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孟武伯問仁》原文注釋翻譯及評析

        時間:2024-02-28 23:57:39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孟武伯問仁》原文注釋翻譯及評析

          孟武伯問仁

          《論語·公冶長篇》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薄扒笠埠稳纾俊弊釉唬骸扒笠,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薄俺嘁埠稳?”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釋】

         、倜衔洳呼攪蠓。②由:子路。③賦:軍賦,這里實指軍政事務。④求:即冉求。⑤邑: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及其周圍的土地。分公邑和采邑兩種。這里指公邑。⑥家:卿大夫的采邑。百乘之家,相當于后來的一個縣。⑦宰:古代縣、邑的行政長官和卿大夫的家臣都叫宰。⑧赤:孔子學生公西赤,字子華。⑨束帶:束著冠帶,指穿著禮服。⑩賓客:指外國使節(jié)。

          【譯文】

          孟武伯問道:“子路仁嗎?”孔子說:“不知道!泵衔洳掷^續(xù)問?鬃诱f:“仲由這個人,在一個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可以讓他負責軍政事務,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薄叭角筮@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在有一千戶人口的城鎮(zhèn)或有一百輛兵車的家族,可以讓他擔任總管,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公西赤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公西赤這個人,穿上禮服,立于朝廷之上,可以讓他接待外賓,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評析】

          這段文字記載的是孔子與魯國大夫孟武伯的對話。對話的內容是孟武伯向孔子詢問他的三個弟子——子路、冉求、公西赤是否做到了“仁”?鬃訁s答非所問,只是較詳細地介紹了這幾個弟子的才能,即他們分別能夠勝任什么樣的職務,對是否做到“仁”的問題卻避而不談,一律用“不知其仁也”來搪塞?鬃臃浅A私膺@幾個弟子的志向和才能,他的回答與他們的人生理想是一致的。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說,一個擁有千乘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他只需要三年的時間,就可以把這個國家治理好,使這個國家的人民勇敢善戰(zhàn),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冉求說,一個國土縱橫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國家,他用三年的時間,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公西赤說,他能力有限,不敢說自己能做到什么,只能做點宗廟祭祀的工作,或者在諸侯會盟及朝見天子的時候,他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這是公西赤自謙的說法,孔子認為他才德出眾,可以勝任大司儀官。這幾個弟子的志向和才能,在“孟武伯問仁”中得到了印證。這充分說明,孔子對自己的弟子是了如指掌的。

          但是,對這三個弟子“仁不仁”的問題,孔子為什么一問“三不知”呢?莫非他對自己的弟子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嗎?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他畢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鬃诱J為仁道廣大無邊,不可輕易達到,所以當孟武伯問:“子路仁嗎?”他坦率地回答“不知道!泵衔洳J為,對弟子的了解,莫過于老師,子路仁不仁,孔子怎么會不知道呢?所以他又繼續(xù)追問,得到的卻是“三不知”的回答。在孔子看來,“仁”,一定要合乎天理,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雜念;而且要始終如一,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人的志趣和才能是外在的,一個人內心是否純正,憑外在的東西是不能輕率判斷的。所以孔子客觀地評價這三個弟子的才能,對“仁不仁”卻不妄下結論。他這樣回答,暗含勉勵弟子之意:有志于求仁,就要時常省察自己的內心?鬃诱f:“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他的“三不知”,體現了這種實事求是的嚴謹作風。

        【《孟武伯問仁》原文注釋翻譯及評析】相關文章:

        巷伯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論語原文注釋及翻譯02-28

        東武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揠苗助長》原文、翻譯及注釋02-28

        《宋定伯捉鬼》原文與翻譯12-18

        《古風·其一》原文、翻譯及注釋02-27

        九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26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賞析12-17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三臺·清明應制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26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