》和《登兗州城樓》,一般認(rèn)為這些就是現(xiàn)存最早的杜甫詩;而著名的老一代學(xué)者洪業(yè)先生(1893~1980)在《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一書中不取此說,另以《夜宴左氏莊》為第一首,并論定其寫作時間是開元二十三年(735)暮春。按該詩云:

          林風(fēng)纖月落,衣露靜琴張。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詩罷聞吳詠,扁舟意不忘。

          洪先生分析說:

          杜甫在南方已經(jīng)游歷了好些時候,也許有幾年了,他可能已經(jīng)學(xué)會了足夠多的吳方言,能夠理解吳詠……我傾向于認(rèn)為,如果將此詩系年于南方游歷結(jié)束的735年暮春,它將變得極富意味。(曾祥波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12月版,第27~28頁)

          他又補充說:

          二十年前,我遵循前人注釋,認(rèn)為杜甫在712年至735年的詩歌都沒有保存下來。現(xiàn)在我改變了這個觀點,將此詩系年于735年。因為詩中提到了吳地方言(“吳詠”),這使我相信此詩作于東南游歷時期。它甚至可能是735年之前寫的。杜甫“檢書”“看劍”也許跟他即將返回、準(zhǔn)備科舉考試有關(guān)。我甚至認(rèn)為……《江南逢李龜年》也最好系年在735年之前。(前引書,第27頁)

          洪先生這本大著是他在美國用英語寫成的,出版于1952年;后來到1962年,他在《我怎樣寫杜甫》一文中進(jìn)而指出:《江南逢李龜年》一詩“也當(dāng)是游吳越時作。當(dāng)初我受前人影響,仍放此詩于湖南詩內(nèi);且疑‘江南’或是‘湖南’之誤,更沉靜思維,則覺不但‘江南’不誤,而且此詩之容態(tài)俏生,氣韻飄揚,不似杜甫湖南時詩之多悲哀沉郁,而可合于杜甫二十三歲左右‘越女天下白,鏡湖五月涼’之環(huán)境。當(dāng)時杜甫在江南游興方濃,當(dāng)較《夜宴左氏莊》為更早!保ㄇ耙龝362頁)

          這樣洪業(yè)先生就將杜甫最早的詩作安頓在他青年時代漫游吳越之時,那時詩人二十多歲。

          洪業(yè)先生這本《杜甫》一直到六十年后才有中文譯本,但讀起來仍然很有新意,特別是關(guān)于詩作的系年和生平的考校,多有深入細(xì)致的討論,在許多細(xì)節(jié)問題上似較聞一多先生的《少陵先生年譜會箋》更為體會入微。中譯本出于專家之手,清晰流暢,讀起來非常舒服;有若干譯者注,水平很高,附錄豐富,尤便參考。

          先前洪先生做過一部《杜詩引得》(1940年),對杜詩的文本非常熟悉,為進(jìn)一步研究打下極好的基礎(chǔ)。那種“堪靠燈”式的引得即一字不漏的索引,實為研究的利器,因為可以根據(jù)任何一個字就能查出杜詩的原作,而依靠書后的各本編次表,又能了解到其詩在該引得之底本(南宋寶慶本郭知達(dá)集注《九家注杜詩》)及其他二十多種杜集版本中的卷次。這樣的工具書,編起來很麻煩,而用起來很方便。洪先生早年在燕京大學(xué)主持其事,作出過重大的貢獻(xiàn)。

          但是研究古人的詩單是用歷史考證的方法還很不夠,杜甫的`詩因為多涉時事,可以大致推知其寫作時間的相當(dāng)多,而要逐首系年仍然大有困難,或者也不一定必要。即如《江南逢李龜年》和《夜宴左氏莊》這兩首,是否就一定作于漫游吳越之時,因而是現(xiàn)存的最早作品,照我看仍然難說得很,前者尤其不像,其詩云: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當(dāng)杜甫在吳越漫游時,年紀(jì)輕輕,尚未出道,他同岐王李范、秘書監(jiān)崔滌(崔九)這些高踞于首都上層的大人物未必認(rèn)得,更未必熟悉;所以這首詩基本上不可能作于他的青年時代。提到“聞吳詠”的詩倒是有可能作于他尚在吳越之時,但也不能肯定,在別的地方,也未嘗不能“聞吳詠”。臨近考試才來“檢書”,像當(dāng)下某些臨時抱佛腳的考生似的,似乎不大像杜甫的做派;在外地旅游,帶許多卷軸書籍,很是累贅——這樣看來,《夜宴左氏莊》恐怕也并非作于“南方游歷結(jié)束的735年暮春”,而更可能在稍晚些的時候。

        杜甫的詩9

          唐 - 杜甫 - 贈別何邕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贈別何邕

          【內(nèi)容】:

          生死論交地,何由見一人.

