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沈從文《邊城》的理想性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不朽名作,也是現(xiàn)代文學的經典之作。下面是我們?yōu)榇蠹規(guī)碚撋驈奈摹哆叧恰返睦硐胄裕瑲g迎大家閱讀。
論沈從文《邊城》的理想性
[摘 要] 《邊城》是沈從文在特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下,20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寫真,沈從文并不是一個文化復古主義者,他并不認為傳統(tǒng)文化給我們建構的理想世界可以拯救現(xiàn)代中國。小說以這個美好世界中人物的悲劇命運有意無意地毀滅了傳統(tǒng)文化帶給我們的夢想。理想性是他小說文體中最重要的精神向度之一,這種道德理想主義和審美主義的生命情懷使它筆下的湘西,顯得豐富而意味深長。
[關鍵詞] 邊城;沈從文;理想性
一、引言
沈從文生長在荒閉而美麗的湘西鳳凰縣。盡管青少年時期也受到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但更多的是接受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哺乳。所以他不似魯迅般以西方學說思想為武器,全面批判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沈從文懷著建筑理想人性的偉大抱負,努力平衡各種現(xiàn)實的與心靈的沖突,他的鄉(xiāng)土世界里因此有了一種難以企及的深刻[1]。
沈從文回憶中的湘西家園,并不完全是實實在在的湘西現(xiàn)實世界[2]。通過對其鄉(xiāng)土小說的閱讀,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故土世界是由“地域故土”和“理想家園”兩部分組成。沈從文懷著對知識和理想的渴望來到了都市,由一個衣衫檻褸的鄉(xiāng)下人逐漸被都市接納和認同,文化抉擇上在鄉(xiāng)土意識和都市文明之間游離,創(chuàng)作上經歷著“故土”的失落和“理想家園”的建構過程!肮释痢笔亲骷覍τ谠缒暧H歷生活的客觀而略帶甜意的回憶!袄硐爰覉@”則是以前者為基礎,經過作家的現(xiàn)實觀察和哲學理想加工而形成的理想中的湘西。
二、《邊城》的理想性
《邊城》的傳統(tǒng)文化理想首先表現(xiàn)在它描繪了一個充滿牧歌風情的“大同世界”,世外桃源[3]。那里民風古樸淳厚,人與人之間總保持著單純而樸素的關系。人們不分貧富貴賤,無論船總、船夫、水手、士兵、失足婦女、過往客商,無不熱忱,淳樸,善良,相親相愛。陌生路人情同手足,鄰里街坊患難相助!袄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住,一片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作家有意渲染了邊城的寧靜和平:“一切總永遠那么寂靜,所有人民每個日子皆在這種寂寞里過去!倍康焦(jié)日,如端午節(jié)的賽龍舟,新年的獅子龍燈,十五之夜的炮仗焰火,男兒的裸身跳舞,無不充滿著歡欣的和樂氣象。軍隊與老百姓相安相樂,即使失足婦女也那么淳厚,重義輕利。人人與世無爭,過著一種淡泊、安靜、閑適的生活。這與老子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樣一種理想境界是全然吻合的。作家自己說“我要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們有理由相信,較之于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沈從文對這種小國寡民、返樸歸真的道家理想是贊賞的。他將“邊城”描繪得如此美麗平和,令讀者心向往之,其回歸傳統(tǒng)文化理想的意趣也得以自然流露[4]。
1、故土的眷戀與失落
沈從文小說文體的特質在于對丑與惡的回避,以及由于這種回避所產生的圣潔而單純的道德理想光輝,這使他筆下的湘西,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人類童年時代生命鏡像的象征,從而對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讀者顯示出一種難以抗拒的藝術魅力。具體來說,在人物描寫上,由于他通常喜歡突出人物身上單純、天真、質樸的人性之美,一般不具體描寫人性的陰暗面和復雜面,因而人物描寫經常是寫意化的,理想化的。他試圖建立一種符合人性的文化理想,以實現(xiàn)民族品德的重造。但隨著風雨之夜老船夫的死和那象征茶峒風水的白塔的倒坍,作家所認同的傳統(tǒng)儒道文化理想也隨之破滅了。雖然小說結尾寫人們捐錢重修白塔,似乎預示著道德文化在人們心中仍有復活的希望,但這種希望已是一種與絕望糾纏著的最后掙扎,正如翠翠等待的人一樣,“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毙≌f雖然以平淡自然不動聲色的筆法沖淡了悲劇的傷感氣氛,卻讓讀者更為冷靜地看到傳統(tǒng)文化理想無法救治現(xiàn)代社會因而無法重建的必然結局。在這近乎宿命的`悲劇中,沈從文傾其愛心建構的傳統(tǒng)文化理想也凄然破滅了。
三、總結
《邊城》中人物的悲劇命運,正昭示了人物所賴以生存的文化背景的悲劇性。在與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撞擊中,傳統(tǒng)文化在某些方面也顯示出它的合理性甚至優(yōu)越性,如小說所展示的美好的人性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傳統(tǒng)文化自身有著難以克服的內在悲劇性,正是這種文化的內在悲劇性導致了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命運的悲劇性。沈從文并不像有的批評家所說的“美化了一種封建性的生活秩序”,而是“以一個作家特有的直覺和敏感,以及這種直覺和敏感的巨大穿透力”,或隱或顯地向我們展示了儒道傳統(tǒng)文化理想的內在緊張和難局[5]。
沈從文在這里所作的思考與探尋固然是理想化的,但他對古老道德民風的弘揚,對善美人性的禮贊,對良知與人性日益淪喪與泯滅的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人生來說,依然是極富于啟悟的;這種富于田園牧歌色彩的東方式人生,對日益深受文明困擾的現(xiàn)代人來說,或許永遠都將是一種高遠的理想。
參考文獻:
[1]趙景深.現(xiàn)代文人剪影[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2]康長福.沈從文文學理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9.
[4]劉洪濤,楊瑞仁編.沈從文研究資料[C].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論沈從文《邊城》的理想性】相關文章: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09-11
沈從文《邊城》的讀書心得范文12-06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大全12-08
沈從文邊城的長篇讀后感12-09
沈從文《邊城》讀后感作文12-08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6篇)09-11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6篇09-11
沈從文邊城讀書心得1000字09-10
沈從文《邊城》閱讀答案2篇07-14
最新沈從文邊城個人讀書筆記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