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寒食》鑒賞

        時間:2024-05-30 18:57:30 好文 我要投稿

        [精]《寒食》鑒賞14篇

          《寒食》鑒賞 篇1

          古詩原文

          落花夜雨辭寒食。塵香明日城南陌。玉靨濕斜紅。淚痕千萬重。

          傷春頭竟白。來去春如客。人瘦綠陰濃。日長簾影中。

          詩文賞析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并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唐蘇鶚《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yōu)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據(jù)此,知此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之后。但開元時崔令欽所著《教坊記》已有此曲名,可能此種舞隊前后不止一次前來中國。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緊促轉低沉,歷來名作最多。

          “落花”兩句,述春景!昂场,在清明前二日,傳為晉文公因紀念介子推,而于此日禁火,故曰“寒食”!奥浠ㄒ褂辍保祈n翃《寒食》詩有“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之句;杜牧《清明》詩也有“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句,都是寫寒食清明時的景象,夢窗也應景而作。此言詞人在夜雨淅淅瀝瀝落英繽紛之中告別了這一年一度的寒食節(jié)。明后天如果天氣轉晴,他就將去南郊踏青游春!坝耢v”兩句,由清明想到女子上墳時的哀哭狀。婦女們清明外出上墳,祭掃先人之墓,必將因哀痛而淚落如雨,“千萬重”,即言其落淚之多。臉上的`胭脂、花粉,也將因涕淚滂沱而污損。這兩句,著重寫女子的重情。

          “傷春”兩句,轉而寫男子之情。舊有“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愁白頭”之說,故詞人用其意而曰:光陰如箭,來去匆匆、春光好比過客,轉瞬即逝,因此我將因哀傷春天的難留而也會愁白了自己的頭發(fā)!叭耸荨眱删,實寫其閑極無聊之狀。此言詞人漫步踱到軒園中綠樹的濃蔭底下,發(fā)覺自己的身影因陰暗而顯得更加細長消瘦;氐绞覂,見陽光從簾隙之間漏入,又覺得這時光實在是顯得太悠長了。一副無所事事,徘徊不定的無聊形象躍然于紙上。又結尾兩句因為需要押韻,所以都為倒裝句式,即“綠陰濃濃人更瘦,簾隙影中日愈長”之謂。

          《寒食》鑒賞 篇2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

          隱幾蕭條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

          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

          愁看直北是長安。

          杜甫詩鑒賞

          這首詩寫在詩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歷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時候,表現(xiàn)他暮年流落江舟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小寒食是指寒食的次日,清明的前一天。從寒食到清明三日禁火,因此首句說“佳辰強飲食猶寒”,每遇節(jié)日佳辰,詩人雖在老病之中還是打起精神來飲酒!皬婏嫛辈粌H是寫多病之身不耐酒力,也透露著漂泊中勉強過節(jié)的心情。這個起句為詩中寫景抒情,安排了一個有內在聯(lián)系的開端。第二句刻畫舟中詩人的孤寂形象。“鹖冠”傳說是楚隱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指出詩人失去官職不為朝廷所用的身份。

          窮愁潦倒,身不在官而依然憂心時勢,思念朝廷,這正是無能為力的杜甫最為傷情之處。首聯(lián)中“強飲”

          與“鹖冠”正概括了詩人此時的身世際遇,也包蘊著一生的無盡辛酸。

          第二聯(lián)緊接首聯(lián),十分傳神地寫出了詩人憑舟中的所見所感,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句。春來水漲,江流浩瀚,因此在舟中漂蕩起伏仿佛坐在天上云間;詩人身體衰邁,老眼昏花,看岸邊的花草如同隔著一層薄霧!疤焐献、“霧中看”非常切合年邁多病居舟觀景的實際,讀來倍覺真切;而在真切中又滲出一層空靈漫渺,把詩人起伏的心潮也帶了出來。這種心潮起伏不僅是詩人暗自傷老,也包含著更深的意緒:時局的動蕩不定,變亂無常,不也如同隔霧看花,真象難明么!筆觸細膩含蓄,足見詩人憂思之深以及觀察力與表現(xiàn)力的精湛。

          第三聯(lián)兩句寫舟中江上的景物。第一句“娟娟戲蝶”是舟中近景,因此說“過閑!薄5诙洹捌p鷗”是舟外遠景,因此說“下急湍”。這里表面看似乎與上下各聯(lián)均無聯(lián)系,實則不然。這兩句承上,寫由舟中外望空中水面之景!伴e!钡摹伴e”字承應首聯(lián)第二句的'“蕭條”,布幔閑卷,舟中寂寥,因此蝴蝶翩躚,穿空飛過。“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鷗輕快地逐流飛翔,遠遠離去。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對比引發(fā)出困居舟中的詩人“直北”望長安的憂思,向尾聯(lián)作了十分自然的過渡。

          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引朱翰語云:“蝶鷗自在,而云山空望,所以對景生愁”,也是看出了第三聯(lián)與尾聯(lián)在景與情上的聯(lián)系。

