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鷓鴣》原文

        時間:2024-02-27 22:32:39 好文 我要投稿

        《鷓鴣》原文

        《鷓鴣》原文1

          莫避春陰上馬遲。春來未有不陰時。人情展轉閑中看,客路崎嶇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絲。試聽別語慰相思。短篷炊飲鱸魚熟,除卻松江枉費詩。

          賞析

          江西鉛山人歐陽國瑞游吳中,閑居瓢泉的老詞人臨別贈詞。詞將別時的關愛,別后的思念,借著自己的以往生活經驗來表達。閑閑道來,余味甚足。

          上片寫別時。首韻勸勉歐陽國瑞不要再因“春陰”而逗留不去,應早日出發,因為整個春天都沒有不陰的時候。這兩句,勸得有趣。因為春陰不行,本來只能是歐陽的借口,其真實的原因,一是留戀故鄉和友人,二是因為畏怯前途難料,世路坎坷。作者只就春陰立言,意余言外,而歐陽國瑞與他彼此會意。這比直說無余要妙。接韻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對“人情”與“客路”——— 這歐陽最為關心之處,閑閑道來,而感慨嘆息之情,充溢其中。這一韻,體驗十分深刻,可謂生活至理。沒有十分豐富的人生閱歷,不一而再地沉落于其中,根本難以對人生作這樣勾魂攝魄的形容。下片敘別后相思。古人曾經折梅枝以寄友人,也曾折柳枝以贈行人,過片就即景生情,以梅柳這兩種與別情、與友情有關的意象起興,表達自己對歐陽的'深厚情誼,尤其是聽別語以慰相思的言語,寫得纏綿柔厚,情濃語真。結韻殷勤關照歐陽,到了松江那樣一個綽有詩情畫意的地方,當你在小船上吃著鮮美的鱸魚飯時,別忘了作幾首詩寄回來啊。這兩句詞,融會了作者自己在吳中的生活經驗,也融化了晉代張翰的典故,寫吳中風景,信手拈來,貼切如畫,頗見生活趣味。

        《鷓鴣》原文2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作者 姜夔

          肥水②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③。夢中未比丹青④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⑤,兩處沉吟各自知。

          【注釋】

         、僭Γ号f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诜仕涸闯霭参⒑戏首吓钌,東南流經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③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④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菁t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凄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里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刹恢钦l,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解說】

          本詞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這首記夢詞,題目是《元夕有所夢》,作于寧宗慶元三上元宵節。上片先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別久傷悲以至愁白了鬢發,煞拍兩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燈之夜,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按何淳G”,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時節而講,早春尚寒,草木未綠;“鬢先絲”則寫詞人一夜夢醒,突然喚醒二十年前之戀情,忽而感覺到人已兩鬢斑白,青春消逝,這才發覺昔日戀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間別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謂“不成悲”者,是指久別相思,由激情外露轉向深沉內斂,由多愁善感變為隱忍節制,顯出一種“不成悲”的淡漠與遲鈍,實際是一種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詞情致深婉空靈。

          【鑒賞】

          作者曾幾度客游合肥,并與一歌妓相愛。當時的歡聚,竟成為他一生頗堪回憶的往事。在記憶中,她的形象十分鮮明。然而伊人遠去,后會無期;厥淄,令人思念不已,感慨萬千。夢中相見,又被山鳥驚醒。思念之苦,真覺得“當初不合種相思”了。愁思綿綿,猶如肥水東流,茫無盡期。誰使兩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頭默默重溫當年相戀的情景!詞中所流露的傷感與愁思,即是為此而發。全詞深情繾綣,纏綿哀婉。[8]

          【賞析】

          這是一首情詞,與姜夔青年時代的“合肥情事”有關,詞中懷念和思戀的是合肥的舊日情侶?梢钥闯,白石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雖往事已矣,但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轉換,加上人事變幻的滄桑,并沒有改變白石對合肥情侶的深深眷戀。所以在長期浪跡江湖中,他寫了一系列深切懷念對方的詞篇。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之夜,他因思成夢,夢中又見到了舊日的情人,夢醒后寫了這首纏綿悱惻的情詞。這一年,上距初遇情人時已經二十多年了。

          頭兩句揭示夢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興,興中含比。肥水分東、西兩支,這里指東流經合肥入巢湖的一支。明點“肥水”,不但交待了這段情緣的發生地,而且將詞人拉入到遙遠的沉思。映現在詞人腦海中的,不僅有肥水悠悠向東流的形象,且有與合肥情事有關的一系列或溫馨或痛苦的回憶。東流無盡期的肥水,在這里既象是悠悠流逝的歲月的象征,又象是在漫長歲月中無窮無盡的相思和眷戀的象征,起興自然而意蘊豐富。正因為這段情緣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痛苦思念,所以次句筆調一轉翻怨當初不該種下這段相思情緣!胺N相思”的“種”字用得精妙無比。

          相思子是相思樹的果實,故由相思而聯想到相思樹,又由樹引出“種”字。它不但賦予抽象的相思以形象感,而且暗示出它的與時俱增、無法消除、在心田中種下刻骨鏤心的長恨。正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心頭,又上眉頭。”(李清照)“不合”二字,出語峭勁拗折,貌似悔種前緣,實為更有力地表現這種相思的真摯深沉和它對心靈的長期痛苦折磨。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比膬删淝蓄}內“有所夢”,分寫夢中與夢醒?坦窍嗨迹熘氯雺,但由于長期睽隔,夢中所見伊人的形象也恍惚迷離,覺得還不如丹青圖畫所顯現的更為真切。細味此句,似是作者藏有舊日情人的畫像,平日相思時每常展玩,但總嫌不如面對伊人之真切,及至夢見伊人,卻又覺得夢中形象不如丹青的鮮明。意思翻進一層形成更深的朦朧意蘊。下句在語言上與上句對仗,意思則又翻進一層,說夢境迷蒙中,忽然聽到山鳥的啼鳴聲,驚醒幻夢,遂使這“未比丹青見”的形象也消失無蹤無處尋覓了。如果說,上句是夢中的遺憾,下句便是夢醒后的惆悵。與所思者睽隔時間之長,空間之遠,相見只期于夢中,但連這樣不甚真切的夢也做不長,其情何堪?上片至此煞住,而“相思”、“夢見”,意脈不斷,下片從另一角度再深入來寫,抒發夢醒后的感受。

          換頭“春未綠”關合元夕,開春換歲,又過一年,而春郊尚未綠遍,仍是春寒料峭:“鬢先絲”說自己輾轉江湖,蹉跎歲月雙鬢已斑斑如霜,縱有芳春可賞,其奈老何!兩句為流水對,語取對照,情抱奇悲,造意奇絕。

          接下來“人間別久不成悲”一句,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飽含著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深沉的悲慨。真正深摯的愛情,總是隨著歲月的積累而將記憶的年輪刻得更多更深,但在表面上,這種深入骨髓的相思卻并不常表現為熱烈的爆發和強烈的外在悲痛,而是象在地底運行的巖漿,在平靜甚至是冷漠的外表下潛行著熾熱的激流。又象是地表之下的地下河,深處奔涌激蕩,外表卻不易覺察。特別是由于年深歲久,年年重復的相思和傷痛已經逐漸使感覺的神經末梢變得有些遲鈍和麻木,心田中的悲哀也積累沉淀得太多太重,裹上了一層不易觸動的外膜,在這種情況下,就連自己也仿佛意識不到內心深處潛藏的悲哀了!岸嗲閰s似總無情”(杜牧《贈別二首》),這“不成悲”的表象正更深刻地反映了內心的深切悲痛。而當作者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時,悲痛的感情不免更進一層。詞人在幾天前寫過的一首同調作品中有“少年情事老來悲”,正與此同。這是久經感情磨難的中年人更加深沉內含、也更富于悲劇色彩的感情狀態。在這種以近乎麻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面前,青年男女的卿卿我我、纏綿悱惻便不免顯得浮淺了。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奔t蓮夜,指元宵燈節,紅蓮指燈節的花燈。歐陽修《驀山溪·元夕》:“剪紅蓮滿城開遍”,周邦彥《解語花。元宵》:“露浥紅蓮,燈市花相射”,均可證。歇拍以兩地相思、心心相知作結。與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相同。“歲歲”照應首句“無盡”。這里特提“紅蓮夜”,似不僅為切題,也不僅由于元宵佳節容易觸動團圓的聯想,恐怕和往日的情緣有關。古代元宵燈節,士女縱賞,正是青年男女結交定情的良宵,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柳永的《迎新春》可以幫助理解這一點。

