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

        時間:2022-12-24 12:53:52 數(shù)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精】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精】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

          【《倍的認識》】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2、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jié)是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后出現(xiàn)的。例2,是以三個小朋友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情境,根據(jù)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例3,是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

          4、教學重點:經(jīng)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jù)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采用電化教學、啟發(fā)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三、說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于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jié)課創(chuàng)設情境,請3名女同學,6名男同學上臺,誘導啟發(fā),并說明: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倍的認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用數(shù)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首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3名小朋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引導得出:2個4根及3個4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義(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一說,讓他們感到“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存在,并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么內容。

          其次,課件出示例3,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學生腦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后,通過師生的拍手游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jié)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ㄈ┩卣寡由,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書中的“做一做”幾練習十七第1、4題,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ㄋ模┤n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和收獲,體現(xiàn)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

          【《角的初步認識》】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及系統(tǒng)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了解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學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總體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的編排,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guī)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fā)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學生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學生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注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顒右耄和瑢W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jù)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fā)創(chuàng)造力。

         。ǘ⿲胝n題:“角的初步認識”?吹竭@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學生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L試題)利用自己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guī)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guī)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fā)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fā)現(xiàn)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zhèn),分析對錯。既培養(yǎng)了學生數(shù)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fā)展了學生思維,也發(fā)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4、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fā)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學生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學生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ㄈ┑诙螄L試:

         。1)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辦法。

          【意圖: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自己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辦法,養(yǎng)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學生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學生自學畫角:學生看書后,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角。】

         。ㄋ模┑谌螄L試練習:

          1、數(shù)數(shù)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shù)數(shù)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shù):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展現(xiàn)!

          3、發(fā)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fā)展題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xiàn)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shù)一數(shù)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fā)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俳怯幸粋頂點,兩條邊。

         、诮堑拇笮『蛢蓷l邊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郛嫿牵合赛c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記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xiàn)學生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yè)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shù)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2

          估算是一種數(shù)學思想!俺朔ǖ墓浪恪本褪窃诓恍枰_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shù)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一、猜一猜

          師:(電腦出示校園圖)“同學們,誰了解我們學校多少啊!”

          師:我們學校學生的人數(shù)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書:1700

          生1:1680師:少了生2:1695師:少了

          生3:1699師:對并板書:16991700

          師:我們學校的老師人數(shù)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70人,比70人多)

          板書:70

          生1:71師:少了生2:78師:多了

          生3:75師;還是多了生4:73師:對

          并板書:7370

          師:我們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個?(提供信息:大約是180個,比180個少)板書:180

          生1:178師:多了生2:177師:真聰明

          并板書:177180

          師:我們學校的電腦有多少臺?(提供信息:大約110臺,比110臺少)

          板書:110

          生1:109師:多了生2:105師:少了

          生3:106師:你真棒!并板書:106110

          師:這些數(shù)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數(shù)?1700、70、180、110是什么數(shù)?那么它們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

          生:準確數(shù),近似數(shù)。約等號。分別寫出約等號。

          板書:1699≈170073≈70177≈180106≈110

          師:約等號象什么啊?

          生1:“約等號象波浪一樣,等號是直直的兩個短橫!

          生2:“我覺得約等號象飄揚的國旗!

          生3:“我覺得約等號象是等號喝醉了酒一樣,歪歪扭扭的!

          師:揭示課題,板書:乘法的估算

          二、學習新課

          師:學校關心每一個學生,準備購置一些物品。

          師:(出示電腦)每臺電腦4980元,要購買6臺大約需要多少錢?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對,它只要大約數(shù),不需要準確數(shù)。

          生4:4980×6≈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30000

          師:(出示購買影碟)每張8元,要買62張,帶500元夠嗎?

          生1:62×8=496夠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夠了

          生3:62×8≈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480夠了

          生4:62×8≈620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620不夠

          生5:62×8≈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600不夠

          師:引導分析,準確的數(shù)是多少?哪個估計的數(shù)與準確的數(shù)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師:“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1:“估計的數(shù)字和準確的數(shù)字相差不遠!

          生2:“估計的數(shù)字和準確的數(shù)字相差的太遠的話,說明了估計的就不準確。”

          生3:“估計的數(shù)字可能比準確的數(shù)字多一點,也有可能比準確的數(shù)字少一點!

          生4:“就是說估計的數(shù)字大約在準確數(shù)字的左右,不能多出來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計的數(shù)字不論比準確數(shù)字多還是少,我覺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應用與拓展

          師:學校為了綠化校園,準備買一些樹,同學們來參謀參謀吧。

          (出示:樟樹每棵28元,廣玉蘭每棵68元,鐵樹每棵103元,桂花樹每棵185元,松樹每棵57元,并介紹了每種樹的特點)

          要求:買5棵樹,選哪種好?大約要花多少錢?說說你的理由。

          ………………

          師:(出示買一個足球82元,一個籃球99元,一個排球78元,各買4個,一共大約要多少錢?)在自學本上做做,請學生講。

          生1:82×4+99×4+78×4≈1040

          生2:(82+99+78)×4≈1040

          師:(出示10種書的價錢)

          要求:不超過1000元,每種書購買在5——10本之間。

          ……………………

          反思: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每一位學生都很關心自己的學校,本節(jié)課中教師就是利用了學生與學校的特殊的關系,從多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自己成長的關心,也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來,做學校的小主人,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這也是新教材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體現(xiàn)了人文關懷。另一方面,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么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xiàn)。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fā)展。再次整節(jié)課的設計體現(xiàn)了選擇性、開放性、層次性、多樣性,給了學生探究的空間,不僅是形式的開放,還有理念的開放,層層遞進,信息量大,體現(xiàn)了算法的多樣化。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特點,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知識的獲取不是老師硬塞給孩子們,而是孩子們在具體的情景中積極的思考,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交流和諧而又自然的融為一體,思維的碰撞不斷燃起知識的火花,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自然高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來自xxxx小學。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比一比》。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數(shù)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歷和大數(shù)的學習基礎。本節(jié)課力求把學生以往對萬以內大數(shù)比較方法的分散的、不規(guī)范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科學的、規(guī)范的理性認識,結合情境先教學“四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比較”,再教學“兩個四位數(shù)的比較”,最后進行“兩個最高位相同的四位數(shù)的比較”。

