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答謝中中書》教學案例及反思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答謝中中書》教學案例及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內(nèi)容請瀏覽(crossfitfinalpush.com/wenxue)。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答謝中書書》。請預習沒有檢查的同學將預習送到講臺前給我檢查,沒有背誦的同學繼續(xù)背誦,背誦完了的同學打開練習冊完成相關練習。
(檢查完畢)
師:課文的題目怎么讀呢?
生:答謝/中書/書。
生:答謝中書/書。
生:答/謝中書/書。
師:哪個正確?
生齊答:第三個。
師:為什么?
生:謝中書是一個人。
師:噢,這個人姓謝名中書。
生:不是,中書是他的官職。
師:這個人姓謝,官職是中書。古人習慣把姓和官職連在一起稱呼,就像我們現(xiàn)在的劉鄉(xiāng)長、李秘書之類。那“答”是——(生答:“回復。”)“書”呢?
生:寫。
生:書信。
師:這里是“書信”,名詞。題目的意思是,回復給謝中書的書信。
師:下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邊讀邊想哪些字的讀音我們需要掌握。
(生齊讀)
師:“未復有能”什么“其奇者”?(生答:yù)這里為什么不讀“yǔ”?這里本意是“參與”,引申為“欣賞”。還有一個“夕日欲”——(生答:tuí)我們學過一個詞語——(生答:頹唐)對的,在《背影》這課學習的“頹唐”。這兩個字剛剛有不少同學讀錯了,現(xiàn)在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課文再讀一遍。
(生齊讀)
師:下面聽老師讀一遍,邊聽邊想老師哪些地方讀得和大家不一樣。(師讀)
生:最后兩句不一樣。你讀得慢而且聲音高。
師:什么是“欲界之仙都”?(生齊答:人間的仙境、人間的天堂。)天堂多美呀。“實是欲界之仙都”,“實是”,實實在在是,這里可以看出作者所見美景的什么情?
生齊答:贊美
師:“能與其奇者”什么意思?
生齊答: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
師:“能與其奇者”意思是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那“康樂”是誰?
生齊答: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
師:自從謝靈運以來,不再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那究竟有沒有能夠欣賞這種美麗景色的人呢?
生:“我”。
師:還有嗎?
生:謝中書。
師:謝靈運何許人也?南朝著名山水詩人。一提到山水詩,就不能不提到謝靈運。而作者在這里將自己和謝靈運相提——(生答:并論),言語之中洋溢著什么樣的感情啊?(生答:自豪)對,自豪之情。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學過的一篇課文,在篇末作者也將自己和兩個名人相提并論,是哪一篇呢?(沉默一會,有個學生小聲而遲疑地說:“陋室”)“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諸葛亮和揚子云當初住的也是陋室,最終卻名揚天下,言下之意是身處陋室的我為自己高潔的操守而自豪。這里也是如此。我們把最后兩句齊讀一遍,要求讀出贊美之情,自豪之情。
(生齊讀)
師:作者陶弘景又是何許人呢?曾經(jīng)當過官,后來辭官歸隱,梁武帝即位后多次重金禮聘,都不肯出山。梁武帝每逢大事都找他商議,人稱“山中宰相”。(生臉露驚嘆之色)現(xiàn)在讓我們再讀讀這位“山中宰相”的文章。
(生齊讀)
師:有點意味了,但情感還不夠淋漓盡致。聽老師再讀一遍。(師讀)
師:大家再讀。(生齊讀)
師:“高峰入云”,作者往哪兒看哪?(生答:往上。)這是仰視,“清流見底”,又往哪兒看哪?(生答:往下。)這是俯視。“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又往哪兒看哪?(生答:往左右兩邊)這是平視。下面我們讀的時候加上動作,“高峰入云”,視線往上,“清流見底”,視線往下,“兩岸石壁,五色交輝”,眼睛平視。
(生齊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細細品味,品出一字之美,一詞之美,一句之美,寫法之美,意境之美。
(生自由朗讀)
師:請同學來說說你的感悟。
生:我覺得“清流見底”寫得好,讓人想象坐在溪邊,拿著魚竿釣魚的情景。
師:噢,“清流見底”引起你的聯(lián)想,讓你浮想聯(lián)翩,想溪邊垂釣,歸隱山林是吧?
生:“沉鱗競躍”這個“躍”字用得好,那些魚兒在跳躍,不像我們現(xiàn)在,根本看不到這種景象了。
師:這里其實有一個字用得非常好。
生:噢,“競”字。(其他同學七嘴八舌的說:“競賽”、“修辭”、“好像在比賽”……)寫出了魚兒們非常高興,用了擬人。
師:修辭之美。
生:“五色交輝”的“交”字用得好。那個顏色不是一塊一塊的在那里,而是交錯在一起。
師:色彩之美。
生:“四時俱備”寫得好。一年四季都是那樣子。
師:畫面之美。
生:我覺得“青林翠竹”的“翠”字用得好。嗯……寫出了竹子的綠。
師:那用“青林綠竹”行不行呢?