          因此年年此夜,遂倍加思念,以至“有所夢”了。說“沉吟”而不說“相思”,不僅為避免重復,更因“沉吟”一詞帶有低頭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頗有李商隱“月吟應覺月光寒”的意境。“各自知”,既是說彼此都知道雙方在互相懷念,又是說這種兩地相思的況味(無論是溫馨甜美的回憶還是長期別離的痛苦)只有彼此心知。兩句用“誰教”提起,似問似慨,如泣如訴,象是怨恨某種不可知的力量使雙方永遠睽隔,又象是自怨情癡不能泯滅相思。正是“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保W陽修《玉樓春》)在深沉刻至的“人間別久不成悲”句之后,用“誰教”二句作結,這是一句提空描寫,變實為虛、化人為物,詞的韻味顯得悠長深厚,含蘊空靈。

          情詞的傳統風格偏于柔婉軟媚,這首詞卻以清健之筆來寫刻骨銘心的深情,別具一種峭拔雋永的情韻。全篇除“紅蓮”一詞由于關合愛情而較艷麗外,都是用經過錘煉而自然清勁的語言,可謂洗凈鉛華。詞的內容意境也特別空靈蘊藉,純粹抒情,絲毫不及這段情緣的具體情事。所謂“意愈切而詞愈微”,“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此詞的特點。

        《鷓鴣》原文3

          有懷京師上元,與韓叔夏司諫、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賦。

          紫禁煙花一萬重,鰲山宮闕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陸海中。

          星轉斗,駕回龍。五侯池館醉春風。而今白發三千丈,愁對寒燈數點紅。

          簡析

          南渡詞人,親身經歷了靖康這難翻天覆地的劇變,每借懷舊之作來抒發他們的身世之感、家國恨,這首小詞,便是此類作品中的佼佼者。上元佳節,故都汴梁,年年此時,彩燈輝耀,宮室街衢,游人川流,渲鬧異常;皇帝端坐御樓賞燈,夜深方才起駕回宮。

          賞析

          向子諲是一位生活兩宋之交的詞人。他將自己創作的

          詞編為《酒邊詞》,此書分成“江南新詞”和“江北舊詞”前后兩卷。這樣的編排,詞人用意很深。南宋胡寅認為他“退江北所作于后,而進江南所作于前,以枯木之心,幻出葩華;酌玄酒之尊,棄置醇味”(《題酒邊詞》),這種說法大致正確。向子諲前半生親見北宋社會表面繁榮興盛,而且金兵進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檜,于是被貶還鄉,居保江西臨江。向子諲的晚年詞作,多抒寫淡泊名利的閑適生活情趣,但也常常懷念北宋徽宗時代的繁盛。這類感舊傷時之作,隱寓著深沉的憂國傷己之恨。這首《鷓鴣天》只注明“有懷京師上元”,未注明作于何年。作者集中另一首詞有《清平樂。巖桂盛開戲呈韓叔夏司諫》云:“而今老我薌林,世間百不關心。獨喜愛香韓壽,能來同醉花陰!苯B興九年己未(1139)歸隱以后詞人與韓叔夏常唱和往來,所以這首詞亦當為此后數年間所作。

          這首詞打破了結構上分片的定格。從文義看,前七句和后兩句,是意境迥異、對比鮮明的。

          前七句,詞人從懷舊入手,以流利輕快的筆法,描繪了汴京紫禁城內外歡度上元佳節的盛況。正月十五之夜,華燈寶柜與月色焰火交輝,華燈疊成的鰲山與華麗的宮殿高聳云天,至尊的.帝王端坐于高樓之上,萬民百姓則嬉戲游玖于街衢之間。斗轉星移,龍駕回宮此時萬眾狂歡更趨高潮。這幅上元節情景,完全是記實。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回憶,上元的汴京“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聵巧,皆垂黃緣簾,中一位乃御座!f姓皆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此外該書還記載的:“別有深坊小巷,繡額珠簾,巧制新妝,競夸華麗,春情蕩飏,酒興融恰,雅會幽歡,寸陰可惜,景色浩鬧,不覺更闌。寶騎馬骎骎,香輪轆轆,五陵年少,滿路行歌,萬戶千門,笙簧未徹!边@從一側面反映了民間情景,由此讀者可以想見豪貴之家此夕宴樂之盛,但如其自序所云“未嘗經從”,故從闕略罷了。“五侯”,這是個典故是說漢代外戚、宦官有五人同時封侯之的。故以后用它泛稱權貴之家為侯家。

          如此良辰美景,是何等繁盛、萬眾何等歡樂,但最后兩句,詞意陡轉,讀者面前突現了一個蕭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發三千丈,愁對寒燈數點紅。”“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歡的畫面拋到了遙遠的過去,成了一個幻境,這是化實為虛的妙筆;同時,又把詞人所處的現實環境一下子推到讀者眼前。詞人撫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覺:當年身為貴胄(向子諲是宋神宗欽圣憲肅皇后的再從侄),曾出入宮闈,備受恩寵,此時卻是一個皤然老翁;當年目睹京城繁華,親歷北宋盛況,此時僻居鄉里,只能與數點寒燈作伴。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钡拇_如王夫之所說這首詞將今昔兩個畫面加以對比,這種盛與衰、樂與哀相互對比的手法,確實收到了強烈的藝術效果!鞍装l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現愁緒滿懷的詞人“愁對寒燈數點紅”凝聚著詞人多少深沉的感慨:是對昔日繁華生活的眷戀?是對往事若夢的人生喟嘆?還是因國破家亡而產生的悵恨?抑或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失落感?這一切,詞人用一個“愁”字點破了。

          “白發”、“寒燈”二句中,兩個描寫色彩的字“白”與“紅”又互相映襯,渲染了一種凄清的境界。結句凝重,含蘊無窮,以少總多,發人遐思,是全篇傳神之筆。

        《鷓鴣》原文4

          鷓鴣天原文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深紅 一作:輕)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闌 通:欄)

          鷓鴣天譯文及注釋

          譯文

          淡黃色的桂花,并不鮮艷,但體態輕盈。于幽靜之處,不惹人注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一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里百花之首,天經地義?珊肚瓕鸹ú惶私,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贊美那么多花,為什么沒有提到桂花呢?

          注釋

         、批p鴣天:詞牌名。

         、啤爱嬯@”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為中秋時節首屈一指的花木。

          ⑶“騷人”二句:取意于陳與義《清平樂·木犀》的“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之句意!膀}人”、“楚人”均指屈原?缮罚阂蓡栐~,猶可是。情思:情意。何事:為何。此二句意謂《離騷》多載花木名稱而未及桂花。

          鷓鴣天賞析

          這首《鷓鴣天》詞是一篇盛贊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詞中,詠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為第一流者還僅此一篇。它與《攤破浣溪沙》同為作者與丈夫居住青州時的作品。

          作為供觀賞的花卉,艷麗的色彩是惹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點來寫的!鞍档p黃體性柔”,“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黃、淡黃、輕黃!绑w性柔”說這種花的花身和性質。

          “情疏跡遠只香留。”這種樹多生于深山中,宋之問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崩畎自姡骸鞍仓仙焦穑G葉垂芳根!彼詫θ藖碚f是跡遠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卻不因此而有所減少。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者以為,淺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于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添加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顏色淡一點又有什么要緊呢?

