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滿江紅》鑒賞

        時間:2024-03-01 23:52: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滿江紅》鑒賞

        《滿江紅》鑒賞1

          滿江紅·山居即事

          辛棄疾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更何處,一雙鸂鶒①,故來爭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滿,秧新谷。閑日永,眠黃犢?丛七B麥壟,雪堆蠶簇,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

          注:①鸂鶒:一種水鳥。

          8.詞的上、下闋分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請簡要概括。(5分)

          9.“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如何理解詞人的“足”與“未足”?請結(jié)合全詞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8.上闋描寫的是優(yōu)美的山間自然風光:輕鷗飛來,點破一泓綠水;水鳥嬉戲爭;飛泉流瀉,涌珠濺玉。(2分)下闋描寫的.是寧靜祥和、生機盎然的田園圖景:春雨過后,水滿秧綠;隴上黃牛閑眠;綠油油的麥苗直鋪云際;簇上蠶絲,正似朵朵白雪。(3分)

          9.“足”體現(xiàn)的是山居生活帶給詞人內(nèi)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風景優(yōu)美,田園生活寧靜,鄉(xiāng)間人情淳樸;(3分)“未足”表現(xiàn)的是詞人志愿未得實現(xiàn)的遺憾,“何時足”含蓄地流露出詞人不甘滿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悵與無奈。(3分)

        《滿江紅》鑒賞2

          譯文

          暮色蒼茫,風平浪靜,一葉孤舟有氣無力的停在江邊。還記得快樂的往事,如同水光山色給人以美的享受。你遭到沉重打擊,不知道身邊發(fā)生的事,佳人離你而去。即便佳人歸來,和楚襄王夢高唐、賦行云一樣,不過是夢幻而己,并非現(xiàn)實。

          不要為那些小事而煩惱。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沒用,想也沒用,讓它過去算了。但楚天特地,展現(xiàn)眼前的也只是凝貼碧空的暮云朵朵。人生在世,得意時少,失意時多。自古如此,不要愁得頭發(fā)都蒼白了。笑你太多情,連青衫都濕透了。

          注釋

          陳季陵:陳天麟字季陵,宣城人,紹興進士。曾知贛州:茶商軍進犯贛州、吉安,陳季陵協(xié)助辛稼軒將其平定。

          倦客:疲憊之游客。蘇軾《書普慈長老壁》詩:“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些個:一些,一點兒。如言這些個,那些個。宋代俗語。

          賞析/鑒賞

          此詞除感情真摯,寫景尤為突出。作者所寫之景,有眼前的`蒼茫落日,合碧暮云,也有記憶中的水光山色,但不論是哪一類景物,都能寫得形象鮮明,情含景中。尤其是對水光山色的描寫,以“眉來眼去”四字狀之。把無生命的山水,寫成有生命有感情的人物,真是奇妙之至,也生動之至。加之作者在敘事時,又使用了抒情手法,有時甚至以議論代替抒情,行文中又略見跌宕起伏,便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詞的上片主要是寫別離。開頭兩句寫景:暮色蒼茫,風平浪靜,一葉孤舟有氣無力的停在江邊。這些景色,給離宴涂上了一層凄苦色彩,烘托出一派離別氣氛。“還記得”二句回憶往事,寫雙方有道一段相處的美好時光!懊紒硌廴,水光山色”,真令人回味不已。這段看似快樂的往事,而今已不能再給人以美的享受,不過是以樂景寫哀,更增加離人的悲哀而已!熬肟汀倍鋵戨x別。倦客,當指陳季陵,稱之為倦客,是對罷職者的委婉說法。因其遭到沉重打擊,神志頹喪,已“不知身近遠”了;“佳人已卜歸消息”。也是一種婉轉(zhuǎn)的說法,其實是恰在此時,佳人離陳季陵而去,使陳季陵痛苦不堪。末二句寫后會無期。在這里,作者使用了一個假設句,說明即便佳人歸來,和楚襄王夢高唐、賦行云一樣,不過是夢幻而己,并非現(xiàn)實。

          詞的下片主要勸勉與激勵。“些個事”四句,勸陳季陵不要為那些小事而煩惱。是說那些小事兒有誰能事先知道,既然事已如此,恨也沒用,想也沒用,讓它過去算了。“但楚天”二句。是說佳人雖然歸去,楚天還是有情的么!“暮云凝碧”四字,再寫暮色,以照應開頭;“日幕碧云合,佳人殊未來”這里雖只提到暮云凝碧,從語境上說也應包含“佳人殊未來”在內(nèi),和上片“佳人已卜歸消息”迢相呼應,且重申了“佳人難再得”之意。“過眼”二句即事明理,說明人生在世,得意時少,失意時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白頭”呢!煞拍借古喻今,從表面上看是笑陳季陵太多情,其實是要激勵陳季陵振作起來,其用心之良苦,可想而知。

          在古代,除了愛情之外,親情友情也同樣重要,在古代詩詞中,黃昏懷人的情感不獨出現(xiàn)在情人之間,朋友之間離別的黃昏之思也成為詩歌中的特有內(nèi)容。如《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清·李漁《窺詞管見》說:“作詞之料,不過情景二字,非對眼前寫景,即據(jù)心上說情。說的情出,寫的景明,即是好詞!贝嗽~寫景尤為突出,開頭“暮色蒼茫”既點明了離別的時間,也給離別的宴席涂上了一層凄苦的色彩,烘托出一種悲傷的氣氛。“暮云凝碧”再次寫到暮色,照應開頭,情含景中,形象鮮明。

          《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辛棄疾任江西提點刑獄。江西提點刑獄司設在贛州,即今江西贛州市。

          此詞是贈給贛州太守陳季陵。陳天麟字季陵,歷知饒州、襄陽、贛州,并有惠績,未幾罷。陳季陵因何罷職,史無明言,但不會因為在鎮(zhèn)壓茶商軍中有失職行為,因為辛棄疾在上給朝廷的奏章中是把鎮(zhèn)壓茶商軍的成功歸功于陳季陵。辛棄疾在詞中說“些個事,如何得。知有根。休重億。”因為那些小事兒,陳季陵罷職辭行,辛棄疾才在宴席上賦詞慰之。

        《滿江紅》鑒賞3

          滿江紅·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桑梓外,鋤耰漸入,柳坊花陌。雙闕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更無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

          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老子豈無經(jīng)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

          翻譯

          馬韁輕勒,西風伴送我這個使金行客。雖已三天,我仍行道遲遲,留戀故都風物。汴京是我的家鄉(xiāng),黍離麥秀之地,曾是繁華街陌。遠眺雙闕龍鳳影,宮內(nèi)空剩鴛鸞閣。再也沒有人,持笛天津橋,傍宮闕。眼前只見苔花碧。

          天助我大漢,人民懷念宋朝;金虜當滅,他們的臣子都離心離德。愿王師,泰山壓頂行天討,快收復故國。老夫空有救國術,卻無由得獻平戎策。只新詩準備,待河清海晏,祖國統(tǒng)一。我放開歌喉,吟唱春色。

          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

          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

          緩轡:放馬徐徐而行。

          三宿:三天。

          桑梓:故鄉(xiāng)的代稱。

          鋤耰:前者指鋤,后者用以整地,類似耙之功用。

          雙闕:宮城前供了望的樓。

          龍鳳影:謂龍樓風闕。

          相:看重。

          鰲極:指邊疆。

          平戎策:平定異族入侵的策略。

          辦:準備。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204年(寧宗嘉泰四年),韓侂胄欲謀伐金,次年遣李壁,命史達祖陪同前往。金章宗完顏璟生辰在九月一日,南宋于六月遣使,七月啟行,閏八月抵金中都。事畢返程,于九月中經(jīng)過汴京。汴京是史達祖的故鄉(xiāng)。九月二十一日離汴時,為抒發(fā)心中感想,特作這首詞。

          賞析

          首先說一下,詞題中的“懷古”。從全詞內(nèi)容看,實在沒有多少“懷古”成份。寫孔、孟之事是在運用典故,擫笛宮墻是借喻,都是一點即可,沒有就古人之故事作深入闡述。而其余部分則都是在寫自己,說當世,以“傷今”則更為妥當。大概是因為“傷今”不便明說,只好借“懷古”來打打掩護罷了。

