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山中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3-23 10:13:24 好文 我要投稿

        山中原文及賞析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1

          武夷山中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古詩簡介

          《武夷山中》是宋末元初詩人謝枋得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遺民詩。這首詩作于南宋亡后,謝枋得隱居在武夷山中,但國破家亡的哀痛始終不能忘嘆,眼見祖國河山淪入敵手,反抗的呼聲早已沉寂,詩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間是那樣的凄清寂寞,孤苦無依?墒撬是用嚴寒、抗冰雪的梅花來激勵自己,表示永遠要堅持民族氣節(jié),決不向敵人屈膝。

          翻譯/譯文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注釋

          1.武夷山:在福建崇安西南,群峰林立,溪流回湍,是著名風景區(qū)。

          2.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年),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3.青峰:蒼翠的山峰。

          4.幾生:何年何月,幾時。

          賞析/鑒賞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quán)。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jié)隱居。這一句領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jié),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骨!扒喾逡八摹笔茄矍熬, 奇峰挺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zhuǎn),“天地寂寥山雨歇”, 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zhì),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shù)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詩人忽然提到獨立世外,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綿長,發(fā)人深省。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2

          原文: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譯文

          十年的歲月連回家的夢想都不曾有過,此時此刻我獨立青峰之上面對著野水無涯。山雨初停的時候,天地間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經(jīng)歷多少歲月才能修煉成梅花那樣的品格呢?

          注釋

         、僦x枋得:宋末信州(今屬江西)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后隱居福建。后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

          賞析:

          賞析

          首句,“十年無夢得還家”,指抗元兵敗的十年間從未還家。這里不說“未還家”,卻說“無夢得還家”,簡直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可見其決絕之情。另方面,古代前朝的遺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總是逃入深山以表示不臣服新朝政權(quán)。他的“無夢得還家”,正是表明前此十年之志:抗節(jié)隱居。這一句領起下文。決絕到連還家的夢也不曾有過,棲息山間也就怡然自得了。

          “獨立青峰野水涯”,“獨立”使詩人的高大的形象屹立于天地之間,是詩人直沖云霄的氣節(jié),是詩人不可一世的風骨!扒喾逡八摹笔茄矍熬埃娣逋π,野水悠悠,是一幅絕妙的水墨畫,但這又不是純寫武夷奇觀,當年宋朝的河山,空曠,寂靜,沒有著落;獨立于此,詩人的心情,有些悲愴孤獨,有些若有所失。沒有人煙,腳底的青峰是稀稀朗朗的.春草,只知道一味的“繚亂逐春生”;不見漁舟,眼前只是煙波浩淼的野水,中間傾注著詩人的思想感情,這巍然挺立的青峰,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的性格、形象的寫照。

          第三句一轉(zhuǎn),“天地寂寥山雨歇”,天地寂寥,淅淅瀝瀝的春雨在這寂寥之中也不知什么時候停住了,田野清曠,凍云黯淡,有青草的氣息,有天地的空曠,有黃昏的寂寞。簡直辨不清是真在寫沉寂的山中氣象,還是在嘆息人間的萬馬齊喑。

          末句“幾生修得到梅花”?梅花向來被人們賦予了高潔堅貞的品質(zhì),如王安石寫寒士的《梅》:“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陸游寫高士的梅:“零落成塵碾做泥,只有香如故”;還有蘇軾寫的梅:“不知風雨卷春歸,收拾余香還畀昊”……梅花在數(shù)九隆冬這樣最寒冷的日子里開放,百花之中,一枝獨秀。到次年春來草長,在群芳之中,依然默默無語,卓爾不群。人要幾生幾世才能修得到梅花這樣的境界!詩人忽然提到獨立世外,傲霜吐艷的山中梅花,并深致仰慕之情,無疑他要以梅格自期。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自置于青峰野水之間,以梅花品格相期許。詩風自然樸素不加雕飾,清曠之中已帶著幾分蒼涼沉郁,詩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深遠綿長,發(fā)人深省。

          創(chuàng)作背景

          此時,信洲失守,抗元失敗后他已在武夷山中轉(zhuǎn)徙十年,文天祥已經(jīng)就義兩年。蒙古的鐵蹄從北向南踐踏而來,高原水出山河改,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妻子和兩個兒子被擄,許多南宋舊臣紛紛投靠新主,孤忠的謝枋得面對國破家亡是怎樣的心情?他已經(jīng)離家十年了,獨立青峰之上,雨后的山中顯得更加寂寞,面對滾滾襲來的寒潮,他內(nèi)心里也許有過軟弱,畢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但是,他追求梅花的品格最終成就了自己高潔的人格。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3