          上片圍繞“色”與“香”的矛盾展開形象化的議論,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美學觀點。對于“花”這個具體的審美對象來說,“色”屬于外在美的范疇,“味”屬于內在美的范疇,作者以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見作者對于內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是緊承上一片的意思寫的。梅花,雖然開在早春,開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麗,儀態萬千。但是,面對著“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她卻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雖然開在深秋,獨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襲人,但面對著“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飾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開放的桂花便理所當然地成為花中之冠了。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薄膀}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離騷》上多載草木名稱,獨獨不見桂花。宋代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币馑己痛嗽~大體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就全篇來說,這首詞的筆法是很巧妙的。全詞自始至終都象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詞中正面描寫桂花的,只有開頭兩句。僅此兩句便把桂花的顏色、光澤、性格、韻味都寫盡了,為后面替桂花“鳴冤”、“正名”做好了鋪墊。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所謂“何須淺碧深紅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無須淺碧深紅;如果徒有“淺碧深紅”便不能列為花中第一流。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讓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實,作者的`詠梅、詠菊之作是不少的,這兩種花,論顏色,論風韻,確實不在桂花之下,她們的“妒”和“羞”恐怕還是因為她們沒有桂花那樣濃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談及詠桂與情思的關系,她以非凡的藝術家的膽量和勇氣指責屈原的當年不收桂花入《離騷》是“情思”不夠的緣故。至此,作者既為桂花“正”了“名”,又抒發了自己的一懷幽情。實際上,那“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視塵俗,亂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寫照。

        《鷓鴣》原文5

          鷓鴣天·建康上元作

          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云飛。分明一覺華胥夢,回首東風淚滿衣。

          翻譯

          被貶作客的途中哪有心思去記節氣時序的變遷,忽然驚喜地發現艷麗的春光全都凝結到小桃枝上。我雖然而今被貶到天涯海角這凄涼之地,但還記得當年繁華盛世時的京城風光。

          月夜下繁花舞弄著清影,月光流瀉出瓊玉般的銀輝,月色下的宮殿如水晶般晶瑩五色祥云樓頂飛揚。分明是做了一場繁華美夢,回首東風淚滿衣衫。

          注釋

          建康:即今南京市。

          上元:指元宵節。

          那:也寫作“哪”。

          歲序:歲時的順序,歲月。

          小桃:初春開花的一種桃樹。

          悲涼地:指建康(今南京市)。

          水晶宮殿:用水晶裝飾的宮殿,形容極其豪華輝煌,泛指宋汴京宮殿。

          五云:王色瑞云,多指吉祥征兆,代指皇帝所在地。

          華胥夢:指夢境。

          賞析二

          上片“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詞人起首即發出感嘆,如今身在異地,竟不知時光節序轉換得如此之快,等到驚覺時,春色早已催生了小桃枝上的花蕊!靶√摇笔翘覙涞囊粋品種,在上元節前后開花,由此呼應詞題中所言時令。不知不覺又是一年,而在過去的一年中,故土淪亡,自己四處漂泊,此時回望,真有“往事不堪回首”之恨。

          詞人此時身處都城建康,卻懷著深深的羈旅悲涼情懷,這不僅是因為他離開了故鄉,更因為他從此再難回到故鄉。半壁江山已淪入他手,這個不容否認的事實逼得詞人發出“天涯海角悲涼地”的憂凄之語。北宋汴京與南宋建康在地理位置上遠遠稱不上“天涯海角”,但江山易主的劇變,以及戰火延綿。有家不得歸的事實,使詞人感覺兩者的距離有如天涯海角。

          “記得當年全盛時”一句,是作者面對建康上元節時的凄涼景況而生出對過去的懷戀!坝浀卯斈辍保貞洷彼芜^往繁華。詞人遙想當年,汴京的上元節是多么盛大熱鬧,“全盛時”三字,言辭精煉,感情激越,仿佛記憶中的`繁華盛景正洶涌而來,噴薄而出。

          下片則具體講述“全盛時”的景象,但詞人卻并不堆金砌玉,而是以“花弄影,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這樣清空虛渺的意象,暗示當時汴京城的旖旎風情;ㄓ版鼓,月芒如水,宮殿晶瑩剔透,飛云絢麗美好,如此美的景致,最終仍是被鐵蹄踏碎,一夢成空,令人“回首淚滿衣”。

          末句“東風”呼應起首“小桃枝”,使詞意密合!胺置饕挥X華胥夢”中“分明”二字,表現出詞人夢醒后的清醒,以及意識到這種清醒之后的悲哀。詞作開端“那知”、“忽驚”,即流露出如夢初醒的意味。及至一句“記得當年”,又使詞人沉浸入過往的“夢境”之中。最后,又因意識到家國殘破而從夢中驚醒,不由得淚濕衣襟,難以自已?梢,“夢”在這首詞中包含有多層蘊意,既表示詞人個人的感情歸宿,也用以比喻國破家亡、繁華如夢的蒼涼情懷。

          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今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實之悲哀。這種藝術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泄,姿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

          賞析

          趙鼎是南宋初年中興名臣。這首詞系他南渡之后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上元即元宵。詞人值此元宵佳節,撫今憶昔,表達了沉痛的愛國情思。

          起首二句,以頓入之筆點明身客地,不覺時間推移之速。詞人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徽宗崇寧五年進士,之合被擢為開封士曹。靖康事變后,高宗倉皇南渡,駐蹕建康,詞人填此詞時,應當系隨駕至此。“客路”一句,直點題面,說明金兵南侵之際,自己流踄異鄉,不知不覺又轉過了一年。出語自然通俗,然于平淡中,且為下句作好鋪墊!昂鲶@春到小桃枝”,這句里以小桃點出上元。小桃,上元前后即著花,見《老學庵筆記》卷四。詞句流暢清麗,于輕靈中寄慨嘆,是上句的自然歸宿。其中“那知”、“忽驚”兩個短語,緊密呼應,有兔起鶻落之勢,把詞人此時的復雜的心情,切實地表現了出來。

          “天涯海角悲涼地”一語,續接起句“客路”二字。建康距離北宋首都開封,實際上并不很遠,然而對一個因金人有南渡流落到江南的人來說,卻有如天涯海角。和詞人同時的李清照流落到江南之后,也寫過表達類似的感情的詞句:“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保ā肚迤綐贰罚┰~人此處一則曰“海角天涯”,二則曰“悲涼地”,這兩短語連用加重語氣,可以想見客愁之重、羈恨之深。這就具體表現了詞人“忽驚”以后的情緒。當此時局紛亂之際,作為江防要塞的建康,一方面駐有南宋重兵,準備抵抗南下的金人;一方面是北方逃難來的人民,流離失所,凄凄慘慘。面對此情此景,詞人自然而然想起北宋時歡度元宵的盛況,于是“記得當年全盛時”一句沖口而出。這句是整首詩的一大轉折。按照一般填詞規律,詞寫到此上闋歇拍,如同戰馬收韁,告一段落?墒撬脑~意卻直貫下片三句,有蟬聯而下之妙。這樣的結構好似辛稼軒《虞美人·別茂嘉十二弟》。辛詞上闋歇拍云:“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闋。看燕燕,送歸妾!毕缕疲骸皩④姲賾鹕砻选O蚝恿,回頭萬里,故人長絕。”詞意跨過兩片,奔騰而下,歇拍處毫不停頓,一氣呵成。因而王國維稱之為“章法絕妙”(《人間詞話》)。此詞也是采用同樣章法,兩片之間,毫不割裂。作者上闋歇拍剛說“記得當年”,換頭就寫“全盛時”情景。但詞人并未以實筆具體描寫元宵之夜“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也未寫“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俱見《東京夢華錄》卷六),而是避實就虛,寫花枝裊娜,月光皎潔,宮殿華麗云彩絢麗。從虛處著筆,此詞就避免了一般化,從而令人讀后有新穎之感,并能喚起美好的聯想。

