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課堂實錄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登高》課堂實錄【合集4篇】
《登高》課堂實錄1
師:同學們愿意聽電影故事嗎?
生:愿意!
師:不過,這不是一個歡樂的故事,而是一個凄楚悲涼的故事。聽著,心情會很沉重。
我還給大家提個要求。因為是電影故事,請大家邊聽邊在腦海中把這個故事幻化成電影畫面。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電影攝影師”,一定能夠把畫面在大腦中構想得場景逼真,而且每人都能夠確實地身臨其境。能做到嗎?
生:能!
師:我開始講述。(語調(diào)低沉,語速緩慢,滿懷感情)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jīng)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jīng)“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jié),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jié)日?墒,這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zhàn)亂這中,他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ǚ乓魳贰抖吃隆罚
師:(在樂聲中滿懷深情地朗誦)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課堂中氣氛凝重,有些學生流下淚來。)
師:這個老人是誰 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師,請您再朗誦一遍吧。ㄋt著臉,噙著眼淚。)
。ㄈw學生都應聲附合。)
師:老師朗誦得好嗎?還沒聽夠呀。
生:好,還想再聽!
(師再朗誦。)
師:大家讀得相當棒!我猜一定比平時讀得好。知道為什么比平時讀得好嗎?
一生:因為你讀得好,我們跟著你讀,就讀好了。
一生:老師你很動情。你感染了我們大家,我們被不知不覺感動了。
師:那么,老師為什么很動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這首詩。
師:了解還是理解?
生:理解。
師:對,要想讀好,首先得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nèi)涵,
必須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中去。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
師:“言為--”
生:言為心聲。
師: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不知對不對? 即,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老師在讀這首詩時就真是這樣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凄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書:理性地把握) 這應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
可是,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你們并沒有跟我一樣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這首詩呀,你們?yōu)槭裁匆沧x得這么好呢?
(課堂中一時沉寂。學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們被你開頭的描述感動了。
一生:你開頭的描述,非常凄涼,再加上我們一想象,讓人家挺難受的,我們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了。
一生:我們不知不覺就進入到一種意境中去了。
師:對,老師形象而動情的語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老師力圖造成一種氛圍,用這來“沖擊”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書:形象的語言描述)
僅靠語言嗎?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一生:還有老師的語調(diào)、表情。
一生:再加上動作。
師:語調(diào)、表情怎么樣?動作又怎么樣?
生:語調(diào)低沉、憂傷。
生:朗誦到“潦倒新停濁酒杯”時,你有一個動作,你端起杯來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師:對,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板書:語言 語調(diào) 表情 動作 )這都是非常關鍵的。
一生:還有,音樂的烘托。
師:對,還有音樂的烘托,這也是很重要的。(板書:音樂)諸般因素綜合到一塊,就形成了一種境界,文學上叫做--
生:意境。
師: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
師:實際上,老師的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再加上音樂,這就是一種“暗示”,同學們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暗示”,不自覺中啟動了自己的感情,不自
覺中調(diào)動了自我的想象。因而也就進入了老師所設定的(實際是杜甫的語言所設定的)特定情境。(板書:不自覺)
所有這些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音樂,都可以叫什么呢?這些都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師:感性的表現(xiàn)。(板書:感性的表現(xiàn))
這是一篇飽蘊情感的文學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現(xiàn);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理性的
把握是重要的,但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現(xiàn)。我們就以這兩條為準則進入到這首詩中去。
師:首聯(lián)共寫了幾種景物?
生:六種。風、天、猿、渚、沙、鳥。
師:各分別用什么詞描寫的?
生:風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別用“嘯哀”、“清”、“白”、“飛回”。
師:十四字寫六種景,什么特點?
生:凝煉。
師: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設身處地想想。
一生: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
師:身體的,還是心靈的?
生: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生:心寒。
生: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生: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師:“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飛鳥,你們想象一下,應該是一種什么處境的鳥?
一生:我想,應該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覺得,這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
師:同學們敢于展開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傊@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
生:不是,這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師:我們?yōu)槭裁床话阉胂蟪梢恢粴g樂的呢?而且大家為什么都有認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一生:因為我們都是根據(jù)杜甫的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象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師:詩人毛主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鷹擊長空”;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鳥鳴山更幽”。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一生:毛主席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
一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
師:為什么?
一生:因為毛主席當時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
一生: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
師:如此說來,那鷹與鳥就是毛主席和王維的化身了?
一生:我認為是這樣。
師:就讓我們化身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誦讀一下這兩句風急--要讀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齒間顫抖著讀出這兩個字;天高--調(diào)子要很高并帶拖腔,沖上去,描繪得很遼遠,但內(nèi)心很孤單眇;猿嘯哀--要有欲哭的調(diào)子;……讀鳥飛回--要想,我杜甫孤獨漂泊,遠離家鄉(xiāng),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語調(diào)、表情、動作都要配合上。天高--要仰視,渚清、沙白--要俯視,鳥飛回--要遠望,向著家鄉(xiāng)看。
對老師的示范,既要聽,又要看。
。◣熒沧x)
師:頷聯(lián),寫了幾種景物?
生:只有兩種,落木、長江。
師:由落木,我們想到什么
?由樹及人,還是要聯(lián)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lián)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經(jīng)到了生命晚秋。
師:生命怎么樣?長久還是短暫?
生:生命短暫。
師:悠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是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師: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生:應該是時間的無窮。
生: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能把這聯(lián)的上下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總結一下嗎?
一生:我覺得似乎是互相對比著寫的。
師:是對比,有沒有襯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
師:或者說反過來說--
一生: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人的生命”,指的是人類的生命,還是個人的生命?