生:不行。
師:為什么?
生:嗯……我也說不出,就是覺得不行。
師:都是寫顏色,“翠”和“綠”哪個更好?
生:“綠”好。
師:翠和綠相比,你們更喜歡哪個顏色?(大部分學生答:翠)翠是不是更搶眼,更顯生機?這是顏色之美。翠和綠讀起來,哪個響亮?(生齊答:翠)這是聲音之美。讀“翠”字的時候你會不會產(chǎn)生某種聯(lián)想?
生:那個竹筍吃起來脆脆的。
師:你這就不得了啦!一個字竟然讀出了顏色之美、聲音之美、味道之美。一字三美呀!(稍作停頓)我們品析詞語的妙處,就可以采用這種“換字法”,另外換一個字,比較比較。
生:“猿鳥亂鳴”的“亂”字用得好。那些猿呀,鳥呀,在樹林里亂叫,讓人進去就忘記了煩惱,內(nèi)心覺得寧靜。
師:熱鬧之美。
生:“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寫得好。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青青的樹木和翠綠的竹子,這種意境很美。
師:一年四季,郁郁蔥蔥,生機盎然。意境之美。
生:這句“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得好。早上的時候有霧,猿和鳥在鳴叫,傍晚的時候魚兒在比賽跳躍。
師:畫面之美。
師:讀文章就應該像這樣,靜下心來,細細地讀,細細地品,你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觸。(稍作停頓)這篇文章在短短的一個段落中寫了這么多的美,其實它可以變成兩段、三段甚至更多的段落,大家動動腦,試試看。待會兒我請同學來說,你把它分成幾段,依據(jù)是什么。
生:第一段是第一句,第二、三、四、五、六句是第二段,第七句是第三段。
師:把句子說出來。
生:第一段是“高”前面,第二段是“自”前面。
師:哦,第二段是從“高峰入云”到“實是欲界之仙都”是吧?依據(jù)呢?
生:第一段是總的說山川之美,第二段是描寫景物……(有同學小聲議論:“寫景到‘沉鱗競躍’”。該同學面露猶豫。)
師:你似乎想修正你的說法。
生:第二段是到“沉鱗競躍”,這里寫景,后面是評價。
師:從結構上看,是總——分——總。有理。
生:我分三段。第一段從“山川之美”到“五色交輝”,這里是寫沒有生命的東西,第二段從“青林翠竹”到“沉鱗競躍”,這里寫有生命的……
生:不對,青林翠竹沒有生命,曉霧沒有生命,太陽也沒有生命。
師:看來,用有生命和沒有生命不能將它們區(qū)分開來。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比方說動或者靜……
生:分四段。第一句是第一段,第二段從“高峰入云”到“四時俱備”,這里是靜的,第三段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這里是動的,第四段是后面評價。
師:第二段是寫靜景,第三段也寫了靜景,比如曉霧、日夕,但是以動為主。有理。
生:我分四段。第一段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第二段從“高峰入云”到“沉鱗競躍”,地三段是“實是欲界之仙都”,第四段是最后。第一段是說大家的感受,第二段描述看到的景物,第三段說出自己的贊美,第四段寫自己的自豪。
師:有理。由剛才這兩位同學的發(fā)言,我們不難得出,這篇文章還可以分成五段。第一段為第一句,第二段——(生齊答:“從‘高峰入云’到‘四時俱備’”。),第三段——(生齊答:“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第四段——(生齊答:“實是欲界之仙都。”)第五段是最后一句。由此看來,對同一片文章,理解的角度不同,層次的劃分也就不同。我們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多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師:整篇文章寫得很美。美在何處?請記錄:1、色彩變幻之美。有青林翠竹,夕日,五色交輝。2、視覺變化之美。先仰視,再俯視,再平視。3、視聽轉換之美?匆娛、青林、翠竹、曉霧、夕日,沉鱗,聽到猿鳥亂鳴。4動靜結合之美。5、一日四時之美。四季常青,一日之中,景物各異。6、意境修辭之美。擬人修辭寫出魚兒的歡快,整個畫面和諧優(yōu)美。
師:這節(jié)課,我們朗讀了一篇美的文章,品析了一些美的字詞,感受了一個美的意境,實在是美不——(生齊答:“勝收。”)下課。
教學后記:
這是我今天(12月10日)上的一堂仿余映潮老師《記承天寺夜游》的常態(tài)課,不是公開課。
去長沙之前,我便在“語文潮”(余映潮老師的研究網(wǎng)站)里游了一周,半信半疑地初步感受了余老師的教學創(chuàng)意。
11月22日到長沙聽課,始見“廬山真面目”——一個溫和、敦厚、儒雅的學者。余老師講的是八年級上冊《記承天寺夜游》,整堂課分兩大板塊:一次讀背練習,一次欣賞練習。余老師總結自己本課的教學創(chuàng)意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變形閱讀。讓學生將一段變成兩段、三段、四段……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在表述中培養(yǎng)表達能力。二是課文觀感。請學生談談自己欣賞到的課文中的一點之美,教師和學生對話,在對話里面把要講的東西講清楚。三是教學小結。學生發(fā)言中的內(nèi)容,老師再串講一遍,讓學生做筆記,把內(nèi)容沉淀下來。四是線索“神品”。用于增強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興趣。
這樣的課,也許如某些智者所言“匠氣太重”,然而,實在!沒有花里胡哨的導入,沒有熱熱鬧鬧的朗讀,沒有興奮激動的遷移,有的是學生和學生的交流,有的是學生和文本的對話,有的是學生和老師的溝通。與心浮氣躁、現(xiàn)炒現(xiàn)賣的后起之秀相比,余老師的溫文爾雅、厚積薄發(fā)更具長者風范。
這樣的課,難學!