          悲君隨燕雀,薄宦走風(fēng)塵.

          綿谷元通漢,沱江不向秦.

          五陵花滿眼,傳語故鄉(xiāng)春.

          唐 - 杜甫 - 贈別賀蘭铦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贈別賀蘭铦

          【內(nèi)容】:

          黃雀飽野粟,群飛動荊榛.

          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時人.

          老驥倦驤首,蒼鷹愁易馴.

          高賢世未識,固合嬰饑貧.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fēng)塵.

          悲歌鬢發(fā)白,遠(yuǎn)赴湘吳春.

          我戀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生離與死別,自古鼻酸辛.

          唐 - 杜甫 - 贈陳二補闕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題目】:贈陳二補闕

          【內(nèi)容】:

          世儒多汩沒,夫子獨聲名.

          獻(xiàn)納開東觀,君王問長卿.

          皂雕寒始急,天馬老能行.

          自到青冥里,休看白發(fā)生.

        杜甫的詩10

          《別李義》

          神堯十八子,十七王其門。道國洎舒國,督唯親弟昆。

          中外貴賤殊,余亦忝諸孫。丈人嗣三葉,之子白玉溫。

          道國繼德業(yè),請從丈人論。丈人領(lǐng)宗卿,肅穆古制敦。

          先朝納諫諍,直氣橫乾坤。子建文筆壯,河間經(jīng)術(shù)存。

          爾克富詩禮,骨清慮不喧。洗然遇知己,談?wù)摶春肌?/p>

          憶昔初見時,小襦繡芳蓀。長成忽會面,慰我久疾魂。

          三峽春冬交,江山云霧昏。正宜且聚集,恨此當(dāng)離尊。

          莫怪執(zhí)杯遲,我衰涕唾煩。重問子何之,西上岷江源。

          愿子少干謁,蜀都足戎軒。誤失將帥意,不如親故恩。

          少年早歸來,梅花已飛翻。努力慎風(fēng)水,豈惟數(shù)盤飧。

          猛虎臥在岸,蛟螭出無痕。王子自愛惜,老夫困石根。

          生別古所嗟,發(fā)聲為爾吞。

        杜甫的詩11

          《登岳陽樓》是唐代詩人杜甫于大歷三年(768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詩人在作品中描繪了岳陽樓的壯觀景象,反映了詩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詩文解釋:

          早就聽說洞庭湖的水勢浩大,今天終于登上了這座聞名遐邇的岳陽城樓。洞庭湖如此廣闊,東南面的吳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兩國。洞庭湖的水勢浩瀚,整個天與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濤上漂浮。望著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親友連一點消息也沒有,而今年邁多病,棲息在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在關(guān)山以北依然戰(zhàn)火不斷,憑軒遠(yuǎn)眺,默思著國難家愁,我終于涕淚交流。

          譯文2:

          很早聽過名揚海內(nèi)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邊的岳陽樓。

          大湖浩瀚像把吳楚東南隔開,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蕩漾漂浮。

          漂泊江湖親朋故舊不寄一字,年老體弱生活在這一葉孤舟。

          關(guān)山以北戰(zhàn)爭烽火仍未止息,憑窗遙望胸懷家國涕淚交流。

          詞語解釋:

          岳陽樓:在今湖南岳陽境內(nèi)洞庭湖岸。

          吳楚:吳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書信。

          戎馬:軍事。

          憑:倚。

          軒:樓窗。

          涕淚:眼淚。

          詩文簡析:

          大歷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攜眷夔州出峽,漂泊在江湘一帶。暮冬流寓岳州,登臨岳陽樓而有此作!竻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箤崬榍Ч琶。前人稱此二句「尤為雄偉,雖不到洞庭者讀之,可使胸以豁達(dá)。」(宋人黃鶴《少陵年譜》)。全詩將眼前雄偉壯闊的景色與詩人個人的身世悲涼之感及對國事邊事的憂心有機地結(jié)合了起來,具有極為深廣的內(nèi)涵。表現(xiàn)上擒縱自如,卷舒隨意,折轉(zhuǎn)巧妙,充分表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杜詩本色。

