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2-29 17:35:29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通用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通用15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

          教材分析

          《認識鐘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時間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于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他們的活動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設計思路

          本課從導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來設計的。注重了學生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了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體現以生活為依托,以實踐為第一。在教學中,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使40分鐘的課堂變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應。

          學生的學法:

          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要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其主動掌握時間的基礎知識,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也參與了有效學習的過程。

          我的設計理念:

          一、感受數學生活化的魅力。

          由于時間在生活當中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從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入手引入正題,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去認識鐘表,通過討論、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經驗上升到知識體系。

          二、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讓學生應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安排表,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把已獲得的知識、能力應用于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在實踐探究中,學生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三、感受數學中的情感。

          數學并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情感生活,這也是在有效教學中“全人”發展的特征體現。在本課中我通過讓學生了解自己媽媽的作息時間,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也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表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學具:教學課件、鐘表和鐘表模型

          教學流程

          本課我主要由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

          一、激趣導入。

          1.創設情境。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創設情景,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出主題圖設題提問。

          提問:你能說出你自己的作息時間嗎?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表。)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表”。(板書課題:認識鐘表)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表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表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表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身體又細又長的叫分針;身體又粗又短的叫時針。)

          電子表:①由數字表示時間。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ㄩ_放式的課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學生自主、有效的獲取知識,學生掌握知識也就更加扎實。)

          2.認識整時。

          (1)課件依次出現“我的一天的生活”。

          觀察畫面,說一說我接下來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學生的評價客觀、真實。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儆^察鐘面,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充分交流

         、垡龑W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

          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芊答伨毩。出示模型鐘:說說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ㄔO計此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探究中發現知識。)

         。3)認識電子表的整時刻。

          1、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2、教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電子表上的時刻的?

          3、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表上,如果點的后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4、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鐘:這個時刻用電子表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娬{:電子表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后面是2個0。)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表的形式。(小結加深學生對時間兩種表現形式的理解)

          三、知識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我起床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

          (1)提問: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②再過1小時是幾時呢?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3)學生獨立認識其余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這個實踐活動體現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的關注發展和關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情感體驗。

          你能說出媽媽一天的作息時間嗎?她的作息時間和我們有什么不同呢?為什么會這樣呢?(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征,關注“全人”發展。)

          五、小結。

          師:學習了這節課后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道理?希望通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表,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應用較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B透有效教學的內涵,節時高效。相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后總結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作為一名剛剛踏上數學教學之路的我來說,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免不了會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并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么對學生后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涂色,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的美。

          教學重點: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并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的準備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游戲、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游戲、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內容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手段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1、由魔術導入,在變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規律的存在。

          設計意圖:通過教具的輔助,演魔術的情境,體現新課程標準情境教學的理念,意在創設一個與學生生活聯系密切的情境,促使他們較快融入其中,并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課件出示主題圖──小朋友在布置教室。

          設計意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發現什么,都是怎樣排列的,他們的擺放都是有規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順序擺放。由此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規律,也就是一種物品擺放的規律是什么?

          (二)引導探索、認識規律

          設計意圖:此環節分三個層次,先出示“彩旗”,引導學生找規律;接著同時出現“燈籠”圖、彩花圖和“小朋友排隊”圖,由學生同桌討論找出規律;最后匯報說清規律。

         。ㄈ﹦邮植僮、鞏固發展

          1、擺一擺,猜一猜。

          2、涂一涂。

          設計意圖:完成老師的任務,設計一條手鏈,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地發散并創設出更多的、更復雜的規律,從而培養他們大膽創新的意識。

          此環節重在體現新標準“玩中學、做中學”的新理念,以“聽會忘,看能記住,做才能學會”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ㄋ模┞撓瞪、運用規律

          1、聯系生活找規律。(課件出示“生活中的規律”圖)

          2、做規律

          聽規律,做出有規律的動作等。

          3、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按規律擺學具環節,對“規律”的感知、體驗已得到加強,已能判斷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所以此環節承上啟下,意在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又體現“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符合新課標和新理念。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3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低年級的數學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都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低年級數學教學就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足以證明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一、說教材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60—61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后”、“上下”的位置與順序,理解了位置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白笥摇钡暮x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它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理解和掌握其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傾聽與交流能力,質疑與評價能力,以及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滲透“事物之間相對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認識“左右”位置的關系,準確確定“左右”。

          教學難點: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二、說教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下體驗左右的位置,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性,使課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學生在愉快的“玩”中鞏固了知識。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所以本節課利用多種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2、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ǎ矗┩ㄟ^靈活、有趣的游戲和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境激疑

          新課開始,我利用課賽情境,讓高興的同學舉手。從而引出課題:《左右》。

          二)、互動解疑

          1、說一說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

          學生舉例的過程,既是教師了解學生認知基礎的過程,也就是他們自己熟悉左右的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象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樣,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讓他們在各自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2、玩一玩

          通過帶著學生玩“舉右手,抬左腿、摸左耳??”這些“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幫助學生借助身體器官認識并正確分辨左右。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選擇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為突破口,借助身體的器官,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領會左右的含義,分辨左右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尋找、合作討論、游戲反饋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合作交流的能力,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性。

          3、擺一擺。

          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敘述擺學具,通過擺的活動,讓學生把身體的左右遷移到生活中來,使學生學會確定物體的左右。在聽老師的敘述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如何用語言來敘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說一說。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東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三)、啟思導疑

          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握手,請學生判斷,老師是用右手握手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后,老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我們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

          相對,用右手握手方向剛好相反。通過質疑、釋疑,讓學生發現“左右”的相對性。

          四)、實踐運用

          1、說一說你相鄰的同學是誰?

