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登鸛雀樓》評課稿

        時間:2020-11-17 11:29:40 登鸛雀樓 我要投稿

        《登鸛雀樓》評課稿

          引言:《登鸛雀樓》體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登鸛雀樓》評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評課稿(一)

          一、說教材

          古詩《登鸛雀樓》是聾校語文教材第十六冊的第五課內容,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

          雀樓后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有感而發(fā),寫下的一首名詩。其中的后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

          樓”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深刻哲理,成為傳誦千古的佳句。

          二、說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和詞語。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3、在理解古詩詩句的基礎上,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的道理,學習詩人

          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說教法、說學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給學生學。教

          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這無疑是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指明了路子,即讓學生真正參與

          到學習過程中去。為達到這個目的,本課設計我以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為主,融入

          情境教學法與和諧教學法,展示一個以訓練為主線,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另外,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輔以圖畫、圖片形式,力求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直觀。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說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

          1、由圖入手揭示課題《登鸛雀樓》并板書。

          2、播放課件:鸛鵲樓圖景并解說,讓學生對鸛鵲樓的位置及周圍的景物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簡介作者。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先讓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并畫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再根據(jù)檢查朗讀情況糾正學生的發(fā)音。

          三、理解詩句意思

          1、借助圖片和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

          2、再字字落實到詩句中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四、反復誦讀,啟發(fā)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想象畫中的情景,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一步體會千古名句蘊含的深刻道理:登高才能望遠。

          五、小結

          課堂小結時,我再次強調: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應該這樣。

          六、課外延伸

          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同時,讓學生把名言警句運用在寫書信時,更能體會其含義。

          評課稿(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借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

          三、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

          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的韻律美感。

          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教給學生“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自讀自悟,鼓勵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來使學生從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

          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guī)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結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評課稿(三)

          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山西永濟縣去看一座樓,(出示圖片)這是一座三層的樓閣,因為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飛來休息,所以被人們稱為“鸛雀樓”。伸出手,和我一起寫寫它的名字,師生齊板書。(加拼音,小字頭加“隹”字旁。)誰來叫叫這座樓的名字呢?(指多名學生讀)

          2、鸛雀樓剛剛建好的時候還不怎么有名氣。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到這里(板書:王之渙),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從此以后,這座樓就名揚四海啦。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誰來讀讀課題。

          4、詩中到底寫了些什么呢?打開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2、(出示全文)指名讀,檢查讀詩。讓同學們發(fā)現(xiàn)他們讀的時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學習。學生一起學學他們,把生字再讀一讀。指名做小老師帶讀。

          3、老師讀一讀這首詩。學生仔細聽一聽,老師的讀法有什么不同?指導:讀出節(jié)奏,要在每行的前兩個字后面停頓!

          4、一起學著老師在書上標出停頓的地方,然后練習讀一讀,指名再讀,齊讀。

          三、精讀課文:

          1、常言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說說詩中哪些內容是詩人登上樓閣時看到了?哪些內容是寫他想到的呢?

          2、登鸛雀樓詩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請小朋友讀讀第一句,然后看看圖想一想,再說一 說。

          交流:

          (1)指名說。點撥:靠著山在詩句中就是“依山”。太陽下山了,就要看不見了,就是詩中的哪個字啊?“盡”就是“完”了。那“白日”是什么時候的太陽呢?

          (2)再指名說。多美的夕陽下山圖呀!提示:“黃河入海流”我們可以調過來理解——就是“黃河流入海”。

          (3)(條條江河通大江啊!)詩人在樓上看著黃河水流向大海。想象著黃河水進入大海的場面。想去看看黃河水流入大海的場面嗎?播放錄像。(敘述:一瀉千里的黃河水,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一直向東匯注到浩瀚無涯的大海。真是“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呀!)

          (4)看了錄像,你覺得黃河怎么樣?——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黃河入海的雄渾的氣勢嗎?指名讀,師評(你邊讀邊想,所以讀得好!很有氣勢!)男女比賽。

          (5)師邊深情地敘述邊板畫:詩人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太陽正挨著連綿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腳下的黃河水正滾滾地流入大海。詩人觀察的視野是多么開闊呀!讓我們再把這句話連起來好好的讀讀。(師生齊讀!)

          3、看著這樣壯觀的情景,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齊讀)讀了這句,頭腦里有什么小問號嗎?(重點:欲窮更千里目)誰能幫幫他?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揚,聯(lián)系上下句理

          解,會學習!)故事中有些字很難知道意思,其實我們還可以借助工具書來查找答案。今天,老師查找資料,知道這些詞語的意思,(老師出示詞語意義)。現(xiàn)在能完整的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嗎?自己讀讀詩,看看字意,試著說說,一會兒我們全班來交流。(工具書的作用真不小,這么快就解決問題了。)

          4、詩人說的再登一層,真的是讓我們再登一層嗎?還記得《小松樹和大松樹》一課嗎?小松樹長之所以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那是因為——大山爺爺把它托起來的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板貼:登高才能望遠)唐代大詩人杜甫也曾說過類似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F(xiàn)在請你們和同座伙伴合作把把詩人登樓后看到的和想到的連起來說說,好嗎?(看得出你們一節(jié)課都在認真聽!好樣的!)

          6、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今天小朋友們學得真棒,老師要獎勵你們,我給你們配樂配錄像,請你們來配音,一邊讀一邊想像詩句中的畫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動作。相信你們這次會讀得更好,F(xiàn)在你們就是大詩人王之渙了,試試看——個人讀,齊讀。

          7、小朋友讀得多好呀!讓老師更喜歡這首詩了。我們把它背下來好嗎?誰來試試?(學得好,記得牢啊!向你們學習!)

          8、回去我們也像這樣把古詩背給家長聽,告訴他們詩意和作者,能行嗎?

          四、總結、延伸

          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鸛雀樓的名氣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句詩。因為它不光用在登樓上,經常被別人用在學習、工作等許多地方用來鼓勵自己或別人呢!當我們的班長被評為校“三好學生”的時候,老師為了讓他不驕傲,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大的榮譽,就會鼓勵他,在他的素質報告書上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評課稿】相關文章:

        登鸛雀樓評課稿11-02

        二年級上冊《登鸛雀樓》評課稿01-10

        《登鸛雀樓》說課設計06-03

        《登鸛雀樓》優(yōu)秀說課設計12-30

        《登鸛雀樓》的說課設計12-30

        《登鸛雀樓》的優(yōu)秀說課設計12-30

        小學語文《登鸛雀樓》的說課設計12-30

        孫權勸學評課稿11-02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登鸛雀樓》聽評課反思07-18

        古詩《登鸛雀樓》01-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