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4-20 15:23:11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5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

          一、說教材

         。ㄒ唬┙虒W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材第36—37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第三單元“加減法(一)第八課時,所呈現的內容是學生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后的一節練習課,本節課是利用“可愛的企鵝”這一學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導學生發現、提出有關加減法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進一步鞏固8和9的加減法。由于圖中第一次呈現大括號的形式,所以教學中需要教師作適當地講解,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ㄈ┙虒W目標

          1、讓學生認識、理解圖中的大括號、問號所表示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對加減法意義的理解。

          2、鞏固8和9的加減法,能夠正確迅速地計算;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引導學生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ㄋ模┙虒W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具體的情境和活動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理解大括號、問號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看圖正確理解數量關系,準確熟練地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五)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具圖片、小棒等。

          二、說學生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剛入學不久,好動、好奇、好玩,大部分學生對猜謎語、幫助小動物解決問題有極大的興趣。經過兩個月的常規培養,學生的聽課習慣正在逐步的得到規范,有了初步的數感和問題意識,但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說教法和學法

          1、情境教學法。

          生動、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數學由抽象變具體,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因此,我們要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由于本課第一次出現大括號和問號,學生理解其意義有一定困難,因此在本節課我充分利用學生喜愛的小動物企鵝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體驗到用數學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成功喜悅,找到了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另一方面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思維。

          2、發現學習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不應僅局限于解決數學問題,而應讓學生參與數學問題的提出過程,“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經歷收集、處理信息,進而提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從熟悉、喜愛的情境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拓展“再創造”的時空,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產生對數學問題進一步探究的愿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交流等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以主人的身份參與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是一個發現者。

          3、指導學生學會數學語言,培養學生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語文課有文字語言和口頭表達的語言。數學同樣也有表達的語言。它包括對概念、定理等的文字敘述語言和符號表達語言、解題中的邏輯推理語言、幾何中的圖形表達或畫圖語言及列表敘述的語言。所以數學中的文字敘述、符號表達、圖表描述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數學王國,及魅力無比的內在思維形式。所以要學好數學,顯然要學會這些語言的表達形式。不但要讀懂這些語言,而且還要會表達。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信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正確運用語言表達思想,可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4、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其直觀、形象而又生動的特點。在本課教學中,由于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圖畫應用題,用語言表述已知條件和問題,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直觀形象入手,動態展示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想玩猜謎語的游戲嗎? 師:“白襯衣,黑大褂,走起路來左右擺,冰天雪地也不怕!辈虏率鞘裁磩游?(企鵝)

          師:你們喜歡企鵝嗎? 師:知道企鵝生活在哪里嗎?(南極)

          師:今天,可愛的企鵝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想請小朋友們幫忙解決一些數學問題,你們愿意幫助小企鵝嗎? (玩猜謎語的游戲引入,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了解企鵝生活的環境,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

          師:比一比,看誰今天上課最認真,幫小企鵝解決的問題最多。

          1、教學第一幅圖。

          出示第一幅圖。

          (課件出示冰山上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原來有3只企鵝,又來了6只企鵝。

          師:那么誰能幫助小企鵝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生:冰山上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誰能當小老師,把剛才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遍。

          師:在圖上怎樣表示剛才提的問題呢?(出現大括號和問號。) 現在圖上多了什么符號,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教師邊指邊告訴學生:“大括號”,“問號”。

          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答出:“大括號”的樣子好像要把上面的這些企鵝怎么樣?(生:合起來。) 師:“問號”的作用是什么? 生:要求的問題。

          師:對,要求的問題是“冰山上一共有幾只企鵝?”

          師:要想知道一共有幾只企鵝,該怎樣計算?

         。ò阉闶綄懺谧鳂I本上,并匯報。) 師:哪個小朋來跟大家說說你的算式?

          生1:我的算式是6+3=9(只)

          生2:我的算式是3+6=9(只)

          師:同學們真能干,你們能回答得更完整一些嗎?

          生:6+3=9(只),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太棒了,就要像這樣說得完整、明白。

          師:那么多同學都在幫企鵝解決問題,企鵝們可高興了。

          2、教學第二、三幅圖。

         。1)出示第二幅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了什么信息?(冰山上一共有9只企鵝)

          師:你是怎么知道有9只企鵝的?

          生:我是數出來的。

          生:我看到大括號下面有“9只”。

         。2)出示第三幅圖。

          師:9只小企鵝在一起,真熱鬧呀!它們在商量著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去看一看,仔細觀察,圖上有什么變化?

          生:藏起來一些企鵝,還有三只企鵝在外面。

          師:誰能把這兩幅圖的意思連起來完整地說一說?你想提個什么問題來考考大家?

          生: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

          師:老師把你的問題在圖上表示出來。課件出示:“冰山后面有?只”這個“?只”是問哪里的企鵝呀?

          生:問我們藏起來幾只企鵝。

          師:要想知道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該怎樣計算呢?

          (抓住時機引導學生發現:要求的是“冰山后面有幾只企鵝?”這個問題,要用已經知道的數學信息來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生4:9—3=6(只),冰山后面有6只企鵝。

         。ńM織學生討論圖中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圖中的內容,找到已知條件和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學生是第一次解決類似的額問題,所以對圖中每個符號的出現,都應讓他們清清楚楚。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3、比一比,發現規律。

          師:生活中有些問題需要用加法解決,有些問題需要用減法解決。那么什么時候用加法,什么時候用減法呢?請與同桌同學討論一下并匯報。(把兩部分合起來就用加法;從總數中取出一部分就用減法。)

          4、反饋練習練一練第3題。

          課件出示題目。

          師:請同學們看圖,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生認真觀察后,說一說。

          師:誰知道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生:房子里有幾只兔子?

          師:要知道“房子里有幾只兔子”該怎么計算呢?

