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菊花原文賞析

        時間:2024-02-27 00:07:41 好文 我要投稿

        菊花原文賞析

        菊花原文賞析1

          原文:

        菊花原文賞析

          菊花

          [唐代]李商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暗暗淡淡的紫色,溫潤嬌艷的黃色。

          菊花曾在隱士陶淵明東籬的邊上展現(xiàn)麗色,在羅含的庭院里吐露芬芳。

          菊花能夠承受寒涼的秋露,可是卻害怕夕陽的來臨。

          我愿浸在金鸚鵡杯中,為身居白玉堂中的明君所用。

          注釋

          融融:光潤的樣子。

          冶冶:艷麗的樣子。

          陶令:指陶淵明,因其主彭澤縣做過縣令,故稱陶令。

          羅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長,號富和,東晉桂陽郡耒陽(今湖南未陽市)人。博學能文,不慕榮利,編葦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被江夏太守謝尚贊為“湘中之琳瑯”;笢胤Q之為“江左之秀”。官至散騎廷尉。年老辭官歸里,比及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時人以為德行之感。

          禁:禁受,承當。

          重露:指寒涼的秋露。

          怯:膽怯、擔心。

          殘:一作“斜”。

          金鸚鵡:金制的狀如鸚鵡螺的酒杯。泛:指以菊花浸酒。

          白玉堂:指豪華的廳堂,喻朝廷。升:擺進。

          賞析:

          〈菊花〉詩的末聯(lián)“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與本詩末聯(lián)所抒發(fā)的感概,可以說同中有異。在〈菊花〉詩中,筆者曾經(jīng)說到,李商隱對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覺無望,卻想到自我毀滅,成為菊花酒,這樣便可以浮在用黃金鑄成的鸚鵡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這種感情,雖嫌激烈,卻畢竟帶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詩,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塢、微香、涓涓淚、寒雁、暮蟬、細路獨來、清尊相伴,一片嘆老嗟卑的味道,甚么火氣也沒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嘆之作歟!

          除了末聯(lián),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與〈野菊〉的筆法相類,只是后者的描述更為抽象,以作者的觀感為主。五、六寫凋零遲暮,亦與「已悲節(jié)物同寒雁」的情感相類。末聯(lián)則可見上述的分析,筆者對于此文有二點看法:首先,說李商隱「自我毀滅」實是見仁見智,我們也可以解讀為一種升華,成為菊花酒是需要釀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華,所以〈菊花〉詩的情感的確比〈野菊〉來得積極一點。再者,李商隱盡管嘆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會變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詩中的苦竹、椒塢、微香,與〈菊花〉詩的陶令、羅含同樣有賢才的涵意,都是詩人對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們從〈菊花〉、〈野菊〉、〈臨發(fā)崇讓宅紫微〉三首詩中,可以看到李商隱處在不同時空之下的感嘆,但是也可以見到李商隱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詩人的自尊心不曾稍減。最后,筆者以為選用〈菊花〉詩對照〈野菊〉,較另二首詩作更適合,既可以擺脫附會史事的牽強,亦可于寫作技巧、用詞遣字、情感強度作同中有異的比較。

          屈復曰:「通首不出題,亦是大病。」則是正好說明了〈野菊〉為何較〈錦瑟〉的詩旨來得明確,〈野菊〉一詩雖未有任何「菊」字,對于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縱觀全詩句意,則句句不離菊,首聯(lián)寫菊的生長環(huán)境和形態(tài),頷聯(lián)寫詩人愛菊、憐菊之心,頸聯(lián)寫詩人憶起當年賞菊之樂,末聯(lián)寫菊未被種植在宮中的遺憾。同樣,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題,因此都顯得詩意十分單純,也令人有思想范圍狹窄的感覺。就寫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塢,多層次意象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與省字的簡明精確,李商隱用字遣詞可謂匠心獨運。然而詩旨卻完全圍繞在懷才不遇的自憐情緒中打轉(zhuǎn),看多了李商隱這類為數(shù)不少的作品,真會讓人懷念起李白的豪邁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鄧中龍分析)

        菊花原文賞析2

          菊花

          唐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這家農(nóng)舍,好像到了陶淵明先生的家。我繞著這家的籬笆墻賞菊,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覺中,竟已西斜。