一生:是個人生命。歷史和時間越悠久,個人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總結的很好。人生悠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那么,這兩句應該怎樣朗誦?你就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你應該是什么心情?讀這句你應該想什么?你心里的潛臺詞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這么快、轉眼間就老了呢?(生試讀,很沉郁。全體學生為之鼓掌)
師: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怎么樣?
一生:有些無可奈何。
師:有一些。還有呢?
一生: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覺得這句更多是……是一種氣勢。
師:什么氣勢?
一生:一種很宏大的氣勢。
師:對的,有無可奈何。但同時,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僅僅是無可奈何嗎?難道他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嗎?他是不是想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祈求長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
種必然規(guī)律。
師: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讀的時候,大家應該把這種豁達、 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該讀得昂揚一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涌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diào)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該讀出磅礴的氣勢。詩到這里,已經(jīng)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時應該高昂一些。
(全體讀)
師:從畫面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有何不同?
一生:首聯(lián)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lián)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
師:用電影鏡頭來比方一下。
一生:首聯(lián)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lián)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師:前者有鏡頭組接、切換,俯仰天
地;后者是長鏡頭,大筆揮灑,一氣呵成。
如果說前兩聯(lián)是寫景的話,那么后兩聯(lián)是什么?
生:抒情。
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什么是“作客”?是否同于我們現(xiàn)在的“做客”?
生:不同,這里的“作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
師:是一般的那種客居他鄉(xiāng)嗎?比方說,你們大家也是在外求學,這也是客居他鄉(xiāng)呀,有什么不同嗎?
生: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 。
生: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
師:是短時間的嗎?
生:是長久的,不斷的。“!弊骺。
師:杜甫從事從事48歲開始,一直到點58歲去世為止,十一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師:什么叫登臺呢?能否根據(jù)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
生:集體背王維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略)
生: 登臺,是 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
師: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而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墒嵌鸥δ?
生:是獨自一人。
師: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
生: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
師:什么(時間)季節(jié)呢?
生:悲涼的秋天。
師:作客并登臺,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幾層了?
生:六層。
師:再往深處想,杜甫是登臺是在什么年紀?
生:百年,就是老年。
師:拖著什么樣的身體?
生:多病的身體。
師:這樣又是幾層、幾倍的愁苦了。
生:八層愁苦。
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的那種沉郁頓挫的深層次的內(nèi)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里悲秋常作客”,要心中眷念著家鄉(xiāng),“萬”、“悲”、“常”都要重讀,如“萬”,開口要大,腔調(diào)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里之狀;讀“常作客”要倍感身世凄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仃,形單影只,無所依傍!鞍佟薄ⅰ岸唷、“獨”都要重讀。如“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跟老師一塊讀。
生:(齊讀、單讀。)
師: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國難,是連年的戰(zhàn)亂。
師:是從哪聯(lián)的哪句詩知道的?
生:從“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知道的。
師:這句詩怎么解釋?
生: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師:苦,是什么意思?
生:痛苦。
師:這樣解釋大體上也講得過去。不過,老師還有一種解釋,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jīng)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啵菢O度的意思。咱們比較一下哪種解釋更好?
生:老師的解釋更好。因為,這樣更表現(xiàn)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生
: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zhàn)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
師:是一種什么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生;憂憤。心急如焚。
師:對,就是心急如焚,這個詞用得好。心急如焚,才白發(fā)叢生,兩鬢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從句法角度還能講出些道理來嗎?比方,前后兩句是對偶的,句法的結構應該相同---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停”與“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師:也就是剛戒了酒) 那么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師:句法結構對應,相應的詞也兩兩相對!靶隆迸c“苦”都是副詞。大家應該為這位同學的認真思考精神鼓掌。(生鼓掌)
師:同學再認真想想,“艱難”僅僅指國家艱難嗎?
一生:我覺得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jīng)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
師:有道理,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我特別強調(diào)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師:杜甫這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嗎?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師: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喜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唯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憂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jié)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
一生: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
師:同學們,借酒才能澆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墒菂s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結在詩的結尾,郁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悶表達出來。
“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師生共讀)。
師:(深情地)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
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
。ㄕn在深情的朗誦聲中結束)
《登高》課堂實錄2
師:同學們,老師擬了一副對聯(lián),請看:“茅屋連黎庶,腐儒孤舟嘆人間疾苦;草堂鑄詩魂,圣哲七律吟世事滄桑”。大家說我寫的是誰呀?
生:杜甫
師:有何依據(jù)?
生: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被稱為“詩圣”。
師:說得不錯,“黎庶”就是“百姓”,杜甫的詩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為“詩圣”,尤其是在七律方面,杜甫的貢獻最大,有“七律圣手”的美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杜甫最負盛名的七律——《登高》,先請同學們集體把這首詩朗讀一遍。
(學生齊讀,讀得很有氣勢)
師:同學們讀得很有氣勢,但是這首詩中豐富的情感,大家還沒有讀出來,有人曾經(jīng)評價“這首詩是杜甫用一生血淚鑄就,沉郁悲涼,讀后令人蕩氣回腸”,大家想不想讀出這種蕩氣回腸的感覺?
生:想(學生很興奮)
師:要想讀好一首詩,首先必須理解這首詩的詩意。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在閱讀這首詩的過程中還有那些詞語理解上的困惑與發(fā)現(xiàn)。
(學生主動自由的提問,非常踴躍)
生1:“渚清沙白”該怎么理解?
生2:為什么詩人說“百年多病”?
生3:“濁酒杯”怎么理解?