          起筆“緩轡西風,嘆三宿、遲遲行客”,就用了《孟子》兩處的典故!睹献印す珜O丑下》說孟子離開齊國,在齊國都城臨淄西南的晝縣留宿了三晚才離去(“三宿而后出晝”)。有人背后議論他為什么走得這樣不爽快,孟子知道了就說:我從千里外來見齊王,談不攏所以走,是不得已才走的。我在晝縣歇宿了三晚才離開,在我心里還以為太快了哩,我豈是舍得離開齊王!——這就是“三宿”兩字所概括的內(nèi)容。又《萬章下》說:“孔子……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边@兩句用典,很能表達詞人留戀舊京、故鄉(xiāng),至此不得不去而又不忍離去的心情。再加以“緩轡”二字表行動帶難舍之意,“西風”二字表時令帶悲涼之情,充分襯托出詞人此際的心緒。不想行而終須行了!吧h魍,鋤耰漸入,柳坊花陌”。昔日汴京繁華時,“都城左近,皆是園圃。……次第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墻,細柳斜籠綺陌。香輪暖輾,芳草如茵;駿騎驕嘶,杏花如繡”(《東京夢華錄》卷六)。此時詞人行到故鄉(xiāng)郊外,只見舊日園林,盡成種莊稼之地(鋤耰是種田的農(nóng)具),感慨之情,已含景中。詞寫到郊外農(nóng)村景色,說明離京已有一段路了,然后接寫“雙闋遠騰龍鳳影,九門空鎖鴛鸞翼”,回過頭來再說城內(nèi)。詞題為“出京”,按行路順序是由城內(nèi)出至郊外,這里倒過來寫并非無故,蓋所寫城內(nèi)景觀乃是在郊外回望所見,一個“遠”字足以說明,條理還是順的!吧h鳌比涑⒂惺螂x之悲,更重要的是為回頭望闋作必要的過渡。“雙闕”句寫回望眼中所見宮殿影象。《東京夢華錄》卷一“大內(nèi)”條說:“大內(nèi)正門宣德樓列五門,門皆金釘朱漆,壁皆磚石間甃,鐫鏤龍鳳飛云之狀,莫非雕甍畫棟,峻桷層榱,覆以琉璃瓦,曲尺朵樓,朱欄彩檻,下列兩闕亭相對,悉用朱紅杈子!痹~人出郊回望所見的正是龍鳳雙闋之影!半p闕”代指大內(nèi)皇宮,其中曾經(jīng)有過朝廷、君王,統(tǒng)包在“雙闕”之內(nèi),然而它“遠”矣!“遠”字體現(xiàn)了此時眼中空間的距離,更體現(xiàn)了心上時間的距離。故國淪亡,心情無法平靜。

          “九門”句更作進一步的嗟嘆!熬砰T”泛指皇宮,“鴛鸞”本為西漢后宮諸殿之一,見班固《西都賦》和張衡《西京賦》。這里特拈出“鴛鸞”一處以概其余,則為了與上句的“龍鳳”構(gòu)成對偶。由“鴛鸞”又生出一“翼”字,與上句的“影”字為對。句言后宮“空鎖”,語極沉痛,其中包含著汴京被金攻破后“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宋史·后妃·哲宗孟皇后傳》)這一段痛史!案鼰o人擫笛傍宮墻,苔花碧”,用元稹《連昌宮詞》“李笛傍宮墻”句而反說之。天寶初年唐室盛時歌舞升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宮中新制樂曲,聲流于外,長安少年善笛者李笛聽到速記其譜,次夕即于酒樓吹奏。此詞反用其事,以“無人擫笛”映照宮苑空虛、繁華消歇景況;苔花自碧,亦寫荒涼。其陪同使節(jié)北行詞中也有“神州未復”、“獨憐遺老”的感情抒發(fā)。至此回經(jīng)舊都,遠望宮闋,宜有許多感嘆之情;而圖謀克敵恢復中原的.急切心事,亦于此時傾吐,于下片見之。

          上片多寫景,情寓景中,氣氛壓抑悲愴。下片轉(zhuǎn)入議論,仍是承接上片牽國事的意脈,而用語則轉(zhuǎn)為顯直,大聲疾呼:“天相漢,民懷國。天厭虜,臣離德。趁建瓴一舉,并收鰲極!薄皾h”、“虜”字代指宋與金,“天”謂“天意”。古人相信有“天意”,將事勢的順逆變化都歸之于“天”!疤煜唷币鉃樯咸鞄椭,語出于《左傳·昭公四年》“晉、楚唯天所相”。“天厭”出《左傳·隱公十一年》“天而既厭周德矣”,“厭”謂厭棄。事勢不利于金即有利于宋!队罉反蟮洹肪硪欢帕悧J《通鑒續(xù)編》載:“金主自即位,即為北鄙阻等部所擾,無歲不興師討伐,兵連禍結(jié),士卒涂炭,府藏空匱,國勢日弱,群盜蜂起,賦斂日繁,民不堪命!n侂胄遂有北伐之謀。”

          就在李壁等出使的這一年春,鄧友龍充賀金正旦使歸告韓侂胄,謂在金時“有賂驛吏夜半求見者,具言虜為韃(蒙古)之所困,饑饉連年,民不聊生,王師若來,勢如拉朽”,侂胄“北伐之議遂決”(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四)。羅大經(jīng)是肯定這些密告者的,說是“此必中原義士,不忘國家涵濡之澤,幸虜之亂,潛告我使”。這也是“民懷國”之一證!锻ㄨb續(xù)編》所謂的“群盜蜂起”,即是說的金境內(nèi)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是“民懷國(宋)”的又一證。以上這些情況,對金國內(nèi)部必有影響,李壁、史達祖一行當有更新的情況了解。如此年六月,金制定“鎮(zhèn)防軍逃亡致邊事失錯陷敗戶口者罪”,七月,定“奸細罪賞法”(均見《金史·章宗紀》),反映了其內(nèi)部的不穩(wěn)。總的看民心向著宋,背著金,大可乘機恢復,統(tǒng)一全國。話雖如此說,但一想到自己并非無才,只因未能考取進士不得以正途入仕,只屈身作吏,便覺英雄氣短,于是接著有“老子豈無經(jīng)世術,詩人不預平戎策”的大聲慨嘆。最后“辦一襟風月看升平,吟春色”,“辦”是準備之義,“升平”即上文“建瓴一舉,并收鰲極”,國家恢復一統(tǒng)的太平盛世,也就是下句的“春色”。

          這里一個“看”字耐人尋味!捌饺植摺奔纫蜃约簾o位無權而“不預”,“收鰲極”又望其成,則只有等著“看”而已,其中也頗含自嘲之意。“吟”字上應“詩人”。風月滿襟,暢談春色,把政治上的理想寫得詩意十足,也補救了下片純乎議論的偏向,以此結(jié)束,情韻十足。

        《滿江紅》鑒賞4

          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

          辛棄疾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曾識。

          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兩平生屐?

          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

          英雄事,曹劉敵。

          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跡。

          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

          嘆人間、哀樂轉(zhuǎn)相尋,今猶昔。

          辛棄疾詞作鑒賞

          此詞與《水調(diào)歌頭》(落日塞塵起)為同時先后所作。題一作江行,簡楊濟翁、周顯先,乃作者離開揚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懷而成。今存楊炎正(濟翁)《滿江紅》數(shù)首,其中典盡春衣一首有功名事,云霄隔;英雄伴,東南坼,問漁樵、學作老生涯,從今日等語,與這首詞雖用韻不同,而情調(diào)相同,意氣相通;驗楸驹~所和之韻。此詞可分三層。

        《滿江紅》鑒賞5

          《滿江紅·敲碎離愁》

          宋朝:辛棄疾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干曲。

          《滿江紅·敲碎離愁》古詩簡介

          此詞乃豪放詞派代表人物辛棄疾所作。辛棄疾性格豪放,筆力超邁,向來鮮有艷麗之作。但此作一反常態(tài),可謂是辛詞中“清而麗,婉而嫵媚”一類的作品。雖是如此,與秦觀、晏殊等婉約派詞家之作相比,仍是哀而不傷,別具一格。

          《滿江紅·敲碎離愁》注釋

          又一首閨中念遠詞。上篇因景抒情,此篇以情帶景,熔情、景、事為一爐。“敲碎”,用詞奇警!皾M眼”聯(lián)呈現(xiàn)時序之更迭與思緒之流動。換頭承上文“讀”字,“芳草”聯(lián)承“滿眼”兩句而來,緣情而景,以景喚情,盼極怨極語。結(jié)處遙應“倚樓人獨”,但已是月上黃昏之時,“立盡”二字老辣。