          尾聯(lián)兩句總收全詩。“云白山青”,正是寒食佳辰春來江上的自然景色,“萬余里”將詩人的思緒隨著層疊不斷的青山白云引開去,為結句作一鋪墊!俺羁础本涫绽ㄈ姷乃枷敫星,將深長的愁思凝聚在“直北是長安”上。浦起龍說:“‘云白山青’應‘佳辰’,‘愁看直北’應‘隱幾’”,其實這一句將舟中舟外,近處遠處的觀感,以至漂泊時期詩人對時局多難的憂傷感懷全部融洽其中,而以一個“愁”字總綰,既凝重地結束了全詩,又有無限的深情寄于言外。所以《杜詩鏡銓》說“結有遠神”。這首七律于自然流轉中顯深沉凝煉,很能表現(xiàn)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沉郁的特色。

          《寒食》鑒賞 篇3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宋代: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譯文

          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競賽著小龍船,游春少女們成對地蕩著竹秋千。有的在水邊采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來牽如蟻線。

          游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滿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無數(shù)的柳絮飄過得無影也無羈絆。

          注釋

          乙卯:指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吳興: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節(jié),在清明節(jié)前二日,古人常在此節(jié)日掃墓、春游。

          舴艋(zéměng):形狀如蚱蜢似的小船。

          吳兒:吳地的青少年。

          競:指賽龍舟。

          筍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婦女們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麗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時出游郊野。

          來不定:指往來不絕。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楊花:柳絮。

          賞析

          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與賞月的詞。

          上片通過一組春游嬉戲的鏡頭,生動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節(jié)的熱鬧場面。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边@里有吳地青年的龍舟競渡的場景,有游女成雙成對笑玩秋千的畫面。詞一開頭,不但寫出了人數(shù)之眾多,而且渲染了氣氛之熱烈。歡聲笑語,隱約可聞。著一“競”字既寫出了劃槳人的矯健和船行的輕疾,又可以想見夾岸助興的喧天鑼鼓和爭相觀看的男女老少!胺贾奘按淠和鼩w,秀野踏青來不定!边@里有芳洲采花、盡興忘歸的剪影,有秀野踏青,來往不絕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寫景,句句寫人,景中有人,人為景樂。這種濃墨重彩、翠曳紅搖的筆墨,平添了許多旖旎春光,洋溢著節(jié)日的歡樂氣息。

          下片以工巧的畫筆,描繪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靜的景色。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庇闻⒑,遠山漸漸昏暗下來;音樂停止,花園顯得異常幽靜。前句中著一“暝”字,突出遠山色彩的暗淡,襯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臨的情景。后句中著一“靜”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無人的氣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睍r已深夜,萬籟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時候,無數(shù)的柳絮飄浮空中,沒有留下一絲兒倩影。寫楊花在月下飄浮無影,既極言其小,更極言其輕。這里寫“無影”是虛,寫無聲是實。這種無影有靜的寫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兩句還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樂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暢。詞人雖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愛游春的熱鬧場面,又愛月夜的幽靜景色。他白晝,與鄉(xiāng)民同樂,是一種情趣;夜晚,獨坐中庭,欣賞春宵月色,又是一種情趣。

          詞里表現(xiàn)作者喜愛白天游春的熱鬧場面,也欣賞夜深:人散后的幽靜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興趣還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是傳誦的名句,后人認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歲次乙卯,退居故鄉(xiāng)吳興的張先度過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個寒食節(jié),寫下了這首詞。

          文學創(chuàng)作

          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他以登山臨水、創(chuàng)作詩詞自娛。詞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其詞含蓄工巧,情韻濃郁。題材大多為男歡女愛、相思離別,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閑適生活。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詞寫得很有情韻!兑粎不睢分杏小俺梁藜毸,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比擬新穎而饒有風趣,可謂刻劃閨中怨女的心理活動極為細膩而又生動,從而擁有“桃杏嫁東風郎中”的雅號(具見阿袁《宋詞故事——意中人欲弄花影》)。賀裳在《皺水軒詞話》中評此詞尤為「無理而妙」。他的詩歌在當時也享有盛名。

          其詞意韻恬淡,意象繁富,內在凝練,于兩宋婉約詞史上影響巨大,他是使詞由小令轉向慢詞的過渡過程中的一個不能忽視的功臣。張先詞在藝術上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善于以工巧之筆表現(xiàn)一種朦朧的美。他以善于用“影”字著名。宋祁很贊賞他〔天仙子〕中的“云破月來花弄影”,稱之為“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遯齋閑覽》)。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別于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保ā对~壇叢話》)陳廷焯又稱:“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白石,發(fā)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但含蓄不似溫、韋,發(fā)越亦不似豪蘇膩柳。規(guī)模雖隘,氣格卻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來、溫、韋之風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保ā栋子挲S詞話》)恰當?shù)刂赋隽藦埾仍谠~史上的地位。

