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7-03 06:03:30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5篇)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

          說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連加、連減”第一課時。

          教材簡析

          在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發展學生計算理解的具體目標。本單元是聯系學生生活實踐中,讓學生體驗連加、連減的方法和步驟,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索能力,屬于培養學生學習20以內進位和退位減法的重要基礎也是本單元的難點之一。它主要在計算過程上,要分兩步進行計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計算出的得數,而學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數。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克服計算障礙,就著重訓練學生把先算的數記在腦子里,起到較好的效果。

          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標準》中對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具體化為四個方面: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根據以上四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我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知識技能目標)

         。2)讓學生按照圖的有序排列,找出規律發展初步的探索意識和體驗學習的樂趣。(能力培養目標)

          (3)初步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計算的習慣。(素質培養目標)

         。4)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推理等思考活動,讓學生感覺到

          數學就在身邊,學習數學是有趣的,以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情感態度目標)

          教學重點:理解并說出連加、連減的'含義。

          教學難點:按照圖意,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說教法與學法的設計

          本節課要讓學生在具體生活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的體驗,不能把它作為單純的知識點來講授,而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獲得體驗和理解。結合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和本節課學習素材的特點,實現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的教法和學法,既重視選擇靈活的教法,又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創設情景,聯系生活實踐,具體形象法。創設喂小雞這一情景,引導學生觀察主題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

          2、觀察討論,探討研究法。

          新課標特別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課堂上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感受生活,緊扣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導學生通過親身生活勞動,進一步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觀察意識。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通過老師下口令,學生數手指頭等活動,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感官去加深理解“連加、連減”的計算步驟和方法,初步感知計算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質疑問,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有位和你們一樣的小朋友,他叫小明,他家有個農場他是個愛勞動的孩子,經常在家里干活,今天他又來幫爸媽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體課件,小明在喂5只小雞)請問:現在地上有幾只小雞在吃米?

          二、觀察探索,學習連加

          出示喂小雞的情景,教師分步操作,學生觀察;

          操作一:5只小雞在吃米,又跑來了2只。

          師:看到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幾只小雞?(你是怎么計算出來的?)誰會列式?

          板書:5+2

          操作二:又來了1只

          師:這時你又想告訴大家什么?

          生:又來了1只。

          師:誰會列式?生說。師板演:5+2+1=8誰會讀這個算式?讀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該怎么運算哪?

          小結:像這樣把三個數合起來的算式叫連加,在計算時,要先把前兩個數相加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加上第三個數,算出結果。(這個連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當做小雞來數一數,說一說嗎?)

          三、學習連減

          師:連接上面的情景,讓學生猜想,小雞吃完食物會怎么樣?

          生:又去玩了,走開了。

          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圖說說圖意,(請學生站起來指著圖說說)

          生:有8只小雞,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來又走了2只,還剩下幾只?

          列示:8—2—2=4

          師: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會讀這個算是嗎?

          生:讀作:8減2再減2等于4。

          小結:像這樣三個數用減號連起來的算式叫連減,在計算時,先把前兩個數相減的得數記在心里,再把記在心里的得數剪掉第三個數,算出結果。

          四、鞏固深化

          做一做:課本上的兩道題,看圖列式說圖意,用手計算。

          強調:是學生進一步理解減去是用劃去或圈出來表示。

          反饋: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學生相互評價。完成練習題。

          五、課外延伸

          學生說說生活中連加、連減的例子。

          六、板書設計:

          連加、連減

          5+2+1=88—2—2=4

          說總結反思:

          理論聯系實際,科學性、創新性,對學習數學有興趣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能積極大膽的發表自己的意見,樂意傾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我認為能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學生樂意學習,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數學《左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

          “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我共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根據教學大綱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

          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本課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是本單元的訓。

          三、說學生

          從能力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性的活動。知識方面學生在生活中和平日學習中對左右的知識有一定的感官體驗,這些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并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趯W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系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了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于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所以課堂伊始我通過談話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較為自然的引入新課。首先,我會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邀請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如果你愿意請舉起你的小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嗎?(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然后隨著學生的舉手,我相機引入本課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1、我說你做。感知左右。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自身的左與右,再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對左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再以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區別左與右。

