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微雨原文及賞析
微雨原文及賞析1
原文:
微雨
[唐代]李商隱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賞析:
李商隱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朧,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內(nèi)在神韻。這首《朧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此詩前兩句寫傍晚前后朧雨剛落不久的情景,后兩句寫夜深后朧雨落久的情景。全詩摹寫入朧,繪形繪聲,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朧雨的內(nèi)在神韻,其妙處在于從虛處著筆,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態(tài),只是借人的感受作側(cè)面烘托,顯得非常靈活而新鮮。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眱删鋸陌頃r分寫起,這時朧雨剛下,視覺上像看到它隨著樹林中的霧氣一起浮動,根本分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朧雨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眱删淅m(xù)寫下去,寫的是夜已深,而朧雨下了很久仍沒有停的情景。夜間朧雨久久不停,氣溫隨之下降,人在屋內(nèi),即使遠離窗子,仍然感到有點冷,而那寒氣仿佛還侵逼到那閃搖不定的燈火上。久雨后的空氣也變得潮濕了,雨點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聽到近處水面?zhèn)鱽淼臇V弱的淅瀝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朧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后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又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朧雨本身,僅是從林靄、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朧雨帶給人的各種感覺,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出神入化的藝術(shù)功底。用字也極有分寸,“初隨”“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朧雨的特點,一絲不茍。
這首詩體物傳神,刻畫入朧,虛處著筆,雨中有人。朦朧,迷離,似愁緒,可意會不可言傳。全詩不著一個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關(guān)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觀感受來表現(xiàn)朧雨的形態(tài),卻是很成功的。
微雨原文及賞析2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古詩簡介
《劍門道中遇微雨》作于1172年冬。當(dāng)時,陸游由南鄭(今陜西漢中)調(diào)回成都,途經(jīng)劍門山,寫下這首詩。陸游在南鄭,是以左承議郎處于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參預(yù)軍事機密。南鄭是當(dāng)時抗金前方的軍事重鎮(zhèn),陸游在那時常!皩嬶埌榜R間”(《憶昔》)。而成都則是南宋時首都臨安(杭州)之外最繁華的城市。陸游去成都是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司參議官;而擔(dān)任安撫使的又是當(dāng)時著名詩人,也是陸游好友的范成大。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后方,由戰(zhàn)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勞就逸。
翻譯/譯文
衣服上沾滿了旅途上的灰塵和雜亂的酒的痕跡。出門在外去很遠的地方宦游,所到之地沒有一處是不讓人心神暗淡和感傷的。我這一輩子就應(yīng)該做一個詩人嗎?為什么騎上瘦驢在細雨中到劍門關(guān)去?
注釋
(1)劍門:劍門,在今四川劍閣縣北。據(jù)《大清一統(tǒng)志》:“四川保寧府:大劍山在劍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斷,兩崖相嵌,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又名劍門山!