          天平山中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賞析

          詩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筆畫,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南風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這兩句對得很工,“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聽得滿耳鶯啼,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在這一段里便躍然紙上了。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把天平山的春天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同時,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這又從另一個側(cè)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細雨,微微南風,舒遠愜意,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zhuǎn)的歌,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注釋

          天平山: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山頂正平,稱望湖臺,山上有白云泉、白云寺、萬笏林等名勝,楊基家在赤山,離天平山很近。

          茸茸(róng):小雨又細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楝(liàn):江南一帶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樹的名稱。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淺:山路的遠近。

          創(chuàng)作背景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林木秀潤,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十分親切。元末,為避亂世,詩人曾隱居于故鄉(xiāng),這首詩便是詩人隱居時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4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

          陶弘景〔南北朝〕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賞析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帝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值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云!痹掚m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能值什麼呢?沒值華軒高馬,沒值鐘鳴鼎食,沒值榮華富貴,只值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云。在迷戀利祿的人看來,“白云”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中人不能理解的,唯值品格高潔、風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略“白云”奇韻真趣。所以詩人說:“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毖酝庵猓业闹救に谑前自魄嗌搅秩,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個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難以持贈一樣。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娙艘赃@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5

          山中何所有,

          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

          不堪持贈君。

          注釋

         。1)詔:帝王所發(fā)的文書命令.

         。2)怡悅:取悅;喜悅。

          譯文

          你問我我山中有什么。

          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

          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賞析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云!痹掚m簡淡,含意卻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云。在迷戀利祿的人看來,“白云”實在不值什麼;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這種價值是名利場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潔、風神飄逸的高士才能領略“白云”奇韻真趣。 所以詩人說:“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毖酝庵猓业闹救に谑前自魄嗌搅秩,可惜我無法讓您理解個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難以持贈一樣。言詞間頗替齊高帝感到惋惜!娙艘赃@種委婉的方式表達了謝絕出仕之意。 此詩寫得輕淡自然,韻味雋永,歷代傳誦。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6

          原文: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譯文:

          清晨起,打開門看到的是滿山的皚皚白雪。雪后初晴,白云慘淡,連日光都變得寒冷。

          房檐的積雪未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清高堅韌的性格,是多么不尋常。

          賞析: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伴芰魑吹蚊坊▋,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析情感)。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7

          原文: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賞析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唐代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描寫的夏日中生活的場景,真實、貼切地展現(xiàn)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币驗槭窍奶欤杂小鞍子鹕取;因為在山中,天氣更涼爽所以有扇而懶得搖。山林中過往的人煙稀少,詩人敢于脫去頭巾,表現(xiàn)出悠然自得,不拘禮法的形象。句中通過“懶”、“裸”,突出了詩人在山中夏日乘涼的悠鬧情趣描繪了一幅生動的夏日消閑圖畫。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痹娙私庀骂^巾,掛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涼爽宜人。袒胸露頂,棲身林下,大有解除塵累,反歸自然的.情趣。通過“脫”、“露”,來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向往自然的心情!盀ⅰ斌w現(xiàn)了詩人豪放不羈,任憑山風從頭上吹過,表現(xiàn)出一種豁達、爽快的感覺。

          全詩寫出了作者在山林無拘無束,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晉風度。詩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種自樂自足的逍遙,特別是對個人情感的放縱與宣泄,可以說達到了極點。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搖,衣履可以不穿!奥闾磺嗔种小保奥俄敒⑺娠L”更體現(xiàn)出詩人悠然自得,親近自然的心情詩通過對詩人自身狀態(tài)的描寫,來突出夏天的炎熱。同時借夏天炎熱的環(huán)境,表達詩人無拘無束,在山林間豪放自如的狀態(tài)。詩中在夏天炎熱的環(huán)境下,對詩人狀態(tài)的描寫生動,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閑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8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古詩簡介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是南北朝陶弘景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皇帝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該詩通過回答天子的問題來說明詩人所喜愛的東西超塵脫俗,以示自己的志向。全詩意境深廣,蘊含無盡。

          翻譯/譯文

          你問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訴你,這個山中只有白云,我擁有白云。

          只有在山中,我才擁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會有好的心情。所以我不會也不可能把它贈送給您。

