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趙云為啥叫常勝將軍的典故
根據(jù)《三國演義》的敘述來看,趙云單獨帶兵的機會極少,僅有的幾次敗仗,也無法算到他的頭上,如夷陵之?dāng)。磪⒓,街亭之(dāng),諸葛亮是統(tǒng)帥,馬謖才是原罪者。而但凡趙云參加的戰(zhàn)斗,哪怕戰(zhàn)局處于劣勢,他亦能臨危不亂,獨自斷后,收拾殘局,斬將殺敵,表現(xiàn)不俗,難怪常勝將軍之名深入人心。
要分析趙云的常勝之道,愚以為得從“截江奪阿斗”這個橋段著眼,以管窺豹,結(jié)合前人述評,或能找出一二干貨。
見機快,處置迅速
小說第61回,由于劉備入川的消息被東吳君臣偵知,顧雍進言乘機收復(fù)荊襄,遭遇吳國太的強烈反對而作罷。張昭于是退而求其次,設(shè)計了一個騙局,派周善為使,以國太病重為由,騙孫夫人攜阿斗回吳,作為換回荊州的人質(zhì)。趙云“截江奪阿斗”的橋段正是在此背景下發(fā)生的。
按說孫夫人回娘家,不算啥大事,但是阿斗的去留問題,就值得計較了。舊體制是家天下,劉備為主公,他不在,那么阿斗就是小主公,諸葛亮以下都得聽他的,因為阿斗幼小,所以一切事務(wù)均由諸葛亮做主。比如孫夫人的第一反應(yīng)也是“須使人知會軍師,方可以行”。偏偏諸葛亮此時在外巡察,不在軍中。
事情萬分緊急,趙云來不及找張飛商量,只能獨自決策了。若是換了一般將領(lǐng),肯定是先請示匯報,找不到領(lǐng)導(dǎo)的話,起碼也得找?guī)孜煌律塘可塘吭僬f,但如此一來,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劉備曾贊揚趙云“一身都是膽兒”。但常勝之道,憑膽氣是沒用的,張飛膽兒小嗎?守下邳還不是一樣敗于呂布?梢娕R危決斷才是致勝的根本。作為負責(zé)一方的領(lǐng)導(dǎo),決斷力是必須的素質(zhì)。
面對突發(fā)事件,能否迅速的做出分析、判斷及處理,能否有勇氣去承擔(dān)決斷后的結(jié)果,是成敗的關(guān)鍵。這方面,趙云絕對是個榜樣。無論是長坂坡的七進七出,還是街亭之?dāng)『蟮摹皵勘姽淌兀恢链髷 、“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無不體現(xiàn)出他超強的決斷力和敢于擔(dān)當(dāng)?shù)挠職狻?/p>
巧周旋,有理有節(jié)
四五騎對五百人,實力如此懸殊,勝敗難料,但趙云還是追去了,因為他有另一個素質(zhì),那就是善于周旋,講道理,重分寸。
小說這樣寫道:趙云入艙中,見夫人抱阿斗于懷中,喝趙云曰:“何故無禮!”云插劍聲喏曰:“主母欲何往?何故不令軍師知會?”夫人曰:“我母親病在危篤,無暇報知!痹圃唬骸爸髂柑讲,何故帶小主人去?”夫人曰:“阿斗是吾子,留在荊州,無人看覷!痹圃唬骸爸髂覆钜印V魅艘簧,只有這點骨血,小將在當(dāng)陽長坂坡百萬軍中救出,今日夫人卻欲抱將去,是何道理?”夫人怒曰:“量汝只是帳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云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狈蛉撕仍唬骸叭臧肼份m入船中,必有反意!”云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萬死,亦不敢放夫人去!
這是一位“掌內(nèi)事”的官員與領(lǐng)導(dǎo)家屬的言辭交鋒,讀來煞是有趣。面對孫夫人蠻不講理的呵斥,趙云不卑不亢,并不正面回答,而是通過巧妙的一步步的反問,將孫夫人帶入無理的尷尬境地,如不讓諸葛亮知道,是違制,帶劉備唯一骨血走,是奪情,等等,理由相當(dāng)充分。當(dāng)孫夫人誣其謀反時,他也充耳不聞,不反駁,不爭辯,只求達到目的,堪謂有理有節(jié)。
周旋,是決勝的過程,善于周旋,則是權(quán)謀的制高點了。
所謂“氣勢勿倚盡,留些厚道;鋒芒勿露盡,留些深斂”。顯然,趙云所考慮的是,倘若孫夫人將來回到劉備身邊,畢竟還要相處的,那么,此時的周旋就顯得尤為必要,既不完全得罪,又不能讓自己失職,取中正是留余地。
兵家吳起曾說:“不和與戰(zhàn),不可以決勝。”這個“和”字,是指上下和順、知己知彼、諸事準備充分之意,亦可引申出巧妙周旋的意思。
領(lǐng)導(dǎo)干部遇事不思考,不積極疏解民怨,沒有耐心與民眾化解矛盾,那么,想志在必克,恐怕是徒勞的。沖冠一怒,雄心期決勝,而忽略周旋的過程,不失敗才怪,又怎能做常勝將軍?!