          “敲碎”兩句:言風搖翠竹,似敲碎滿懷離愁,攪得人心煩躁不寧。

          “人去”兩句:言那人去后,簫聲不復再聞,人惟獨自倚樓。吹簫聲斷:暗用蕭史弄玉事。見前《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注。此指意中人離去。

          “滿眼”兩句:言人正不堪暮春,舉眼但見千山濃綠,已是初夏季節(jié)。

          “但試”兩句:打開對方來信,再細細從頭品讀。

          “相思”四句:言徒然滿紙相思,難慰自身相思深情。

          “滴羅襟”兩句:滿把淚珠滴濕了衣襟。盈掬:滿捧,滿把,極言淚水之多。

          “芳草”兩句:祈遍野芳草不迷他行客歸路,恨縷縷垂柳遮住我望人視線。

          “最苦”兩句:言最苦佇立欄干曲處,直立到黃昏時分,明月初升。

          《滿江紅·敲碎離愁》賞析/鑒賞

          這首詞從語氣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設想中情人對自己的懷念。上闋“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寫晝長天暖之時,閨房內(nèi)外,十分寂靜,甚至只有窗前輕風吹動翠竹的聲音,才會驚動閨中的人,中斷她的凝思,敲碎她的離愁。環(huán)境的幽美,襯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悶!扒盟椤奔润w現(xiàn)了靜中之動,又以動襯靜:“離”字點出了詞中之情。

          這兩句景情結(jié)合,以景為主,雖是開頭,但在全詞中卻寫得最細膩。“人去后,吹簫聲斷,倚樓人獨”,寫出主人公的`生活狀況:所愛之人去了,自己孤獨無伴,只好常常倚樓遙望,由于無人欣賞,所以也就無心去吹簫了!叭巳ァ、“人獨”,是“倚樓”、“吹簫”的原因。第一個“人”字是對方,是主人公想念的人;第二個“人”字是主人公本人!皾M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承“倚樓”句,寫登樓所見的風景,又點出了時令!扒骄G”雖然可愛,但“三月暮”卻又意味著春光消逝、好花凋謝,對于愛惜青春的女性來說,便有“滿眼不堪”之感。這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身份和性格特點!暗嚢岩患埣膩頃,從頭讀”上面寫的,是日常的一般生活;這兩句寫的是一個特殊的細節(jié)。主人公不斷地把情人寄來的信,從頭細讀,這進一步表現(xiàn)她的孤獨無聊,也開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這是通過行動來寫情的,是事中之情。

          上闋寫景寫事,沒有直接抒情。下闋“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直接抒情:情人寄來的信,滿紙寫著“相思”之字,說明他沒有忘記自己,信中的字,不能安慰、滿足自己的“相思”之意,也包含自己沒有機會向情人傾吐相思、取得補償之意。

          思念情人除了空讀來信之外,還設法安慰自己,但仍不免“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小珠般的點點眼淚,輕輕地、不斷地滴在羅衣上,不但染衣,而且?guī)缀酢坝洹。這兩句再以事寫情,體現(xiàn)了身份、性格特點,最可看出主人公是個女性。“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又接著以景補充抒情!胺疾荨本洌獗居凇冻o。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芳草生兮萋萋”而又有發(fā)展。對比辛詞《摸魚兒》“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或本作“無歸路”,意同),則此說“不迷”者,便有盼望他能夠回來和歸程并不艱難的意思:“垂楊”句,指暮春楊柳長得濃密,卻礙人眼界,使人不能遠望。二句分寫兩邊,而意自關聯(lián)。因上句有盼望游人能歸意,故倚樓望其或即翩然來歸;但“垂楊只礙離人目”,“只”字有怪怨的感情色彩,怪垂楊別的作用不起,“只”起礙人望遠的作用。兩句將樓頭思婦的細微感情,曲曲傳出。

          “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干曲!弊詈髿w結(jié),仍從事中寫情。第一句從早到晚,第二句呼應上闋的“倚樓”。垂楊遮眼,盡管望不到天涯行人的去處,但是仍然站在樓上闌桿旁邊,直到黃昏月亮出來。因此用“最苦”兩上字來充分地修飾,不僅詳盡地表達了這兩句,而且是詳盡地表達了全詞之情。

          《滿江紅·敲碎離愁》作者簡介

          辛棄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愛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 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F(xiàn)存詞600多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公元1207年秋,辛棄疾逝世,年68歲。

        《滿江紅》鑒賞6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蘇軾

          原文:

          江漢西來,高樓下、蒲萄深碧。

          猶自帶,岷峨雪浪,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遺愛守,我為劍外思歸客。

          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

          《江表傳》,君休讀;狂處士,真堪惜。

          空洲對鸚鵡,葦花蕭瑟。

          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

          愿使君、還賦謫仙詩,追黃鶴。

          詩詞鑒賞:

          此詞是作者貶居黃州期間寄給時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詞中既景中寓情,關照友我雙方,又開懷傾訴,談古論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達意,既表現(xiàn)出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又發(fā)自肺腑的議論中表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詞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紆,表達出蒼涼悲慨、郁勃難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開篇大筆勾勒,突兀而起,描繪出大江千回萬轉(zhuǎn)、浩浩蕩蕩、直指東海的雄偉氣勢。

          江漢,即長江、漢水。長江、漢水自西方奔流直下,匯合于武漢,著名的黃鶴樓武昌黃鵠山巋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遠的氣勢,抓住了當?shù)刈钣刑厣膭倬皞ビ^,寫出了鄂州的地理特點。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詩句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經(jīng)黃鶴樓前的長江呈現(xiàn)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猶自帶三字振起,繼續(xù)以彩筆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帶峨眉雪之句(《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杜甫《登樓》詩云:錦水江春然來天地。蘇軾此不僅化用前人詩句,不著痕跡,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詞語,來形容深碧的江流,筆飽墨濃,引人入勝。詞人將靈和樓前深碧與錦江春色聯(lián)系起來,不但極富文采飛揚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對花團錦族、充滿春意的錦城的無限追戀向往之情,從而為下文思歸伏脈。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錦水,引動思歸之情;又將黃鶴樓與赤壁磯一線相連,觸發(fā)懷友之思。

          對此間、風物豈無情殷勤說,既總束上片,又領起下片,由風景人物引發(fā)思歸懷古之情。換頭兩句,勸友人休讀三國江左史乘《江表傳》。該書多記三國吳事跡,原書今已不傳,散見于裴松之《三國志》注中。以憤激語調(diào)喚起,恰說明感觸很深,話題正要轉(zhuǎn)向三國人物。狂處士四句,緊承上文,對恃才傲物、招致殺身之禍的禰衡,表示悼惜。禰衡因忠于漢室,曾不受折辱,大罵曹操,曹操不愿承擔殺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給荊州剌史劉表,劉表又把他轉(zhuǎn)送到江夏太守黃祖手下,后被黃祖所殺,葬于漢陽西南沙洲上,因為禰衡曾撰《鸚鵡賦》,有聲名,故后人稱此洲為鸚鵡洲?罩迣W鵡,葦花蕭瑟,以蕭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言外。接著筆鋒一轉(zhuǎn),把譏刺的鋒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黃祖。不獨笑書生爭底事,曹公黃祖俱飄忽。爭底事,即爭何事,意謂書生何苦與此輩糾纏,以惹禍招災。殘害人才的曹操、黃祖,雖能稱雄一時,不也歸于泯滅了嗎!此句流露出蘇軾超然物外、隨緣自適的人生態(tài)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點,轉(zhuǎn)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風高浪急的政治漩渦之外,寄意于歷久不朽的文章事業(yè),撰寫出色的`作品來追躡前賢。李白當年游覽黃鶴樓,讀到崔顥著名的《黃鶴樓》詩,曾有擱筆之嘆,后來他寫了《登金陵鳳凰臺》、《鸚鵡洲》等詩,據(jù)說都是有意同崔顥競勝比美的。蘇軾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勵友人寫出趕上《黃鶴樓》詩的名作。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對于永恒價值的追求。