          由淺入深地探究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比較的方法。接著,教材又通過“比一比”、“想一想”、“猜一猜”等活動進一步鞏固比較大數(shù)的方法。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操作性、開放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和相互交流的空間。學生在探究與活動中學習和提升知識。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認識,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掌握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能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

          2、通過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比較數(shù)的大小的過程。

          3、通過游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精神,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比較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方法。教學難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發(fā)展數(shù)感。

          教具準備有:教學課件、數(shù)字卡片等。

          二、教法與學法: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shù)學素材,讓學生動腦、動手,交流比較方法,同時采用多種多樣的數(shù)學活動,豐富學生對生活中大數(shù)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從而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數(shù)學學習已不再是教師簡單地展示知識的過程。教學中,學生是一個積極的探索者,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合作交流,不斷主動探索比較數(shù)大小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教學流程: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該部分知識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設計了如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ǘ⿲嵺`活動,探索新知。

         。ㄈ┎聰(shù)游戲,應用新知。

         。ㄋ模┱n堂評價,總結延伸。

          下面我就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做一下具體的闡述: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情境:“同學們,‘五一’期間各大商場搞促銷打折活動,讓我們一起去逛一逛電器商場吧!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ǘ⿲嵺`活動,探索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購買電器”、“中大獎”等活動來完成學生對新知的自主探索。

          活動1“購買電器”:

          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及價格。

          1、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老師想挑選每種商品中最便宜的電器買回家,你們能幫助我嗎?此問題旨在將生活中的大數(shù)應用到數(shù)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同時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2、學生根據(jù)商品的價格進行比較,并將結果寫在紙上。

          3、呈現(xiàn)學生反饋材料,交流比較大小的方法。

          4、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總結出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的比較方法。以上活動旨在讓學生探究出比較萬以內數(shù)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得到發(fā)展,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親身經(jīng)歷、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出現(xiàn)的不同觀點,正確地加以肯定,請他們盡可能地說明理由,對于錯誤的說法,要及時教育學生不能取笑他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最后得出比較較大數(shù)的方法,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活動2“中大獎”:

          在商場里有許多競猜活動,誰能把以下六種商品價格在最短的時間內按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誰將獲得一個獎品。同學們趕快參與吧。(課件出示:MP3387元、燃氣灶809元、熱水器1725元、數(shù)碼相機4300元、浴霸345元、臺燈99元)

          此次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用符號表示萬以內數(shù)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獨立思考,觀察比較,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shù)學有用。增進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ㄈ┎聰(shù)游戲,應用新知。

          兩人一組,一人想數(shù),一人猜。想數(shù)的人只能說“是”或“不是”,猜數(shù)的人提問,直到把數(shù)猜中,猜的次數(shù)盡可能少。

          通過游戲,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數(shù)感,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精神,這樣的活動形式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然后匯報交流,體現(xiàn)數(shù)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xiàn)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在游戲活動中體驗數(shù)學的應用。

         。ㄋ模┱n堂評價,總結延伸。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怎么樣?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shù)呢?舉例說明,并比較。

          通過總結與交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jié)課的收獲和體會,并學會評價自己,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情感。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大慶市慶風小學教師鄭穎,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節(jié)《買香蕉》。

          一、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jié)新課,通過前面3節(jié)“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這三節(jié)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jīng)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lián)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為以后學習二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除法的豎式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分析:

          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而這些學生活潑好動,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四、教材處理:

          在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首先以學生喜歡的人物孫悟空導入本課,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香蕉擺一擺。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分的分法,及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

          贊可夫認為,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yōu)秀品質發(fā)展為主。因此我以學生發(fā)展為立足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實踐探索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態(tài)度,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六、教學流程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本節(jié)課的導入部分,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以學生喜歡的人物孫悟空導入新課,讓學生幫助孫悟空分香蕉。

          2、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第一稿設計時,我采取的是教師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學生觀察,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才能提高。以這一理論為指導,我改變了設計讓每一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分一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分香蕉的練習,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在開展這個活動時,由原來分小棒改為利用香蕉的圖片分,這樣能使學生學對活動產(chǎn)生興趣。我先讓同桌兩個自由分一分。

          然后引導學生在幾種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樣多或者同樣多的”那樣分法,使學生在多種分法的對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最后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方法,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3、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學生利用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教師設計了多樣化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填一填》、《寫一寫》、《練一練》。對新知進行了鞏固,激發(fā)了學生不斷探索的熱情,最后讓課堂得到延伸。

          4、全課小結,歸納新知。

          師生共同小結,回顧學習的過程,評價自己的表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愛數(shù)學的情感。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5

          我說課的內容是《直角的初步認識》,這局部內容是省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第八單元《直角的初步認識》中的第二課時。

          先讓同學認識角,再讓同學認識直角。

          角的初步認識這局部教材,先讓同學觀察實物,如三角板、紅領巾、扇子來認識角,然后再讓同學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分針轉動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實物籠統(tǒng)出角的圖形。這里不給角下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對直角的初步認識就是以這第一課時角的初步認識做基礎。

          本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是教材第114~115頁的內容和相應的“做做畫畫”,第116~117頁練習二十二第5~9題。教材的第一項內容是借助同學熟悉的三角板來說明什么是直角。接著通過讓同學觀察課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來加強對直角的認識。然后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后讓同學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教材在“做做畫畫”中布置了對位置變化的圖形作判斷,以和用紙折直角和在方格紙上畫直角等練習,以此來協(xié)助同學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養(yǎng)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練習二十二第5題是“做做畫畫”第1題的模仿練習,練習二十二第7題是“做做畫畫”第3題的模仿練習,練習二十二第6題是畫直角標志,練習二十二第8題是讓同學找直角,練習二十二第9題是讓同學指出各個角。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使同學初步認識直角;使同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使同學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同學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使同學初步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溢著探索與發(fā)明,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同學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難點是使同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局部是復習引入:

          首先,讓同學判斷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其次,讓同學舉例說明見到過哪些物體上的角。再次,讓同學指出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幾個角。這局部的教學通過對前一節(jié)課認識的角的復習為認識本課的直角作鋪墊。

          第二局部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剛剛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幾個角提出疑問:“看了這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幾個角,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個相同的角。教師追問:“你知道像這樣的角叫什么名字嗎?”然后說明什么是直角,籠統(tǒng)出直角的圖形,并說明表示直角的標志。接著讓同學舉例說說見到過哪些物體上的直角。這兒教師通過引導同學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同學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并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同學的實踐能力,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初步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畫畫”第一題的圖形讓同學判斷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爭論。那么就讓同學小組討論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組交流、研究,教師進行適當?shù)难a充與說明。接著再讓同學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判斷。這兒的教學讓同學在矛盾中提出疑問,然后進行考慮、討論與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利用發(fā)現(xiàn)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驗證所發(fā)現(xiàn)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樣讓同學對新知發(fā)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同學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同學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溢著探索與發(fā)明,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

          再次,讓同學試著自身動手畫出一個直角,然后介紹各自的方法,教師組織同學研究、討論,給予肯定與指導。接著教師再一邊示范,一邊小結用三角板畫直角的方法,并讓同學用三角板在方格紙上畫兩個直角,即“做做畫畫”第三題。這兒的教學充沛體現(xiàn)了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并讓同學體驗了解決問題戰(zhàn)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同學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局部是實踐應用。

          首先,完成“做做畫畫”第二題,讓同學拿出一張紙,動手折出一個直角來,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養(yǎng)同學動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練習二十二第5題,進一步鞏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練習二十二第6題,通過畫直角標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學對直角的判斷能力,而且為以后的識圖做了一個鋪墊。

          接著,完成練習二十二第8、9題,通過找直角與找隱藏著的角,發(fā)展同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最后對全課進行總結,并安排作業(yè),完成第7題。

          通過以上的三大步驟的教學活動,基本體現(xiàn)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能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使同學在主動觀察、嘗試、、驗證、討論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中,通過看、找、比、畫、折、想、說、練的過程中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體現(xiàn)了數(shù)學學習的“親歷性”,使同學在獲得對數(shù)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fā)展。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6

          教材分析:

          教材內容及目標分析: 教材內容分析:《回家路上》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這是一節(jié)綜合應用學過的25的乘法口訣解決數(shù)學實際問題的練習課,教材由看圖講故事、練一練兩部分組成,看圖講故事主要是通過小動物放學回家的這一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數(shù)學信息,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練一練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了形式各異有趣的算一算、填一填等練習加深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記憶與應用。 目標確定分析:本課是學生學習了2---5乘法口訣的基礎上而設計的一節(jié)練習鞏固課,教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小動物放學回家的生活情境圖,目的是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片,獨立獲取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并且能將獲取的數(shù)學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數(shù)學問題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教學目標之一;其二,就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并且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目標三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應用意識。

          教法學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活動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愿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并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思路為: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提供機會,主動參與實際操作,深化理解實踐應用,形成本領完善認識,體驗成功。學生通過說一說,算一算,讓學生親自感悟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學生對枯燥的訓練往往不感興趣,但對以看圖講故事的`形式呈現(xiàn)信息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先創(chuàng)設了小動物放學回家的情境,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有關乘法數(shù)量關系的數(shù)學信息,并通過3個問題,給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學過的乘法口訣的理解與應用。問題1:說一說,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在具體的情境圖中能夠迅速而全面地發(fā)現(xiàn)數(shù)學信息,對于正確解題是非常重要的。這里讓學生看圖找出數(shù)學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老師適時加以引導,使信息更加明確化,為后面的列乘法算式打下基礎。問題二:你能根據(jù)圖中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在此,先讓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提名匯報交流,讓學生在說自己的問題聽同伴的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的能力。問題三: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讓學生根據(jù)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并說出問什么這么列式,計算時應用了哪句口訣?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2--5的乘法口訣,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了應用意識。之后的練一練通過故事串將這些不同形式的練習題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在故事中始終以飽滿的精神、濃厚的興趣投入到練習中更深一步提高利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形成自己的本領。

          存在問題:

          本節(jié)課由于教室光線有點亮,多媒體課件效果并不好,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沒有完全的提起來,再由于實際把握的不好,課后的練習題處理的較少。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7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shù)和份數(shù)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shù)和每份數(shù)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jù)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jīng)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轉載數(shù)學網(wǎng))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xiàn)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jīng)歷數(shù)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jīng)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xiàn)。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shù)奶幚,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yōu)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chuàng)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shù)量”,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chuàng)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jié)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fā)現(xiàn)“被除數(shù)不變,除數(shù)越。ù螅,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guī)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tǒng)籌安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tài)表現(xiàn)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shù)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并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么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fā)現(xiàn)什么?到小組里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yōu)槭裁雌骄帜兀浚ㄒ驗樗麄兠蜗嗤?/p>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么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xiàn)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伙伴,怎么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么?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己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ǘ⿲嵺`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么?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并把結果填在紙上

          匯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里,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1)10個香蕉:4、6

         。2)12個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么不對呢?