          詩的前半贊嘆洞庭湖的宏偉壯闊,是古往今來寫洞庭湖的名句,與孟浩然《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名句同為人們傳誦。后半抒情。全詩意境渾厚,氣勢磅礴,雖悲傷卻無頹廢之感。《唐子西文錄》:"過岳陽樓,觀杜子美詩,不過四十字爾,氣象宏放,涵蓄深遠(yuǎn),殆與洞庭湖爭雄,所謂富哉言乎者。"《苕溪漁隱叢話》引《西清詩話》云:"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

          鑒賞:

          此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反映了其關(guān)心民生疾苦的風(fēng)格。

          首聯(lián)虛實交錯,今昔對照,從而擴(kuò)大了時空領(lǐng)域。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陽樓之喜悅,其實意在抒發(fā)早年抱負(fù)至今未能實現(xiàn)之情。用“昔聞”為“今上”蓄勢,歸根結(jié)底是為描寫洞庭湖醞釀氣氛。

          頷聯(lián)是洞庭的浩瀚無邊。洞庭湖坼吳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無際,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幾云夢!這是寫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贊為“雄跨今古”。寫景如此壯闊,令人玩索不盡。

          頸聯(lián)寫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質(zhì)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湘,以舟為家,前途茫茫,何處安身,面對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敘如此落寞,于詩境極悶極狹的突變與對照中寓無限情意。

          尾聯(lián)寫眼望國家動蕩不安,自己報國無門的哀傷。上下句之間留有空白,引人聯(lián)想。開端“昔聞洞庭水”的“昔”,當(dāng)然可以涵蓋詩人在長安一帶活動的十多年時間。而這,在空間上正可與“關(guān)山北”拍合。“憑軒”與“今上”首尾呼應(yīng)。

          首聯(lián)敘事,頷聯(lián)描寫,頸聯(lián)抒情,尾聯(lián)總結(jié)。通篇是“登岳陽樓”詩,卻不局限于寫“岳陽樓”與“洞庭水”。詩人屏棄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畫,從大處著筆,吐納天地,心系國家安危,悲壯蒼涼,催人淚下。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越關(guān)山。其身世之悲,國家之憂,浩浩茫茫,與洞庭水勢融合無間,形成沉雄悲壯、博大深遠(yuǎn)的意境。

          這首詩意境開闊宏偉,風(fēng)格雄渾淵深,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之為盛唐五律第一。從總體上看,江山的壯闊,與詩人胸襟的博大,在詩中互為表里。雖然悲傷,卻不消沉;雖然沉郁,卻不壓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蔡絳《西清詩話》說:“洞庭天下壯觀,自昔騷人墨客,題之者眾矣,……然未若孟浩然‘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則洞庭空曠無際,氣象雄張,如在目前。至讀杜子美詩,則又不然!畢浅䱷|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幾云夢也。”

          全詩純用賦法,從頭到尾都是敘述的筆調(diào)。以往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詩用賦法,沒有形象,沒有詩味。事實上,賦法是詩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點是不注重詩的語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著力創(chuàng)造詩的總體意境。《登岳陽樓》正是運用賦法創(chuàng)造藝術(shù)形象的典范。它所達(dá)到的藝術(shù)境界,已經(jīng)使人不覺得有藝術(shù)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覺得有語言的存在,只覺得詩人的思想感情撞擊著心扉。

          全詩以自敘和抒情為主,真摯感人;寫景只是三,四兩句,既是實寫,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

        杜甫的詩12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背鲎远鸥Α栋鯇O》

          原文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dá)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待同馳驅(qū)。

          腰下寶G嗌漢鰨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jīng)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zhǔn),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東風(fēng)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剺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注解