          《寒食》鑒賞 篇4

          【原文】

          寒食江州滿塘驛

          去年上巳洛橋邊,今年寒食廬山曲。

          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

          吳洲春草蘭杜芳,感物思歸懷故鄉(xiāng)。

          驛騎明朝發(fā)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

          【賞析】

          這是一首古詩,前四句運用反襯、對比手法,撫今追昔,感慨今日的滄桑,流露出詩人遭貶南行的惆悵落寞情懷!叭ツ晟纤嚷鍢蜻叄衲旰硰]山曲!鞭r(nóng)歷三月三日為上巳節(jié),這一天按古風要去水邊祓除修禊,驅除鬼魅,同時也是文人聚會吟詠的日子。去年那一日,詩人還在洛水邊參予修禊盛事,與同朝文士飲酒賦詩,享盡榮華,而今卻已是遭貶謫之人,獨自在廬山腳下度過此清明寒食節(jié)。“去年”,“今年”,對比鮮明。一年之隔,詩人處境大不相同,詩中雖只字未提遭貶之事,但通過地名“洛橋邊”與“廬山曲”的對照,失意之態(tài)清晰可見。寒食節(jié)正是百草千花的大好時節(jié),眼前又有景色秀麗的廬山,詩人毫無欣賞興致,反念于“去年”上巳洛橋邊修禊事,對京華游樂的追憶和向往,也透露出詩人此時內心的孤獨凄切,三四句是想象中的京華與眼前的現(xiàn)實相對照。第三句上承首句而發(fā),鞏縣在洛水西岸,為洛陽近畿之地,詩人由“去年”的洛橋修禊,聯(lián)想到“今年”繁華的京洛風物,“去年”底離開洛陽時,還是隆冬時節(jié),此時已是春歸大地了,洛陽城內,應是滿城飛花、春意盎然了。

          “遙憐”二字,寫詩人身為逐臣,不忍離京卻無奈被逐出京,此時身在江州,回望京洛,只能遙遙寄情于花樹了。江州古屬吳地,故詩中稱江中小洲為吳洲,詩人身在江州,回望京華,遙憐洛陽草木花樹,但眼中所見,唯江中小洲,一片新綠而已。后四句感物思歸而不得,抒發(fā)斷腸之悲。先重復“吳洲春草”以承上啟下,詩人有感于眼前春光,歸思更切,“感物思歸懷故鄉(xiāng)”是詩中的'情感主線,“故鄉(xiāng)”,即指洛陽,宋之問雖不是洛陽人,但他長期在此生活,感情深厚;同時相對于他即將要去的南方而言,整個北方、整個中原都是他的故鄉(xiāng)。結句“驛騎明朝發(fā)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弊晕以O問,感情痛切哀婉,身為逐臣,想返回京洛是不可能的,明朝騎馬上路,只能依然南行,因此夜聞清猿悲啼,更添腸斷之痛。

          此詩前四句側重于“感物”,著力渲染滿眼春光,逗起今昔之思,以洛水修禊與廬山寒食的對比;后四句側重于“思歸”,直抒滿腹鄉(xiāng)愁。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遭貶南行的哀傷,情思深婉含蓄,語言清麗自然,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作者介紹】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宋之問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chuàng)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寒食》鑒賞 篇5

          韓翃《寒食》-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鑒賞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注釋]

          1.寒食:節(jié)名,在清明前兩日。古人每逢這節(jié)日,前后三天不生火,只吃冷食物,故稱“寒食”。

          2.御柳:御苑中的楊柳。

          3.“日暮”兩句:據(jù)說漢時寒食禁火,朝廷特賜侯家蠟燭!皞鳌保ぜ覀髻n。“五侯”,一說指東漢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另一說指東漢桓帝時宦官單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

          4.斜:讀(xi),與“花”“家”押韻。

          [簡析]

          這首詩描寫宮廷寒食節(jié)的情況。詩人以漢喻唐,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特權及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xiàn)象。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按撼恰敝复禾炖锏亩汲情L安!帮w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jié)!盁o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坝笔侵赣防锏牧鴺。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薄叭漳骸本褪前怼!皾h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拔搴睢币话阒笘|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jié)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讀到這里我們就會聯(lián)想到“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俗語,從而更好地領會詩歌的`主題。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xiàn)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寒食》鑒賞 篇6

          今年寒食在商山①,山里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

          郊原曉綠初經(jīng)雨,巷陌春陰乍禁煙。

          副使官閑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由汴梁至商州任團練副使。②撰碑錢:替別人寫墓志銘的稿費。

          ⑴結合全詩內容,賞析詩歌首聯(lián)中的“亦”字。(3分)

         、圃姼桀h聯(lián)、頸聯(lián)是從哪兩個角度、用什么手法寫山里風光的?(4分)

         、侨娞N含作者什么樣的.情感?試作分析。(3分)

          試題答案:

         、乓嗑褪恰耙病,蘊含了一種無奈(1分):承認山里風光確實好,但和以前的生活環(huán)境比有落差。(1分)“亦”字用來含蓄委婉,耐人尋味。(1分)

         、平嵌龋喝说幕顒,自然風景(2分);手法:動靜結合、對比。(2分)

         、菍ι躺斤L光的喜愛(1分),勸勉自己不必惆悵(1分),落寞無奈(1分)。

          《寒食》鑒賞 篇7

          沁園春·寒食鄆州道中

          謝枋得

          十五年來,逢寒食節(jié),皆在天涯。

          嘆雨濡露潤,還思宰柏;風柔日媚,羞見飛花。

          麥飯紙錢,只雞斗酒,幾誤林間噪喜鴉。

          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煉熟丹砂。

          把紫府清都作一家。

          想前人鶴馭,常游絳闕;浮生蟬蛻,豈戀黃沙?

          帝命守墳,王令修墓,男子正當如是耶。

          又何必,待過家上冢,晝錦榮華!

          《寒食》鑒賞 篇8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古詩簡介

          此詞題為“乙卯吳興寒食”,既是一幅寒食節(jié)日的風俗畫,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靜的夕陽頌。詞的上片極寫節(jié)日的歡樂,下片寫歡樂后的幽靜。上片從一旁觀老翁的眼中寫出熱鬧景象,熱鬧的景象中仍含有寧靜的心情;下片幽靜的月色下特意寫了柳絮暗飄,亦可謂靜中有動。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注釋

         、拧赌咎m花》:即《玉樓春》。“乙卯”,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作者八十六歲!皡桥d”,今浙江湖州市。“寒食”見上卷薛昭蘊《浣溪沙》之二注。

         、启肤唬褐父傎惖凝埓!棒肤弧,小船,從“蚱蜢”取義。

          ⑶筍柱:秋千架的形狀!扒锴А苯裢ㄗ髑锴АG锴撕笃鸬拿。

          ⑷“水中可居者”,見《爾雅·釋水》。亦可泛稱水邊!笆按洹币娚暇砝瞰憽赌相l(xiāng)子》之四注(45頁)。拾翠鳥的羽毛,以點綴首飾。這里不過借來比喻女子春游。杜甫《秋興》八首之:“佳人拾翠春相問!

         、商で啵宏帤v二、三月出游郊外,以寒食清明為盛,名踏青。

         、市性疲褐柑焐系脑撇剩嘟柚该廊,是雙關語。用宋玉《高唐賦》,見上卷馮延巳《蝶戀花》之四注(53頁)。

          ⑺放:古代歌舞雜戲,呼喚他們來時,叫“勾隊”;遣他們去時,叫“放對”,略如現(xiàn)在放假放學的“放”。

          ⑻上片繁華境界,下片幽靜。由人去而夜靜,由云散而月明,逐步寫來。“無數(shù)楊花”一句,說飛絮漫天,卻不遮明月,說“無影“更無聲,極靜中有動態(tài)。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賞析/鑒賞

          開篇寫的是吳中健兒駕舞龍舟,水面飛駛競渡的壯觀場面。舴艋是江南水鄉(xiāng)常見的一種形體扁窄的輕便小舟,飾以龍頭,就是鄉(xiāng)民為節(jié)日臨時裝置的簡易龍舟,雖無錦纜雕紋,卻富鄉(xiāng)土特色。著一“競”字既寫出了劃槳人的矯健和船行的輕疾,又可以想見夾岸助興的喧天鑼鼓和爭相觀看的男女老少。

          寒食是古代女子的一個節(jié)日,這一天姑娘們特別高興,她們可以放下女紅,走出閨房,雙雙對對,打著秋千,盡興游樂!肮S柱秋千游女并”句便說游女蕩秋千!肮S柱”指竹制的秋千架。三、四句用一聯(lián)工整的對句描寫姑娘們拾翠、游人們踏青,樂而忘返的情景!胺贾蕖、“秀野”使人想見郊野草木競秀、春光明媚的誘人景色。“拾翠”原指采拾翠鳥的羽毛,語出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后亦泛指婦女水邊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覽。古代詩詞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吳融《閑居有作》:“踏青堤上煙多綠,拾翠江邊月更明”。這一聯(lián)泛寫寒食游春的活動,與前面賽龍舟、打秋千相配合,有點有面,主次分明。詞之上片著重寫人事,通過熱鬧的場景,描寫春光的美好和游人的歡樂。

          下片轉為寫景,通過靜謐優(yōu)美的夜景,反襯白晝游樂的繁盛。一動一靜,互相映襯,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由動景換靜景,畫面跳躍很大,但過片卻很自然:“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前句說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為上片作結。