         。ㄒ笫瞧骄纸o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shù)和份數(shù)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ㄒ辞宸值姆輸(shù),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ㄈ┻M一步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么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匯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制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ㄎ澹┰俅误w驗,拓展思維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jié)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xiàn)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并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匯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你們知道為什么釘?shù)募䲠?shù)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shù)就越少呢?(總數(shù)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

          有余數(shù)的除法,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shù)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籠統(tǒng),概念性強。從同學方面看,同學剛學過表內除法,比較習慣用乘法口訣來求商,而有余數(shù)的除法不能直接從乘法口訣中求商,要用豎式計算,但對于豎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體寫法同學較難理解?傊,對于低年級同學來說,學習掌握這樣一個知識跨度較大的內容,是比較困難的。針對這一狀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擺一擺,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實例,來理解“余數(shù)”這一基本概念。

          2、學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書寫格式,能進行簡單的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性的應用問題,培養(yǎng)同學觀察判斷和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的重點是:知道什么是“余數(shù)”

          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余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二、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我主要通過游戲“猜猜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讓同學在紙上依次畫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圓圈,比一比誰畫得多,畫好后,將自身畫的個數(shù)數(shù)出來寫在張上,老師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畫的最后一個的顏色。)這個游戲的設計在于激發(fā)同學的學習興趣,并且為后面的學習埋下伏筆:小朋友們學完了這節(jié)課,也能和老師一樣能猜出圓圈的顏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通過大量生活中的實例,讓同學來感受“余數(shù)”。

         。1)讓同學來分一分桔子。6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7個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說一說,兩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學會說出第一次分分完了,第二次怎么分都有一個剩下。這就讓同學初步感知余數(shù)的概念,觸和到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

         。2)將11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設問:假如每人分2個,剩下5個,可以這樣分嗎?這時就有同學會回答,5個還能再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1個,還剩下2個,這時老師追問:2個還能再分嗎?同學會回答,不能分了。通過這個壞節(jié),讓同學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shù)”這一基本概念。

         。ǎ常├蠋熓种杏10顆五角星,要獎勵給今天表示的4位同學,應該怎么分。空l來協(xié)助老師來分呢?讓多個同學上來分一分,老師對他們分的結果給予評價,讓同學更深刻地明確“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數(shù)”。

          3、用數(shù)學方法表示。對前面分的結果用數(shù)學方法表示出來,再翻開書本50頁,參照例題,來自學有余數(shù)的除法的橫式、豎式的寫法。教師在同學寫完后給予簡單點評并說明各局部的意義。我認為這局部同學在前面學習了除法豎式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自學。

          接下去通過評價性的活動,看看小動物們做對了嗎?出示三個豎式,來比較,觀察除數(shù)和余數(shù)的關系,會發(fā)現(xiàn)其中一個小動物粗心大意做錯了,余數(shù)比除數(shù)大了,還能再分。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同學進一步明確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數(shù),也就是“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4、練習鞏固新知。通過直觀的練習,40÷7,26÷6,讓兩位同學上來板演,別的同學下面做。做完后集體講評。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同學掌握新知的情況,并可以根據(jù)同學的錯誤來鞏固試商的方法,其實明確了“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試商也是不成問題的了。

          5、回到游戲“猜猜看”。這時候同學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通過學習這節(jié)課的知識,來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說出圓圈的顏色的,我們能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試試呢?這時師生一起來研討這一方法,從而掀起課堂上的一個小高潮。在抓住同學的閃光點,找到方法后,讓同學來猜一猜。然后設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讓同學先來說一說。教師可舉一個例子:我們班去春游,要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7人,我們班39個小朋友要用多少條船?這一例子將數(shù)學問題引用到生活中去,讓同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課堂小結

          讓同學來說一說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讓同學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余數(shù)”的概念,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維判斷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9

          教材分析:

          《動物聚會》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讓學生經(jīng)歷抽象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結合“動物聚會”的童話情景,目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會應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乘法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心。

          學情分析:

          前三課時乘法的初步認識已經(jīng)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基礎。根據(jù)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嘗試學習,并通過動手操作與說一說、找一找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體會一個乘法算式在不同情境中所代表的具體意義是不同的,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乘法,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目標:

          我本著體現(xiàn)生活實踐數(shù)學化、數(shù)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變,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讓學生從生活情境接觸的事物中,領悟到“在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處處用數(shù)學”。我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落到實處。

          1、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能獨立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乘法的實際運用分析,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主要教學方法: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多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操作、探究,不斷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上課一開始,我采用了情境導入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新授環(huán)節(jié),我主要采用觀察法、演示法、實驗法,引導學生采取觀察、分類、比較、操作等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適時運用了多媒體直觀演示法,盡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主要學法: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單是純粹地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體現(xiàn)了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方法,來啟發(fā)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根據(jù)兒童活潑、好動、愛表現(xiàn)等特點,我還多次采用了激勵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根據(jù)《課標》指出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我安排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白雪公主來到森林里答謝小矮人,小動物們?yōu)榘籽┕髋e辦動物聚會的童話故事,引出新課。

          通過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成功,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所以把本環(huán)節(jié)分為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兩步。

          (1)提出問題

          首先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主題圖、為提出數(shù)學問題做好準備。然后鼓勵學生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問題,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先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再匯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接著課件出示這節(jié)課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

          (2)解決問題

          學生有了前兩節(jié)課的基礎,很快列出了第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只小鳥?”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這時引導學生說出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3分別表示什么?理解3×3的意義。

          接下來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列出下面兩道題的算式并說明理由。然后集體訂正。在這兒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體會6×3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移到了后面的練習“連一連”中,因為大家在研討時覺得這部分的訓練目的和“連一連”的訓練目的相同,都是讓學生理解一個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沒有必要前后兩次重復,又浪費時間。

          最后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卜?”,是大家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因為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卜改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

          在上課之前我認為同學們都能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課時還是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辦。這時,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卜,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后擺成每堆相同的數(shù)量,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通過直觀感受和討論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我適當?shù)慕o予表揚。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這時趁機運用鼓勵性的語言: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學生們踴躍的回答:只要從5根胡蘿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體會只有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同時既培養(yǎng)了孩子思維的靈活性;又加深了對“移多補少”的方法的理解。