          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擺一擺,說一說。探究學習物體的左右與順序。

          通過“聽口令擺一擺學具,再打亂順序重新擺一擺,并說一說、問一問”等環節的設置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跋朐趺磾[就怎么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同時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通過同桌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進而讓學生體驗了左右的相對性,再通過“小判官”游戲及與老師面對面一起做動作的活動設置,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通過幫小貓找小兔子的家,滿足了孩子們樂于助人的積極性,使學生知道確定左右要有一個標準,通過組織學生在教室模擬上下樓梯的活動,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感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ㄈ┚毩。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練習,因此,我在講授完新知后,立即讓學生做課后練習題。

          (四)全課小結

          通過讓學生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獲,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知識的梳理能力。同時相機對學生進行走廊行走右側通行的習慣培養訓練。

         。ㄎ澹z測

          課后題第三題作為測試題,能夠有效的反應本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應教學效果,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并且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依據。

          六、板書設計

          清晰的板書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數學教學的思想性。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本課時的教學核心內容是學會10的加減法,在分蘋果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知識目標:

          1.學會10的加減法.

          2.通過游戲學會湊10法.

          (三)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四).教學重點:

          10的加減法

          (五).教學難點:

          體會10的`加減法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展示課件1)

          二.新授

          1.導入.(出示情景圖,展示課件2)

          今天老師請你們幫個忙,把這堆蘋果分成兩堆,每堆有幾個 你有幾種分法 (讓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學習,每個人用10根小棒試著分一分)

          2. 建立模型,體會10的加減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9個一堆,1個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個一堆,2個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個一堆,3個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

          最后總結出幾加幾得10的所有算式,讓學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問:哪種排列方法好 并說出理由.

          1+9=10 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

          讓學生看算式,找一找從中發現了什么規律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1)使學生初步感知:在總量10不變的前提下,一部分量依次增加,另一部分量就依次減少

          (2)出示表格,問這個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兩個數相加等于10就行)

          通過填空體會10減幾得幾的減法.

          10減1得9,10減2得幾 10減3得幾 ......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從而總結出10減幾得幾的規律.

          10-9=1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3)數學游戲——數字劃拳游戲(同位同學相互做,比如說:一個同學出2根手指,讓對方同學出8組成10)

          三.鞏固練習

          完成練一練第1,2,3,4題.(展示課件4)

          練一練

          哪兩盤合起來是10個

          連一連.

          練一練

          10-3=

          5+4=

          10-5=

          2+8=

          8-2=

          10-7=

          10-4=

          10-6=

          3+7=

          4+6=

          9-3=

          0+10=

          四.說教法

          1.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象.聲音.文字于一體,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更形象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新的知識.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情景圖的展示,作業的設計就充分利用了這點.

          2. 情景展示與實物演示法

          創設生動形象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在生動活潑的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另外通過數小棒這些真實的實物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既加深了他們的記憶,也在游戲中學習了新的知識.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

          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同時,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學習 習慣,讓他們獨立思考,獨自發現規律,不能由老師全權代替.

          2.合作互動學習

          合作互動學習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合作互動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易于合作.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4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督y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戳诉@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么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怎么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后擺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學生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而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師: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么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學生互相說。)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借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學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復描述,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學生匯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并讓學生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淀“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并說說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學生進行調查、整理。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5

        各位專家領導:

          早上好!

          今天我將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整理書包》,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做一些分析 。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通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后,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于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后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并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么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里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問:通過上節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性。)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6

          1.教材說明

          教材將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把兩個數“合起來”是多少用加法計算,并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同時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應用前面所學的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