          這首詞由景及情,思鄉(xiāng)懷古,由豪入曠,超曠中不失賦詩追黃鶴的豪情壯采,不失對于人生的執(zhí)著追求。詞的上片,由江漢西來、樓前深碧聯(lián)想到岷峨雪浪、錦江春色,引出思歸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連接著黃鶴樓和赤壁磯,從而自然地觸發(fā)懷友之思;下片由思鄉(xiāng)轉(zhuǎn)入懷古,就禰衡被害事發(fā)抒議論與感慨,最后又歸到使君與黃鶴。全詞形散而神不散,大開大合,境界豪放,議論縱橫,顯示出豪邁雄放的風格和嚴密的章法結(jié)構(gòu)的統(tǒng)一。一則,它即景懷古,借當?shù)氐臍v史遺跡來評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則,它選用內(nèi)涵豐富、饒有意趣的歷史掌故來寫懷,藏情于事,耐人尋味;三則,筆端飽和感情,有一種蒼涼悲慨、郁憤不平的激情,字里行間涌流。

        《滿江紅》鑒賞7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宋代:辛棄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東北看驚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要新詩準備,廬山山色。赤壁磯頭千古浪,銅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譯文

          蜀道攀登難于上青天,一杯薄酒為你踐行。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qū)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希望借著這首《喻巴蜀檄》讓金人聞風心驚。你文才出眾,希望大展身手,為國立功建業(yè)。

          君莫要流淚傷心,倒不如聽我說一說你要去的荊楚這一路的風光吧?請用詩寫下一路美好景色:廬山的豐姿,赤壁的激浪,襄陽的明月。正是梅花花開、大雪紛飛季節(jié),務必相互勉勵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李正之:李大正,字正之;提刑:提點刑獄使的簡稱,主管一路的司法、刑獄和監(jiān)察事務。

          繡衣:西漢武帝時設繡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審理重大案件。他們身著繡衣,以示尊貴。這里借指友人李正之。

          東北看驚:指曹魏有驚于西蜀北伐,此借喻金人聞風心驚。諸葛表: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有《出師表》上蜀漢后主。

          西南:川蜀地處西南。檄(xí席):檄文,即告示。相如檄:司馬相如有《喻巴蜀檄》。

          功名:贊友人文才出眾,足能立功建業(yè)。君侯:漢代對列侯的尊稱,后泛指達官貴人,此指李正之。

          如椽(chuán傳)筆:如椽(架屋用的椽木)巨筆,指大手筆。

          休:不要。

          荊楚:今湖南、湖北一帶,為李由江西入蜀的必經(jīng)之地。稼軒曾官湖南、湖北,故謂“吾能說”。

          要:請。

          赤壁磯: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縣西南,蘇軾以為是當年周瑜破曹之地,曾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和《赤壁賦》憑吊之。

          銅鞮(dī):銅鞮在今湖北襄陽。三更:古代時間名詞。古代把子時作為三更,一般用三更來指深夜。

          正:正值,正當時。

          相憶:相思;想念。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鑒賞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稼軒以“憑陵上司,締結(jié)同類”的罪名,罷居上饒已經(jīng)將近三年了。所以詞中處處把李之入任,與己之罷閑,雙雙對照寫來,一喜一憂,纏綿悱惻,寄意遙深,感人心肺。

          起兩句,“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點出李之入蜀與己之送行,雙雙入題,顯得情親意摯,依依難舍!暗翘臁彪m借用李白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其實卻暗含此行之艱難;雖是王命,何嘗又不是小人的挾嫌排擠,有如遠謫?所以他這闋詞寫的極其沉郁,這開頭無異已定下了全詞的基調(diào)。“一杯”,何其簡慢;看似淡語,然而卻是至情的無間;流露出君子之交,一杯薄酒足矣。沒有華筵歌妓,也沒有清客的捧場;只有兩個知心的朋友一杯相對,則這“一杯”二字,不僅寫出了友情之深,亦且寫盡了世態(tài)之薄。筆墨之力量如此,則這“一杯”也就不少了。

          “繡衣”,是對“提刑”的美稱。漢武帝時,派使者衣繡衣巡視天下,操有生殺之大權,稱為繡衣直指。李正之提點刑獄公事,也負有司法和監(jiān)察的任務,所以稼軒也借以稱他為“繡衣使者”。

          三、四句:“還自嘆、中年多病,不堪離別。”點出“中年”,是時稼軒45歲,正是“不惑之年”,大有作為的時候。然而“多病”,這一“病”字,包含就多了,更何況“多病”。稼軒正當中年,而一放就是三年。又正是祖國被侵占的時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驅(qū)除外侮,卻非要閑置如此,內(nèi)憂外患,不能不“病”。所以他才用“還自嘆”三字領起下面兩種難堪:已是自己閑置生愁,怎當堪用的同志又遭遠調(diào),離開了中央,這一來抗戰(zhàn)派淘汰將盡矣。所以這種離別,不止友情,更關系國家的命運,才是最大的痛楚。

          五、六兩句,按詞律要求,是要用律句的對仗格式。他巧妙地安上了諸葛亮的《出師表》和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都是關于蜀的故事。切題已難,而寓意得妙更難。他卻舉重若輕,正是有一肚子的學問!皷|北看驚”者,是東北方的大好河山,淪入異族之手,正應當像諸葛亮請求出師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著一“驚”字,有三層意思:驚山河之破碎;驚投降派的阻撓;以至慚愧得都怕(驚)讀諸葛亮的《出師表》了。然而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李正之去西南的巴蜀“更草相如檄”。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傳》載:“唐蒙使路通夜郎西僰中,發(fā)巴蜀吏卒……萬余人,用興法誅其渠帥,巴蜀民大驚恐。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边@里著一“更”字,透露出了不出師東北之恨未已,而又要被強迫到西南去鎮(zhèn)壓人民。恨上加恨,這個“更”字把一個南宋小朝廷的那種對敵和,對己狠的心態(tài)暴露無遺。下字非常生動而有力。

          七、八兩句,“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正是雙方的小結(jié)。自己廢置無聊,而李又任非其所。而“把功名收拾付君侯”的,是因為他畢竟還是有土有責的,和稼軒自己只能耕種以自適的“稼軒居士”不同,終究還是可以期望以“功名”的。然而稼軒之所以期望于李的功名,不是鐵馬金戈,不是臨刑的鬼頭刀,而是如椽之筆!因為李正之是提刑,他那紅筆一勾,是要人命的,雖不能法外開恩,也要慎之又慎。所謂“況鐘之筆,三起三落”。在這六年前,稼軒也曾有過“按察之權”,而他當時卻向皇帝上過《論盜賊札子》,他就曾非常精辟地說過剿“賊”之害。他說:“民者國之根本,而貪濁之吏迫使為盜,今年剿除,明年掃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臣不勝憂國之心,實有私憂過計者。欲望陛下深思致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恃其有平盜之兵也!庇霉P,即亦“無恃其有平盜之兵”。能如此,那于國于民也就算是功名了。言來令人欲淚。

          過拍起首四句:“兒女淚,君休滴。荊楚路,吾能說”!皟号疁I”是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詩末二句:“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之意!澳堋,這里讀去聲,寧可的意思。這里是說:與其有作兒女哭泣的時間,倒不如聽我說一說你要去的荊楚這一路的風光吧?以此換頭,過度到下闋,一蕩上闋愁悶的情緒。用“要新詩準備”貫串“廬山色”、“赤壁浪”、“銅堤月”。不過這看似閑情逸趣,何等瀟灑。其實這正是上闋的“表”與“檄”的內(nèi)含。下闋憐南,也正是上闋的思北。“荊楚路”這一帶是沒有被敵人占領的,如此美景,宜愛宜惜。愛,就要珍重它;惜,就要保護它。特別作為北方的`游子,當提到這些南方的美景時,不能不有一些思鄉(xiāng)的酸楚夾雜于胸中?傊,只因是一個分為兩片的祖國橫亙在胸中,所謂“新詩”,當也是長歌之慟。以此相勉,是輕松的調(diào)侃,其實正是痛心的變異。以此寄人,不僅見趣,亦且見志。多么委宛而深厚有致。

          最后點明時間。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說“正梅花萬里雪深時,須相憶!”是彼此雙方的互勉,仍以雙雙作結(jié)。