          結尾二句又將筆鋒一轉,寫詞人從回憶中的往事回到悲涼的現實生活中來。華胥夢,語出《列子·黃帝》,故事講的是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帥長,一切崇尚自然,沒有利害沖突。此處例用來喻北宋全盛時景象,但是隨著金人的入攻,霎時灰飛煙滅,恍如一夢!叭A胥夢”上著以“分明一覺”四字,更加重夢幻色彩。詞人如夢方醒,仔細辨認,春光依舊,然而景物全非,故詞人兩眶熱淚,不禁潸然而下。這兩句讀之令人愴然。詞一般以景結情為好,但以情煞尾,也有佳篇。譬如此詞尾句純用情語,且以“東風”二字與上闋“春到小桃枝”相呼應,絲絲入扣,卻有溪流歸海,讀之令人有悠悠不盡的意味。

          此詞結構極其縝密!胺置饕挥X華胥夢”是詞中關鍵句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詞眼”。詞的上下二闋,全靠這個“詞眼”的眼光照映。如起首兩句中的“那知”、“忽驚”寫從不知覺到陡然發現,即帶有如夢初醒的意思;下片頭三句則是夢境的顯現;結句則是夢醒后的悲哀,處處關合“華胥夢”一語,于是整首詞渾然一體,構成一首意境深沉的歌曲。從全詞來看,感情寫得有起有伏,曲折多變。如果說前三句寫悲涼,下片則轉寫歡樂;如果說過片是寫歡樂的高潮,那么結尾二句則又跌入悲愴的深淵。悲喜相生,跌宕起伏有致,因而能攫住讀者的心靈。詞中還運用了回憶對比的手法:以當日之悲涼,對比昔日之全盛;以夢中之歡樂,對比現實之悲哀。這種藝術手法沖破時間、空間的束縛,一任感情發泄,恣意揮寫,哀而不傷,剛健深摯,與一般婉約詞、豪放詞均有不同。因此清人況周頤評曰:“清剛沈至,卓然名家,故君故國之思,流溢行間句里!保ā掇ワL詞話》卷二)這個評價是非常符合此詞的特點,也是非常符合詞人作為南宋初年中興名臣的身份的。

          創作背景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春,北宋滅亡,宋室南遷。是年秋,趙鼎南渡,沿水路至儀真,作者大約于年底或次年初至建康,于上元節(元宵節)之夜寫下了這首抒發故國之思的詞作。

        《鷓鴣》原文6

          原文:

          撲面征塵去路遙。

          香篝漸覺水沈銷。

          山無重數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

          笙旗又過小紅橋。

          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譯文

          香籠里燃燒的水沉香的氣息越來越淡薄的。舉目遠望,征塵撲面,去路迢迢。周圍是數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碧綠的樹木和野草覆蓋著,路旁山野中長滿的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花兒,一朵朵的格外嬌艷動人。

          行進在道路注的一行人清晰可見,駿馬蕭蕭嘶鳴,威武雄壯的儀仗隊已經過的前面的小紅橋。滿懷的離愁別恨,此時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詩句,于青山綠水之間,一邊吟詩,一邊催馬加鞭地向東陽進發,差點兒沒把馬鞭的碧玉梢頭搖斷。

          注釋

          東陽:即今浙江東陽縣?疾熳髡咴缒昊掠污欅E,無確切記載來過此地,本事不可考。也可能是代人之作。

          征塵:征途注揚起的塵土。

          香篝:一種燃香料的籠子。

          水沉:即沉香,一種名貴香料。

          銷:消退

          周遭:周圍。

          歷歷:形容物體或景象一個個清晰分明。

          蕭蕭:馬長聲鳴叫。

          愁邊:苦苦思索。

          剩有:盡有。

          碧玉梢: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

          賞析:

          這首詞中的“東陽”,即今浙江省東陽縣。據詞題來看,該詞是作者在任京都臨安大理少卿時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東陽途中所作的。從作品的內容和情調來看,洋溢著喜悅歡暢的情緒,這在辛詞中是不多見的。由此看來,此詞是寫景抒情之作,富有詩情畫意,五彩繽紛:有碧綠的青山、嬌艷的花朵、行人歷歷、征馬蕭蕭、旌旗小橋、呈現出一派生氣勃勃的景象。讀完此作,就好象隨同詞人進行了一次春天旅游,令人耳目一新。

          上闋頭兩句,點明了地點。交代了詞人的行蹤。

          它描寫了詞人一行,離開京城臨安,乘坐馬車向東陽進發!跋泱簟保寝够\!八痢,是一種香料,即沉香!跋泱魸u覺水沉銷”,是借薰籠里的香料逐漸燃燒殆盡,來寫行路時間之長,從而暗示行程的遙遠,前后兩句,相輔相成,對應有致。三、四兩句,以歡悅抒情的筆調,描寫特別令人喜愛的碧綠的山峰,盛開的花朵。這是詞人舉目所見的,并非是有意捕捉,卻把城外初春的自然風光,逼真地描寫出來。筆法自然,不假裝點,頗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之妙。

          “山無重數周遭碧”,是從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石頭城》)的`詩句脫化而來的!吧綗o重數”,是重重疊疊的山峰。第三句的意思是四周群山郁郁蔥蔥,綠得可愛!盎ú恢滞鈰伞,謂野外不知名的野花格外嬌嬈。詞人在另一首詞里說:“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鷓鴣天·代人賦》)可見,詞人喜愛自然美,不喜愛矯揉造作之態。這里正顯露出詞人的審美和情趣。

          上闋描寫自然景色,下闋描寫生活畫面。它的筆調越發悠揚,畫面更加生動形象!叭藲v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三句,描寫詞人一行,催馬加鞭,向東陽行進的畫面!薄叭藲v歷,馬蕭蕭”兩句,由于使用了兩對疊字,因而大大加強了詞作的生動和韻味。

          “人歷歷”寫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歷歷在目!榜R蕭蕭”,寫駿馬嘶叫之聲。“旌旗又過小紅橋”一句,是描寫動景。詞人一行打著旗號,一路浩浩蕩蕩,頗為引人注目。最后兩句抒情,表現出詞人由于極為興奮和喜悅,便一邊吟詩,一邊催馬加鞭地向東陽進發。青山綠水之間,一路吟聲鞭聲,那情韻真令人神往。

          由此可想而知。詞人此行,一定是很高興的,否則,他怎么會如此呢?這里用“愁邊”二字,與詞人另一首《丑奴兒》里“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放在愁邊”中的“愁邊”二字不同!俺钸吺S邢嗨季洹,是說詞人搜腸刮肚,構思吟誦的詞句。很明顯,這里所謂的“愁邊”,并無愁苦之意,而是思索的意思!跋嗨肌,一般指對所鐘愛的人的思念,這里是表示在構思美好的詞句。“搖斷吟鞭碧玉梢”,寫得更是有聲有色,把詞人揚鞭吟哦、疾速前進的得意神情,逼真地再現出來!氨逃裆摇敝格R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以增添字面的美感。