          百花之中,不是我最菊,而是因為菊花凋零得最晚,如果它開謝了,后面也就無花可賞了。

          注釋:

          1、秋叢:指叢叢秋菊。

          2、舍: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4、遍繞:環(huán)繞一遍。

          5、籬:籬笆。

          6、日漸斜: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

          7、盡:完。

          8、更:再。洛城:今河南洛陽。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

          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cè)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

          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

        菊花原文賞析3

          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里住。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yīng)無數(shù),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翻譯

          世間別離最無奈,總到離別時,方恨相聚少。你我二人.意氣相投,此一別,好時光將少。我是多么不情愿,與你在日暮黃昏中告別,此時此刻的心情,想必我們彼此明了。

          楊柳折了無數(shù),仍道不出珍重,笛聲陣陣,扣人心弦。你終究還是成為落日中的遠影,我駐足難移,惟愿鴻雁伴君行,一路順風順水。

          注釋

          愁絕:極度的憂愁。

          易:改變。鷓鴣聲里,借指見陽將去的江華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

          渺渺:遙遠。

          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吹度:吹送。

          征鴻:征雁,大雁秋來南飛,春來北往,但詩詞中多指南飛之雁。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八年(1679年)秋,納蘭容若的好友張純修(號見陽)離京赴任湖南江華縣,容若作此詞以送別。

          賞析

          上片寫想像之景,描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凄清之景!俺罱^行人天易暮”,人要走,留不住的盡是相思情,仿佛知道容若內(nèi)心的凄苦,連上天都不忍再看,暮色深重,愁煞趕路人!靶邢蝙i鴣聲里住”,“鷓鴣聲里”一語雙關(guān),既指友人沿途之景,又用鷓鴣特殊的鳴叫聲“行不得也哥哥”來表達挽留和思念!懊烀於赐ゲǎ救~下、楚天何處?”既然清楚了友人要去的地方,但是自己無法相陪,這真是哀愁的.一件事情。

          下片接著寫送別之情,依依惜別,不忍分離,可是離別總是要面對的,容若只得化悲痛為安慰,對自己說,朋友不過是遠去,來日方長,總有見面的一天。“折殘楊柳應(yīng)無數(shù),趁離亭笛聲催度!痹掚m如此,依然是舍不得離開,不知道送過了多少路程,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亭子,就是舍不得說分手。但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自己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不能將朋友送到他要去的地方。折柳送別是古人的傳統(tǒng),而“折殘”二字道盡了分離時的難舍難分。但是友人這一路上是否安全,他依然擔心。正巧頭頂上盤旋幾只大雁,那就讓大雁為自己護送友人,一路南下。詞人巧設(shè)“征鴻”來陪伴友人南下,以解其路途的寂寞,亦隱隱表現(xiàn)出對友人的關(guān)懷。情感的真摯到最后陡然升起,友人之間的情誼無須再多說,彼此心意了然。

          一般人描寫送別,總是從眼下的依依惜別講起,但容若另辟蹊徑,直接描寫旅途中的各種蕭瑟意象,仿佛已經(jīng)親眼見劍一般。到了下片才拉回現(xiàn)實,說到當下正在長亭餞別,在笛聲中送好友踏上征途。白己不能隨好友例土,只有大邊的兒只孤雁,陪伴好友向著一路向南。

        菊花原文賞析4

          原文: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詩詞賞析:

          〈菊花〉詩的末聯(lián)“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與本詩末聯(lián)所抒發(fā)的感概,可以說同中有異。在〈菊花〉詩中,筆者曾經(jīng)說到,李商隱對于升君白玉堂一事,已覺無望,卻想到自我毀滅,成為菊花酒,這樣便可以浮在用黃金鑄成的鸚鵡杯,升上用白玉砌的殿堂。這種感情,雖嫌激烈,卻畢竟帶有升上殿堂的愿望。到本詩,那些激烈的感情淡化了,苦竹、椒塢、微香、涓涓淚、寒雁、暮蟬、細路獨來、清尊相伴,一片嘆老嗟卑的味道,甚麼火氣也沒有了。其殆晚年的自嘆之作歟!