         。▽W生解答,教師板書:7—5=2(只),房子里有2只兔子。) (這道題本來是練一練的第3題,我把它提前是為了及時地鞏固和反饋,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試一試:課本第36頁的試一試。

          用學具圖片或小棒,兩人一組,一個人擺,另一個人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再匯報,教師講評、展示。

         。ㄗ寣W生準備8、9個圓紙片,自己先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情況進行填數,以降低學生練習的難度。)

          2、練一練。

          第1題:口算。學生獨立完成。

         。ㄋ模┤n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大括號”和“小問號”,以后做這類題時要認真看題,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ㄎ澹┯螒

          猜一猜。把準備好的圖片板(9個圓點)任意蓋住部分,先請同學們說算式,再逐步減少一個圓點,師生互動進行游戲。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2

          一、說教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1、教學內容:《認識人民幣》這一課是青島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五單元的內容。認識人民幣是小學數學教材中唯一的一個單元。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學生都有過用錢的經歷,從小就知道錢是好東西,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都已經認識人民幣了。

          3、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根據教材的編排要求并充分考慮學生原有的基礎,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現實的情境中,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3)、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培養勤儉節約的習慣。

          4、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本課中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是重點,用錢、換錢,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是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引導,通過師生交談、問答法、課堂交流法,引導學生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來理解知識。教學中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數學,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數學。教師利用直觀教具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三:學情分析:(說學法)

          1、學生特點分析:小學生好動、好表現,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認識人民幣的知識并不全面,這節課就是要系統學生的知識,認識各種人民幣,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3、動機和興趣上:要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教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自主學習,探索新知、拓展應用,加深認識、反饋總結。

         。ㄒ唬┣榫硨

          設計思路:實物導入——情景產生問題——凸顯解決問題策略

          課始,教師出示存錢罐,問:同學們這是什么?(生:存錢罐)說的對,這是老師小時候用的'存錢罐,漂亮嗎?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存錢罐?看來,大多同學都有自己的存錢罐。咱們國家的錢叫什么知道嗎?對,咱們國家的錢是歸全國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幣,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人民幣。這時,教師就板書課題。然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ǘ┳灾鲗W習,探究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3個教學環節:小組交流初步認識—全班交流再次認識—拓展介紹深化認識

          要想分類數,那得先會認,認識人民幣的小朋友舉手,太好了,課前老師讓你們帶的錢帶來了嗎?下面以小組為單位將你帶來的錢介紹給大家,介紹時說清這2件事,課件出示:1、你這張錢面值是多少?(也就數字是1角還是5元,這也是錢的正面)2、你這張錢的圖案是什么?

          活動一:組內交流。教師巡視、傾聽、指導,發現素材。

          活動二:全班交流。學生展示錢幣并介紹,教師組織其他同學傾聽、提問,并注重與學生對話,適當解讀,如圖案。通過同樣面值的不同式樣介紹套數及人民幣的收藏價值,根據交流先后分區域板書。(大面額的教師提供)大面值的教師現場提供。

          活動三:換零錢。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這么多人民幣(指板書)如果要給他們分類的話,可以分為幾類?為什么?(豎線隔開,板書元角分,介紹人民幣的單位)

          生活中常常要換零錢,比如乘公交車。我現在有1元錢(出示)要換成成角的,F在各組準備成角的錢和我換,1角、2角、5角都行,但合起來得和我這1元相等。(小組討論、湊錢)現場兌換,方案不同,都是10角。板書:1元=10角。推想一下1角是多少分呢?板書:1角=10分

          關于人民幣,你還知道那些知識?或者你還有什么問題要問?(適當拓展介紹,如:人民幣的地位、趣聞、愛護等)

          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推理、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發現了1元=10角,1角=10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ㄈ、拓展應用,加深認識

          1、認一認,填一填。自主練習第1題

          2、數一數,填一填。

          小組活動后展示,同學評價,教師總結。

         。ㄋ模、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我們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1元=1角=讓我們從現在起,做人民幣的小衛士,愛護和使用好人民幣,下課!

          讓學生自己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既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回顧與整理,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和自我評價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既簡明,又突出重點,讓學生看上去一目了然,能很清楚地看到這節課所學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3

          說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第22~23頁的內容。

          教材簡析:

          內容分析

          《有幾枝鉛筆》是北大師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減法的第一課時,是學生學習加法的第一節課。學生對加法意義的理解是建立在經驗積累和親身體驗的基礎上的,所以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就是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和應用”為主線展開數學活動,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創設大量的情境,喚醒他們已有的經驗,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體會加法的實際意義,列出不同算式,在說一說、算一算中發現自己身邊的加法問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隨處都能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善于發現和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說學情認識

          學生雖然是第一次接觸加法,但是在他們的實際生活中,已經有了豐富的生活經歷,要正確理解加法的意義并一定困難,關鍵在于幫助學生建立加法的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運用。所以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發加以引導,在“有幾枝鉛筆”這一生活情境的支持下,學生能順利建立“2+3=5”簡單的數學模型。在家庭生活的背景情境中,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說出這個家庭中兩樣物體合并的現象。這樣讓學生感知學習知識的必要性。

          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在具體情境和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理解加法的含義。

          2、會讀、寫加法算式,會選擇合適的方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

          能力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具體情境,提出簡單的加法問題并進行解答,會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點。

          2、讓學生在在數學活動中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情感性目標

          1、在合作、交流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并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2、在運算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下面請同學們猜一猜一種學習用品:“黑心腸,尖尖頭,走起路來全靠頭;直著走,橫著走,肚子空了就不走”。

          師:同學們,鉛筆能幫我們寫字,我們要愛護它。

          二、探究學習

          1、建立表現

          師:請同學們看看圖一,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試一試提數學問題。

          圖一: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話說清楚,把問題提準確。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笑笑左手拿著2支鉛筆,右手拿著3支鉛筆,問笑笑一共有幾支鉛筆?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幾支鉛筆”。(板書課題——有幾支鉛筆)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笑笑手里一共有幾支鉛筆?她是怎么數的?