從長沙聽課回來,我三番五次地提起筆,想寫點東西,然而,聊聊數(shù)語,總覺得不能盡書內(nèi)心的震撼,便又擱下。擱下的,是筆,擱不下的,是思緒。備課的時候,會比以往更耐心地一遍遍反復地讀課文,上課的時候,另一個“我”會更嚴格地審視自己的課堂語言,下了課,會花更多時間琢磨課堂的結構和創(chuàng)意。
今天,兩節(jié)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還不錯,故記錄下來,權當作業(yè)。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短文。備課之初,我就琢磨,能不能套用余老師上《記承天寺夜游》的模式。細讀發(fā)現(xiàn),兩者有很多相似之處:1、篇幅相當。2、都是寫景。3、語言精煉。4、構思巧妙。5、線索明晰。我就設計以下幾個步驟:1、解題。2、朗讀。3、分段。4、品析。5、小結。步驟2、3對應余老師的“讀背練習”,步驟4對應余老師的“課文觀感”。第一堂課就按這個設計上,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分段的時候?qū)φn文內(nèi)容把握不是很全面,而品析的時候又受到“分段”的干擾,表述時總是迸出“寫景”、“評價”等概括性的詞語。第二堂課就將3、4兩個步驟調(diào)換,結果學生品析詞語時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表述,甚至發(fā)揮想象理解課文。一位從不舉手發(fā)言的同學竟然也受到感染,舉手說出自己的理解。盡管她的理解存在偏差,老師還是及時地肯定了她的勇敢。
反思這節(jié)課,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較好:
1、教學思路比較清晰。從解題——朗讀——分段——品析——小結,教學設計簡單明了,教學步驟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美”字引領全課,以“美”字收束全課。
2、學生思考比較冷靜。對“美點”的賞析不是走馬觀花,而是深入文本,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真真切切的領悟文字之美。
3、老師點評比較精煉。對學生的理解,教師及時地點評,但是這種點評不是對學生理解的簡單重復,更多的是補充學生的發(fā)言,“優(yōu)化學生的發(fā)言(余老師語)”。
4、知識積累比較全面。字詞方面,“頹”和“與”的讀音予以強調(diào);語句方面,重點疏通“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文意方面,引導學生把握作者描繪的“山川之美”,領悟作者運用的觀察角度、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而且老師還聯(lián)系所學《背影》、《陋室銘》幫助理解新知,也鞏固了舊知。
5、能力訓練比較扎實。本課重點訓練學生的兩種能力。一、朗讀能力。不厭其煩的讀,不是簡單的乏味地重復,而是在老師的引導和示范下,一次比一次讀得好,讀出課文的韻味。二、分析能力。分析感悟課文的妙處,歷來是農(nóng)村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課的熟讀讓學生熟悉文本,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大膽說,學生的發(fā)言越來越精彩。
以下幾個方面有待提高:
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持之以恒。經(jīng)過一年半的訓練,有些同學仍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該思考時偏開小差,該傾聽時偏亂插嘴,該動筆時袖手旁觀,該發(fā)言時三緘其口。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仍要堅持糾錯。
表達能力的訓練需廣開言路。不少學生的表達不是很流暢、精煉,不能準確的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意思。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叫學生單獨回答問題,“逼”他們說,提高表達能力。
教師素養(yǎng)的提高須苦下功夫。在整堂課中,教師還不能完全做到胸有成竹:對學生的解答,有些點評還欠缺深度;對文本的理解,還未做到爛熟于心;對學習方法,還可以深入指導。
【《答謝中中書》教學案例及反思】相關文章:
《答謝中書書》教學案例03-23
《答謝中書書》的教學案例04-21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11-26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4-07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精選9篇)01-13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9篇11-12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9篇)11-12
《答謝中書書》教學反思3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