          從整體上看,這首詩的畫面優美,意境廣闊,自然景色與生活畫面緊密結合,靜景與動景渾然一體,令人賞心悅目,玩味不已。

        《鷓鴣》原文7

          原文:

          【鷓鴣天】

          別緒如絲睡不成,那堪孤枕夢邊城。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

          書鄭重,恨分明,天將愁味釀多情。起來呵手對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

          詩詞賞析:

          分離分別的愁緒絲絲縷縷,理不清,剪不斷,讓人輾轉難眠。更何況小小的邊城之又孤枕。深夜的邊塞,雨聲淅淅瀝瀝。此時,家中樓閣里,她,是否也一樣獨對孤燈。心意,在夜里相通。

          深深情,離別恨,待要寫來,筆端凝重。上天將這離別的愁滋味,都釀成了多情之酒,又如何能一飲而盡。巾短情長,縱有寫不完的情話,訴不盡的相思,尺箋如何能言盡。站起身來,呵呵手封箴。偏偏觸到鴛鴦兩個字,心,頓時如墜冰窟。情如冰下暗流,曲折幽清;意似邊塞夜雨,綿綿不斷。

          這是一闕抒發索居羈旅之愁的小令。邊城夜聽雨,愁緒起如絲。欲箴錦書時,觸手心成冰。上片寫索居邊城孤館,夜雨難眠的愁緒,轉而憶及家中愛人也在深陷思念之中。下片寫給妻子寫信,情深意重筆輕,落下鴛鴦二字時,心中更是悲凄。

          別緒如絲睡不成;悦穲虺稍姟端椭龠B》,“別緒如亂絲,欲理還不可”。別緒如絲,他全不如疼痛來的爽利干脆。他,若有若無,卻抽剝不盡,生生將人的心吊在半空里,落不到實處。只合輾轉,難以入眠。

          那堪孤枕夢邊城。那堪,是更何況,意思如同“梧桐更兼細雨”,也就是天陰偏逢屋漏。孤枕,邊城,都是凄清的意象。這兩個意象的疊加,加重了如絲的愁緒。夢邊城,是夢在邊城,而不是夢到邊城。邊城,他是一個遙遠的地方。那是一幅小小的圖畫。閉上眼睛,我們能看見他孤懸在溫柔的邊緣。

          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紫塞,即邊塞。晉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長城,土色皆紫,漢塞亦然,故稱紫塞焉。”南朝鮑照《蕪城賦》里有,“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碧屏_鄴《邊將》詩:“若無紫塞煙塵事,誰識青樓歌舞人!奔t樓,指繪有艷麗彩畫的樓閣。蘇軾《水龍吟》:“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边@里,代指家中的樓閣。這兩句,對仗極為工整,亦是極強烈的`對比。聽著身邊的紫塞三更雨,更想念家中的溫暖,想念心愛的愛人。這也是假想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來表達對妻子的思念,更婉轉深致。

          書鄭重,恨分明。這兩句化自李商隱一首《無題》詩,“錦長書鄭重,眉細恨分明”。書鄭重,應該是說寫信時心意莊重,即言情意之重。又因情意之重而離恨更深更分明。這兩句,是寫睡不著而起來寫信。我們也會有相似的經歷,失眠時間很長了,干脆起來做點事情。此時,容若能做的,就是給愛人寫信,一訴相思之苦。

          天將愁味釀多情。愁味本有多種,多情亦有多種恨。在容若眼里,愁味與天情是這般相伴而生。似是上天將他們齊齊的種在容若的心間。上天,是將愁味釀成了多情,還是將多情釀成了愁味。這其中甘苦,亦是如魚飲水,唯容若自知。

          起來呵手封題處,偏到鴛鴦兩字冰。封題,此處是指在書札的封口上簽押。白居易在《與微之書》里有,“封題之時,不覺欲曙”。唐曹唐詩《織女懷牽!防镉,“封題錦字凝新恨,拋擲金梭織舊愁”。天氣寒冷,寫好信要封札,這時,呵手本是件自然的事。歐陽修有一首《訴衷情?眉意》,里面也寫了呵手,詞意很是美好。詞為: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呵手之間,心意也可千回百轉。天寒之時,開始或結束一件事,呵手總給人一絲溫暖的感覺。這樣的寒里取暖,卻在鴛鴦兩字落入眼底之時,瞬間觸動容若的心思,心意頓時成冰。鴛鴦,是多么相親相愛曲頸相交的一個詞。可此刻,他卻是這樣的形影相吊。“鴛鴦兩字冰”,也可以理解為寫下鴛鴦兩個字時,筆尖也似冰凍了一般;蛘,這是他內心深處的寒,傳至筆尖。

        《鷓鴣》原文8

          原文:

          風韻雍容未甚都。

          尊前甘橘可為奴。

          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并蒂連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譯文

          風度韻致,儀態雍容,看起來并不十分奢侈華麗,即使如此,而酒尊前的柑桔,還是顯得遜色幾分。流落江湖,有誰憐?有誰惜?玉潔的肌膚,冰清的風骨,依然故我,不肯枯竭。

          是誰將這并蒂連理果雙雙摘下?恰似那酒醉之后的`唐明皇與太真貴妃相擁相依。居士擘開連理果,情真意切,兩人分享,品嘗風味,醇香清新,心心相惜。

          注釋

          瑞鷓鴣:詞牌名。此詞極似七言絕句,與“瑞鷓鴣”詞體不合。

          “風韻”句:《史記·司馬相如傳》:“相如至臨邛,從車騎,雍容閑雅甚都!贝讼捣匆怆[括。都:姣好,美盛。

          甘橘可為奴:甘橘別稱木奴。銀杏,又名白果,其樹為高大喬木,名公孫樹,又稱帝王樹;葉呈扇面形,因果實形似小杏而硬皮及核肉均呈淡白色,故呼為銀杏;其味甘而清香可食,起滋補藥用。據說銀杏在宋代初年被列為貢品!案式邸睘椤芭钡涑觥度龂尽菚O休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曰:“丹陽太守李衡……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龍陽汜洲上作宅,種甘桔千株。臨死,敕兒曰:‘汝母惡我治家,故窮如是。然吾州里有千頭木奴,不責汝衣食,歲上一匹絹,亦可足用耳!’衡亡二十余日,兒以白母,母曰:‘此當是種甘桔也’!苯叟址Q“木奴”,唐·李商隱有“青辭木奴桔,紫見地仙芝”(《陸發荊南始至商洛》)的詩句。

         、扔窆潜。呵宄焊邼。

          醉后”一句:周勛初《唐人遺事匯編》卷二:“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宮。因宿酒初醒,憑紀子肩同看木芍藥。上親折一枝,與妃子同嗅其艷。”太真、貴妃均指楊玉環。此句意謂雙銀杏的并蒂相連,猶如唐明皇和楊貴妃倚倚靠靠親密無間。

          賞析:

          本詞約作于李清照南渡時期,即建炎元年到建炎二年(1127-1128年)。當時金人大舉南侵,北宋朝廷崩潰。北方局勢愈來愈緊張,李清照著手整理收藏準備南下。李清照押運書籍器物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抵達江寧府,本詞即作在行程中。

        《鷓鴣》原文9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里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翻譯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早知今日凄涼,當初真不該苦苦相思。夢里的相見總是看不清楚,趕不上看畫像更加清晰,而這種春夢也常常無奈會被山鳥的叫聲驚起。

          春草還沒有長綠,我的兩鬢已成銀絲,蒼老得太快。我們離別得太久,慢慢一切傷痛都會漸漸被時光忘去?刹恢钦l,讓我朝思暮想,年年歲歲的團圓夜,這種感受,只有你和我心中明白。