          后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清靜,一“靜”字又引出下面的景語。

          結拍以寫景工絕著稱。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張子野吳興寒食詞‘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余嘗嘆其工絕,世所傳‘三影’之上!痹律迕,甚至可以看見點點楊花飛舞;而花過無影,又顯得清輝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層輕霧,別具一種朦朧之美。不僅如此,兩句還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樂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暢。詞人雖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愛游春的熱鬧場面,又愛月夜的幽靜景色。他白晝,與鄉(xiāng)民同樂,是一種情趣;夜晚,獨坐中庭,欣賞春宵月色,又是一種情趣。

          此詞是一篇韻味雋永的佳作。整首詞從熱烈歡快漸趨恬靜寧謐,成功地表達出一個悠閑的耋耄老人所獨有的心理狀態(tài)。全詞情景交融,藝術效果頗佳。有人說其末句堪與使作者聞名于世的“三影”合稱“四影”,可謂深得此詞之妙。

          吳興健兒駕著龍舟,在水面上疾馳。用毛竹做的.秋千架上載著少女,宛若天仙。綠洲春色明媚,游春的人兒興正高,夕陽西下,忘了回家。碧野青青花兒秀,踏青的人兒,來往游不定。行云飄去遠山暗,夕陽西下,游春的人兒都不見,笙管息歌舞停,小池庭院寂無聲。中庭的夜晚,月色一片清明,無數(shù)楊花從空中飛掠而過,不曾留下一絲花影。

          1;“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前句說云去山暗,游人散后郊外一片寂靜。為上片做結。后句說笙歌已歇,喧囂一天的池院,此刻顯得分外寂靜,一個‘靜’字,又為下文寫景做了鋪墊。

          2;!爸型ピ律迕鳎瑹o數(shù)楊花過無影。”時已深夜,萬籟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時候,無數(shù)的柳絮飄浮空中,沒有留下一絲兒倩影。寫楊花在月下飄浮無影,既極言其小,更極言其輕。這里寫“無影”是虛,寫無聲是實。這種無影有靜的寫法,令人玩味。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寒食》鑒賞 篇9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毬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寒食節(jié)

          注釋

         、徘鍟裕呵宄俊:常汗(jié)令名,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說清明前兩天)。相傳起于晉文公悼介之推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節(jié)后另取榆柳之火,以為飲食,謂“新火”。

         、屏颍簨D女頭上的一種妝飾品。間(jiàn見):相隔、相間,動詞。裊:音鳥,①搖曳。②輕拂。③柔長貌;ㄢ殻簨D人發(fā)釵。鈿,音田,嵌金之花狀頭飾。

         、浅蹙`(zhàn占):剛剛開放。綻:裂開。

         、葒梗╬ín貧):同“顰”,皺眉!俄n非子·內儲說》上有“吾聞明主之愛,一嚬一笑,嚬有為嚬,而笑有為笑”。含顰:含著愁意。皺眉憂愁的`樣子。

          賞析/鑒賞

          這首詞寫女子懷春。

          上片開始用“清曉妝成”點明了時間和人物的身份!傲颉本,明為寫物,實則寫人,女子的婀娜情態(tài)隱約可見。緊接著直到下片用了一連串的動作:“卷簾”、“直出”、“指點”、“憑朱欄”、“含顰”等顯示她對春天的熱愛與珍惜。“卷簾”句見其愛春心切;“指點”句見其賞春的喜悅;“日高”句見其愛春之情深,由此結出“含顰”句,“恨春殘”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按簹垺闭諔拙涞摹昂程臁,收攏全章。

          《寒食》鑒賞 篇10

          古詩原文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譯文翻譯

          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jié),

          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

          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著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鄉(xiāng)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jīng)歷了日日夜夜之后,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注釋解釋

          寒食:寒食節(jié)。

          可憐:可惜。

          洛橋:今洛陽灞橋。

          懷:惦念。

          故園:家園。

          日夜:日日夜夜。

          柳條新:新的`柳條。

          創(chuàng)作背景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與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逼武后退位,誅殺二張,迎立唐中宗,宋之問與杜審言等友皆遭貶謫。宋之問貶瀧州(今廣東羅定縣)參軍。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唐代詩人宋之問的五言律詩,是詩人被貶到瀧洲后,次年春秘密逃還洛陽探知友人所作的詩。

          前兩句寫寒食景象,為下面的抒情做鋪墊。后兩句直接抒情,抒發(fā)失去家園之痛。

          在路途中,正是寒食節(jié),在陽春三月年,作者借用途中遇到的景物抒發(fā)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對君主的惦念。

          《寒食》鑒賞 篇11

          壬辰寒食原文: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fā)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壬辰寒食譯文及注釋

          譯文

          身居他鄉(xiāng)的鄉(xiāng)思像楊柳一樣,被春風一吹就有千萬條思緒。

          尤其是到了清明的寒食節(jié),自己的眼淚就更多了,流的淚就快要淹沒冶城了。

          自己的白頭發(fā)像是要掙脫出頭巾的束縛,鏡子中自己的面容也已經(jīng)顯得蒼老。

          不想知道官位的快樂啊,只求自己能夠在青山綠水做一個打漁和砍柴的農(nóng)民。

          注釋

          [1]寒食:節(jié)令名,在農(nóng)歷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荊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說客思如春風里的柳條之多客。思:他鄉(xiāng)之思。思:思緒,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記》載,江南東道升州土元縣:古冶城在今縣四五里;本吳鑄冶之地,因以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宮附近。

