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2-01 08:20:31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5篇)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 ,我說課的題目是《平行線及平行公理》,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擇、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過程的設計和說課綜述5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行線及平行公理是初中幾何的重要內容,也是本章的重點,主要學習:平行線的定義、畫法,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論,它是在相交線、對頂角、垂線之后編排的,是以小學學過的平行線畫法及中學學過的相交線、直線的有關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學習的問題,重點探討了定義、畫法、公理及推論。特點之一:它揭示了同一平面內的兩直線除了相交之外的另一種位置:關系平行,為今后學習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八年級研究的特殊四邊形的有關知識奠定了基礎,也為今后證明兩直線平行提供了重要方法和依據;特點之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的使的認識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深刻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視圖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段教材承上啟下、至關重要。

          2、 教學目標的確定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使學生獲得數學重要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實踐能力。根據本節教材特點,結合七年級學生已具備的初步的幾何基礎知識,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了解平行線的意義及平行公理,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傳遞性。

         。2) 能力目標:通過滲透類比、轉化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抽象等思維能力以及視圖能力。

         。3) 德育目標:向學生滲透數學于實踐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平行公理和推論是集合證明兩直線平行的重要和依據,而且這些知識的得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由感性到理性,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所以本節課教學重點是:平行公理及推論。但由于七年級的學生接觸到幾何學習時間不長、內容不多,思維具有單一性,理解能力有限,對于平行公理的推論要真正弄清楚有一定難度,所以我把如何理解平行公理的推論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 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擇

          教無定法,教學有法,貴在得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新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它不在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由于七年級的學生好奇心、自我表現欲望高,根據加德納的多元化智能理論和雙主教學原則,結合本段教材特點,我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引導發現法,并以電化教學為輔助教學手段。

          引導發現法作為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體現了認知心理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以達到學生對知識的發現、形成與鞏固,進而實現知識的內化。教學媒體我采用電化媒體,電腦媒體以其形象、顏色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感性認識,使教學目標更完美的實現,另外,電腦媒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它可以將教師的教學策略和學生的學習思路交互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 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通過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實踐、類比、探索、歸納等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

          四、 教學過程的設計

          1、 結合實際,情景導入

          上課開始教師首先強調前面我們已經學過兩直線相交的情形,在同一平面內兩直線還有不相交的情形然后教師用展示筆直的兩條鐵軌、立在路邊的兩根電線桿。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發現:每個圖形的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啟發學生:請思考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的想象嗎?由學生舉例,教師指導具有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平行線(板書課題)。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從生活走進數學,自然地滲透數學于實踐的觀點。

          2、 理性歸納,形成概念

          什么叫平行線呢?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抽象、概括,嘗試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特點,師生共同完善表述內容,形成概念,對于學生的積極表現,教師適時給予評價,及時鼓勵,使學生增強信心,并給出平行線的符號表示及讀法,指出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只有相交或平行。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

          3、 及時反饋,鞏固概念

          為了及時鞏固概念,我用出示了兩道判斷題:(1)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線段(2)長方體的兩個棱。通過判斷可知:長方體的兩個棱既不相交也不平行,顯然不是平行線,我們把這樣的兩條直線叫異面直線。我用這兩個定義來強調定義中“在同一平面、不相交、兩條直線”這些條件缺一不可。這樣不但及時鞏固概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視圖能力。

          4、 動手實踐,理性歸納

          對于平行線的公理及推論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復習小學平行線的畫法的基礎上,由學生動手操作:過直線AB外一點 P畫已知直線AB的平行線,突出“兩靠緊,推動”等重要步驟和方法,然后出示練習:按要求作圖。用來強化作圖技能,用投影展示學生畫圖,共同評判,然后引導學生在剛才的基本圖形上過P再畫直線AB的平行線,從而得出此平行線存在的唯一性,進而歸納出平行公理,若過直線AB再畫AB的平行線,發現三條直線彼此是平行的,為什么呢?學生討論,這樣突破了教學難點。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達到思維碰撞,獲得對數學最深切的感受,體會創造之樂,通過推論的得出,實現了“再創造”的過程,富有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突出了教學重點,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5、 反饋練習,鞏固所學

          為了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練習題:第一題是判斷題,目的是鞏固基礎知識;第二題是填空題,平行公理的推論的符號表示,旨在培養學生圖形與符號的轉換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符號感;第三題是讀語句、畫圖形,書本P 頁,旨在檢查學生畫圖技能的形成情況,強化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設計習題力求層層深入、步步遞進,既注重雙基,又注重能力的培養,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體現了素質教育提出的面向全體的要求。

          6、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課堂小結主要由學生完成,教師適時進行重點強調。分兩層:第一層是知識和方法的總結:

         。1) 本節課學習了那些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2) 平行線是怎么定義的?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平行公理和平行公理的推論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用概括歸納本節課的知識框架,使本節內容一目了然,重點突出。

          第二層是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學習體會和感受方面的總結

          布置作業分兩層:

         。1)必做:教科書

          (2)觀察與思考:在現實生活中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找出存在兩直線平行關系的現象,并思考為什么是這種現象?

          這樣設計不但及時鞏固了今天所學的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學生去了解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7、版面設計:

          本課的版面我主要是以的形式體現的,內容包括平行線的定義、畫法、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論等知識框架。這樣使本節內容條理化、系統化,實現了重點突出、圖文并茂。

          五、說課綜述: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使學生“學會學習,為學生終身學習做準備”的理念,努力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數學教學成為一種過程教學,并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的責任是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和諧、適合發展的學習環境,創設一種有利于思考、討論、探索的學習氛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教材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起點和教學方法。整堂課以問題思維為主線,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與學具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特別是幾何畫板,巧妙地把數學實驗引進了數學課堂,讓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整堂課融基礎性、靈活性、實踐性、開放性于一體,通過“觀察——猜想——探討——歸納”,把知識形成的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自觀察、實驗、發現、探索、運用的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認識自我,增強信心,提高能力。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2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3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3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對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實際是平面幾何中對封閉的兩個圖形關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兩三角形間最簡單、最常見的關系。本節《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是學生在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在了解全等圖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進行學習的,它既是前面所學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又是后繼學習探索相似形的條件的。本節課中的內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中的最后一個判定,在學習新知識中我們復習前面所學的SSS,ASA,AAS,也為后面的尺規作圖打好基礎。另外也對后面的三角形的相似等知識學習提供了保障。本節課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邊角邊”這一全等三角形的識別方法,更主要地是要讓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初步領悟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同時,還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基本事實,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用兩角一邊進行畫圖和驗證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過程中,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條件“邊角邊”,并能應用它們來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還對兩邊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邊的對角分別相等,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進行探索。

         。2)能力目標: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推理意識和能力。有關數學題的答題規范化的培養。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敢于實踐,勇于發現,大膽探索,合作創新的精神;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教材重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現在處于幾何推理論證的初步階段,從這章開始,學生應該逐步學會幾何證明,幾何證明題的推理證明的書寫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同時,我們知道,以前學生學習幾何都是一些簡單的圖形,從這章開始出現了幾個圖形的變換或疊加,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找全等條件是一個難點。

          鑒于以上學情分析,我把本節課的重難點設置為: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條件“SAS”,并能應用它們來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探索“兩邊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邊的對角分別相等,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是難點。我將采用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媒體演示的方式以及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學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具準備,教具:相關多媒體課件;

