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4-06-26 09:44:37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通用)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通用)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

          教學內容

          人教版第六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口算除法)。

          知識背景

          《口算除法》是在學生掌握了表內乘、除法,一位數乘多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后面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扎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本節課教材在編排上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用價值。本節課教材安排了主題圖和例1,主題圖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一幅運送蔬菜的場景圖,通過小精靈的問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引出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算理,能正確熟練地口算。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表達能力,滲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討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數的口算方法和算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聯系實際的數學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培養學生認真細心,積極思維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正確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算理。

          設計理念

          第一,注意突出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學習例題之前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二,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突出數學知識的遷移。在引導學生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一位數的口算除法,通過觀察、比較、類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強調把幾十、幾百、幾千看作幾個十、幾個百、幾個千來想,突出本課的新知識與表內除法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屬于計算教學范疇,以往計算教學機械枯燥乏味,而機械的訓練更使學生厭煩,導致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苯滩某尸F的主題圖是和兒童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愿望。使學生體會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設計中我把數字稍微改動了一下。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因此,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我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提出問題并嘗試練習,再讓學生進行自我驗證?隙ü膭顚W生的獨特想法,保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明算理時,給足自主探索的時間,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通過質疑60真的變成了6了嗎?進一步明確了算理,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性過渡,豐厚了探究的底蘊,為孩子們的進一步探究激發了熱情和欲望。

          及時反饋,內化提高。[數學網更多小學數學說課稿]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了練習:本次練習有兩個層次。(1)基本練習;這些練習既重視基本訓練,又注意了綜合性訓練,層次比較鮮明,這樣由淺入深。(2)內化提高。練習中巧妙設計300÷5教學資源,實現了讓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學習的良好效應。相對課始的探究素材,顯然位數字比除數小的這類口算除法要復雜一些,需要學生認真觀察、辨別,對比練習,突破難點。

          鞏固升華,總結提升

          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三塊內容:一是摘蘋果游戲,8道口算題!氨怀龜的┪惨A袅恪钡那闆r和不用保留零的情況。二是由關聯的兩組口算題。讓學生感悟:當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商也擴大10倍,滲透商的變化規律。三是解決問題能力的萌發和培養。尤其是在自然貼切的解決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利用口算解決問題。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以有層次的體驗貫穿全課,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能以極大的興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彰顯個性化的學習風格,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二是突出對教學實效性的追求,使教學目標不再是一個虛架子,而是實實在在地分解并落實到了具體環節中。三是廣泛地鏈接周邊的課程資源,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置身于廣闊的背景之下,變得豐富多彩。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

          1、教學內容及簡析: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學生在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為后面學習乘數數位是更多位的筆算乘法墊定基礎。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會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會用交換乘數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

          能力目標:培養觀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教法、學法: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在教法上,我個人認為,在教學中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啟發、引導、設疑等教學手段及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法指導上,讓學生掌握觀察、比較、發現、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

          三、教學設想:

          課本中以訂牛奶為情境,我進行了改編,以學生春游活動及游覽公園為主線,通過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鞏固強化,靈活運用;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現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學生去春游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樂,讓美術、音樂與數學知識融為一體,體現學科的綜合性。在情境圖中標示出一個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學的車費是12元,讓學生準確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這個環節中,進行以下五個層次的教學:

          1、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當學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問“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接著問“你能估一估大約要付多少錢嗎?”培養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嘗試解決:

          估算之后,暫且不做評價,采用設疑,“是這樣嗎?”接著,引導學生“你能試著算一算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同伴間的交流與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3、討論交流,優化算法:

          在教學中應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紹介紹嗎?”學生的算法可能出現以下幾種: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2=576;③48×10=480,48×2=96,480+96=576;④豎式計算;⑤我想口算熟練的學生也許會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當然,在提倡算法多樣化的同時,也要重視算法的優化,接著再問:“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為什么?”引導學生在算法的比較中優化,因為學生有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對豎式計算的好處應當有所了解,所以學生會選擇豎式計算。

          4、共同學習,解決問題:

          當選擇了豎式計算后,學生面臨三個主要問題,這也是教學中的難點:①豎式的寫法;②怎樣用豎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積應該怎樣寫;③為什么要這樣寫。首先引導學生自己嘗試,接著由教師引導突破難點:第一,豎式的寫法,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將舊知遷移,強調兩個乘數數位對齊。第二,乘的順序和第二部分積的書寫,在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從個位乘起。這時,先讓學生觀察12個位上的“2”,用個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個48,這是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接著,看12十位上的“1”,讓學生說說這個“1”表示什么?(1個十)這個“1”和“48”相乘表示什么?(10個48)10個48就是480。這里根據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在豎式計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個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積480和第一部分的積56數位對齊了寫,最后兩部分積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積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最后得到內化。因為學生親自動手寫,動口說的實踐活動比一味由教師說或個別學生說要更為深刻。

          5、驗證結果,提高效率:

          在筆算中,驗算是最好的驗證方法。因此,讓學生交換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總結出乘法的驗算方法。

          (三)鞏固強化,靈活運用:

          這個環節共設計六個層次的練習,將多樣性、趣味性、綜合性、循序漸進性為一體,把練習題呈現在不同的公園背景中,以闖關游覽公園激勵學生鞏固強化。

          (1)列好的豎式繼續算

          (2)根據橫式列豎式計算并驗算

          (3)補充豎式中第二部分的積(補充設計的)

          以上三題是基礎練習,為了強化第二步積的過程以及加強驗算養成良好的習慣。指導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互相說一說,交流經驗。

          (4)改錯:它是一個逆向思考過程,考察學生靈活應用的能力,綜合性強。因此,指導學生先觀察,再找錯,然后分析錯誤原因,最后訂正,強化難點。

          (5)游戲大轉盤:分小組進行,小組成員輪流旋轉,旋轉到哪兩個兩位數,就開始筆算。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練;緩解學生疲勞緊張的學習情緒。

          (6)應用題:

         、俅河瓮局兄B小動物,為它們訂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錢?不僅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進行愛護動物的品德教育。

         、诠珗@買門票:這是一道開放題,先分組交流討論,再全班匯報。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談收獲并進行總結。課后的拓展,與課前情境呼應,如果全年級都去春游,要付多少車費?(192×12)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嘗試思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3

