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愛與恨
導(dǎo)語:愛情是白居易《長恨歌》的主題之一,其間表現(xiàn)出的愛情與名份、政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呈現(xiàn)出獨特的愛情特點。加之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長恨歌》同時也傳達出他自身的愛恨情愁。一曲愛情悲劇的哀歌,演奏出不同韻味的綿綿長恨,令人不覺為之贊頌、驚嘆。
無人不知“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它呼吁出了普天下有情人祈禱眷屬的心聲。無人不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它道出了李、楊生死別離、相思成恨的無盡悲苦。白居易的代表作《長恨歌》因愛生恨,且長恨綿綿。細討之,這首悲歌哀嘆的愛與恨別有一番滋味,發(fā)人深思。
一、愛情簡介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起第一部分,敘述安史之亂前,玄宗好色、求色,終于得到了楊氏。楊氏受寵,雞犬升天。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釀成了安史之亂。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起為第二部分,具體描述了安史之亂起后,玄宗的倉皇出逃西蜀,引起“六軍”駐馬要求除去禍國殃民的貴妃。楊氏歸陰后,造成玄宗寂寞悲傷和纏綿悱惻的相思。
“臨邛道士鴻都客”起為第三部分,寫玄宗借道士幫助于虛無縹緲的蓬萊仙山中尋到了楊氏的蹤影。在仙景中再現(xiàn)了楊氏“帶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脈脈,托物寄詞,重申前誓。
二、愛情特點
1.愛情與名份、地位
白居易《長恨歌》中李、楊的愛情是有名有份的,是封建帝王和妃子之間的愛情,典型的帝王愛情。尤其對楊玉環(huán)而言,她位居貴妃,是一代君王的合法妻子。李、楊的愛情描寫是白居易《長恨歌》文本中分量最重、最感人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是對楊玉環(huán)群壓眾芳充滿魅力的傳神描寫,而這一描寫證實為下文“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作下鋪墊,極力渲染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癡情摯愛。“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更是對貴為國君卻用情專一的贊許,也寫出了楊貴妃身為嬪妃的幸運;“姊妹弟兄皆列士”又可以說是唐玄宗愛屋及烏的表現(xiàn);“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則是對唐玄、楊貴妃二人趣味相投、知音互賞的盡態(tài)極妍的吟詠。“所謂‘三千寵愛在一身’,所謂‘度春宵’、‘夜專夜’、‘醉和春’,正是發(fā)生在皇宮里的帝妃情愛的特殊印記;所謂‘姊妹弟兄皆列士’,所謂‘不早朝’、‘看不足’正是這對情癡意濃的帝妃沉浸在愛河中的有力佐證。”[1](P35)“君王掩面救不得,會看血淚相和流”真切地傳達出玄宗身為一國之君,卻無力保護自己心愛的人的內(nèi)心的苦楚與無奈,可見他對楊貴妃的情之真之切之濃。最終“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將這段真摯、難以割舍的愛情轉(zhuǎn)為連綿無期的長恨。
從文本中不難看出,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是發(fā)生在深宮六院的皇宮里,極為罕見的真摯感人的帝妃之戀。他們的愛情為歷時歷代所認同,有夫妻的名份。就楊玉環(huán)來說,她在這段愛情中不僅擁有普通妻子的名份與地位,還擁有身為貴妃的榮耀與顯赫。
2.政治因素對愛情的影響
愛情的存在主要取決于男女雙方的努力經(jīng)營、維持、但它同時也受到外界客觀因素的作用與影響。其中,政治因素不可小覷,它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有時甚至?xí)鸬經(jīng)Q定性的作用,決定著愛情的結(jié)局。