          這一段看似白描,似乎沒有多少深意。其實如果聯(lián)系歷史背景,是仍然可以感到話外之音的!罢坊ㄈf里雪深”,“梅花”是他們,又是傳遞消息的暗示。所謂“折梅逢驛使,送與隴頭人”。“萬里雪深”是寫彼此的間隔,也是彼此的處境。所以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但不論地理的或心理的,造成可以間隔而寂寞的,終歸是政治的原因。是投降派對于他們的打擊。那么,在這樣個廢棄與遠戍的道路上,他形象地即情即景,用“萬里雪深”,彼此的一切,俱足以包之了。而要相互勉勵莫相忘并不斷傳遞消息的,那當然是人,所以“須相憶”是彼此的。既是人,又是事。而這人事,正是他們“志”的結(jié)集,所“須相憶”者,仍是祖國恢復之大業(yè)。因此,這是一場特殊的斗爭,即抗戰(zhàn)派在被迫流離失所時,仍在呼喊著團結(jié)。甚至可以說,通篇都是在告誡著不要忘了抗戰(zhàn)的事業(yè)。這樣分析是有心理依據(jù)的。在共同斗爭中因失利而不得不分手的戰(zhàn)友,臨岐執(zhí)手勉勵莫相忘時,他們思想里起作用的第一要素應是斗爭失利的恥辱與磨礪以須的豪情。

          戰(zhàn)友在一起當然比分散開好。他知道,投降派又何嘗不知道。以是他們之間的“離別”就成為“不堪”的了。“不堪”二字,傷心之至:已不成軍,不堪遣散。通篇都是對于抗戰(zhàn)事業(yè)的悼念與惋惜。甚至連那一滴兒女淚,也要他收起,這樣的心腸,要以江山為念,真正是情深意厚。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創(chuàng)作背景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時稼軒罷居上饒。李正之是辛棄疾的好友,曾兩度任江淮、荊楚、福建、廣南路的提點坑冶鑄錢公事(采銅鑄錢),信州為當時主要產(chǎn)銅區(qū),故李正之常駐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點刑獄使。稼軒作此詞送行。

          《滿江紅·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者介紹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滿江紅》鑒賞8

          滿江紅·小院深深

          岳珂

          小院深深,悄鎮(zhèn)日、陰晴無據(jù)。春未足、閨愁難寄,琴心誰與?曲徑穿花尋蛺蝶,虛欄傍日教鸚鵡。笑十三、楊柳女兒腰,東風舞。云外月,風前絮;情與恨,長如許!想綺窗今夜,為誰凝佇?洛浦夢回留珮客,秦樓聲斷吹簫侶。正黃昏時候杏花寒,廉纖雨。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一個深閨思婦的愁苦心情。

          詞的上片寫閨婦的日間生活和感受,表現(xiàn)女主人公的孤獨和內(nèi)心的寂寞無聊。起句從寫景開始,“小院深深,悄鎮(zhèn)日、陰晴無據(jù)!笔拙溥B用兩個“深”字,言庭之幽深,說明這是一個幽靜、寂寥、空虛、冷漠的環(huán)境。深院,是寫居住的人遠離塵囂。一個“悄”字使人感受到一種幽靜,即這個小院落,整日靜悄悄的!瓣幥鐭o據(jù)”,即大自然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而又無常的,時而晴、時而雨。首兩句看似寫景、實際是襯托出閨婦內(nèi)心的寂寞無聊和煩躁不安!按何醋恪㈤|愁難寄,琴心誰與?這是閨婦直抒胸臆。匆匆春又歸去,而久別的心上人卻遲遲沒有歸來,故爾閨愁難寄。閨愁正為傷別而生,是因思念遠方的伊人而生!扒傩恼l與?”即伊人何處?這里含有千言萬語和千種風情,萬種思緒。在百無聊賴的情況下,閨婦為了排遣胸中的郁悶,開始苦中作樂:“曲徑穿花尋蛺蝶,虛欄傍日教鸚鵡。”即她在深院曲徑上穿過花叢尋拍美麗的蝴蝶,在灑滿陽光的欄干邊教鸚鵡學舌!靶κ、楊柳女兒腰,東風舞。”楊柳象細腰的少女在東風中飛舞,閨婦笑它有點自作多情了。

          詞的下片寫黃昏時分閨婦的孤寂心情,亦從景物寫起。“云外月,風前絮”,這是傍晚的景物。太陽已經(jīng)下山了,站在樓上對著一片蒼茫的暮色,望著云邊的.月亮,風前的柳絮,庭中月色清明,無數(shù)楊花從庭中飛過,更加勾起了閨婦的無限思緒。昔日,花前月下,情侶們幽會的情景,記憶猶新;而今呢?縷縷情思與怨恨,涌上心頭,惆悵悠悠!跋刖_窗今夜,為誰凝佇?”寫神情悵惘的閨婦,默然無語地獨倚妝樓,期盼著遠方的伊人歸來!奥迤謮艋亓臬樋停貥锹晹啻岛崅H!边@是對往昔的回憶!奥迤帧本浒涤昧肃嵣猥樀墓适。漢劉向《劉仙傳》上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許人也,出游于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人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焓纸馀迮c交甫。”宋歐陽修文忠集一三二《玉樓春》詞之十一:“聞琴解珮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薄扒貥恰本浠昧擞衽岛嵉牡涔!秳⑾蓚鳌酚浨啬鹿珪r,有簫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好之,結(jié)成夫婦。后來就用吹簫作為結(jié)婚的典故。全唐詩二八六李端贈鄭駙馬詩:“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這里以往日的歡樂情景與今夜的孤獨凄清形成鮮明對照,襯托出閨婦眼前生活的凄苦。最后一句以寫景結(jié)束全篇,余韻無窮。黃昏時分,杏花在寒風中瑟縮著,而廉外細雨潺潺,使閨婦悲從中來,不可斷絕。

          這首詞的題旨較難捉摸,但細加揣摸,當是一首閨怨詞,是懷人之作。前人謂“填詞結(jié)句,或以動蕩見奇,或以迷離稱勝”(沈謙《填詞雜說》)這首詞可謂“以迷離稱勝”。

        《滿江紅》鑒賞9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

          清代:陳維崧

          席帽聊蕭,偶經(jīng)過、信陵祠下。正滿目、荒臺敗葉,東京客舍。九月驚風將落帽,半廊細雨時飄瓦。桕初紅、偏向壞墻邊,離披打。

          今古事,堪悲詫;身世恨,從牽惹。倘君而仍在,定憐余也。我詎不如毛薛輩,君寧甘與原嘗亞。嘆侯嬴、老淚苦無多,如鉛瀉。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譯文

          我?guī)е陉柕拿弊樱燥@蕭瑟,偶然從信陵祠堂下面經(jīng)過。眼中含著淚水,荒涼的臺階上落滿枯敗的葉子,留宿河南開封。九月的大風把帽子吹得隨風飄零,走廊的大部分雨水飄灑屋瓦之上。烏桕樹的葉子經(jīng)秋霜而紅,葉子散亂狀朝著破爛的墻邊伸展。

          過去的事情和現(xiàn)在的事情交織在一起,十分詫憤,怨恨自己的身世,因此受牽連。假如信陵君仍然在世,一定會給我留下憐愛的余地。難道我還不如毛公、薛公那些人嗎?信陵君難道甘愿比平原君、孟嘗君低一等嗎?感慨侯嬴,淚水盡情流淌也覺得不夠悲傷。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傷春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韻,后片十句五平韻。

          信陵君祠:故址在河南開封。信陵君,即戰(zhàn)國時魏國公子無忌,昭王少子,封于信陵(河南寧陵),與春申君、平原君、孟嘗君并以養(yǎng)士好客稱,有“戰(zhàn)國四君”之譽。

          席帽:古代流行的一種遮陽帽,以藤席為骨,敷以面料,周有大緣,如同斗笠。古人常以“席帽隨身”指辛勤求取功名。 聊蕭:冷落、蕭瑟。

          東京:指開封。開封戰(zhàn)國時為魏國首都,名大梁。自五代至北宋,皆號東京。

          驚風:大風。 落帽:晉孟嘉在九月九日隨桓溫游龍山,風起吹落孟嘉的帽子,而孟嘉竟不知覺,桓溫命孫盟作文嘲嘉。

          飄瓦:飄灑屋瓦之上。此化用李商隱《重過圣女祠》“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詩意。

          桕(jiù):即烏桕樹,葉經(jīng)秋霜而紅。

          離披:散亂狀。

          從:因此。

          詎(jù):難道。 毛薛輩:指信陵君門客毛公、薛公。二人皆魏處士,秦國乘信陵君留趙不歸出兵伐魏。二人冒死勸信陵君歸國,解救魏國大難。

          寧:難道。 原嘗:指與信陵君齊名的平原君、孟嘗君。 亞:次一等。

          侯嬴:戰(zhàn)國時魏人。年七十而為大梁夷門監(jiān)門小吏,信陵君慕名往訪,親為執(zhí)轡駕車,迎為上客。公元前257年,秦圍趙邯鄲,趙請魏援。魏王授意統(tǒng)帥晉鄙中途停兵不前,侯嬴獻計盜取兵符,椎殺晉鄙,卻秦救趙。秦兵退后,侯嬴北向自刎。此處作者亦以侯嬴自況。

