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1-04 17:40:18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方程是初等數學的基本知識,也是進一步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是中學階段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開端,也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意識的重要題材.本節教材主要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可以說是小學與中學內容上的銜接點,方法上的分水嶺.

         。ǘ┙虒W內容

          “從算式到方程”新教材與原教材的顯著區別:方程這一部分內容不是按照由定義到解法最后講應用的純數學體系編排,而是首先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比較算術方法與方程求解的區別,體會方程的優越性,讓學生認識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一大進步.然后再通過具體實際問題所列方程,介紹方程等概念.新教材的編寫更加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ㄈ┙虒W重點難點

          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習慣用算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對列方程不太熟練,為了防止學生仍停留在列算式解題的低層上,所以本節重點確定為:讓學生在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比較列算式與列方程在分析數量關系上的區別及列方程時相等關系的建立.而本節中學生可能感到困難的仍是實際問題相等關系的建立.

          二、目標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以下目標:

         。ㄒ唬┲R與技能目標

          1.了解方程等基本概念.

          2.會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從具體問題中的數量相等關系列出方程的過程,體會并認識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方程與現實世界的密切關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較緊密的特點,教學中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背景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恰當設計各種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活動,獲得知識,積累經驗,體驗成功,積極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努力完成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活動中角色的轉變.

          四、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目標①進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質解簡簡單的(兩次運用等式的性質)一元一次方程

         、诔醪骄哂薪夥匠讨械幕瘹w意識;

         、叟囵B言必有據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知識難點需要兩次運用等式的性質,并且有一定的思維順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復習引入 解下列方程:(1)x+7=1.2; (2)

          在學生解答后的講評中圍繞兩個問題:

          ①每一步的依據分別是什么?

         、谇蠓匠痰慕饩褪前逊匠袒墒裁葱问剑

          這節課繼續學習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由于這一課時也是學習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所以通過復習來引入比較自然。

          探究新知 對于簡單的方程,我們通過觀察就能選擇用等式的哪一條性質來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馬上做出選擇嗎?

          例1 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0.5x-x=3.4 (2)

          先讓學生對第(1)題進行嘗試,然后教師進行引導:

          ①要把方程0.5x-x=3.4轉化為x=a的形式,必須去掉方程左邊的0.5,怎么去?

         、谝逊匠蹋瓁=2.9轉化為x=a的形式,必須去掉x前面的“-”號,怎么去?

          然后給出解答:

          解:兩邊減0.5,得0.5-x-0.5=3.4-0.5

          化簡,得

          -x=-2.9,、

          兩邊同乘-1,得l

          x=-2.9

          小結:(1)這個方程的解答中兩次運用了等式的性質(2)解方程的目標是把方程最終化為x=a的形式,在運用性質進行變形時,始終要朝著這個目標去轉化.

          你能用這種方法解第(2)題嗎?

          在學生解答后再點評.

          解后反思:

         、俚冢2)題能否先在方程的兩邊同乘“一3”?

         、诒容^這兩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允許學生在討論后再回答.

          例2(補充)服裝廠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裝和兒童服裝,成人服裝每套平均用布3.5米,兒童服裝每套平均用布1.5米.現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裝,用余下的布還可以做幾套兒童服裝?

          在學生弄清題意后,教師再作分析:如果設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兒童服裝,那么這x套服裝就需要布1.5x米,根據題意,你能列出方程嗎?

          解:設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兒童服裝,那么這x套服裝就需要布1.5米,根據題意,得

          80x×3.5+1.5x=355.

          化簡,得

          280+1.5x=355,

          兩邊減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簡,得

          1.5x=75,

          兩邊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還可以做50套兒童服裝.

          解后反思:對于許多實際間題,我們可以通過設未知數,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問題的解.也就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判別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確?

          在學生代入驗算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方法:檢驗一個數值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可以把這個數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邊,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檢驗一下x=-27是不是方程 的解嗎?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嘗試就會有不同的收獲:一部分學生能獨立解決,一部分學生雖不能解答,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后,也能受到啟發,這比純粹的老師講解更能激發學生的積級性。

          這里補充一個例題的目的一是解方程的應用,二是前兩節課中已學到了方程,在這里可以進一步應用,三是使后面的“檢驗”更加自然。

          解題的格式現在不一定要學生嚴格掌握。

          課堂練習①教科書第73頁練習 第(3)(4)題。

         、谛÷攷Я18元錢到文具店買學習用品,他買了5支單價為1.2元的圓珠筆,剩下的錢剛好可以買8本筆記本,問筆記本的單價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議: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進行評議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建議:①先讓學生進行歸納、補充。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2)我有哪些收獲?

         。3)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鬯伎碱} 用等式的性質求x:-2x=-5x+7引發競爭意識,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以達到激發興趣,鞏固知識的目的。評價包括對學生個人、小組,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投入及學習的效果方面等。

          本課作業①必做題:教科書第73頁第4(1)、(2)、(4)題;補充: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①3+4x=17;②4- =3

         、谶x做題:教科書第73頁第4(3)題,第74頁第10題。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力求體現新課程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

          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設計從新課的引人、例題的處理(包括解題后的反思)、反饋練習及小結提高等各環節都力求充分體現這一點.

          2、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大量地講解,把學生變成任教師“灌輸”的“容

          器”,學生只能接受、輸入并存儲知識,而教師進行的也只不過是機械地復制文化知識.新

          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設計在這方面也有較好的體現.

          3、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能有較多機會接觸列方程,本章把對實際問題的討論作為貫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條主線.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討論始終是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討論如何解方程,這是本章的又一特點.本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學習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及其應用,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后,進一步探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

          本章通過對汽車行駛速度問題的分析,使學生經歷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抽象過程,體會到現實世界中有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既有相等關系,也有不等關系,使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不等式。

          2、主要知識結構

          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以前接觸到的代數式及方程等知識都具有唯一性,給定字母的值,能確定唯一的代數式的值,給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這一節所接觸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卻有無數個解,需要我們去用集合的形式來表示,這對學生形象思維來說是一個大的轉變,所以我們將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將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題學習力求達到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義,不等式解的意義,并能判斷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經歷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索→類比的過程,體會到生活中數量關系的多樣性,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重要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度: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師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義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以講學稿為載體,采用探索發現法,以問題為主線,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與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通過情境的分析過程,強化學生的主動探索,加強對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的數學建模思想教學,體現新課程標準里,對重要的概念和數學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則。

          四、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二)師生互動,課堂探究

          1、導入新知,解釋疑難

         。1)不等式的概念

          通過對前面情境的分析,學生對生活中的不等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對進一步了解不等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再引入新的情境,讓學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關系,學生樂于接受。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么條件?