          白頭烏:白頭烏鴉,不祥之物。南朝梁末侯景作亂,有白頭烏萬計集于朱雀樓。

          延秋門:唐玄宗曾由此出逃。

          金鞭斷折:指唐玄宗以金鞭鞭馬快跑而金鞭斷折。九馬:皇帝御馬。

          寶玦:玉佩。

          隅:角落。

          高帝子孫:漢高祖劉邦的子孫。這里是以漢代唐。隆準(zhǔn):高鼻。

          豺狼在邑:指安祿山占據(jù)長安。邑:京城。龍在野:指唐玄宗奔逃至蜀地。

          臨交衢:靠近大路邊。衢:大路。

          斯須:一會兒。

          東風(fēng)吹血腥:指安史叛軍到處屠殺。

          “朔方”句:指唐將哥舒翰守潼關(guān)的河隴、朔方軍二十萬,為安祿山叛軍大敗的事。

          “竊聞”句:天寶十五載八月,玄宗在靈武傳位于肅宗。

          花門:即回紇。剺(lí)面:匈奴風(fēng)俗在宣誓儀式上割面流血,以表誠意。這里指回紇堅決表示出兵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

          狙(jū):伺察,窺伺。

          五陵:五帝陵。佳氣:興旺之氣。無時無:時時存在。

          譯文

          長安城頭,佇立著一只白頭烏鴉,夜暮了,還飛進(jìn)延秋門上叫哇哇。

          這怪物,又向大官邸宅啄個不停,嚇得達(dá)官們,為避胡人逃離了家。

          玄宗出奔,折斷金鞭又累死九馬,皇親國戚,來不及和他一同驅(qū)駕。

          有個少年,腰間佩帶玉塊和珊瑚,可憐呵,他在路旁哭得嗓子嘶啞。

          千問萬問,總不肯說出自己姓名,只說生活困苦,求人收他做奴伢!

          已經(jīng)有一百多天,逃竄荊棘叢下,身上無完膚,遍體是裂痕和傷疤。

          凡是高帝子孫,大都是鼻梁高直,龍種與布衣相比,自然來得高雅。

          豺狼在城稱帝,龍種卻流落荒野,王孫呵,你一定要珍重自己身架。

          在十字路口,不敢與你長時交談,只能站立片刻,交待你重要的話。

          昨天夜里,東風(fēng)吹來陣陣血腥味,長安東邊,來了很多駱駝和車馬。

          北方軍隊,一貫是交戰(zhàn)的好身手,往日勇猛,如今何以就流水落花。

          私下聽說,皇上已把皇位傳太子,南單于派使拜服,圣德安定天下。

          他們個個割面,請求雪恥上前線,你要守口如瓶,以防暗探的緝拿。

          多可憐呵王孫,你萬萬不要疏忽,五陵之氣蔥郁,大唐中興有望呀!

          賞析

          《哀王孫》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唐天寶十五年(756)安祿山犯長安后幾個月。此詩先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倉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記敘王孫親貴避亂匿身,后寫國家亂極將治。作者在詩中既寫了唐宗室逃離長安時連子弟都不能相顧的驚恐和王孫流落生的哀傷,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他們的關(guān)切同情和對肅宗的希望。全詩寫景抒情,真切生動,蕩人胸懷,敘事利索,語氣親切,詞色古澤,氣魄宏大。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長安城中看到了往日嬌生慣養(yǎng)的黃金之軀的王公貴族的子孫們在安史叛軍占領(lǐng)長安城之后的凄慘遭遇。

          詩中情感十分復(fù)雜,既有“龍種自與常人殊”的庸俗忠君思想,又有對處于特殊歷史境況下“但道困苦乞為奴”的弱者的悲憫之情。聯(lián)系杜甫平常對錦衣玉食的紈挎子弟的厭惡情緒看,此際應(yīng)是出于一種人道的同情。

          原來居住在華堂高殿中的王孫貴族們已經(jīng)紛紛逃出長安,“走避胡”,一路逃亡出去。“金鞭斷折九馬死”,慌忙的逃命,以至于把金子裝飾的馬鞭都打斷了、打死了九匹馬,這是一種夸張,說明奔逃時候的惶恐之狀,而且他們在逃跑的時候因為特別急、特別快,以至于他們自己的孩子都沒有能夠完全帶走,所以就有一些“可憐王孫泣路隅”,因為失去了父母,被父母遺棄在長安城中,在路邊哭泣。杜甫問這些王孫們,“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這些昔日的王公貴族的子孫們不敢說出自己的姓名,生怕被胡兵知道被抓去做俘虜,只是告訴詩人他現(xiàn)在是困苦交加,哪怕做別人家的奴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夠活命。再看他身上已經(jīng)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這個孩子已經(jīng)在荊棘中躲藏了好多天了,身上沒有一塊完整的`皮膚了,到處都是傷。但就是這樣,詩人還是要安慰這些孩子們,讓他們善保千金軀,相信唐兵一定會打回來的。長安城里的王氣依然存在,國家不會亡。那種昔日的繁華一定會再回來?梢姸鸥﹄m然身處亂中,身作長安,仍然心系國家,仍然充滿了必勝的信心,而且詩人在長安城里雖然被封鎖在長安城中,但是詩人仍然通過不同的渠道很多關(guān)系關(guān)心著當(dāng)時戰(zhàn)爭的時局。