。2)銷魂:心懷沮喪得好象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3)合:應(yīng)該。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當(dāng)時,陸游由南鄭(今陜西漢中)前線調(diào)回成都(今屬四川)。陸游在南鄭,是以左承議郎處于四川宣撫使王炎幕中,參預(yù)軍事機密。南鄭是當(dāng)時抗金前方的軍事重鎮(zhèn),陸游在那時常!皩嬶埌榜R間”(《憶昔》)。而成都則是南宋時首都臨安(杭州)之外最繁華的城市。陸游去成都是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使司參議官;而擔(dān)任安撫使的又是當(dāng)時著名詩人,也是陸游好友的范成大。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后方,由戰(zhàn)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勞就逸。他在南鄭往成都途經(jīng)四川劍閣劍門關(guān)時寫下這首詩。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廣泛傳頌的名作,詩情畫意,十分動人。然而,也不是人人都懂其深意,特別是第四句寫得太美,容易使讀者“釋句忘篇”。如果不聯(lián)系作者平生思想、當(dāng)時境遇,不通觀全詩并結(jié)合作者其他作品來看,便易誤解。作者先寫“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銷魂”。陸游晚年說過:“三十年間行萬里,不論南北怯登樓”(《秋晚思梁益舊游》)。梁即南鄭,益即成都。實際上以前的奔走,也在“萬里”“遠游”之內(nèi)。這樣長期奔走,自然衣上沾滿塵土;而“國仇未報”,壯志難酬,“興來買盡市橋酒……如鉅野受黃河頓”(《長歌行》),故“衣上征塵”之外,又雜有“酒痕”。“征塵雜酒痕”是壯志未酬,處處傷心(“無處不銷魂”)的結(jié)果,也是“志士凄涼閑處老”(《病起》)的寫照。
“遠游無處不銷魂”的“無處”(“無一處”即“處處”),既包括過去所歷各地,也包括寫這首詩時所過的劍門,甚至更側(cè)重于劍門。這就是說:他“遠游”而“過劍門”時,“衣上征塵雜酒痕”,心中又一次黯然“銷魂”。
引起“銷魂”的,還是由于秋冬之際,“細雨”蒙蒙,不是“鐵馬渡河”(《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而是騎驢回蜀。就“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來說,他不能不感到傷心。當(dāng)然,李白、杜甫、賈島、鄭棨都有“騎驢”的詩句或故事,而李白是蜀人,杜甫、高適、岑參、韋莊都曾入蜀,晚唐詩僧貫休從杭州騎驢入蜀,寫下了“千水千山得得來”的名句,更為人們所熟知。所以騎驢與入蜀,自然容易想到“詩人”。于是,作者自問:“我難道只該(合)是一個詩人嗎?為什么在微雨中騎著驢子走入劍門關(guān),而不是過那‘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的.戰(zhàn)地生活呢?”不圖個人的安逸,不戀都市的繁華,他只是“百無聊賴以詩鳴”(梁啟超語),自不甘心以詩人終老,這才是陸游之所以為陸游。這首詩只能這樣進行解釋;也只有這樣解釋,才合于陸游的思想實際,才能講清這首詩的深刻內(nèi)涵。
一般地說,這首詩的詩句順序應(yīng)該是:“細雨”一句為第一句,接以“衣上”句,但這樣一來,便平弱而無味了。詩人把“衣上”句寫在開頭,突出了人物形象,接以第二句,把數(shù)十年間、千萬里路的遭遇與心情,概括于七字之中,而且毫不費力地寫了出來。再接以“此身合是詩人未”,既自問,也引起讀者思索,再結(jié)以充滿詩情畫意的“細雨騎驢入劍門”,形象逼真,耐人尋味,正如前人所言,“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但真正的“功夫”仍在“詩外”(《示子遹》)。
另一說認為:自古詩人多飲酒,李白斗酒詩百篇,杜甫酒量不在李白之下。陸游滿襟衣的酒痕,正說明他與“詩仙”、“詩圣”有同一嗜好。騎驢,也是詩人的雅興,李賀騎驢帶小童出外尋詩,就是眾所周知的佳話。作者“細雨騎驢”入得劍門關(guān)來,這樣,他以“詩人”自命,就正是名副其實了。
但作者因“無處不銷魂”而黯然神傷,是和他一貫的追求和當(dāng)時的處境有關(guān)。他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復(fù)中原,寫詩只是他抒寫懷抱的一種方式。然而報國無門,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陜西前線,過上一段“鐵馬秋風(fēng)”的軍旅生活,現(xiàn)在又要去后方充任閑職,重做紙上談兵的詩人了。這使作者很難甘心。
所以,“此身合是詩人未”,并非這位愛國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無可奈何的自嘲、自嘆。如果不是故作詼諧,他也不會把騎驢飲酒認真看作詩人的標志
作者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衷情難訴,壯志難酬,因此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調(diào)侃自己。
微雨原文及賞析3
淡煙微雨鎖橫塘,且看無風(fēng)浪。一葉輕舟任飄蕩,芰荷香,漁歌雖美休高唱。些兒晚涼,金沙灘上,多有睡鴛鴦。
賞析
古代詩文中的某些地名,如“橫塘”、“南浦”、“西園”之類,不必強行斷定其實處,已自有其特定的意境與風(fēng)味。提起“橫塘”,人們就會想到江南的水鄉(xiāng),波明水凈,綠柳紅荷,蓮舟輕蕩,少男少女們互唱著風(fēng)情萬種的吳歌。作者借此地名,不排除利用人們的聯(lián)想,但他又限定了特別的氛圍,即“淡煙微雨”。一個“鎖”字,將橫塘置于蒙蒙細雨的籠罩之中,同時也排除了“熱鬧”的加入,使水面成了作者的個人世界。
“且看”二字用語平常,卻頗具玩味,可以說,它與杜甫“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的“且看”有異曲同工之妙。“且看”就是那么隨隨便便、漫不經(jīng)意地一看,顯示出一種平常心。天空固然雨意不絕,湖面卻也水波不興。詩人用“且看”而不用“且喜”,正因為他蕩舟的行意已決,“無風(fēng)浪”,不過是適遇其便而已。順理成章,就有了下句的“一葉輕舟任飄蕩”。