          分析:設車速是x千米/時。

          從時間上看,汽車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則以這個速度行駛50千米所用的時間

          不到小時,即①

          從路程上看,汽車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則以這個速度行駛小時的路程要超過

          50千米,即②

          式子①和②從不同角度表示了車速應滿足的條件。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在了解不等式之后,學生很容易將思維轉移到什么樣的值才滿足這個不等式,光憑想像很難得出結果,此時利用多媒體的交互作用,讓學生對未知數的值進行試探。比如:若速度為100千米/時,(多媒體演示)輸入速度x的值為100,多媒體中的汽車隨之進行運動,觀察運動的結果,滿足題目的要求,所以100是這個不等式的解,從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

          如果學生對這個演示過程感興趣的話,鼓勵學生多進行試探,比如再輸入80、75等,同時穿插一些不滿足題意的值,如40、50等,便于進行對比,尋找這個不等式的解的范圍。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不等式的解到底有多少個?

          2、這些解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

          學生回答后,從中歸納得到:只要是大于75的數都滿足這個不等式。用集合的形式表示為,從而得到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解集。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ǘ嗝襟w演示)畫數軸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過程。

          然后在黑板上按四步引導學生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畫數軸—→找點—→描點—→牽線

          2、歸納類比,尋找解集

         。ㄈ╈柟叹毩,加深理解

         。ㄋ模w納總結,知識回顧

          師生合作,共同歸納。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老師進行引導、整理。歸納時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什么叫不等式的解?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

          怎樣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3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幅畫,潑墨如注,惜墨如金;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首詩,起承轉合,跌宕起伏。所有這些都在向我們傳達同一個理念,那就是:教學是一門藝術。新課程追求的數學課堂是煥發生命活力和諧的理想課堂。下面我就結合《看一看,擺一擺》的教學設想談談我對課堂教學藝術的理解與把握。我對本課作了如下設計:一、依據課標,說教材;二、教學法設想;三、預設教學程序;四、教學效果預測與反思;五、說板書設計;六說評價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學記數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六章的內容。之前,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方,10萬有多大等內容,本節課進一步學習大數的表示——科學記數法。同時為六年級下冊學習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小數”打下基礎,也是學習物理、化學等知識的有力工具,并在實際生活中起廣泛的應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科學記數法的意義,并學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比10大的數。

          能力目標: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感、空間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科學記數法的作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愛國熱情。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進一步感受大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

          難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

          二、教學法設想

          1、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問題性教學模式。并結合實驗、計算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實施教學。

          2、學法指導

          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活動,主動探索,發現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養成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預設教學程序

         。ㄒ唬﹦撛O情境導入問題

          1、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為題材。

          2、以光速、中國人口、太陽半徑中的數據為切入點。(引例)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民族自豪感,體會大數“讀”“寫”的困難,從而導出課題。

         。ǘ﹪L試探索,解析問題

          1、探究:讓學生觀察回答10n的數的特征。

          師生共同比較各種記數方式的優缺點后,

          由教師給出定義

          3、師生共同合作解答引例。(略)

          4、小組探討:10n的指數n與原數的整數位數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引出科學記數法的表示作好鋪墊。體現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ㄈ┻\用新知,解決問題

          1、找一找:找出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并把其它的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出來

          2、比一比:比較用科學記數法的數的大小。

          3、樂一樂:要求全班分男女兩隊,由一方為另一方挑選題目,答對加10分,答錯扣10分,每題答題時間為40秒。

          設計意圖:采用“活動促發展”的基本思路,面向全體,落實概念。

          樂一樂:營造課堂氣氛,使每位同學積極投入。

         。ㄋ模┨骄繗w納,分析問題

          1、做一做

          將下例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原數是什么?

          2、測一測

          你每分鐘脈搏的次數,并計算出你從出生到現在約跳了多少次脈搏。

          3、試一試(書P128)

          教學中采用邊演示邊詢問每幅圖小立方塊的總數。體現直觀性,發展學生數感、空間感。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設計意圖: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驗,估算能力,會用計算器處理較復雜的數據。

         。ㄎ澹┗仡櫺〗Y,布置作業

          1、談一談:今天這節課你的收獲與體會!

          2、分層作業:①課本第128頁,習題6.1。

          ②搜集報刊、雜志上較大的數據并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它們。

          設計意圖:理清知識脈絡,強化重點,內化知識,培養能力。

          面向全體,注重個性差異

          四、教學效果預測與反思

          我想: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在課上,同學們都將以全部的熱情和精力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積極思考、自主探究,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樂學、愛學、會學的情感體驗,感受到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板書突出教學的難、重點,為學生掌握知識和記憶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在設計板書時注意兩點。

         。1)圖文并茂,條理清楚,層次明確。

         。2)突出重點.與課堂教學的小結相呼應

          六、說評價

          數學教學應提倡“學中用、用中學、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學和用事一個整體。這節課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我所設計的每一個教學游戲活動始終將學生置于一種自主、和諧、輕松的自然學習氛圍中,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地習得中將知識內化,為學生自我求知、自我獲取知識創造了有利條件,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才能的發揮。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合并同類項》。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的第四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代數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的探索、研究。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一次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其實是建立在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之上;可以說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本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什么是同類項;二是:怎樣合并同類項。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用引導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以此來達到他們對知識的發現,并自我探索找出規律,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 教學設計流程:

          下面我就重點講一講我的教學過程設計:

         。1)激趣導入

          師生競賽:求代數式-x2 +2x+x2-x-1的值,其中x的值為課代表所報的數。老師和學生一起將數帶入式中,比一比誰先算出這個問題的結果,先求出正確答案者為勝。

         。ㄔO計意圖:以比賽的活動導入新課目的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學習數學,同時為本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探究新知

          探究活動一:什么是同類項

          ①找一找:以下幾組代數式有什么相同點并用自己的話概括。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

         、诒嬉槐:判斷下列各組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并簡單闡明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加深學生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為后面合并同類項打好基礎。)

         、壅遗笥眩豪蠋煂12張寫有單項式的卡片分發給一些同學,然后讓學生上講臺給自己手中的單項式找同類項朋友,并請其他同學做裁判,看有沒有找錯朋友.

          (設計意圖:在生動有趣的游戲中,加深學生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而同時讓沒有參加的同學當裁判判斷分類是否正確,也培養他們的公平公正嚴謹的態度。)

          探究活動二:怎樣合并同類項

          ①問題情景,引出概念

         。ㄔO計意圖;從實際問題中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自主探索找出規律的思想方法。)

         、谔剿鞣▌t

          ③探索步驟

          (設計意圖:學生小組討論,嘗試合并的法則及步驟。學生通過自己摸索嘗試,印象更為深刻,知識更加牢固,體現了數學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獲,感受成功的喜悅。)

         。3)我會做: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倩鹧劢鹁:辨一辨

          (設計意圖: 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運算的技能,為本節課的實際應用做好鋪墊。)

         、谠囈辉:

          (設計意圖: 讓學生了解先化簡再求值的思想方法,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③生活實際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使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4)我會說:

          為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我采用由學生4人一組,互相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并找出在做題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然后由一位同學小結,其他同學補充,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ㄗ⒁猓涸谶@一過程中,教師應仔細傾聽,并對學生發言給予充分鼓勵和肯定,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合作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

         。ㄌ崾荆和愴棻仨毦邆淠男┨卣?)