……
師:請大家思考這些問題,可以討論。
(學生思考并討論了大約五分鐘,非常熱烈)
師:下面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對這些問題的理解。
(學生主動解答)
生1:我回答,為什么詩人說“百年多病”!鞍倌辍本褪峭砟甑囊馑,詩人的意思是說自己晚年多病。
師:你對百年的理解是對的,但是詩人為什么不直接說“晚年”呢?
生2:因為詩歌講究對仗,前一句有“萬里悲秋常作客”,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與“萬里”對仗。
師:你說得很好,希望大家以后思考問題都能像這位同學一樣全面,下面還有哪些同學為大家解答其它的問題。
生3:我回答……
(這一過程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興趣,教師只需要對學生的答案適時點撥即可,但是教師要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全面性、深刻性稍作要求,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多作規(guī)范)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詩意,那么哪位同學能用概括性的語言告訴我這首詩的主要內(nèi)容?
生:這首詩,杜甫前兩聯(lián)寫景,通過描寫自己登高所見所聽的凄涼的景象,抒發(fā)了自己因為身體多病和長期漂泊的艱難處境而產(chǎn)生的悲苦之情。
師:說得很好,既然同學們已經(jīng)理解了詩意,我們再來讀這首詩,看看效果如何,哪位同學把這首詩讀一下。
(學生踴躍站起)
師:你要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讀出來。
(學生讀得很投入,但是由于對杜甫情感的把握還不是很到位,所以還不太感人)
師:你的聲音很有穿透力,我已經(jīng)感受到了秋意,不過情感還不夠豐富,你想不想讀得更好?
生:想。
師:要想把一首詩讀好,僅僅理解了詩歌表面的意思還不行,我們還必須深入體察情感,下面我們就來體察情感。剛剛讓同學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下面請同學們解答一下老師的幾個困惑。我的第一個困惑是:“風急天高猿嘯哀”一句中,寫“猿”的叫聲為何用“嘯”而不用“啼”?
(學生思考)
生1:之所以用“嘯”是為了表現(xiàn)“猿”叫聲的悲哀,而用“啼”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師:古人說“杜鵑啼血猿哀鳴”,用“啼”不是也能表現(xiàn)悲哀嗎。
生2:“嘯”與“啼”雖然都能表現(xiàn)悲哀的意思,但是“嘯”與“啼”好像是不完全一樣的“悲”。
師:那么“嘯”是什么樣的“悲”?
(學生茫然)
師:大家可以想一想以前讀過的用“嘯”的詩句,岳飛在《滿江紅》中說:
生:(七嘴八舌)“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師:很好,大家說“嘯”中除了“悲”還有什么?
生1:憤怒。
生2:壯。
師:對,“嘯”是“悲中有壯,悲中有憤”,既然我們揣摩出了這種情感,哪位同學把首聯(lián)再來讀一下?
(學生主動讀且讀得很悲憤)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們已經(jīng)聽出了悲憤之情,你能說一說,你為何要這樣讀嗎?
生:我感覺“嘯”字應該重讀并且盡量拉長余韻,才能讀出這種悲憤情感。
師:說得好,可見,因為對一個詞有了深入的理解就可能對這句詩有了全新的情感把握,以后同學們在體察詩句情感的時候一定要從詞語入手。
(學生若有所悟)
師:下面請同學解答一下老師的第二個困惑:情由景生,詩人首聯(lián)寫了六種景象,表現(xiàn)了孤獨悲憤之情,而第二聯(lián)卻只有兩種景象,這對于情感抒發(fā)是不是略顯無力?
(學生思考)
生1:第二聯(lián)雖然詩人只寫了“落木”與“長江”兩種景象,但是詩人說“無邊落木”“不盡長江”,可見第二聯(lián)所寫景物種類雖少,數(shù)量上并不少。
生2:第二聯(lián)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僅寫到了落葉無邊,還寫到了落葉的聲音,“不盡長江滾滾來”不僅寫到了江水的無窮無盡,還寫到了長江的氣勢,這對情感的表現(xiàn)都是很有作用的。
師:那么你說第二聯(lián)與第一聯(lián)相比,詩歌的境界是漸大還是漸小?
生:我覺得漸大了。
師:為什么?
生:詩人見到了無邊的落葉又想到了長江的無窮無盡,不論是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比首聯(lián)境界漸大。
師:既然這樣,你可以為大家讀出這種大境界來嗎?
生:可以。
(學生有感情地讀)
師:請你告訴我:這兩句詩,詩人到底要抒發(fā)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有些茫然)
師: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你是杜甫,面對如此景象,你會想到什么?
生1:自己已經(jīng)老了。
生2:生命真是短暫。
生3:感嘆自己功業(yè)無成,報國無門。
師:看來這句詩中除了悲憤還有嘆息啊!那位同學能讀出這種悲嘆之情?
(一學生自告奮勇且讀得很投入,但是并沒有完全讀出悲嘆之情)
師:怎樣才能讀出悲嘆之情呢?哪位同學再來讀一下。
(學生主動讀且讀得比較到位)
師:這一聯(lián)既要讀得氣勢開闊,有包容宇宙之意,“無邊落木”“不盡長江”二語要一氣讀出;又要讀出悲嘆之情,就必須將 “蕭蕭下”“滾滾來”讀出余韻。
(教師范讀,學生鼓掌)
師:下面請同學們解答一下老師的第三個困惑:有人說“這首詩前兩聯(lián)寫登高聞見之景,境界宏大,而后兩聯(lián)只感嘆自己的命運,境界不像前面的詩句那樣開闊,這首詩的`前后境界并不吻合 ” 你怎么看待這個觀點?