          創設情境,明白為何而學新課程標準提出:

          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我想在這節課中,這個價值的體現,無非就是讓學生明白這個四則混合運算學了以后有什么用,我們今天為什么要學習。針對這一點,我就創設了跳繩比賽這個情境,意在通過學生列式解答,比較后發現,綜合算式和分步計算雖然都能達到目的,可謂是殊途同歸,但是,很明顯兩條路是不一樣的,綜合算式顯得更簡潔、更概括,體現了它的優越性,說明我們今天的學習是有價值的,是有意義的學習,而且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時候要用到的,這樣設計為后面的繼續學習的必要性作了很好的鋪墊。

          自主探索,明確運算順序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中括號的出現是第一次,從這個符號的名稱到它的作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還有一部分可能還沒有聽說過。根據這樣的學習實際,我就安排了讓學生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題目,目的是想讓已經知道的學生用中括號來體現它的作用,讓還不知道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想辦法來使原來的題目跟現在的運算順序符合。就像課堂中出現的情況那樣,有一個學生就用了大小不同的小括號以表示區別,通過比較發現,可是可以,但區別不明顯,有時候甚至會搞錯,而形狀不同的中括號,用在這里比較合理。這樣的安排,使已經知道中括號的學生進一步明白它的'作用,使還沒有聽說過的學生從這里更明確了,它只是改變運算順序的一個符號、一個記號而以,它的作用和小括號是一樣的。在這樣的比較中,學生對運算的順序就更加明了了。

          角色換位,培養逆向思維

          平時的課堂上,我們一般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還是被動的。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更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在最后,我安排了考考老師的題目,讓學生當老師,來考老師,因為每個學生都有想把老師難倒的心理,所以積極性非常的高,個個參與,小手舉得高高,而在這參與中,無形地訓練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時時提醒,注意有效閱讀

          “閱讀”一詞,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用得很多,特別是高段,老師都很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其實,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時時刻刻都含有閱讀,如何使學生會閱讀、能閱讀,提高有效閱讀的能力,也是我們數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提高有效閱讀來幫助解答問題,在本節課中,我特意安排了這樣幾個環節:

          在情境中,看完題目后,我就讓學生說說“你認為在哪個地方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由此來引起學生通過閱讀概括要點,為問題的解決搭橋鋪路。

          在計算118+1536÷12×63—59118+1536÷12×(63—59)兩個題目中,我有意讓學生說說怎么樣會做得更快?你有什么發現?學生通過閱讀題目,比較兩個題目的異同,發現在做第二個題目時可以“偷懶”,把中間的答案抄過來就可以了,這樣的安排,學生明白了仔細閱讀、認真看題的必要性,給解題速度帶來了方便。

          錯例分析,提高閱讀的能力。在完成了題目后,我安排讓學生在數學小家庭中交流,并要找出成員錯誤的原因。這里的意圖一是概括存在錯誤的主要原因,以提醒大家注意;二是培養學生的有效審題的能力,判斷做得對或錯很簡單,但要看出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就不簡單了,這需要非常認真地去看、去觀察才能完成的,這給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起了很好的作用。

          不足之處:

          題目的難度有所偏大,導致時間緊張

          因為考慮面面俱到,重點突出不到位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4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104—105頁

          教材分析:自然界和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發生的現象是多種多樣的。有一類現象,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這類現象成為確定性現象,有些事件的結果在一定的條件下無法事先預知,即隨機現象(不確定現象)。本節內容旨在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認識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教材選取了“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通過例1、例2的教學,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1)學生初步體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2)學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義,能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現象;(3)學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以及自身的體會使學生理解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學重難點: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確的隨機的概念。

          教學過程:

          1.教具準備:盒子、5個紅球、5個白球、

          2.創設情境:

          元旦節晚會上,學校準備了一次摸獎活動。摸獎的規則是:在一個盒子里放一些球,每位同學都有一次摸獎機會。摸到紅球有獎,摸到白球沒有獎。如果請你設計,你能想出幾種放球的方案?

          [設計意圖] 把教材中呈現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情境改變為選擇性更少的更現實的摸獎的情境,為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作好心理上的準備。

          板書學生的方案:

          全放紅球 全放白球 既放紅球又放白球

          3.摸球活動,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小組合作,進行摸球試驗,并把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

          小組合作要求:1.小組長組織,確定記錄人和匯報人;2.摸前攪和一下,摸時不能看,按一定順序來摸,次數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結果記錄下來;摸完后,觀察記錄單,能發現什么。

          4.組織學生交流,認識“一定”、“不可能”、“可能”。

          學生匯報試驗結論,并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試驗的。如,匯報全放紅球試驗時,說一說放了幾個紅球,摸了幾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顏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顏色的球嗎?為什么?

          5.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

          6.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性與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僅可以描述摸球試驗的結論,還可以描述現實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會現象。根據P105圖,想一想,這些事件的發生是“一定”、“不可能”,還是“可能”?

          組織匯報,說說判斷的理由。

          拓展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現象的結果是確定的,哪些現象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7.鞏固學習效果

          通過教材108頁1、2兩個題目鞏固學習效果

          8.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課后反思:

          可以在做完實驗總結一定、可能、不可能之后再做一次摸球的實驗,首先讓同學們進行猜測可能性,然后進行驗證,最后再鞏固總結可能性,這樣會起到更好地使同學們接受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第6冊第2——3頁上的內容)

          二、教材分析:

          小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學習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的意義,是這單元教學的重點,直接關系到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加減法等相關知識。學生對小數意義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建構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本節課就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通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情境——“笑笑買文具”讓學生經歷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并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實現認識的提升。

          三、教學目標:

          ①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谀苷J、讀、寫簡單的小數。

         、叟囵B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點:

         、倌芙Y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②具體認識小數的特征。

         、蹖W生能正確讀、寫、認小數。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

          五、設計理念:

          因為本課中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小數。為了完成從分數到小數的過渡,我力求在課上體現以下幾點:

          1、注重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測量長度單位的結果不是整米數,物品的價格不是整元數,這些都是生活中用到小數的最常見的情況。本節課選用從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出發,緊密結合“笑笑買文具”這一具體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小數的現實作用。

          2、體現數學教學的樸素與真實。從“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引出“小數的認識”“小數的讀法”“小數的意義”“小數的寫法”等知識內容,很有數學味。

          3、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學中小數的認識及小數特征的探索,力求在學生自我觀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完成,教師應在其中起到引導者及合作者的作用。

          4、在課堂設計中注重層次性和思考性。教學過程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對小數的理解到對小數特征的體會,應具有層次性。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使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師:開學了!我們又發新書了。誰知道我們的數學課本的單價是多少?你能寫下來嗎?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寫的.定價:7.40元。

          師:在數學上我們一般把它讀作:七點四零元。

          說一說:這個數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那么這是一種什么數呢?