         。ㄔO計意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享受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帶來的成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到此為止,下面說一說本節課我的教學評價。

          二、教學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立足于問題情境的創設,將原本枯燥的知識興趣化,教師在教學中作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激勵者和服務者,通過設計豐富多彩,與生活相聯系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新理念。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也作用

          本節課主要是探究點或圖形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平移所引起的點坐標的變化規律。是在上一章學習了點或圖形平移及其性質的基礎之上,用坐標刻畫了平移變換,從數的角度進一步認識了平移變換,這就是用代數方法研究幾何問題,體現了平面直角坐標在數學中的作用。為后續學習利用平移變換、坐標變換探究幾何性質以及綜合運用多種變換(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位似等)進行圖形設計打下基礎。

          2、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析,我們看到“用坐標表示平移”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在直角坐標系中,探究點或圖形的平移引起的點坐標變化的規律。

          對應點的坐標變化規律的獲得過程,教科書中僅用了點平移、圖形平移兩個欄目,來呈現平移引起點坐標變化規律的。規律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歸納的途徑來掌握規律。因此本節課的難點設定為在坐標系中結合圖形的平移變換理解和歸納對應點的坐標變化規律并進行應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蘊含的數學思想我制訂了以下三個層面的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點的坐標變化與點的左右、上下平移之間的關系;掌握圖形各個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的平移之間的關系并解決與平移有關的問題。

          2、經歷探索點坐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系,圖形各個點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關系的過程,讓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地、有條理地思考、分析,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意識。

          3、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的創新精神,讓學生學會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從成功中體會研究數學問題的樂趣,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設計了一個以FLASH為操作平臺的課件,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我之所以選擇FLASH來編寫這個課件主要考慮了兩點原因:

          1、就課的內容來說,這節課主要學習點或圖形在坐標系內平移引起的坐標變化的規律。如果單純的讓學生觀察靜止的圖形,很難激起學生主動探索的熱情;再有部分學生沒有動態幾何的想象能力,因此我選擇了動畫功能強大的FLASH來制作課件。FLASH能逼真的模擬出圖形平移的全過程,從而把復雜的東西變簡單,抽象的東西變具體,最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2、就課堂教學效果來說,使用課件演示就比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吸引學生。但選擇FLASH動畫就比一般的Powerpiont更有吸引力。通過Flash課件演示,學生能直觀的看到圖形平移的全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力、想象力,不斷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逐層參與知識的構建過程,克服了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1、回顧復習、導入新課

          展示雪人平移,連接對應點連線這樣一個動態過程,來復習平移概念及性質。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出發,回顧平移的相關知識,為新知識、新課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也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題的學習中去。

          2、探究歸納、學習新知

          A、移與坐標變化的關系

          設計了觀察探究、實踐探究、分析歸納、知識升華四個環節來完成點平移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自主的歸納出點平移與坐標變化的規律。

          觀察探究

          設計了一個動畫,將吉普車從點A(-2,-3)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它的坐標是。把吉普車從點A向上平移4個單位長度呢?這個問題的出現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其變化關系,然后帶著自己的初步觀點來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

          實踐探究學生動手在坐標紙

          上將點A(-2,-3)向左平移兩個單位長度,它的坐標是什么?

          若將點A(-2,-3)向下平移3個單位長度呢?

          通過親自畫圖操作、思考的過程,學生可以驗證剛才觀察后的推斷。通過以上兩個環節,大多數學生都會發現點平移的規律,進而歸納出點平移與坐標的變化規律。

          分析歸納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實踐活動,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索過程,最終歸納總結點平移與坐標變化的規律就相對簡單了。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點(x,y)向右(或左)平移a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a,y)(或(x-a,y));

          將點(x,y)向上(或下)平移b個單位長度,可以得到對應點(x,y+b)(或(x,y-b))。

          知識升華

          設計了一個思考題:將點A(3,4)移動到點A’(-3,-4)?(盡可能多的利用平移知識找到答案)

          這個問題的出現就是為了使學生發現斜向平移可以分解為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來完成。將點平移的知識提高了一個層次,也體現了知識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的過程,能拓寬學生的思路,同時也為圖形的斜向平移埋下伏筆。

          將這個問題設計成動畫形式,能讓學生真切的感受點平移的全部過程,形象生動。同時也能幫動態想象能力較差的同學構建動態平移的畫面。

         。ù藛栴}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盡可能多的尋找路徑,小組代表發言之后再演示動畫)

         、傧认蜃笃揭6個單位長度,再向下平移8個單位長度;

         、谙认蛳缕揭8個單位長度,再向左平移5個單位長度。

          總結:點的斜向平移,可通過點的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來完成。

          B、探索圖形上的點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間的關系

          學生已經掌握了點平移與坐標之間的變化關系,然后再學習圖形平移與圖形個點之間坐標變化的關系就相對簡單多了。這部分的學習也是通過四個環節來實現的:觀察探究、實踐探究、分析歸納、知識升華。

          觀察探究

          如圖,三角形ABC三個頂點坐標分別為A(4,3)B(3,1)C(1,2)

          觀察填空,將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橫坐標都減去6,縱坐標不變,得到的A’

          B’C’。

          觀察猜想:三角形A’B’C’與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狀相同嗎?

          它們從位置上有什么關系?或者說成(通過平移能否從三角形ABC得到三角形A’B’C’?又是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平移了幾個單位長度?)

          這里設計了一個動畫,根據找到了A’B’C’的坐標,描點,然后連接這幾個點組成一個封閉圖形,三角形A’B’C’,然后將三角形ABC平移后能和A’B’C’重合,這樣就能發現新圖形與原圖形形狀、大小相等,

          總結歸納

          采用小組合作分析,逐步精煉語言的方式來完成,可以讓學生的語言較為精確。

          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質的基礎上,探究圖形在坐標系內平移的變化規律的。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分類思想,依次經過點和圖形的平移的觀察、畫圖、猜想、驗證、歸納、比較、分析等活動,最終探究出點的坐標變化與點平移的關系,圖形各個點的坐標變化與圖形平移的關系,并結合多媒體課件演示,體驗坐標平面上點與有序數對一一對應的關系。主要有三點:

          1、內容處理上,注意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又注意了新舊知識間的區別。順利的完成了知識的遷移。

          2、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注重引導學生分工合作,獨立思考,形成主見并進行交流,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3、注重學法指導,本節課通過學生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完成學習過程,讓學生經歷觀察、探索、操作、分析、歸納總結的一個過程,經歷知識產生、運用、升華的過程,自主的完成本節課的學習。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標系”是“數軸”的發展,它的建立,使代數的基本元素(數對)與幾何的基本元素(點)之間產生一一對應,數發展成式、方程與函數,點運動而成直線、曲線等幾何圖形,于是實現了認識上從一維空間到二維空間的發展,構成更廣闊的范圍內的數形結合、互相轉化的理論基礎。因此,平面直角坐標系是溝通代數和幾何的橋梁,是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直角坐標系的基本知識是學習全章及至以后數學學習的基礎,在后面學習如何畫函數圖象以及研究一些具體函數圖象的性質時,都要應用這些知識;注意到這種知識前后的關系,適當把握好本小節的教學要求,是教好、學好本小節的關鍵。如果沒有透徹理解這部分知識,就很難學好整個一章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及橫軸、縱軸、原點、坐標等的概念。