          教材分為四個板塊:第一塊為加法的初步認識,主題圖是一個變化過程,讓學生在此變化中理解加法的含義,就是表示“合起來”,在教材中的主題圖里滲透了三個具體問題的含義,都可以用1+2=3這個算式來表示,滲透了不同的含義的事情可用一個抽象的算式來表達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初步感受、體會數學抽象的作用及數學的簡潔美。接著,教材安排了一個變化的情境圖,小丑合氣球,來進一步直觀形象地表達、說明加法的含義,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圖意,明確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說出加法算式,從而來幫助學生對加法的含義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第二塊“做一做”是一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學具的活動,如擺一個圓片,再擺一個,一共是幾個?擺兩個圓片,再擺兩個,一共是幾個?讓學生在操作中鞏固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并能說出加法算式;第三塊為1—5的加法,在學生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及各數的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塊根據兒童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初步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通過三個小朋友計算4+1=?的思考過程,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計算的過程,尊重學生的想法,同時,引導學生使其初步認識到應用前面所學的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第四塊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練習。通過學生自己看圖計算3+2=5和2+3=5,3+1=4和1+3=4兩組算式,來進一步鞏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2.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對加法含義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由于在進行加法教學前,學生已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能夠自覺的運用加法進行計算,但不知道為什么要用加法進行計算以及我們是如何用加法進行計算的。因此,再進行加法的教學時,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的同時感知用數的組成計算的簡便。將他們對加法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其次,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因此,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也著重培養學生發展其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與同伴交流的樂趣,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3.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加法的算法過程,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并感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4)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4.教學重點

         。1)知道加法的含義

          (2)激勵學生說出自己計算4+1=5的過程

          5.教學難點

         。1)知道加法的含義

         。2)使學生會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7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低年級的數學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都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低年級數學教學就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且用于生活的理念,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足以證明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一、說教材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60—61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后”、“上下”的位置與順序,理解了位置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白笥摇钡暮x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它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理解和掌握其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傾聽與交流能力,質疑與評價能力,以及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滲透“事物之間相對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認識“左右”位置的關系,準確確定“左右”。

          教學難點:

          理解“左右”的相對性。

          二、說教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下體驗左右的位置,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性,使課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學生在愉快的“玩”中鞏固了知識。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所以本節課利用多種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2、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ǎ保┞撓瞪顚嶋H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ǎ矗┩ㄟ^靈活、有趣的游戲和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境激疑

          新課開始,我利用課賽情境,讓高興的同學舉手。從而引出課題:《左右》。

          二)、互動解疑

          1、說一說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

          學生舉例的過程,既是教師了解學生認知基礎的過程,也就是他們自己熟悉左右的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象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樣,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讓他們在各自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2、玩一玩

          通過帶著學生玩“舉右手,抬左腿、摸左耳??”這些“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幫助學生借助身體器官認識并正確分辨左右。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選擇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為突破口,借助身體的器官,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領會左右的含義,分辨左右的位置關系。通過自主尋找、合作討論、游戲反饋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合作交流的能力,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性。

          3、擺一擺。

          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敘述擺學具,通過擺的活動,讓學生把身體的左右遷移到生活中來,使學生學會確定物體的左右。在聽老師的敘述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如何用語言來敘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說一說。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東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三)、啟思導疑

          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握手,請學生判斷,老師是用右手握手嗎?為什么?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后,老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我們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

          相對,用右手握手方向剛好相反。通過質疑、釋疑,讓學生發現“左右”的相對性。

          四)、實踐運用

          1、說一說你相鄰的同學是誰?

          2、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課本61頁練一練第3題)

          3、我問你答

          4、拓展延伸

          有一個小朋友要上樓,你能告訴他應該走哪邊嗎?

          如果他不走右邊會發生什么情況呢?(學生自由發言)

          你知道為什么“上下樓梯要靠右行”了嗎?

          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輛,他們都是靠哪邊走的?

          走路時我們要注意什么?(結合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結: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規則,我國規定每個公民都靠自己的右邊行走或行車,F在請同學們都靠自己的右邊來回走一走歌謠:同學們,請記住,上下樓梯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鬧。走馬路,也靠右,安全第一永記住。

          四、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么樣?

          在我們的生活中,認識左右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就讓我們到生活中去體會吧!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8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于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于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

          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于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并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并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復的一組”來表達規律,并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并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后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F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煉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系生活,欣賞規律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9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P32-P33“認識物體和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小學幾何圖形學習的開端,也是本冊后繼學習“分類”的奠基內容。由于此內容比較切合學生的實際(直觀形象,學生生活中常見),所以在設計理念上盡力去按新課標的理念去進行教學設計。在學習形式上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合作探究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發現和創造,學會歸納總結,盡力調動其積極性,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學習內容上盡量體現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利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在評價方式上,盡量改變只有教師去評價學生的現象,給學生一個民主的地位。評價方式的改變,轉變了學生頭腦中“師嚴”的看法,老師也可以是我們中的一員。

          案例正文

          教學內容:

          教科書P32-P33

          教學目的:

          1、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以及它們的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和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6盒各種形狀的實物;圖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瞧!誰來了?