          如鉛瀉:淚水盡情流淌,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憶君清淚如鉛水”詩意。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創(chuàng)作背景

          這是一首懷古傷今之作。清秋時節(jié),詞人路經(jīng)信陵君祠,目睹荒涼景致,追懷昔人風采,感嘆欺欷,于是寫下這首沉郁的詞篇。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賞析

          “席帽聊蕭,偶經(jīng)過,信陵祠下!边@里詞人以“席帽”特指郁郁不得志的落第身份!罢凉M目,荒臺敗葉,東京客舍!薄翱汀弊殖猩衔摹芭肌弊郑砻髟娙死僳E于此,落拓不遇,目睹信陵君祠,越發(fā)感念先賢已往了。遙想當年的信陵君,風姿超妙,聲名久遠,難怪后代無數(shù)失意文人每當追懷這位先賢時,都充滿向往之情。而今自己亦落魄江湖,不僅再也遇不到信陵君這樣禮賢下士的恩主。信陵君的祠堂業(yè)已荒涼蕭瑟,尤其叫人感到世事的衰敗, 每況愈下,忍不住悲慨。 “九月驚風將落帽,半廊細雨時飄瓦!鄙暇溆妹霞蔚牡涔蕘碛骋r自己的孤獨。下句寫凄風苦雨給自己帶來的悲怨。落帽用孟嘉典故。作者隱以孟嘉的文采風流、雅量高致自擬,照應前文之“席帽聊蕭”,亦為后文伏筆。這本來是一段無關宏旨的遺文佚事,但在孤獨的詩人看來,他們終究還有臣僚相得之樂,而自己卻只能引古為友,自然傷感。懷此悲戚,再看那斜風細雨,也仿佛染上了悲涼的色彩了!拌瓿跫t,偏向壞墻邊,離披打!毙涔串嫵鰯嗑畾堅念j景,更襯出了落寞幽寂的心緒。

          下片從這滿目荒涼的景物中生發(fā)感慨,直抒胸臆!敖窆攀,堪悲詫。身世恨,從牽惹!边@里著一“惹”字頗含怨氣。正像王維埋怨楊花:“楊花惹暮春!崩钯R埋怨竹木:“古竹老梢惹碧云!睖赝ン蘼裨辜氂辏骸熬胖丶氂耆谴荷!边@首詞也埋怨這古今憾事,更埋怨這荒漠景致。那個“惹”字給毫無感知的自然物象點染增色,賦以生機!疤染性冢☉z余也。”假使信陵君在世,假使自己生逢其時,自己一定會為信陵君所薦舉,所重用。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假設之詞,自負之余又不免生出無限悲哀。一則感嘆世無知己,天下昏庸之輩把持朝政;二則悲惋生不逢時,沒有施展才干的機遇。唯有自庸之輩把持朝政,唯有自信過甚,才會有這樣的自悲。面對著嚴酷的現(xiàn)實,詞人只能用一個假設詞!疤取謥肀硎咀约旱.美好愿望以及這愿望根本就不能實現(xiàn)的悲哀!拔以n不如毛薜輩,君寧甘與原嘗亞?”詞人堅信自己的才能絕不會低于毛薜三人,倘能輔佐信陵君,他不甘居平原君和孟嘗君之后?上У氖沁@種自負與上文一樣。亦毫無現(xiàn)實基礎,故只能用一個疑問詞“詎”字來表示知遇的難得。雖則難得,但畢竟還是有人得到過這種知遇,于是詞人以侯贏為例收結(jié)全篇。“嘆侯贏,老淚苦無多,如鉛瀉。”“如鉛瀉”三字形象地狀繪了侯贏為這種禮遇而感激涕零的神態(tài)。侯贏老淚如鉛,是為感激信陵君的知遇之恩,而詞人的信陵君不知道在哪里呢,這正是全篇反復詠嘆的真實原因。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鼎立,列國紛爭。急遽變化的社會現(xiàn)實漸漸深刻地啟悟了各國君主:諸侯國之間的抗爭,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才的競爭。于是各諸侯國集思廣議,延攬人才, “士”的階層日益擴大, “士”的地位日益提高,終于形成了“百家爭鳴”和“處士橫議”的局面。不無遺憾的是,這段充滿浪漫色彩的時代早已成為后人企慕懷念的歷史而一去不復返了。詞人為此深感悲哀,于是用“席帽”“荒臺”“細雨”等物象,渲染出一個凄涼荒索的境界,自傷不逢其時,不得其主,從而表達了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強烈不滿情緒。

          《滿江紅·秋日經(jīng)信陵君祠》作者介紹

          陳維崧(1625~1682)清代詞人、駢文作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清初諸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54歲時參與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滿江紅》鑒賞10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

          金朝:段克己

          塞馬南來,五陵草樹無顏色。云氣黯,鼓鼙聲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險,將軍束手無籌策。漸煙塵、飛度九重城,蒙金闕。

          長戈裊,飛鳥絕。原厭肉,川流血。嘆人生此際,動成長別。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欄猶掛當時月,更西來、流水繞城根,空嗚咽。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譯文

          塞外的元兵,奔馳南下;長安五陵旁的樹木都失去了顏色,云霧陰沉地籠罩者,軍鼓的聲音震耳欲聾,似要穿裂天地。險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將們束手無策。漸漸戰(zhàn)爭的烽煙,直彌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籠罩在了宮殿之上。

          揮動著長戈,戰(zhàn)場上連飛鳥都滅絕了;原野上堆滿了尸體,山川在流血。悲嘆人生的這個時候,動不動就會親人、朋友間彼此永別;仡^看那開封城外的玉津園,春天剛剛來到,雕花的欄桿猶掛著一輪新月。更有那西來的流水環(huán)繞著城墻,獨自悲愴地嗚咽著。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始為《上江虹》,原為吳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雙調(diào)九十三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塞馬:同賽(saì)馬,塞外的騎兵。指元軍。五陵:長安北有漢代五個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這里用來指北宋、金都城汴梁。

          鼓鼙:鼓,大骨;鼙(pí),小鼓;鼓鼙指大鼓和小鼓。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

          百二河山:形容山川形勢險固。古人稱函谷關之險,二萬人可以抵擋一百萬。這句說:險固的河山都被一一攻破。

          籌策:計謀策劃。

          煙塵:戰(zhàn)爭的烽煙。九重城:指京都。蒙金闕:籠罩在宮殿之上。比喻國家滅亡。金闕,宮闕。

          長戈裊:揮動長戈。戈,古代兵器。裊(niǎo),搖曳。

          原厭肉:厭同原野上堆滿了尸體。厭,通“饜”(yàn),飽足。

          動成長別:動輒就會彼此永別。

          玉津:園名,在開封南門外。

          雕欄:雕花的欄干。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是作者在金亡之后重過金朝故都開封故宮時所作。當時元蒙正忙于征服江南的南宋王朝,無暇顧及在中原實行文化高壓,故作者直陳高歌,無所顧忌地抒發(fā)心中的憤怒和悲慟。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賞析

          上片寫塞馬南來的兇殘與金朝君臣將帥的昏庸無能導致亡國。蒙古軍隊狂奔而來,硝煙滾滾,戰(zhàn)火連天,汴京城籠罩在血雨腥風之中。草木失色,百姓悲號,天昏地暗,戰(zhàn)鼓震天,大有“天穿地裂”之勢。全國呈現(xiàn)出一片混亂。接著作者沉痛地指出導致金朝亡國的原因:本來可以憑借險要山河作為屏障以拒塞馬,但朝廷昏庸,將帥無能,以致“百二河山”的險要也發(fā)揮不了作用,使蒙軍長驅(qū)直入,直逼九重,終至亡國。作者既痛心國亡,又氣憤統(tǒng)治者的昏聵,心中之氣,悲抑難平。