          除了末聯(lián),前四句形容菊的色、香,與〈野菊〉的筆法相類,只是后者的描述更為抽象,以作者的觀感為主。五、六寫凋零遲暮,亦與「已悲節(jié)物同寒雁」的情感相類。末聯(lián)則可見上述的分析,筆者對於此文有二點看法:首先,說李商隱「自我毀滅」實是見仁見智,我們也可以解讀為一種升華,成為菊花酒是需要釀造的,留下的反而是精華,所以〈菊花〉詩的情感的確比〈野菊〉來得積極一點。再者,李商隱盡管嘆老嗟卑,但基本性格是不會變的,前文曾分析〈野菊〉詩中的苦竹、椒塢、微香,與〈菊花〉詩的陶令、羅含同樣有賢才的涵意,都是詩人對自己的才能品格的肯定。我們從〈菊花〉、〈野菊〉、〈臨發(fā)崇讓宅紫微〉三首詩中,可以看到李商隱處在不同時空之下的感嘆,但是也可以見到李商隱始終如一的態(tài)度,詩人的自尊心不曾稍減。最后,筆者以為選用〈菊花〉詩對照〈野菊〉,較另二首詩作更適合,既可以擺脫附會史事的牽強,亦可於寫作技巧、用詞遣字、情感強度作同中有異的比較。

          屈復曰:「通首不出題,亦是大病!箘t是正好說明了〈野菊〉為何較〈錦瑟〉的詩旨來得明確,〈野菊〉一詩雖未有任何「菊」字,對於菊的形容也是十分抽象,但是縱觀全詩句意,則句句不離菊,首聯(lián)寫菊的生長環(huán)境和形態(tài),頷聯(lián)寫詩人愛菊、憐菊之心,頸聯(lián)寫詩人憶起當年賞菊之樂,末聯(lián)寫菊未被種植在宮中的'遺憾。同樣,前文所提及的〈菊〉也是通首不出題,因此都顯得詩意十分單純,也令人有思想范圍狹窄的感覺。就寫作技巧而言,野菊、苦竹、椒塢,多層次意象組合的完美搭配,忍字與省字的簡明精確,李商隱用字遣詞可謂匠心獨運。然而詩旨卻完全圍繞在懷才不遇的自憐情緒中打轉(zhuǎn),看多了李商隱這類為數(shù)不少的作品,真會讓人懷念起李白的豪邁瀟灑、杜甫的憂國憂民。(鄧中龍分析)

        菊花原文賞析5

          檐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明日蕭條醉盡醒,

          殘花爛熳開何益;h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jié)根失所纏風霜。

          譯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為移載得晚,到重陽節(jié)時花蕊還是青的`沒有開花,不能摘來觀賞。

          等到明天秋景蕭瑟人們從酒醉中清醒了,你再開出些殘花來有什么用呢?

          籬笆邊的野地里開了許多雜花,人們將這些細碎瑣屑的花采了擺在中堂中觀賞。

          感念你空長了大大的枝葉,只因跟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為風霜所侵。

          賞析: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重陽節(jié),時杜甫居長安下杜城。詩人看到庭前遲開的甘菊花,不禁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菊花原文賞析6

          原文:

          題菊花原文:颯颯西風滿院栽,[1]蕊寒香冷蝶難來。[2]他年我若為青帝,[3]報與桃花一處開。[4]題菊花拼音解讀:sà sà xī fēng mǎn yuàn zāi ,[1]ruǐ hán xiāng lěng dié nán lái 。[2]tā nián wǒ ruò wéi qīng dì ,[3]bào yǔ táo huā yī chù kāi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詩詞賞析: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lián)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yīng)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矐(yīng)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里說這首詩作于黃巢五歲時,不可信。此詩當作于黃巢年青時,發(fā)動起義之前。

        菊花原文賞析7

          原文

          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來住云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要知爛熳開時節(jié),直待西風一夜霜。