          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ㄔ谶@個環節中,我引領學生輕輕松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地應用。另外還可以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實際,探究發現。

          1、小數的認識。

         。1)觀察情景圖:

          板書:買文具

          讓學生看買文具的情景圖,在小組里自由地說出每件文具的價格。

          (2)在班內匯報交流,讓學生讀出小數: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鋼筆:8.00元

          水彩筆:16.85元

         。ㄔ谶@個環節中,注重讓學生充分交流想法,因為小數表示價格在生活中比較常見,許多學生已經有體驗,并已了解部分相關知識,讓學生交流互學,效果會比較好。)

         。3)你能說說小數的特征嗎?

          A.認識小數點

          讓學生觀察小數,跟同桌說說小數有什么特點,讓幾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師進行補充講解,這個數中的點叫做小數點。

          師介紹,我們原來學習的數字如:7,27等數都叫做整數。讓學生說說什么樣的數是小數,生匯報后,師做小結:像0.50,1.06……這樣的數叫做小數。

          B.認識小數的兩個部分

          師:我們可以把小數分為三個部分:整數部分、小數部分、小數點。以小數點為界限,小數點左邊是整數部分,右面是小數部分。

          1。06

          整數部分小數部分

         。ā靶怠睂τ趯W生來說,是第一次真正地去接觸認識。對于小數各部分的認識應以教師的介紹和強調作為重點,不必讓為學生盲目地去猜想和討論,以免誤導。)

          2、小數的讀法

          讓學生再讀一讀“文具店”各商品的價格,師逐一板書“0.50讀作:零點五零元”等等。

         。ㄗx小數和寫小數的學習過程要求每個學生都開口讀一讀,動手寫一寫,才能使知識落實到位。)

          3、小數可以表示什么

          在本課中,用小數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1)我們剛才知道了數學課本的價錢是7.40元,那么它到底表示幾元幾角幾分呢?

         。2)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并說明自己的想法。

         。3)班內交流:7.40元表示7元4角0分。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做小結:整數部分是幾就是幾元,小數點后的第一位數是幾就是幾角,第二位數是幾就是幾分。

         。4)讓學生說出每一件商品的標價所表示的意義。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鋼筆:8.00元水彩筆:16.85元

          學生獨立思考后在課本上填出答案,然后在班內反饋。

          4、小數的寫法。

         。1)師拿出10元2角5分,讓學生說出總共是多少錢,然后讓學生試著用小數表示出來。

          (2)班內反饋:10元2角5分10.25元

          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

          師做小結:把10元寫在小數點的左邊,2角寫在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5分寫在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

         。3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第2頁的“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后在班內反饋。對做全對的學生進行鼓勵。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1、完成書上練一練①②。

          2、實踐活動。

          笑笑買完文具回到家后,她想把這學期的教科書的價格統計出來,我們也一起來幫她統計一下吧。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年月日》,下面我將結合我的課堂教學實踐分五個階段來完成說課:一是說教材,二是說學情,三是說教學方法,四是說教學過程,五是說板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一定的比重,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鮮活個體的學生,時時刻刻要與它打交道。本課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秒等較短時間單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經驗的基礎進行的,由于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一月的時間有多長大概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需借助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引入,完成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課前預習調查,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記住各月及平、閏年的天數,初步學會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會快速判斷平、閏年,二月的天數及各個月的天數。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觀察、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獲得情感體驗和成功體驗,培養學生愿學、樂學的興趣。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大月、小月的記憶,

          教學難點:平年、閏年判斷方法。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時、分、秒等時間知識,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之中,學生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向創造性的想象過渡;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有所加強,具有一的定的探究能力。所以,本節課讓學生經歷一個觀察比較、實驗論證、合作交流、總結概括的數學學習過程。

          三、教學方法

          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觀察—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在教法上力求體現: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在動手操作中“實踐”數學;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四、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中的“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知識獲得的過程”的基本理念,我分五個環節進行設計:

         。ㄒ唬、聯系生活,設疑導入

          過生日是每個孩子都經歷過的,而且基本都是一年一次,我以奶奶明年過第18個生日,而孫子明年要過第20個生日,奶奶和孫子各是多少歲?這個問題情境引入,聽到問題后學生會不假思索的回答,奶奶18歲,孫子20歲。但說完之后會馬上意識到不對。在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時進行討論:

          (1)一般情況下,幾年過一次生日?(一年)

         。2)現在奶奶的反而少,說明什么?(說明奶奶有些年沒過生日)

         。3)生日跟什么有關?

         。4)奶奶有些年沒過生日,又說明什么呢?

          再這一系列問題之后,引入新課(板書課題:年月日)

          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出隱藏在學生內心的疑惑,以探究疑惑為主線,使學生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ǘ、觀察比較,探究新知

          第一層:觀察年歷,認識大小月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預習的前提下,結合學習提綱,仔細觀察,看你能從年歷中發現些什么?通過觀察探究對照比較,發現各月的天數,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然后我向學生詮釋大月、小月以及平年閏年的含義。其次,讓學生

          結合板書說出一年中大月、小月的具體所指。在學習全年天數的時候,大多數的學生都能脫口而出,所以我就沒有過多的讓學生說計算方法。以上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還引導學生會用自己的方法去發現知識,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去歸納表達。

          第二層: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

          《課標》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引導學生探索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這一理念下設計的。在學生認識大月、小月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識記大小月有沒有什么妙方。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知識經驗進行匯報,我再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強化左拳記憶法和歌訣記憶法,并通過課件演示,幫助學生記憶。為了讓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很好的`吸收,我設計了“我報月份,你聽好;大月拍手,小月跺腳;二月來了,不出聲”的游戲。在這一活動中我讓靜的知識接受轉變為動的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在快樂中理解數學知識。