          下片寫亡國之慘狀和自己的心靈感受!伴L戈裊”四句,蒙軍長戈飛舞,連天空的飛鳥都已滅絕,原野上尸體多得無處堆放,似乎河中流淌的都是鮮血。兵燹酷烈,生靈涂炭,這是如實地描述當時元軍的暴行,字字血淚,力敵萬鈞。接著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回寫自身。以“嘆”字領起,在國難之中,活著的人最大的痛苦,莫過于與家人動輒失散,遂成永別。詞寫到此,已將國難家難寫盡,于是以“回首”二字宕開,追古傷今。當年的汴京,春光滿城,鶯鳴芳樹,燕舞晴空,如今卻瘡痍滿目,雕欄雖在,明月猶懸,而人事全非,故國之思,令人肝腸寸斷。接著,以“更西來、流水繞城根,空嗚咽”作結(jié)!案弊旨訌姼星榱Χ龋铀畣柩,著一“空”字,透出作者在亡國之后無可奈何的悲嘆,徒增傷感。

          全詞寫兵禍以實錄,用史筆也;寫悲感移情于景,用筆空靈。詞情激憤,悲壯沉重。

          《滿江紅·過汴梁故宮城》作者介紹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學家。字復之,號遁庵,別號菊莊。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與弟成己并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時與其弟段成己先后中進士,但入仕無門,在山村過著閑居生活。金亡,避亂龍門山中(今山西河津黃河邊),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蒙古汗國時期,與友人遨游山水,結(jié)社賦詩,自得其樂。元憲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詞曲,有《遁齋樂府》。

        《滿江紅》鑒賞11

          游清風峽,和趙晉臣敷文韻

          辛棄疾

          兩峽嶄巖,問誰占、清風舊筑?

          更滿眼、云來鳥去,澗紅山綠。

          世上無人供笑傲,門前有客休迎肅。

          怕凄涼、無物伴君時,多栽竹。

          風采妙,凝冰玉。

          詩句好,馀膏馥。

          嘆只今人物,一夔應足。

          人似秋鴻無定住,事如飛彈須圓熟。

          笑君侯,陪酒又陪歌,《陽春曲》。

          辛棄疾詞作鑒賞

          據(jù)《鉛山縣志。選舉志》記載:趙晉臣,名不迂,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官中奉大夫,直敷文閣學士。清風峽在鉛山(今屬江西),峽東清風洞,是歐陽修錄取的狀元劉煇早年讀書的地方。辛棄疾的這首《滿江紅》,以游清風峽,和趙晉臣敷文韻為題,主要寫趙晉臣,說清風峽的詞句,也是從屬于人物描寫的。這首詞用古今人物,一夔應足來稱頌趙晉臣,難免失之過份,但從全篇的藝術構(gòu)想來看,這又很有他的道理。趙晉臣既然是個如此出眾的人物,為什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卻被小人算計,賦閑在窮鄉(xiāng)僻壤呢?其實,了解辛棄疾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他于紹熙五年(1194)從福建安撫使崗位上下來,退居鉛山農(nóng)村,長達10年之久。趙晉臣此時是從江西漕使崗位上被免職,也來到鉛山居住。這時,他們兩人都在鉛山,遭遇極為相似,所以,作者大有同病相憐之感。了解到這些寫作背景之后,我們再仔細欣賞這首詞,便不難感悟出作者的憂憤是何等痛切、真實。

          起句寫清風峽形勢,接著便將筆鋒轉(zhuǎn)向趙晉臣。清風舊筑,指劉煇曾經(jīng)讀書其中的清風洞;如今歸誰占領呢?不用說是和他同游的趙晉臣占領的。住在清風洞,既可眺望兩峽嶄巖,又可欣賞云來鳥去,澗紅山綠。但這里人跡罕至,豈不孤寂?以下數(shù)句,即回答這個問題。世上無人供笑傲,還不如住在這里領略自然風光,這是第一層。即使門前有客來訪,也大抵是些俗物,還是休迎肅為好,這是第二層。如果因無人作伴而感到凄涼,也不必怕,多栽些竹子就是了。這是第三層。層層逼進,把趙晉臣超塵拔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下片的風采妙,凝冰玉。歌頌趙晉臣冰清玉潔,乃是對上片的`概括。詩句好,馀膏馥。則由頌揚人格進而贊美文采。《新唐書。杜甫傳贊》云:他人不足,甫乃厭馀,殘膏剩馥,沾丐后人。趙晉臣的詩馀膏馥,那也是可以沾丐后人的。進而用《韓非子。外儲說》如夔者一而足矣的典故,把趙晉臣推崇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不須再說什么了。

          于是換筆換意,由感慨人、事歸到留連詩、酒。人,像秋天的鴻雁,今天落到這里,明天飛向那里,住無定所。我和你都是一樣。事,像飛出的彈丸,應該圓熟些,處事何必那么固執(zhí)。這次同游,你既陪酒、又陪歌,真是千載難逢的見面。∫躁柎呵瘴,緊承陪歌,指趙晉臣的原唱,自然也帶出自己的和章。宋玉《對楚王問》云: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錇椤蛾柎喊籽,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瞧淝鷱浉,其和彌寡。岑參《和賈至早朝大明宮詩》結(jié)尾云: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辛棄疾的這首《滿江紅》,是和趙晉臣的原唱的,贊原唱為《陽春曲》,則對自己的和詞已含自謙之意,可謂一箭雙雕。恰如其分地運用典故,收到極佳的藝術效果。

        《滿江紅》鑒賞12

          滿江紅·送李御帶珙

          吳潛

          紅玉階前,問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歐鷺,半帆煙雨。

          報國無門空自怨,濟時有策從誰吐?

          過垂虹、亭下系扁舟,鱸堪煮。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歸何處?

          世事悠悠渾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許!

          試舉頭、一笑問青天,天無語。

          吳潛詞作鑒賞

          此詞是送別之作。御帶,又為帶御器械,是武臣的榮譽性加官。

          這首送別詞寫得悲郁慷慨,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理解、對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時也對朝廷的昏憒表示了強烈憤慨。這些情緒的表達是有層次的`推進,詞中的幾個問句顯示了情緒推進的節(jié)奏,結(jié)句達到了高潮。從全詞不難看出,作者通過抒寫李珙的遭遇,寄予了個人的身世感慨,所以這首詞亦是自況。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是愛國人士的普遍命運。

        《滿江紅》鑒賞13

          《滿江紅·燕子樓中》

          宋代:文天祥

          和王夫人《滿江紅》韻,以庶幾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相思處、青年如夢,乘鸞仙闕。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cè)。最無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向南陽阡上,滿襟清血。世態(tài)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

          《滿江紅·燕子樓中》譯文

          燕子樓中,又煎熬過去了幾度春秋歲月。懷念青春美好時光,正像美人乘鸞上仙闕,都已夢幻般飄逝。容顏悄悄地枯萎,衣帶漸漸地寬緩,成串的珠淚滾落,濕透了花鈿鬢側(cè)。最無緣無故的是,芭蕉葉影倒映上窗紗,青燈又恰恰熄滅。

          曲池合攏,高臺傾毀,人問萬事,哪能一一訴說。面對著南陽阡墓,襟袖上灑滿了淚血。人情世態(tài),就像變化無常的風雨;我矢志不移,本來就是一輪不變的明月?尚凡鳎羞^那么一段美好風流的時光。最終不免銅鏡殘缺。

          《滿江紅·燕子樓中》注釋

          滿江紅:詞牌名,九十三字,上片八句,下片十句。調(diào)有仄韻、平韻兩體。仄韻詞宋人填者最多,其體不一。

          王夫人:王清惠。后山,陳師道字,他的集中有《妾薄命》篇。

          燕子樓: 在江蘇銅山縣城西北隅。張建封筑。

          鸞仙闕:仙闕,仙境。

          衣帶緩:指消瘦。

          花鈿(diàn):古代婦女頭上妝飾。

          南陽阡上:南陽,今河南沁陽縣。阡,墓道,指王清惠所葬地。

          菱花缺:指南朝徐德言、樂昌公主破鏡重圓事。

          《滿江紅·燕子樓中》賞析

          這首詞整篇用唐代張惜的寵姬關盼盼自比,以一個女子的口吻寫出了詞人的愛國赤心。

          “燕子樓中,又捱過、幾番秋色”,被拘已歷經(jīng)數(shù)年,一個“捱”字道出了內(nèi)心無時不在的煎熬之苦,有情者品此字,似可見高樓小窗前一位孤愁女子引頸翹望而又眉心鎖緊、黯然失神的形象情景;用“秋色”代歲月,也可顯示詞人心底之情,年年春夏秋冬四時景色,但對于拘囚于敵的人來說,眼前心頭卻盡是蕭瑟之秋,形象傳達出詞人當時的心境!跋嗨继、青年如夢,乘鸞仙闕”,這是對過去美好生活的追憶。看眼前凄涼,不自覺處又憶起那些乘鸞鳥上仙闕的時日。然而這一切都是夢的影子,不可喚回了,于是,只落得“肌玉暗消衣帶緩,淚珠斜透花鈿側(cè)”,面對已發(fā)生巨變的生活,自己愁也多憂也極,一天天地肌膚消瘦紅顏隱褪,倒是衣帶越來越寬松了;每天以淚洗面,屈辱憂憤的淚水打濕了繡枕!白顭o端蕉影上窗紗,青燈歇”,最難忍受的還是入夜芭蕉樹影在薄薄的窗紗上搖曳.青燈閃爍,獨歇垂淚的時節(jié)。這一段詞人用比喻,極力渲染鋪寫自己當時處境的艱難,為下片明志設下鋪墊。

