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傳讀后感
《長恨歌》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下,“李楊”的愛情也就有了特殊性,更容易人讓作出多元化的解說。
長恨歌傳讀后感1
一直以來,我就崇拜則天皇帝,在她眾多的子孫中,唯有李旦的兒子隆基最為出色。這個治宏貞觀,政啟開元的一代明君,作為李家的兒媳,終于將李家的江山還給了她的后輩子孫,歷史上著名的開元盛世開始了。從此也演繹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好一首凄凄切切的《長恨歌》!好一代風(fēng)流倜儻的一國之君!李楊二人的愛情遠已超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到達了常人無法到達的境界。
面對這唯美的愛情,怎能不令人發(fā)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感慨?在刀刃上廣舒長袖,輕歌曼舞,淚光瀲滟。都羨一騎紅塵妃子笑,誰憐一抔黃土掩風(fēng)流?馬嵬坡上那一別,紅顏薄命,帝王之道,情何以堪?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人間悲劇,該是何等的一種心痛!從古至今,撩動了多少文人墨客、邊塞將領(lǐng)、帝王將相、大家閨秀內(nèi)心的傷與痛!雖無磅礴的氣勢,卻著實語出驚人。不愧為千古佳作!華夏雄風(fēng)在滾滾東去的黃河長江中,醞釀著扯天闊地,包羅萬象的詩情畫意!《長恨歌》的確已成成為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長恨,也終究代表了世間凡人的長恨。“天若有情天亦老,”一代君王終不能挽留這段唯美的愛情,豈不是人間的悲劇?
我覺得此詩并不是愛情頌歌,它是諷諭和同情的交織,既為李、楊的愛情悲劇一掬同情之淚,又為他們的誤國失政一嘆遺恨之聲,《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為什么要“長恨”?詩人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認(rèn)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詩人運用浪漫主義手法,上天入地,后終在虛無縹渺的仙山上讓貴妃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形象再現(xiàn)于仙境。
“情”的渲泄已超脫于帝王妃子間的感情糾葛,而更多地帶有詩人的主觀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歷史事實的范圍,將主觀愿望與客觀現(xiàn)實的矛盾沖突表現(xiàn)無余。結(jié)尾“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二句,是愛情的嘆息與呼聲,是對于愛情受命運捉弄,和愛情被政治倫理摧殘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時空而進入無極之境。這樣,詩人便以“長恨”表現(xiàn)了愛情的長存。
如果說李、楊的生離死別是個愛情悲劇的話,那么,這個悲劇的制造者最終成為悲劇的主人公,無法不叫人遺憾,白居易在詩中要表達的是愛情!堕L恨歌》以“情”為中心的主旋律始終回旋激蕩于全詩之中,當(dāng)白居易把“情”作為描寫對象時,那種人皆有之的情潮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筆端而無從遏制,《長恨歌》傾注著作者感情的描寫。依照正常的藝術(shù)感受,很難從中感受到女人是禍水,李、楊之戀是唐帝國衰亡根由的。
在文學(xué)與歷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時空局限,并與人們普遍意義上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掩卷之余,甚至?xí)雎栽斐蛇@一愛情悲劇的根源,而完全將審美意識集中于李、楊之間纏綿悱惻、難舍難分的感情渲染。生離死別的悲痛、綿綿長恨的情思、宛轉(zhuǎn)動人的傳說、虛無緣渺的仙境完全將讀者帶進一個透明的純情世界,它沒有塵世間的喧囂與齷齪,其中凝聚著詩人的理想,也層層積淀著歷代讀者的理想,一種對真情向往的共鳴使這首詩獲得了永恒的魅力。
長恨歌傳讀后感2
作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xiàn)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凄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長恨歌》,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zhuǎn)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dāng)復(fù)雜的情節(jié)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著力在情的渲染,細致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后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里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么,為什么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shù)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zhuǎn)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shù)構(gòu)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并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后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dǎo)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制造者最后成為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我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里。
那么,詩人又是如何表現(xiàn)“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nèi)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由于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才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隨后,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復(fù)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jié)并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著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yīng)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后,內(nèi)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jīng),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后,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zhuǎn)難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jīng)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jié)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構(gòu)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jié)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huán)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zhuǎn)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觀愿望和客觀現(xiàn)實不斷發(fā)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回百轉(zhuǎn)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為宛轉(zhuǎn)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國傳統(tǒng)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huán)往復(fù)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nèi)心深處的難達之情。
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回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復(fù)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環(huán),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達到了高潮。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復(fù)抒情,回環(huán)往復(fù),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shù)的感染力.作為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很高的。
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shù)魅力!堕L恨歌》在藝術(shù)上以什么感染和誘惑著讀者呢?宛轉(zhuǎn)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shù)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長恨歌傳讀后感3
一篇《長恨》有風(fēng)情!白樂天如是說.可見詩人的內(nèi)心里,實在給《長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
白樂天一生感時傷世,傳世之句多有力陳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這樣一位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卻將一段宮闈畸戀寫得凄切婉轉(zhuǎn),蕩氣回腸.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來他少年時曾與一民女湘靈相知相說,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結(jié)合,這種深深的痛苦寓于《長恨歌》的創(chuàng)作中,正是借詠史感懷自身的際遇.白居易雖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歡,甚至借佛道來麻木自己,尋找靈魂上的解脫,痛恨當(dāng)時的朝政腐敗.但我覺得,在這首詩里,更多的是對愛情的歌頌,或者說對自己曾經(jīng)情感的影射.
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愛江山愛美人,聲色犬馬也像是他們的專利.于是一個王朝沒落的身影便隨著一個女人冤屈的腳步,向著一個終點,慢慢地走著.“紅顏禍水”便是一個絕好的理由,讓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國度走遠之時,給后人一個開脫的借口.女人,只不過是一個悲劇的犧牲品.她們只是用自己的脂粉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爭得一點點寵愛和一個男人的懷抱.而最終卻被賜死.這也告誡她們,在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的同時,也別忘記過度的開采帶來的后果.
最后的浪漫主義的筆,給我們一點點慰藉,也讓我在時間的端口,始終相信真正愛情的美麗.
【長恨歌傳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長恨歌》讀后感01-06
長恨歌讀后感11-11
長恨歌優(yōu)秀讀后感04-26
長恨歌讀后感范文12-14
王安憶長恨歌讀后感11-11
有關(guān)《長恨歌》讀后感11-11
《長恨歌》高中讀后感10-24
《長恨歌》的讀后感12-19
寫長恨歌讀后感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