          第三層:學習平年、閏年

          為了有效地突破判斷平、閏年的方法這一教學難點。教學中,我設計了1993—20xx年各年份中二月份天數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觀察,并適時地引導,讓學生去發現:當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時候,這一年就是閏年。這一環節的教學,留給了學生自由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計算、合作交流、共同概括,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切實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在練習時,里面出現了1900年,學生毫不猶豫的判斷是閏年,我堅決的否定了他們的答案,學生茫然,我讓學生自己去課本第49頁尋找答案,當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利用多媒體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不僅拓展了課程資源,還加強了學習過程當中的直觀性和科學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觀察和理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ㄈ⑶榫尘毩,鞏固新知

          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我緊扣重點,力求既有層次,又有梯度;既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考查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

          (四)、首尾呼應,解疑答惑

          在“拓展練習”中,主要解決導入部分的問題,做到前后呼應,緊扣主題。

         。ㄎ澹痴勈斋@,升華認識

          本著“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理念,本節課的總結將采取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進行,并引導學生談一談應該如何對待時間,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

         。⑼卣寡由,培養能力

          收集年月日方面的知識及一些重大歷史事件,辦一份內容豐富、設計精美的手抄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的“眼睛”,是教學的“靈魂”,為課堂教學起到導航的作用。因此,我設計了如下板書:從板書中,可以清晰看到本節課的知識點,重點及難點知識也一目了然,有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附板書設計:

          年月日

          一年=12個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小月30天

          平年(365天)2月28天

          閏年(366天)2月29天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7

          說課的內容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人教板三年級第六冊第二單元(口算除法)

          本冊教材是建立在學生已掌握乘法口訣的基礎之上,學習口算除法是為今后學習筆算除法打基礎的。

          根據本冊教材的知識點與技能的要求,我先闡述本課的教學設計前的背景,我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先讓學生難看主題圖,從整體入手,使學生了解主題圖的要求,再讓學生說出圖中的信息,然后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根據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方面提出如下的教學目標。

          一是技能目標。先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先讓學生說出用什么方法計算,然后列式計算,并說出計算過程。

          二是發展性目標,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后,用分小棒的過程說自己想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掌握口算的方法。

          情感發展目標,通過說計算過程和分小棒的過程,體驗口算除法的過程,從而達到計算的準確性與靈活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掌握口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順利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我在教法上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分析口算過程的同時又用分小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本課的教學設計流程是;

          第一流程是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流程是探索新知。

          第三流程是鞏固新知。

          第四流程是深化應用。

          在第一流程創設情景中,我用課件出示情景圖,三個猴子分桃子,讓學生說出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列出算式(630÷3)再進行計算,計算完成后再讓學生說出計算過程。其次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2)和第(3)個問題。

          在第二流程探索新知中,讓學生看書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然后全班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第三流程鞏固新知中,我給學生出示口算提,讓學生熟練地計算,進一步深化口算方法的掌握。

          在第四流程深化應用中,編排許多闖關練習題,如9000÷3300÷3200÷2等等,加強了學生口算除法的計算技巧,為今后的筆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作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

          乘法估算不是單一的估計得數大約是多少,而是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估計得數大約在什么左右,還要求學生學會估計得數的范圍,也就是估計得數比什么大,比什么小。乘法估算是個難點,教材的安排是:例題通過創設學生喜愛的牧場的情境列出算式,引導學生發現問題中的“大約”,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然后通過思考、交流、引導、小結,用語言表述出來,指出2種不同的估計方法,即估計得數的范圍,以及得數大約在什么左右。并通過一系列的練習來鞏固該學習內容。

          2、教學目標

          應用新課標理念,依據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制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俳洑v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方法的過程,能估算一些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比什么大,比什么小,在什么左右。

          ②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選擇不同的估算方法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

          二、說教法、學法

          1、在教學環境中,創設適當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教學情境,應用不同的形式組織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感悟知識,為學生對信息的處理和應用提供條件。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高解答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積極思維,發展智力,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能力。

          3、教學中,嚴格遵守學生的認知規律,合理組織教學,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吸引和帶領學生在數學空間盡情漫游。

          三、說教學過程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真正實現教學目標,關鍵還在于教學過程。本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

          出示例題,教師解說,明明邀請我們去他家美麗的牧場參觀,誰來替他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認真聽,看你能了解牧場的哪些情況?

          要求學生列出算式:

          29×42=

          [這一環節是以學生感興趣的牧場情境引入,在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教學打好了基礎,有力地促進教學效果。]

          二、探索方法

          1、在計算之前,老師把問題分類,先請大家估計,明明家1天大約最多可擠奶多少千克?最少可擠奶多少千克?

          小組討論,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

          2、全班交流:

         、僮钌倏蓴D奶8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比800多。為什么用“多”這個字?(把數字都看小,20×40=800。)]

         、谧疃嗫蓴D奶15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比1500少。為什么用“多”這個字?(把數都看大,30×50=1500。)

          3、再請學生估計出明明家一天擠奶的千克數最大約最接近多少嗎?

          學生交流:最接近1200千克。[你是怎樣估算的?估計29×42的得數在1200左右。為什么用“左右”這個詞?(把數都看成與它接近的整十數,30×40=1200。)

          (估算方法要講清、講細,讓學生理解清楚怎樣估算)

          4、計算驗證:

          有什么方法驗證我們估算得對不對?(用豎式)請你試一試,做好的同學自己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ㄌ嵝褜W生注意豎式計算過程中連續進位的問題)

          比較交流:比較筆算與估算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第3種,最接近;第1、2種估計出了算式的范圍)

          5、講述: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要求只是確定成績在什么范圍內,估算策略

          是多樣的,只要合理,都可以的。把乘數分別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會準確些。

         。圻@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本環節在教學的過程中問題指向性明確,分散了難點,把乘法的估算分成兩個部分,一是估接近、一是估范圍,先分散后總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生掌握起來比較容易。]

          三、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2題

          40×20xx×5060×30

          47×2334×5868×35

          50×3040×6070×40

         。1)每組3道題,上下2道題可以口算,中間一道題要列豎式計算。請大家任選其中的一組題進行計算。

         。2)獨立計算。然后把這3道題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3)說說自己的發現。

         。ㄖ虚g算式的得數比上邊算式的得數大,比下邊算式的得數小,可以用上、下的算式來估算中間的算式)