          翻譯

          從古到今人間都是“腐臭場”,只有酒是香的。自從隱居在云煙畔,每天都過的閑適瀟灑。

          重陽時節(jié),呼朋喚友共享美麗秋色,只這菊花竟還未開放?磥硪刖栈ㄩ_的熱烈絢爛,還得等待刮一陣秋風,落一夜嚴霜。

          注釋

          云煙畔:詞人閑居的鉛山鄉(xiāng)間別墅。

          黃花:菊花。

          重陽:即農(nóng)歷九月初九,古人常在這天登高賞菊。

          賞析

          辛棄疾的詞,大多借景抒情、詠物言志,他的這首《鷓鴣天》也不例外。自從南歸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權(quán)的重用,報效國家,恢復中原,展露才干,但沒想到他的這些志向不僅未能實現(xiàn),反而遭奸臣讒害,落得被迫過上閑居生活。他雖寄情山水,但仍時常流露出一股憤憤不平之氣。此詞雖題為《尋菊花無有,戲作》,但整個上片都未直接接觸題目,只是憤世嫉俗之情的抒發(fā);就是下片,對題目說來,也只是點到而已。

          此詞上片開頭兩句:“掩鼻人間臭腐場,古今惟有酒偏香!狈路饝{空而來,卻又發(fā)自心靈深處,是飽經(jīng)風霜,到過了廟堂官場、都會邊疆,目睹了官場丑惡之后的十分痛苦的總結(jié)和極端厭惡的心態(tài)。在辛棄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慣了當時投降派掌權(quán),正人君子遭受打擊,狗茍蠅營的小人氣焰囂張,故斥官場為“臭腐場”,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把诒恰倍,本于《孟子。離婁下》的“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充分展示了詞人自己品格的高潔和對丑惡的'厭惡。正因為面對的是“臭腐場”,所以“惟有酒偏香”!熬啤敝捌恪,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憂”。“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說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間”與“古今”連用,即空間與時間結(jié)合,橫與縱交織,意謂不僅眼前的“人間”是“臭腐場”,“惟有酒偏香”,而且從古到今,莫不如此。接著“自從來住云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兩句,情調(diào)一轉(zhuǎn),由對“人間”深深的厭惡,變?yōu)閷ι搅蛛[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悅,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云煙畔”,指詞人閑居的鉛山鄉(xiāng)間別墅。這里依山臨水,云煙縹緲,如世外桃源!案栉杳Α保瑢懺~人閑適瀟灑的生活和志得意滿的情愫。他在閑居鉛山時所作的詞,多有類似語句。

          上片敘寫人間是“臭腐場”,詞人欲遠務(wù)之,從而為下片“尋菊花”作了鋪墊。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處避重陽?”轉(zhuǎn)入正題。前兩句點“尋菊花”,后一句明“不見”!袄习椤保瑩(jù)另一闋《鷓鴣天》(翰墨諸公久擅場)的題目可知,當為“吳子似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來表現(xiàn)菊花。如杜甫《課伐木》詩說:“秋光近青岑,季月當泛菊!睆埿⑾椤耳p鴣天》詞說:“一種濃華別樣妝,留連春色到秋光。解將天上千年艷,翻作人間九月黃!币蚨肮睬锕狻保措[含了“尋菊花”之意!包S花”,即菊花!爸仃枴,即農(nóng)歷九月初九,古人常在這天登高賞菊。結(jié)尾兩句:“要知爛熳開時節(jié),直待秋風一夜霜。”是說菊花的開放,還得等待刮一陣秋風,落一夜嚴霜。這只是字面意思,實際是贊美菊花不趨炎附勢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贊美菊花的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觀全篇,這首詞雖寫法不合常規(guī),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題作文,而在借題發(fā)揮,表現(xiàn)他憤世的情懷和如菊的品格。

        菊花原文賞析8

          原文:

          題菊花

          朝代:唐朝

          作者: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秋天颯颯的西風中院內(nèi)開滿了菊花。蝴蝶早已隨夏日遠去,蕊寒香冷的.菊花只能在秋風里孤芳自賞。如果有一天我當了分管春天的天神青帝,那么一定要讓這美麗多姿的菊花同桃花一樣開在春天里。

          注釋

         、棚S颯:形容風聲。

         、迫铮夯ㄐ膬。

         、乔嗟郏核敬褐。古代傳說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東方,主行春天時令。

         、葓螅焊嬖V,告知,這里有命令的意思。

          賞析:

          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下記載:“巢五歲侍翁父為菊花聯(lián)句,翁思索未至,巢信口應(yīng)曰:‘堪與百花為總首,自然天賜赭黃衣。’巢之父怪欲擊巢,乃翁曰:‘孫能詩,但未知輕重,可令再賦一篇!矐(yīng)之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边@里說這首詩作于黃巢五歲時,不可信。此詩當作于黃巢年青時,發(fā)動起義之前。

        菊花原文賞析9

          原文:

          重陽后菊花二首

          宋代:范成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譯文: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重陽后菊花雖然還帶著濕露,鮮嫩可愛,但已經(jīng)無人來賞。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與重陽前比并沒有差異,還是金色的菊蕊照著地上的泥沙。世俗之人沒有超脫的情趣,不解賞花,只知道看重陽節(jié)那一天的菊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過了重陽登高節(jié)之后,菊花還是很新嫩的',但所謂的酒徒與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這就好像當官的人辭官之后,親朋故友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

          注釋:

          寂寞東籬(lí)濕露華,依前金靨(yè)照泥沙。

          東籬:化自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因陶淵明詩意而后人借以特指菊花栽種之地。金靨(yè):字面意思是指金色的笑臉,其實是詩人的化用,實意是形容菊花,這一用法宋朝尤為常見。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退士:退休之官員。垂車:猶“懸車”,以懸掛車子表示不再當官上朝。

          賞析:

          第一首,起句先寫重陽后的菊花無人觀賞。“寂寞”,無人到來;“東籬”,特指菊花栽種之地;“濕露華”,菊花帶著濕露,猶鮮嫩可愛。后三字與前二字對照,以見無人見賞的可惜,七字之中,自為比照,詞意充實。第二句又申述菊花之美,與重陽前比較,進一步比照!耙狼啊保划愔仃栔;“金靨”,形容金黃色的菊蕊;“照泥沙”,光彩照地,然只獨照泥沙,有傷嘆之意。第三四句“世情兒女”指世俗之人;說他們沒有超脫的情趣,即“無高韻”,所以只能應(yīng)著節(jié)日故事,“看重陽一日”之“花”,實際上意在求福求壽,不解賞花。此詩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

          第二首,起句寫過了重陽“登高節(jié)”后,菊花尚新,也即第一首前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寫“酒徒”與所謂的“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第三四句說菊花在節(jié)日與節(jié)后受人們的不同對待,恰好像當官的人辭官之后,“親交”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范成大做過大官,這時“致仕”家居,大概也嘗過世人這種冷淡的況味,故見重陽后的菊花有感而一發(fā)之。這首詩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勢利”。

        菊花原文賞析10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寄興的詩,沒有什么艱澀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淺近直白。詩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詩詞中屬于香草美人筆法。首聯(lián)詩人先描寫故園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開得并不張揚,而是淡淡的幽然的開放,而且開得那么突然,所以頷聯(lián)寫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從天空墜落一般。寫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質(zhì),不鋪排張揚,但是卻內(nèi)涵豐沛,在單淡然中凸現(xiàn)其品質(zhì)。后兩句是詩人的托物起行,以菊花自比。頸聯(lián)寫到多少淪落天涯的文人騷客,估計詩人自己也在內(nèi)吧,尾聯(lián)寫盡借籬落看秋風,籬落是指籬笆,記的范成大在他的一首詩中提到籬落,“日長籬落無人問”。淪落天涯的文人騷客從這籬笆里面的開放的秋菊中看盡了濃濃衰颯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陶淵明以來,菊花就是隱士、高潔的象征,詩人就是借菊花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品格。

        菊花原文賞析11

          嘆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時晚,青蕊重陽不堪摘。

          明日蕭條醉盡醒,殘花爛熳開何益?

