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孤獨(dú)

        時間:2024-07-21 12:38:01 遲子建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孤獨(dú)

          引導(dǎo)語:遲子建在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寫道:真正長生不老的是天上的東西,水中的投影不管有多么美,它都是短命的。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孤獨(dú)

          “山其實(shí)是我生命的旗幟,河是我作品的一個底色。寫《額爾古納河右岸》時,我的筆是在一條憂傷的歲月之河游走,有悲傷,也有歡欣;而到了《群山之巔》,我的筆是面對著冷峻的山,風(fēng)雪彌漫,筆觸自然地伸向人性荒寒之處。”

          2015年盛夏,遲子建在香港書展上作了一次演講,演講題目是“文學(xué)的山河”——從《額爾古納河右岸》到《群山之巔》”。這兩部遲子建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時間間隔整整十年,一部圍繞著“河”,一部穿梭于“山”。

          “在我看來,風(fēng)能聽出我的病,流水能聽出我的病,月光能聽出我的病。病是藏在我胸口中的秘密之花。我這一輩子,從來沒有進(jìn)衛(wèi)生院看過一次病。我郁悶了,就去風(fēng)中站上一刻,它會吹散我心底的愁云;我心煩了,就到河畔去聽聽流水的聲音,它們會立刻給我?guī)戆捕ǖ男木。我這一生能健康地活到九十歲,證明我沒有選錯醫(yī)生,我的醫(yī)生就是清風(fēng)流水,日月星辰。”

          《額爾古納河右岸》描寫了一個部族的變遷,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他們信奉薩滿,逐馴鹿喜食而遷徙,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艱辛備嘗,人口式微。堅(jiān)強(qiáng)而長壽的家族女主人,復(fù)雜多樣的家族人物,名字多得令人難以記住,多舛的人物命運(yùn),死人幾乎為常事,離奇的魔幻色彩,百年的家族變遷。有幾分《百年孤獨(dú)》的影子,也奠定了孤獨(dú)的基調(diào)。

          遲子建似乎對冬天情有獨(dú)鐘,相對于萬物勃發(fā)的春夏和碩果豐厚的秋,白雪和寒風(fēng)讓冬季艱難而漫長,生存到這里仿佛遇到了一個關(guān)卡,馴鹿可能會失去食物,族人可能終結(jié)自己的生命。“我”便出生在這樣一個冬季,也見證了許多的人情與生死,當(dāng)“我”九十歲時,其他人帶著家當(dāng)和馴鹿去了布蘇,烏力楞里只剩下我和安草兒。“我”守著一團(tuán)跟“我”一樣老的火,孤獨(dú)地坐在“希楞柱”里回憶我在額爾古納河的這一生。

          對于留下來的人來說,還是要繼續(xù)遷徙和生存,還會有新的生命來臨,生死輪回,生死對于鄂溫克人來說似乎已是常事,也許在神靈論下的部落,早已看淡了這種天人永隔。遲子建關(guān)于死亡的描寫并不沉重,在睡夢中死去的列娜,仿佛只是去了遠(yuǎn)方的拉吉達(dá)、瓦加達(dá)、尼都薩滿、老達(dá)西離開了,但天道如此。最讓我觸動的段落,是妮浩對于生死的抉擇。身為薩滿的母親,每每用自己的神力救活一個人的同時,她自己的親生骨肉便會在另一場災(zāi)難中死去。小說中,妮浩不僅挽救了親人的性命,也讓“馬糞包”這樣的“壞人”乃至“部落敵人”的生命得以延續(xù)。當(dāng)妮浩個人的生死觀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鄂溫克民族千百年來與森林共進(jìn)退、與馴鹿共存亡的生存態(tài)度和生命價值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要比額爾古納河那個部落多得多,奈何橋和孟婆湯的意象,超度往生的愿望,經(jīng)文響遍的古塔寺,都是存世人對生命的眷戀,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是存世的莫大悲哀。逝者已逝,留在人世者孤獨(dú)存活,這比死亡本身更為恐怖。像額爾古納河那個部落,守著孤獨(dú),看淡生死。

          林克死后,尼都薩滿對于瑪拉達(dá)的感情人盡皆知,但不過是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族人的眼光、親人的反對,其實(shí)也許沒那么重要,但兩人始終沒有跨越界限,穿著尼都薩滿送的羽毛裙子死去的瑪拉達(dá),也許還是想找回林克。“我”的第一任丈夫拉吉達(dá)死后,即使有瓦加達(dá)填滿生活,還是在某個時刻想起遇見的第一個男孩。至于拉吉米,他對馬伊堪的保護(hù)已到了極致,仿佛自己生命里唯一依靠,生怕有人覬覦。最后不過是馬伊堪不堪這種束縛,生下一個別人不知血脈的孩子,跳下懸崖以求解脫。愛而不得,其實(shí)只是常事。人生而孤獨(dú),其實(shí)也是有一些無趣的。

          現(xiàn)代化與原始生活的沖突其實(shí)一直存在。鄂溫克人曾在日本人的脅迫下參加所謂訓(xùn)練,接觸了現(xiàn)代化設(shè)施并未能帶給他們的生活改變。第一次定居的激流鄉(xiāng)最后成為了一座歇腳客棧,馴鹿這種生靈為了食物不能定居,與他們生死共存的鄂溫克人也一樣。最后的遷徙布蘇,興許是他們對現(xiàn)代化的妥協(xié)。留下來的“我”還在守著“希楞柱”與不滅的火種。

          “我們的馴鹿,他們夏天走路時踩著露珠兒,吃東西時身邊有花朵和蝴蝶伴著,喝水時能看見水里的游魚;冬天呢,它們扒開積雪吃苔蘚的時候,還能看到埋藏在雪下的紅豆,聽到小鳥的叫聲。豬和牛怎么能跟馴鹿比呢。”

          也許這就是人類最原始的認(rèn)知自然的方式,而如今我們聽到這樣的話語時,卻像是觸摸到一塊冰冷的化石。已經(jīng)忘卻的一種情緒,也是孤獨(dú)的來源。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孤獨(dú)】相關(guān)文章:

        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鑒賞06-09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生態(tài)批評09-24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文化主題12-16

        淺析《額爾古納河右岸》(精選8篇)07-14

        《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的薩滿文化07-13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地域書寫與種族代言07-13

        《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死亡設(shè)置與生命內(nèi)涵的詮釋10-24

        遲子建:時間之河的玫瑰06-09

        《遲子建》語錄07-11

        遲子建散文06-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