          注釋

          肥水:源出安微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后尤不該分別。

          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紅蓮夜:指元夕。紅蓮,指花燈。

          評解

          作者曾幾度客游合肥,并與一歌妓相愛。當時的歡聚,竟成為他一生頗堪回憶的往事。在記憶中,她的形象十分鮮明。然而伊人遠去,后會無期;厥淄拢钊怂寄畈灰,感慨萬千。夢中相見,又被山鳥驚醒。思念之苦,真覺得“當初不合種相思”了。愁思綿綿,猶如肥水東流,茫無盡期。誰使兩人年年元宵之夜,各自有心頭默默重溫當年相戀的情景!詞中所流露的傷感與愁思,即是為此而發。全詞深情繾綣,纏綿哀婉。

          題解

          本詞是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夕為懷念合肥戀人所作。這首記夢詞,題目是《元夕有所夢》,作于寧宗慶元三上元宵節。上片先寫對昔日戀情的悔恨,再寫夢中無法看清情人的怨恨,足見作者戀情之深熾。下片說別久傷悲以至愁白了鬢發,煞拍兩句想像在元宵在放燈之夜,對方也在悲苦相思,語極沉痛。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春未綠”,乃就正月十五元宵時節而講,早春尚寒,草木未綠;“鬢先絲”則寫詞人一夜夢醒,突然喚醒二十年前之戀情,忽而感覺到人已兩鬢斑白,青春消逝,這才發覺昔日戀情似乎已然淡漠,于是逼出“人間別久不成悲”的感慨。所謂“不成悲”者,是指久別相思,由激情外露轉向深沉內斂,由多愁善感變為隱忍節制,顯出一種“不成悲”的淡漠與遲鈍,實際是一種更深藏更沉郁的悲愁。全詞情致深婉空靈。

          賞析一

          這首《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乃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戀人而作,作于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宵節之時。據夏承燾先生考證,姜夔在初遇合肥戀人時,約為二十余歲,在他三十六歲這年,曾經兩次到過合肥。“紹熙元年(1190),姜夔再客合肥,此年冬,姜夔戴雪詣石湖,授范成大以詠梅之《暗香》、《疏影》新聲兩闋,成大喜以歌妓小紅為贈。”而作此詞時,姜夔已是四十二歲,與舊戀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上闕首句“肥水東流無盡期”,點明了當初相戀的地方,并借水流悠悠、綿綿無盡之意,謂已相思亦是了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表面上有怨極生恨的后悔之意,稱當初就不應該發生這段感情,然實則說,自已根本就擺脫不了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始終被相思纏繞,太過苦惱。有李太白《秋風詞》“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之感慨!皦糁形幢鹊で嘁姟眲t寫出了詞人夢中的遺憾。在夢里,戀人的面容模糊依稀,沒有畫像那般清晰。潛在地表明了詞人在這二十年里,刻未能忘戀人的樣子,時常在她的畫像前流連這樣一個事實。結句“暗里忽聞山鳥啼”沉痛已極,離別已久,又相隔遙遠,只能在夢中相見了,然而,這模糊不清晰的夢,竟然還被鳥啼聲驚醒。情傷若斯,痛徹心脾。

          下闕起首句“春未綠、鬢先絲”,言春乍始,然發已先白;也暗寫自已二十年來,傷春如故的恒久之思!叭碎g別久不成悲”道出人間世情的.悲哀。分別久了,人的情感已變得麻木不堪,再也感覺不到當初離別時的那種銘心刻骨的痛苦了。暗合佛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之理。然細細想來,世情歡愛,又莫不如此,讀之心中尤覺感傷!罢l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兩句,點出主旨,收結全篇。在元夕之夜,你是否會觸景生情想起了我?而我對你的思念,你是否又能感應到?這個問題是個天問,沒有答案,只有身在兩地的雙方各自心里明白。由此推求出,這段戀情在元夕之夜的花燈會,曾有過甜蜜地回憶。在這一特定的時刻,能夠引發彼此的回憶和相思。

          東坡云:“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痹撛~情境深永,含而不露,其意可神會,無法以言語盡達,心有戚戚者,自會其中之意。

          賞析二

          據夏承燾先生《姜白石編年箋!房甲C,作者年輕時在合肥與戀人相識相愛,此后為生計四處飄泊,與戀人離多聚少。但詞人終生思念情人,詞中時有所涉。這首詞是透露戀人信息和相戀時地最為顯豁的一首。上片寫因思而夢,醒來慨嘆夢境依稀,識認戀人面貌不清;又夢境短暫,才相遇卻被山鳥啼醒。下片由元夕春至換意,寫出歲月蹉跎之嘆!叭碎g別久不成悲”又出新意,反折而出。全詞空靈蘊藉,耐人咀嚼。

        《鷓鴣》原文10

          鷓鴣天送人辛棄疾的原文: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注釋

         、俪獜亍蛾栮P》:唱完送別的歌曲。 徹,完;《陽關》,琴歌《陽關三疊》。

         、凇肮γ本洌汗γ巧硗舛嘤嗟氖拢是多吃飯吧。

         、蹮o窮:無盡,無邊。

          ④般:種。

         、荨爸粦本洌贺M只是離別才使人悲傷,團聚才使人歡顏。只應,只以為,此處意為“豈只”。

         、尬词牵哼不是。

         、邉e有:更有。

          詞意

          《鷓鴣天送人》是一首送人離別之作,但其中頗有世路艱難之感,反映了辛棄疾當時已歷經仕途挫折,心中深有感慨。詞的大意為: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干,視功名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聚會才使人歡顏?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賞析

          《鷓鴣天送人》見于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是辛棄疾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辛棄疾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上闋頭二句:“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別!蛾栮P三疊》是唐人上闋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干”五字,更覺無限傷感。

          從辛棄疾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這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涌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便覺來路分明。辛棄疾和陸游一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龍吟》詞說:“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認為建立功名是分內的事;《水調歌頭》詞說:“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闭J為對功名應該執著追求,并且要有遠大的目標。這首詞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運用《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句,也是憤激之語!案√焖蜔o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下闋起三句:“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這里的“離合”和“悲歡”是偏義復詞。由于題目“送人”與下闋頭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就只取“離”字義,“悲歡”就只取“悲”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辛棄疾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毙腥颂ど下猛,“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但辛棄疾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于人們心中、存在于人事斗爭上的無形的“風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保▌⒂礤a《竹枝詞》)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辛棄疾在此并非簡單地借用前人的詩意,而有他切身的體會。他一生志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并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建“飛虎軍”,后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奸貪兇暴”、“厲害田里”而被罷官。這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的明顯例證。辛棄疾寫出詞的最后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李白《行路難》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同此悲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正可說明悲憤個原因和實質。

          這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辛詞的大家氣度。

        《鷓鴣》原文11

          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翻譯

          此花淺黃而清幽,形貌溫順又嬌羞。性情蕭疏遠離塵世,它的濃香卻久久存留。無須用淺綠或大紅的色相去招搖炫弄,它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遲開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裝有華麗護欄的花園里,它在中秋的應時花木中無雙無儔!峨x騷》里,為何巖桂不被收?大詩人屈原啊,可真叫無情無義,在寫到諸多花木的《離騷》里,為何巖桂不被收?