          2、認識并能畫出平面直角坐標系。

          3、能在給定直角坐標系中,由點的位置確定點的坐標,由點的坐標確定點的位置。

          4、理解各個象限內的點的坐標的符號特點以及坐標軸上的點的坐標特點。

          1637年,笛卡爾在他寫的《更好地指導推理和尋求科學真理的方法論》一書中,用運動著的點的坐標概念,引進了變數。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高度評價笛卡爾,稱其將辯證法引入了數學。因此,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部分內容時,應對學生進行運動觀點、坐標思想和數形結合思想等唯物辯證觀方面的適當教育。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由點求坐標,由坐標描點。

          2、教學難點:

         、牌矫嬷苯亲鴺讼诞a生的過程及其必要性;

         、平滩闹懈拍疃,較為瑣碎。如平面直角坐標系、坐標軸、坐標原點、坐標平面、象限、點在平面內的坐標等概念及其特征等等。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鞏固訓練──拓展延伸”的模式展開,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索、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中對于不同的內容應選擇了不同的方法。對于坐標系的產生過程,由于是本節課的難點,可采用探索發現法;對于坐標系的相關概念,由于其難度不大,且較為瑣碎,學生完全有能力完成閱讀,因此可采用指導閱讀法;對于由點求坐標、由坐標描點,由于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應采用小組討論和講練相結合的方法。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比直接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

          數學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的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本節課先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探索思考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積極思考探索,讓學生經歷“觀察、類比、發現、歸納”過程,以此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獨立性與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被動學會”變成“主動會學”。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數軸上(一維)的點與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在生活中確定平面內(二維)的點的位置的方法,再與數軸上的點加以類比,從而引出平面內的點的表示方法,同時在學習中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本節課將借助于多媒體課件與實物投影儀進行教學。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第九章第二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不等式基本性質, 不等式的解集等知識 ,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生以后順利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有關內容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本章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七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且要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在數軸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觀察,推理,類比,分析.得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3、情感與態度:初步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應用價值,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感知實際問題對不等式解集的影響,積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經驗。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將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重點的依據:“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我確定這節課的重難點是看兩方面:一是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二是學生的認識水平。這節課的意圖是讓學生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因此,這節課的重點為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將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教學難點: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難點的依據:不等式與方程一樣是千變萬化的,因此不等式的解法也不是一層不變的,如何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本節的一個難點。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學生知識現狀分析: 七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上一節課學生已初步會進行不等式的簡單變形,但是在運用不等式性質3時容易出現錯誤。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六、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導入新課:(3—5分鐘)

          在這節課開始之初先出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要求學生在回憶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礎上解出這兩個方程并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的依據。這樣為后面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類比其解法埋下伏筆。在這之后,要求學生說出不等式的3條基本性質,增強課程連續性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知識的學習。

          2.創設情境 導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些簡單的不等式,要求學生觀察分析,分組討論這些不等式的共同特點。學生歸納總結出共同特點后,要求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給這些不等式取名字。

          通過觀察,猜想,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要求學生類比推理,歸納總結,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類比推理 深化新知

          在學生識別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出示例1(1):2(1+x)<3此不等式為一般不等式,要求學生先自主探索,嘗試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來解這個不等式.教師在講解時可以要求學生說出每一步的依據,讓學生不等式的熟練掌握一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同時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真諦,同時為后面解復雜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鋪墊.出示例1(2). 此不等式相對于(1)的不等式而言是具有分母的的不等式,可以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后用化歸的思想將不等式化為一般不等式來解這個不等式.出示這兩個不等式代表的是兩種不等式的解法.教師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給學生分析清楚,如何用劃歸的思想將不等式化為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求解.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后,讓學生運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在數軸上將其解集表示出來,利用數形結合,始解集更加形象直觀.此環節的設置培養學生團結合作,類比推理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勤動筆,勤動腦的習慣.積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運用新知 形成能力

          為了鞏固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反饋學生學習的情況,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設置了四道解不等式的練習題:

          (1)5x+15>4x-1 (2) 2(x+5)>3(x-5)

          (3) (4)

          這四道題分三個類型,讓學生熟練掌握剛學的知識.

          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不等式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1(1):2(1+x)<3 (2)

          練習:

          (1)5x+15>4x-1 (2) 2(x+5)>3(x-5) (3) (4)

          5、布置作業。在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后,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及時鞏固這一節的內容,同時為下一課時做準備,教師要有區別的布置作業,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126頁1(1)(2)(3)(5)

          (四). 課后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本著重視過程,主動建構,突出應用的原則,從學生已有認知出發,讓學生主動地建構其新的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智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8

        各位領導、老師:您們好!

          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向在座的領導、老師學習,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我說課的題目《是三角形的內角》。

          一、教材分析

          1、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節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與三角形有關的概念、邊、角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拼圖說出“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猜測,逐步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教學目標和要求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帕私馊切蔚膬冉

         、茣闷叫芯的性質與平角的定義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⑶學會解決與求角有關的實際問題

         、瘸醪脚囵B學生的說理能力

          3、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性質,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二、說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自主學習、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課堂教學中滲透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數型結合思想,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的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三統一。

          三、說教法

          本節課結合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特征和依賴直觀圖形學習數學的年齡特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在教學中采用啟發式、師生互動式等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是用三種拼圖法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結論,教師采用點撥的方法,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嘗試用多種方法來證明這個結論,使整個課堂生動有趣,極大限度地培養了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和一題多解,一題多法的創新能力,使課本知識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四、說學法

          課堂中逐步設置疑問,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學習的全過程,滲透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鉆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充足的體驗和發展。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上課開始,我通過一個趣味性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一個直角三角形里住著三個內角,老二對老大說:“你憑什么度數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樣大。”老大說:“這是不可能的,否則我們這個家再也圍不起來了…”。設置懸念讓學生評理說理,為三兄弟排憂解難,自然導入三角形內角和的學習。

         。ǘ﹦邮植僮、初步感知

          提問: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由于學生在小學學過這樣的知識,所以很輕松地就可以答出。然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生會提出度量拼圖的方法,然后讓每個學生畫出一個三角形,并將它的內角剪下,試著拼拼看。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有幾種拼合方法。最后教師總結共有三種拼圖方法。讓學生從豐富的拼圖活動中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為下一環節“說理”證明作好準備,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期待。

         。ㄈ⿲嵺`說明、深入新知

          教是為學服務的,教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證明方法比單純教學生證明更有效。教師設問:從剛才拼角的過程中,你能說出證明:“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這個結論的正確方法嗎?⑴把你的想法與同伴交流。⑵各小組派代表展示說理方法。⑶請同學們歸納上述各種不同的方法。教師從中挑選四種方法進行講解。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鼓勵學生傾聽他人的方法,從中獲益,增加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說理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增強了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一題多思,一題多解的創新精神,讓學生體會數學輔助線的橋梁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初中階段一個重要數學思想―――轉化思想,為學好初中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鞏固練習、拓展新知 教育論文在線

          通過習題鞏固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通過討論一個三角形中最多有幾個直角、鈍角,至少有幾個銳角,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圍中,有機會分享同學的想法,培養了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系,拓展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知識外延。