          2、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課本61頁練一練第3題)

          3、我問你答

          4、拓展延伸

          有一個小朋友要上樓,你能告訴他應該走哪邊嗎?

          如果他不走右邊會發生什么情況呢?(學生自由發言)

          你知道為什么“上下樓梯要靠右行”了嗎?

          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他們都是靠哪邊走的?

          走路時我們要注意什么?(結合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結: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規則,我國規定每個公民都靠自己的右邊行走或行車,F在請同學們都靠自己的右邊來回走一走歌謠:同學們,請記住,上下樓梯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鬧。走馬路,也靠右,安全第一永記住。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在我們的生活中,認識左右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就讓我們到生活中去體會吧!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兔請客》,《小兔請客》選自北師大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的第一個內容,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加減法和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安排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一節課,本節課從學生感興趣的小兔請客這一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習掌握計算的方法理解算理。這節課為學生繼續學習加減法計算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性。

          3、認識加減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計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要內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則是本節課的重點。

          難點:在實際情境中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三維目標?新課標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記憶和模仿,而要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才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本節課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我運用多媒體,采用實際操作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直接感觸的基礎上,體會算理,掌握多樣的計算方法,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具體設計了以下環節:

          溫故、知新、鞏固、拓展,體現了我校“一二三四”教學模式中的四個步驟,從復習到作業的布置展示了課前、課中、課后的三個環節。

          五、說教學程序

          引入情境、仔細觀察、尋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列式解答、進行小結這樣一個流程完成知新這個環節。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數一數”、“撥一撥”三項活動,讓學生積極動手、動腦。采用探究、交流的形式掌握新知,突破重點難點。接著設計了闖關活動進行鞏固練習,最后一關進行了拓展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后進行了總結,并且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六、說反思

          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拖了幾分鐘;總結計算方法時語言不夠精準,忘了布置作業。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5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有趣的游戲——認識位置》第一課時的內容。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以及電子白板的應用,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起始階段,對引導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教科書主要是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現了兩個小朋友做“石頭、剪子、布,發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從而引出“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呢?”的問題討論。通過讓學生借助日常的生活經驗,充分感知“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詞,并能夠運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二、學生分析:

          1、六、七歲的一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這些方位詞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其中對“前后、上下”的經驗較為豐富,理解和區分則比較容易,但對“左右”不一定能準確的加以判斷。

          2、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集中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注意范圍有限的特點,在教學時,我主要以游戲活動的形式為主,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交互式功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目標分析: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如下的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目標。

          1、教學重點: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教學難點: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學情的分析及教學重難點的設定,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辨別“左右”這兩個方位,并能用“前后、左右、上下”描述物體的位置。

          2、通過讓學生指一指、做一做、說一說、貼一貼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通過“圖標小比拼”的比賽形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

          四、教學流程:

         。ㄒ唬┱n前準備。

          在舒緩的背景音樂中,讓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1、課本放在桌面的左上角。

          2、課堂筆記本放在課本的上面。

          3、鉛筆、橡皮放在課堂筆記本的上面。

          設計意圖:舒緩的背景音樂可以穩定學生的浮躁情緒,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課前小準備一方面便利了學生課堂上用到的學習用具,另一方面,通過教師的指令,從側面也考察了學生對于方位詞的經驗積累。

          (二)游戲激趣,探究新知

          1、全班同學一起做“指鼻子”的游戲。

          師:“鼻子鼻子,鼻子;鼻子鼻子,嘴巴;鼻子鼻子,左眼睛。。!

          通過學生的動作,尋找不同的指法,提出疑問“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呢?”

          2、根據游戲中出現的異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哪邊是左,哪邊是右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現場模擬“握一握鉛筆”“拿一拿筷子”“端一端碗”的活動,充分感受方位詞“左右”。

          4、游戲一——“摸鼻子”,鞏固“左右”的認識。

          設計意圖:設計意圖:指鼻子游戲,貼近學生生活,由游戲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游戲中的異同,可引發學生間的討論,點燃探尋新知的欲望。

          通過讓學生充分的說,一方面尊重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再現生活情境則是為了讓學生再次充分感知左和右。

          4、游戲二——“我來說,你來做”,探究“左右的相對性”

          師:“請舉起你的右手,請舉起你的左手,用你的右手摸一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右手摸一摸你的左耳朵!保ń處焺幼魍nD了下來)發出疑問“為什么我和你們做的不一樣呢?”

          5、讓學生認真觀察,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得出“相對方向,左右相反”的結論。

          設計意圖:根據小學生愛玩游戲的心理特點,讓他們在游戲中充分感知方位詞,從玩中學,從玩中發現數學問題。

         。ㄈ╈柟叹毩暋

          1、說一說教室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都有什么東西。

          2、向老師介紹一下你附近的同學。

          設計意圖: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3、貼圖游戲。

          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畫一畫,通過練習進一步加深對方位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大家的參與積極性。

         。ㄋ模┱n堂小結,回顧提升。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識呢?”