(學生非常茫然)
師:(點撥)寫景往往為了抒情,然而應該大景配大情啊,詩人后四句到底是不是感嘆自己個人的命運,抒發(fā)個人悲情?
生:是的,“悲秋”“常作客”“多病”“獨登臺”“霜鬢”“停濁酒”都是在寫自己。
師:詩人為什么會這樣呢?請用詩中的語言回答。
生:就是因為“艱難苦恨”。
師:詩人因何“艱難”,又“苦恨”什么?
生:世事艱難,“苦恨”自己歷盡辛苦,兩鬢蒼蒼,卻功業(yè)無成。
師:說得很好,可見杜甫并非僅僅為個人而愁啊,他更是為國運而愁,為天下蒼生而愁;詩人是把天地蒼生都埋在胸中,這種思想感情是何其豐富深厚啊!由此可見,三四兩聯(lián)宏大境界有沒有縮小?
生:沒有。
師:后人都將杜詩這種境界開闊且基調(diào)悲慨、感情豐富深厚的特點叫“沉郁”,那么,我們該怎么把這種沉郁之情讀出來呢?大家自己讀一下,看看如何才能讀出這種情感。
(學生自由朗讀)
師: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范讀一下。
(學生主動讀且讀得低沉而渾厚)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嗎?
生:“悲”“!倍忠刈x;“病”“獨”二字要重讀,這樣才能加重悲苦情緒。
師:你說得很好,看來呀,要想讀出情感,重讀一定要處理得好;不過我覺得最后一聯(lián),你讀得還不是非常到位,同學們同不同意我的觀點?
生:同意。
師:哪位同學再讀一遍尾聯(lián)。
(學生讀)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讀嗎
生:“艱難苦恨”四字應該重讀。
師:那么“潦倒新停濁酒杯”呢?
(學生稍有點茫然)
師:詩人為什么要登高?
生1:為了思鄉(xiāng)。
生2:為了排遣愁緒。
師:詩人有沒有排遣愁緒?
生:沒有。
師:詩人不僅沒有排遣愁緒,反而增添更多新愁,大家說一般如何消愁?
生:喝酒。
師:但是詩人有沒有喝酒?
生:沒有。
師:詩人為什么酒杯已到唇邊又輕輕放下?
生:說明詩人心事重重。
師:說得很對,詩人欲罷不能啊!所以當我們讀到最后一句時,應該讀出悲咽之聲。哪位同學再把最后一句讀一下。
(學生讀)
(教師范讀,學生鼓掌)
師:下面請同學們把整首詩齊讀一遍。
(學生讀)
師:悲哀、悲憤、悲咽,讓人倍感悲涼;悲秋、悲己、悲國,讓人深陷悲思。同學們還想不想更深入的把握這首詩的韻味?
生:想。
師:如果能將自己融入詩歌的意境,我們會讀得更好。老師深感這首詩天下第一七律的美譽,把它改成了一首五律,請看:“天高猿嘯哀,風急鳥飛回。無邊落木下,不盡長江來。萬里悲秋客,多病獨登臺。潦倒又停杯,苦恨繁霜鬢!贝蠹艺f老師這首五律與杜甫的《登高》相比,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生:我喜歡杜甫的詩,我感覺老師的詩太簡單了,沒有韻味。
師:為什么呢?我這首詩與《登高》意思并沒有多大區(qū)別啊,為什么韻味全無呢?
生:老師的五律與杜甫的七律相比缺少了“蕭蕭”“滾滾”等詞語,詩歌中的形象不生動了。
師:說得對,老師的五律缺少了情境化的詞語,讓讀者失去了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們始終覺得詩人在詩外。由此可見,大家讀這首詩也不能只讀出秋景,或只讀出秋情,還要讀出景中的杜甫,情中的杜甫,F(xiàn)在就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穿越歷史的隧道,來到1200多年前,讓我們靜靜的聆聽杜甫老人那沉重的嘆息。
(音樂起,學生閉上眼睛)
師:(深情訴說)那是一個戰(zhàn)亂頻仍的年代,一個秋風蕭瑟的日子,一位兩鬢斑白的老人,孤零零地站在長江之濱,面對無情的江流,耳畔不時傳來凄厲的猿嘯之聲,他就是杜甫,此時,我們就是杜甫,客居他鄉(xiāng),老病孤舟。
(簡短停頓,教師范讀全詩,學生非常感動)
師:此刻我們的心情都很悲愴,同學們,讓我們?nèi)w起立,把這首詩滿懷深情地背誦出來,以表達我們對杜甫無限的緬懷之情!
(全體學生起立,師生共同背誦)
(音樂起)
師:“走在歷史上那個悲愴的角落,一聲凄厲的嘯撣去記憶的塵,還有一只低回的鳥,一片秋天的葉,凝視著我。假如可以追尋,就讓那穿透千世的遐思,那載負沉重的痛,都和著這有節(jié)奏的韻律,都化作這古樸的風。就讓我漂泊在那個高臺,靜靜地咀嚼——你如霜的兩鬢!”