          “曲池合,高臺滅。人間事,何堪說!”高臺曲池變幻覆滅只在朝夕,人世間的這些事又怎能一一說起這是詞人暗喻國家已亡的現(xiàn)實。以下幾句詞人引用典故直述心志:“向南陌阡上,滿襟清血。世態(tài)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蔽覍ψ鎳闹邑懖挥,恰如美人向舊主墓道上傾瀉的千行血淚;世事滄桑,新朝已代舊主,奔走追逐新主者大有人在,但我卻永如那正上中天的皓月清明無瑕,精忠不二。這里詞人用,“分明月”比喻自己亮可鑒人的忠國之心,乃是該詞的心臟所在。詞的'最后兩旬用典,借對樂昌公主的譏笑,再次申明自己的態(tài)度,“笑樂昌一段好風流,菱花缺”,樂昌公主你心跡有變,一段風流舊事轉(zhuǎn)瞬即逝,然那菱花破鏡卻是一碎再不能重圓了。詞人表面笑樂昌,卻實是嗤笑那些隨波逐流、得意一時的新貴,具有強烈的蔑視和諷刺意味。

          《滿江紅·燕子樓中》創(chuàng)作背景

          祥興二年(1279年),文天祥用王清惠的口氣,用王詞的原韻,代她寫了一首《滿江紅·代王夫人作》。文天祥在寫了《滿江紅·代王夫人作》之后,余意未盡,大約在一兩年之后,又按王清惠詞的原韻,和作了一首《滿江紅·燕子樓中》。

          《滿江紅·燕子樓中》作者介紹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jīng)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滿江紅》鑒賞14

          【年代】:宋

          【內(nèi)容】: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 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cè)。 忽一聲、顰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說。 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 客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 問嫦娥、於我肯從容,同圓缺。

          【作者】: 王清惠(?—?) 度宗(1265—1274)昭儀(宮中女官)。恭帝德佑二年(1276),臨安(南宋京城,今浙江杭州)淪陷,隨三宮一同被俘往元都。后自請為女道士,號沖華。《全宋詞》存其詞一首。

          【注釋】: 太液芙蓉:太液池本漢代宮中池名,唐代長宏大明宮中亦有太液池。這兩句是以花比人,說自己本是宮中女官,容貌美麗,現(xiàn)在已面貌憔悴,完瑟全失去舊時的風姿。 渾不似:全不似。 春風雨露:比喻君恩。 玉樓金闕:泛指南宋宮殿。 蘭簪:本為女子首飾,這里借喻宮中后妃。 簪,一作“馨”。 暈潮:形容臉上泛起羞紅的光采。 “龍虎風云”二句:指王朝覆亡。 “對山河”二句:是說險固的.山河要塞,已淪入敵手。 從容:舒緩不迫。

          【賞析】: 此詞為作者被俘北上途中所作。抒寫了國破家亡、今非昔比的哀愁與感傷。上片從眼前景物全非入手,回憶當年在宮中的情況。下片寫被俘途中的感慨。據(jù)說這首驛中題壁詞,當時在中原傳誦,頗有影響。

        《滿江紅》鑒賞15

          原文: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xù)漢陽游,騎黃鶴。

          賞析:

          這首詞創(chuàng)作時代較《滿江紅·怒發(fā)沖冠》略早,寫于南宋紹興四年作者出兵收復襄陽六州駐節(jié)鄂州(今湖北武昌)時。

          紹興三年十月,金朝傀儡劉豫軍隊攻占南宋的襄陽、唐、鄧、隨、郢諸州府和信陽軍,切斷了南宋朝廷通向川陜的交通要道,也直接威脅到朝廷對湖南、湖北的統(tǒng)治安全。岳飛接連上書奏請收復襄陽六州。次年五月朝廷正式任命岳飛兼黃、復二州、漢陽軍(湖北漢陽)、德安府(湖北安陸)制置使,統(tǒng)軍出征。由于軍紀嚴明、士氣高昂,部署運籌得當,岳家軍在三個月內(nèi),迅速收復了襄、鄧六州,有力地保衛(wèi)了長江中游的安全,打開了川陜與朝廷交通道路。正在這大好時機,朝廷卻以“三省、樞密院同奉圣旨”的名義要求岳飛收復六州,然后班師回朝。于是岳飛只得率部回到鄂州。岳飛憑借襄鄧大捷以僅三十二歲年齡被封為侯(武昌郡開國侯),但他并非功名利祿之徒,他念念不忘的是北伐大業(yè)。因此他仍不斷上奏,要求選派精兵直搗中原,收復失地,以免坐失良機。在鄂州,岳飛到黃鶴樓登高,北望中原,寫下了這樣一首抒情感懷詞。

          這首詞采用散文化寫法,可分四段,層次分明。

          從篇首到“蓬壺殿里笙歌作”為第一段。寫在黃鶴樓之上遙望北方失地,引起對故國往昔“繁華”的.回憶!跋氘斈辍比贮c目!盎ㄕ诹o”四句極其簡練地道出北宋汴京宮苑之風月繁榮。萬歲山亦名艮岳。據(jù)《宋史·地理志·京城》記載,徽宗政和七年始筑,積土造成假山,假山周圍十余里,堂館池亭極多,建制精致巧妙(蓬壺是其中一堂名),四方奇花珍竹異石,悉聚于此,專供皇室游玩!爸榇淅@”、“笙歌作”,極力寫作了歌舞升平的壯觀景象。

          第二段由“到而今”三字起筆(回應“想當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句止。寫北方遍布鐵蹄的占領區(q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們的慘痛情景。與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強烈對比!拌F蹄滿郊畿,風塵惡”二句,花柳樓閣、珠歌翠舞一掃而空,驚心動魄。過片處是兩組自成問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卻傷于鋒刃,百姓饑寒交迫,無辜被戮,卻死無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統(tǒng)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這遠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而言下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所接二句直寫作者心中宿愿——領軍率隊,直渡黃河,肅清金人,復我河山。這兩句引用《漢書》終軍請纓典故,渾成無跡!昂稳铡痹圃,正見出一種急切的心情。

          最后三句,作者樂觀地想象勝利后的歡樂。眼前他雖然登黃鶴樓,作“漢陽游”,但心情是無法寧靜的;蛟S他會暗誦“昔人已乘黃鶴去”的名篇而無限感慨。不過,待到得勝歸來,“再續(xù)漢陽游”時,一切都會改變,那種快樂,唯恐只有騎鶴的神仙才可體會呢!詞的末句“騎黃鶴”三字兼顧現(xiàn)實,深扣題面。

          在南北宋之交,詞起了一次風格化的變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約深曲,這種藝術上的轉(zhuǎn)變根源卻在于內(nèi)容,在于愛國主義成為詞的時代性主題。當時寫作豪放詞的作家,多是愛國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將領,其中也有岳飛,這種現(xiàn)象有其必然性的。這首《滿江紅》即由文法入詞,從“想當年”、“到而今”、“何日”說到“待歸來”,以時間為序,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分明,語言簡練明快,已具豪放詞的特點。

        【《滿江紅》鑒賞】相關文章:

        滿江紅作文09-18

        (精)滿江紅作文09-26

        秋瑾《滿江紅》原文03-01

        《著》鑒賞03-12

        《大車》鑒賞05-13

        對雪鑒賞05-18

        《秋夜》鑒賞03-01

        《菊花》鑒賞03-01

        《戚氏》鑒賞05-05

        采蓮詞鑒賞12-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