          [4]巾:頭巾。雪:白發(fā)。

          [5]朱:紅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顏。

          [6]軒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車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祿。

          [7]老:終老。漁樵:漁人和樵夫,指代隱逸生活。

          壬辰寒食賞析

          王安石回江寧為父親和長兄王安仁掃墓,不覺悲思萬縷,淚若江潮,白發(fā)先出,朱顏早凋,因而發(fā)出了軒冕不足樂、終欲老漁樵的感慨。大概是從父兄雖然學問卓越、志節(jié)高尚,卻窮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慘淡經(jīng)歷受到觸動,引發(fā)了他潛藏于心中的歸老田園、漁樵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詩抒懷,不能付諸于實際。

          此詩一方面是表達了作者在掃墓時對父親的沉痛哀悼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對自己推行新法時的艱難處境作了一番慨嘆。

          作者用“雪”與“朱”兩個頗具色彩的字極其生動而且形象地描述了自己頭發(fā)與容顏因操勞過度而出現(xiàn)的未老先衰的.狀況。當時王安石只有三十二歲,本該是黑發(fā)朱顏,但現(xiàn)在是“白發(fā)爭出”“朱顏早凋”,顯然是想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感慨:自己雖然身居官位,卻絲毫沒享受到當官本該有的樂趣,一心想推行新法,又遇到重重阻力,自己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以至于才過而立之年就華發(fā)早生、蒼顏畢現(xiàn),世事實在是太艱難了。“雪”與“朱”相對,產(chǎn)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fā)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整首詩把思鄉(xiāng)之愁、哀悼之痛、早衰之嘆、為官之苦有機地串聯(lián),并用“雪”與“朱”這兩個字把王安石內心的感慨與苦楚更加深沉地表達了出來。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為了養(yǎng)家孝親,并非樂意官場,汲汲富貴。由于家中無田園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幾十口人賴其官祿,他根本就沒有條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詩歌中,就表達了“收功無路去無田”的無奈,既然“人間未有歸耕處”,他只得“竊食窮城”、任職地方,但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一詩中就表達了他的感慨。

          《寒食》鑒賞 篇12

          【原文】

          寒食陸渾別業(yè)

          洛陽城里花如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

          旦別河橋楊柳風,夕臥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復春。

          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賞析】

          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多居于東都洛陽,其近臣文士,亦常隨行左右,詩由洛陽起筆,說明這是宋之問任居洛陽,偶返山莊時所作!奥尻柍抢锘ㄈ缪,陸渾山中今始發(fā)。”起句先以洛陽的春意盎然與山中的姍姍來遲的春天對襯!盎ㄈ缪,以雪喻花,形容洛陽滿城飛花、春光四溢的美景,“今始發(fā)”三字,反襯出山野與鬧市之別。一方面山間氣候偏冷,花開較遲,另一方面也說明京洛風塵,熱烈繁囂,而陸渾山中,則清幽得多。起筆二句,似平鋪直敘,字里行間卻透露出詩人洋溢在心底的歡欣輕快的感情。接著,“旦別”句,寫詩人清晨離開洛陽時在河橋一望,春風拂面,楊柳婀娜,在敘述事件的同時,融入洛城風光;“夕臥”句,則承第二句而發(fā),補敘陸渾山中超凡脫俗的清幽景色。這一聯(lián)對仗工穩(wěn),“旦別”對“夕臥”,點出詩人朝發(fā)夕至的行跡;“楊柳風”、“桃李月”,以都市繁華春色與山中水濱的月色清暉相對,極富詩情畫趣;尤其一“月”字,既句中的夜“臥”字,又渲染出幾分清寂離俗的環(huán)境氣氛。

          五六兩句,以頂針手法,先重復“伊川桃李”,“正芳新”又承第二句“今始發(fā)”,具體表現(xiàn)山中遲來的春色。接著“寒食”句回應詩題。清明寒食節(jié),能夠遠離京洛塵世的喧囂,在山間別墅中度過春夜,本來已經(jīng)很使人舒心暢快,更何況還有酒助興。這兩句繪出了寒食山中的迷人春夜,和詩人此刻舉杯獨酌、無所拘羈的自我形象。詩至此全是寫景抒懷,山景清雅,其情怡然,似有田園牧歌風味。末二句“野老不知堯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痹娙俗苑Q鄉(xiāng)間野老,在開懷暢飲之際,歌詠太平盛世。