(下課鈴聲響起)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登高》課堂實錄3
教學目標
1、了解杜甫生平、寫作背景以及對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的影響。
2、掌握詩歌吟誦的基本方法。
3、賞析情景交融、氣象宏偉的藝術特點,感受詩人深沉的苦痛和憂思。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的技巧。
2、賞析詩歌對仗工整、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春天,人們喜歡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勃勃。而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人們登高望遠,飲酒作賦。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詩圣”杜甫一首關于“登高”的詩,詩的題目就是《登高》。
二、品讀詩歌
師:這是一首七言律詩,學習一首古詩,首先就是要進行的朗讀,不是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嗎?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文本,品讀詩歌。
誦讀時請同學們注意四點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把握節(jié)奏,三是注意輕重,最后要求讀出感情。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提示的要求自由誦讀。
生(自由朗讀1分鐘左右)
師:請同學們聽一段視頻朗讀。(展示一段名家的視頻朗讀)
同學們聽的都很認真,接下來請我們班的同學讀一讀。(選兩位學生進行朗讀,師或學生作簡評,以鼓勵為主)
生: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不錯,但我認為同學們還可以在這基礎上讀得更出色。在剛才的誦讀提示中,最后一點要求是要讀出感情,那么,怎樣才能讀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我們知道,詩人的創(chuàng)作往往是為了表達思想和內(nèi)心的情感需要,或者說,詩人的作品,是為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那么,我們了解和把握詩人在詩作中的情感,我們就可以把這首詩讀得更好了。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探討杜甫在這首詩中寄寓的情感。
同學們都朗讀了這一首詩,也對這首詩有了初步感知,同學們能否用一個字或一個詞說一說你讀完后的整體感受。
生:悲傷、憂愁、孤獨……
師:詩人的悲在詩歌中體現(xiàn)在哪里?或者說詩人悲從何來?
同學們先思考幾分鐘(停1——2分鐘)
我們發(fā)揮集體的力量,進行小組討論,以前后四位同學為一組討論詩人的悲在詩歌中體現(xiàn)在哪里?
生:分組討論。(討論激烈,氣氛較好)
師:討論結束。同學們坐回原位,請組內(nèi)選一位代表回答。
生:詩人的悲首先體現(xiàn)在所見秋景的悲,主要體現(xiàn)在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上: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師: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共寫了幾種景物(意象),分別有什么特點。
生:八種。有風、天、猿、渚、沙、鳥、落木和長江。特點是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鳥、落木蕭蕭和長江滾滾。
師:這些各具特點的意象即詩人所見的秋景之悲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生:急風,是說風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風,這樣的風更冷。急風凜冽,不僅吹在詩人身上,更是吹在詩人的心里。
生:天高闊遠,在茫茫天地之間,詩人更覺自己的渺小,無限悲涼之情涌上詩人的.心頭。
生:猿的啼叫是哀傷的。哀猿聲聲,使詩人悲涼的心境更添一層。
師:高猿長嘯,大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jīng)注》)
生:清渚和白沙。從色調(diào)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調(diào),更顯環(huán)境的冷清和凄涼。詩人觸景生情,自然內(nèi)心也倍感凄涼。
師:回鳥,這是一只怎樣的鳥?毛澤東筆下也有一只鳥,在《沁園春長沙》中這樣寫到: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竟自由。請同學們想一想,毛澤東筆下的鳥與詩人筆下的有什么不同?
生:這是兩只完全不同的鳥。毛筆下的鳥是一只展翅高飛、壯志凌云的鳥(鷹擊長空);而詩人筆下的鳥是一只無家可歸、低沉徘徊、孤獨哀傷的鳥(回鳥徘徊)。
師:看到蕭蕭而下的落木和滾滾東逝的流水,詩人又會想到什么?
生:落木即落葉,到了秋天,樹葉紛紛落下,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看到落葉詩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盡頭,內(nèi)心無限凄涼。
生:滾滾長江東逝水,東逝的流水會讓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孔子在長江邊上感慨道:逝者如斯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蘇軾在《赤壁賦》中寫到: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師:除了秋景之悲外,詩人的悲還體現(xiàn)在哪里?
生:除了秋景之悲外,悲還體現(xiàn)在詩人的境遇之悲,集中體現(xiàn)在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師:詩人的境遇之悲具體體現(xiàn)在哪里?
生:萬里悲秋常作客,詩人長年漂泊他鄉(xiāng),壯志難酬,處境艱難。
師:如何理解尾聯(lián)中的“艱難”一詞?(聯(lián)系課文注解)
生: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國家動亂(安史之亂),詩人漂泊在外,生活艱難,壯志難酬。
師:詩人自身處境艱難,還處處為國為民憂心,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品質。
生:百年多病獨登臺,詩人年老了又身纏重病。
生:詩人孤身一人去登臺,倍感凄涼。
生: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內(nèi)心愁苦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終沒有遂愿,心中萬千愁緒無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
師:請大家根據(jù)下面例子仿寫,對詩人的悲進行總結概括,“詩人悲在重九登臺,倍思鄉(xiāng)親”。
生:詩人悲在老年孤獨,重病纏身。
生:詩人悲在孑然一身,獨自登臺。
……
師:正如羅大經(jīng)在《鶴林玉露》中所評:
系舟“萬里”,故鄉(xiāng)渺茫,此其一;“悲哉秋之為氣”,節(jié)令凄涼,此其二;
“!蹦耆绱,不知其終,此其三;異鄉(xiāng)“作客”,寄人籬下,此其四。
“百年”一生潦倒,此其五;體弱“多病”,纏身不愈,此其六;
孑然“孤”獨,此其七;重九“登臺”,倍思鄉(xiāng)親,此其八。
所以,整首詩以“悲”字為核心,是貫穿全詩的主線。詩人由內(nèi)心傷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觸景生悲,有觸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詩起于“悲”而終于“悲”,悲景起筆,悲情落筆。唉!怎一個“悲”字了得啊?
師:對詩人的情感把握和了解了之后,我們能否把這首詩朗讀得更好呢?