          注釋

          “畫闌”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為中秋時節首屈一指的花木。騷人、

          楚人:均指屈原。

          可煞:疑問詞,猶可是。

          情思:情意。

          何事:為何。

          賞析二

          詠物詩詞一般以詠物抒情為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一反傳統,以議論入詞,又托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倍潭淌淖謪s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

          上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下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據有關記載,桂樹花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為丹桂。它常生于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色黃而冠之以“輕”,再加上“暗淡”二字,說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秾艷嬌媚的顏色取悅于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像一位恬靜的淑女,自有其獨特的動人風韻。令人愛慕不已。她又情懷疏淡,遠跡深山,惟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猶如一位隱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贏得了世人的敬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毙紊窦鎮涞貙懗隽斯鸹ǖ莫毺仫L韻。她的顏色并不艷麗,“暗淡輕黃”,與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遜色得多。她的社會聲望也很一般,“情疏跡遠”,并沒有得到什么榮耀和寵幸,更不會有人給她熱捧恭維。但是她的體性溫柔,香留天地之間。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睆倪@兩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議論的方式行文。這兩句是議論的第一層;ó斎皇且约t為美的。至于碧牡丹、綠萼梅之類,那就更為名貴了。這些都是桂花沒有具備的。但是作者認為,內在美,比外在美更為重要!昂雾殹倍,把各種名花一筆蕩開,突出了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斷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边@是議論的第二層。梅花既有妍麗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開的高潔的內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認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內外之美。但是這兩種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嘆不如,都產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經過這樣的比較抑揚,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論定:桂花是眾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边@是議論的第三層!膀}人”,指屈原。屈原在《離騷》中,用褒揚之筆,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香草名花,以比況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沒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無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內。對這位先賢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對桂花的珍重。

          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于物。草間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贊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賞析一

          這首《鷓鴣天》詞是一篇盛贊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詞中,詠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為第一流者還僅此一篇。它與《攤破浣溪沙》同為作者與丈夫居住青州時的作品。

          作為供觀賞的花卉,艷麗的色彩是惹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點來寫的!鞍档p黃體性柔”,“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黃、淡黃、輕黃!绑w性柔”說這種花的花身和性質。

          “情疏跡遠只香留!边@種樹多生于深山中,宋之問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崩畎自姡骸鞍仓仙焦,綠葉垂芳根!彼詫θ藖碚f是跡遠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卻不因此而有所減少。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弊髡咭詾椋瑴\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于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添加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一流的名花,顏色淡一點又有什么要緊呢?

          上片圍繞“色”與“香”的矛盾展開形象化的議論,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美學觀點。對于“花”這個具體的審美對象來說,“色”屬于外在美的范疇,“味”屬于內在美的范疇,作者以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足見作者對于內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是緊承上一片的意思寫的。梅花,雖然開在早春,開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麗,儀態萬千。但是,面對著“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她卻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雖然開在深秋,獨放百花之后,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襲人,但面對著“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飾羞愧之容。于是,正值中秋八月開放的桂花便理所當然地成為花中之冠了。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薄膀}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離騷》上多載草木名稱,獨獨不見桂花。宋代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币馑己痛嗽~大體上是一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就全篇來說,這首詞的筆法是很巧妙的.。全詞自始至終都象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詞中正面描寫桂花的,只有開頭兩句。僅此兩句便把桂花的顏色、光澤、性格、韻味都寫盡了,為后面替桂花“鳴冤”、“正名”做好了鋪墊。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為第一流的花朵,是因為她十分注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所謂“何須淺碧深紅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無須淺碧深紅;如果徒有“淺碧深紅”便不能列為花中第一流。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讓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實,作者的詠梅、詠菊之作是不少的,這兩種花,論顏色,論風韻,確實不在桂花之下,她們的“妒”和“羞”恐怕還是因為她們沒有桂花那樣濃郁的芳香吧?最后,作者更直接談及詠桂與情思的關系,她以非凡的藝術家的膽量和勇氣指責屈原的當年不收桂花入《離騷》是“情思”不夠的緣故。至此,作者既為桂花“正”了“名”,又抒發了自己的一懷幽情。實際上,那“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視塵俗,亂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寫照。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公元1101年(建中靖國)之后,作者與丈夫趙明誠居住在青州之時。由于北宋末年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后,她曾隨丈夫屏居鄉里約一年之久。他們攻讀而忘名,自樂而遠利,雙雙沉醉于美好、和諧的藝術天地中。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鷓鴣》原文12

          鷓鴣天·黃沙道中

          宋代 辛棄疾

          句里春風正剪裁。溪山一片畫圖開。輕鷗自趁虛船去,荒犬還迎野婦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斗疏梅。亂鴉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蹴下來。

          譯文

          在寫成的詞句中,春風正在為我修改。眼前里展現出一片溪水高山的畫圖:水里的鷗鳥,輕輕地在水面上蕩漾,像乘坐在船上。從荒郊外跑回來的狗,迎著在田野里勞動的婦女回家去了。

          松樹和竹子交錯叢生,遠處看,青翠成堆。它們擎著殘雪,要和幾朵稀疏的梅花爭妍。紛亂的鳥鴉畢竟沒有擎殘雪斗疏梅的才思在樹枝上跳來跳去,晶瑩潔白像瓊瑤似的殘雪踩踏下來。

          注釋

          虛船:水鳥在水面上游走,給人以乘船的感覺,但因沒有船,所以叫虛船。

          無才思:沒有知識或不懂事。

          瓊瑤:指雪。

          賞析

          隱居帶湖的詞人,經常外出,或是觀景,或是到遠處的書堂讀書。這回他到黃沙嶺上的.書堂去,經過這黃沙道,看見了生氣勃勃的初春景象,不禁十分欣喜,馬上把自己所見到的溪山人物風景攝取如詞。全詞顯出清新玲攏的風采。首韻欲揚先抑,采用反襯法,寫自己正在搜索枯腸,意欲把春風初起的感覺寫如詩詞而不可得,突然間,眼前出現了一片溪山,清新得如剛打開的溪山畫。這就總攝全篇之魂,且為下文的寫溪山之美作好了準備!拜p鷗”以下,一句一景,以抓攝的辦法把眼前風景的動態和靜態特征及神味,都展示了出來。鷗趁空船,犬迎野婦,同為動態畫面,而一者自在,一者溫馨。一“去”一“回”,景物在變化中相互補足,顯示出畫面所需要的穩定性。另外,這兩句,對仗精工,選詞講究,能夠體現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意趣。下片起韻,轉動為靜,寫松竹戴雪、疏梅自放的初春特有景象,寫得頗有趣味和情韻。松竹梅本是所謂“歲寒三友”,它們經常出現在同一處,或被詩人安排在同一畫面中,梅得竹映,氣息愈清,精神愈秀,姿態愈美。此處本也應是如此構思。然而作者卻別出心裁,以被雪水洗得青翠欲滴但是無花的松竹,來與開放得正香的梅枝競美。作者以一“斗”字,寫出了不服氣的松竹聯手舉起殘雪來與梅枝斗美的情態,賦予自然界以人的憨稚,人的情韻。這三句,把松竹的氣概和情趣寫到了極處。下韻則以一個可愛的細節作為反壓,以亂鴉的煞風景沒詩情———亂鴉的煞風景并不能取消這風景本身的詩情,來隱示松竹梅這場“較量”的“勝敗”,從而把作者對他們這場“較量”的態度,不著痕跡地一收。收得若漫不經心,隨意點染,但風景如生,詩情宛然。大作家觀物,物中有人,物如其人,從來不“描死”風景。辛棄疾的風景詞寫得出色有生氣,正在于其中滲透了作者的精神氣息,使人不僅能從中看見作者的才華,還能看見他的情致。

        《鷓鴣》原文13

          原文:

          鷓鴣天·吹破殘煙入夜風

          朝代:宋朝

          作者:柳永

          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云歸去認無蹤。只應會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幕降臨,倏忽間清風吹散了薄煙,在窗欞竹簾之外,漸漸升起了一輪明月。因畏路途杳杳更憂人心未合,即使能結同心,恐不能同處一地。