          這首詩前四句處處圍繞洛陽與陸渾山莊的不同來對比描寫,寫洛陽的'花團錦簇,楊柳婀娜,是為了映襯山中明月清暉、桃李花發(fā)的幽雅,表現(xiàn)自己對清靜山間的喜愛;在寫景的同時,交代行蹤,表現(xiàn)心境,語言形象性和概括力極強。后四句主要抒發(fā)詩人一旦擺脫京洛回到山野田園的歡欣之情。但通覽全詩,風格清秀,語言輕松自然,與刻板冗滯的奉和應制詩比起來,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介紹】

          宋之問(656—712)唐代詩人。一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縣)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時為左驍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善文辭,工書法,膂力過人,時稱“三絕”。宋之問受其父影響,亦善詩文,與“善剖決”的韋善心并稱戶部“二妙”,與沈佺期齊名,并稱“沈宋”。公元675年(高宗上元二年)舉進士,初與楊炯分直內教,歷任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供奉等職,常扈從游宴,寫過不少應制詩。宋之問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使六朝以來的格律詩的法則更趨細密,使五言律詩的體制更臻完善,并創(chuàng)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寒食》鑒賞 篇13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韓偓

          往年同在鸞橋上,

          見倚朱闌詠柳綿。

          今日獨來香徑里,

          更無人跡有苔錢。

          傷心闊別三千里,

          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鄉(xiāng)遇佳節(jié),

          亦應懷抱暗凄然。

          韓偓詩鑒賞

          這首詩以悵惘感傷的心情,借寒食游園,追憶了幾年前與一位女子相會時的溫馨纏綿,對于早已天各一方的情人表示了深切的追念。寒食這一天,傳統(tǒng)風俗是折柳條插在門上 、屋檐上,叫做明眼;男女 成人舉行冠禮、笄禮,也在這一天。所以,寒食節(jié)容易產(chǎn)生對親朋故舊和情人的思念?梢韵胍,多情的詩人在這一天,難以平息自己激動的心潮,于是特地來到李氏園亭中,來深情地追思那夢牽魂繞的情人。

          從詩題中,已經(jīng)隱隱透出了傷感、追懷的意味,也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詩歌一開始,就無限深情地追懷了往年與情人在園中約會時的繾綣柔情。首句點明了約會的地點,是在園中鸞橋上。橋以鸞為名,蓋有深意存焉。這里暗用了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中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只鸞鳥(神話中鳳凰一類的鳥)被捉,因為失偶而三年不鳴,后于鏡中自顧身影,哀鳴而死。鸞鳳和鳴,后遂成為男女約會的典故。這里,男女同在鸞橋上,一個同字 ,頻頻表達了相親相愛之 情,相依相偎之態(tài)。那時,這位女子正斜靠在紅色的`橋欄上,與詩人一道歌詠柳絮。這里也暗用了《世說新語·言語》中的典故事:東晉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詠雪以柳絮相比擬,博得謝安稱賞,后用指女子賦詩。這兩句看似極為自然,漫不經(jīng)心,但卻在短短十四個字中,包蘊了豐富的內容。在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中,與這樣一位美慧可人的女子相會,怎能不讓人永遠懷念,而留下甜蜜的回憶呢?這一聯(lián)極寫與女子相會時的柔情蜜意,并且置于篇首,與以下幾聯(lián)追憶往事時的傷感,形成了有力的反襯。

          第二、三聯(lián),正面寫出了詩人此日游園的凄涼和思念的愁苦。作者獨自一人,在園中長滿香花美草的小路上踽踽而行,獨字與首句同字形成對比,孤獨之情自見。當日斜靠朱欄詠柳綿之人何在 ?已 經(jīng)杳無蹤跡,只有滿地青苔,顯出滿目凄涼。在這般凄清的寒食節(jié)追憶往事,難怪作者要格外傷心了。然而路遙三千,關山阻隔,音問難傳,又哪里能知道她的境況呢?屈指算來,一晃四、五年過去了,真是往事如煙、人生如夢啊 !屈指思量四個字,十分傳 神,它仿佛使我們看到一個滿懷愁苦的男子,正在園中尋尋覓覓地躑躅,悲悲切切地算著指頭思量。這與第一聯(lián)中同在鸞橋詠柳綿的情景相比 , 那時興高彩烈、歡愉快樂的情緒,此刻早已經(jīng)消失殆盡,只剩下孤零零、凄切切的一人,益發(fā)顯得苦不堪言了。這兩聯(lián)明白如話,若道家常,但經(jīng)第一聯(lián)的反襯,意思仍然十分婉曲、深厚。

