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盛唐第一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時間:2023-06-20 20:03:20 偲穎 春江花月夜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盛唐第一詩春江花月夜賞析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盛唐第一詩春江花月夜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賞析1:

          《全唐詩》中只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在古代眾多詩人中毫不起眼,但是他所作的《春江花月夜》,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春江花月夜這個名字,原為樂府吳聲歌曲名,相傳為南朝昏庸荒淫的陳后主陳叔寶所作,但原詞已經失傳,而后隋煬帝曾作過此曲,但只有寥寥幾句,內容也十分單調。而張若虛的這首是擬題作詩,全詩只有36句,卻生動再現了江南春天夜晚的迷人景色,闡述人生哲理的同時也寄托了游子思鄉的惆悵情懷。雖然和原先的曲調已經不一樣了,但是卻是最著名的,有“以孤篇壓倒全唐”、“盛唐第一詩”的美譽。清末王闿運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以見得《春江花月夜》在詩壇的地位。

          作者以江南春夜里最美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為中心內容,生動描寫了春夜江南揚子江的絕美景色。全詩共分3部分,由景,情,思依次展開。

          第一部分共四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作者開篇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春夜的絕美景象:江南春夜,一輪明月高掛空中,江海相連,海天相接,潮水隨明月涌生。作者巧用了一個“生”字,仿佛賦予了潮水生命,生動的寫出了潮水隨明月涌動的動人美景。第二句寫水波瀲滟,在銀白色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月光仿佛隨水波流動一樣照耀五湖四海,哪一處的江水不在明月映照之下呢?第三句寫江水隨著田間原野彎彎轉轉流淌,銀色月光照在花木上就像下雪了一般,作者只用一筆“月照花林皆似霰”便勾畫出了“春江花月夜”的“花”字。第四句寫銀白色的月光灑遍神州大地,將整個世界都染成圣潔的銀色,因而使得“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作者用短短四句,便為我們勾畫了一個童話般圣潔美妙的畫面,江南春夜的良辰美景仿佛一幅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春江花月夜因此而顯得圣潔神秘。

          第二部分著重勾畫了一個“情”字: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天一色,沒有一絲塵埃,夜空中只有一輪孤月映照大地。如此美不勝收的畫面,仿佛讓人進入了太虛幻境一般,作者因這等美妙的景色引發了無盡的遐想:揚子江畔是誰第一次看見如此美麗的明月?而明月又是何時第一次照耀他人呢?作者由此開始思考人生的哲理與探討宇宙的奧秘。從而將單純的寫景詩中加入了哲理。古往今來,對宇宙的探索及思考人生的詩句并不少見,中國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就有其名作《天問》,但《天問》僅僅是抒發了對宇宙浩瀚無邊的感嘆,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并沒有停留在這個層面上,而是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泵總人的生命雖然非常短暫渺小,但是人類的存在是亙古不變的,人生雖短,但是我們并不會因此而頹廢,反而要更加珍惜短暫的時光,要學會享受人生!安恢麓稳,但見長江送流水!边@句承接上一句的“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幾十年,但江月是永遠不會消失的,人一代一代在變,但是江水明月永遠不會變化,江水明月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這不就是所謂的“江月無情人有情”么?由此,作者引發出下篇的“思”第三部分著重寫一個“思”字: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白云悠悠蕩蕩不知飄往何處,站在青楓浦上愁死萬千。白云,青楓浦,都是古人用于比喻離別的事物,今夜是誰家的游子?在哪望著明月思念故鄉呢?作者用扁舟子比喻游子,“何處相思”表明了游子對家鄉的思念。“可憐水成文”八句則著重渲染了愁婦對于游子的思念之情,最后八句則寫出游子在異鄉對于家鄉、親人的思念。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不同于以往單純描寫景色的長篇景物詩,它在描寫春夜江南揚子江美景的同時也闡述人生哲理、抒發愁思。他將景、情、思、三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細細品讀一遍,仿佛能看到揚子江畔,作者站在江邊眺望江水明月,眼中盡是愁思。全篇緊扣春、江、花、月、夜五字主題,且以“月”為主旨,圍繞著不同形態不同時間的“月”,從月升寫至月落。在描寫明月的同時,作者也描繪了“春江”、“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白云”、“扁舟子”、“鴻雁”、“魚龍”一系列的詩歌形象,通過這些形象的巧妙組合,作者向我們展開了一幅唯美瑰麗的畫卷。