          最后以一段體操結束今天的課,“一二三,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教學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的歸納整理,目的是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具體的認識,通過體操游戲再次加深認識。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6

          說教材分析:

         。ㄒ唬┱f教材內容

          《輕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一冊第二單元20和21頁的知識,它是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多少和高矮、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體驗活動。教材內容選取了學生身邊常見的、感興趣的事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

         。ǘ┱f學情

          本班學生都是剛剛走進校門的六、七歲的孩子,他們天真活潑、愛說愛笑,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樂于動腦。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但都已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據我課前了解,我班的學生都已經知道物體可以比較輕重,但是對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還了解得不是很清楚。為此,我制定了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認識物體之間存在著輕重的差異。并認識測量物體輕重工具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通過“掂一掂”等活動,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間的輕重。

          情感目標:通過比較活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ㄋ模┱f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還不夠完善,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分散,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經歷比較物體輕重的全過程,體驗物體

          的輕重關系并會用語言描述。而教學難點是體會輕重的相對性,能根據具體情境進行簡單的推理確定多個物體的輕重關系。

          (五)說教具學具

          自制多媒體課件、天平稱若干、蘋果、雪梨等水果若干、盒子2個是我這節課所要準備的教具與學具。

          說教法學法:

         。ㄒ唬┱f教法

          教師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法、直觀演示法、講述討論法三種教學方法。

         。ǘ┱f學法

          學生運用觀察法、實物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學習方法。

          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試驗、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

          教學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ㄒ唬、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ǘ嵺`操作、體驗輕重

         。ㄈ、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ㄒ唬撛O情境、初步感知

          孩子的天性都特別愛玩,所以新課開始,我這樣導入:今天,游樂園里來了許多小動物,你看!它們玩得多開心呀!頑皮的小猴被高高地翹了起來,小熊這邊卻沉下去了,這是為什么呀?孩子們根據自己玩蹺蹺板的經歷肯定會說:因為

          小猴輕所以翹得高,而小熊重,所以就壓得低。哦!也就是說蹺蹺板的哪邊高哪邊就輕,哪邊低哪邊就重。那你們能用一句話來說說小熊和小猴,——比——重,——比——輕嗎?誰還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之間的輕重關系?

         。ǘ、實踐操作,體驗輕重

         。1)、掂一掂

          此時孩子們判斷輕重大都來自于自己的眼睛,他們眼中的輕重幾乎就等于大小,所以緊接著我就出示了這樣兩個盒子問他們: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重?孩子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一樣重,這時我特意追問:一樣的盒子就一定一樣重嗎?此刻,孩子們的思維一定在飛速的旋轉,可能就會有學生想到:如果哪個盒子是空的,哪個肯定就輕。在學生特別想知道答案的時候,我請一名學生來用手掂一掂,再揭開謎底。然后請全班同學都參與“掂一掂”活動當中來,比比數學書和文具盒誰重誰輕,與同桌進行交流。

         。2)、稱一稱

          學生們興致勃勃,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待學生交流完后我出示了蘋果和雪梨比輕重的圖片,學生們議論紛紛,說出三種不同的比較結果:有人覺得蘋果重一點,有人覺得雪梨重一點,還有人認為一樣重。由于這兩種水果輕重差不多,所以學生猜測的結果也就不同,再次引發了學生認識上的沖突,使他們切實感受到借助測量工具的必要性。此時,引入天平的認識已經水到渠成了。

          孩子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實物天平的出示讓他們很驚喜,通過老師的講解和操作,他們肯定很想自己試一試,于是我便順水推舟讓他們拿出自己準備的水果,和同桌的比一比,先猜一猜,再用小組的天平驗證一下。然后后,我又利用自己準備的三種水果,(蘋果、香蕉和桔子)引導學生發現:一根香

          蕉比一個桔子重,而一個蘋果又比一根香蕉重,所以蘋果最重,桔子最輕。最后請學生從教室找一找誰比自己重,誰比自己輕。從而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物體輕重的相對性,初步學會簡單的推理。至此,充實的活動給了學生豐富的體驗與感受,學生對輕重的理解已有了一個新的進展,有效地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一年級的小學生注意穩定性差,容易疲勞,所以我在練習之前先讓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唱《表情歌》,適當地放松一下。然后引導學生逐一完成課本21頁上的四個練習。在做練習時讓學生先明確要求,再仔細看圖,做出判斷,然后再說明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說教學評價:

          一年級的學生習慣培養尤為重要,所以最后我鼓勵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表現和收獲: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及時總結知識,反思自己,進而提高自己。整節課中,我都與學生融為一體,學生們興致盎然,在玩中學,學中玩,氣氛非常熱烈,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說板書設計:

          教學板書是教師在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媒介,整節課中,我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重點突出,線索清晰,布局合理,圖片與文字相結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它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去經歷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的過程。在有效地實踐活動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目的。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7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稱為集合論,是近、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一方面,許多重要的數學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另一方面,集合論及其所反映的數學思想,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

          二、目標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

          難點:表示法的恰當選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例,了解集合的含義,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

          (2)知道常用數集及其專用記號;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ギ愋。無序性;

         。4)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感知集合的含義。

         。2)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自主學習。思考。交流。討論和概括,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2、教學手段: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

          各位領導和教師,大家好!我說課的資料是蘇教版必修1第1章第3節第一課時《交集、并集》,下頭我想談談我對這節課的教學構想:

          一、教材分析:

          與傳統的教材處理不一樣,本章在學生經過觀察具體集合得到集合的補集的概念后,上升到數學內部,將"補"理解為集合間的一種"運算"、在此基礎上,經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和掌握集合之間的另外兩種運算—交和并。設計的思路從具體到理論,再回到具體,螺旋上升。集合作為一種數學語言,在后續的學習中是一種重要的工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恰當使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和集合語言來描述相應的數學資料。有了集合的語言,能夠更清晰的表達我們的思想。所以,集合是整個數學的基礎,在以后的學習中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