          籬邊野外多眾芳,采擷細瑣升中堂。

          念茲空長大枝葉,結(jié)根失所纏風霜。

          古詩簡介

          《嘆庭前甘菊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古詩。這首詩寫詩人看庭前甘菊花開得晚了,沒趕上重陽佳節(jié),嘆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借以表達了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定叛亂盡一份綿薄之力的憤慨。這首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詩中用“野外”、“眾芳”細瑣卻被采回擺放廳堂,反襯甘菊花的生不逢時,不被欣賞。對“眾芳”細瑣被采回擺放廳堂的現(xiàn)象的不滿,對甘菊花的遭遇表達了惋惜與同情。

          翻譯/譯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為移載得晚,到重陽節(jié)時花蕊還是青的沒有開花,不能摘來觀賞。

          等到明天秋景蕭瑟人們從酒醉中清醒了,你再開出些殘花來有什么用呢?

          籬笆邊的野地里開了許多雜花,人們將這些細碎瑣屑的花采了擺在中堂中觀賞。

          感念你空長了大大的'枝葉,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為風霜所侵。

          注釋

         、鸥示栈ǎ河置婢眨揖,花黃,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移時晚:謂移植以晚矣,故花開遲,而不堪摘。

         、迫铮╮uǐ):花心。重陽:農(nóng)歷九月九日?埃耗堋

         、亲肀M醒:意謂似醉似醒。蕭條:寂寥。醉盡醒:謂無菊飲不歡。

         、葼熳(làn màn):散亂貌。

         、杀姺迹悍褐讣毈嵵盎ā

         、手刑茫涸娭写父呶。采擷(xié):摘取。升中堂:花得登廟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時。

         、似潱捍。

         、淌褐^失其故所,結(jié)根失所,故前曰“空長”。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重陽節(jié),時杜甫居長安下杜城。詩人看到庭前遲開的甘菊花,不禁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賞析/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中菊花意象應(yīng)是詩人自況。

          詩先寫“嘆”的原因是“移時晚”;ú輼淠径加凶约旱纳L規(guī)律,菊花應(yīng)在深秋開放,重陽節(jié)是賞菊的好時候。檐前的菊花因為移植的時間晚了,沒能趕上在重陽佳節(jié)引萬千人矚目的環(huán)境中綻放。

          其后,“明日蕭條醉盡醒”,沒有了重陽佳節(jié)其樂融融的氛圍,賞花人的興致由濃轉(zhuǎn)薄直至曲終人散,你開的再絢爛多姿也沒有什么用。

          再寫“眾芳”被采擷,反襯甘菊不被用,更可嘆;h邊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為生不逢時,即使花蕾綴滿枝頭,非但不再會有人駐足欣賞,而且將敵不過要與殘酷風霜抗爭的命運。詩人在詩作中嘆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實為嘆息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定叛亂盡一份綿薄之力。杜甫飽讀詩書,有著高漲的愛國熱情,卻始終壯志難酬。詩人豐富的生命體驗與磅礴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縱橫交錯,抽象的情感經(jīng)驗?zāi)鄢删栈ㄒ庀!案示铡庇兄鴺O佳的藥用價值,卻不被人們所采摘,詩人滿腹經(jīng)綸,卻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時晚”的結(jié)局,詩人與菊花有著相似的命運,菊花內(nèi)蘊為詩人心內(nèi)之象的寫照。

          這首詩的尾聯(lián)“念茲空長大枝葉,結(jié)根失所纏風霜!笨此圃卩祰@菊花長的枝繁葉茂,卻不能避免風雪寒霜的打擊,實卻從另一個側(cè)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氣概,襯托出了菊花高層次、高品味的風格美。不論現(xiàn)實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會多么凋敝,杜甫決不在它面前閉上眼睛,而是大膽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指出解決的途徑。

          菊花的文化寓意與詩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頑強執(zhí)著精神與詩人永不磨滅的意志交相輝映,而菊花的審美意蘊也正與詩人敢于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意志相映成輝。

          名家點評

          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朱明倫:“杜甫曾參加過科舉考試而落第,還參加過玄宗特詔的制舉也沒及第,又因獻三大禮賦得到玄宗賞識而待制集賢院,結(jié)果仍未獲一官半職。此與甘菊遭遇何其相似乃爾!怎能不嘆花且自嘆?”