          作者在詩中極言王子王孫在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遭受種種苦楚,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又含蓄地規(guī)勸統(tǒng)治者應(yīng)居安思危,不可一味貪圖享樂,致使子孫也無法遮顧,可悲可嘆。

          全詩詞色古澤,氣魄宏大。寫景寫情,皆詩人所目睹耳聞,親身感受,因而情真意切。蕩人胸懷,敘事明凈利索,語氣真實親切。寫同情處見其神,寫對話處見其情,寫議論處見其真,寫希望處見其切。杜詩之所以稱“詩史”者,蓋在于此也。

        杜甫的詩13

          秦州雜詩(十二)

          杜甫

          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

          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

          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鐘邊。

          俯仰悲身世,溪風(fēng)為颯然。

          8.前人認(rèn)為這首詩頷聯(lián)中的“得”“傳”:字用得“新奇”,請作簡要賞析。 (5分)

          9.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作者此時為什么會產(chǎn)生“俯仰悲身世”的感觸。(6分)

          試題答案:

          (二)(11分)

          8.(5分)“得”字表現(xiàn)了南郭寺空曠冷清的庭院,因為得到古樹的點綴而有了生機和色彩;(2分)“傳”字形象地寫出了北流泉好像是有意惠及百姓,主動將清澈的泉水接力傳送到全城。(2分)“得”“傳”二字樸中見奇,新穎別致,準(zhǔn)確傳神。(1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9.(6分)①詩人將復(fù)雜的情感融入到精心選擇的景物之中,化景語為情思,通過寫景來巧妙抒情。②在前四句寫景的'基礎(chǔ)上,作者將視線轉(zhuǎn)向秋花危石,夕陽臥鐘。他看到秋花在危石下綻開,夕陽映照著廢棄在地的古鐘;古寺荒涼破敗的場景,引發(fā)了詩人的傷己之感。③詩人聯(lián)想到自己飽經(jīng)離亂,一生坎坷,而今老之將至,心中頓生悲涼憂傷之情,不由得發(fā)出“俯仰悲身世”的感嘆。(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杜甫的詩14

         。ㄌ疲┯禾

          浣花溪里花多處①,為憶先生在蜀時。

          萬古只應(yīng)留舊宅,千金無復(fù)換新詩。

          沙崩水檻鷗飛盡②,樹壓村橋馬過遲。

          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③?

          【題解】

          杜甫上元元年(760)原建草堂很小,隔了一年多,到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正月其友人嚴(yán)武出任成都尹兼劍南節(jié)度使,才有了較大的擴(kuò)充,成為一處院落。杜甫離開成都后,草堂逐漸敗落。此詩作者是成都人,大和八年(834)進(jìn)士,時距杜甫居蜀已過70年,此時草堂大概早已面目全非,作者因此作此詩抒寫對杜甫的'深切緬懷之情。

          【作者】

          雍陶,唐代詩人,生平見前河南《天津橋春望》詩。

          【注釋】

         、黉交ㄏ赋啥嘉鹘冀(jīng)杜甫草堂至百花潭公園的一段河流!缎绿茣范鸥Ρ緜髟疲 “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廬枕江!倍鸥Α恫肪印吩姡 “浣花流水水西頭!雹谏潮浪畽懀荷嘲侗浪畽憮p壞。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先作寄嚴(yán)鄭公五首》詩:“?稚潮罁p藥欄,也從江檻落風(fēng)湍!倍鸥Α犊椭痢吩姡骸吧崮仙岜苯源核娙胡t日日來!雹燮冢合鄷

        杜甫的詩15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里裂。

          床床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的詩】相關(guān)文章:

        杜甫詩03-27

        杜甫的詩11-08

        有關(guān)杜甫的詩12-06

        杜甫的贈別詩01-11

        杜甫詩教案02-04

        關(guān)于杜甫的詩09-22

        杜甫的詩介紹11-24

        杜甫的詩(精華)09-24

        杜甫的愛國詩01-08

        (推薦)杜甫的詩09-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