         。ń處煶鍪緢D二:笑笑兩手一共拿著5支鉛筆。)[設計意圖】創設學生熟悉的動手拿鉛筆的情境來導入新課,既直觀又親切。通過合并的過程,使學生充分理解了加法的含義――把兩部分合并到一起,要用加法計算。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上課的開始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寫算式計算。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笑笑有幾支鉛筆呢?

          師:表示“合起來”時應在算式中間用“+”表示,這個一橫一豎的符號叫做“加號”,請大家邊讀邊書寫三遍。

          師:請大家讀一讀式子“2加3等于5”。

          師:同學們,如果只看“2+3”這個算式,你能計算嗎?請說說。

          2、探究體驗

          師:下面準備請同桌兩個同學用手里的5支鉛筆擺一擺、算一算。

          要求兩個同學邊拿邊說“我拿幾支鉛筆,他拿幾支鉛筆,一共有幾支鉛筆?”,拿一次寫一個算式并計算,看哪一組同學拿的`方法多,寫的算式多。

          師:請一個同學說說1+3=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再請同學說說2+2=4,你是怎么擺?怎么算的?……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體會到到“合起來用加法”,學會了掰手指頭或口算等方法。以后,同學們可以采用自己喜歡的或比較快的方法計算。

          說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體會到計算的必要性,深入理解了加法的含義,認識了加法算式和加號,不僅會讀、會寫加法算式,還能根據具體情境寫出加法算式并正確計算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給了他們足夠的獨立嘗試、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自己所會的知識,教師再用手勢等方法幫助他們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他們不僅學得輕松,,而且充分體驗到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本“試一試”兩幅圖的要求,安排學生戴小汽車、小鳥頭飾分兩次表演。)

          師:請同桌兩人互相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小組)

          師:請同學們說說算式,說說算法。(全班)

          師:同學們,從這兩幅圖可以看出“添上”也是用加法。

          2、讓學生獨立做“練一練”中的“1、計算”“2、填空”

          3、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練一練”中的第4題“說一說,算一算”,再進行兩人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4、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發現的加法問題”。

          四、課堂總結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連山區世紀小學的李娜。我說課的內容選自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題目是:小兔請客。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我將本次說課分為設計理念、設計思路、教學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將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的設想。

          1、創造利于學生成長的課程環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經歷數學化的過程,讓學習數學、探索知識成為學生的需要。

          2、提供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不斷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

          3、鼓勵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應有的尊重。

          因此,在現實情境中,有意識地采用操作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嘗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第二部分:設計思路

          1、教材特點

          小兔請客的教學內容是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法,是本冊教材計算教學的起始,也是進一步學習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它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和熟練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小兔請客的童話故事,創設加減法的具體情境,從中引出問題:①一共有多少個果子?②草地上還剩下多少個果子?然后讓學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擺一擺,幫助學生建立加減法的表象,最后鼓勵學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讓學生嘗試解答。通過交流,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同時結合算式引導學生認識加減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

          本單元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根據《標準》的理念,在教學中,把計算教學與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學生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有意注意時間短,他們只對數學學習的過程和外部活動感興趣,他們更樂于在動口、動手、動腦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習。那么,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形象具體的直觀演示,豐富多彩的游戲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激起他們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

          3、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實際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并能正確計算。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教材、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熟練地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第三部分:教學程序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為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這節課的程序安排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通過課件顯示情境圖:春天來了,小草綠了,森林里的小動物也該出來活動了,你們看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請同學們把這幅美麗的畫面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通過讓學生講故事來了解圖意,然后揭示并板書課題:小兔請客。

          [以談話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確靈活地運用情境教學,使學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ǘ┖献鲗W習,探索新知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學生感興趣的連環畫,創設了小兔請客情境。

          1. 探索加法的計算方法

         。1)出示第一幅圖并提問:你能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自己去提出問題,更能激起學生的探求欲望。

          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會提出許多問題。比如說:①一共有幾盤果子?②一共有多少個果子?其中解決較難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果子?視為重點。

         。2)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果子怎樣列算式呢?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不但要學會提出問題,還要學會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教師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學具,先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交流算法。

          [這樣的教學安排,是依據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方式這個理念設計的。作為教師要深入每一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讓每一位學生學會相互傾聽、相互質疑。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懂得尊重別人,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知道如何吸取和采納別人的建議。]

          反饋計算方法。

          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這時,可能出現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先擺2捆小棒,再擺3捆小棒,合起來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為2+3=5,所以20+30=50;

         、垡驗2個10加3個10是5個10,所以20+30=50;

         、苡脭狄粩档姆椒10,20,30,40,50;

         、菰谟嫈灯魇簧舷葥2個珠子,再撥3個珠子,合起來5個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并把它說給你的.小伙伴聽一聽。

          [新課標倡導鼓勵學生根據具體問題的需要選擇算法,教師要特別尊重每個學生的思考,注意保護每個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基礎好的學生可以自主探索出新方法,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可以從眾多方法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教師不要限制學生用哪一種方法,而是讓學生在實踐與交流中,自己去體會、理解、選擇。這樣既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又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2.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

          課件顯示第二幅情境圖,指導學生說出圖意,重點在于同第一幅圖相區別。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把你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并試著自己解決提出的問題。有了上面的學習和引導,學生對于這些問題應該會很容易的解答出來。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小組交流后,進行全班交流。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50—10=40或50—40=10。

          [ 在學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探索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很容易由加法類推到減法,由此培養學生初步的知識遷移能力。]

          3.學習加、減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中,每一個數都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們的名字嗎?這時如果有的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介紹。并邊說邊板書如下: 20+30=5050—10=40

          加 加 和 被 減 差

          數 數 減 數

          數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再次舉例說明。

          [運用兒童化的語言,再次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做完后組織學生口答,并說出計算過程。用你喜歡的方法算,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這道題也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

