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區域經濟與高新技術探究

        時間:2022-02-23 18:41:34 好文 我要投稿

        區域經濟與高新技術探究

          1指標與模型構建

          1.1指標設計

          GDP很好地反映了區域和國家經濟的運行狀況和結果,本研究中主要考察了高新技術園區對其所在行政區經濟增長的影響關系,因此采用了高新技術園區所在行政區的GDP作為被解釋變量。政府是區域創新活動的重要推動者,政府各項政策和投入是創新活動開展的重要條件,本研究使用高新技術園區累計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資額(X1)作為創新驅動要素,反映政府對創新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創新是一個綜合的行為和過程,本研究結合了歐盟(EU)EIS指標體系、《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OECD的創新體系、Cooke的RIS創新指標體系、Heffernan、MinghuiChen創新體系等方面的內容,構建了包括創新投入、創新過程和創新產出三個主要環節的綜合體系內容來反映創新。其中創新投入包括高新技術園區上一年度的年末從業人員(中高級職稱)(x1)、高新技術園區企業數(x2)、高新技術園區科技活動人員數(x3)三個指標,x1是對創新人才投入的度量,x2反映了不同參與主體的規模和數量,x3主要反映了創新活動的頻率和活躍程度;創新過程包括高新技術園區中介機構提供信息總條數(x4)、高新技術園區技術服務項次(x5)、高新技術園區培訓服務人次(x6)三個指標,這三個指標主要反映了創新服務機構和中介機構的活動能力、活躍程度以及主體之間的交流情況;創新產出的測度指標包括高新技術園區火炬計劃項目數(x7)、高新技術園區技術收入(x8)、高新技術園區在孵企業批準知識產權數(x9)三個指標,反映了創新的成果和創新收益。由于解釋變量較多,為了便于分析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關系,要對解釋變量采取因子分析進行降維處理。同時,把消費、投資和出口狀況設定為控制變量,消費用高新技術園區所在行政區的人口數(PEO)近似度量,投資用高新技術園區上一年度的年末總資產(CAP)近似度量,出口用高新技術園區出口創匯(EXP)近似度量。

          1.2模型構建

          區域經濟增長理論模型的構建大多基于柯布—道格拉斯(C-D)函數模型形式,早期Harrod、Solow、Arrow、Barro模型等都以技術、資本、勞動等為要素分析了區域經濟增長的問題,Grossman、DHCChen等都建立了創新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模型進行分析,本研究將區域經濟增長模型和創新模型相結合。

          2實證分析

          考察樣本的選擇時段是2007—2012年度的數據,為了保證數據的完整性,樣本對象選擇華東地區(6省1市)空間范圍內2007年度及以前被國家批復的16個國家高新技術園區,其分別為上海、南京、常州、無錫、蘇州、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南昌、濟南、青島、淄博、濰坊、威海國家高新技術園區。

          2.1數據來源

          GDP數據主要來源于各地方各年度統計年鑒,創新驅動和創新各指標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火炬統計年鑒》(2008—2013)、《中國高科技產業統計年鑒》(2008—2013)、《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年鑒》(2008—2013)、《中國區域經濟統計年鑒》(2008—2013)和相關年度的地方科技年鑒,消費、投資、出口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火炬統計年鑒》(2008—2013)和各地各年度統計年鑒。

          2.2數據處理

          本研究中GDP、X1、x8、CAP指標涉及到不同年度價格波動的影響,其中GDP通過GDP價格平減指數剔除影響,投資額通過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剔除影響,其他涉及到幣值標價的指標通過消費價格指數剔除影響;EXP通過2007—2012年度的年均人民幣與美元兌換匯率折算成人民幣計量的單位并通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消除價格波動影響。另外,本研究中GDP、X1、CAP、PEO、EXP等指標因為數據較大,對這些指標進行取對數處理以減少數據波動、不平穩性以及異方差的影響。解釋變量(創新)在做因子分析時通過z-score標準化處理。

          2.3因子分析

          在對變量做因子分析之前需要對x1~x9各指標數據進行適合度檢驗,本研究中主要是通過Bartlett檢驗和KMO檢驗法進行分析。通過SPSS20.0檢驗KMO值滿足大于0.7,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p值小于0.05,數據適合因子分析。按照主成份提取原則,對相關矩陣初始特征值≥1進行提取,少數指標考慮到累計方差比例較小,采取了特征值大于0.8的原則進行設計。通過SPSS20.0軟件分析,得到華東16個國家高新技術園區在2007—2012年度的創新綜合得分。

          3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分析

          要考察區域差異條件下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需要在園區分類基礎上進行分析。

          3.1創新要素集聚的區域差異

          首先對創新要素集聚度進行度量,本研究結合了Feldman、Mansfild、Venables、Audretsch和Feldman]、Hansen等提出的要素集聚度量指標體系的內容,選取高新技術園區大專及以上人員數、高新技術園區被認定的高新企業數和高新技術園區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額三個指標近似度量創新要素集聚度。通過對創新要素集聚度的因子分析得到創新要素集聚綜合因子得分,然后結合聚類分析法對創新要素集聚因子得分做系統聚類,軟件選用SPSS20.0,聚類成員選擇單一方案,聚類數為2,聚類方法采用組間聯接,組間度量標準為平方Euclidean距離,得到如圖1所示的聚類分析結果。創新要素集聚度聚類組1為高集聚度園區,聚類組2為低集聚度園區。將創新要素集聚度不同的園區做回歸分析,對比聚類組1和聚類組2的回歸結果。首先,高集聚度園區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未能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低集聚度園區創新驅動也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也即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高新技術園區要素集聚度關系不顯著。其次,高集聚度園區創新明顯地拉動了區域經濟增長,低集聚度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較顯著的負效應,由此說明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園區創新要素集聚度有關,高集聚度的園區有利于促進創新的正向經濟效應。而低集聚度的負效應原因認為可能低集聚度園區創新要素積累不足,園區還處于積累階段未進入最佳經濟增長點,園區還未能充分地發揮出規模經濟的`效果,這個階段園區的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還不足于彌補對園區建設的投入。