同學們先來欣賞一段視頻朗讀。
剛才這一段朗讀與先前的一段朗讀,哪一段讀得更好,請同學評一評。
生:這一段朗讀比先前一段朗讀讀得更好,語調(diào)更低沉哀婉、情感更凄涼。
師:我們班的同學是最棒的,相信同學們一定也能讀得很好。
。ㄖ该1——2名學生朗讀或讓開始時讀過的學生重讀,再讓學生自己點評。)
師(小結):全詩借登高所見蕭瑟、悲涼秋景,抒發(fā)作者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悲傷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秋景之悲)和直抒胸臆(境遇之悲)的抒情方式。
三、延伸拓展
有古語說“女傷春,士悲秋”。(展示幾幅秋之悲涼的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潯陽江頭夜送客,風葉荻花秋瑟瑟”等,讓學生感悟“悲哉秋之為氣”。)
作業(yè)布置
1、收集杜甫詩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積累起來.
2、背誦全詩。
《登高》課堂實錄4
師:同學們愿意聽電影故事嗎?
1200多年前,一個秋天,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前后。夔州,長江邊。大風凜冽地吹,吹得江邊萬木凋零。樹葉在天空中飄飄灑灑,漫山遍地滿是衰敗、枯黃的樹葉。江水滾滾翻騰,急劇地向前沖擊。凄冷的風中,有幾只孤鳥在盤旋。遠處還不時傳來幾聲猿的哀鳴。棗這時,一位老人朝山上走來。他衣衫襤褸,老眼渾濁,蓬頭垢面。老人步履蹣跚,跌跌撞撞。他已經(jīng)滿身疾病,有肺病、瘧疾、風痹。而且已經(jīng)“右臂偏枯耳半聾”。
重陽節(jié),是登高祈求長壽的節(jié)日?墒沁@位老人,一生坎坷,窮愁潦倒,似乎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時,國家正處在戰(zhàn)亂之中,他遠離家鄉(xiāng),孤獨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面對萬里江天,面對孤獨的飛鳥,面對衰敗的枯樹,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頭……
。ǚ乓魳贰抖吃隆,老師在樂聲中滿懷深情地朗誦《登高》全詩。課堂中氣氛凝重,有些學生流下淚來)
師:這個老人是難呀?
生:是杜甫。
一生:老師,請您再朗誦一遍吧!(她紅著臉,噙著眼淚。全體學生都應聲附和)
師:老師朗誦得好嗎?還沒聽夠呀。
生:好,還想再聽!
。◣熢倮收b,學生跟讀)
師:大家讀得相當棒!我猜一定比平時讀得好。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一生:老師,你很動情。你感染了我們大家,我們被不知不覺感動了。
師:那么,老師為什么很動情?
一生:你很了解杜甫,很了解這首詩。
師:了解還是理解?
生:理解。
師:對,要想讀好,首先得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nèi)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中去。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做“文如——”
生:文如其人。
師:“言為——”
生:言為心聲。
師:我有這樣一個觀點,不知對不對?即,要想讀好一首詩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當成作者,化身為其人,就當這首詩或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寫的。老師在讀這首詩時就真是這樣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個老病孤獨的杜甫。我就站在長江邊上,衣衫襤樓,蓬頭垢面,登高望遠,懷想家鄉(xiāng),思念親人,牽掛祖國,同時更凄涼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這一輩子。
所以,讀好一首詩,理解——這是首先要做到的。注意,所謂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板書:理性地把握)這應是誦讀好的一個前提。
可是,同學們,你們想過沒有,你們并沒有跟我一樣非常理性地。深入地理解這首詩呀,你們?yōu)槭裁匆沧x得這么好呢?(課堂中一時沉寂。學生都陷入思考)
一生:我們被你開頭的描述感動了。
一生:你開頭的描述,非常凄涼,再加上我們一想像,挺難受的,就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了。
一生:我們不知不覺就進入到一種意境中去了。
師:對,老師形象而動情的語言描述,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老師力圖造成一種氛圍,用這來“沖擊”大家,使大家受到感染。(板書:形象的語言描述)僅靠語言嗎?還有沒有其他因素?
一生:還有老師的語調(diào)、表情。
一生:再加上動作。
師:語調(diào)、表情怎么樣?動作又怎么樣?
生:語調(diào)低沉、憂傷。
生:朗誦到“潦倒新停濁酒杯”時,你有一個動作,你端起杯來似乎想喝酒,又放下了。
師:對,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板書:語言 語調(diào) 表情 動作)這都是非常關鍵的。
一生:還有,音樂的烘托。
師:對,還有音樂的烘托,這也是很重要的。(板書:音樂)諸多因素綜合到一塊,就形成了一種境界,文學上叫做——
生:意境。
師:什么“意境”呢?
生:凄楚,悲涼,悲傷,憂傷,痛苦,孤獨……
師:實際上,老師的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再加上音樂,這就是一種“暗示”,同學們在不自覺中接受了這種“暗示”,不自覺中啟動了自己的感情,不自覺中調(diào)動了自我的想像,因而也就進入了老師所設定的(實際是杜甫的語言所設定的)特定情境。(板書:不自覺)所有這些語言、語調(diào)、表情、動作、音樂,都可以叫什么呢?這些都是理性的,還是感性的?
生:感性的。
師:感性的表現(xiàn)。(板書:感性的表現(xiàn))
這是一篇飽蘊情感的文學作品,既需要理性的把握,也需要感性的表現(xiàn);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理性的把握是重要的,擔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感性的表現(xiàn)。我們就以這兩條為準則進入到這首詩中去。
師:今天我們學的這首詩首聯(lián)共寫了幾種景物?
生:六種。風、天、猿、渚、沙、鳥。
師:各分別用什么詞描寫的?