          張若虛一生中僅在《全唐詩》中留下了兩首詩,一首是《代答閨夢還》,另一首便是這有名的《春江花月夜》。初唐時盛行從南朝流傳下來的宮體詩,當時的宮體詩多描寫宮廷xx生活,辭藻華麗奢靡,多為艷情詩。而《春江花月夜》言詞清麗,曲調悠揚婉轉,極富情感,一改初唐艷麗奢靡的詩風,可謂是將唐朝引入詩歌時代的代表作。王夫之說其“句句翻新,千條一縷,以動古今人心脾,靈愚共感。其自然獨絕處,則在順手積去,宛爾成章,令淺人言格局,言提唱,言關鎖者,總元下口分在!敝袊鷤ゴ笤娙寺勔欢喾Q其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又說“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從這邊回頭一望,連劉希夷都是過程了,不用說盧照鄰和他的配角駱賓王,更是過程的過程。”說張若虛與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個頂峰陳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張若虛的功績是無可估計的!弊阋砸姷脧埲籼搶糯妷木薮筘暙I。

          《春江花月夜》全詩僅36句,張若虛用短短的兩百字,便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江南春夜的美妙畫卷,詩中沒有任何華麗辭藻,詩人仿佛手執畫筆,一筆一畫,隨著月升月落,畫出一幅清新淡雅的中國水墨畫,將整個春夜揚子江的景色展現在我們面前。鍾惺評曰:“淺淺說去,節節相生,使人傷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讀,讀不能厭。將春江花月夜五字煉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闭嬲媸菍ⅰ洞航ㄔ乱埂分乐婷枋龅牧芾毂M致。而張若虛,也因此“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賞析2:

          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是民族樂曲中的瑰麗奇葩,它宛如一幅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在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搖曳的迷人景色,展現在聽眾面前。它藉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榮華。水光云影奇詭變幻。這一情狀宣之于樂,深刻描述了月夜江上動人美景,給聽眾以無比的藝術享受。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帶有小標題,符合我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這十段分別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棹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不論從總標題,還是從前九個小標題,抑或從樂曲演奏、音樂本身,都充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意味。意境悠遠、鐫滿詩情、極富畫面感、音韻充滿想象的張力、詩畫樂一體,等等,這些都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觀照點。而這一切,也都鮮明地體現在了《春江花月夜》這首民族性的樂曲中。

          第一段江樓鐘鼓,由琵琶靜靜地奏出擊鼓的節奏,由慢漸快,模仿鼓聲。緊接著,幽雅的簫聲也加入進來,一時簫鼓齊鳴,飄蕩在夕陽殘照的平靜江面上,古箏奏出流暢的琶音。描繪出夕陽映照江面,熏風拂水漣漣的良辰美景。這一小段起著全曲引子作用的簫鼓之聲,仿佛在召喚著人們駕起小舟,來遨游這美麗的春江。樂隊齊奏出具有江南風格的音樂主題,靜謐、低回、婉轉如歌。樂句間同音相連,委婉平和。

          第二段月上東山和第三段風回曲水把第一段所呈示的主題作了變化發展,在絲竹奏出的典雅旋律中不時透出領奏樂器琵琶以推、拉指法彈奏出的華麗流暢而搖曳起伏的曲調,猶如微波蕩漾,分外多姿。月上東山將第一段主題音樂升高四度,并且做自由模進。由自由模進模擬出徐徐上升的動感,描繪出明月由東山升起,在云影中時隱時現、游移出沒的場景。這段曲調優美如歌,旋律線呈現波浪進行。琵琶、二胡、古箏、洞簫齊奏音色和諧。末尾由洞簫吹奏的旋律如泣如訴,令人情思悠遠、浮想聯翩。風回曲水可視為變奏之二,只有六小節長度,卻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旋律引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在層層下旋之后呈上升之勢,在上五度自由模進,旋律線起伏增大,極富推動力,恰似江風拂動水面,水波瀲滟,徐徐擴散的動感。