在閑適自在中,詩人一步步地揭示了橫塘的美。先是“芰荷香”,荷花固不必說,提起芰香,我們就會想起《紅樓夢》中香菱論菱香的.那一段妙論:“若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細領(lǐng)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聞呢!痹偈沁h遠傳來的一兩聲漁歌,漸近黃昏送來的輕微的晚任,在暮色中閃閃發(fā)亮的沙灘,還有在灘頭并頭酣眠的鴛鴦。
“漁歌雖美休高唱”是承上啟下之筆,它上承“芰荷香”,為煙雨迷茫、清香散溢的恬靜水域增加出一種生活的“美”,又通過“休高唱”的折筆,引出了在沙灘晚任中享受著自然天趣的對對鴛鴦!岸嘤兴x鴦”五字,進一步渲染了橫塘美景的安恬,也表現(xiàn)出詩人覓求與珍護生活美的一片深情。
這首小令可以說每一句都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尤其是在“一葉輕舟任飄蕩”之后,更是筆致細膩,調(diào)動了嗅覺、聽覺、感覺、視覺的一切感受,真稱得上是“美不勝收”。在景象的歷歷鋪敘中,利用“漁歌雖美休高唱”的曲折,別開一番生面,增加了文意的起伏變化。
全曲確如平和的天籟,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存在作者隱微的寄托。詩人的隱意就表現(xiàn)在起首兩句中。前面說過,詩人將“橫塘”置于煙籠雨罩的特定環(huán)境下,是為了創(chuàng)造出“一葉輕舟任飄蕩”的自在空間的需要。但細細深想下去,之所以水面上只剩下“一葉輕舟”,則正是因為作者具有不同塵俗的審美心理與生活方式。所以“淡煙微雨鎖橫塘,且看無風(fēng)浪”兩句,同唐人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的句意一樣,表現(xiàn)了一種超塵脫俗、不以物累的隱者的孤高。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細雨霏霏,像是輕煙籠罩著橫塘,漫不經(jīng)心的一看水面上風(fēng)平浪靜。我駕著一葉輕舟,任它自由飄蕩;菱角和荷葉的清香陣陣撲面。水鄉(xiāng)的漁歌雖然動聽,此刻卻擔(dān)心它會破壞這靜謐安閑的時刻。暮色漸漸降臨,送來些許輕寒,放眼金沙灘畔,不時有一對對鴛鴦并頭宿眠。
注釋
橫塘:江蘇吳縣西南地名,又南京秦淮河堤南也稱橫塘。詩詞中常取作江南水鄉(xiāng)旖旎的典型。
芰(jì):菱。
些兒:少許。
微雨原文及賞析4
微雨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古詩簡介
《微雨》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詠雨詩。此詩前兩句寫傍晚前后微雨剛落不久的情景,后兩句寫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全詩摹寫入微,繪形繪聲,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微雨的內(nèi)在神韻,其妙處在于從虛處著筆,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態(tài),只是借人的感受作側(cè)面烘托,顯得非常靈活而新鮮。
翻譯/譯文
開始的時候,微雨像樹林中浮動的霧氣一樣,時有時無,若隱若現(xiàn);漸漸地,分掉了一點夜晚的涼意,讓人感覺到了它的存在。
夜深了,它透窗入戶,讓燈火閃爍不定,離窗很遠也能感覺到它的冰涼;仔細聽還能感覺到從空曠的院子里傳來的輕微淅瀝聲。
注釋
、帕朱\(ǎi):林中的云氣。靄,霧氣。
、粕裕簼u漸。共:與,跟。
⑶迥(jiǒng):遠。一作“逼”。
、忍摚哼@里是空曠的意思。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大約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當(dāng)年李商隱參加進士科考初試失敗,在天平軍節(jié)度使令狐楚幕府擔(dān)任巡官,一場雨后寫下此詩。
賞析/鑒賞
李商隱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內(nèi)在神韻。這首《微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
此詩詠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覺的,很難把它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詩中描寫全向虛處落筆,借助于周圍的有關(guān)事物和人的主觀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襯、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