         。ㄎ澹﹩l誘導、實際運用

          出示例題,并提出了兩個問題:1、請你結合圖形解釋一下題中的方位角有那幾個。2、角ACB是哪個三角形的內角?通過例題的解析,讓學生體會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滲透初中階段另一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使學生鞏固概念加深認識,初步具備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然后讓小組交流不同的解法,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的空間。

         。┓答伋C正、注重參與

          通過課堂練習,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為此我設計了兩道習題,第一道是開放題,這道題有助于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第二道題采取了客觀題的形式,難度中等,使學生掌握概念并能簡單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說理能力,可挑選中等成績的學生起立回答。便于了解學生掌握的總體情況。

          六、課堂小結

          采用用先讓學生歸納補充,然后教師再補充的方式進行:⑴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⑵你有什么收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七、板書設計(出示課件)共分了三大塊:一塊是三角形的拼圖方法;

          第二塊是用四種方法證明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第三塊是例題解析。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 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主要學習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有關的四個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預備知識,占據重要的地位,是學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礎課,為今后學習一次函數以及其他學科(如:物理)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建模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引導作用,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它們的解的概念,通過實例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也是反映數量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

          [數學思考]

          體會實際問題中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反映現實世界多個量之間相等關系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重要作用。

          [解決問題]

          通過對本節知識點的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對情境問題的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本節課中相關概念的掌握是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個數的確定。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一方面通過學案與課件,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自主練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人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樂趣。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學中不只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結論的方法。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所以我采用引導發現法為主,情景問答法、討論法、活動競賽法、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等完成本節的教學,真正做到教師的主導地位。

          2.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運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開拓自己的創造思維。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究,這也符合數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教學過程與課堂活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環節:

          1。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NBA籃球聯賽情景再現,利用世界男籃亞裔球星林書豪激勵學生相信自已能夠創造奇跡的勵志教育,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調動學生順利引入新課。

         。病S^察歸納,形成概念

          概念的教學,不糾纏于其語言本身,而是通過類比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由于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已經很了解,我主要采用了類比的方法,弱化概念的教學,強化對概念的正確理解,通過學案與課件相結合的方式,以題組形式分層漸進式訓練,讓學生明晰概念,鞏固概念,強化概念,提升能力。

          3拓展延伸,深入概念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一個不斷循序上升的過程,而教學過程更是一個生動活沷,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腦動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當堂檢測,強化概念

          通過課堂隨機選題的形式答題,通過合作小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競爭,將小組的認知成果轉化為全班同學的共同認知成果,從而營造寬松、民主、競爭、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從而充分體現數學教學主要是學生數學活動教學的基本理念。

          5.反思小結,回歸概念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培養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養成及時反思的習慣。

          五、教后反思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指出“沒有一個人能教好數學,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在激發學生自已去學數學”。只有學生通過自已的思考建立對數學的理解力,才能真正的學好數學。本節課,我致力于讓學生自已去發現數學,研究數學,加強數學思想、方法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不斷從“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但教無止境,課堂仍然留有遺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從這樣的三個方面加強對課堂的研究:

          一是加強對學法研究、學情研究,讓教學方式與內容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貼近學生實際;

          二是重視學生課堂的學習感受,營造民主、開放、合作、競爭的學習氛圍;;

          三是提高教學機智、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方法,科學、合理、靈活地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問題。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0

          老師們:您們好!非常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來交流說課活動,謹此向在座的老師們學習。我說課的內容是華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教科書代數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數軸”的第一課時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從標有刻度的溫度計表示溫度高低這一事例出發,引出數軸的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初步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以使學生借助直觀的圖形來理解有理數的有關問題。數軸不僅是學生學習相反數、絕對值等有理數知識的重要工具,還是以后學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數圖象及其性質等內容的必要基礎知識。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使學生理解數軸的三要素,會畫數軸。

          2。 能將已知的有理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的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理解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

          3。 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確定:

          正確理解數軸的概念和有理數在數軸上的表示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建立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數與形的結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胖R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

         、茖W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學生對數軸概念和數軸的三要素,學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畫圖中掉三落四的現象,所以教學中教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怯捎谄吣昙墝W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和生理特征,學生好動性,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等特點,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生理心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刃睦砩,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有利因素,引導學生認識到數學課的科學性,學好數學有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科知識的滲透性。

          五:教學策略:

          由于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特征,他們往往需要依賴直觀具體形象的圖形的年齡特點,以及七年級學生剛剛學習有理數中的正負數,對正負數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許多學生容易造成知識遺忘,也為使課堂生動、有趣、高效,特將整節課以觀察、思考、討論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之中,采用啟發式教學法和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注意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教給學生“多觀察、動腦想、大膽猜、勤鉆研”的研討式學習方法。教學中積極利用板書和練習中的'圖形,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活動機會和空間,使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獲得充足的體驗和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的思想。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輔助作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

         。ㄒ唬毓手拢ぐl情趣

         。ǘ┑贸龆x,揭示內涵

         。ㄈ┦帜X并用,深入理解

         。ㄋ模﹩l誘導,初步運用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六)歸納小結,強化思想

         。ㄆ撸┎贾米鳂I,引導預習

          六: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毓手,激發情趣: 首先復習提問:有理數包括那些數?學生回答后讓大家討論: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這些數的實例嗎?學生會舉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溫度計與數軸最為接近,它又是學生熟悉的帶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學中我將用它來抽象概括為數軸這一數學模型,于是讓學生觀察一組溫度計,并提問:

          (1)零上5°C用 5 表示。

          (2)零下15°C 用 —15 表示。

         。3)0°C 用 0 表示。 然后讓大家想一想:能否與溫度計類似,在一條直線上畫上刻度,標出讀數,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從而引出課題:數軸。結合實例使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也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同時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了期待,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ǘ⒌贸龆x,揭示內涵: 教師設問:到底什么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呢?

         。1)畫直線,取原點(這里說明在直線上任取一點作為原點,這點表示0,數軸畫成水平位置是為了讀、畫方便,同時也為了有美的感覺。)

         。2)標正方向(這里說明我們在水平位置的數軸上規定從原點向右為正方向是習慣與方便所作,由于我們只能畫出直線的一部分,因此標上箭頭指明正方向,并表示無限延伸。)

         。3)選取單位長度,標數(這里說明任選適當的長度作為單位長度,標數時從原點向右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點,依次表示1、2、3…負數反之。單位長度的長短,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但同一單位長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畫數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師板書這三個步驟,給學生以示范。 畫完數軸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怎樣用數學語言來描述數軸?”(通過教師的親切的語言啟發學生,以培養師生間的默契) 通過討論由師生共同得到數軸的定義: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至此,我們將一個具體的事物“溫度計”經過抽象而概括為一個數學概念“數軸”,使學生初步體驗到一個從實踐到理論的認識過程。

          (三)手腦并用,深入理解:

          1、讓學生討論:下列圖形哪些是數軸,哪些不是,為什么? A、 B、 C、 D、 E、 F、 A、B、C三個圖形從數軸的三要素出發,D和F是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給學生足夠的觀察、思考的時間然后展開充分的討論,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去接觸學生,認識學生,關注學生。