          情義綿綿,思緒翩翩。剪不斷,理還亂。云兒啊,再回去只怕了無蹤跡(認不得歸路)。這樣的事、情思應該只有在前世里顯現,總是喜歡將兩地鴛鴦放一起。

          注釋

         、偾槊}脈:《古詩十九首·搖搖牽牛星》:“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脈脈,情意綿綿,凝視不語得樣子。

         、阝玮纾簯n慮不安!对娊洝げ菹x》:“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邸氨淘啤本洌褐^即使歸去夜很難尋得舊歡。碧云,碧空中得云,喻指遠方或天邊,多用來形容離愁別緒。

         、堋爸粦倍洌菏钦f男女情事須有緣分,前世有緣今世才能相廝相守。前生,佛教認為人有三聲,即前生、今生、來世。生,亦作“世”。前生即前一輩子,對今生而言。唐寒山《詩》之四十一:“今日如許貧,總是前生作。

          賞析:

          51歲時,柳永終于及第,去過福建,留有《煮海歌》,對當時煮鹽為生的民眾給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兩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載入了《海內名宦錄》中,足可見其在經綸事物上的天賦?上в捎谛愿裨颍麑以馀刨H,因此進入四處漂泊的'“浮生”,養成了一種對蕭索景物,秋傷風景的偏好。

        《鷓鴣》原文14

          鷓鴣

          朝代:元代

          作者:楊弘道

          鷓鴣鷓鴣生炎方,有耳未嘗聞北翔。鷓鴣鷓鴣何形色,北人見之應不識。

          前朝鼓吹鷓鷓鴣,上稽下考不見書。而今歌舞聞見熟,試為后生陳厥初。

          東京有臺高百尺,北望驚吁半天赤。塞垣關楗夜不扃,河南河北無堅壁。

          鷓鴣飛入酸棗門,青衣行酒都民泣。長淮東注連海潮,終南山氣參青霄。

          大田多稼際沙漠,幽州宮闕何嶕峣。金天洪覆需云潤,內自封畿外方鎮。

          霜葉煙花秋復春,妙選細腰踏繡茵。優絲伶竹彈吹闋,主人起舞娛嘉賓。

          玉帶右佩朱絲繩,牌如方響縣金銀。低頭俯身卷左膝,通袖臂搖前拜畢。

          露臺畫鼓靈鼉鳴,長管如臂噴宮聲。初如秋天橫一鶚,次如沙汀雁將落。

          紅袖分行齊拍手,婆娑又似風中柳。鷓鴣有節四換頭,每一換時常少休。

          次四本是契丹體,前襟倏閃靴尖踢;蛉缵呥M或如卻,或如酬酢或如揖。

          或如掠鬢把鏡看,或如逐獸張弓射。蹁躚蹩?更多端,染翰未必形容殫。

          主人再拜歡聲沸,酌酒勸賓賓盡醉。僚屬對起相后先,襟裾凌亂爭回旋。

          鷓鴣為樂猶古樂,大定明昌事如昨。風時雨若屢豐年,五十年來人亦樂。

          勿言鄭衛亂雅歌,人樂歲豐如樂何。朱門兵衛森彌望,門外聞之若天上。

          隗臺梁苑煙塵昏,百年人事車輪翻。倡家蠅營教小妓,態度纖妍渾變異。

          吹笛擊鼓阛阓中,千百聚觀雜壯稚。昔時華屋罄濃歡,今日樂堋為賤藝。

          白頭遺士偶來看,不覺傷心涕沾袂。

        《鷓鴣》原文15

          原文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簡析

          上片寫昔日相聚,句句有歌,句句有酒,頗饒唱韻味。妖嬈著一"太"字,則成激賞,即俗話:美得不能再美了!醉倒是失態,"誰能恨"即終不悔;唱罷歸來,"酒未消"赤意未消。詞人的任情與真率,可見一斑。下片寫別后相思。春日寂寥,故曰"悄悄";愁來夜長,故曰"迢迢"。碧云天"本江淹詩,"楚宮遙"本玉溪詩,無非去者日疏之意。末兩句才是全篇之警策,蓋人生天地間,制約太多,只有潛意識而生的夢魂,最無拘檢。就在此夜,這家伙又踏著滿地白花花的柳絮,飄過謝橋,重訪舊人去了。

          賞析

          這首詞記述的是詞人在一次春夜宴會上驚艷的情事。

          起筆“小令”二句,寫兩人初逢的情境!白鹎啊,點酒筵;“銀燈”,點夜晚;“玉簫”,指在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攄《云溪友議》,韋皋與姜輔家侍婢玉簫有情,韋歸,一別七年,玉簫遂絕食死,后再世,為韋侍妾。詞中以玉簫指稱,當意味著兩人在筵前目成心許。在華燈下清歌一曲,醉頰微酡,“嬌嬈”前著一“太”字,表露了詞人傾慕之情。接下來“歌中”二句,從“一曲”生出。在她優美的歌聲中痛飲至醉,誰又能感到遺恨啊!在她唱完之后,余音在耳,筵散歸來,酒意依然未消!案柚凶淼埂彼淖纸y攝全篇:表面看來,這是說一邊聽歌,一邊舉杯酣飲,不覺便酩酊大醉了;實際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聲陶醉,被美艷的歌者迷醉了。一“醉”字,點明命意,情韻悠長,并提引下片寫的春夜夢尋!白淼埂,是心甘情愿的!罢l能恨”即無人能恨,與柳永《鳳棲梧》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終不悔”,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醉得實在是太深太沉了,以至宴會歸來,仍酒意未消,而“未消”的'不僅是酒意,更有見玉簫而產生的綿綿情意。兩句實中有虛,沉著深婉。

          過片后,緊接寫“歸來”的情事。小晏尚有《鷓鴣天》詞云:“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可作本詞下片的概括!按呵那,夜迢迢”意謂,春意悄悄地潛進了心中,春夜又是漫無際涯。“悄悄”二字,寫春夜的寂靜,也暗示詞人獨處時的心境。久不成寐,更覺春夜迢迢,與上片短暫的歡娛恰成強烈對照!氨淘啤本洌蕴煸O喻,慨嘆由于人為的間阻,使兩人不能互通心愫,侯門如海,要想重見就更是困難了。一“遙”字,與《詩·鄭風·東門之墠》“其室則邇,其人甚遠”的“遠”字用意略同,并不是說兩人在空間上相隔很遠,而是說在時間上的長別的深意了。“楚宮”,楚王之宮,指代玉簫的居處,亦暗示女主人公“巫山神女”的身分。這三句寫宴罷歸來的刻骨相思,婉妙動人。“夢魂”二語,是全詞中警策之語。今夜里,詞人的夢魂,在迷蒙的夜色中,又踏著滿地楊花,悄悄地走過謝橋,去重會意中人了!皯T”,即慣常之意。“謝橋”,謝娘家的橋。唐代有名妓謝秋娘。詞中以謝橋指女子所居之地。張泌《寄人》詩:“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廓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标淘~暗用詩意。兩句宕開一筆,意味更深,以縹緲迷離的夢境反襯歌酒相歡的現實,以夢魂的無拘無束反襯生活中的迢遙間阻。末句“又”字,用意尤深,赴宴時踏楊花過謝橋的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再來卻是虛幻飄忽的夢魂了。這一節能生能新,情韻佳絕。

          據邵博《邵氏聞見后錄》載,與小晏同時的學者程頤,每聽到人誦“夢魂”兩句時,必笑曰:“鬼語也!”意甚賞之。

        【《鷓鴣》原文】相關文章: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鷓鴣天原文及賞析02-27

        鷓鴣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12-17

        鷓鴣天·上元啟醮原文及賞析02-26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原文翻譯12-17

        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原文及賞析12-17

        《鷓鴣天·衛縣道中有懷其人》原文及賞析02-27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原文及賞析02-27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原文及賞析02-2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