          2、 過課件演示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在快樂的做游戲,這時又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戲,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朋友嗎?通過找出得數相同的算式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3、 幾個小動物做完了游戲,高高興興地去參加森林聯歡會,許多小動物都來參加了。看!它們正在布置會場呢!(課件顯示情境圖)指導學生敘述圖意,并解答。這時可能出現的算法有:80—30=50(張);30+(50)=80(張)。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4、 課件顯示小動物們參加完聯歡會,都要回家,可是該怎樣安排坐車呢?先讓學生先思考過程,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把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以故事的形式貫穿練習,生動、有趣、層次分明。這樣設計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為學生的思維提供足夠的素材、足夠的空間,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特別是乘車這個開放性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ㄋ模┤n總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學得高興嗎?你學會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5

          一、說教材

          分類和比較是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本課教學以“幫媽媽放衣服”為主情境,通過媽媽與小朋友的對話,引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學習比較“厚薄”,同時根據圖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馬等物品還可以比較“長短”、“多少”、“大小”、“輕重”、“粗細”、“高矮”等。通過“在情境圖中找一找,比一比”,讓學生自己尋找可比的對象,選擇比較的標準來“比”,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體現“以人為本”、“以發展為宗旨”的素質教育新理念和目標。

          二、說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2)、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有關“比較”的簡單數學問題,能初步匯報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對積極參與、勇于交流的行為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經歷比較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

          三、 說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學會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

          難點:讓學生在比一比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能

          四、 說教學策略

          1、說學情

          根據日常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比較事物的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等,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考慮比較的多種方法。

          2、設計理念

          本著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的理念。設計了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谶@樣的理念,設計了一個個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感受數學知識就在身邊。

          3、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氣球、彈力球

          五、課前游戲:對口令。

          師說上句,生對下句。

          我說大,我對小;我說高,我對矮;我說低,我對高;我說長,我對短;我說薄,我對厚;我說輕,我對重;我說寬,我對窄;我說遠,我對近……

          熱鬧的師生互動的對口令游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對口令的內容緊扣本課知識點,便于學生感知、理解,為“比一比”的學習做好鋪墊。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請班里一名比較高的同學與自己合作比一比個子。得出老師比同學矮的結論。

          2、再請兩個同學與第一個同學比個子,分別得出結論。

          3、引出課題。這些結論都是通過“比一比”得到的(板書:比一比),今天我就來研究“比一比”,看通過“比一比”的活動,還能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學習,使他們切身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民主地參與到學生活動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教師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駁,培養學生敢于發表自己見解的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研究“比一比”問題的積極性!

          二、引導探究。

          1、整體感知情境圖。(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說說圖上都有什么?

          學生們通過觀察說出畫面中左邊有掛衣櫥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媽媽和小明衣服;右邊是博古架,擺放著瓷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ㄕn件播放)小明說:媽媽的衣服真多呀!

          師: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樣嗎?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體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學生觀察。)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數一數媽媽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媽媽的衣服多。

         。ǘ嗝襟w演示比厚薄的過程)……

          小結:同學們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較出媽媽的衣服最多,通過“比一比”,我們還可以發現許多問題呢。

          3、比長短。

          師:秋天到了,天氣涼了,媽媽準備了三件外衣掛在衣櫥里,(多媒體突出放大掛衣柜),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學生們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結論,如: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媽媽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媽媽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長,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長,小明的衣服最短……對于能用多種標準進行比較的小組進行表揚。

          小結:比較的時候一定要確定誰跟誰比,比的標準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3、你還能比什么?

          仔細觀察情境圖,小組確定研究內容,選擇一樣主題圖中的一件物品,合作進行比較研究。

          小組匯報,其它組補充、評價。

          小組可以選擇琉璃球比較大小、輕重等;可以選擇瓷馬比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選擇花瓶比較胖瘦、高矮等。

          小結:(根據小組合作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先帶領學生充分感知情境圖,說一說看到了什么,由“媽媽的衣服真多呀,你也這樣認為嗎”這個問題,激起學生運用生活經驗進行自主探索的興趣。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先是領著學生比較衣服厚薄,再半放給小組交流比較衣服長短,最后通過“還可以把什么東西比一比”,讓小組自選研究題目,進行比較,這樣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互相補充、互相啟發,使他們對新知識得到比較清晰、全面的認識!

          三、“闖關”鞏固。

          第一關比多少、厚。ǘ嗝襟w出示第23頁第1題)

          師問:哪邊的書最多,哪本書最厚?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第二關比輕重(第24頁第2題)。

          用多媒體模擬天平稱量水果的過程,

          學生獨立思考后判斷輕重。

          說說理由。(學生可以結合壓翹翹板的生活經驗直觀感受天平杠桿重的一端下沉,輕的一端上翹的原理。)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演示,變教材的靜態呈現為動態呈現,引起學生對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從而更直觀形象的感知天平稱重的有關原理!

          第三關比手的長短(第24頁第4題)。

          演示活動:教師演媽媽,大同學扮演“我”,小同學扮演“弟弟”,比手。誰的手最長?

          【設計意圖:結合自主練習中的的插圖在課堂上組織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動,緊緊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符合兒童欣賞、認知特點,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關:實踐應用活動:誰哪合適?

          1、出示一個氣球和一個彈力球。

          師:請你猜一猜哪個球重?哪個球輕?

          2、學生們掂一掂、試一試后,說說實際比較的結果。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猜測一下哪個球重,哪個球輕?熟悉這兩種球的孩子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判斷出彈力球比氣球重,對與沒有這種生活經驗的孩子教師要組織他們親身試一試,體會大得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的辨證思想。這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開放題,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在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關:實踐拓展活動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還有什么可以比的東西,小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6

          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第一課時。

          一、教材簡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材《有趣的圖形》這一單元的起始課,是在第一冊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并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2、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3、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4、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三.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里,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里,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ㄕn件出示:平面圖形)

          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

         。ò鍟赫J識圖形)

          (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ǘ┎僮鹘涣,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匯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么物體上找到了什么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么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ㄍㄟ^“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ㄕn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

          (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ㄟ@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報、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贊揚。

         。ǔ浞纸o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ㄍㄟ^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游戲:我說你想

          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

          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

         。ㄍㄟ^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

          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ㄈ╈柟碳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征概括到同類對象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還見過這樣的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

          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

          說一說:這些交通標志牌是什么形狀?