          學具:剪刀、紙片、圓規、直尺。

          二、教法選擇與學法指導本節課主要是“邊角邊”這一基本事實的發現,故我在課堂教學中將盡量為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時空,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做”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遵循“教是為了不教”的原則,讓學生自得知識、自尋方法、自覓規律、自悟原理。并且用導學案的形式讓學生對本節課內容很好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

          1.我們在前面學過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

         。ǘ┰O疑引題,激發求知欲望

          首先,我出示一個實際問題:

          問題:小穎作業本上畫的三角形被墨跡污染,她想畫出一個與原來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她該怎么辦呢?你能幫幫小穎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既交代了本節課要研究和學習的主要問題,又能較好地激發學生求知與探索的欲望,同時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ㄈ┮龑Щ顒印跋胍幌搿保沂局R產生過程

          數學教學的本質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此,本節課我設計了如下的系列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探究來揭示“邊角邊”判定三角形全等這一知識的產生過程。探索三角形全等條件重要學生的探索能力的培養。

          活動一:讓學生通過復習回顧已學過的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引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兩邊一角能不能判斷兩個三角形全等。

          活動二:讓學生首先通過畫圖對兩邊及其夾角對應相等的情況進行對比來判斷所畫的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特別的小組用疊合的方法來進行判斷三角形全等,由此得到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4(兩邊及其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角邊”或“SAS”)。

          活動三:在學生畫出有兩邊及其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的圖上,讓學生觀察,看畫出的三角形是否一定全等。由此得出結論,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老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并揭開秘密,針對此結論用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鞏固。聯系實際: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圖形中三角形全等嗎?由于此圖來自本城市的重要工程,所以學生很快能理解兩邊分別相等且其中一組等邊的對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結論。并說明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是存在的,并可以應用數學解答實際問題。

         。ㄋ模┚氁痪殻昧巳齻例子來鞏固“邊角邊”的應用。由老師引導--學生解決—學生點評—教師點評的流程講解練習。讓學生知道一般的我們寫三角形的有關題時,對應頂點應寫在對應的位置上,并且要知道每一步的理由,但不一定要寫出理由來。鏈接中考要求對學生的答題規范化能獲取高分。比如在第三個題中:3.在△ABC中,AB=AC,AD是∠BAC的角平分線。那么BD與CD相等嗎?為什么?回答相等,然后再說明理由。這樣才規范。還有公共邊的寫法,第一題中就寫成“AC=CA”而第三題的公共邊應寫成AD=AD.中考答題規范化應該從七年級抓起。

          (五)作業布置:完成學案剩下的題。

          (六)課堂小結

         。1)本節課你學了什么?

         。ㄆ撸├蠋煹馁浹。每一節課都送給學生一句有關學習的警句,促進學生對學習興趣培養,讓他們從“你要學”轉化為“我想學”。

          附:

          復習:SSS,ASA,AAS

          結論:兩邊及其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簡寫為“邊角邊”或“SAS”.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3

          今天,我說的教材是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首先,我就《數學課程標準》對教材的要求及設計理念談談自己的認識與體會。

          1.課標對教材的要求知識與技能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三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于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2.教材設計理念

          (1)數學學習素材來源于學生的現實,呈現方式豐富多彩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學生的現實或許更多地意味著與他們直接相關的、發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接觸的事和物,以美麗的童話故事、有趣的小游戲、小謎語、卡通、漫畫、圖片、表格,有時伴有些文字等各種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使得學生對于閱讀教材,沒有枯燥感、恐懼感,又是他們樂到接受和愿意思考的,進而產生一種愿意甚至喜愛的積極情感。(2)教材關注了數學知識的形式與應用,重要的思想概念和思想方法螺旋上升。力圖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所有新知識的學習都以對相關問題的研究作為開始,它們是學生了解與學生這些知識的有效切入點。隨著一個個問題的研討,學生經歷了真正的“做數學”和“用數學”的過程,提高能力。(3)為學生提供了探索、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置了“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以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識。(4)內容設計具有彈性,面向全體學生,讓“人人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關注了不同學生的數學要求。例如就同一問題情境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或開放性的問題,使“人人都能獲解必需的數學”,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由于他們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他們頭腦中所理解的數學帶有日程的個性色彩,通過數學活動,而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二、下面我結合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材,從教材內容、編者意圖與編寫體例方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1、教材內容(1)數與代數——第一章整式的運算與第六章變量之間的關系教材中呈現給學生大量豐富的現實背景,并以學生已有的經驗為出發點,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關注學生探究和運用數學能力的發展。(2)空間與圖形——第二章平行線與相交線、第五章三角形及第七章生活中的軸對稱教材突出空間與圖形的知識背景,吧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融合,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3)統計與概率——第三章生活中的數據與第四章概率由于內容充滿趣味、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動手收集與呈現數據,做概率游戲,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4)實踐與綜合應用——課題學習:制作人口圖2.編者意圖(1)激趣方面編者通過每章節的主題圖,除了讓學生了解本章節的主要內容外,更讓學生體會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數學以及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的文化價值,利用主題圖中有趣的圖形、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的趣味與數學美,創設了情境,揭示了主題,激發了學習熱情。編者還通過“讀一讀”等欄目,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開拓了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2)培養能力方面編者在提供學習素材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學習機會。如“做一做、”“想一想”、“議一議”等欄目,同時要求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以及與同伴交流的方式,形成新的知識,包括歸納法則、描述概念、總結學習內容等,發展學生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等能力,進而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下面我結合七年級下冊第一章《整式的運算》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1.基本要求①經歷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過程,在現實情境中進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發展符號感。②經歷探索整式運算法則的過程,理解整式運算的算理,進一步發展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等能力,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③了解整數指數冪的意義和正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了解產生整式產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會進行簡單的整式加、減、乘、除運算(其中多項式相乘僅限一次式相乘,整式的除法只要求列復項式除以單項式,結果是整式)。④會推導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幾何背景,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⑤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學的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

          2.設計思路為了達到上述教學要求,教材設置了大量的實際背景,一方面是讓學生體會學習整式的一些有關運算的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符號化”的過程,培養符號感。教材幾乎為每一種整式的運算都設置了具體的探索活動,在探索活動中體會整式運算的規律,把握其算理。本章學習活動的設置,關注學生在符號感表達、有效運算合并同建項,去拓展、探索規律等方面技能和能力的螺旋上升。

          3.本章教材的重點是整式及其運算,乘法公式,難點是整式次數的確定,整式的運算意義與算理的理解,為了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材特別突出以下幾個方面:(1)以“問題情境——數學模型——求解模型”為主要線索呈現整式及其運算的內容,注重以問題情境中尋找數學關系,運用符號進行表示的過程。(2)以“觀察——歸納——類比——概括”為主要線索呈現運算法則的探索過程,注重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3)注重整式運算每一步的算理,重視冪的意義、乘法分配律等作用,滲透轉化、類比的思想。(4)從面積的角度解釋多項式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內容,并從直觀上理解這些內容,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4.從前后知識聯系來認識《整式的運算》(1)本章知識是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有理數及其運算》及第三章的字母表示數》的后續與延伸,又是將來學習分式、表式及函數方程、不等式中有關計算的基礎,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分段要求、逐漸滲透、螺旋上升的設計理念。(2)從知識的整合來看,縱向聯系,整試的運算可與前面所學的“求代數式的值”“解方程”等結合應用,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與后面的函數知識中的運算結合,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橫向看,整式運算又可與幾何知識、推理證明相結合,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四、下面結合具體課例《完全平方公式》談談我的一些教學設計具體見課件教學設計思路:

          1、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通過獨立學習、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相信學生并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并且在此過程中有利于我發現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到見解及思維上的誤區,以便指導。探索多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法則的過程:通過拼圖游戲引出法則,由于所拼的圖形的方式含有多種方法,而面積也會有多種表示方法,因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通過對比學生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但大多數同學對其算理不是很清楚,因而學生思維存在不足,這時需教師及時引導,有意識地從代數運算的角度將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轉化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滲透轉化思想及體會乘法分配律的重要作用。

          2、在教學評價策略上,我經常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獲得學習能力放在首位。通過用各種啟發、激勵的語言以及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以上是我對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的教材的理解,不足之處請同仁們多多指教,謝謝!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分式的意義”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中七年級第二學期第十五章的第一節內容,是中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式的概念與整式是緊密相聯的,是前面知識的延伸,同時也是對前面知識的進一步運用和鞏固。學生掌握了分式的意義后,為進一步學習分式、函數、方程等知識作好鋪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2.學情分析

          我任教班級學生基礎不是很扎實,學習能力不夠高.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可能會用分數的定義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體的數,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為了讓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作了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

          3.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分式的概念,并能判斷一個有理式是不是分式。

          (2) 技能目標: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會推斷分式的分母中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圍。

          (3) 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整式和分式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4)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分式的意義,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分式的意義:分式與除法的關系;

         。2)難點:掌握“如果分式的分母的值為零,則分式沒有意義”;“如果分式的分子為零,而分母不為零時,分式的值為零”。

          二、教學方法與學法本節課教師將以引路的形式,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帶著學生去發現和探究新知識,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分析、歸納、概括,通過不斷的實踐和認識,讓學生全面地掌握分式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不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對學習數學充滿信心。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分下面這樣幾個環節

          1.設問激疑,以舊探新,類比聯想,形成概念

          教師先問學生兩個問題,幫助學生回憶分數。

          思考:請各位同學將下列各題用一個恰當的分數來表示:

          1. 一段繩子長3米,把它平均分成4份,則每份長是多少?

          2. 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一輛汽車行駛7小時,從甲地到達乙地,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

          然后教師再請學生看以下兩個問題。

          思考:1.一段繩子長3米,把它平均分成份,則每份長是多少?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80千米,一輛汽車行駛.

          小時,從甲地到乙地,這輛汽車平均每小時的速度是多少?

          學生通過運算、比較;可以發現.

          是一種新的代數式。教師介紹這種新的代數式,我們稱它為“分式”,從而引出課題“分式的意義”。

          接著,教師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類比聯想,給出分式的概念。即兩個數相除可以用“”或“”來表示,如果兩個代數式A,B相除我們也可以用“A÷B” 或“”來表示。

          分式的概念:兩個整式A,B相除時,可以表示為的形式,如果分母B中含有字母,那么叫做分式。如:分母中都含有字母,都是分式。

         。ㄟ@樣的安排可以刺激學生復習和回憶前面所學的知識,選擇能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的舊知識,將新知識的各因素聯系起來,并以組織好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看到了知識的發展過程的同時,也學到了新的知識。通過比較概括,是新舊知識相聯系,通過啟發,激活學生頭腦中的舊知識,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使他們對分式的概念先有一個粗略的總體認識,為下一步的教學作好鋪墊,使學生對反映新知識內容的文字、符號先有一個表層的認識。)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能進行同類項的合并。

          3、通過觀察、比較交流了解教學的分類思想,并能準確判斷出同類項。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

          4、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三、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式教學、合作、交流、觀察、練習、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作為農村學生,我們都知道自己家的菜園里會把西紅柿、黃瓜、茄子、蔥分別栽培在一起,為何不把它們交叉種植呢?

          再如,在小學時,老師會讓我們把水果和非水果進行分類,生活中處處有分類問題,在教學中我們也會遇到一種分類問題,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

          根據下列單項式的`特征試將其分類:

          8n、 -7ab、3ab、2ab、6xy、5n、-3xy、-ab、

          2、形成概念:

          以上式子歸為同類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定義)

          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注意:(1)同類項與系數無關,與字母的排列順序也無關

          (2)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

          (二)強化練習:

          1、思考:下列各組中的兩項是不是同類項?為什么?

          (1)ab與3ab; (2)2a b與2ab ;(3)3xy與- xy;

          (4)2a與2ab (5)-2.1與 ; (6)5與b ;

          2、請同學們思考下面的問題?

          3ab+5ab=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4xy2+2xy2=_______ 理由是_______

          -3a+2b= 理由是_______

          3、不在一起的同類項能否將同類項結合在一起?為什么?

          例如:試化簡多項式3x y-4xy -3+5x y+2xy +5

          解:3x y-4xy -3+5x y+2xy +5--------------找出

          (用不同的標志把同類項標出來!)

          =3x y+5x y-4xy +2xy -3+5 ----------加法交換律

          =(3x y+5x y)+(-4xy +2xy )+(-3+5)--加法結合律

          =(3+5)x y+(-4+2)xy +2 ---------乘法分配律逆用

          =8 x y-2 xy +2 ----------合并

          探討:

          合并同類項后,所得項的系數、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與合并前各同類項的系數、字母及字母的指數有什么聯系?

          (三)例題講解

          例: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類項:

          1).2a b-3a b+ a b 2).2a b+2ab +a b-ab

          3).6a -5b +2ab+b -6a

          解:1).2a b-3a b+ a b=(2-3+ )a b=- a b

          方法是:(1)系數:各項系數相加作為新的系數。

          (2)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數不變。

          2).-2a b+2ab +a b-ab --------------找出

          =-2a b+a b+2ab -ab ----------加法交換律

          =(-2a b+a b)+(2ab -ab)--加法結合律

          =(-2+1)a b +(2-1)ab ---------乘法分配律逆用

          = -a b+ ab ----------合并

          3).6a -5b +2ab+b -6a

          =(6a -6a )+(-5b +b )+2ab-------沒有同類項照抄下來

          =-4 b +2ab

          思考:合并同類項的步驟是怎樣?

          (四)鞏固練習

          1、嘗試訓練:(1)3x +x ; (2)xy - xy ;

          (3)4a+3b+2ab-4a-4b

          2、請你完成:

          (1) 3x-8x-9x (2) 5a2+2ab-4a2-4ab

          (3) 2x-7y-5x+11y-1

          3、知識延伸:

          已知 與 是同類項,求m.n的值。

          4.如果2abn+1與-4amb是同類項,則m=____,n=____;

          5.若5xy+axy=-2xy,則a=___;

          6.在6xy-3x-4xy-5yx+x中沒有同類項的項是______

          (五)課堂小結:

          談一談: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相同字母的指數一樣

          所含字母一樣

         、诮粨Q律

          ③結合律

         、芊峙渎

         、僬页

          A.系數相加減;

          B.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⑤合并:

          合并

          法則

          要點

          (六)布置作業

          1、在下列代數式中,指出哪些是同類項。

          2x2 ,0 ,-3x ,-x2y ,(x+y)2 ,xy2, x2y ,6x ,

          -x2y , 0.5 , -x2 ,2(x+y)2 ;

          2、合并同類項

         、3y+2y ②3b-3a3+1+a3-2b

         、2y+6y+2xy-5 ④6mn+4m2n-3mn+5mn2

          3、填空:

          (1)在( )內填上相應字母,使得2( )3( )2與5x2y3是同類項;

          (2)若x3ym和xny2是同類項,則 = ;

          (3)若(n-3)x2yz和x2yz是同類項,則 ;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學記數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等內容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本節課進一步學習大數的表示方法――科學記數法。科學記數法將在后幾節近似數和有效數字中得以應用,也為科學記數法表示小數打下基礎,本節課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同時也為學習科學中物理化學等知識的有力工具。

          2、說教學目標

          確立的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感,能用多種方式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因此結合學生現有的對數學的認知情況,思維狀況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感體驗確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科學記數法的意義,并學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比10大的數。

          能力目標: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感,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科學記數法的作用,培養團隊精神,激發愛國熱情。

          3、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及現階段學生的學習實際能力確立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感受大數,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

          難點: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采用了問題性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活動為基礎、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為目標”。結合先進手段采用講解法、演示法、討論法實施教學。

          三、說學法

          指導在前一階段,已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因此這一節將繼續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活動,主動探索,發現問題;互動合作,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形成能力。增強數學應用意識,合作意識,養成及時歸納總結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1、預習檢測:

         。1)用科學記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230000; 15800…0(共31個0)

         。ㄒ韵率沁x做題)

          (2)下列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原來各是什么數?

          4.315 ×103; 1.02 ×106

         。3)計算: (8.1 ×108) ÷ (9 ×105)

          8.56 ×102 – 2。1

          設計意圖:

          通過課前預習檢測完成的情況,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疑惑。

          2、創設情境導入問題:

          中國的國土面積約為960 0000平方千米

          07年第二季度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盈利—28000000美元

          我國煤的儲藏量達6000 0000 0000噸

          天然氣資源量約47 0000 0000 0000立方米

          上面各資料有出現較大的數據,這些數記錄過程中容易出錯,那么有沒有其它較為簡便的方法來記錄以上這些數據呢?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激發民族自豪感,體會大數”讀””寫”的困難,從而導出課題。

          3、探究新知

          通過剛才出現的大數引出問題一:以上各數有些什么特點?問題二:有沒有簡單的記數方式?引導學生回答。

          之后讓學生觀察回答10n的數的特征

          講解如何把圖中出現的大數轉換成一個數(只帶一位整數的數)與10的n次冪乘積的形式。進而引入概念科學記數法:一般地,一個大于10的數可以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數,這種記數方法叫做科學記數法(scientificnotation)。注意:(1)1≤a<10(2)n是正整數(3)對于負數的科學表示法,只需要將其絕對值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符號不變。

          設計意圖:

          引出如何用科學記數法表示大數,通過表示方法總結出科學記數法的定義,并且能理解和掌握轉換過程。真個板塊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處理掉,讓學生感到自然過渡。這里體現了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規律。

          4、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設計一個小游戲用科學計數法表示下列各數

          設計意圖:

          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中去消化知識,采用”活動促發展”的基本思路,面向全體落實概念,營造課堂氣氛,使每位同學積極投入,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

          5、探究歸納

          下列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的數,原來各是什數?(指一般用十進制表示的數)

          設計意圖:

          采用”自主探究”的形式,歸納總結反思,培養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逆向思維能力。

          6、實戰演練:

          1、計算

          2、測脈膊(動手實踐題)

          設計意圖:

          鞏固新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數感。

          7、小結:成果發布會

          讓學生暢所欲言,說說收獲與體會。

          設計意圖:

          幫助同學理清知識脈絡,強化重點。

          8、布置分層作業

          1、用科學計數法表示下列敘述中較大的數

          2、應用題(選作)

          3、提高題(選作)

          設計意圖:

          內化知識,培養全體,注重個性發展。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教材內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學習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識及其應用,是中學數學的重要內容,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后,進一步探究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

          本章通過對汽車行駛速度問題的分析,使學生經歷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抽象過程,體會到現實世界中有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既有相等關系,也有不等關系,使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了解不等式。

          2、主要知識結構

          不等式的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以前接觸到的代數式及方程等知識都具有唯一性,給定字母的值,能確定唯一的代數式的值,給定方程能得到唯一的解,而這一節所接觸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卻有無數個解,需要我們去用集合的形式來表示,這對學生形象思維來說是一個大的轉變,所以我們將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和表示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將不等式解集的概念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題學習力求達到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1、理解不等式的意義,不等式解的意義,并能判斷出不等式的解。

          2、理解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數軸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經歷問題的提出→分析→探索→類比的過程,體會到生活中數量關系的多樣性,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重要數學思想。

          情感與態度: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模型,讓學生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師生共同探索不等式的意義及找到不等式的解集的過程,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法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以講學稿為載體,采用探索發現法,以問題為主線,體現“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與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通過情境的分析過程,強化學生的主動探索,加強對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的數學建模思想教學,體現新課程標準里,對重要的概念和數學思想呈螺旋上升的原則。

          四、教學過程分析

         。ㄒ唬﹦撛O情境,導入新課

          (二)師生互動,課堂探究

          1、導入新知,解釋疑難

          (1)不等式的概念

          通過對前面情境的分析,學生對生活中的不等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并對進一步了解不等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此時再引入新的情境,讓學生去分析其中的不等關系,學生樂于接受。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A地50千米,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么條件?

          分析:設車速是x千米/時。

          從時間上看,汽車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則以這個速度行駛50千米所用的時間

          不到小時,即①

          從路程上看,汽車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則以這個速度行駛小時的路程要超過

          50千米,即②

          式子①和②從不同角度表示了車速應滿足的條件。

          (2)不等式的解和解集

          在了解不等式之后,學生很容易將思維轉移到什么樣的值才滿足這個不等式,光憑想像很難得出結果,此時利用多媒體的交互作用,讓學生對未知數的值進行試探。比如:若速度為100千米/時,(多媒體演示)輸入速度x的值為100,多媒體中的汽車隨之進行運動,觀察運動的結果,滿足題目的要求,所以100是這個不等式的解,從中得到不等式解的概念。

          如果學生對這個演示過程感興趣的話,鼓勵學生多進行試探,比如再輸入80、75等,同時穿插一些不滿足題意的值,如40、50等,便于進行對比,尋找這個不等式的解的范圍。在演示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1、不等式的解到底有多少個?

          2、這些解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

          學生回答后,從中歸納得到:只要是大于75的數都滿足這個不等式。用集合的形式表示為,從而得到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圍,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解集。

         。3)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多媒體演示)畫數軸表示不等式解集的過程。

          然后在黑板上按四步引導學生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畫數軸—→找點—→描點—→牽線

          2、歸納類比,尋找解集

         。ㄈ╈柟叹毩,加深理解

          (四)歸納總結,知識回顧

          師生合作,共同歸納。由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歸納,老師進行引導、整理。歸納時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什么叫不等式的解?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

          怎樣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8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全冊。我將從課程目標、內容標準、教材特點和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七個方面對七年級數學教材進行分析:

          1、課程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①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數、整數、方程、不等式;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能運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等進行描述

         、诮洑v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基本性質、變換、位置關系的過程,掌握三角形、四邊形、圓的基本性質以及平移、旋轉等的基本性質,初步認識投影與視圖,掌握基本的識圖、作圖等技能;體會證明的必要性,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

         、蹚氖率占⒚枋、分析數據,作出判斷并進行交流的活動,感受抽樣的必要性,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技能