不放棄,堅持到底
當(dāng)然,決斷力、處置能力僅僅是決定勝敗的前提條件,而事物總是千變?nèi)f化的,“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能否“望盡天涯路”,就看你是否敢于“獨上高樓”了。趙云奪了阿斗之后,面對的是怎樣一種境地?
“欲要傍岸,又無幫手;欲要行兇,又恐礙于道理,進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奪阿斗,趙云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劍,人不敢近。周善在后梢挾住舵,只顧放船下水。風(fēng)順水急,望中流而去。趙云孤掌難鳴,只護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實際上出現(xiàn)這種局面,他事前并非沒有料到,而是沒有時間準備而已。
在水上不比岸上,殺人行兇不行,船又不能靠岸,可不是萬事皆休?但趙云沒有放棄。我們說,堅持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毅力,更是一種胸襟。中途放棄,才是真正的萬事皆休。
想想之前的七進七出救阿斗,想想夷陵之戰(zhàn)前他對劉備的苦苦勸諫,想想與曹操爭奪漢中期間的沔陽斗智,趙云的這種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是可以寫就一本書的。沒有了這種精神,哪來的常勝將軍趙子龍?也正是因為趙云的堅持,事態(tài)終于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救星來了。
正在危急,忽見下流頭港內(nèi)一字兒使出十余只船來,船上磨旗擂鼓。趙云自思:“今番中了東吳之計!”只見當(dāng)頭船上一員大將,手執(zhí)長矛,高聲大叫:“嫂嫂留下侄兒去!”原來張飛巡哨,聽得這個消息,急來油江夾口,正撞著吳船,急忙截住。當(dāng)下張飛提劍跳上吳船。周善見張飛上船,提刀來迎,被張飛手起一劍砍倒,提頭擲于孫夫人前。夫人大驚曰:“叔叔何故無禮?”張飛曰:“嫂嫂不以俺哥哥為重,私自歸家,這便無禮!”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報,須誤了我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
張飛可沒有趙云那樣懂得權(quán)衡,該殺人殺人,該無禮無禮,莽張飛可不是白叫的。從張飛的及時出現(xiàn),也頗能說明趙云的臨濟決斷、巧妙周旋與不懈的堅持,都是有依據(jù)的,那就是張飛絕不會不知曉,知曉后絕不會不管不顧,有這個強援做后盾,“截江奪阿斗”的成功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就決斷力而言,張飛確乎不如趙云。小說隨后寫道:張飛與趙云商議:“若逼死夫人,非為臣下之道。只護著阿斗過船去罷!蹦酥^夫人曰:“俺哥哥大漢皇叔,也不辱沒嫂嫂。今日相別,若思哥哥恩義,早早回來!闭f罷,抱了阿斗,自與趙云回船,放孫夫人五只船去了。
你看,他作為“三叔”,遇到這種家務(wù)事,還需跟趙云商量,足見在張飛日常的意識里,趙云的見地是高于他的。
對于趙云的常勝之道,姜維的評說可謂中肯,他說趙云“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怎么理解呢?“執(zhí)事有班”是指嚴守法度,不逾越職司范圍,看似死板教條,其實不然。領(lǐng)導(dǎo)人的所作所為,若失去了法律與制度的底線,那么,任何決斷、處置或堅持,都是無效的,非法的,會產(chǎn)生巨大的破壞力。而“柔賢慈惠”就是執(zhí)行力的范疇了,示人以仁義道德、氣度胸懷也好,示人以忍辱負重、顧念大局也罷,只要人民群眾滿意,就當(dāng)?shù)闷鹨粋“順”字。
唐代賀朝《從軍行》有一句“騎射先鳴推任俠,龍韜決勝佇時英”,他將“龍韜”作為決勝的先決條件,乃真知灼見也。試問,劉備若不是以仁義這個“龍韜”混世,焉能成一代帝業(yè)?同樣的道理,趙云若不是具有上述三種素質(zhì),焉能成常勝將軍之美名?朱黼在《三國六朝五代紀年總辨》里論趙云:“可謂深切著明,知天下大體矣!闭\哉斯言。
【趙云為啥叫常勝將軍的典故】相關(guān)文章:
廢寢忘食的典故12-09
守株待兔的典故12-02
看殺衛(wèi)玠的典故06-19
指鹿為馬的典故12-18
閉月羞花典故05-08
每天運動暴汗為啥不瘦12-17
心寬的名人典故04-26
臥薪嘗膽的典故07-15
杞人憂天的神話典故07-24
見獵心喜的典故解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