         。ㄕn件演示:介紹交通標志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

         。▽祵W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借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打開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里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評課稿連接: pkg/

         。2)交流展示。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圖形?

          (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7

          一、說教材

          《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立體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為以后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注重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體會面與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辨別出這四種平面圖形,體會“面在體上”。

          2、能力目標: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和應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感知這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征,并會辨認。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一年級上學期已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有了一定的動手操

          作能力及合作意識,所以這節課我將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釋疑、訓練檢測”四環節教學模式呈現教學內容。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學習。

          三、說教學流程

          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教學流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感知

          通過課件出示一個由一些立體圖形拼成的機器人,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達到新課標強調的“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進行探索學習,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的目的,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活動。

          1、幫新朋友取名

          2、給新朋友找家

          在這個環節中,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動口來親自體驗從體上找面,體會面在體上。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后通過觀察課件:面從體上滑下,加深學生對面在體上的理解。突破本課的難點,切實反應“學數學”不如“做數學”的理念。

          3、新朋友自我介紹

          這個環節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假如你是這些圖形,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呢?我這樣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合作交流抽象出四種平面圖形的特征,突出本課的`重點。

         。ㄈ、聯系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為了將數學課上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生活中,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圖形呢?通過找圖形讓學生體驗到,這些圖形在生活中廣泛的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學價值和作用的認識,同時滲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ㄋ模、趣味練習,拓展新知

          我通過讓學生找、涂、數、拼等多層次的練習,鞏固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知識應用能力。

          1、教材37頁練一練第一題,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先指名學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連一連。

          2、第2題涂一涂,第5題數一數。加深學生對平面圖形的認識。

          3、拼一拼,在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幾何美。

          四、板書設計

          平面圖形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圓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8

          一、教材分析

          《跳繩》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第三單元的一節新授課,本課是在7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8的加減法教學的。學生基本掌握了簡單的說和算。

          二、學生分析

          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0-10并掌握了7以內的加減法,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會看圖說算式。所以這節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提出相關的加減法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交流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三、說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8”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能根據實際情境列出算式,并能說出算式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指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和語言表達能力。

          4.初步養成仔細觀察、主動思考、認真傾聽、大膽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8”的加減法,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能用“8”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采取情景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引導學生結合情景圖,鼓勵學生仔細觀察、主動思考,然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說出算法,掌握8

          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二)創設情景引入。

         。ㄈ⿲W習新知。

          課件出示課本第38頁主題圖

          1、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那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并解決

         。1)一共有幾個小朋友?你能列算式解決嗎?

         。2)你能說一說算式中各數字的含義嗎?

         。3)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能給大家講講嗎?

         。4)根據剛才找到的數學信息,你還能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嗎?你能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嗎?

         。5)你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嗎?

          3、師寫算式學生猜算式表示的意義。

          4、“8”的組成。

          學生動手操作將8個桃子分給兩只猴子。

          5、說一說。

          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結合給出的算式3+5=□進行交流。

          練習

          1、課本練一練1、2題。

          2、手指游戲:同桌兩人進行,要求兩人的手指合起來是8個。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的表現怎么樣?

         。ㄎ澹┳鳂I布置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9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 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擺、往后涂,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么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么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后,聯系生活、發現規律,最后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边@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谝陨侠砟睿也捎昧饲榫皩W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 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系生活,發現規律

          4. 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說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2、討論交流法;3、練習法;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么?學生說(……)說完后,教師先從口袋里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么?(生猜……)接著教師從口袋里變出一朵紫花,接著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學生說,老師出示,并說說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著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著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么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布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布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說一說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么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么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XXX對嗎?

          (教師邊說邊板書:XXX)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后面一個應是什么?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后面一個應該是什么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說“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復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復排列……”

          5、闖關游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游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說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

          小組討論后匯報。

          (2)第二關:涂一涂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并說一說它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應該怎樣來涂?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說: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說說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說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說:我設計的是xxx的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復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的基礎上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計算方法。學好本節課的內容不僅為以后學運用方程解決小數,分數的問題奠定基礎,而且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2.教學目標

          結合新課標對方程這一部分的要求,本節課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結合實際情景,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并正確的計算

         。2)在探索中,培養學生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3.教學重難點:依據本節課的具體情況和教學目標,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培養學生正確解方程,并能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法

          本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主要采用談話法,引導探究法和觀察發現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充分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具:多媒體課件

          三、學法

          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本節課學生主要以嘗試法,自主探索法,合作交流法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入約3’、探索新知約20’、鞏固應用約15’、課堂總結約2’,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具體過程如下:

          1.激趣導入

          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屏幕出示情境圖,一天笑笑和淘氣在做猜數游戲,笑笑:把你心里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于多少?淘氣:等于80。笑笑:你想的數是30。淘氣: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學們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知道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猜數游戲》問題(教師板書)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

          2.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分三步進行教學

          第一步自主探索方程的解法

          同學們,在上面的情景中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等量關系呢?你能用一個是子把它表示出來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匯報結果:在上面的情境中我發現了心里想的數×2+20=80,如果我們把心里想的數看

          成是x這個使等式可以改寫成什么?生: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和探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合作和探索的精神。

          第二步學生匯報,師生交流

          現在大家自己動腦試試看你能不能把這個方程解出來?教師提示:如果用等式的性質來解該怎么做呢?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匯報結果2x+20=80,我先在等式兩邊同事減去20就變成2x=60,再在等式兩邊同事除以2得出x=30(教師板書)非常好,剛才他說出了解方程的過程,在解方程中有些步驟是可以省略的,下面老師把這個方程完整的解給大家看:因為原題中沒有x,所以我們在列式前要先把x設出來,解:設這個數為x 2x+20=80 2x=60 x=30 答:這個數為30。