         、茢祵W思考

          ①能對具體情境中較大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能用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刻畫事物間的相互關系

         、谠谔剿鲌D形的性質、圖形的變換以及平面圖形與空間幾何體的相互轉換等活動過程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幾何直覺

         、勰苁占、選擇、處理數學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斷或大膽的猜測

          ④能用實例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⑤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發展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⑶解決問題

         、倌芙Y合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

         、趪L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垠w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苣苡梦淖、字母或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解釋結果的合理性

         、萃ㄟ^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惹楦信c態度

         、贅酚诮佑|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②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③體驗數、符號和圖形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④認識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以及結論的確定性⑤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2、內容標準

         、艛蹬c代數。學習有理數、整式、方程(組)、不等式(組)等知識,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含的關系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的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系及變化規律的工具,發展符號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瓶臻g與圖形。探索基本圖形(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等圖形)的基本性質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豐富對空間圖形的認識和感受,學習平移、旋轉的基本性質,欣賞并體驗變換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空間觀念

         、墙y計與概率。體會抽樣的必要性以及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進一步學習描述數據的方法

         、葘嵺`與運用。探討一些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發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進一步加深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認識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

          3、教材特點和內容結構

          ⑴課本的編排意圖

          ①正確處理數學、社會、學生三者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又服務于生活。

          ②適應科技發展的形勢,關注社會進步的需求,更新對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認識,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注重培養理性精神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遵循認知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教師營造教學創新的氛圍,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⑵內容的呈現方式

         、僬虑皥D直觀新穎,引言引人入勝。如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的章前圖是一副氣勢宏偉的吊拉橋,引言中列舉了大量實例學校操場上的雙杠,棋盤上的橫線和豎線等生動形象,直觀新穎的圖文,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谡挠"思考"、"探究"、"歸納"等欄目,欄目中以問題,留白或填空形式為學生提供思維發展,合作交流的空間。如教學垂線段最短時,首先提出了一個挖渠的實例,通過探究,讓學生比較垂線段與其他點到直線的連線的長短,從而發現垂線段最短的性質,該性質的應用在日常很廣泛

         、壅潞罅曨},聯系生活實際。選擇習題內容時,密切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我們學的是生活中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既有居民用水節電問題,運輸購物問題,還有農業生產問題等。由于教材中生活化素材較多,學生感到親切,能夠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⑶知識與技能的范圍

          ①了解有理數的有關概念,熟練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法則,靈活運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诹私庹降母拍,掌握其性質和運算法則,能夠熟練地進行整式的運算

          ③了解有關方程、方程組的概念;靈活運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解方程和方程組,能夠分析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組解應用題

          ④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概念,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并把它們的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堇斫馄矫嬷苯亲鴺讼档母拍

          ⑥了解統計的思想,掌握一些常用的數據處理方法,能夠用統計的初步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哒莆障、換元等常用的數學方法,解決某些數學問題,理解"特殊—一般—特殊"、"未知—已知"、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和把復雜問題轉化成簡單問題等基本的思想方法

         、嗤ㄟ^各種運算和對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的變形以及重要公式的推導,通過用概念、法則、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崃私庖阎c未知、特殊與一般、正與負、等與不等、常量與變量等辯證關系,了解反映在數與式的運算和求方程解的過程中的矛盾轉化的觀點

          ⑩理解有關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圓的概念和性質,掌握用這些概念和性質對簡單圖形進行論證和計算的方法會用直尺、圓規、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畫幾何圖形12逐步養成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逐步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從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4、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

         、艡M向序列

          七年級數學共有十章內容,上冊四章,下冊六章,各章在內容上安排如下:

         、儆欣頂。從實例引入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乘除法和乘方運算的意義、法則。有理數的運算是本章的重點,對法則的理解是難點,克服它的關鍵是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谡降募訙p。由實例引出單項式、多項式的概念及合并同類項、去括號法則、整式的加減。本章主要內容是整式的加減運算,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是整式加減的基礎,它們是本章的重點,也是難點。突破這一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必要的練習,熟練掌握運算法則

         、垡辉淮畏匠獭V饕ㄒ辉淮畏匠谈拍睢⒔夥皯。解法和應用是全章的重點和難點。準確找出等量關系,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

          ④圖形的初步認識。從日常熟悉的物體入手,抽象出簡單的幾何體,認識點、線、面、體的概念以及直線、射線、線段和角的有關概念。線段和角的有關性質是本章的重點,本章多從實物和模型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幾何圖形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菹嘟痪和平行線。主要包括相交線、平行線。相交線主要研究垂線的性質,平行線研究平行線的判定和性質以及平移。本章的重點是垂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斷和性質。逐步深入地讓學生學會說理是本章的難點。在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奁矫嬷苯亲鴺讼。主要內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點與坐標的對應關系,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標表示平移等知識。本章只要求學生會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建立點與有序數對的一一對應關系,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加強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

          ⑦三角形。包括"三角形的有關概念"、"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多邊形及其內角和"、"鑲嵌".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認識并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通過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并在添加輔助線上加以指導,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證明方法

         、喽淮畏匠探M。主要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解法和應用。以方程組為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注意本章內容與前面內容的聯系與區別,做好"一元"向"多元"的轉化,提高分析問題中數量關系能力

         、岵坏仁胶筒坏仁浇M。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概念、性質、解法及應用,并能把解集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以不等式(組)為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重點。在教學中,從多角度啟發學生思考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鈹祿氖占、整理與描述。利用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從而得出結論

          ⑵縱向整合

         、儆欣頂岛驼郊訙p。有理數體現了數的擴充和運算的一致性;整式的加減體現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通過有理數和整式加減的運算,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經歷把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方程或不等式的模型,重視建模和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蹐D形的初步認識和平面直角坐標系。讓學生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經歷由實際問題抽象數學問題,認識線段、角、平面直角坐標系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相交線與平行線、三角形都是借助所學的幾何知識,培養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④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使學生充分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社會和各學科領域的廣泛應用,調動學生學習統計的積極性和應用技能,為后面學習概率打下基礎總而言之,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體系都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5、教學建議

          ⑴通過靈活地使用教材,設計新穎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如教學"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時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或制作正方體,使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接著在課堂上讓學生去動手實際展開它,讓學生通過交流、比較、判斷、思考,發現不同的展開情況,歸納各種情況的所屬種類,極大地調動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

          ⑵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針對本套教材的特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適合學生情況的學案導學,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適時適當地點撥、答疑,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亲鹬貙W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分層編排,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學困生,多鼓勵,多表揚,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拓展題,培養他們的數學能力

          6、評價建議

         、抛⒅貙W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

         、魄‘斣u價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基準,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侵匾晫W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能否結合具體情境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能否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否體會到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能否用文字、字母、圖表等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表達;能否解釋結果的合理性;能否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仍u價主體和方式要多樣化。將自我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和社會有關人員評價結合起來。評價方式要多種多樣,既可采用書面考試、口試、作業分析等方式,也可采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大型作業、建立成長記錄袋、分析小論文和活動報告等方式

          ⑸評價結果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在呈現評價結果時,應重視定性評價的作用,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7、課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艑嵺`活動材料——應充分利用并開發實物材料和設備(如計數器、釘字板、立體模型、校園設施)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

          ⑵音像資料與信息技術——可以開發錄像帶、光盤等音像資料,并使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成為數學課堂的資源,積極組織教師開發課件

          ⑶其他學科的資源——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創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中的問題