          基于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理解交集與并集的概念;掌握有關集合的術語和符號,并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能用Venn圖表示集合之間的關系;掌握兩個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2、經過對交集、并集概念的學習,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本事,使學生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3、經過對集合符號語言的學習,培養學生符號表達本事,培養嚴謹的學習作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針對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交集與并集的概念,一些集合的交集和并集的求法上。而把如何引導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出交集與并集的概念作為本節的教學難點。

          四、教法、學法:

          針對我們師范學校學生的特點,我本著低起點、高要求、循序漸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進取性的原則,采用"五環節教學法"、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8

          課題:認識乘法(說課)

          作者:長沙市芙蓉區長鐵四小

          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繼續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并讓學生注意到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的的數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8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2、 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和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教學準備:CAI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將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處理,把“認識乘法”創設在一個童話情景中,并將乘法意義的兩個內涵:在幾個相同數相加時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簡便。分開突破,不增加學生的難度與負擔。整節課營造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設計的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開放性題趣味十足,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認識‘小紅帽’嗎?”讓學生回憶起童話故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愿望。緊接著,創設情境,“數學課上老師也帶小朋友來看看小紅帽的家。”《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所以在導入部分中,我根據兒童心理,喜歡玩,喜歡小動物,卡通人物。時時調動著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貫穿始終。

          《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把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況呈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你要把孩子引導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睂W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對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的內容發生相互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數學知識。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聯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備繼續學習乘法的條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由于接觸少,顯得比較生疏。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小雞”,“小兔,“雞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列出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并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說出許多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能力。

          設計“雞蛋”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一位數連加的能力,為學習乘法掃除障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缎抡n標》中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準,而是看準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解決問題的渴望去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學生根據“雞蛋圖”分別列出了3個5相加(橫著看的),5個3相加(豎著看的)的連加算式。甚至也會有學生斜著看來列算式,或6個6個的看等等各種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的方法,學生能夠理解,也記憶深刻。

          我在教學中,在新授中讓學生將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外,在練習中,并出現了“5+6+6”這類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實踐中應用概念并進一步鞏固概念。

          緊接著我設計了小紅帽過生日的情境,來一個人要兩支筷子,來50個人要準備多少支筷子?學生中大多數用乘法,我提問;“為什么不用加法呢?”學生都感受到太長了,麻煩。從而將乘法的意義突破。

          《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原則,由基礎題到提高題。首先讓學生看一副圖,說出是幾個幾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過渡到看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圖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題。讓學生在開放性題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3+5+5”這一題,剛開始學生會以為它沒辦法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它不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但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知道先算出2+3=5,這樣就變成3個5相加,從而可以改寫成3×5,5×3;接下來“3+3+6”這道算式就可以變成2個6相加的加法算式,進而可以改寫為2×6,6×2的乘法算式,同時“3+3+6”這道題可以把6拆成兩個3使原來的加法算式變為4個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題:A+A+A+A。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而再一次的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總之,把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利于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有利于教師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課后感受:

          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學生理解了乘法的意義,當然也有學生還出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我覺得對于這節課,應允許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有的學生當堂課不明白,說不定回到家卻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9

          《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是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在教學“認識1----5”這節課中,依據課標精神,我把認數與生活相聯系,進行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的嘗試。通過培養學生建立數的概念,使學生感到數字就在自己身邊,運用數可以簡單明了地表示許多現象。

          本節課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根據小朋友喜愛小動物的特點,讓學生一起到動物園游一游。開課伊始,師生交談:“今天的課堂老師為大家請來了許多好朋友,看看有誰?”學生們聽后情緒高漲,學習興趣得以激發。在游覽動物園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先讓學生說說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數一數喜歡的小動物的個數,最后用相同個數的小圓片表示出來。通過創設這個兒童喜歡的情景串,既激發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又在操作過程中鞏固了“用圓片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這一知識點,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字的意義。

          新授“認識1—5”各數,注重引導學生去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和合作交流。主要通過下面四個環節來進行:

          1、擺一擺

        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讓學生根據所擺圖片的個數從學具卡片里找出相應的數字卡片。二是根據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圓片個數。通過兩部分的操作練習把數物體的個數與認數聯系起來,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擺一擺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由組內同學相互評價擺的是否正確。

          2、拔一拔

        在引導學生認識計數器的基礎上,嘗試著自己在計數器上依次從1撥到5,每撥一次,珠子的個數就增加1個,實際也就滲透了1-5各數是由幾個一組成的。利用算珠直觀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在原來的數上添一得到一個新的數,可以使學生感知1—5各數的聯系,體會這五個數的數序排列。最后在小組內開展拔珠的活動,由學生獨立的用計數器上的珠子表示數字卡片上的數,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加強對“1-5”各數的認識。

          3、寫一寫

        寫數字是學生初次接觸,先由學生觀察老師范寫,再讓學生自己試一試,把這些數字寫在自己的本子上,從1寫到5。寫完后小組內的小朋友相互評價,師生互評。教師重點指導寫5,注重培養學生認真寫數的習慣。

          4、說一說

        “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字,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是師生共同研究、探討的重點。讓學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見到過1-5這幾個數字?學生找找周圍生活中1-5各數的應用,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經驗,舉出各種以一個數字為代表的實例。開始學生的思維并不活躍,局限于僅有的幾個例子,于是我以“從今天起我們就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為例引導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時間,想一想說什么,怎樣說。在充分想的基礎上,學生的興致高漲,思維活躍,有了許多精彩發言:我們小組有4個人。我是一年級2班的學生。我家在XX路5號!吹綄W生們積極參與的樣子;聽到學生們富有生活化的數學語言,我都不忍心打斷。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他們感受到了數學不像想像中那樣只是解答應用題,而是有趣得多,生動得多了。讓大家深深體會到數字就在我們的身邊,數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再現了數字的意義。