生:風用“急”,天用“高”,以下分別用“嘯哀”“清”“白”“飛回”! 煟菏淖謱懥N景,什么特點?
生:凝練。
師:急風、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飛鳥,各給人什么感覺?設身處地想想。
一生: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
師:身體的,還是心靈的?
生:既有身體的,又有心靈的。但更主要是心靈的。
生:心寒。
生:天高,顯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單。
生;哀猿,使人聽到它的叫聲非常悲涼。
師:“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飛鳥,你們想像一下,應該是一種什么處境的鳥?
一生:我想,應該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鳥。因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
一生: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鳥。它在到處盤旋,尋找自己的巢。
一生:我覺得,這是一只跟鳥群失散的鳥。
師:同學們敢于展開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詩給我們留下的空白?傊@是不是一只歡樂的鳥呢?
生:不是,這是一只孤獨痛苦的鳥。
師:我們?yōu)槭裁床话阉胂癯梢恢粴g樂的.呢?而且大家為什么都認為是一只,而不是多只?
一生:因為我們都是根據(jù)杜甫此時此刻的處境去想像的。此時杜甫孤單地一個人在外漂泊。
師:詩人毛澤東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鷹擊長空”;詩人王維筆下也寫過一種鳥,“雞鳴山更幽”。它們有什么不同嗎?
一生:毛澤東筆下的鳥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鳥。
一生:王維筆下的鳥是悠閑自在的鳥。
師:為什么?
一生:因為毛澤東當時正處在立志改造中國的青年時期。
一生:王維特別向往幽靜的大自然。
師:如此說來,那鷹與鳥就是毛澤東和王維的化身了?
一生:我認為是這樣。
師:就讓我們化身為杜甫,站在高天下、急風中,面對清渚、白沙、孤鳥,誦讀一下這兩句!帮L急”——要讀得很凄寒,似乎在牙齒間顫抖著讀出這兩個字;“天高”——調(diào)子要很高并帶拖腔,沖上去,描繪得很遼遠,但內(nèi)心很孤單渺小;“猿嘯哀”——要有欲哭的調(diào)子;……讀“鳥飛回”——要想,我杜甫孤獨漂泊,遠離家鄉(xiāng),我多么想回家呀,我已是晚年了,我還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嗎? 語調(diào)、表情、動作都要配合上!疤旄摺薄鲆,清渚、沙白——要俯視,“鳥飛回”——要遠望,向著家鄉(xiāng)看。
對老師的示范,既要聽,又要看。
(師生共讀)
師:頜聯(lián),寫了幾種景物?
生:只有兩種,落木、長江。
師:由落水,我們想到什么?由樹及人,還是要聯(lián)系杜甫的此時此境來聯(lián)想。
生:我想,杜甫看到落葉飄零,肯定想自己像樹一樣,已是晚年,已老了。
生:人已經(jīng)到了生命晚秋。
師:生命怎么樣?長久還是短暫?
生:生命短暫。
師: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歲,寫這首詩時是767年,55歲,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寫的。
如果說“落木蕭蕭”是有生命短暫之感的話,那么,“不盡長江”呢?
生:應該是時間的無窮。
生:是歷史長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覺!按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能把這聯(lián)上下兩句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總結一下嗎?
一生:我覺得似乎是互相對比著寫的。
師:是對比,有沒有襯托呢?
一生:有。人的生命越短暫,歷史和時間越顯得悠久。
師:或者反過來說——
一生: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人的生命”,指的是人類的生命,還是個人的生命?
一生:是個人生命。歷史和時間越悠久,個人生命就越顯得短暫。
師:總結得很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萬古長青。那么,這兩句應該怎樣朗誦?你就是杜甫,面對蕭蕭落木,你應該是什么心情?讀這句你應該想什么?你心里的潛臺詞是什么?
一生:我心里想——我老了;我怎么這么快、轉眼間就老了呢?(生試讀,很沉郁。全體學生為之鼓掌)
師:第二句,面對滾滾不盡的歷史長河,杜甫感到怎么樣?
一生:有些無可奈何。
師:有一些。還有呢?
一生:老師,我不同意他的觀點,我覺得這句更多是……是一種氣勢。
師:什么氣勢?
一生:一種很宏大的氣勢。
師:對的,有無可奈何。但同時,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個有闊大的胸襟的知識分子來說,他僅僅是無可奈何嗎?難道他對生命的短暫想不通嗎?他是不是想違背自然規(guī)律而祈求長生不老呢?
一生:不是,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知道人無論活到何時,都難免一死。這是一種必然規(guī)律。
師:所以,他又感到豁達、坦蕩、胸襟開闊。讀的時候,大家應該把這種豁達、坦蕩,那種氣魄讀出來。應該讀得昂揚一些。站在長江岸邊面對洶涌的波濤,目光遠望,音調(diào)略高。尤其“滾滾”二字應該讀出磅慮的氣勢。待到這里,已經(jīng)是第三句了,前三句一直低沉,此時應該高昂一些。
(全體讀)
師:從畫面上,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有何不同?
一生:首聯(lián)是一個一個局部景的連綴,頷聯(lián)就是一個整體的大景。
師:用電影鏡頭來比方一下。
一生:首聯(lián)是一系列鏡頭的組合,頷聯(lián)就是江和樹的一個大場景。
師;前者有鏡頭組接、切換,俯仰天地;后者是長鏡頭,大筆揮灑,一氣呵成。如果說前兩聯(lián)是寫景的話,那么后兩聯(lián)是什么?
生:抒情。
師:“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笔裁词恰白隹汀?是否和現(xiàn)在的“做客”相同?