          注釋

          ①詔:皇帝所頒發(fā)的文書命令。

         、阝鶒偅喝,喜悅。

         、鄄豢埃翰荒軇偃巍

          創(chuàng)作背景

          陶弘景才華出眾,梁武帝早年即與其相識,稱帝之后他屢次希望隱居華陽洞的陶弘景能夠出仕,但陶不為所動。梁武帝蕭衍曾下詔問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為官!彼蛣(chuàng)作此詩回答梁武帝,同時表明自己的志向。

          另一說該詩是陶弘景隱居之后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

          賞析/鑒賞

          這首五言四句的小詩,是齊梁間隱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詩名,但此詩以極簡練的詞句表現(xiàn)了作者高遠出世的情懷和敝屣富貴的依然之態(tài)。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詔書中的問語,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經(jīng)意,但隱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對“圣旨”絕無半分誠惶誠恐之感的風范,已約略可體味。次句“嶺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詔問。山中之物多矣,作者獨獨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這是事實,《禮記》所謂“天降時雨,山川出云”,謝靈運詩亦有“白云抱幽石”、“巖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將眼前景隨口道來,毫不費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當時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讀者神往。此其一。其二,這與晉宋以來隱逸之士所賦予白云的特殊意義有關。云之為物,行蹤飄忽,去來無跡,自由自在,無佳無礙,這正是隱士們寄托幽懷的對象,也可用作他們的自我象征。陶淵明《和郭主簿》云:“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其《歸去來辭》云:“云無心以出岫”,即是明證。后來的唐釋皎然說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無跡去從風。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陶弘景詩中的“白云”,正有這樣的含義在內(nèi)。臺中雖然沒有“我”字,卻已畫出了“我”仰首觀云、悠然自得的神態(tài)。梁武帝問山中何所有,實是說山中無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則無所不有矣。弘景這樣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絕應征出山的態(tài)度。若不經(jīng)意之中,實有深意在內(nèi)。

          但這一句畢竟過于含蓄,意思不夠醒豁,接下來“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點明了這層含義。表面看來,這兩句是說白云在天,飄忽無定,只可讓山人游目,無法寄陛下同觀,言下似乎還有遺憾之意。但“怡悅”一詞,明確表示了自己對青山白云,也就是對隱居生活的喜愛!爸弧薄ⅰ白浴倍,更將對蒼山白云的欣賞看做是隱士的專利。萬丈紅塵中人怎能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無方的白云怎能得到金粉叢中帝王的心賞,所謂“只可”、所謂“不堪”,其實已經(jīng)毫不客氣地將對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雖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態(tài)度卻也因此顯得更加堅決。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9

          山中四詠

          我愛山中春,蒼崖鳥一聲。

          桃花源里住,罕見問津人。

          我愛山中夏,空冥花雨下。

          行吟屐齒肥,樹色麗四野。

          我愛山中秋,黃云稻正稠。

          鐸聲連振起,鐮子刈禾頭。

          我愛山中冬,冰澌疊亂封。

          地爐無品字,一榻冷千峰。

          注釋

          蒼崖:因林木蔥茂而顯得蒼翠的山崖。

          桃花源:簡稱桃源。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中虛構(gòu)的與世隔絕的'樂土。其地人人豐衣足食,怡然自樂,不知世間有禍亂憂患。后因稱這種理想境界為世外桃源。

          問津:問路。津為渡口。

          空冥:猶言空中。冥為暗昧深遠意,用以形容天空。

          行吟句:謂穿著大登山鞋,吟著詩。

          麗:光彩照耀,作動詞。

          黃云句:謂秋季稻熟,黃澄澄地稠密地一大片,有如金黃的云彩。

          鐸:鈴。寺廟中以鈴鐸聲召眾出坡勞作。刈(yì):割。

          冰澌:即冰。澌本指解凍時流動的冰塊。此句謂冬天山上到處都被冰雪疊覆封閉,主要是指冰雪覆蓋山頭。

          品字:指木柴。木柴劈開后往往將之架疊起來以備使用,其架疊之形極似品字,故稱,并以之代指木柴。

          鑒賞

          鵬公詠云居山之詩多達數(shù)十首,大多收入《云居山新志》。此選其詠云居山春、夏、秋、冬絕句一組。本詩以各個季節(jié)的典型風物、典型事件來直接反映鵬公及云居山真如禪寺僧眾的禪隱生活。詩寫得很精煉,很生動,簡捷有力,詩味雋永,是鵬公詠云居山大量詩篇中的代表作。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10

