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赤壁賦》課文解析

        時間:2020-11-10 11:30:23 赤壁賦 我要投稿

        《赤壁賦》課文解析

          上一節(jié)課我們分析了文章,知道了本文是明以江水明月為線索,暗以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為線索:作者經歷了從樂到悲,再從悲到喜的感情脈絡。我們知道,文中的主客其實就是作者思想的兩個側面,通過剛才對第三段的分析,我想請一位同學簡明概括一下作為客的蘇軾所說的悲的內容。

          (明確:“三悲”:物是人非[一代梟雄曹操,“而今安在哉”,還是當初的赤壁,而人卻不再,一切已歸于空虛,令作者生發(fā)出無限悵惘之情];生命短暫[思及自己,吾與子更是如蜉蝣,如滄海一粟,悲從中來];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宇宙無限人生須臾,欲超脫塵世、尋求寄托卻不得])

          蘇子之悲其實是古代哲人和詩人共同的困惑。他們在徹悟了天地宇宙的無窮后產生了一種渺小感和迷茫感。

          面對這種困惑,有人欲挽住時間的流水,有人想延長生命的長度,有人及時行樂,有人珍惜寸陰。而蘇軾又是如何來排遣心中的苦悶和憂愁,轉悲為喜的`呢?

          我們可以看到,從客的“三悲”到“客喜而笑”中有一個“轉喜”的過程。下面請同學們默讀第四段,并思考作為主的蘇軾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轉變的。

          那請同學來說說這段可以分為幾個層次,那其中分層的關鍵詞是?

          恩,找的很準確。我們以“且夫”為轉折點,把第四段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中,蘇軾由眼前的水和月,悟出了“變”與“不變”的道理。客只知其變而不知其不變,空生“哀”與“羨”;蘇軾能辯證的看待問題,知其不變,物與我皆無盡!拔锱c我皆無盡也”,這里是就物與人的整體而言。作為個體的人會變,而作為整體的人類卻是永恒的,不變的。那么,作為人類長河中的我即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tǒng)一,人類不會消失,那么我也是“永恒”的了。就如同文中所提到的江水、明月一般。

          第二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進一步從“取與不取”的角度,重點講了 “取”。大自然是個無窮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所以蘇軾認為人對自然萬物,該取則取,不該取的不取。結合我們了解的背景和文本,可以知道,作者在這所說的“莫取”之物即為功名利祿,不再執(zhí)念于此,得不到也不強求。不必因“吾生之須臾”而羨慕其“無窮”,而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從中得到樂趣。(共享清風明月)這樣,議論最后又回到“喜”上來了。作者于無限自然之中拮清風明月,“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從而能超然獨立,曠達樂觀。

          我們可以看到,蘇軾之所以為蘇軾,不光是他能“入乎其內”的深刻感受人類無法逃避的憂患意識,把它表現(xiàn)出來,更在于他具有“出乎其外”的過人的超然的一面。

        【《赤壁賦》課文解析】相關文章:

        《赤壁賦》課文分析12-20

        課文《赤壁賦》教學反思10-09

        快樂旅行課文解析12-14

        猴王出世課文原文解析07-24

        課文題西林壁解析11-15

        《赤壁賦》課文分析(蘇教版高一必修)12-20

        《小石潭記》課文評點解析12-16

        再別康橋課文解析及徐志摩履歷12-07

        小學語文課文少年王勃全面解析12-05

        郭沫若詩兩首課文主要內容解析02-1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