          3、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練習時我采用了版主“海的女兒”的建議,把“闖關游戲”用“幫助白雪公主打開安全門”的情境換掉了。這樣,不僅銜接的自然,而且做到了情境的完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漲,又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思想教育。

          《課標》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連一連、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的數(shù)學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想像、發(fā)展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去突破難點。

          4、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在總結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談收獲,再評價一下自己和他人,學生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接著是本課延伸,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由于我的疏忽,初稿時對教材中的實踐活動理解的不到位,經(jīng)過輝煌老師的指導,才使延伸這部分發(fā)揮了優(yōu)勢。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yè),把課下從生活中找到的乘法問題寫成數(shù)學日記做為禮物送給白雪公主。

          通過小結與評價,使學生知識系統(tǒng)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數(shù)學的樂趣和價值。

          效果預測:

          相信通過再次實踐,學生能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能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他們的發(fā)現(xiàn)問題、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等各種能力一定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動物聚會》說課稿二

          首先,我對本節(jié)課的教材進行一些簡要的分析。

          本課時在編寫上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強調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經(jīng)歷抽象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中獲得對乘法意義的感悟,體會乘法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利用乘法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教材中的主題圖以學生喜愛的童話形式出現(xiàn),目的是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提出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因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組織學生看圖提問題,調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滲透必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力圖通過實踐操作掌握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思想方法,讓學生樂學數(shù)學,活用數(shù)學。

          學情分析:

          根據(jù)前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對乘法有了初步認識,并能夠直接列出乘法算式,由于本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愿意和小伙伴交流合作、思維敏捷和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結合“動物聚會”的具體情境,能寫出簡單的乘法算式;會運用乘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jù)具體的乘法算式提出用乘法算式解決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與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數(shù)學思考目標:通過問一問、看一看、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解決乘法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乘法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根據(jù)乘法算式3×6,提出用這個算式所能解決的實際問題。

          我之所以把根據(jù)乘法算式提出能利用乘法算式解決的實際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其原因:根據(jù)問題列乘法算式,即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前幾課已經(jīng)學習過,也就是說,上幾節(jié)課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而本節(jié)課重點再來體現(xiàn)數(shù)學還是應用于生活這個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通過本節(jié)課來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

          用數(shù)學的意識。再者說,二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語言表達還不是很完善,尤其是怕舉例,所以這個內容也是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每小組準備一樣:如18張圓形紙片片,18個小棒,18個三角形紙片……

          教法與學法: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我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相互啟發(fā)共同探討獲得新知。使學生在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體驗數(shù)學的樂趣。數(shù)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學中我力求展現(xiàn)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

          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低年級學生對小故事非常感興趣,因此一上課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情景: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住在大森林里,為了慶祝動物節(jié)的而勝利召開,它們特別舉行了一次盛大的聚會,小動物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瞧!小鳥飛來了,落在枝頭上歡快的唱著歌;小松鼠、小白兔和小猴都來了,它們還帶來許多好吃的。同學們,你們愿意來參加嗎?但大會的組織者說,這次聚會,只有聰明的人才能參加,在這次聚會的場面中有很多數(shù)學問題,誰能找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決這些問題,才能參加。你們想試試嗎?下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板書課題)同時出示主圖題圖。通過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非常成功,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了過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通過觀察主題圖,發(fā)現(xiàn)了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這個時候為了讓所有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問題,我讓他們和同桌說一說然后再匯報,這樣很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然后課件出示這節(jié)課我們要重點研究的4個問題:(1)一共有幾只小鳥?(2)一共有多少個松果?(3)一共有多少個桃子?(4)一共有多少根胡蘿卜?在這里我把主題圖中的每捆4根胡蘿卜改為一捆是3根,一捆是4根,另外一捆是5根的。

          然后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老師知道同學們都愛動腦筋,那么誰能把第一個問題讀一讀并列出算式呢?學生讀問題,并獨立在稿紙上列式計算,結合乘法算式復習各部分名稱并且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同學們的回答真棒,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列出下面三個題的算式。運用鼓勵性語言,學生們很主動的思考問題,積極回答。這時我把學生回答的加、乘兩種方法都進行板書,通過比較讓學生再次感受乘法運算的簡便性。在這里我把原來的一個小環(huán)節(jié)刪掉了,就是問題(2)和(3)都可以用3×6表示,它們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大家研討時覺得和練習中“連一連”的環(huán)節(jié)重復,又因為本節(jié)課時間不夠充足,所以我決定在這里把它刪掉,在練習中稍做強調,這樣可以節(jié)省一些時間。

          最后一個問題“一共有多少根胡蘿卜?”,由于同樣地問題在前兩課《兒童樂園》出現(xiàn)過一次,我認為同學們都能知道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加法算式變成乘法算式,可上這節(jié)課時班級里還是有一些孩子不知道怎么辦。這時,我利用了學生手中的學具圓片,讓學生在小組內用圓片代替胡蘿卜,分別擺出3個一堆,4個一堆,5個一堆,然后動手擺一擺,擺成每堆相同的數(shù)量。學生通過討論和直觀感受一下就明白3+4+5可以變成3個4。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再回歸到主題圖上,只要從5根胡蘿卜里拿出1根放到3根里面,就能列出乘法算式了。在練習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73+7=( ) ( )”旨在讓學生理解3個7加上1個7是4個7,并列出算式7 4,以此加深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突破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這些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學生們這段時間學習乘法以來,接觸了很多加數(shù)相同的情境,有一些孩子可能會形成思維定勢,特別是一些不仔細觀察的孩子,可能看到第一捆是三根,其余的就想當然的也是三根。在交流時,他們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意識到細心觀察的重要性。同時,學生再通過看圖想到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這個問題也可以用乘法來解決,這對培養(yǎng)孩子思維的靈活性所起到的幫助時顯而易見的。

          最后,通過比較這四道題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總結出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可以用乘法來計算。

          三、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練習時,仍然把學生帶到具體故事情境中,讓學生扮演小松鼠、小白兔等角色進行互動練習,通過連一連、說一說、擺一擺、算一算的數(shù)學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個

          想像和發(fā)展的平臺,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動手實踐過程中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從而對乘法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最后再把學生從故事中帶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利用本課的3乘6這個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舉例說在什么情況下可以用這個乘法算式來解決呢?