生:不同,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
師:是一般的那種客居他鄉(xiāng)嗎?比方說,有的同學也是在外求學,這也是客居他鄉(xiāng)呀,有什么不同嗎? 生:杜甫這里是漂泊他鄉(xiāng)、流浪他鄉(xiāng)的意思。
生:而且,杜甫此時是在戰(zhàn)亂的年代。
師:是短時間的嗎?
生:是長久的,不斷的!俺!弊隹! 煟憾鸥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寫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 ∈裁唇械桥_呢?能否根據(jù)過去學過的詩解釋一下?
(生集體背王維詩《九月九回憶山東兄弟》)
生: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
師:古人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
生:是獨自一人。
師: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
生: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
師:什么季節(jié)呢?
生:悲涼的秋天。
師:做客并登臺,已是兩層“愁”,是雙倍的愁。想想看,再這樣層層疊加上去已是幾層了? 生:六層。
師:再往深處想,杜甫登臺是在什么年紀?
生:“百年”,就是老年! 煟和现裁礃拥纳眢w?
生:多病的身體。
師:這樣又是幾層、幾倍的愁苦了。
生:八層愁苦。
師:所以我們讀的時候,要努力傳達出杜甫老人那種沉郁頓挫的深層次的內(nèi)心感情。首先心中要有具體實在的體驗。如讀“萬里悲秋常做客”,要心中眷念著家鄉(xiāng),“萬”“悲”“常”都要重讀,如“萬”,開口要大,腔調(diào)要拖長,以描繪迢遙萬里之狀;讀“常做客”,要倍感身世凄涼。“百年多病獨登臺”,要深感自己老病孤獨,孤苦伶什,形單影只,無所依傍!鞍佟薄岸唷薄蔼殹倍家刈x,其中“獨”字要讀得特別痛苦。跟老師一塊讀! 。ㄉR讀、單讀)
師: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是國難,是連年的戰(zhàn)亂。
師:是從哪聯(lián)的哪句詩知道的?
生:從“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知道的! 煟哼@句詩怎么解釋?
生:由于艱難痛苦和仇恨,使我兩鬢斑白了。
師:苦,是什么意思?
失:痛苦。
師:這樣解釋大體上也講得過去。不過,老師還有一種解釋:在國勢艱難的時候,我極度痛恨我已經(jīng)老了,以致兩鬢斑白了?啵菢O度的意思。咱們比較一下哪種解釋更好?
生:老師的解釋更好。因為,這樣更表現(xiàn)出杜甫的憂國憂民。
生:杜甫想為國家出力,平定戰(zhàn)亂,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為國家出力了。
師:是一種什么心情?憂愁還是憂憤?
生:憂憤,心急如焚。
師:對,就是心急如焚,這個詞用得好。心急如焚,才白發(fā)叢生,兩鬢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從句法角度還能講出些道理來嗎?比方,前后兩句是對偶的,句法的結構應該相同—— 一生:后一句是“潦倒新停濁酒杯”,“新!迸c“濁酒杯”之間是動賓結構,是“剛剛停下濁酒杯”的意思。(師:也就是剛戒了酒)那么上句相應的詞“苦恨”與“繁霜鬢”也應該是動賓結構,是“極度痛恨兩鬢染霜”的意思! 煟壕浞ńY構對應,相應的詞也兩兩相對!靶隆迸c“苦”都是副詞。大家應該為這位同學的認真思考精神鼓掌。(生鼓掌) 同學再認真想想,“艱難”僅僅指國家艱難嗎? 一生:我覺得更主要的還有個人艱難。因為杜甫此時已經(jīng)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渾身是病,他估計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時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應該是自己艱難的不容易的一生。 師:有道理,顛沛流離,坎坎坷坷——幾乎一直伴隨著杜甫老人的一生。這里既有國家的艱難,又有個人的苦難,二者都有。他既憂國,憂民,又憂身。我特別強調(diào)杜甫的一個獨特之處,就是:古代許多知識分子常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處世準則,而杜甫卻是無論窮達,都是兼濟天下! 《鸥@個人特別愛喝酒,我們學過的杜甫的詩中,這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寫到喝酒了。還能舉出些喝酒的例子來嗎?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師:杜甫《九日》詩中有“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杜甫客也喝酒,憂也喝酒。咱們中國似乎惟有酒能夠淋漓盡致地表達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時是重陽節(jié)呀,按習俗應該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卻不能喝酒了。因為棗 一生:因為他有肺病等多種疾病,他因病戒了酒。
一生:而且因為窮困,他也不一定能夠有酒喝。
師:同學們,借酒才能澆愁呀,至少能消散一些愁悶的情緒?墒菂s不能喝酒,這愁悶可怎么了卻,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結在詩的結尾,郁結在杜甫老人的心頭。我們讀的時候,也應該把這種有愁不能解的深沉苦悶表達出來。 “艱難”要讀得稍慢、稍低,“苦很”要快、要高、要特別重,從牙縫間吐出這兩個字,“繁霜鬢”又要稍緩,但聲音不能低。當讀“新停濁酒杯”時,要把欲罷不能的情緒表達出來。(師生共讀)。 師:(深情地)同學們,這首詩大家已經(jīng)背下來了。杜甫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祖先,是我們每個人的精神先輩。讓我們在樂聲中背過這首詩,永遠銘記這首詩,這是杜甫老人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chǎn)。
。ㄕn在深情的朗讀聲中結束)
【《登高》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登高》課堂實錄03-14
登高的作文10-05
登高的作文04-09
登高文學作文07-23
登高當望遠作文08-09
登高望遠作文09-12
作文登高寺塔05-07
攀登高峰作文10-03
登高的作文13篇[推薦]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