          第四段花影層疊。在這一段中,琵琶領奏以突然加快的十六分音符進行與二分音符的長音,組合成先緊后松、逐級向下模進的四個樂句,打破了樂曲的平穩進行,表現出兩岸花影搖曳,倒映水中,突然一陣清風拂起微波,弄亂了水中的花影,層層疊起。隨后又回到原來的速度,以合尾結束。這一平中出奇的處理,使樂曲顯得生機盎然,充滿情趣。月夜春江,花木倒影映于江面,忽然一陣風來,水中倒影隨波搖曳,紛亂層疊,此段即是刻畫了這樣一幅場景。

          第五段水云深際。主題旋律基礎上的第四變奏,頭尾與主題基本相同,音樂在主題的核心材料上展開。首先由阮、大胡等低音樂器在中低音區運行,音色厚重低沉,如同水墨畫中的重彩描繪出江面濁浪起伏,江水滾滾的景色。忽而琵琶清越的泛音出現,如同明月撥云驟然一亮,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如同江浪退去,月懸中天。此時,樂隊齊奏,古箏以快速的撥弦模仿流水,由洞簫演奏的在一系列后半拍上打音的旋律則好像水鳥在云際飛翔,時而在浪花上飛掠。此景江天一色,動靜相宜,幽深壯闊。樂段中間,透出了琵琶清澈的泛音,余音裊裊,使這一段的意境更為深遠。

          第六段漁歌唱晚。琵琶與簫領奏出如歌一般的旋律,樂隊在句尾加以應和,并在強拍休止時加上木魚的輕輕一擊,使音樂十分生動有趣,猶如白帆片片,漁子晚歸,一唱眾和,歌聲四起的生動情景。這一主題樂句不斷向下模進,造成了有規律的動感,也使人聯想起漁民們搖櫓時的節奏和神態。后半段變換了節奏和速度,同前面形成對比,顯得十分豐富,尤其是生動靈活的休止時木魚敲出的清脆聲音,使樂曲大為生色,漁民們怡然自得的情緒,躍然弦中。

          第七段洄瀾拍岸。先由琵琶領奏以掃輪的技法由慢漸快、由弱漸強地奏出一串八分音符,頓挫有力,情緒層層推上,生動地表現了風涌波起時輕濤拍岸,水石相擊之聲。緊接著,樂隊樂隊全體進入,猶如群舟爭先恐后歸來以較強的力度和較快的速度承接琵琶,氣勢宏大開闊,形成了一個小高潮,造成小高潮后情緒回落仍由琵琶獨自彈奏,慢彈輕挑,漁舟競過,水面歸于平靜。為后面的全曲高潮作了一個鋪墊。

          第八段橈鳴遠瀨和第九段誒乃歸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這兩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兩小節一為單位的音型加以遞升、遞降式的模進,音樂從輕、慢開始,漸漸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種具有推動力的起伏,情緒也越來越歡快、熱烈,最后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繪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時,江中游舟紛紛盡興而歸,櫓聲、水聲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動情景。高潮以后,這一樂段也以合尾樂句結束。

          第十段尾聲,歸舟遠去,萬籟俱寂,由琵琶、二胡、大胡和簫奏出十分優美的旋律,這也是合尾樂句的變化。夜深了,歡樂喧鬧的春江現在變得那樣地寧靜和美麗,惟有那銀色的月亮俯視著這青山綠水,隨著低音大鑼的輕輕一擊,樂曲余音裊裊地結束在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之中.......

        【盛唐第一詩春江花月夜賞析】相關文章:

        盛唐的山水詩09-20

        盛唐邊塞詩的特點11-09

        《春江花月夜》全詩翻譯賞析03-14

        《春江花月夜》翻譯及全詩賞析07-26

        《木蘭詩》全詩賞析02-01

        春江花月夜賞析09-21

        春江花月夜經典賞析06-08

        杜甫的詩及賞析08-27

        唐張若虛詩春江花月夜11-12

        《春江花月夜》解釋及賞析10-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