          山中雪后

          清代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譯文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

          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

          注釋

          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這句是說,屋上積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清孤:凄清孤獨

          等閑:尋常、一般。

          賞析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溜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

          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伴芰魑吹蚊坊▋觯环N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析情感)。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出深深的感嘆。

          創(chuàng)作背景

          鄭板橋出身貧寒,年輕時“為忌者所囑不得入試”,曾流浪街頭賣畫,有時甚至靠乞討度日,飽嘗人間辛酸。生活中遭遇的不幸,給他的心靈帶來嚴重創(chuàng)傷,所以他經(jīng)常在詩詞作品中,抒發(fā)對自己身世的感慨!渡街醒┖蟆肪褪亲髡咴诖笱┲笠娋吧樗龅脑姼。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11

          原文: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今天郡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后煮些清苦的飯菜。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里得到些安慰?墒乔锶~落滿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注釋

          全椒:今安徽全椒縣,唐屬滁州。

          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

          “澗底”二句:指想象山中道士隔絕人世的幽獨清苦生活。

          荊薪:柴草。

          煮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

          瓢:將干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

          風雨夕:風雨之夜。

          山中客:指全椒縣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澗:山間流水的溝。

          束:捆。

          空山:空寂的深山。

          行跡:來去的蹤跡。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詩乍看沒什么驚人之句,好像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頗有陶淵明的風格,向來被稱為韋詩中的名篇。有人說它“一片神行”,有人說是“化工筆”(見高步瀛《唐宋詩舉要》),評價很高。

          題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會吐露對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但憶念只是一層,還有更深的一層,需要讀者細心領略。

          詩的關鍵在于那個“冷”字。全詩所透露的也正是在這個“冷”字上。首句既是寫出郡齋氣候的冷,更是寫出詩人心頭的冷。然后,詩人由于這兩種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這寒冷氣候中到澗底去打柴,打柴回來卻是“煮白石”。葛洪《神仙傳》說有個白石先生,“嘗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边有道家修煉,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誰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艱苦修煉,詩人懷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讓他在這秋風冷雨之夜,得到一點友情的安慰。然而詩人進一層想,他們都是逢山住山、見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許在這塊石巖邊安頓,明天恐怕又遷到別一處什么洞穴安身了。何況秋天來了,滿山落葉,連路也不容易找,走過的腳跡自然也給落葉掩沒了,因而也不知去何處找對方。

          詩雖淡淡寫來,卻使讀者能感到詩人情感上的種種跳蕩與反復。開頭,是由于郡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終于又覺得找不著他而無可奈何;而詩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終于無從消解。

          詩人描寫這些復雜的感情,都是通過感情和形象的配合來表現(xiàn)的!翱S冷”兩句抒寫,可以看到詩人在郡齋中的寂寞!笆G薪”、“煮白石”是一種形象,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種種活動!坝帧焙汀斑h慰”又是一種感情抒寫。“落葉空山”卻是另一種形象了,是秋氣蕭森、滿山落葉、全無人跡的深山。這些形象和情感串連起來,便構(gòu)成了情韻深長的意境,很耐人尋味。

          這首詩,看來像是一片蕭疏淡遠的景,啟人想象的卻是表面平淡而實則深摯的情。在蕭疏中見出空闊,在平淡中見出深摯。這樣的用筆,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覺,也就是形象思維的巧妙運用。

          蘇軾很愛這首詩!对S彥周詩話》載:“韋蘇州詩:‘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東坡用其韻曰:‘寄語庵中人,飛空本無跡!朔遣挪淮w絕唱不當和也。”施補華《峴傭說詩》也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東坡刻意學之而終不似。蓋東坡用力,韋公不用力;東坡尚意,韋公不尚意,微妙之詣也!边@便是自然和造作的分別。韋應物這首詩,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謂“化工筆”,也就是這個意思。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12