談及這個,我們都會想到安史之亂對李楊愛情的重大觸擊。755年,擔任三鎮(zhèn)節(jié)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內(nèi)兵力空虛,在范陽發(fā)生叛亂,整個大唐王朝遭受了空前絕后的浩劫。如果不是玄宗統(tǒng)治后期“漸肆奢欲,怠政事”且軍事舉措失當,怎么會發(fā)生此番動蕩?如果玄宗不寵信陷害忠良功臣、貪贓枉法的楊國忠,又怎會引來高力士與其因權(quán)利之爭而誘發(fā)的誅楊氏一族的預(yù)謀?如果不是這一切沖突的蓄積,又怎會招來楊玉環(huán)不死則“六軍不發(fā)”的局面?為了撫恤民心,集結(jié)眾軍,身為國君的唐玄宗只得“無奈何”,只能“掩面救不得,會看血淚相和流。”嚴峻的政治形勢是致使楊玉環(huán)死的根本原因,是影響李、楊愛情發(fā)展的重大因素,它對李、楊愛情的影響和作用是直接的、顯而易見的。
三、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1.婉勸帝王
歷史視野中的李、楊關(guān)系是白居易創(chuàng)作其《長恨歌》的基礎(chǔ)。文本中作者有意地隱去李楊關(guān)系的一些不純潔部分,對他們的愛情用藝術(shù)的手法進行了大肆的鋪張渲染,極盡文辭之美,把李、楊故事寫成真摯、悱惻的人間悲劇,從具有傳奇色彩的帝妃出發(fā),以藝術(shù)典型與形象,動之以情,婉勸帝王。
“《長恨歌》不是簡單地批判、揭露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恥,腐朽墮落,而是以帝妃深情之珍貴無可挽回的失去這種切身之痛感染帝王———不取憤激批判,而以深情勸說。換句話來說,如果作者不渲染李、楊深情,《長恨歌》表達政治主題的力度將極有限或難以實現(xiàn)———尤其是臣下對帝王的諷勸。”[2](P178)
白居易的《長恨歌》相當有力,也相當成功地描寫了李、楊之情。雖然白居易對真實的李、楊感情持有保留態(tài)度,卻寫出了切膚之痛,甚至錐心之痛。“《長恨歌》寫至深的真情是實,渲染得美好,生動感人也是實,但目的指向卻不在感情本身。”[3](P178)作者這樣藝術(shù)地美化李楊愛情的有鮮明的意圖的:李、楊的愛越是美好,越是真摯,越是深厚,就越珍貴,帝王失去的就越多,唐朝政治危機通過這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來的后果就愈嚴重,驕矜懈怠,寵妃荒政就愈不該。反過來說,如果李、楊之間并無真情,安史之亂給予唐玄宗感情上的直接損失不過是搶劫一位無足輕重的女子,沒有切膚之痛,錐心之痛,如何達到婉諷目的?諷勸的效果有多大?
2.寄托情懷
通過寫李、楊的愛情,除了起到婉諷、勸誡帝王的作用之外,白居易也是借帝王之事,來抒寫一己之情。20世紀80年代,王拾遺考證白居易貞元末在徐州符離曾與一位叫湘靈的女子感情甚篤,但因為封建社會門第等級觀念和風尚阻隔,被禮教所限,白居易未能與這位女子眷屬,最終忍痛與其分別。因此,《長恨歌》中也寄托著作者的“長恨”。
“《長恨歌》憑借古人之靈寄托白居易與湘靈永別的遺恨,表現(xiàn)出它與情人永別離長相思之痛,為自己的不幸愛情寫了一首凄婉的哀歌。”[4](P69)有他的《冬至夜懷湘靈》為證“艷質(zhì)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作者對湘靈姑娘的愛戀是如此刻骨銘心,深愛卻無法結(jié)合,因此他懷著綿綿的長恨,創(chuàng)作《長恨歌》來寫李、楊的愛情,他的痛苦、思考、感傷便抒發(fā)了出來,“詩人把明皇與貴妃當作一對普通的生死之戀者來歌頌,這顯然寄托了詩人自己的感情,而這感情的酵母,正是湘靈”。[5](P81)從這層意義上講,白居易描寫李、楊愛情的意圖之二是以此來抒寫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憾事,給予自己對美好感情生活的向往。
總之,看待白居易的《長恨歌》,不僅需要我們感性地品讀主人公凄婉、纏綿的愛情,也需要理性地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觀。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愛與恨】相關(guān)文章:
淺析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情結(jié)09-20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道教情結(jié)04-25
白居易的長恨歌06-02
白居易長恨歌10-12
《長恨歌》(白居易)07-18
白居易《長恨歌》評析11-03
白居易《長恨歌》原文01-21
白居易《長恨歌》全文02-24
白居易《長恨歌》簡介11-16
白居易《長恨歌》 翻譯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