          2、為進一步強化概念,在對數軸有了正確認識的基礎上,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數軸,(請同學畫在黑板上) 學生在畫數軸時教師巡視并予以個別指導,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畫完后教師給出評價,如“很好”“很規范”“老師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語言來激勵學生,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并強調: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是數軸的三要素,畫數軸時這三要素缺一不可。 我設計以上兩個練習,一個是動腦想,通過分析、判斷正誤來加深對正確概念的理解;一個是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ㄋ模﹩l誘導,初步運用: 有了數軸以后,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表示在數軸上,那么反過來,數軸上的點是否只表示有理數呢?作為一個問題我讓學生去思考,為后面實數的學習埋下伏筆,這里不再展開。 安排課本23頁的例1, 利用黑板上的例題圖形讓學生來操作,教師提出要求:

          1、要把點標在線上

          2、要把數標在點的上方 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可以加深對數軸的理解,進一步掌握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的方法,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當然,此題還可以再說出幾個有理數讓學生去標點,好讓更多的學生去展示自己,并進一步讓學生從中感受已知有理數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從而加深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

          (五)反饋矯正,注重參與: 為鞏固本節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獨立完成:

          1、課本23頁練習1、2

          2、課本23頁3題的(給全體學生以示范性讓一個同學板書) 為向學生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討論:

          3、數軸上的點P與表示有理數3的點A距離是2,

         。1)試確定點P表示的有理數;

         。2)將A向右移動2個單位到B點,點B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3)再由B點向左移動9個單位到C點,則C點表示的有理數是多少? 先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果,通過以上練習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達到靈活運用,形成一定的能力。

         。w納小結,強化思想: 根據學生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

          1、為了鞏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提問:你知道什么是數軸嗎?你會畫數軸嗎?這節課你學會了用什么來表示有理數?

          2、數軸上,會不會有兩個點表示同一個有理數?會不會有一個點表示兩個不同的有理數? 讓學生牢固掌握一個有理數只對應數軸上的一個點,并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有理數。

         。ㄆ撸┎贾米鳂I,引導預習: 為面向全體學生,安排如下:

          1、全體學生必做課本25頁1、2、3

          2、最后布置一個思考題: 與溫度計類似,數軸上兩個不同的點所表示的兩個有理數大小關系如何? (來引導學生養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七:板書設計:

         。裕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來主動發現結論,實現師生互動,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認識到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教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想,不足之處請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1

          說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內容包括:不等式的有關基本概念,不等式的性質,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利用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和課題學習。此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的方程(組)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不等式,教材首先從數量大小之分說起,這是人們熟知的客觀事實。由大小,就有相等或不相等,例如,在引言中給出的不等式2+3>1+3,a+bc等,用等式可以研究相等關系,要研究不相等關系,也需要專門的數學工具,這就是不等式。

          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感受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義,通過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自發的尋找不等式的解,會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確的表示在數軸上。

          2.數學思維

          經歷由具體實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過程,經歷探究不等式解與解集的不同意義的過程,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能將它們應用到生活的各個領域。

          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正確理解不等式、不等式解與解集的意義,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確的表示在數軸上。

          2.難點:正確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

          說教學方法:探究、合作、質疑

          說教具:三角尺、多媒體課件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多媒體展示

          問題1: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離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么條件?

          問題2:元宵佳節,在燃放各種禮花彈時,為了確保安全,人在點燃導火線后要在燃放前轉移到10米以外的安全區域。已知導火線的燃燒速度為0.02米/秒,人離開的速度為4米/秒,那么導火線的長度應為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新知

          (一)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學生活動:學生與同伴交流,小組展開討論,在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基礎上,歸納結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歸納不等式的定義,從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

          多媒體演示: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a+b=b+a(2)-3<2(3)x≠1

          (4)x+3>6(5)2+1<3+5(6)2<5-x

         。ǘ┎坏仁降慕、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體展示

          問題1、要使汽車在12:00以前駛過A地,你認為車速應該為多少呢?

          問題2、車速可以是每小時85千米嗎?每小時82千米呢?每小時75.1千米呢?每小時74千米呢?

          問題3、我們曾經學過使方程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們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剛才同學們所說的這些數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呢?

          問題4、判斷下列數中哪些是不等式2/3x>50的解:

          76,73,79,80,74.9,75.1,90,60

          你能找出這個不等式其它的解嗎?它到底有多少個解?你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活動:讓學生通過計算,動手驗證,動腦思考,初步體會不等式解及其解集的意義,再歸納結論。

          設計意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有意識,有計劃,有條理地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問題,可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知識,分散了難點。

         。ㄈ┎坏仁浇饧谋硎痉椒

          1.教師示范

          2.多媒體展示

          設計意圖:教師示范,滲透著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為后續學習作了鋪墊。

          三.鞏固新知

          多媒體展示

          1.下列數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

          -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數(2)a是負數

          (3)a與5的和小于7(4)a與2的差大于-7

          (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

          3.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1)x+3>6(2)2x<8(3)x-2>0

          設計意圖:鞏固對不等式解及其解集的理解,并會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歸納總結

          1.不等式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與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數軸上的表示。

          五.布置作業

          1.書面作業:第134頁1,2,3

          2.課外作業:第134頁5———13。

          六.板書設計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方程是初等數學的基本知識,也是進一步學習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方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是中學階段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開端,也是增強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意識的重要題材。本節教材主要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可以說是小學與中學內容上的銜接點,方法上的分水嶺。

         。ǘ┙虒W內容

          “從算式到方程”新教材與原教材的顯著區別:方程這一部分內容不是按照由定義到解法最后講應用的純數學體系編排,而是首先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比較算術方法與方程求解的區別,體會方程的優越性,讓學生認識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一大進步。然后再通過具體實際問題所列方程,介紹方程等概念。新教材的編寫更加體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ㄈ┙虒W重點難點

          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習慣用算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對列方程不太熟練,為了防止學生仍停留在列算式解題的低層上,所以本節重點確定為:讓學生在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比較列算式與列方程在分析數量關系上的區別及列方程時相等關系的建立。而本節中學生可能感到困難的仍是實際問題相等關系的建立。

          二、目標分析

          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以下目標:

         。ㄒ唬┲R與技能目標

          1。了解方程等基本概念。

          2。會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ǘ┻^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從具體問題中的數量相等關系列出方程的過程,體會并認識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方程與現實世界的密切關系,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較緊密的特點,教學中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背景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恰當設計各種問題,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等活動,獲得知識,積累經驗,體驗成功,積極推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努力完成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活動中角色的轉變。

          四、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目標①進一步理解用等式的性質解簡簡單的(兩次運用等式的性質)一元一次方程

         、诔醪骄哂薪夥匠讨械幕瘹w意識;

          ③培養言必有據的思維能力和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知識難點需要兩次運用等式的性質,并且有一定的思維順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復習引入解下列方程:

         。1)x+7=1.2;

         。2)在學生解答后的講評中圍繞兩個問題:

         、倜恳徊降囊罁謩e是什么?