          在學生進行回答問題或練習時,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運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積極反饋。讓學生體會到只要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評價。如學生觀察畫面時,依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課堂評價:“你觀察到的這么多,真是一個會觀察的孩子!只要認真觀察就會有多的收獲!你在觀察時還做到了按一定的順序!”。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依據學生情況,進行課堂評價:“你的動手能力真強!把你想到的動手擺了出來,真了不起!”。通過及時、個性鮮明、特點突出的評價語,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而且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總之,本節課重視了學生通過學具操作主動參與學習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學生在觀察、操作、嘗試、交流、合作等數學活動中,感受了數的意義,初步建立了數感,同時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聯系。但是從課堂學生掌握情況反饋來看,學生在“說一說”一部分存在一定的困難。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感覺此部分課學教學中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計不足。因此,今后課堂教學中還應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有的放失的進行課堂教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0

          教學目標:

          1、在對實際情境的觀察中,認識物體“前后”的相對位置與順序,初步培 養空間觀念。

          2、能用語言表達實際情境中物體間的“前后”關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確定物體的前后位置與順序,能正確判斷并用完整地 語言表達出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誰的前面有哪些,誰的后面有哪些。

          教學難點:

          體會前后位置的相對性。

          新課標指出,學生對有用的數學知識越發感興趣,同時在課堂上應多體現學 生的主體性,老師退到講臺后面去,將講臺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做課堂的主人,老師只起主導作用,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根據對新課標的 理解和對教材的解讀,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分為以下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引入課題。為了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得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生活,我讓學生從每天排隊的生活經驗中去體會前后的作用以及學習前后的重要性,從而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

          第二個環節是新課學習。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我創設了許多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首先出現的是孩子們在動物園門口排隊的情境,學生很自然得就融入到情境當中。我讓他們說一說在排隊時需要注意些什么,目的是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一下思想教育,成為更講文明的學生。隨后通過回答出淘氣和笑笑的問題,讓學生簡單地認識了前后的位置關系,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第二個情境是森林運動會跑步比賽的情境。這里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我將這部分的教學分成了兩步。首先是兩只動物的前后位置關系。通過觀察,說一說兩只小動物相比,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當然學生可能出現表達不完整的情況,這時我充分地信任學生,耐心地做一些引導,之后學生就能很好地表達了。接下來是多只小動物間的前后位置關系,讓孩子通過觀察后說出誰的前面有哪些小動物和誰的后面有哪些小動物。有了前一個問題的鋪墊,在表達能力得到訓練的基礎上,學生很快就能說出問題的答案。之后是本節課的難點,解決前后位置的相對性。有了前面兩個知識點的學習基礎,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先自己在小組內交流,同桌之間說一說,之后再引導學生發現前后兩次與小白兔比較的對象是不同的,所以位置關系是會發生變化的。但之后我并沒有讓孩子來復述這一知識點,因為雖然是教學難點,但是只需要學生去體會和感受相對位置的相對性就可以了,并不要求他們能夠完整地表達。緊接著就是一個練習,卡丁車比賽。這里我遵守了教材的設計,直接完成書上的聯系,但選擇的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也就是先獨立思考,完成之后再全班訂正、匯報、交流。完成了書上的練習之后,也是為了體現前后和我們是生活十分貼切,我讓學生去看一看,說一說自己在教室里座位的前后位置關系。這里,我也是讓學生先小組交流,在通過充分地交流后用完整的語言來表達。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同時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我將這個題目分成了兩部分,并且讓學生自主選擇一道題目來回答,讓學生先樹立對學習的信心,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讓我比較欣喜的是班上有一個學生竟然選擇了兩道題進行解答,并且表達地既正確,又完整,令其他學生都佩服不已。

          考慮到低段學生的注意力在一節課當中只有十多二十分鐘,所以在本節課的結尾我設計了“幫數字排隊”和“幫動物排隊”這兩個有趣的題目,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來,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擺一擺,通過動眼、動腦、動手來鞏固今天所學的知識。本節課是以一則十分有趣的數學故事——龜兔賽跑作為結束的,是為了讓學生將自己喜愛的故事與數學緊密地聯系起來,給學生在課后繼續思考的空間,從而更加地喜愛數學。

          我認為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是我充分考慮到了低段學生的認知結構,所以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堂課的學習活動是充滿童趣和情趣的,學生在趣中誤、樂中學,充分享受著學習數學的快樂,從而使這節課回味無窮,使學生對課堂多了些留念。我也著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自主學習和生生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再次回顧這節課,我也有許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雖然給了學生思考和交流的時間,但是給的時間較短,不能讓所有層次的學生都積極思考,從而成為了課堂上的聽眾。另外,在教學兩只動物的前后位置關系時,我只出示了相鄰的兩只動物讓學生說一說,其實可以讓學生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主動學習,自己選擇任意的兩只小動物來說一說它們的前后位置關系等等。最后,本節課還缺少了一些動手的活動,比如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擺一擺桌上的學具,進而鞏固所學知識。除此之外,本節課還有許多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希望老師們能給我提出來共同探討,讓我更快地進步。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1

