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送柴侍御》翻譯及鑒賞
《送柴侍御》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王昌齡。其古詩全文如下:
沅水通流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前言】
《送柴侍御》是盛唐時期,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流水和波浪感覺不到離別的滋味,仍不知疲倦地在武岡流淌。詩人說:馬上就要離開你了,在這送別之際,我卻不覺得悲傷。同在一條江邊,風(fēng)雨共進(jìn),明月哪里知道我們身處兩地?仍然照耀著我們的前方。
【注釋】
、攀逃汗俾毭
、仆úǎ鳎核奶幩废嗤。
⑶武岡:縣名,在湖南省西部。
、葍舌l(xiāng):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翻譯】
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你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你我一路相連的青山共沐風(fēng)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賞析】
王昌齡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詩人,單就他的絕句而論,寫送別、留別的就不少,而且還都寫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從詩的內(nèi)容來看,《送柴侍御》這首詩大約是詩人貶龍標(biāo)(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時的作品。這位柴侍御可能是從龍標(biāo)前往武岡(今湖南省武岡縣),詩是王昌齡為他送行而寫的。
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岡”(一作“沅江通波接武岡”),點(diǎn)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語調(diào)流暢而輕快,“流水”與“通波”蟬聯(lián)而下,顯得江河相連,道無艱阻,再加上一個“接”字,更給人一種兩地比鄰相近之感,這是為下一句作勢。所以第二句便說“送君不覺有離傷”。龍標(biāo)、武岡雖然兩地相“接”,但畢竟是隔山隔水的“兩鄉(xiāng)”。于是詩人再用兩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筆法靈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詰,反復(fù)致意,懇切感人。如果說詩的第一句意在表現(xiàn)兩地相近,那么這兩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這種遷想妙得的詩句,既富有濃郁的抒情韻味,又有它鮮明的個性。
它是用豐富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各種形象,以化“遠(yuǎn)”為“近”,使“兩鄉(xiāng)”為“一鄉(xiāng)”。語意新穎,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yàn)樗N(yùn)涵的正是人分兩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誼。而這種情誼不也就是別后相思的種子嗎!又何況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們對友人的思念,所以這三四兩句,一面是對朋友的寬慰,另一面已將深摯不渝的友情和別后的思念,滲透在字里行間了。
說到這里,讀者便可以感到詩人未必沒有“離傷”,但是為了寬慰友人,也只有將它強(qiáng)壓心底,不讓它去觸發(fā)、去感染對方。更可能是對方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離傷”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詩人,不得不用那些離而不遠(yuǎn)、別而未分、既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zhuǎn)的語言,以減輕對方的離愁。這是更體貼、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覺有離傷”,它既不會被柴侍御、也不會被讀者誤認(rèn)為詩人寡情,恰恰相反,人們于此感到的倒是無比的親切和難得的深情。這便是生活的辯證法,藝術(shù)的辯證法。這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覽無余的直說,不是更生動、更耐人尋味嗎?
【《送柴侍御》翻譯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送李侍御赴安西的原文及賞析11-14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原文翻譯09-08
《送靈澈上人》的翻譯及鑒賞01-01
侍宴詠石榴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月下獨(dú)酌》翻譯及鑒賞12-01
酬劉柴桑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芙蓉樓送辛漸鑒賞05-10
《山中·長江悲已滯》翻譯及鑒賞06-07
送東陽馬生序翻譯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