          3.2組織學習水平的區域差異

          組織學習的度量指標結合了SweeGoh、Stuart、Porter等提出的組織學習內涵和理論,通過教育培訓項次、技術服務項次和咨詢服務項次三個指標近似地度量。通過對組織學習指標的因子分析得到組織學習綜合因子得分,然后結合聚類分析法得到組織學習水平不同的高新技術園區空間分布。組織學習水平聚類組1為組織學習水平高的園區,聚類組2為組織學習水平低的園區。首先,組織學習水平高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驅動為正,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而組織學習水平低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產生了顯著的正效應,說明組織學習水平較低的園區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依賴于創新的投入和支持,增加創新投入對于學習不活躍的園區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創新產出并有利于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其次,組織學習水平高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正效應,組織學習水平低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較顯著的負效應。由此說明,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效應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園區的學習水平,只有具備了一定學習水平的園區才能發揮創新的正面區域經濟效應,而低學習水平的負效應原因認為學習水平低的園區創新成果的應用和擴散不足,從而創新成果的商業化程度較低,很難實現充分的市場價值,限制了創新的區域經濟效應。

          3.3經濟環境的區域差異

          區域的區位、資源、經濟運行狀況等都對創新產生重要影響,ALosch、TGylfason和GZoega等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區域經濟環境的重要影響!吨袊鞘懈偁幜δ觇b》中對區域經濟環境通過區位、區域的經濟資源豐富度、產品自給度等方面的指標進行度量,這也比較符合本研究中對區域經濟環境的界定。本研究借鑒《中國城市競爭力年鑒》(2007—2012)中提出的中國城市經濟環境得分各年度均值對華東地區國家高新技術園區進行分類,城市經濟環境各年度得分均值大于16個城市環境得分總均值的為優等區域經濟環境的園區,得分小于總均值的為低等區域經濟環境的園區,分類結果得到如圖3所示的空間分布。分類組1為優等區域經濟環境的園區,分類組2為低等區域經濟環境的園區。同理做回歸分析,結果同樣見表4。優等和低等區域經濟環境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估計系數都為正,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但是優等組相對于低等組的估計系數增大,說明高新技術園區的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高新技術園區所在區域的經濟環境狀況沒有顯著關系;優等區域經濟環境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估計系數為正,且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低等組創新估計系數為負,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由此說明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區域經濟環境有顯著關系,較好的經濟環境對創新的經濟效應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不好的經濟環境甚至會抑制創新對區域經濟的促進作用。

          4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的實證分析可以回答前文提出的問題:華東地區作為我國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近二三十年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標桿,這可能也與華東地區各省市創新活躍的高新技術園區有密切的關系。第一,華東六省一市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的創新驅動對區域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政府的鼓勵性創新政策、創新投入和扶持等整體上能夠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創新產出和區域經濟增長。第二,華東地區的國家級高技術園區創新整體上有效地推動了區域經濟增長。第三,華東地區高新技術園區創新是區域經濟增長的內生影響變量,能夠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總量的增加,高新技術園區創新的促進作用將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而沒有考慮內生性問題情形中低估了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第四,華東地區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園區的創新要素集聚狀況有關,創新要素集聚度較高的高新技術區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大。第五,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園區的組織學習狀況有關,學習水平較高的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更大。第六,高新技術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與園區所在區域的經濟環境狀況有關,區域的經濟環境狀況較好更有利于發揮高新技術區園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總之,要充分樹立創新意識,重視對高新技術園區創新的培育,加大創新扶持力度,形成創新與區域經濟增長的良好互動關系,充分發揮創新是區域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作用;第二,需要進一步加大低集聚度高新技術園區的建設和要素引進,積極引進創新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和組織,吸納更多創新人才的加入,通過提高創新要素集聚水平使高新技術園區進入最佳生產規模和階段,以充分發揮創新要素的規模效應,實現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正面促進作用;第三,學習水平的高低在創新影響區域經濟增長模式中發揮了顯著性的作用,需要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園區的學習水平,積極構建創新交流與合作平臺,鼓勵企業之間相互學習和模仿,鼓勵企業和人員的合作,提高企業的學習意識和組織學習能力,提高創新信息在園區內傳播與擴散的效率,以充分實現創新的市場價值與經濟產出;最后,健全區域的經濟環境,滿足經濟發展對要素和資源的需求,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完善高新區所在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一個開放、自由、有活力的區域環境,為提高高新技術園區的整體創新水平和產出效率創造條件,進一步發揮高新技術園區在區域經濟中的增長極作用。

        【區域經濟與高新技術探究】相關文章:

        車間生產管理探究02-23

        我國企業會計監督探究02-23

        幼兒園《讓探究過程看得見》觀察記錄02-23

        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電子線路中的實施范文模板02-23

        目前司法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02-23

        拆與被拆作文02-23

        熟悉與陌生的作文02-23

        成本與效益淺談作文02-22

        高薪與高興該如何選擇02-23

        愿浮華與你共朽作文02-2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