         、谇蠓匠痰慕饩褪前逊匠袒墒裁葱问?

          這節課繼續學習用等式的性質解一元一次方程。由于這一課時也是學習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所以通過復習來引入比較自然。

          探究新知對于簡單的方程,我們通過觀察就能選擇用等式的哪一條性質來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馬上做出選擇嗎?

          例1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0.5x-x=3.4(2)

          先讓學生對第(1)題進行嘗試,然后教師進行引導:

         、僖逊匠0.5x-x=3.4轉化為x=a的形式,必須去掉方程左邊的0.5,怎么去?

         、谝逊匠蹋瓁=2.9轉化為x=a的形式,必須去掉x前面的“-”號,怎么去?

          然后給出解答:

          解:兩邊減0.5,得0.5-x-0.5=3.4-0.5

          化簡,得

          -x=-2.9

          兩邊同乘-1,得

          x=-2.9

          小結:(1)這個方程的解答中兩次運用了等式的性質(2)解方程的目標是把方程最終化為x=a的形式,在運用性質進行變形時,始終要朝著這個目標去轉化。

          你能用這種方法解第(2)題嗎?

          在學生解答后再點評。

          解后反思:

         、俚冢2)題能否先在方程的兩邊同乘“一3”?

          ②比較這兩種方法,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好?為什么?

          允許學生在討論后再回答。

          例2(補充)服裝廠用355米布做成人服裝和兒童服裝,成人服裝每套平均用布3.5米,兒童服裝每套平均用布1.5米,F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裝,用余下的布還可以做幾套兒童服裝?

          在學生弄清題意后,教師再作分析:如果設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兒童服裝,那么這x套服裝就需要布1.5x米,根據題意,你能列出方程嗎?

          解:設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兒童服裝,那么這x套服裝就需要布1.5米,根據題意,得

          80x×3.5+1.5x=355

          化簡,得

          280+1.5x=355

          兩邊減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簡,得

          1.5x=75

          兩邊同除以1.5,得x=50

          答:用余下的布還可以做50套兒童服裝。

          解后反思:對于許多實際間題,我們可以通過設未知數,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問題的解。也就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問題:我們如何才能判別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確?

          在學生代入驗算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方法:檢驗一個數值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可以把這個數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兩邊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邊,得80×3.5+1.5×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兩邊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你能檢驗一下x=-27是不是方程的解嗎?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嘗試就會有不同的收獲:一部分學生能獨立解決,一部分學生雖不能解答,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后,也能受到啟發,這比純粹的老師講解更能激發學生的積級性。

          這里補充一個例題的目的一是解方程的應用,二是前兩節課中已學到了方程,在這里可以進一步應用,三是使后面的“檢驗”更加自然。

          解題的格式現在不一定要學生嚴格掌握。

          課堂練習①教科書第73頁練習第(3)(4)題。

         、谛÷攷Я18元錢到文具店買學習用品,他買了5支單價為1.2元的圓珠筆,剩下的錢剛好可以買8本筆記本,問筆記本的單價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議:采用小組競賽的方法進行評議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建議:①先讓學生進行歸納、補充。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

         。1)這節課學習的內容。

         。2)我有哪些收獲?

         。3)我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诮處煂W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鬯伎碱}用等式的性質求x:-2x=-5x+7引發競爭意識,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表現的機會,以達到激發興趣,鞏固知識的目的。評價包括對學生個人、小組,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情感投入及學習的效果方面等。

          本課作業①必做題:教科書第73頁第4(1)、(2)、(4)題;補充: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①3+4x=17;②4-=3

         、谶x做題:教科書第73頁第4(3)題,第74頁第10題。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力求體現新課程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設計從新課的引人、例題的處理(包括解題后的反思)、反饋練習及小結提高等各環節都力求充分體現這一點。

          2、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大量地講解,把學生變成任教師“灌輸”的“容器”,學生只能接受、輸入并存儲知識,而教師進行的也只不過是機械地復制文化知識。新課程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將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變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本設計在這方面也有較好的體現。

          3、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能有較多機會接觸列方程,本章把對實際問題的討論作為貫穿于全章前后的一條主線。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討論始終是結合解決實際問題進行的,即先列出方程,然后討論如何解方程,這是本章的又一特點。本設計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 說教學目標

          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 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 通過學習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過程,體會類比數學思想方法。

          4、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及總結概括能。

          基于對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可以幫助學生從數量關系的角度更準確、清晰地認識、描述和把握現實世界,體會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本教材的結構和教學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

          基于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章的結構和教學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心理特點,

          基于對學情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 9 章第 2 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為過渡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后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學難點: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數化為1這一步時,應根據不等式的性質確定不等號的方向是否改變;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知識相對比較抽象,學生在學習是覺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識會比較困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采用了復習導入法、演示法、講解法、類比法。

          三、說學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動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合作討論法和自主探究法、練習法以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將新知識化難為易,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果。我主要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的。

          1、 回顧舊知,提出目標

          首先通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復習引入課題,體現了數學中常用的類比數學思想,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類比思想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造性。再讓學生通過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進而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 探究新知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重、難點;學生已有知識的實際現狀選擇合適的教法和學法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我設計了4道很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讓學生觀察其共同特點從而很順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讓學生舉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從而加深對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再啟發學生類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驟,進一步比較知其聯系與區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

          3 鞏固練習

          通過學生自主合作解2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個不含分母、不含等號,一個含有分母、含有等號。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讓學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

          4、歸納小結 達標檢測

          設計一個問題 (議一議):解不等式移項時應注意什么?系數化為1時應注意什么?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應注意什么?是本節課的知識系統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項時要變號但不改變不等號的方向;系數化為1時不等式兩邊同除以或乘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在數軸上表示解集時若包括分界點畫實心點,若不包括分界點畫空心點。

          5 作業布置

          讓學生把教材第126頁必做第1題和選做第2題寫在課堂作業本上以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知識。

          總之,本節課在教學時我采用的是復習導入法、類比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讓學生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創新性。從而讓他們通過回顧和練習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過程,借助類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體會溫故知新的成就感,進而輕松愉快的獲得新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減法第一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褰滩慕Y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略

          ㈡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及運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師生合作,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感受加法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㈢教學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

          ㈣教學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㈤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诒竟澱n的特點,應著重采用活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㈥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理論:記憶加法法則;

          2、實踐:足球賽記分動筆動手;

          3、能力:加法運算能力

          ㈦教學準備:課件或章前足球賽圖

         、旖虒W設計:

          一、創設情景,孕育新知

          活動一:觀摩足球賽:

          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比如,贏3球記為3,輸2球記為-2.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形:

          (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那(3)(2)=5.①

          (2)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輸了1球,那么全場共輸了3球.也就是(-2)(-1)=-3.②現在,請同學們說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場贏3球,下半場輸2球,全場贏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場輸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全場輸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全場仍贏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兩隊都沒有進球,全場仍輸2球,也就是(-2)0=-2;

          上半場打平,下半場也打平,全場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活動二:現在我們大家仔細觀察比較這7個算式,看能不能從這些算式中得到啟發,想辦法歸納出進行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也就是結果的符號怎么定?絕對值怎么算?