          在解方程過程中,等號要對齊,計算完了不要忘記寫答,F在你知道笑笑是怎么猜到了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從具體問題出發,主動參與有效的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三步驗證結果,鞏固知識

          我們能不能驗證一下我們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么驗證呢?引導學生把x換成30進行驗證2×30+20=80,所以我們的結果是對的,現在同學們倆人一組也來做一下猜數游戲吧!這一環節讓學生嘗試驗證計算結果使知識及時內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

          以上三步,引發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小結,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3.鞏固應用

          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基本練習:解方程6道題讓學生獨立思考,集體訂正,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2)變式練習:解決問題1.2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集體訂正,進一步鞏固對知識的掌握

          (3)拓展練習:拓展題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在全班交流經驗,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五、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設計,突出重點,使教學目標一目了然,便于學生觀察、比較。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1

          我的說課稿內容是“九加幾”,這個內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

          一、說教材

          九加幾這個內容是學生掌握了11~20各數的認識及10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進位加法的基礎。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已有的基礎和學習經驗,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識目標:

          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和“九加幾”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

          2、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3、情感目標

          通過合作交流和動手操作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滲透轉化思想,應用“湊十法”正確計算九加幾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湊十法”的思考過程。

          二、說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直觀教具為主要教學手段,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中完成教學,并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富有情趣的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疲勞,因此,我以運動會為切入點,將數學知識融于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之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教學中,我不打算強調各種計算方法的優與劣,也不刻意去提示學生用哪種方法簡便,而是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因為學生的認知水平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3、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題地位,在教學中我盡量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討論中架起從已知到未知的橋梁,去獲取新的知識,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探索方法的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發現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法和途徑。

          三、教學過程

         。ㄒ唬 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我首先以運動會為切入點,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運動嗎?

          生:喜歡。

          師:大家都喜歡做運動,育才小學的同學們也很喜歡體育運動。他們學校舉行一次全校運動會。好的,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運動時熱鬧的畫面。(出示主題圖)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說說)運動會上,學校給運動員們準備一些飲料,已經喝了一些,現在還有多少盒?

          這樣直接引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觀察為運動員準備的盒裝飲料,激起學生幫組別人解決問題的'意識。

         。ǘ 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這是獲取新知的過程,教學中我將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這個環節我將分為三個步驟:

          1、談論交流,得出方法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組織學生談論“還有多少盒”的問題,讓學生通過互相交流說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讓學生議一議每種方法。在學生評議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根據學生的發言,紙張逐一示出各種解決方法:

          a、 依次一個一個得數1、2、3、4、······12、13;

          b、 先數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著10、11、12、13;

          c、 先拿一盒放進箱子里,湊成十,“10+3=13”

          師:你們說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三種方法你最喜歡那一種?(讓學生自己選擇方法)

          提問:要算剩下的飲料一共有多少盒?怎樣列式?

          板書: 9 + 4

          師:怎樣計算這個算式呢?現在請大家拿出小棒,自己動手擺一擺。(教師巡視學生動手操作后)

          提問:盒子有9盒再加上幾盒就湊成十盒?(再加一盒)

          這一盒從哪里來?(從盒子外邊的四盒中取出一盒)外邊的四盒飲料拿走一盒后,還剩下多少盒?(還剩下三盒)十盒與剩下的三盒合起來是多少盒?(13盒)所以9+4=?(等于13)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我利用主題圖讓小組成員互相提出加法計算的問題,看誰提的多,并給予表揚。運用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巧妙自然地將“九加幾”的問題搬到黑板上,例如:

          踢毽組合跳繩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踢毽組和跳遠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自主尋找要解決的問題,并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以上三個式子的特點,從而引出課題的“九加幾”

          3、歸納算理,鞏固記憶。

          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時智力的源泉,在引導學生歸納“湊十法”算法時,我先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9+3,左邊擺9根,右邊擺3根;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移動小棒,根據學生的思路填寫思維圖。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 從3根里拿出1根和9根湊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b、 從9根里拿出7根和3根湊成10根,10再加2等于12。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擺圓片,計算9+7,學生也可能出現兩種思路:

          1、從7根里拿出1根和9根湊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2、從9根里拿出3根和7根湊成10根,10再加6等于16。

          這里我沒有強調“看大數,分小數”,而是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分小數”或“分大樹”,只要能湊成十都是可以的。

         。ㄈ 鞏固知識,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是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靈活應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

          1、練習課本P—98做一做的1、2兩題。練習時通過圖片,展示色彩鮮艷的菠蘿、蘋果、雞蛋圖,培養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看圖列加法算式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尋寶藏。尋寶藏要經過很多障礙,這些障礙物就是“九加幾的算式,能解決這些算式的同學就能找到寶藏。

          3、搶桃子,我把“九加幾的算式寫在這些桃子上,讓學生搶答,看誰最先搶到桃子。

          練習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鞏固新知。

         。ㄋ模 拓展練習,尋找規律

          一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點難點之后,我運用直觀教學,展示一個砌房子的游戲,將九加幾的算式有規律的排列,先讓學生發現每個算式的第一個加數都是9,再讓學生計算結果。既調節了學生的注意力,有鞏固了九加幾的知識。讓學生算出九加幾的算式后,再觀察得數特點,發現規律,找尋又快有對的計算竅門。

          9 + 1 = 10

          9 + 2 = 11

          9 + 3 = 12

          9 + 4 = 13

          9 + 5 = 14

          9 + 6 = 15

          9 + 7 =16

          9 + 8 = 17

          9 + 9 = 18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可以發現個位上的數都比第二個加數少1,那我繼續追問,這個1到哪去了?學生很自然地想到1和9湊成10了,從而對“湊十法”進一步加深了印象。

         。ㄎ澹 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我先讓學生說說這節課里學到了什么?解答這些題你最喜歡用哪種方法?在評價時,我采用目標多元化、方法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來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師的認可,學習的興趣會更好高,真正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 課堂作業

          課本上P—98做一做的第三題。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2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小節6和7的認識及加減法中的用數學部分,主題圖為課本47頁插圖:金色的秋天。