          一、說課內容

          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我對教材的理解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并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后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于我們采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為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教法設想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為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里,9以為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后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么辦法來對付9?這么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后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ǘ┳灾骱献鳎剿餍轮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復習1?——9的數數過程,并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么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后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為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里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后,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后,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于學習目標的落實。

          為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為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為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后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著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為什么要填大于號、為什么要填小于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并用的活動來沖破難點;顒訒r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里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后,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里,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么放?”學生以同桌2人為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后,讓學生看著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并匯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后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著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為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游戲和對口令游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么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后教師范寫數字“10”,最后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為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范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符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ㄈ╈柟叹毩暎瑥娀轮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ㄋ模┱n堂總結

          通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獲,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ㄎ澹┌鍟O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于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8---29頁“小貓吃魚”。

          教材分析:

          材料中安排的“小貓吃魚”是一組動態的連續故事情景,通過這一故事情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同時也通過一組動態情景,逐步引出得數是零的減法算式。由于減法的意義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是比較抽象的,如何把這個抽象的概念變為學生能夠體會的食物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靈活把握。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的動手能力較強,生活經驗也較豐富,對“小貓吃魚”.“小雞吃食”.“吹泡泡”等有自身的經驗。利用這些具體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鞏固對減法的認識。

          2.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并能正確計算5以內數的加減法。

          3.初步體驗加減法呼你關系的思想。

          4.通過合作交流,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點難點:

          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

          說教法與學法:

          1.根據本節課的意圖主題圖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課堂游戲.互相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是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學會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是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法

          讓學生學會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教學過程:

          讓學生親生經歷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解決數學問題。所以本課在教學思路上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從而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知識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由于學生熟悉和喜歡的“過生日”的場面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課題“小貓吃魚”改為“小貓過生日”,體現了以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

         。ǘ┘毧串嬅妫归_想象

          告訴學生今天是小貓的生日,貓媽媽特意為它準備了最愛吃的小魚。然后提問:1.數一數,盤子里有幾條魚?

          2.看著小魚,小貓心里會怎么想呢?3.猜一猜,小貓會吃掉幾條小魚?

          設計意圖:一數一猜一想,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ㄈ┨兹τ螒

          教師引導為了給小貓生日助興,小方已經迫不及待的表演套圈了,認真看圖,你能根據圖和所給的加法算式,列一道減法算式碼?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表演中學習,即可是學生放松身心,又可獲得知識。

         。ㄋ模┐蹬菖萦螒

          引導:小朋友,你們玩過“吹泡泡”的游戲嗎?下面小明要給小貓表演吹泡泡了,認真觀察圖畫,思考,互相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游戲中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積極思考的精神,初步理解“0”在減法中的意義,從而是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ㄎ澹⿺[學具游戲

          同學們,你們看小方和小明都給小貓表演了自己精心準備的節目,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表示表示呀?聽老師的口令……..

          設計意圖:結合學習內容,設計學生喜歡的擺小棒實踐活動,既可以是學生放松身心,又可以獲得知識,進一步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值案,學會合作

          小貓要請大家吃蛋糕了,小朋友們高興嗎?

          請出5個小朋友,其中一個演小貓,請大家吃蛋糕。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設計吃蛋糕這一環節,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通過小組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

          (七)總結

          回想這節課,我們都玩了哪些游戲,通過這些游戲你有哪些收獲?學生談收獲。

         。ò耍┞撓祰鴳c,體驗快樂

          明天就是10月1日了你知道10月1日是誰的生日嗎?

          設計意圖:由小貓的生日自然過渡到為祖國媽媽祝賀生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九)布置作業

          課本第29頁第一題和第二題

          以上,是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了“叫什么”和“怎么教”,闡明了“為什么這樣教”。并希望各位老師對本堂說課提出寶貴意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級數學老師岳銀,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認識圖形》,我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研讀課本說教材

          《認識圖形》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是課本70—71頁的內容。本節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起始課,教材主要通過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引導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它們的特點,并知道它們的名稱。為充分運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教材所呈現的物品都是學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動也都是學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加感性認識,為深刻認識立體圖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結合學情說目標

          在入學前,孩子們已經開始接觸各種形狀的物體,他們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這幾種幾何體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認識,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們的名字。可以說在生活中他們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幾何體的經驗,但是由于個人生活背景不同,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雖然已經有形狀方面的初步感知和體驗,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會太難,但要他們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據課程標準對本學段教學目標的規定,結合以上對教材的研讀和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初步認識這些立體圖形的特點,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經驗,感受分類思想。

          3、培養觀察、表達和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根據教材特點,本節課教學重點為: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明確這些基本立體圖形的特征。結合學生認知水平,本節課難點確定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認出基本的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三、師生共進說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根據兒童年齡、心理及認知規律的特點,結合本節課的相關內容,我采用了引導觀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發現法等多種方法結合,來引導學生展開對立體圖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動中加深認識,發展思維。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節課學生學習的方法為: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動手操作法。讓他們在觀察,發現,交流,操作中,親身感受立體圖形的特征,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數學活動經驗。

          四、立足課堂說過程

          為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結合學生認知規律,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設計了以下5個教學環節:

          1、聯系生活———分圖形

          結合生活中的常見物品,讓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分類,感受分類思想,不僅使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這四類物體的外觀形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

          2、交流對比———認圖形

          這是本節課的中心環節,為了體現生本理念,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安排了方法指引,合作探究,反饋辨析這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個層次:方法指引。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體學具,先看一看它的形狀,再摸一摸面的特點,最后滾一滾,看是否能滾動,從而得出長方體的特征,并在操作的過程中,學會探究立體圖形特點的方法。