          1.分組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小組準備的學具拿出來,也就是18個東西,看看能不能擺成能用乘法算式3×6解決的圖形,并說說圖形的意思,如:DIYI小組.我們組擺的是:一組里有3個三角形,共擺了6組,一共有多少個三角形?乘法算式就是3×6;第二小組:我們小組是這樣的:一堆里有6個小棒,共3堆,一共多少個小棒:乘法算式也是3×6……

          2.多媒體展示:動畫演示能用乘法算式3×6解決的一些實際問題的圖畫:如:①6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共有三排,讓學生根據(jù)這個圖完整的表達圖的意義,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6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共有三排,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②一個盤子里放3個蘋果,共三個盤子……

          3.讓學生根據(jù)以上擺圖形,和多媒體展示所說的一些實際生活情景,能不能自己在說一些能用算式3×6所能解決的實際問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分組交流,最后選代表集體交流,對于說的特別好的給予表揚。

          四、總結延伸、情知共融

          讓學生談談收獲,再評價一下自己和他人,學生們談的很好,有的談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有的夸獎了他人,決心要向他學習,還有的談關于這節(jié)課學習的乘法。接著同學們說的,我又對本課做了延伸,讓學生找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把找到的乘法問題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并告訴小組成員應該解決?試講時這部分時間有些緊張,如果時間再充足些,能讓更多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

          最后,給學生留了一項作業(yè),同學們,小動物們明天就要回家了,請你把課下找到的乘法問題做為禮物送給它們,好嗎?

          通過小結與評價,使學生知識系統(tǒng)化,并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并與同伴說一說”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數(shù)學的樂趣和價值。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0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千米和噸的認識

          人教版上冊“千米和噸的認識”一課在教學上有一定的難度。如何進行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一、通過直觀感知,具體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對于毫米和分米,還沒有正式接觸,只是在尺子上見過。所以,這部分知識的教學,首先要通過直觀教具和具體實踐,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

          如:教學毫米的認識時,可以這樣進行:教師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再讓學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從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的小格,從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實際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比劃,還可以拿出準備好的硬幣,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從而加深對毫米這個概念的認識。

          又如:教學千米的認識時,考慮到千米是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學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觸,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就比較困難。因此,我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實際走一千米的路,這樣從實踐中感知1千米有多長,就比較容易建立千米的觀念。

          再如教學噸的認識時,是通過實際參觀和推算來進行教學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噸。我們班學生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就是1噸。而且還可以借助書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感知1噸物體的重量,加強對噸的認識,形成噸的概念,從實踐中得出1噸等于1000千克的觀念。

          二、靈活掌握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教學量的計量,要遵循學習規(guī)律,逐步培養(yǎng)學生類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例如:單位換算,通過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幾毫米,9噸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幾噸等,這樣教學重在啟發(fā)理解、思考。理解的東西才有助于記憶,有利于運用。

          三、培養(yǎng)學生測量長度的初步技能

          在計量單位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測量物體長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結合教學長度單位,讓學生自制量具,并用來度量一些簡單的物體。另一方面,通過度量物體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測量的方法。例如:讓學生量黑板的長、鉛筆的長、課本的厚度,還可以量幾條線段的長度等,通過這些活動,既能使學生初步掌握測量的簡單方法,還可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把教法和學法看成一個整體,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綜合考慮、設計教學。還要借助直觀、及時抽象,抓住概念的本質屬性和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認識,提高分辨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兒童樂園》選自北師大版數(shù)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第二課。本節(jié)課是在上一節(jié)《有多少塊糖》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xiàn)實情境,在計算相同加數(shù)連加時引入乘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乘法意義的學習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更是進一步學習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的重要基礎。所以本課起著關鍵的承前啟后作用。

          根據(jù)本課的內容及作用,我制定了如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結合情境,知道算式中各數(shù)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算式改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情境,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乘法計算的簡便性。

          教學重點:

          會正確讀寫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會把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能夠從加數(shù)相同連加算式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并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二、說學情

          只有對學生有全面而細致的了解,教師才能更好的把握課堂。

          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數(shù)學基礎,但對乘法及其意義還比較陌生。這個學段的孩子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大部分學生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所以要多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激發(fā)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學法

          針對二年級孩子好奇好學的特點,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策略,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輕松學到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新課改指出,課堂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教學過程轉化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活動過程,根據(jù)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

          課堂伊始,我開門見山,談話導入:“同學們,王老師知道你們一定很喜歡去兒童樂園玩,那兒有什么好玩的?”在孩子們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后,教師進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故作神秘地說:“你知道嗎?兒童樂園不僅僅有這么多新鮮有趣的游戲,那兒還藏著許多數(shù)學知識和秘密呢!”順勢揭題并板書:《兒童樂園》。

          2、探索新知

          首先,面對繁雜的情境圖,我會引導孩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序觀察,找出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這樣做降低了課堂坡度,使我的數(shù)學課始終面對全體學生,同時學生注意力在同一焦點,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接著,我請學生針對自己找到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充分利用情境圖,自然、連貫地向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過渡。