          教材簡析:

          1、主要內容:

          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組以金色的秋天為題的用數學的內容,包括兩道例題和一組做一做的習題,練習中的13題《美麗的小湖》也是類似的題目,其內容都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計算問題。教材在這里第一次出現了大括號和問號。

          2、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一種用情境圖反映的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并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發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整個知識網絡來看,它也標志著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開始,是向后面的文字應用題過渡的橋梁。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教材,我確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

          2、技能目標:會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教學,向學生滲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等方面的教育,從而促進學生在態度、情感等方面的健康發展。

          這三個目標在教學中是相互滲透、相互交融的。

          為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學、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本節課的重點是用6和7的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分析,提出合適的數學問題。其中,正確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是關鍵所在。

          對于教材重難點的確定,我是通過如下兩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從教材知識點分析:6和7的加減法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它又是進一步學習8和9以及10的加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

          2、從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來分析: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不是很強,通過觀察圖畫,分析并敘述出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進而選擇正確算法,還是一個比較抽象的過程。

          針對重難點,我打算采取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教學過程:

          共分四大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針對一年級學生純真幼稚、富于幻想的心理特征,我創設了如下情境:同學們,你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對,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著給勤勞的人們送去豐收和喜悅呢!看,她給咱們每個小組也送來了一份禮物(電腦出示)你能根據算式猜想一下,這些禮物各屬于哪個小組嗎?要解決這個問題,需用到哪些知識呢?我設計這個環節,意在激發學生興趣,借此復習6和7的加減法,為后面學習它的應用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知識,還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好,咱們還是隨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轉一轉,看一看吧。ǔ鍪静鍒D,導入新課)

          二、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和直觀演示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

          1、讓學生對著插圖,進行觀察和交流。

          具體做法是:先引導學生由近及遠或者由遠及近有序地觀察,借此培養他們初步地自主學習的意識,至于學生觀察到什么,我不去做過多限制,不管是藍天、白云、還是房子、小草,這些都是學生利用雙眼來認知大自然的寶貴素材。

          接著安排小組交流觀察的內容,并嘗試提出疑難問題,在互通知識中,也給每位學生提供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

          然后,由小組代表在進行交流,并提出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做到知識共享。

          而這觀察、交流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感悟體驗的過程,學生從中感悟到自然美、家鄉美,進而激發起熱愛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師用空洞的語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學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

          作為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我在與學生一起觀察、感悟的過程中,有選擇地解答一些疑難問題,并最終將重點巧妙地引到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教學上,比如說:圖中還有哪些你以前從沒見過的數學符號?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嗎?或者說:老師這兒有兩個新朋友,你想認識一下嗎?這些導語都是可行的。

          接下來,我主要借助多媒體演示,先引導學生分別認知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明確大括號表示把兩部分合起來,問號表示要求的問題。在演示中,注意把大括號的尖朝向各個方向,以避免學生認為大括號的尖總是朝上的誤區。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導他們理解大括號和問號合在一起表示的意義,并能對著情境圖敘述完整的圖意,互相反復交流,直至明確要求的問題是什么。在引導學生敘述圖意的過程中,其實已孕伏了應用題的結構,即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這對于學生進一步學習應用題是非常有益的。

          3、針對提出問題,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在學生理解了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之后,能夠明確這幅圖要求的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個學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來,根據加法的意義,應該說不難解決。用左邊的4人加上右邊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決不就此滿足,而要深挖教材,引導學生列出多種算式,如扎小辮的3人加上不扎小辮的3人;低頭的1人加上不低頭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兩堆求和的思維定勢。這樣做,我認為有利用于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況且,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當然算式的選擇也得視題而定。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并與第一幅圖進行比較,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不同之處,自己去表述圖意,如有困難,可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沒必要過多講解。如此反復之后,明確要求的問題是還剩幾個向日葵盤?是求一部分,根據減法的`意義,應該列式為7—2=5。利用電腦的優勢,我也可將問號移到另一邊,引導學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這是兩道容易混淆的減法算式,應加以辨析。而當問號移到算式中得數的位置時,這幅圖則有上述兩種列式。這兩道應用題的教學,意在讓學生從中感悟兩點:

          1、問號的位置決定著列式方法。

          2、問號既然是要求的問題,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數。

          同時輔以清晰明了的板書設計,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至此為止,我認為本節內容的重難點已真正突破。

          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更加強烈。新教材蘊含著許多有待學生發現的奧秘,我認為只要教師充分地理解教材、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就可以滿足他們這種強烈的需要。

          4、及時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有了剛才的分析驗證,對于做一做中的兩道題目,我放手學生自己進行辨析,從中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學生信息的基礎上,我也要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二、應用新知,培養能力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課本51頁插圖《美麗的小湖》與前面的知識點是類似的,因此,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讓學生對著圖畫進行講故事比賽,如《小鴨的一家》、《小青蛙比本領》、《小金魚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學生對圖意的理解,從而能夠正確列式解答問題,并輔以可行的獎勵機制,如評選故事大王、速算冠軍以及優勝小組等,意在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逐步培養自己善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時機可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當然,這項活動也可視教學情況放到第二節課或者課外進行,畢竟,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生成的,而不是現成的。

          四、及時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總結,引導學生發現庭院里有數學、田野中有數學、小湖邊也有數學,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周圍還有哪些地方也有數學,比一比,看一看,誰是愛數學的小博士。這樣,就將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引向課外,從而體現了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的新的教學理念。

          總之,我在教學中,不光利用多媒體,還要利用多種媒體,使知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注重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我相信,這金色的秋天會讓孩子們擁有一份沉甸甸的收獲!