         。4)那這個算式最接近多少呢,我們也來估算一下。(學生估計,全班交流)

          重點說一說第3題的中間一題,這里出現了35這樣的中間數,當出現這種數的時候,我們一般看另一個乘數,看它接近哪個整十數,如果是把它看大的,那么就把35看小,如果是把它看小了,那就把35看大。

          2、游戲:選一選(“想想做做”第3題)。

          課前發給每個學生1800、2800、3500、4800、1000、1800、600、1200等數字卡片。

          讓學生進行找朋友的游戲,如果你認為你手中的.數利用估算的方法能填入老師出示的括號中,請起立。

          教師逐個出示

          24×53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ǖ1題可引導學生來完成,讓學生理清題意,清楚第1部分是估范圍;第2部分是估接近。)

          37×65得數比()大,比();在()左右

          28×32得數比()大,比()小;在()左右

          76×59得數比()大,比();在()左右

          讓選擇正確或錯誤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

          適時反饋。

          小結:兩個乘數分別看做比它們相近的較小的整十數和較大的整十數,可以確定積的大致范圍。而把乘數分別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估算的結果最接近。

          3、書本P37第4題

          師:其實估算不僅在我們數學計算時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估算。選擇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寫作文的例子,讓學生了解。

          出示題目。

          說說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估計這里大約有多少個字?(學生列式估計)

          全班反饋。

          4、“想想做做”第5題

          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你認為他可能買哪種籃球?你是怎樣想的?

         。1)48×24≈1000(元)

          (2)38×24≈800(元)

         。3)28×24≈600(元)

          小結:生活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不同的方法估算。第2種比較合適。

         。郾菊n的練習分了專項練習,基本練習和綜合練習三類,練習設計有針對性、層次性、思考性。這樣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個性,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理解的深化。]

          四、總結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介紹“你知道嗎?”

          五、布置作業

          六、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利于對知識進行梳理,納入知識結構,同時也為日后的回憶提供了線索。本課我是這樣設計板書的:

          估算

         。1)20×40=800

          估計(2)30×40=120

         。3)30×50=1500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對于因數中間有0的計算在三年級已經有所了解,我以三個計算題(190×8=37×40=207×9=)在班中進行調查,部分中下生對位時是末尾對齊;部分優秀生已經能把8和9對位進行計算,但還不是很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對位,看來這些學生的數感很好;對于中間有0的乘法已能很熟練的掌握。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重點放在了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使學生體會到末尾有0簡便對位的好處。

          學生所學習的筆算都要求數位對齊,正是因為受這種定勢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在接受因數末尾有0的簡便運算都有一定困難,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在課前就鋪墊了一些整十、整百數及中間有0數的乘法口算練習,并強調學生說出口算過程。

          40×72=600×30=530×3=

          102×7=608×5=4×908=

          豎式復習,并理解豎式中8和9的位,把54×728寫成728×54的形式方便計算。

          54×728=708×6=790×8=

          由此再引出例題學習例2(同時出示課題,繼續學習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在此我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把例2中的題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你能提出提出什么數學數學問題,然后口答算式。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特快列車1小時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車1小時可行106千米,

          它們各行了30小時,?

          在教學160×30時,要求學生用你認為比較方便的.豎式方法進行計算。由于前面準備題的豎式鋪墊,在此部分優生可能會用這樣的豎式形式進行計算160

          ×30

          4800

          簡便計算。與其它的不同方法進行比較突出這種方法的方便。

          在教學106×30時,由于學生對剛才對位方法的了解,有部分學生可能已經會用簡便的對位方法。與

          106

          ×30

          3180

          其它出現的方法進行對比,進一步體會這種對位方法的簡便。

          在此后,以書本做一做中已經對好數位形式的豎式讓學生試一試,加深豎式的對位形式。在此基礎上設計了3題有象征性的題(390×13=305×50=180×50=),讓學生自己擺豎式進行計算,鞏固豎式的簡便擺法。在此基礎上再來嘗試總結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方法。(先把因數末尾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把因數末尾的0添在積的末尾。)

          本節課還設計了2題生活中的例子(課本55頁第3、4兩題),不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還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數學用于數學。

          最后加入一題拓展題,□□×□□=2400,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有序思考,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也為以后學習積的變化規律等知識作鋪墊。

          課堂小結,培養學生自我總結、歸納的能力和習慣。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0

          908978797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幅畫,潑墨如注,惜墨如金;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首詩,起承轉合,跌宕起伏。所有這些都在向我們傳達同一個理念,那就是:教學是一門藝術。下面我就結合《看一看,擺一擺》的教學設想談談我對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解與把握。我對本課作了如下設計:一、依據課標,說教材;二、教學法設想;三、預設教學程序;四、教學效果預測與反思;五、板書設計;六說評價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ㄒ唬 教材分析 :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上冊第 八單元“可能性”的內容。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性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論正是研究不確定性的規律的數學分支。標準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的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這部分內容可用四個課時來教學。我講的主要是第1課時,例1和例2的內容,使學生初步體驗在現實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下面我就本節課說一說教學目標。

         。ǘ┰O計理念: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于這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ㄈ)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2) 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簡單描述事件發生結果。

          過程與方法 :(1) 創設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球實驗、涂色活動及抽簽游戲等,讓學生經歷“猜想—實踐—驗證—推測”的過程,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2) 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ㄋ模┲攸c、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初步體驗到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生是不確定的。 難點:結合具體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現象,能夠描述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ㄎ澹┙叹邷蕚: 乒乓球、盒子、抽簽的卡片 、課件

          二、教學法設想

          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以下的教法: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利用有趣的數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教材及學生的潛在因素,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本節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組內設有組長、匯報員、記錄員來組織和調控整個學習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獲得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體驗,同時養成學生樂于與同伴合作、交流的`習慣。

          三、預設教學程序:

          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五大環節: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ㄈ、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ㄋ模⒙撓瞪,拓展視野;

          (五)、動手操作、實踐感知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具體的設計意圖闡述如下:

         。ㄒ唬、游戲激趣,導入新知: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而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數學模型,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選用了“石頭、剪子、布”這一項師生互動的游戲來導入新課,這項游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們猜測了老師和自己誰會贏之后,師生共同進行游戲,并要求學生做好記錄,游戲結束后,從同學們的記錄結果和開始猜測的結果的對比中得出結論,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游戲的形式導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ǘ、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游戲,共將此環節分成三個板塊來進行:

          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為每組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二是體驗“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ㄈⅢw驗激趣,深化所學

          此環節的設計來源于聯歡會情境圖的啟發,依據學生的分組情況為每組學生準備了各種水果和托盤,來進行“水果拼盤”的競賽,共設立了五項內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讓學生在托盤中擺出相應的答案。實物的再現再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小組合體的意識,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貫通,進入教學的第四環節。

         。ㄋ模、聯系生活,拓展視野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一定、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進而完成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實踐感知”讓學生用手中的圓形紙制做搖獎轉盤,并用顧客或商場經理的不同的身份來設計,再次感知所學。

          四、教學效果預測與反思

          我想: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在課上,同學們都將以全部的熱情和精力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樂學、愛學、會學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1)圖文并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六、說評價

          數學教學應提倡“學中用、用中學、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學和用事一個整體。這節課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我所設計的每一個教學游戲活動始終將學生置于一種自主、和諧、輕松的自然學習氛圍中,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地習得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我求知、自我獲取知識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才能的發揮。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這一節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萬以內的加法(二)”,本節內容是在二年級下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教學兩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是以后學生學習多位數加法的基礎。教材用“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引出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安排了兩個例題,在第一課時主要完成例1和“做一做”1、2題以及練習四的教學任務。由于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是已有知識,例題主要解決十位相加滿十要向百位進位1, 例1是兩位數加兩位數和是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例2是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本節教學內容以學生已有識知為起點,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雖然進位加法不是新知識,但連續進位加法計算過程比過去復雜,學生容易發生、錯誤,要加強有針對性的練習。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對教材的分析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目標:掌握“十位滿十,向百位進1”的加法連續進位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超100)的進位加法。

          2、能力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中國野生動物的情況,受到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連續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進位加法的算理。

          三、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

          1、演示法:卡片顯示和自主組合卡片,兩式相加利用不同的計算方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2、啟發式談話法:列豎式計算更加直觀的發現這節課的內容因此在學習中會更加的注意。

          3、練習法:練習法是學生鞏固知識的有效方式。 說學法 現在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不再單純的依賴于教師,對老師所教的內容進行,模仿和記憶,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知識的.主動建構與能力的全面發展,再加上現在的學生自主意識強,因此在教學中應讓他們自己自主探索。

          四、教學過程:

          一、展示交流,導入新課

          1、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說一說你們都喜歡什么動物。 動物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同我們一樣生活在地球上。那么你們了解目前我國野生動物的情況嗎?課前老師讓你們去了解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請把你們了解到的情況告訴老師和同學們。 學生分組匯報交流所了解到的有關保護野生動物的情況。

         。1)課件出示東北虎、丹頂鶴、蜥蜴、青蛙等圖片,說明它們屬于什么動物種類。

         。2) 課件出示“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引導學生了解已知種數即中國已經發現的動物種數;中國特有種數即只在中國才有的動物種數;瀕危和受威脅種數指即將滅絕和數量正不斷減少的種數。

          (4)學生看統計表提出數 哪些數學問題?

          (5)學生回答,教師邊板書算式 學生提出的加法問題可能有 : 581+110 1244+376 110+98 17+7 98+17??

          二、自主探究 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 引導學生:要想算出中國特有的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需要知道什么相關的信息?你會列式嗎?

         。2)學習例1:引導學生嘗試計算98+25的結果:你們會計算嗎?如果遇到問題與同桌討論解決。

          (3)說一說你們在計算中發現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計算時要注意什么?(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十位相加滿十怎么么辦呢?向百位進1)

         。4)課件出示算式:98+25=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演:

         。5)請1-2名學生講一講豎式計算的方法,其余學生給予評價,發表意見。

         。6)同桌互說豎式算法,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7)獨立完成計算98+17、89+13。(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作業本上完成。) 找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學生自評:如果計算正確、豎式書寫漂亮就在作業本上畫一個星。 三、運用新知 解決問題學問題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兩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后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二、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知識點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四則運算,初步認識了分數,這是學習小數的起始階段,是對數的認識的再一次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景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簡單的小數 。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百分之幾寫成兩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

          四、說教學重難點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的分數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元角分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于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五、說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思想:

          1、《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全新理念,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嘗試采取多種手段引導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2、講練結合。在課堂上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

          3、增添趣味,驅動發展。在拋出每一個任務時,都創設適當的情景,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4、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課取材于生活,課堂知識的掌握在課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增強了情感交流,為生活創造了快樂,體驗到了運用知識的樂趣。

          六、說教學法

          教法:

          1、生活情景引入,新舊知識的銜接,突出小數與生活、小數與分數的聯系。

          2、充分運用直觀演示,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形成正確的表象。

          3、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

          學法:

          1、通過生活情景和已有生活經驗,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

          2、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發揮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不僅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

          3、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在交流中輕松愉快的學習知識,增長本領,從而達到創造性學習的境界。

          七、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引出小數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一開始我便與學生談話:同學們,你們知道現在是幾月嗎?(三月)對,三月是學雷鋒活動月,你們愿意做小雷鋒嗎?(愿意)有個小朋友聰聰到百和超市買文具,可他看不懂標簽上的價格,大家能不能幫幫他?(能)大家一起幫他讀出這些文具的價格是多少好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愛心和自信心走進課堂。然后請學生仔細觀察黑板上的數,跟我們以前學的整數一樣嗎?那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通過小組同學交流發現這些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從而引出小數的概念。(板書課題:小數的初步認識)

          2、認識小數點

          通過師生交談:我們以前學習的分數中間有一條線叫什么?(分數線)那么小數中間的小圓點叫小數點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的思考過程,認識了小數點。

