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xué)課外文言文閱讀 一、楚人學(xué)舟 楚①人有習(xí)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師之是聽。于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遂遮謝舟師,椎③鼓徑進,亟犯④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⑤。
【注釋】①楚:古國名。②折:調(diào)頭。旋:轉(zhuǎn)彎。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戰(zhàn),前進時以擊鼓為號。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顧膽落( ) 1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1)遂以為盡操舟之術(shù)。___________ (2)椎鼓徑進……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訴人們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魯人徙越 讀下列這則文言文,回答14~16題 魯人身善織屨①,妻善織縞②,而欲徙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注釋】①屨:麻鞋。②縞:白絹,周人用縞做帽子。③履:鞋,這里用作動詞,指穿鞋。④跣:赤腳。
14.解釋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或謂之曰 (2)以子之長
15.翻譯劃線句。 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fā)。
16.這篇短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三、農(nóng)夫毆宦 嘗有農(nóng)夫以驢負(fù)柴至城賣,遇宦者(太監(jiān))稱“宮市”取之;才與絹數(shù)尺,又就索“門戶”(指“門戶”稅),仍邀(強要)以驢送至內(nèi)。農(nóng)夫涕泣,以所得絹付之;不肯受,曰:“須汝驢送柴至內(nèi)。”農(nóng)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與汝,不取直而歸,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毆宦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 (1)才與絹數(shù)尺 (2)農(nóng)夫涕泣
(3)不取直而歸 (4)遂毆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以”與“仍邀以驢送至內(nèi)”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為學(xué)之難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3.把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賣柴農(nóng)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狈蛉松朴谧砸,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話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釋: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松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見]即見自,表現(xiàn)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里語]俗語,民間諺語。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鮮能備善( ) (4)斯不自見之患也( ) 2.選出與“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武仲以能屬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蓋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輕”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樹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然積以歲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來求假焉。引種植之不可已出。諺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贝酥^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樹和漆樹。 1.解釋句中的加點詞: (1)向之笑者 (2)咸來求假焉 (3)然積以歲月 2.下列句中的“之”與“時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悵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親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句子。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4.“此之謂也”說的是什么道理?對你有何啟示?
道理:
啟示: 六、齊人有好獵者 齊人有好獵者,曠日持久而不得獸,入則羞對其家室。出則愧對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鲍C者曰:“何為?”人不對。獵者自思,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則家富,家富則市得良犬,于是獵獸之獲,常過人矣。非獨獵也,百事也盡然。 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帶點詞。 (1) 入則羞對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曠日持久而不得獸”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C、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D、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3.將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得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獲而后市良犬乎?
4.讀了這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七、張良受書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dāng)如是!背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 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xí)讀誦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1)遂去,無他言 (2)與老人期 (3)喜曰:“當(dāng)如是” (4)良因異之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與“常習(xí)誦讀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孤之有孔明 B、寡助之至 C、公將鼓之 D、公將馳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良因異之,常習(xí)誦讀之。
八、趙人患鼠 趙人患鼠,乞貓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③,壞傷吾器用。吾將饑寒焉,不病于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饑寒猶遠(yuǎn)。若之何④而去夫貓也?
注釋: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墻壁 ④若之何:為什么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盍去諸?”( )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無雞乎?( ) 2.聯(lián)系上下文,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譯: 3.對上面這則寓言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若想解決問題,必須首先考慮自己的主要目標(biāo)是什么。只要達(dá)到了這個目標(biāo),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損失,也尚在所不惜。 B、一個人如果在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價都不想付出,到頭來只能是一事無成。 C、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評價任何事物,應(yīng)著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壞,不能吹毛求疵。
D、“有失才會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九、劉羽沖偶得古兵書 劉羽沖偶得古兵書,伏讀經(jīng)年①,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jīng)年,A自謂可使千里成壤。經(jīng)圖列說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試于一村。B溝洫甫成③,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獨步庭聽,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fā)病死。 [注釋]①經(jīng)年,一年左右 ②列說,到處游說;干,求見③溝洫,溝渠;甫,剛。 1.解釋加點字: 會: 幾: 豈: 惟: 2.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字含義不同類的一項:( ) A、自練鄉(xiāng)兵與之角 B、前人之述備矣。 C、益慕圣賢之道 D、祗辱于奴隸之手 3.翻譯畫線的句子:
A.自謂可使千里成壤 B.溝洫甫成③,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4.古人欺騙劉羽沖了嗎?請具體說明理由。 十、管仲不謝私恩 管仲束縛,自魯之齊,道而饑渴,過綺烏封人而乞食。烏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竊謂仲曰:“適幸及齊不死,而用齊,將何以報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賢之用,能之使,勞之論。我何以報子?”封人怨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適幸及齊不死 (2)如子之言 (3)封人怨之 (4)我且賢之用 2.選出與例句中的加點字用法相當(dāng)?shù)囊豁?nbsp;( ) 例句:自魯之齊 A、烏封人跪而食之 B、如子之言 C、我且賢之用 D、輟耕之壟上 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4.簡要說明上文所含的主要道理。
十一、芒山盜 宣和間,芒山有盜臨刑,母親與之訣(jué)。盜對母云:“愿如兒時一吮母乳,死且無憾。”母與之乳,盜嚙斷乳頭,流血滿地,母死。盜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故恨殺之!眴韬!異矣,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愿如兒時一吮母乳 (2)盜因告刑者曰 (3)以至不檢 (4)夫語“教子嬰孩”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 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
譯文:
(2) 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譯文: 3.對下列句中的加點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1)芒山有盜臨刑 (3)愿如兒時一吮母乳 (2)盜一菜一薪 (4)母與之乳 A、(1)與(2)相同,(3)與(4)不同 B、(1)與(2)不同,(3)與(4)也不同 C、(1)與(2)相同,(3)與(4)也相同 D、(1)與(2)不同,(3)與(4)相同 4.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啟示是: 一二、月攘一雞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選自《孟子》) 注釋:①攘:竊取,偷。 ②君子:這里指行為端正的人。道:此處指行為道德。 1.解釋下列加點字。 (1)是非君子之道 (2)請損之 (3)以待來年然后已 (4)或告之曰 2.選出與“以待來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項: ( ) A、欺速已矣 B、懼其不已
C、可以已大風(fēng) D、此印者才華,則第二板已具 3.翻譯: 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4.這個故事啟示我們:
一三、陳萬年教子 萬年嘗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fēng)。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chǎn)也! 注釋:①咸:陳咸,陳成年之子。 ②戒:同“誡”,教訓(xùn)。 1.解釋下列句子的加點字 (1)欲杖之 (2)具曉所言 (3)咸叩頭謝曰 (4)大要教咸諂之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例句中加點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 A、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B、一狼洞其中 C、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 D、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翻譯:?
相關(guān)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