          生:機器人!

          師:對!機器人小叮鐺今天要和我們一起學習,他還給每一組小朋友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禮物嗎?

          師:快打開盒子,看看吧!

          生:哇,這么多禮物!

          師:喜歡嗎?

          生:喜歡!

          師:但是,小叮鐺要考考我們,他說:“你能把形狀相同的物體在一起嗎?”

          師強調: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請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過程中,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好一些。動手吧!

         。墼u:借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學生熟悉的機器人—小叮鐺)引入新知,依據了學生的起點,切入點把握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分物體

         。1)、小組活動(老師巡視并參與進去)

         。2)、匯報

          師:這個組小朋友已經分好了,而且從得非常端正。

          問:哪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告訴大家,你們是怎樣分的?

          學生匯報:

          我們組把肥皂、藥盒、牛奶盒、小積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妝品盒子放在一起;我們把茶葉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們還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師:這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們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組和他們分得一樣嗎?

          生:一樣。

          師:我們來看看小叮鐺是怎樣分的,(課件出示)——大家和他分得一樣嗎?

         。墼u:這是大膽地讓學生嘗試著按自己認為的標準分一分,而且在學生分好的基礎上,提出質疑,既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生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的外觀有了初步的認識。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的能力。使學生在做中學到了數學。]

          2、揭示概念(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為了能區別它們,誰來給它們取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呢?

          師出示問:起個什么名字?

          生:長方體。

          師:為什么這么取名?(邊問邊板書)

          學生說明。

          師依次出示讓學生為其取名,教師板書。

          師拿起一球,問:這是什么?

          生:球!

          師:(1)、請從桌上拿一個球(放進盒里);

         。2)、請你高高舉起一個正方體;

         。3)、請你拿起一個圓柱;

         。4)、請你拿出一個長方體。

          3、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大家都拿對了,注意,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你手中的長方體,再摸一摸,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的樣子給小組同學互相說一說。

          生匯報

          師:誰來大聲地告訴大家,你現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的?你是怎樣感覺到的?

          生:長方體是長長方方的——我是看出來的;

          長方體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來的;

          師:你是怎樣摸的?摸給大家看一看。

          引導:請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平平的面?誰來數給大家看一看?

          指名學生數

          長方體有6個平平的面。

          我們已經了解了長方體的樣子,請小朋友再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正方體、圓柱和球,把你感覺到的給小組朋友說一說。(生邊摸邊說)

          生匯報

          師:誰來說一說正方體的樣子?

          生:正方體正正方方的——我是看出來的;

          正方體有平平的面——我是摸出來的;

          正方體也有6個平平的面——我是數出來的。

          我還發現正方體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這個孩子觀察得真仔細)。

          師:長方體6個面都是一樣大的嗎?(教師拿起一個長方體)

          生:不一樣

          師小結:對!只有正方體每個面的大小都一樣

          師創設一個小情境:圓柱氣嘟嘟地說,大家都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樣子了,誰知道我的樣子呢?(師悄悄問:小朋友,圓柱生氣了,誰來說一說它的樣子)(出示課件)

          生:圓柱的身子直直的,圓溜溜的,上下一樣粗,上下兩有平平的圓形的'面。

          師:球呢?

          生:圓乎乎的,圓溜溜的。

          師引導:球沒有平平的面(這個小朋友真聰明,豎起大拇指,學生掌聲響起來)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好,老師想讓你們輕松地玩一玩,想玩嗎?請聽好,請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圓柱和一個長方體,把它們平躺在桌上,然后用手輕輕地把他們分別推一下,請停下!請問: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發現長方體不會滾動,圓柱會滾動。

          師小結:哦,原來長方體不會滾動,圓柱會滾動,還有什么會滾動呢?

          生:球!