          其次,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我選擇了“有多少人坐小飛機”這一問題進行集中解決,先請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得數(shù),在這里,學生會采用數(shù)一數(shù)或加法的方法,教師同步板書并請學生解釋連加算式的含義:即4個2相加。接著,教師提出:除了加法,還有一種算法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乘法,先集體認識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稱。將原有知識進行遷移,引出“乘號”、“乘數(shù)”和“積”的概念,并及時補充讀法和寫法,再對比加法算式,得出“2”是相同加數(shù),“4”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也表示“4個2”相加,學生自己總結出加法、乘法所表示含義相同,結果也相同,這一步驟學生從現(xiàn)實情境走向符號世界,而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就是本課的思維對象——乘法的生長點,通過對比,學生從形式上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接下來,為了突破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我將課本內容適當拓展,小飛機的數(shù)量由4架增加至6架、8架,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并在匯報時說清楚各數(shù)字的含義,強化乘法意義的認識。接著,我將情境圖、連加算式、乘法算式放在同一屏幕上請學生觀察,得出“加數(shù)相同的連加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這里我將課堂還給學生,并將圖與算式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乘法的意義,為后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當小飛機的數(shù)量增加到30架時,學生發(fā)出了一陣陣驚嘆,教師及時詢問:“對你來說,這個問題難點在哪?困惑你的是什么?”孩子直觀感受到,數(shù)量太多,計算太麻煩了,此時,教師揭開事先寫好的連加算式,長長的算式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課堂達到了一個小小**,再請學生試著用乘法解決,匯報時說明乘法的意義。這時黑板上讀法、寫法、計算均十分復雜的加法算式與簡便的乘法算式形成了強烈對比,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和簡便性,產(chǎn)生新的學習需要。這一系列的學習經(jīng)歷是為了讓學生產(chǎn)生體驗,而體驗是為了獲得直接經(jīng)驗和感受,增強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的升華和發(fā)展。

          最后,我再出示“兒童樂園”情境圖,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解答,完成后請學生根據(jù)同學列的算式猜一猜他解決的是哪一個問題,這樣對教材進行了有機處理,體現(xiàn)了教材的開放性。

          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課程內容呈現(xiàn)地具有層次性及多樣化,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這樣的數(shù)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經(jīng)歷觀察、提問、猜測、實驗、驗證、計算等活動,有效突破了課程重難點。

          3、鞏固延伸

          練習部分我選用教材19頁練一練第1、2題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集體評議,在過程中教師注意多元評價,關注學習過程,使學生得到必要的數(shù)學思維訓練。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數(shù)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如果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初步而清晰的認識。

          4、總結全課

          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在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請學生暢所欲言,談談感受與收獲,充分發(fā)揮數(shù)學在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的功能。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個微縮課堂,我的板書設計簡明扼要,體現(xiàn)了加法、乘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能夠幫助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與內容。

          兒童樂園

          ——初步認識乘法意義

          加法:2+2+2+2=8(人)

          乘法:2×4=8(人)

          4×2=8(人)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60(人)

          2×30=60(人)

          六、預說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采用新課程倡導的“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活動形式,并充分利用簡單實用的課件加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與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相一致,并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味”和“兒童味”,真正將陳省身先生提出的“數(shù)學好玩”落到實處!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兒童的經(jīng)驗,根據(jù)課堂的生成性,及時調整教學預案,而不是忠誠地執(zhí)行教學預設!

          我的說課到此全部結束,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感謝大家的耐心傾聽,謝謝!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2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學情:

          本節(jié)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jié)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jié)課是為以后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jīng)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guī)律、分類等一些數(shù)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但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jù)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與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含義。

          教法學法: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jù)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guī)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班級去游樂場玩,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新知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鞏固提升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都收獲了什么?

          第五個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并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獲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3

          今天,我所講授的內容是北師大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一分能干什么》。

          《一分能干什么》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時、分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分、秒之間的關系以及感受一分以及一秒的長短。

          《課標》強調:“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根據(jù)這一理念,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探索和實踐能力”為主旨,精心設計和安排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廣闊天地。

          我把本節(jié)課分為三大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體驗一分鐘的長短以及估計一分或幾分的長短。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活動,這四個活動依次層層遞進,活動一、聽音樂初步體驗一分鐘的長短。活動二、進一步體驗一分鐘的長度,以及初步感受一分鐘能做那些什么事情;顒尤、估計一分鐘的長短,通過前兩個活動學生已經(jīng)對一分鐘有一定的了解,此活動設計讓學生對一分鐘的體會有所升華;顒铀、估計比一分鐘更長的時間,學生已經(jīng)會估計一分鐘的長短,此活動是對前三個活動的延伸。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聽一聽、看一看等方式認識秒,并總結出1分=60秒。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練習,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

          本節(jié)課中我注重一下幾點。

          1、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fā)展。

          在本節(jié)課中,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人人參與教學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充分放手讓學生大量開展多種形式有趣的實踐活動,開放的情境,引導學生體驗。首先,通過聽一聽、做一做等各種方式,讓學生感受、體驗“1分”的長短,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動腦,通過學生“自創(chuàng)”的各種估測的方法和手段,較為準確地估測“自己喜歡做的事”“歌曲的長短”等所用的時間,使他們在活動中

          去經(jīng)歷、去感悟、去體驗、去驗證、去認知。這樣學習氣氛活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

          通過課件的演示營造了愉悅的學習氣氛,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活動化和情感化,學生學習的熱情更高了,實現(xiàn)了寓教于樂、趣中求學的教學目的。

          3、注重交流合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課堂上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采用同伴互助、小組討論合作等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機會。

          以上是我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當然還有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還請各位老師和專家給予指正。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與變換》的第一課時《銳角和鈍角》。

          一、說教材

          通過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并會用三角板來判斷一個角是否是直角。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銳角和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銳角還是鈍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比較,體現(xiàn)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學生比較容易掌握。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樂場情境,讓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發(fā)現(xiàn)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去發(fā)現(xiàn)角和展示角,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fā)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擺一擺、分一分、畫一畫、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手、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