          原文

          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養(yǎng)蠶忙。

          山僧過嶺看茶老,村女當壚煮酒香。

          譯文

          梅子熟了,從青色變成了黃色,地里的菜和麥子也都成熟了,又到了忙著養(yǎng)蠶繅絲的時節(jié)。

          山寺里悠閑自在的僧人,烹煮著老茶樹的茶湯,村里的姑娘站在酒壚邊煮酒,酒香四溢。

          注釋

          當壚:對著酒壚;在酒壚前。

          賞析

          祝枝山(字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寫蘇州西郊一帶村女當壚煮酒的景象,讓人讀起來像吳語一般,輕快閑談,很具姑蘇特色。他的“有花有酒有吟詠,便是書生富貴時”,表達了那份滿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祿、人世煩惱,在詩酒風流前,煙消云散。這首酒詩反映了詩人人性的自由復歸的.愿望,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歸宿。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號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號“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漢族,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家學淵源,能詩文,工書法,特別是其狂草頗受世人贊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祝枝山所書寫的“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都是傳世墨跡的精品。并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由于與唐寅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13

          天平山中 明朝

          楊基

          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

          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

          《天平山中》譯文

          細雨蒙蒙打濕了楝花,在南風的吹拂山,每棵枇杷樹的果實都慢慢變熟了。

          順著山路慢慢地走著,竟不知路途遠近。沿路的黃鶯鳴叫著把我送到了家。

          《天平山中》注釋

          天平山: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山頂正平,稱望湖臺,山上有白)泉、白)寺、萬笏林等名勝,楊基家在赤山,離天平山很近。

          茸茸(róng):小雨又細又密又柔和的感覺。

          楝(liàn):江南一帶常見的落葉喬木,春天開淡紫色花。

          枇(pí)杷(pá):樹的名稱。果實黃色圓形,味甜,春夏之間成熟。

          徐行:慢慢地走。

          山深淺:山路的遠近。

          《天平山中》賞析

          詩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筆畫,在綿綿春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艷和滋潤。南風輕輕吹拂,在郁郁蔥蔥的草木叢里,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這兩句對得很工,“細雨”對“南風”,“楝花”對“枇杷”,從氣候與植物兩方面刻畫出了江南三月所特有的景觀,而句中的修飾語“茸茸”和“樹樹”以及“濕”和“熱”則進一步描摹了春色的旖旎。詩人的著眼點在景,但同時也襯出了情,從他蘸滿色彩的'筆觸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洋溢在他心中的盎然春意。

          下半段由景及人,畫面也漸漸活動起來,“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詩人沿著山路徐徐而行,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只聽得滿耳鶯啼,不知不覺中卻已回到了家門口。這里,詩人有意識地虛化了距離感和時間感,形成一種物我兩忘的意境。于是,在前半段里所隱隱流露出來的那種悠然自得的閑適心情,在這一段里便躍然紙上了。這兩句著眼于人的感覺,但并沒有離開景色描寫這一主線,“一路鶯啼”與上文中的“茸茸”、“樹樹”相輝映,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把天平山的春天寫得充滿野趣,十分熱鬧。同時,詩人在漫游時忘了路程,忘了時間,這又從另一個側(cè)面襯托出了景色之美。

          茸茸細雨,微微南風,舒遠愜意,這是從觸覺角度寫;一支支楝花,一樹樹枇杷,明艷奪目,這是從視覺角度描寫;一路上黃鶯兒唱著婉轉(zhuǎn)的歌,輕快悅耳,這是從聽覺角度描寫。多角度描寫組成一幅美妙的山行圖。

          《天平山中》創(chuàng)作背景

          天平山是吳中名勝之一,林木秀潤,奇石縱橫,詩人自幼生活在這里,山中的一木一石,對他來說,都十分熟悉,十分親切。元末,為避亂世,詩人曾隱居于故鄉(xiāng),這首詩便是詩人隱居時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山中原文及賞析 篇14

          山中雪后

          [清代]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譯文及注釋: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說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熘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有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有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有深深的感嘆。

          賞析:

          《山中雪后》描繪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圖。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是說清晨,詩人推開門,外面天寒地凍、銀裝素裹,剛剛升起的太陽也顯得沒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長長的冰熘子沒有融化的跡象,墻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凍住了,遲遲沒有開放的意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有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有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zhì)。

          在這首詩歌中,鄭板橋由大雪之后的寒冷,寫到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凄涼,看似寫景狀物,實則見景生情,將景和物交融一起,對歷經(jīng)苦難的身世發(fā)有深深的感嘆。

        【山中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天平山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寄全椒山中道士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山中原文翻譯03-01

        相思原文,賞析03-03

        劍客原文及賞析02-26

        相送原文賞析02-26

        紹興原文及賞析02-26

        清明原文及賞析02-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