          第二個層次: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同桌兩人合作,利用剛才的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繼續研究其他立體圖形的特征,再次體會探究的方法,積累經驗。

          第三個層次:反饋辨析。通過學生的反饋,質疑,補充,總結,加深認識,并在此基礎上,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圓柱和球進行特點辨析,鞏固理解。

          3、游戲鞏固————辨圖形

          本環節設計的猜物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再次鞏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征,最后落腳到特殊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辨析上,即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不是正方體,讓學生在觀察,發現,交流,總結中加深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4、聯系生活—————找圖形

          通過生活中常見物品,建筑的展示,讓學生根據形狀特點抽象出立體圖形的數學模型,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加深了學生對這幾種立體圖形特征的理解和認識,也讓學生感受到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學以致用—————用圖形

          本環節通過“為什么不把足球設計成正方體形狀的?”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利用今天所學習的立體圖形的特征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順應理念說評價

          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既要關注知識的掌握,也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這一理念,本節課中我將通過各種激勵式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概念,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本節課板書以教學內容為主,力求一目了然。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步預設,具體實施過程將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進行適當調整。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4

          教學內容:

          一年級第一學期 P47頁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懂得可用11—20各數的組成,計算十和幾的加法

          2、智能目標:(1)能口述十加幾的加法的思考過程

          (2)會計算十加幾的加法

          (3)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意目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和諧、活躍的氣氛中學習

          教學重點:

          掌握“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領悟“十和幾”加法的思考方法

          教學關鍵:

          加強直觀、理解算理、培養遷移和創新能力

          教具準備:

          配套投影片、自制投影片、口算卡片、小棒、音樂磁帶

          教學模式:

          “參與——互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引發興趣,激發求知欲)

          [準備]

          1、師:小朋友,今天小白兔和我們一起學本領,咱們比一比,看誰本領學得好。(出示小兔子圖)

          策略說明:

          新課之前,得用一年級學生天真、求知欲強的好勝心理,讓小動物進課堂,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教學進入“參與互動”狀態之中。

          2、口答卡片(指名口答)

          (1)1個十和3個一合成口

          3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1個十和2個一合成口

          2個一和一個十合成口

          2個十是口

          [揭題]

          師:小朋友算得真棒,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本領。

          出示課題:

          策略說明:

          從20以內數的合成入手,并用卡片口答的方式,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原理,作好知識鋪墊,為進入學習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點評: 為了減輕學生學習新授內容的負擔,老師安排了20以內數的組成。要求學生熟練口答。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筆算能力、筆算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小動物進課堂,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參與意識。使全班學生在開課后迅速地和小動物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

          二、探究階段(指導學法,內化知識)

          [探索]

          1、投影出示主題圖

          (1)觀察(師邊演示邊說:一只大白兔從左往右推來10個白方塊

          一只小白兔從右往左推來3個紅方塊

          并用教棒畫一個集合圍示意)

          (2)口述主題圖(要求用三句話)

          生:左邊有10個白方塊,右邊有3個紅方塊,一共有幾個方塊?

          (3)怎么計算呢? 生答師板:10+3=13

          問:10加3等于13,你是怎么想的?

          (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10加3等于13)

          (4)看了這幅圖,你還能列出一道加法嗎?

         。◣熢傺菔局黝}圖,先出示3塊,再出示10塊,并用教棒畫集合圈)

          生根據師的意思口述并列式:3+10=13

          師:3十10等于13,你又是怎么想的?

          師:對呀!我們其實還是想:1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13,所以3+10=13,當然也可以這樣想: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策略說明:

          為了直觀、生動地掌握幾加十的計算方法,老師采用電化媒體:拉片式投影,“小兔子推方塊”變得立體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中去。師生通過共同討論,互動進行知識遷移,獲得十加幾的計算方法。

          2、投影出示三角形圖

          師:請你看三角形圖,數一數,輕聲說三句話,并列出兩道加法算式。

          (同桌輕聲說悄悄話,然后請一組同學匯報)

          師根據生答板書:10+2=12

          2+10=12

          師指算式問:這兩道加法算式的答案都是12,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師小結)對呀,這兩道題我們都可以這樣想:

          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12。

          策略說明:

          再次利用三角形圖直觀演示,給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通過講講、練練、想想逐步得出十加幾的計算方法,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即重視了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歸納]

          師:你們看,這幾道加法算式中有一個數是一樣的,是幾?

          (10)另一個數是幾?(指3、2)。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十和幾的加法。

          我們在計算時可以這樣想:十加幾或幾加十就得到十幾。

          策略說明:

          通過多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并用師生對口令、說悄悄話等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促進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點評:

          教師能以學生實際出發,抓住重點,緊緊圍繞20以內數的合成,再借助于三角形圖直觀演示。做到創設情景,讓學生有話可說;因人而異,讓學生有信心地說;具體引導,讓學生知道該怎么說,使學生學得靈活、學得扎實,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

          三、運用階段(加強練習,誘發參與)

          [鞏固]

          1、擺小棒,說算式

          師:請你跟我這樣擺。

          生:我就跟你這樣擺。

          師:左邊放10根小棒,右邊放5根小捧:一共有幾根小棒?