          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使用更準確的、更具體的數(shù)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進行數(shù)學交流。例如,在描述紅領巾上的三個角時,可以說出“有兩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的結論,二年級上學期就只能說有三個角。另外,直角、銳角和鈍角概念的掌握,可以為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奠定基礎。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所處承上啟下的地位,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技能目標:能結合生活情景辨認銳角和鈍角,能口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分類、比較等數(shù)學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實踐,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總體設計和說明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感知角。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利用學生較感興趣的游樂場為情境圖(實物投影:書本第37頁的情境圖),讓學生去觀察,發(fā)現(xiàn)圖中的數(shù)學知識——角。目的在于引發(fā)學生的親切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再復習舊知,回顧上學期所學的有關角的知識:角的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與張開程度有關,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分了兩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個步驟是畫角、分類,產(chǎn)生銳角和鈍角。

          我首先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和新舊知識間的緊密聯(lián)系,引導學生在四張小紙片上畫出大小不同的角。再通過四人小組合作,把這些角合在一起進行分類,讓學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給角分成幾類。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分法:直角一類(板書),不是直角的一類(板書)。

          當學生出現(xiàn)這樣的分法時,我會引導學生把不是直角的一類再分細一點: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板書)。同時,通過讓學生說說怎樣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學生明確判斷銳角、鈍角的方法和判斷直角的方法一樣:都是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一比(用三角板比一比板書上的任一個角),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能辨認銳角和鈍角”提供了依據(jù)。再告訴學生,他們的分類方法與數(shù)學家想得完全一樣,讓學生感受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最后,我從具體的素材出發(fā),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銳角和鈍角特征的認識,給這兩類角分別取名。這樣從具體的素材出發(fā),適時地上升到抽象概念,體現(xiàn)了新的教學理念,本課題的教學內容:銳角和鈍角也順理成章地揭示了(板書)。

          第二個步驟是建立三種角的關系。

          為了理清銳角、直角、鈍角的關系,我先讓學生運用活動角(演示活動角)先擺銳角、直角,再擺鈍角、直角,讓學生得出三種角開口大小的關系是:銳角<直角<鈍角(板書),這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種角的認識。

          在學習過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經(jīng)歷、去實踐。他們更相信自己看到的,親自感受到的。因此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的體驗學習,在畫角、分類、交流、擺角、想特征幾個環(huán)節(jié)中,每個活動都給學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說、動”的機會。特別在做角、分類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利用已有經(jīng)驗進行 “動手實驗——分類思考——概念概括——表達陳述”的探究過程,使學生對銳角、鈍角的認識建立在以直角為軸心的知識體系中,從而順利、穩(wěn)固地建立了銳角、鈍角的概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豐富提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四項練習: 找出生活中的角、用三角板判斷角、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角以及創(chuàng)作畫。

          這樣的練習把學生的思維從課堂帶到了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無處不在。同時也讓學生學有困難,學有疑問,學有思考,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其中創(chuàng)作畫這種綜合實踐的練習,通過學生用角來創(chuàng)造美麗的圖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以外,也讓他們感受幾何圖形的美。

          第四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說說在這課堂里進一步研究了角,有什么新的收獲。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四、說板書

          本堂課板書比較精簡,首先板示學生的分類結果。再板示課題,最后板示銳角、直角、鈍角三種角大小的關系。這樣板書不但便于學生辨別,也突出了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1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叫×××,來自于×××小學,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加以說明。(過渡:首先我談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jīng)驗方面來講,學生經(jīng)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jīng)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shù)學。因此,本節(jié)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ǘ┙虒W目標的確定

          根據(jù)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2)使學生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逐步逼近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2)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念。

         。ㄈ┙虒W重難點(根據(jù)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

          重點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難點是:讓學生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說教法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所采用的教法是:

          1、談話引入法

          2、現(xiàn)有知識與實際需要矛盾沖突法

          3、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選擇如下學法:

          1、操作實踐法

          2、聯(lián)想類比法

          四、教學準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準備。)

          1、電教媒體

          2、為每小組準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準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準備常用直尺。

          五、教學程序

          根據(jù)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階段里,我按照談話引入、復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沖突—→現(xiàn)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2、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我抓住這一節(jié)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準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xiàn)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并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數(shù)據(jù)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jīng)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3、實踐活動,引起沖突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么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展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xiàn)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后,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并填寫記錄單。

          最后,我發(fā)給每小組一把特制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制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和現(xiàn)實需要發(fā)生矛盾沖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準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chǎn)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欲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置了有利的懸念。

          3、現(xiàn)實需要,引入新課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么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jīng)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這時我就根據(jù)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厘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chuàng)造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從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版塊)

          版塊1、認識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后配合學生的匯報我準備采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版塊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我準備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

          (1)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幣、電話卡等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1毫米。

         。3)讓學生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4)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厚度大約1毫米。

         。5)用手勢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6)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7)完成p3做一做,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借助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估測的能力,而且還能溝通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又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思想。

          版塊3、小結

          我由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第三階段:實踐應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5面練習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然后,讓學生量數(shù)學課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單位)

          接著,要求學生估一估課本中的紙多少頁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一下。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意圖,是想通過估計、測量、驗證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毫米長度觀念的形成,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用毫米做單位進行測量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體驗了逐步逼近的數(shù)學思想,有利于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解決了學生先前遇到的問題,也起到了前后呼應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最后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結束本節(jié)課的教學。

          整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我采用“做”數(shù)學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課的引入,注重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總的設計思路為:以學生身高的變化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接著,在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的活動中引起認知沖突;然后讓學生用眼觀察直尺、結合課件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接下來,讓學生在類比聯(lián)想中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最后,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深化拓展知識。當然這是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實際上教學流程還要隨著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變化。

          我的課說完了,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謝謝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廣角》說課稿02-13

        二年級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11-14

        小學數(shù)學獲獎說課稿10-22

        小學數(shù)學《方程》說課稿01-11

        小學數(shù)學統(tǒng)計說課稿10-30

        小學數(shù)學說課稿08-29

        小學數(shù)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數(shù)學周長說課稿07-13

        小學數(shù)學《圓》說課稿01-05

        小學數(shù)學《周長》說課稿01-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