         、日n外活動小組——可以開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創新精神

          ⑸圖書館資源——應基本滿足學生課外閱讀的需要,這對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蕡罂s志、電視廣播等媒體——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應充分地從中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素材

         、松鐓^、少年宮、博物館等活動場所——可以從中尋找合適的學習素材,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讨橇Y源——應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上的智力資源,如邀請有關專家為學生和教師講課、就一些問題向專家請教、查閱有關數學教育的國際資料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多邊形的內角和》。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的內容,分兩課時,我今天說的是第二課時。對本節課我將從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結構設計、教學媒體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六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背景分析

          1、學習任務分析:

          《三角形》這一章章節結構是“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多邊形及其內角和”、“課題學習鑲嵌”。按照傳統的教材編寫程序,受三角形、多邊形、圓順次展開的限制,這些內容分別設置在不同年級,而新教材是一種專題式設計,以內角和為主題,先三角形內角和,再順勢推廣到多邊形內角和,最后將內角和公式應用于鑲嵌。這樣看來“多邊形及其內角和”就起到了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橋梁作用。在前一節已經學習了多邊形以及多邊形的對角線、多邊形的內角、外角等概念,三角形是多邊形的一種,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和特殊的四邊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內角和,所以這節課很適合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總結多邊形內角和公式。適合采用”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是本節課的重點。

          2、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七年級學生大約十二三歲,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比較厭倦,本節課采取教師引導下的自主探究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

          (2)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的知識關聯區:本節課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學生對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內角和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估計學生在探究任意四邊形內角和時會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邊形為三角形這一過程會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以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把難點分散,利于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二、教學目標設計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四個方面:

          知識與技能:

          通過實驗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數學思考:

          1、經歷歸納、猜想、推理等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復雜問題化為簡單問題,化未知為已知的思想方法。

          2、通過把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的過程,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感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解決問題:

          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的公式,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態度:

          通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同時,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

          三、課堂結構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創設情景、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拓展與探究、反思與作業五個環節。

          四、教學媒體設計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直觀的東西更容易接受,我采用了多媒體課件這一教學媒體,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并且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供了幫助。另外利用實物展臺可以節省時間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

          我設計了兩個情景:

          情景一:演示顯示生活中的各種多邊形模型,直接引出課題:您想知道任意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嗎?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探討多邊形的內角和。直接導入,簡潔明快,使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

          情景二:拋出問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長方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學生積極動腦回顧并回答,目的是建立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的聯系,有助于后繼問題的解決。也易于學生接受。

          2、建立模型:

          活動1:

          猜一猜: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多少度?引導學生從正方形、長方形這兩個特殊的多邊形的內角和,很容易猜測出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度。

          議一議:你是怎樣得到的?你能找到幾種方法?學生可能找到以下幾種方法:①“量”——即先測量四邊形四個內角的度數,然后求四個內角的和。學生的度量過程可能會產生誤差,所以利用幾何畫板演示,易于學生理解②“拼”——即把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剪下來,拼在一起,得到一個周角;③“分”——即通過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把四邊形分割成三角形。這一環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推理能力。鼓勵學生尋找多種分割形式,深入領會轉化的本質——將四邊形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然后由各小組成員匯報探索的思路與方法,講明理由。此環節為了節省學生在黑板前重新畫圖的時間,可以讓學生利用實物展臺展示圖形,亮出觀點,鼓勵學生接受別人觀點的同時,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發展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想一想:這些分法有什么異同點。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鼓勵。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借助輔助線把四邊形分割成幾個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求得四邊形內角和,這是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轉化的思想方法。

          活動2:

          選一種你喜歡的上述分割的方法,求出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內角和。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分組活動。教師深入小組,參與小組活動,及時了解學生探索的情況。然后由各小組成員利用實物展臺匯報探索的思路與方法,講明理由。通過增加圖形的復雜性,再一次經歷轉化的過程,加深對轉化思想方法的理解,體會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同時,在四邊形的基礎上,探索連續整數邊數的多邊形的內角和與邊數間的關系。為活動3歸納n邊形的內角和準備素材。讓學生選擇一種方法求內角和的目的也是為活動3奠定基礎,便于公式的總結。但是還是有可能出現其它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由四邊形內角和求五邊形內角和,由五邊形內角和再求六邊形內角和,依次類推,但是這種方法給活動3公式的得出帶來困難。所以教師要因勢利導,給學生正確的評價。在探索的過程中再一次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活動3:

          想一想、議一議:n邊形的內角和怎樣表示呢?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分組活動,解決問題。也有可能出現剛才那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要因勢利導,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學生可能會歸納總結得出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以下不同形式的公式

          ①(n—2)180° ②180°n—360° ③180°(n—1)— 180°

          通過任意多邊形轉化為三角形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通過多邊形內角和的探索,讓學生從特殊到一般歸納總結出多邊形內角和公式,體會數形間的聯系,感受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推理過程和數學思考方法。在探索的過程中,再一次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3、解釋與應用

         。1)智慧大比拼。通過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利用當堂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本節知識。目的是檢驗學習效果,讓學生經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給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空間,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情系奧運。引導學生利用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解釋小明的設想能否實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以及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并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4、拓展與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種截取情況,根據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結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討、勇于創新。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體會成功的喜悅。

          5、反思與作業

          請學生談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并整理自己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回味成功的喜悅,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是給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表現的機會,這也是給教者本身一個反思提高的機會。

          分層次留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都有收獲和進步。

          六、教學評價設計:

          學生學習水平評價: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是否獨立思考;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興趣濃厚;是否善于合作;能否主動探索;能否自由表達。

          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通過解釋與應用,拓展與探究兩個環節初步了解部分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后通過分層次作業,三天后進行的小測驗,了解學生對本節內容的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對教學中的疏漏進行彌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根據學生回答,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反饋,同時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和不同難度問題,教師要及時的給予反饋和評價。另外,通過學生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表現,教師也要進行自我反思。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是新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第八章第一節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主要學習和二元一次方程組有關的四個概念。本節內容既是前面知識的深化和應用,又是今后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預備知識,占據重要的地位,是學生新的方程建模的基礎課,為今后學習一次函數以及其他學科(如:物理)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建模的思想方法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引導作用,因此本節課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及它們的解的概念,通過實例認識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組也是反映數量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

          [數學思考]

          體會實際問題中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反映現實世界多個量之間相等關系的一種有效的數學模型,能感受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重要作用。

          [解決問題]

          通過對本節知識點的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

          引導學生對情境問題的觀察、思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運用數學知識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獲取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重點與難點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上述地位與作用的分析及教學目標,本節課中相關概念的掌握是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組)解的個數的確定。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希望平等交流研討,厭煩空洞的說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激發他們的興趣。一方面通過學案與課件,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自主練習,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人合作的精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樂趣。

          三、教法與學法

          1.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在教學中不只傳授知識,更要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結論的方法。正所謂“教是為了不教”。所以我采用引導發現法為主,情景問答法、討論法、活動競賽法、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等完成本節的教學,真正做到教師的主導地位。

          2.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本節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歸納總結,運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開拓自己的創造思維。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究,這也符合數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

          四、教學過程與課堂活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把教學過程設計為五個環節:

         。。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NBA籃球聯賽情景再現,利用世界男籃亞裔球星林書豪激勵學生相信自已能夠創造奇跡的勵志教育,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調動學生順利引入新課。