          生擺://////////

          生說:算式是10+5=15。

          (交換位置,方法同上)

          2、題組練習(投影)

          10+9=口 10+8=口 10+7=口

          9+10=口 8+10=口 7+10=口

          先同桌說悄悄話,再一組一組匯報

          3、口答卡片

          10+5=口 10+6=口 0+10=口 1+1=口

          4+10=口 1+10=口 10+10=口 10+1=口

          策略說明:

          通過各種形式、富有童趣的練習,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鞏固和運用,有利于形成技能。

          [深化]

          4、游戲:美麗的大森林

          (1)投影出示情景圖(美麗的大森林)

          師:這是一片美麗的大森林,森林里有四位很有智慧的樹爺爺(邊說邊出示四棵大樹)

          他們要考考小朋友本領學得怎么樣?

          (2)宣布比賽規則

          請你們每個組推薦5位小朋友作代表出來比賽,比一比,哪組做得又快又對。

          (3)聽音樂開始比賽。

          (4)師講評,優勝組成“☆”。

          10+1 7+10 8+10 5+10

          9+10 10+8 1+10 9+10

          10+5 3+10 10+3 10+0

          2+10 10+2 10+6 4+10

          6+10 0+10 10+4 10+7

          5、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了什么新本領?(十加幾的加法)

          (2)在計算時,10加幾或幾加10是十幾。

          策略說明:

          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這是老師精心設計的“點睛”之處。使全體學生群體互動、共同參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點評:

          最后的作業設計新穎、難易適度、具有坡度、注意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習題,能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在美麗的大森林里,即學到了本領,又陶冶了情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作性思維又一次得到了培養。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認識時間》第81頁例1及“做一做”第1題、練習十五第1、2題。

          【教材分析】:

          《認識時間》這一單元內容是在一年級上冊認識時間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為以后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以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

          本單元主要教學認識幾時幾分。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也就是例1,是用5分5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并通過實際的操作,知道1時=60分。第二層次例2,是在5分5分數的基礎上,再用1分1分數的方法讀取時間。與一年級上冊的內容聯系起來看,教材對時間的認識是按照從特殊到一般、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編排的,這樣編排既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符合平時人們看表讀時間的經驗與習慣。我選擇的是第一個層次的教學,即例1。

          【學情分析】

          通過以前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鐘表及時間的一些知識,如:知道鐘面上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字;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等,已經掌握了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能用文字表示法和數字表示法表示。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初步建立時間觀念。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問題的好習慣。

          3、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抓緊時間、勤奮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設計理念】

          1、生活——數學——生活的大教學觀。

          2、建構主義理論——“做數學”

          3、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

          【教法、學法選擇】

          1、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的心理特點,為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學法,把故事、游戲貫穿于各教學環節中,例:在練習認讀幾時幾分時我設計了擊鼓傳花的游戲,同時還采用了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利用手中的鐘表學具撥一撥通過合作交流學會看時間。為了更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數一數、說一說、寫一寫、撥一撥、畫一畫、玩一玩、想一想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3、充分發揮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賦予抽象的時間概念以鮮活的感性支撐,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合作探究對知識進行遷移、重組,達到認識、理解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目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下載于中國課件網),實物鐘,鐘表學具。

          【教學流程】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我校開展的“大班教學小班化”自主發展行動研究課題,我實施了分層教學,開展了了“四步走”教學活動,具體活動過程如下:

          一、猜謎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由猜謎導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創設學生喜愛的情景,讓學生感到,時間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以舊引新,掀起欲望

          1、復習舊知:認識8:00和6:30。

          2、引發沖突:課件演示分針由6轉動到9,接著拋出問題:“你還認識這個時間嗎?”引起認知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了學習自主化。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第1層:認識鐘面,利用課件認鐘表里面的第1、2個分支,了解鐘面是由時針、分針、12個數、12個大格的構成的。

          第2層:認識幾分,感受一分鐘的長短

          認識一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是一個教學重點,我采用課件輔助教學,利用認鐘表里面的第2、3個分支,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我先將鐘面放大,讓學生能更清楚的看到分針走一個小格就是1分,從12走到1走了5個小格就是5分,接著再5個5個的數,得出一共有60個小格。

          為了使學生對分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我讓孩子們在書上自己填一填,從用眼觀察到動手書寫,再從寫到說一說每一個數字對應的是幾分?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一次又一次的提高,知識得到一次又一次的鞏固。

          接著是感受一分鐘的長短,懂得一分鐘的時間雖然短,但還是能做許多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第3層:利用分支4解決時針走過幾個大格就是幾小時的問題。

          第4層:認識時、分的關系,理解1時=60分。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讀、寫時間

          這一階段教學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帶領學生探究9時5分的寫法。第二步:扶。在教師的幫助下認識10時5分和6時25分,會用兩種方法表示。第三步是放,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1:20,6:50,10:45和5:25的認識。

          2、同桌合作,撥時間,說時間。

          3、完成課本P82“做一做”的第1題!缎抡n標》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這一環節中,通過說“小明的一天”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采用擊鼓傳花的方法選擇學生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4、畫一畫

          從看著鐘面說時間到根據時間畫針,提高了難度,這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

          5、玩一玩

          加強對時間的認識和判斷。

          6、想一想

          這是對本節課的學習重點的回顧和對時間知識的延伸,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總之,整節課,我盡量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他們動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勵他們去猜想、驗證、歸納、概括,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出色的發現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樂的創造者。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1時=60分

          7時5分7:05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數學樂園》說課稿07-14

        一年級數學《用數學》說課稿范文02-06

        數學一年級《生活中的數學》說課稿范文11-05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2-05

        《數學樂園》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9-24

        《生活中的數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03

        數學樂園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06-12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數學樂園04-11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說課稿01-27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13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