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擊未病之病的方法
疲勞的有關癥狀,你有沒有?許多受教育程度較高,從事管理、新聞、醫(yī)務、計算機程序員等職業(yè)人都點頭稱是。殊不知,以上這些癥狀,1988年被美國疾控中心命名為“慢性疲勞綜合征”。
專家認為:疲勞是“未病之病”
什么是疲勞綜合征?醫(yī)生說,是指身、心過度負重,而心理壓力過大引起的一組癥侯群,癥狀包括:自感精疲力竭、心煩意亂、心理壓抑、百無聊賴,進而出現(xiàn)一系列神經衰弱癥,如頭痛、頭暈、失眠、怕光、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患疲勞綜合征的人,從年齡上講,大多是些中年人,但近年發(fā)現(xiàn),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不不同程度存在。就職業(yè)而言,以知識分子、公務員、記者、警察、醫(yī)生、汽車司機居多。
為什么正值盛年的人會這樣?首先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其生理功能由盛轉衰,機體免疫力開始下降,細胞再生能力減低,一些重要器官的功能也在不知不覺中減退,這是內因;外因是,他們大多社會責任感強,有的為事業(yè)而拼命工作,嚴重透支了體力與精力;加上正逢中年,父母年邁,子女尚幼,他們既要“承前”,又要“啟后”,兩頭的牽掛與工作的重壓形成合力,終日使他們透不過氣來,從而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
總之,是主觀上的不良情緒與客觀上的嚴峻環(huán)境共同作用下使然。由于臨床上只有癥狀,醫(yī)生查不出什么陽性體征,因此祖國醫(yī)學謂之“未病之病”。
起病原因:疲勞征因暫時不明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十幾年來提出的一個較新的綜合疾病綜合征。在美國,有24%的成年人,有持續(xù)兩周或以上的疲勞;他們其中的59%至64%,無臨床上的原因。近年研究表明,此類病人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以及某些物質缺乏等諸多異常,因而在臨床上該病日益受到重視。
西方國家經大量研究表明,該病還與脂肪酸缺乏、血中色氨酸改變、肉堿、b族維生素缺乏等各種因素有關。但是,目前該病確切病因仍不十分清楚。
醫(yī)學界也有種說法,懷疑它是一種病毒感染或免疫異常疾病。色氨酸是引發(fā)慢性疲勞綜合征的原因,色氨酸過多攝取到腦內,就會抑制全身的行動,使人陷入昏睡般的疲勞狀態(tài)。
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是成病誘因,還與患者長期過度疲勞、精神過度緊張、飲食與營養(yǎng)結構不合理、生活無規(guī)律及神經、內分泌等有關,與患者的心理素質和性格特點也有關,如爭強好勝、情緒容易沖動、追求完美、理想主義色彩過濃等。
專家提醒:癥狀超過3個月應就診
劉醫(yī)生提醒,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時常感到疲勞,一般情況下,自感疲勞的人,幾天或一周后體力即可恢復。如疲勞超過1個月,可認為是持續(xù)疲勞;如果疲勞癥狀長于3個月,就應到醫(yī)院及時就診。
若疲勞持續(xù)半年以上,并伴有肌肉疼痛、頭痛、低熱、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夜間盜汗、體重改變、喉部酸痛、多個關節(jié)疼痛,即使睡眠充足,體力仍難以恢復,運動后疲勞感持續(xù)較長時間等癥狀,甚至影響到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就可能患上了疲勞綜合征或原發(fā)性慢性疲勞。劉醫(yī)生指出,由于醫(yī)學界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研究尚不深入,目前對其進一步危害,也尚不清楚。
專家建議:不必形成“工作狂”
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對身體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也會相應下降,持續(xù)的精神緊張,還會導致焦慮、抑郁、孤僻,這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亞健康”。
對自己要求嚴格、拼命工作的人,切莫陷入“工作狂”的怪圈。工作中,不要給自己加碼,減少或分勻工作量,避免過度繁忙和緊張;安慰自己“我很不錯了”,保持良好心態(tài),在遇到困難時,多認可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以減少負面情緒;讓生活變得豐富多采,適當增加社會交往和業(yè)余愛好,而不是總在忙碌、重復單調的工作;“強制”休息,有“工作狂”傾向的人,時刻要記得“時間”二字,事先設定鬧鐘或其他提醒方式,強制自己休息;還可尋求外援,善于尋求社會支持,利用同事、親友的力量,分擔工作和家庭任務,以避免自身的擔子過重;走進大自然,到外面曬曬太陽可提神醒腦,抑或節(jié)假日到森林公園或植物園,那里空氣中的負離子濃度高,其不僅能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還促進消化、加深呼吸,有益身心。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患者在疲勞時,往往采用如抽煙、飲酒或喝咖啡等辦法來消除,如此短時間內是能提神,但醫(yī)學研究表明,興奮之后,反而會加重疲勞,加劇細胞損傷,當避免。
【阻擊未病之病的方法】相關文章:
之香的作文02-24
輕松跑步的方法02-24
搞定暴走的孩子的方法02-24
應聘NGO工作的方法02-23
積極心態(tài)調節(jié)的方法02-23
在家賺錢的有效方法02-24
通過網絡賺錢的方法02-24
預防肌肉拉傷的方法02-24
緩解焦慮的處理方法02-24
有效改善組織溝通的方法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