          3、教學讀法

          我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和知識廣度。聰明的學生可能一下子就能讀出小數,有的學生家長教過或聽到過小數怎樣讀,所以我讓學生大膽試一試,然后經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出小數的讀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以米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小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即便是兒童,也經常會接觸到一些小數,尤其是超市里隨處可見的價格。因此,我充分利用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充分相信兒童的能力,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自己總結出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2、認識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全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利用課件演示日常家居中搜集到到的一組有關小數的信息,告訴學生1分米除了可以用分數表示以外,還可以用小數表示為0.1米。然后由學生自己得出3分米用小數表示的.方法,進而延伸到5分米以及0.8米表示幾分之幾米的方法,學生通過自己探索深切感知一位小數與十分之幾的關系。然后利用知識遷移探索出兩位小數與百分之幾的關系,并了解到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又通過學生自己的測量活動、匯報身高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為進一步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感知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我把練習安排成小動物的跳遠比賽成績,促使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從而鞏固了對小數含義的認識。我又以猜謎語的形式展開第二個練習,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到更多關于小數的知識。

          (四)回顧總結 ,完善新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如果滿分為10分,你給自己打多少分?用我們今天學的小數給自己打一個合適的分數。

          師:今天,大家學到了這么多知識,還發現了許多生活中的數學,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發現更多數學的奧妙!

          又一次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首尾呼應,充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情感。

          九、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形象直觀,重點突出,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最終達到概括、鞏固、提高的教學目的。

          小數的初步認識

          米=0.1米

          米=0.01米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24時記時法。此前學生已經認識過鐘面,會看鐘面表示時間,另外24時記時法也是生活中常見、常用的記時方法。鑒于學生這樣的學習基礎。本課確立如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

          整個教學分、體驗感悟、揭示本質、生活提升三個學習環節,體驗感悟環節增強學生對一天24小時的理解,同時也為后繼研究記時法服務;揭示本質環節主要研究兩種記時法,發現兩種記時法的特征和關系;生活提升環節進行實際應用,體會有限鐘面表達無限時間的精妙,這樣達成悟、思、練的教學效果。下面我就結合具體環節談談我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幾點思考。

          一、化靜為動----激活已有認知

          學習24時記時法首先要對一天24小時有精確的理解。學生知道一天是24小時,但不知道為什么,地球與太陽轉動的資料,讓他們恍然大悟;,一天24小時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學生意見也不一致,春晚的倒計時場景倒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要表示一天的時間,那得對一天是怎樣過來的有充分的體驗。因此有必要帶著學生再次回顧一天的經過。,在設置中我特意安排畫面可以隨時點擊暫停,學生回憶并表述此時他通常在干什么,,像這樣一直播放到一天24小時結束。

          如此,借助多媒體技術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化靜為動的特點。彌補了靜態回憶的弊端,激活并重建了學生已有認知。

          二、引發碰撞----盤活教學內容

          學生體驗了一天24小時,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會用兩種記時法表示時間,而且理解為什么這樣表示。普通記時法學生明白,可是24時記時法學生雖然會表示,但并不太明確為什么。因此我帶領學生再次細看鐘面的轉動,讓鐘面上的彩色條與時間尺上的`彩色條同步出現,學生能明確地看出走了幾小時就用幾

          時表示。以下午1時為例,這樣學生能夠很清楚地看出一天過去了12加1也就是13小時,表示成13時,強化了表象,加深了理解。另外要比較兩種記時法的關系還要強化他們的對比,將兩種記時法同時展示,引發認知的碰撞,繼而深入討論,尋找異同,揭示知識本質就水到渠成了。

          這樣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功能,摒棄了單純文字交流的單薄,將教學內容盤活了。

          三、立體呈現----用活所學知識

          數學學習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時還要高于生活,立體式展開。本課中幫助學生體會時間的流動以及用有限表達無限的數學思想是重要目標之一,可是時間的流動以及一天的有限和時間的無限,鐘面的有限和表示時間的無限之間的關系,這些都需要學生去體會、想象。那么能不能將這些不可感知的東西轉化成可感知的東西,幫助學生體會呢?我在課堂開始和課末各設置了一個前后呼應的環節,課始出示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同時引發學生思考我們身邊也有一條看不見的流淌著的河流,是什么,時間。課末練習環節分別出示四個畫面:朝陽初升,烈日當空,夕陽西下,繁星滿天,學生尋找符合場景的時間卡片,交流。然后揭示我們每一天都經歷著這樣的輪回,時間就在這樣的輪回中一直向前流淌。同時驚嘆鐘面設計成圓形,用有限表達無限的精妙的創造!

          這樣借用信息技術的動畫功能,為學生搭建了想象的平臺。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又用活了知識,實現了提升。

          以上是我的一點實踐反思,如有不當,還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教材的解讀

          1、對教材的理解(“解決問題”)

          低段要求:學會從圖、文中發現信息,并提出問題,借助加、減、乘、除法的意義,(常用綜合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中段要求:能選擇相關的信息數據,用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從中滲透分析法。

          三年級“解決問題”的教學,將為今后學習較復雜的解決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現在的學習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例題的定位

          從例2表面呈現的形式來看:左邊呈現的是分步計算;右邊呈現的是綜合計算。在教學時,不能定位為“單純”地教學由分步到綜合,也不能定位為“單純”地教學“解題方法的多樣化”,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定位是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

         、儆幸欢ǖ恼硇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

          ②知道乘、除法的意義

          ③會用表內乘法、除法以及加減法解決一、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本課任務:

          找準問題,收集并選擇相關的信息,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讓學生經歷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猜想與驗證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會用連除、乘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中說清算理。

          四、研究過程的打磨

          1、(復習學生已有知識對新課的學習有一定作用)課前是否復習?

          最初設計:

          用補充信息或補充問題的方式,復習用乘法或除法一步計算解決問題。

          問題:

          學生感覺枯燥;與例1的聯系不夠緊密。

          解決辦法:

          1、繼續創設運動會的場景,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突出了例1與例2的連續性,讓學生感受知識間的聯系。

          2、把舊知的復習揉合到新課中,既省時又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新舊知識間的區別。

          如:①一共有多少個小圈?②每個大圈有多少人?這2題的解決是舊知,同時也是新知學習的思維步驟,是為解決“③每個小圈有多少人?”作鋪墊。

          2、例題如何呈現?