          師:對!我們來看球是怎樣滾動的呢?——它和圓柱滾動的一樣嗎?(出示課件)

          生:不一樣

          師:不錯!球可以前后左右任意滾動。它和圓柱滾動的不一樣,其中的秘密,只要我們認真學習,長大了就知道了。

          [評:在教學方式,教者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通過動手分,動嘴說,教師質疑等形式,既使學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補,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培養、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使學生體驗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悅。]

          4、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看到的長方體,圓柱和球都穿著花外衣,如果去掉它們的花外衣,你們還認識嗎?請看我把牛奶盒的花外衣去掉是什么?(長方體)魔方的花外衣去掉又是什么?(正方體)茶葉盒的花外衣去掉呢?(圓柱)皮球的花外衣去掉呢?(球)

          其實,它們脫掉花外衣的樣子就是它們對應的幾何圖形。(出示課件)老師邊講邊出示課件,并把圖形貼在黑板上。

          [評: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由生活中的具體物品,通過課件形象、生動地抽象為數學中的幾何圖形。過程自然,水到渠成。]

          三、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四種形狀的物體

          師:其實,像這四種形狀的物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誰來說一說

         。1)、形狀是長方體的有哪些物體?

          生:文具盒,磚……

          師:哦!太多了,你們真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

         。2)正方體又有哪些?

          生:魔方,骰子……

         。3)、圓柱的有哪些?

          生:燈管。茶葉盒……

          (4)、乒乓球、玻璃球……

          小朋友們知道的真多呀!把你知道的回去告訴你的爸爸媽媽,好嗎?

          四、活動

         。1)、游戲

         、俪樯蟻砻蟠永锏奈矬w,把摸出來的感覺說給大家聽,下邊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對了有獎勵。

         、谟衫蠋煯攲W生,下面的學生出題目讓老師來摸。

         。2)數一數

          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好,老師告訴你們關于小叮鐺的一個秘密——其實小叮鐺是我們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們今天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請同學們找一找,數一數它們都有幾個?(出示課件)

         。3)、搭一搭(小叮鐺背景音樂)

          小朋友,小叮鐺就要走了,你們想送禮物給他嗎?請小朋友將自己小組的物體搭一搭,搭什么?怎樣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們聰明的才智和靈巧的雙手開始工作吧!

         。ù詈煤髮W生匯報,評出最好的給予獎勵)

         。墼u:多種形式,富于變化的練習設計,教者運用了適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游戲法和競賽法,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思,“比”中做。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應用生活中的問題驗證程度,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學生整理學具盒

          師:請把桌上的東西放進盒子里,把它們整理好。

          六、總結

          師:小朋友們學會了認識哪幾種物體和它們的圖形?

          抽生回答: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師:對!我們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知道了它們的樣子,請閉上眼睛想一想它們的樣子(生閉上眼睛和老師一道邊說邊比劃四種物體的樣子)。好了,小朋友們,老師覺得你們今天表現得非常好,老師對每個小朋友都很滿意,你們今天對老師的表現滿意嗎?

         。墼u:采用多種形式的評價,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比較恰當的藝術性的評價,再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余興來了。]

          案例反思

          1、教者的教學是比較清晰的。激趣引入——比較分類——匯報驗證——抽象概括。使學生對某幾種物體的認識能由具體物品緩緩前進,逐步抽象為數學上的幾何圖形。

          2、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注重學生的體驗、探索。

          3、整節課創設了較多的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了“做”中學,“樂”中學,“玩”中學的樂趣,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

          4、在放手發動學生進行大膽嘗試,發散學生思維,評價方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0

          一、關于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教學目標:

          ⑴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普_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歉惺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扰囵B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關于教法

          本節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一幅幅帶有活動情節的畫面,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通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啟發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通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后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說教法:

          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系起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現出分與合的聯系。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說學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數組成的規律與方法。培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 情境引入:

          因為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ǘ 將分與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并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說一說。

         。ㄈ 玩猜一猜的游戲:師先示范,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后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ㄋ模 第三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游戲。說說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范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五) 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六) 因為事先正好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說說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七) 寫字練習穿插在課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ò耍 小結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2

          課題:認識乘法(說課)

          作者:長沙市芙蓉區長鐵四小

          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

          教材簡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題是幾個相同的數連加,通過求一共有幾只兔和一共有幾只雞的實際問題列出兩道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從3個2相加和4個3相加的角度理解連加算式的特征,為教學乘法的意義作準備。例題后的“試一試”,繼續加強學生對幾個幾相加的認識,并讓學生注意到3個5相加和5個3相加的的數是相同的。