         。。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概念的教學,不糾纏于其語言本身,而是通過類比整合形成新的概念。由于學生對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已經很了解,我主要采用了類比的方法,弱化概念的教學,強化對概念的正確理解,通過學案與課件相結合的方式,以題組形式分層漸進式訓練,讓學生明晰概念,鞏固概念,強化概念,提升能力。

          3拓展延伸,深入概念

          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是一個不斷循序上升的過程,而教學過程更是一個生動活沷,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腦動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當堂檢測,強化概念

          通過課堂隨機選題的形式答題,通過合作小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互相競爭,將小組的認知成果轉化為全班同學的共同認知成果,從而營造寬松、民主、競爭、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成功的喜悅,從而充分體現數學教學主要是學生數學活動教學的基本理念。

          5.反思小結,回歸概念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培養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養成及時反思的習慣。

          五、教后反思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人人關心數學教育的未來》的報告中指出“沒有一個人能教好數學,好的教師不是在教數學,而是在激發學生自已去學數學”。只有學生通過自已的思考建立對數學的理解力,才能真正的學好數學。本節課,我致力于讓學生自已去發現數學,研究數學,加強數學思想、方法及科學研究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不斷從“學會數學”到“會學數學”,但教無止境,課堂仍然留有遺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從這樣的三個方面加強對課堂的研究:

          一是加強對學法研究、學情研究,讓教學方式與內容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更貼近學生實際;

          二是重視學生課堂的學習感受,營造民主、開放、合作、競爭的學習氛圍;;

          三是提高教學機智、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方法,科學、合理、靈活地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問題。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并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后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合并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并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梢哉f合并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2、 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欲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于是我根據學生和中小學教材銜接的特點設計了這節課。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理解多項式中同類項的概念,會識別同類項。

          (2)使學生掌握合并同類項法則。

          (3)利用合并同類項法則來化簡整式。

          2.能力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了解數學分類的思想;

          并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并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并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并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3.過程與方法:組織學生參與學習、討論,在合作探究活動中獲取知識。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點,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點: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難點: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并同類項。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 教法分析: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我在教學中選擇互助式學習模式,與學生建立平等融洽的關系,營造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氛圍,共同在實驗、演示、操作、觀察、練習等活動中運用多媒體來提高教學效率,驗證結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 學法分析: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過程,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充分發揮主體性作用。七年級的學生,從認知的特點來看,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欲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因此,在學習上,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類比、活動、猜想、驗證、歸納,共同探討,進行小組間的討論和交流、利用課件和實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應用意識和發散思維。

          五、教學過程:

          1. 5+3= , 42= .

          2. 2 ab 的系數 是次數是

          3. 組成多項式2x y-3 xy2+1的項分別為 , , .

          4. 30米+50米= . 復習舊知識,為新知識作鋪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創設情境

          一問題1:

          我們到動物園參觀時,發現老虎與老虎關在一個籠子里,熊貓與熊貓關在另一個籠子里。為何不把老虎與熊貓關在同一個籠子里呢?

          問題2:

          (1)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還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類?能舉出例子嗎?如:垃圾、零錢、水果及各種產品分類.

          (2)生活中處處有分類的問題,在數學中也有分類的問題嗎?目的在于引發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加強學科聯系,并注意聯系生活,同時為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形成概念議一議:

          10a和20a 2b2 和 6b2 -9xy和 5xy 5ab 和 -13ab 有什么共同點?

          2.思考:歸為同類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導學生看書,讓學生理解同類項的定義)

          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點去觀察、歸納、總結得出同類項的概念。

          強化概念

          1、真真假假下列每組式子分別是同類項嗎?為什么?

          (1) x與y; (2)a b與ab ;-3pq與3pq;

          (4)abc與aca 與a ;(5)a b與a bc;

          2、K取何值時,-3 x y與-x y是同類項?

          3、 填充: (1)在( )內填上相應字母,使得2( )3( )2與-x2y3是同類項;

          (2)若 和 是同類項,則 = ;使學生牢固掌握同類項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2

          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您們好!

          我叫初雨,來自北京市朝陽區的日壇中學.很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教學基本功的展示活動并得到您們的指導.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的5.3節《平行線的性質》(第一課時).下面我就從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分析;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的選擇;教學過程設計這四個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認識作一個說明.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小學已經有所了解(結合生活情景了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系),本章將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研究.本節課在理解了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平行線的性質展開研究.并在探索性質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進一步學習有條理的思考與表達.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要求和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了解平行線的性質,并能運用它進行簡單的運算和證明;

          2.能夠運用“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這一基本事實證明平行線的性質(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3.通過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的過程體驗探索性質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的學風.

          二、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分析

          平行線的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后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這部分內容是后續學習的基礎,讓學生通過探索活動來發現結論,經歷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可增強學生對性質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為:探究平行線的性質.

          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基本圖形的性質和判定方法,且它們互為逆命題,所以學生很容易在記憶和使用時將其混淆.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為:明確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

          三、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的選擇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方式為啟發探究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通過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逐步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樂于思考、勤于動手、勇于表達的學習習慣,挖掘學習潛能;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另外,我注意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能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利用幾何畫板制作圖形,并讓圖形動起來,借助測量功能度量角的度數,有助于學生在觀察圖形運動變化的過程中,發現其中不變的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從而發現圖形的性質,變抽象為直觀,變復雜為簡單,加快了教學節奏,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結構設計】

          本節課的流程分五部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探究新知實驗猜想;歸納性質說理證明;應用新知鞏固練習;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008年8月8日將在北京舉辦第29屆奧運會,承辦多項比賽項目的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北四環和安苑路之間,這兩條路互相平行,現需要修建一條貫穿兩條路的新干線,設計新修道路與安苑路夾角為65,那么它與北四環的夾角是多少度?

          通過學生熟悉并關注的奧運道路建設問題作為引入,創設情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地圖中抽象出基本圖形,將問題轉化為探索兩直線平行,同位角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系.

          〈二〉探究新知實驗猜想

          本環節設置了學生活動和教師演示兩個環節.

          學生活動:

          1.作出兩條平行直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標出所得的8個角,你能借助你所畫的圖想辦法解決如果已知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有怎樣的數量關系這個問題嗎?如果兩直線平行,內錯角、同旁內角又各有怎樣的數量關系呢?

          學生首先獨立完成活動1,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開放式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能否按要求正確畫圖并準確標記直線和角;能否準確找出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分別進行討論,并得出正確結論.對于學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具體的幫助、鼓勵和指導,使全班同學都能積極參與探索活動.

          2.在小組內同伴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一樣嗎?得到的結論相同嗎?并把自己的猜想表述出來.

          學生以四人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進行度量;(2)通過剪紙拼圖進行比較.

          通過交流積累了較為充分的事實基礎,為有效地進行歸納概括提供了幫

          助.教師深入合作小組,傾聽學生的見解,時刻關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生成的新問題,并給予適時的指導點撥,鼓勵學有困難的學生積極投入到討論中,注意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

          3.展示探究過程和結論

          合作小組代表上臺借助投影全面展示本小組的探究過程和結果,教師注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各種方法,并關注學生敘述結論的語言是否準確.

          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與他人合作交流,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同伴間的合作交流又能彌補個人的思考有時難以全面和深入的情況,從而幫助學生獲得較強的感性認識,充分體現認知過程.探究平行線的性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充分經歷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得出猜想的探究過程,突出重點.適當的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身心素質.