          好,我的說課完畢,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 置與順序第二課時:上下。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具體目標。本單 元是通過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與順序,從而初 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屬于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第一學段。本節內容上下 是學生學完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學習的,繼續培養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描 述事物的好習慣,學會用上下正確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而初步發展學生的空 間觀念,為以后的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 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上下的位置與順序,體驗上、下位置關 系的相對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知識技能目標)

         。2)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簡單的空間推理能力。(能力培 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學會確定物體上、下的位置與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上下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說教法與學法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相關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 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 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 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 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4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它通過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關系引入教學,讓學生感知兩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了解立體圖形各個表面的特征;再從眾多不同的平面圖形中分類,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圖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認、拼組。

          教學目標

          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征,能根據它們的特征,并從具體的情景中辨別出這四種圖形,初步運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培養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學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發展空間觀念,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流程

          一、活動一:借玩具小熊貓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進行表演的玩具小熊貓,“小朋友們,我是誰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玩玩,好嗎?我還給大家帶來了許多的禮物,請你們從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拿在手里,誰來告訴大家,你手里拿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

          學生自由回答。

          讓學生觸摸物體表面,初步感知“體、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覺。在此基礎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來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彎彎的……

          揭示課題:認識平面圖形。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將學生們喜歡的玩具動物小熊貓帶進了課堂,將教師的語言轉換成小熊貓的語言,讓學生感到十分親切有趣。再讓學生觸摸物體的表面,感知其不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活動二:感知“面”是從“體”得到的。

          出示長方體,讓學生試試能從長方體上找出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后,課件動態演示。再讓學生從桌面上的物體中找出長方形。

          生答:從長方體上找到長方形;從三棱柱上找到長方形。

          師啟發談話:“我們能從這些物體上找到長方形,那么能從它們上面找到其他的圖形嗎?請大家4人一組,找找看。”讓學生自主活動,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從其他物體上找出其他圖形。

          結合學生匯報小組活動結果進行課件演示:

          ①從正方體上分離出正方形,揭示名稱。

         、趶膱A柱上分離出圓,揭示名稱。

         、蹚娜庵戏蛛x出三角形,揭示名稱。

          通過直觀演示,讓學生明白“體、面”之間的關系。

          一起出示四種圖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并板書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但對體和面的關系理解得還不透徹,因此教師通過課件的動態演示揭示了體和面的關系。教師同時設計了小組活動,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索、合作、交流,進一步體會體和面的關系。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互補、互學。教師拓展性的設問,也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供了空間和時間。】

          三、活動三:用“體”描“形”。

          小熊貓說:“小朋友真能干,已經能從不同的物體上找到不同的圖形了,那我們能不能自己想辦法用桌上的物體來描這些圖形呢?小朋友試試看。”放手讓學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尋找用“體”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物體描出來的`,描出的是什么。

          師說:“小朋友們,這些圖形擠在一張紙上一點也不舒服,于是它們找到了四座房子,它們跳呀跳,跳到了我們的黑板上,想請小朋友幫它們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嗎?”(小黑板出示各種平面圖形的卡片)點名請學生給圖形按“門牌”分房子。

          讓學生評價結果。

          【如何對學生的已有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呢?教師首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用物體描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接著,分房子的游戲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更增進了一步。】

          四、活動四:實踐運用。

          師(出示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說:“圖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覺。第二天,它們來到花園捉迷藏。小朋友找找這里有我們認識的哪些圖形!睂W生自由發言。

          “你們看這些圖形都穿著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給它們穿上它們喜歡的衣服!闭垖W生給課本第36頁第一題的圖形涂色。

          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平面圖形,想起來的就站起來說。

          【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是課標精神的體現。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

          的題目,對知識進行強化鞏固;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尋找身邊圖形的活動,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連。】

          五、活動五:圖形拼組。

          小熊貓:“小朋友玩得真不錯,你們還能設計出新的玩法嗎?”生1:用圖形拼各種物體。生2:用圖形畫各種物體……

          放手讓學生分小組用圖形進行拼組:可以用各種圖形畫,也可以用現有圖形拼組,由學生自由選擇。

          有的學生拼出了一輛車;有的畫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雞,煙囪還冒著煙;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車,好長好長的車廂,他說,我要在這兒安我的家,我住這,小貓住這,等等,我們想到哪兒,馬上就可以出發……

          拼好后,學生們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有的學生看見了別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見學生的互相學習是多么的有效。在學生廣泛參觀的基礎上,進行評價。

          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用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東西。

          展示部分優秀作品,并說說用了什么圖形拼成了什么物體。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上采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自己設計活動,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望得到滿足。在學生的作品中,我們能充分感受到學生那極其豐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創造。而這,無不得益于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教師讓學生離開座位參觀,給學生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機會;再通過對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六、活動延伸。

          小熊貓:我們今天認識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說說。想想和這些新朋友還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別忘了告訴我。小朋友再見!生:小熊貓再見。

          【簡單的課后練習,為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評析

          這是一節充滿童趣的數學課。教師采用游戲活動的方式將教學內容進行組織,提供給學生愉快的學習環境,體現了課標提出的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安排了大量的實際操作活動、小組活動,體現了課標提出的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本節課教師還注重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比如:指導學生在課前收集各種形狀的物體;在生活中尋找各種圖形,體現了數學的生活性。此外,教師也十分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開放性地尋找圖形活動和拼組圖形的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1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北師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初步知識,體驗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最喜歡的水果”的情境是學生學習象形統計圖的載體,教材通過設置這一活動性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深入的體會到,統計圖對數據處理的方便,從而體會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

          2、教學目標

          (1)、借助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圖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學難點: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的培養。

          二、說教法、學法

          1、設計思路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統計活動會有一些接觸,雖然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統計知識,但對于本課的學習他們不會感到陌生,所以設計了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讓學生幫小熊調查朋友們最喜歡吃的水果,在他們動手操作進行收集、整理信息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

          2、教法

          這節課主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在班內展示;通過全班交流,得出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方法。

          3、學法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發現問題,感受到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分三部分進行教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說課稿范文02-06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數學樂園04-11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2-05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06-12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11-25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8-22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07

        一年級數學《左右》說課稿06-10

        一年級數學《高矮》說課稿06-22

        一年級數學下冊說課稿06-02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