          第二道例題在相同數連加的基礎上教學乘法,包括乘法的意義、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還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題的重點。例題后的“試一試”既要用加法算 ,也要用乘法,教材指點學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種寫法比較簡便,引導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想想做做”中的1—8題由看圖找幾個幾再列加法算式最后列乘法算式,到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知道幾個幾相加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2、 能根據一個加法算式寫出兩個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 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乘法和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怎樣改寫乘法。

          教學準備:CAI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將教材進行了一定的處理,把“認識乘法”創設在一個童話情景中,并將乘法意義的兩個內涵:在幾個相同數相加時才能用乘法算;列乘法算式往往比加法算式簡便。分開突破,不增加學生的難度與負擔。整節課營造出一個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練習設計的難易程度也是由淺入深,開放性題趣味十足,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導入部分,首先提出:“小朋友都認識‘小紅帽’嗎?”讓學生回憶起童話故事,從而調動學生的興趣,因為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素材的感受與興趣,現實的,有趣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容易激活學生學習的愿望。緊接著,創設情境,“數學課上老師也帶小朋友來看看小紅帽的家!薄缎抡n程標準》中提出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環境,創設生動有趣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所以在導入部分中,我根據兒童心理,喜歡玩,喜歡小動物,卡通人物。時時調動著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都是用一個完整的情境貫穿始終。

          《新課程標準》提出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提供現實有趣的學習背景,把新知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具體情況呈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根據建構主義的理論:“你要把孩子引導到新的地方,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現在所處的位置!睂W生學習數學是學生生活的系統化,離不開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對學生來說,數學知識并不是“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舊知識”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知識的體驗。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數學現象的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因此,老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現實數學世界出發,與教材的內容發生相互作用。創設問題情境,構建數學知識。而乘法和加法是有密切聯系的,掌握了加法就具備繼續學習乘法的條件。在100以內的加法中,學生比較熟悉的是兩個數相加和三個不相同的一位數連加,對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由于接觸少,顯得比較生疏。為此,在教學中設計了“小雞”,“小兔,“雞蛋”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列出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并讓學生通過觀察,模仿說出許多相同的數連加的算式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能力。

          設計“雞蛋”這一問題情境,首先是提高學生計算幾個相同的一位數連加的能力,為學習乘法掃除障礙,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培養學生算法的多樣化!缎抡n標》中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有準,而是看準的方法多,即“算法多樣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解決問題的渴望去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學生根據“雞蛋圖”分別列出了3個5相加(橫著看的),5個3相加(豎著看的)的連加算式。甚至也會有學生斜著看來列算式,或6個6個的看等等各種方法,學生通過自己動腦想出的方法,學生能夠理解,也記憶深刻。

          我在教學中,在新授中讓學生將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外,在練習中,并出現了“5+6+6”這類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在現實活動中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認識——把感性認識加工成表象或抽象成概念——在實踐中應用概念并進一步鞏固概念。

          緊接著我設計了小紅帽過生日的情境,來一個人要兩支筷子,來50個人要準備多少支筷子?學生中大多數用乘法,我提問;“為什么不用加法呢?”學生都感受到太長了,麻煩。從而將乘法的意義突破。

          《新課標》提出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遵循由淺入深教學的原則,由基礎題到提高題。首先讓學生看一副圖,說出是幾個幾相加,并列出加法算式,再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過渡到看到相同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最后提高到看一幅圖直接列乘法算式。最后,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性題。讓學生在開放性題中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多樣的,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3+5+5”這一題,剛開始學生會以為它沒辦法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它不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但通過自己的探索,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使學生知道先算出2+3=5,這樣就變成3個5相加,從而可以改寫成3×5,5×3;接下來“3+3+6”這道算式就可以變成2個6相加的加法算式,進而可以改寫為2×6,6×2的乘法算式,同時“3+3+6”這道題可以把6拆成兩個3使原來的加法算式變為4個3相加,可列出3×4或4×3的乘法算式:最后是一道字母題:A+A+A+A。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進而再一次的鞏固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總之,把數學教學建立在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有利于學生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有利于教師發揮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課后感受:

          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學生理解了乘法的意義,當然也有學生還出于一知半解的狀態,我覺得對于這節課,應允許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很快就理解了,更能在新知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有的學生當堂課不明白,說不定回到家卻突然知道了,后知后覺。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3