開頭兩句從傍晚時分寫起,這時微雨剛下,視覺上像看到它隨著樹林中的霧氣一起浮動,根本分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微雨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后面兩句續(xù)寫下去,寫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沒有停的情景。夜間微雨久久不停,氣溫隨之下降,人在屋內(nèi),即使遠離窗子,仍然感到有點冷,而那寒氣仿佛還侵逼到那閃搖不定的燈火上。久雨后的空氣也變得潮濕了,雨點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聽到近處水面?zhèn)鱽淼奈⑷醯匿罏r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后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又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微雨本身,僅是從林靄、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微雨帶給人的各種感覺,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出神入化的藝術(shù)功底。用字也極有分寸,“初隨”“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微雨的特點,一絲不茍。
這首詩體物傳神,刻畫入微,虛處著筆,雨中有人。朦朧,迷離,似愁緒,可意會不可言傳。全詩不著一個雨字,只是借助周遭相關(guān)的事物以及人的主觀感受來表現(xiàn)微雨的形態(tài),卻是很成功的。
微雨原文及賞析5
送和甫至龍安微雨
荒煙涼雨助人悲,淚染衣襟不自知。
除卻春風(fēng)沙際綠,一如看汝過江時。
翻譯/譯文
譯文
野外的煙氣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傷,淚水浸濕了衣領(lǐng)我都渾然不知。
沒有了春風(fēng)河岸的.蘆葦依舊碧綠,就好像(我)當(dāng)初送你過江的時候一樣。
注釋
①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禮,字和甫。龍安:即龍安津,在江寧城西二十里。吳氏女子:指王安石長女,適浦城人吳充之子吳安持。因古代女子出嫁后從夫姓,故稱吳氏女子。吳安持當(dāng)時在汴京任官。
、谌辏耗,指吳氏女子。
賞析/鑒賞
元豐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禮赴京任尚書左丞。從熙寧九年(1076)罷相返金陵至是時,王安石已七年未與長女相見,此番送弟,觸景生情,更為思念遠方的女兒,詩人飽含深情,融情入景,寫下這首七絕寄予她,表達了父女之間的骨肉至情。釋普聞《詩論》贊此詩:“拂去豪逸之氣,屏蕩老健之節(jié),其意韻幽遠,清癯雅麗為得也!蓖醢彩拈L女亦能作詩,曾有寄父》一絕云:“西風(fēng)不入小窗紗,秋氣應(yīng)憐我憶家。極目江南千里恨,依然和淚看黃花!蓖醢彩诖饲昂筮寫了《寄吳氏女子一首》、《寄吳氏女子》、《次吳氏女韻二首》等,可見父女情深。
微雨原文及賞析6
微雨
唐 李商隱
初隨林靄動,稍共夜涼分。
窗迥侵燈冷,庭虛近水聞。
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唐朝河南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人,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xué)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fēng)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fēng)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河內(nèi)(今河南焦作沁陽市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詩歌賞析:
李商隱寫了不少詠物詩,不僅體物工切,摹寫入微,還能夠通過多方面的刻畫,傳達出物象的內(nèi)在神韻。這首《微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
詩詠微雨。微雨是不易察覺的`,很難把它真切地表現(xiàn)出來。詩中描寫全向虛處落筆,借助于周圍的有關(guān)事物和人的主觀感受作多方面的陪襯、渲染,捕捉到了微雨的形象。開頭兩句寫傍晚前后微雨剛落不久的情景。靄,霧氣。稍,漸漸。微雨初起時,只覺得它隨著林中霧氣一起浮動,根本分不清是霧還是雨;逐漸地,微雨伴同夜幕降臨,它分得了晚間的絲絲涼意。后面兩句寫夜深后微雨落久的情景。迥,遠。虛,空。微雨久落后氣溫下降,人坐屋內(nèi),盡管遠隔窗戶,仍然感覺出寒氣透入戶內(nèi),侵蝕到閃爍不定的燈火上;同時,落久后空氣潮濕,雨點逐漸增重,在空寂的庭院里,可以聽得見近處水面?zhèn)鱽砑毼⒌匿罏r聲。四句詩寫出了從黃昏到夜晚間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過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覺,而后漸能察覺,寫得十分細膩而熨貼,但又沒有一個字直接刻畫到微雨本身,僅是從林靄、夜涼、燈光、水聲諸物象來反映微雨帶給人的各種感覺,顯示了作者寫景狀物出神入化的藝術(shù)功底。下字也極有分寸,“初隨”“稍共”“侵”“冷”“虛”“近”,處處扣住微雨的特點,一絲不茍。
《微雨》的妙處在于避免從正面鋪寫雨的形態(tài),只是借人的感受作側(cè)面烘托,顯得非常靈活而新鮮。
【微雨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微雨的作文11-25
綢繆原文賞析12-17
別離原文賞析12-17
艷歌原文及賞析11-06
春曉的原文及賞析11-14
關(guān)雎的原文及賞析11-14
《梅花》原文及賞析11-15
不見原文賞析12-17
凱風(fēng)原文及賞析12-17
新晴原文及賞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