          最后一聯(lián),又出人意外,結得不同一般。如果按二、三聯(lián)的思路順勢而下,則最后一聯(lián)仍應寫作者自己游園如何凄苦,現(xiàn)在卻筆鋒一轉,將重心放在了那位倚欄詠柳絮的人身上了。詩人料定,那位遠在他鄉(xiāng)的多情的女子,在這寒食佳節(jié)之時,也在思念自己而滿懷凄涼。這里一個暗字值得玩索。為什么要暗中凄然而不能公開表白呢?顯然他們過去是在暗中相愛,不敢公布;后來,這對情人終于被拆散,大家各懷著一腔難以言傳的幽恨,而各在海角天涯了。那憋在心中不能傾倒的苦水 ,四、五年來 ,那位女子的心,多么痛苦、多么憔悴!最后一聯(lián)回應篇首,與那位美慧的女子形成對比,往日無憂無慮的她,如今想來是凄楚、憔悴了 ,那分離的愁緒 ,真是苦不堪言。⊥瑫r,透過一層,從女子思念自己,來更深地體現(xiàn)自己對那位女子的思念 , 這就避免了一般化的寫法,顯得更為委婉深沉。從情感邏輯上說,也與第六句的屈指思量暗通關鈕,將思量之情寫清,充分地表現(xiàn)出無窮的留戀之意。

          這首詩在結構上很嚴謹,特別是使用反襯、透過一層等手法,使得全詩天然渾成而又頓挫跌宕,在曲折變化中把思念的情致寫得淋漓盡致。在語言上,除鸞橋、詠柳綿是用典外,其它基本上是平常習慣用語,顯得平易親切,明白曉暢,但仔細咀嚼,其中遣詞用字又十分精當,雖經(jīng)雕琢,卻不失本色。

          《寒食》鑒賞 篇14

          原文: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賞析:

          寒食節(jié)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當春二月。由于江南氣候溫暖,二月已花滿枝頭。詩的首句描寫物候,兼點時令。一個「滿」字,傳達出江南之春給人的繁花競麗的感覺。這樣觸景起情,頗覺自然。與這種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該是賞心樂事,第二句卻出人意外地寫出了「堪悲」。作者乃關西人,遠游江南,獨在他鄉(xiāng),身為異客;寒食佳節(jié),倍思親人,不由悲從中來。加之,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節(jié)令之外,還暗含少食、無食之意,一語雙關,因此「他鄉(xiāng)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詩中常見的是以樂景襯哀景,即反襯的藝術手法。而此詩在寫「他鄉(xiāng)寒食遠堪悲」前卻描繪出「二月江南花滿枝」的美麗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對繁花似錦的春色,便與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樓傷客心」,樂景只能倍增其哀。恰當運用反襯的藝術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下聯(lián)承上句「寒食」而寫到斷火。寒食禁火的習俗,相傳為的是紀念春秋時賢者介子推。在這個節(jié)日里,人們多外出游春,吃現(xiàn)成食物。野外無煙,空氣分外清新,景物尤為鮮麗可愛。這種特殊的節(jié)日風物與氣氛會給人以新鮮愉快的感受,而對于古代賢者的追思還會更使詩人墨客逸興遄飛,形于歌詠。歷來詠寒食詩就很不少,而此詩作者卻發(fā)人所未發(fā),由「堪悲」二字,引發(fā)出貧居寒食與眾不同的感受來。寒食「無煙火」是為紀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風俗,而貧居「無煙火」卻是為生活所迫的結果。對于富人來說,一朝「斷炊」,意味著佳節(jié)的快樂;而對于貧家來說,「往往」斷炊,包含著多少難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lián)系起來,以「不獨」二字輕輕一點,就揭示出當時的社會本質,寄寓著深切的不平。其藝術構思是別致的。將貌似相同而實具本質差異的事物對比寫出,這也是一種反襯手法。

          此詩借詠「寒食」寫寒士的辛酸,卻并不在「貧」字上大章。試看晚唐張友正《寒食日獻郡守》:「入門堪笑復堪憐,三徑苔荒一釣船。慚愧四鄰教斷火,不知廚里久無煙」,就其從寒食斷火逗起貧居無煙、借題發(fā)揮而言,藝術構思顯有因襲孟詩的痕跡。然而,它言貧之意太切,清點了一番家產(chǎn)不算,剛說「堪笑」、「堪憐」,又道「慚愧」;說罷「斷火」,又說「無煙」。不但詞蕪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遠不如孟云卿此詩,雖寫一種悲痛的現(xiàn)實,語氣卻幽默詼諧。其三、四兩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為明朝寒食準備熄火,以紀念先賢;可象我這樣清貧的寒士,天天過著「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費心呢。這種幽默詼諧,是一種苦笑,似輕描淡寫,卻涉筆成趣,傳達出一種攫住人心的悲哀。這說明詩忌刻露過火,貴含蓄耐味。而此詩也正由于命意新穎,構思巧妙,特別是恰當運用反襯手法,亦諧亦莊,耐人咀嚼,才使它成為難以數(shù)計的寒食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寒食》鑒賞】相關文章:

        《寒食》鑒賞03-02

        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鑒賞12-19

        長安寒食賞析12-17

        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實用]03-16

        《秋夜》鑒賞03-01

        《菊花》鑒賞03-01

        寒食還陸渾別業(yè)原文及賞析12-18

        《喜遷鶯》鑒賞09-07

        天凈沙秋思鑒賞07-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