          1、了解學生的已有經驗,抓住學生的認識起點進行教學設計。

          高教師在設計此課時時,對學生的已有經驗進行了充分的了解,F在的學生對立體圖形在幼兒園里已有了初步的接觸,有了模糊的印象,或者說對圖形的不同形狀的分類有了初步的辨別能力。教師就抓住學生的這種已有經驗,讓學生對這四種立體圖形進行分類,然后再利用課中學生的錯誤分類進行這個非預設性生成的課堂資源進行教學,教學效果顯著。

          2、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

          課堂中高教師讓學生利用學具或實物,用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讓學生親歷學習材料,從而增加感性材料,增強其說的愿望,培養其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動中學,在說中理解,在討論中釋疑。

          3、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以致用。

          從實物的分類中學習新知,當學生學會了一種立體圖形的認識之后,教師總會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這種圖形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數學中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意識到學習數學的作用,激發其我要學數學的意愿。

          值得商榷的地方:

          1、學生通常是在辨別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的過程中達到對概念意義的理解的,因此,教師在呈現概念的'例子的時候,不僅要向學生呈現概念的正例(如圓柱的正例茶葉筒、易拉罐等),還應該向學生呈現概念的反例(如圓柱的反例粉筆、削過的鉛筆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知覺辨別,更明確地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本質特征,以達到對概念意義的把握。

          2、這節課因為強調讓學生在動中學,比如讓學生分一分,摸一摸、滾一滾、等,有些學生過分活躍,分散了注意力,教師對課堂的組織能力還有待于加強。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4

          一、說教材《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較少的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事物的功用進行分類,最后能夠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征進行分類的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圖導入,但我認為一年級小朋友年齡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購買文具的相關生活經驗,所以對于文具店這一情境并不熟悉,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的興趣。

          于是,我根據小朋友非常喜歡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讓學生跟隨老師的鏡頭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創設情境導入,并在這個情境主線的貫穿之下,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后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力求遵循知識的發展規律和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設計思路,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實物或實物圖片,能夠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擺放物品,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于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難點在于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分類。

          二、說教法、學法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系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本節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實施創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本節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一)情境導入,初步感知分數。

          課前談話:“小朋友們平時都喜歡做什么呀?”小手舉個不停,“去公園”,“看動畫片”、“逛超市”……一個個稚嫩的回答從孩子們口中急切地蹦出來。

          “老師也喜歡逛超市,今天老師邀請你們一起去逛超市,好嗎?”接著播放同心超市的錄象畫面,本來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興奮起來,他們興高采烈地觀看著,交流著,我微笑地看著他們,享受他們體驗、交流的快樂。

          觀看完后,我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洗潔凈是怎么擺放的`?這樣擺放你覺得怎么樣?”孩子們紛紛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進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找尋,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把物品分類。

          (二)探索新知,探究分類方法

          1、在剛才的討論交流中體驗到生活中需要分類,教師適時出示課件。

         。ㄒ粋房間里到處凌亂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等)

          教師簡單介紹課件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房間的物品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臺操作課件,進行分類整理。隨著學生的操作,房間里各類凌亂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緊接著教師提出疑問:“你對這樣的整理結果滿意嗎?”馬上有眼尖的學生發現衣物混在一起,還可以進行細分,上衣與褲子應該分開擺放。

          2、實驗操作。(細分)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五組物品:鉛筆、玩具、茶杯、衣服、鞋子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實物的第一次分類。小組討論熱烈進行著,學生與同伴們交流著,操作著,對同一類物品進行第一次試分類。

          分好后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上投影臺展示自己組整理分類的結果以及分類的方法,請其他小組的同學互相評價。

          師:你覺得他們組分的怎么樣,為什么?

         。2)師:桌面上的物品經過小朋友們靈巧的雙手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尋找,真不錯!請大家再想一想,你們手上的東西除了可以像現在這樣分,還可以怎么分呢?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并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

          在討論中,每組學生多找到了好幾種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討論越來越熱烈,教室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都為自己能不斷有心得發現而興高采烈,興奮不己。

          接下來,教師還是請小組派代表上展示臺匯報方法,并相互評價。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啟發,又對物品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最后教師進行鼓勵性、總結性評介。

          3、教師小結:看,剛才又臟又亂的房間現在變的多整潔多美觀!主人回來一定會感謝你的,為自己感到驕傲吧!希望你們以后可不要像房間主人一樣,要做一個愛干凈、會整理的能干的好孩子哦!