          最初研討:

          方案1:整體呈現——學生找信息較難。

          方案2:分步呈現——有利于學生觀察;體現出知識的層次性。

          問題:

          學生找信息時,總想數出一小圈的人數。

          解決辦法:

          讓學生找出一眼能看出并能確定的信息。

          如:把主題圖分步呈現:先出示2大圈的人,每大圈有5小圈;再出示“有60人表演”的信息。讓學生觀察、找信息。

          3、如何放手,讓學生自主學會用連除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

          試教時:

          宋老師與我們組的老師同時感覺全過程“扶”得多,“放”得少;教學形式與手段單一;雖關注了說思路,但對“找中間問題”的思維訓練給學生的時間與空間都不夠。

          解決辦法:(分4步完成)

          1、利用2個信息,解決一步的問題,并列式計算;

          2、要解決這個問題必用到哪2個信息?再列式計算。(滲透“分析法”解決一步的問題)

          3、“要知道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又該怎么解決呢?請你們試著做一做并同桌交流。(學生嘗試列式計算)

          4、(反饋)學生上臺寫出結果,并說出每一步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4、如何有效體現解題策略多樣化?

          試教時:

          老師對每個問題、每種方法平均使用力量,甚至把不好說出道理的方法:

          60÷5÷2=6(人)多次有意地呈現出來,學生只有挖空心思地去說理,這樣人為地增加了難度。

          解決辦法:

          1、以基礎方法為主(連除),其他方法為輔。

          2、以面向大多學生實際水平為主,兼顧部分優生為輔。

          3、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學生沒有提到的其他方法,則不用展示。

          5、練習形式與手段的選擇:

          這節課中的練習題有一定的難度:如:求“平均每輛車每次運多少千克?”,而圖中“2輛車”屬隱含信息。

          試教時:

          老師為降低難度,就把3種方法的算式直接都呈現出來,再讓學生說每種方法每一步的思路,形式單一,而且學生對第一步到底該解決什么問題是模糊的。

          解決辦法:

          1、明確問題后,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每輛車每次”的含義(圖中“2輛車”屬隱含信息),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2、變形式、手段進行同類題型的練習,抓好切入點

          如:(我會連)

         、倨骄刻焓鄢龆嗌購埰?2×3

          ②一共演出了多少場?954÷2÷3

          ③平均每場售出多少張票?954÷2

          教師抓好切入點:

          1、“954÷2÷3中的2表示什么?3呢?”

          2、“平均每場售出多少張票?為什么用兩步計算?”

          五、聽后反思

          體會:

          1、課件的精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精神飽滿;

          2、教師親和的語氣、瀟灑的神態、獨特地教學風格,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氣氛活躍;

          3、教師能做到換位思考:精彩的設計,導致學生說理的清晰;

          4、教師“扶”“放”到位,能給學生充足的思考與表達時間與空間,因而學生學得輕松;

          5、教師能靈活駕馭課堂,不拘泥教學設計。

          個人建議:

          1、教師評價語如果更豐富、及時,學生參與率一定會更高;

          2、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做到及時反扣,也許效果更好。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青島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一單元第2~5頁的內容。使學生認識千克和克,初步建立起1千克和1克的質量概念,這既是本單元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教材一開始先讓學生掂同樣大小的木塊和鐵塊,通過肌肉來感覺輕重的含義。再讓學生看用牛皮筋系著的字典、文具盒、泡沫塑料,由于重量的不同,牛皮筋伸長的情況也就不同,這樣就能使抽象的“重量”變得直觀形象。接著教材介紹了日常生活里常見的一些秤,使學生加深用秤可以稱出物體有多重的印象。

          教材還進一步聯系實際生活,用一系列的操作讓學生認識1千克,幫助學生建立1千克重的觀念。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物體輕重的含義;初步認識重量單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觀念。

          2、能力目標: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想像、交流、實驗等能力。

          3、情感目標:了解、體驗身邊的數學,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兄嘏c輕,認識物體輕重的含義。

          1、出示大小一樣的木塊與鐵塊,放在手心里掂一掂:你發現了什么?

          2、演示:把一塊泡沫塑料、一個文具盒、一本字典,用橡皮筋掛起來,你又發現了什么?

          師:從上面可以看出,每一個物體都有輕重。有時候物體一樣大,但卻有輕有重,有時候物體雖然大,但卻比較輕。為了表示出物體有多重,我們先要認識重量單位,這節課先學習“千克”。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重量單位,簡寫成“Kg”。

         。ㄒ唬⿲嶒灢僮,感知1千克。

          1、介紹常用的一些秤。[+小學教學設計網_=}

          2、指導操作,認識1千克。

         。1)秤一秤:臺上的'這袋大米是不是重1千克?

          (2)掂一掂:把這袋大米托在手里,掂一掂它有多重,邊掂邊告訴自己:“這是1千克重”。

          (3)估一估:1千克黃豆有多少,從盆里把黃豆裝到塑料袋里,估計有1千克了就停下來。

          稱一稱,與1千克相比怎樣?輕了怎么辦?重了怎么辦?調整稱出1千克黃豆。

         。4)猜一猜:臺上這樣大小的桔子(蘋果或熟雞蛋)1千克大約有多少個?小組合作稱一稱,看結果怎樣?

          數一數后交流:分別有幾個?都是稱出1千克的桔子,為什么個數會不同?

          師:8個這樣的桔子、18個這樣的雞蛋都大約重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還有哪些物體大約重1千克呢?課后請小朋友到商店去了解一下,記錄下來,明天交流。

          3、指導學生分組操作,了解幾千克、幾十千克物體的重量。

          師:我們通過稱一稱、掂一掂,知道了1千克的物體到底有多重了。如果把其中兩樣合起來有多重?把其中三樣合起來呢?

         。1)輪流用手掂一掂2千克、3千克的物體有多重。邊掂邊告訴自己:“這是2千克,這是3千克”。

         。2)以組為單位稱出每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有多重。

          三、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了解了哪些知識?

          四、運用知識,完成練習。

          1、書本第5頁的第3、4題。

          2、同桌先互相討論,再填空。(略)

          3、趣味題:狗大叔開了一家米店,店里沒有秤,只有一個大桶和一個小桶,大桶裝滿米,米重5千克,小桶裝滿米,米重3千克。小豬要買1千克的大米,能不能買到?為什么?

        【小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說課稿小學數學03-10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5-25

        小學數學優質說課稿11-24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11-07

        小學數學優質說課稿02-28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1-25

        數學說課稿小學06-22

        小學數學《比的意義》說課稿06-1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