          明代學者、大儒董養(yǎng)性:“此篇賦而比也。言君子不能與小人竟進,雖若有后是之憂,而實則有傲霜之操,故雖嘆之,其實美之也。此即詩人反騷之意!薄抖殴げ吭娺x注·卷四》

          明末清初學者仇兆鰲:“此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傷君子晚猶不遇,而小人雜進在位也!抖旁娫斪ⅰぞ砣

        菊花原文賞析12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再無花可賞。

          注釋

          秋叢:指叢叢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遍繞:環(huán)繞一遍。

          籬(lí):籬笆。

          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yīng)讀xiá。

          盡:完。

          更(gèng):再。

          賞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贊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zhì),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的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么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xiàn)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xiàn)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tài)。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tài)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無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為后凋者,它得天獨厚的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xiàn)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后凋的堅貞品格的贊美。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題材,發(fā)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fā),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在寫作上,用語淡雅樸素,饒有趣味。筆法也很巧妙,前兩句寫賞菊的實景,為渲染愛菊的氣氛做鋪墊;第三句是過渡,筆鋒一轉(zhuǎn),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進一步開拓美的境界,增強了這首小詩的藝術(shù)感染力。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于公元796年(唐元和二年)作于長安。

          元稹

          元。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菊花原文賞析13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原文: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徘飬玻褐竻矃睬锞。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翘占遥禾諟Y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缺槔@:環(huán)繞一遍。

          ⑸籬(lí):籬笆。

          ⑹日漸斜(xiá):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yīng)讀xiá。

         、吮M:完。

         、谈╣èng):再。

          1、 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xx:327-328頁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一首。

          第一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么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xiàn)了詩人專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xiàn)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tài)。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氨槔@”“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tài)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xiàn)了出來,字里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凋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fā),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后凋零的堅強品格的贊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cè)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

        菊花原文賞析14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原文:

          愁絕行人天易暮,行向鷓鴣聲里住。渺渺洞庭波,木葉下,楚天何處。

          折殘楊柳應(yīng)無數(shù),趁離亭笛聲吹度。有幾個征鴻,相伴也,送君南去。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注釋

         、俳A,在湖南省西南部,今為瑤族自治縣?滴跏四辏1679),張見陽令江華縣,作者填此以送。

         、诔罱^二句:意謂見陽將赴任到遙遠的江華,此刻送行為之生愁添恨,而天色也仿佛變得晦暗迷蒙了。愁絕,極度的憂愁。易∶改變。鷓鴣聲里,借指見陽將去的江華之地,地在西南方,故云。且鷓鴣聲亦含有惜別之意。

          ③渺渺三句: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句,謂見陽將去之江華,也正是秋色凄涼,令人惆悵。渺渺:遙遠。楚天:古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屬楚國,楚在南方,故用以泛指南方的天空。

         、苷蹥埗洌阂庵^在送別見陽之時依依難舍,楊柳折斷了無數(shù)次,本應(yīng)趁著長亭離宴上的'笛聲作別,卻仍不忍分手離去。吹度,猶吹送。

         、菡鼬櫍赫餮,大雁秋來南飛,春來北往,但詩詞中多指南飛之雁。

          菊花新·用韻送張見陽令江華賞析

          送別總是令人傷感的,故詩詞中舉凡送別題材的作品也總是傷離怨別者居多。本篇亦為送別之作,其感傷之情也是瀉灑滿紙。唯其作法別見特色,即用筆有虛有實,上片出之以虛,是寫想象之景,寫見陽將赴任之地的蒼茫凄清之景;下片是實筆出之,寫此時此地之景。一虛一實,輕靈而不失深婉,將送別、惜別的深摯情意表達得盡致淋漓。

        菊花原文賞析15

          菊花

          朝代:唐代

          作者: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譯文】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釋】

          陶家:陶,指東晉陶淵明。

          【鑒賞】

          詩人對菊花由衷喜愛:開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叢叢,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忘情地欣賞這些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轉(zhuǎn),指出自己并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凌風霜而不凋,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后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志,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這首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讓人們?nèi)セ匚毒捉,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而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菊花原文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菊花原文及賞析12-19

        菊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菊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菊花》原文賞析及翻譯12-18

        綢繆原文賞析12-17

        別離原文賞析12-17

        不見原文賞析12-17

        微雨原文及賞析12-17

        苔原文賞析12-17

        雪原文及賞析12-1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