         。ㄈ⿲嵺`應用,延伸知識

          師:同心超市的果蔬專柜里又進了一批新鮮蔬菜和水果,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擺放,好嗎?

          展示模擬貨架,每個小組分發一袋蔬菜、水果圖片,請學生以組為單位把手中的圖片進行分類擺放,貼到對應的貨架里,最后同學間互相評價,活動結束。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9-50頁上,主要內容有圖書館主題圖、“算一算”、“試一試”、“練一練”。

          本課時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出發,精心設計“圖書館”這一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算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

          1.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2.通過觀察和操作等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培養觀察、動手和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一種適合他自己的算法,尤其是豎式計算的方法,正確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是: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律。

          二、說教法與學法

          學生的經驗和活動是他們學習數學的基礎。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情景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了教具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整節課以情景教學和參觀游覽活動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了起來,設計了新穎的動畫故事,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過程緊扣教材,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適時的引導,使整節課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本課教學中,本人就注意實踐操作與直觀演示活動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在計算時頭腦中有具體模型表示計算的表象作支持,避免單純地背誦計算法則,枯燥地進行操練,增加計算的思維含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三、說設計思路

          為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本節課教學中,教師創設了去小兔的圖書館參觀的情境,通過圖書館里兒童讀物專柜上的四種書,引導學生較自然地想到有關的數學問題,并產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愿望和興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在鞏固練習中,創設了智慧公園一日游的情境,并通過卡通明星酷樂貓的參與,使學生在愉悅的“游玩”中完成了一組一組的練習題,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與此同時,本節課中為了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首先讓學生根據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并由他們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使學生不僅提出和解決了用已有知識能夠解決的問題,而且通過自主探索、大膽嘗試,想出了計算“28+4”的多種方法。對于學生自己想出的各種算法,教師都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怎樣算的,與其他同學的算法比一比,你更喜歡哪種算法,為什么?關注了學生的意見,給學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空間,促使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促進了學生的主動發展。其次,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層次清楚、形式多樣,既有基本練習題(如“競賽場”中的豎式計算),又有算理的鞏固(如“愛心園”中的判斷糾錯),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得到了發展。最后的“七彩花店”練習題中,教師充分利用開放性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讓學生帶著主觀感情色彩去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還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效果。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設計了六個環節:搶答練習、導入新課、探究新知、鞏固練習、課堂評價、布置作業。

         。ㄒ唬⿹尨鹁毩

          在上新課前本人用搶答形式復習了有關100以內不進位加法,為學習100以內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做好了鋪墊,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斗志,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教師緊緊抓住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創設學習情境,憑借卡通動畫人物酷樂貓和小兔,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了《圖書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實際這一原則。

         。ㄈ┨骄啃轮

          這一環節的教學,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再現學生生活中購書的情境入手,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有關兩位數加一位數的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接著教師大膽放手,組織學生進行問題探索,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發現、自己描述,并通過小組討論、匯報等形式相互補充,尊重學生的個性,體現算法多樣化,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增強學生的優化計算方法的意識。這樣做給每個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展示自己,使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ㄋ模╈柟叹毩

          為了鞏固新學知識,本人在新課結束后,適時的安排了實際應用練習題。通過電腦課件創設了智慧公園一日游的情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競賽場”和“愛心園”中的習題設計,重點對學生豎式計算能力進行了強化,而“七彩花店”中的開放性練習不僅鞏固了新知,而且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為課堂輸入了新的活力。

          (五)課堂評價

          這一環節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的小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整理,使學生腦海中形成完整知識體系。評價的內容要多元化,既關注學到了什么,又關注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的學習,以及對學習數學的興趣等。

         。┎贾米鳂I

          最后進行獨立作業,提高學生計算進位加法的能力和速度。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11-30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11-07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5-15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11-25

        一年級數學《左右》說課稿11-08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11-25

        一年級數學上冊《用數學》說課稿07-19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精】一年級數學說課稿01-05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熱門】01-07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