          這里,先讓學生思考2~3分鐘,再由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活動三:

          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計算下列算式的結果,并說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學生逐題口答后,教師小結:

          進行有理數加法,先要判斷兩個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有一個加數是否為零;再根據兩個加數符號的具體情況,選用某一條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時,通常應該先確定“和”的符號,再計算“和”的絕對值.

          解:(1)(-3)(-9)(兩個加數同號,用加法法則的第2條計算)

          =-(39)(和取負號,把絕對值相加)

          =-12.

          活動四:教學22頁例1、例2(詳見課本)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活動五:練習:23頁1.2

          四、歸納小結,升華新知

          同學們分組討論,學習了哪些知識?并交流。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回歸實踐,再用新知

          作業:31頁:課外作業選做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又能夠使學生獲得基本技能!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5

          ●教材分析

          1、出處:今天我說的課題是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字母代表數復習課》的內容。

          2、地位與作用:通過對字母代表數復習的學習,學生將對字母代表數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為后繼方程應用題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標分析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在復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等自我復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1梳理所學知識,形成一定的體系,并逐步掌握用代數式表達數量關系或變化規律的方法;能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經歷探索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并用字母與代數式表示,建立初步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二、重點、難點

          重點:用字母把數和數量關系簡明的表示出來,并進行化簡、求值;

          難點:探索具體事物之間的關系或變化規律,并用符號進行表示

          ●教法分析與教學設計

          充分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貫徹師生合作的精神,實現民主教學。為此我采用了“四環達標探究教學法”;玖鞒蹋簞撛O情景————合作探究——個性展示——反饋拓展——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課題

          談話激趣:今天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和同學們握手),如果我和教室里的所有人握手,設包括我在內一共有n人,共需要握手多少次?如果兩兩相互握手,一共握手多少次?

          (意圖:本節課因為是復習課,比較枯燥,必須調動學生的情緒。首先我用一個情景引入,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從而出示用字母表示數的標題。)

          好了今天我們一起就來復習《字母表示數》。

         。ǘ┳灾鲗W習

          填空

          1、某工廠一月份加工產品a件,二月份加工的產品數比一月份加工的產品數的3倍少5件,則該廠兩個月共加工產品______________件。

          2、在a2b與-5ab2,-8m2與9m2,23與32, ab2與b2a中是同類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2xayb+2與3x2y6是同類項,則(-m) n=________________。

          4、三個連續整數,中間一個是n,則這三個整數的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化簡m-[n-2m-(m-n)]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6、代數式3a2-b2與a2+b2的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x-6=-( ),-{-[x-(y-z)]}=_________________。

          8、若a+b=1,則6-a-b=_____________。(這個題體現的整體思想)

          (意圖:用題為載體呈現所學的相關離散性的知識。處理方式:讓學生自主完成,在完成題后,然后提煉出知識點、相關方法、能力等寫在黑板的右上與后面題提煉出的東西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形成結構)

         。ㄈ┖献魈骄

          1.同學們可能和我一樣經常打的,已知出租車收費標準是:起步價3元,可乘3千米;超過3千米,每千米價1.2元。

          1、老師坐了5千米,需要多少錢?(5.4)

          2、若我乘坐了x(x>3)千米的路程,則我應支付的費用是多少?

          3+1.2(x-3)=1.2x-0.6

          3、若我支付了9元車費,你能算出我坐了多遠嗎?8千米

         。ㄒ鈭D:我用坐出租車的生活實例,將數字運算過渡到列代數式、求解,讓學生初步感受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因為本題的后兩小問有點難度,通過小組合作把它做出來。)

          2.找規律下列每個圖形都是若干個棋子圍成的正方形圖案,圖案每條邊(包括兩個頂點)上都有n(n≥2)個棋子,每個圖案棋子總數為S,按下圖的排列規律推斷,S與n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式子______________來表示。

          n=2 n=3 n=4 n=5

          S=4 S=8 S=12 S=16

          (意圖:本題先從用特殊的數字入手,進而讓學生發現這樣的等式無窮多,產生對字母的需求,想到可以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由特殊到一般,初步體驗字母在規律中的應用。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可能出現多個答案,也可能寫出左邊后直接去括號,要引導學生進行辨別。)

          3、觀察下列圖形

          填表:(當梯形的個數為n,用代數式表示火柴根數時,需暴露學生思維,小結學生的各種方法)

          梯形個數1 2 3 … n

          火柴根數

         。ㄏ旅嬖O計了三個問題,考慮的是讓學生熟悉運算順序,同時通過求值可檢驗規律的正確性)

         。1)、當梯形的個數是n時,火柴的根數是多少?

         。2)、當n=20xx時,結果是多少?

         。3)、火柴根數可以是20xx嗎?

         。ㄋ模﹤性展示

          意圖:以上三個題由易到難,規律也各不相同,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然后在此進行總結,字母可以表示數,可以表示規律,還可以表示等量關系,從而進行能力方法遷移,這樣即能訓練鞏固又可以過渡到新問題,并把試題的形式變豐富。在合作完之后,讓小組長到講臺上來,把他們小組的見解講給其他學生聽,其他小組成員可以適當補充,充分體現學生自主的課堂)

         。ㄎ澹┓答佂卣

          提升訓練:

          按下面方式擺放桌椅:

          圖1

         。1)1張桌子配6張椅子,2張桌子配把張椅子

         。2)按照上面桌椅的擺放方式,尋找到的規律來完成下面表格

          桌子數1 2 3 4 5 6 7 … n

          椅子數

         。3)某同學生日Party,在一正方形餐廳中安排40人同時就餐(要求沒有剩余椅子),怎樣擺放呢?

          如果用2張拼成1張大桌子,需拼張大桌子,共需要張小桌子;

          如果用3張拼成1張大桌子和6張拼成1張大桌子,共需要張小桌子;

          還有別的拼法嗎?

          (4)若桌椅按下列方式擺放,填寫下表:

          圖2

          桌子數1 2 3 4 5 6 … n

          椅子數…

          如果也要求坐40人(沒有剩余椅子),又可以怎樣拼呢?

         。5)如果你當經理要安排40人進餐,你會選擇哪種餐桌的擺法?畫圖并說理(要求沒有剩余的椅子,可以從圖1或圖2中選擇一種擺放方式,也可以兩種圖并用)

         。ㄒ鈭D:本例通過教材中的題進行延伸,是本節課挖掘的重點,設置了5個問題,層層遞進,由特殊到一般先找出規律,然后將規律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根據2n+4和4n+2進行優化選擇,給學生思維空間,突出開放性)

          (六)課堂小結

          1、這一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哪些知識?

          2、對這些內容你有什么體會,請與你的同伴交流.

         。ㄆ撸┎贾米鳂Ip129 T 1、2、3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1-30

        七年級數學實數說課稿09-03

        七年級數學《整式加減》說課稿07-14

        七年級數學復習課說課稿06-15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數軸》11-25

        七年級數學算式方程說課稿06-12

        七年級數學垂直說課稿06-12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數軸》06-25

        七年級下冊數學《實數》說課稿09-23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數軸》11-1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