          教師演示:

          平行線的性質比較抽象,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直觀教學,利用幾何畫板的度量功能分別量出三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度數,讓學生直觀驗證探究的結論.然后改變截線的位置,幫助學生在運動變化中進一步明確其中不變的數量關系.

          〈三〉歸納性質說理證明

          1.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在學生合作交流后,教師歸納并板演平行線的性質,規范文字語言.

          2.試一試用符號語言表達上述三個性質.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教師組織學生互相補充,并出示準確形式.

          如圖:

          性質1.∵a∥b,性質2.∵a∥b,性質3.∵a∥b,

          ∴∠1=∠2.∴∠2=∠3.∴∠5+∠6=180o.

          幫助學生理解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推理打下基礎.

          3.你能根據平行線的性質1說出性質2、3成立的道理嗎?

          例如:如圖,

          ∵a∥b,

          ∴∠1=∠2.()

          又∵∠3=,(對頂角相等)

          ∴∠2=∠3.

          類似的,對于性質3請寫出推理過程.

          學生觀察圖,獨立思考填空.此處將由性質1推導性質2的過程以留白形式出現,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初步養成言之有據的習慣,從而能進行簡單的推理.教師關注學生獨立書寫性質3的推理過程中能否做到知識的合理遷移,書寫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從“說點兒理”向“說清理”過渡,由模仿到獨立操作逐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對比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和性質,你能說出它們的區別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判定與性質最大的區別在于條件和結論互逆,即從角的相等或互補關系得到兩直線平行是平行線的判定;反過來,由直線的平行得到角的相等或互補關系,是平行線的性質.這里是學生升入初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判定和性質,要讓學生明確它們之間的區別,防止在應用時發生混淆.為后面學習其他圖形的判定和性質作好鋪墊.

          〈四〉應用新知鞏固練習

          1.現在你能解決奧運會道路建設的問題了嗎?

          2.已知:如圖1,MN∥EF,CD分別交MN、EF于A、B,

          找出圖1中相等的角,并說明理由.

          3.如圖2,填空:

         、佟逧D∥AC(已知)

          ∴∠1=∠C(

          ;)

         、凇逜B∥DF(已知)

          ∴∠3=∠()

         、邸逜C∥ED(已知)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4.如圖3,∠1+∠2=180,∠3=108,求∠4的度數.

          首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引入問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并讓學生體會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第2題回歸基本圖形讓學生充分指出相等的角(包括對頂角),從而體會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以達到轉化角的效果;第3題從不同角度應用性質,強化重點知識的理解;第4題先判定平行再應用性質進行簡單的推理計算,從而在解題過程中辨析判定和性質,要求學生會用平行線的性質進行計算.隨堂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老師從學生解題過程中了解教學效果,從簡單圖形到復雜圖形、從單一知識到幾個知識的綜合運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識圖能力,逐步提高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歸納小結布置作業

          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性質:

          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2.平行線的性質和判定的區別與聯系

          條件結論

          判定

          性質

          3.我們知道了能夠運用平行線的性質得到兩個角相等或互補的結論,它是后面學習中進行計算和證明的常用依據,可以用來轉化角.

          4.回顧發現平行線的性質所經歷的環節,感受發現圖形性質的方法.

          師生共同對本節課進行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從知識和技能兩方面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回顧平行線的性質,突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說明白性質和判定的聯系和區別,課下完成對比表格,下節課進行展示,從而突破難點;最后教師點明平行線的性質的作用及發現圖形性質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認識.

          分層作業:

          (1)看書P21—P23(補全書上留白,劃出重點內容);

          (2)書P25習題5.3第1—6題;

          (3)探究題(選作)

          如圖1: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當已知條件不變,而圖形變為如圖2時,結論改變了嗎?圖3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圖4所示,∠1+∠2+∠3+…+∠n的和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規律嗎?

          作為課堂教學的評價延續,可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適時的指導.看書幫助學生養成復習的好習慣;必作題進一步鞏固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應用;選作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探索空間,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您們的批評指正,謝謝!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3

          一、課時安排說明

          《近似數和有效數字》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認識近似數和精確數;第二課時,掌握精確度和有效數字等相關知識。

          二、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本章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對生活中的較小數據以及近似數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經歷了一些探索、發現的數學活動,積累了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并且經歷了很多合作學習的過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三、教學任務分析

          在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近似數;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近似數的作用,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選取近似數;結合實際問題情境讓學生充分認識有效數字的概念,能按照要求取近似數,并體會近似數的意義及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學中所采用的問題情境盡可能來源于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與數據有關的素材,使他們體會所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為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精確度及有效數字的概念,并能熟練運用。

          2.提高學生分析數據,處理數據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和能力。

          本節的教學重點:掌握精確度及有效數字的概念,并能熟練運用。

          本節的教學難點:如何確定一個數據的有效數字。

          四、教學設計分析

          本節課設計了七個教學環節:回顧復習、學習新知、例題講解、課堂練習、拓展提高、知識小結、布置作業。

          第一個環節:回顧復習

          活動內容:

          1.閱讀報道

          中國是世界面積第3大國;中國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中國共劃分34個省級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人口約12.9533億,占世界人口的21.2;共有56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600萬人。

          2.回答問題

          你能找出這篇報道中的精確數據和近似數據嗎?

          3.知識回顧

          1.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明確近似數產生的原因。

          2.會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并能進行合理比較。

          活動目的:改變原有的直接復習知識模式,通過閱讀一篇報道,找出其中的近似數和精確數達到復習上一節內容的目的。其一可以改變枯燥的概念復習,使復習環節變得更加有趣;其二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例如此報道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我們的祖國。

          活動注意事項:(1)復習過程中雖然不直接的對概念進行復習,但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仍應對上節所學概念加以鞏固(2)復習一方面是對上節課的回顧和總結,同時也應為新課的學習和探究作和鋪墊和作準備工作。

          第二個環節:學習新知

          活動內容:學習新概念

         。1)精確度:

          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個數的近似數時,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精確到哪一位。

         。2)有效數字:

          對于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到的數位止,所有的數字都叫做這個數的有效數字(significantdigits).

          活動目的:通過學習精確度和有效數字兩個新的概念,為下面解決實際問題做好準備工作。

          活動注意事項:(1)對于精確度概念的理解,要做到把精確度和四舍五入法有機的統一。讓學生明確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說這個近似數精確到哪一位;(2)對于有效數字的理解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從那個數字起,到那個數字止;(3)這兩個概念是這節課的基礎和關鍵,只有讓學生真正理解這兩個概念,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實際問題。

          第三個環節:例題講解

          活動內容:

          例3按要求取右圖中(見教科書)溶液體積的近似數,并指出每個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1)四舍五入到1毫升;(2)四舍五入到10毫升

          解:(1)四舍五入到1毫升,就得到近似數17毫升,這個數有兩個有效數字,分別是1,7;

         。2)四舍五入到10毫升,就得到近似數20毫升,這個數有一個有效數字,是2.

          例4據中國統計信息網公布的xxxx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表明,我國的人口總數為1295330000人。請按要求分別取這個數的近似數,并指出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祿䜩碓矗簑ww.stats.gov.cn)

         。1)精確到百萬位;(2)精確到千萬位;(3)精確到億位;(4)精確到十億位。

          活動目的:通過對例3的學習讓學生對精確

          度和有效數字的應用有了初步的認識,并且對這兩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例4的學習讓學生學會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近似數。

          活動注意事項:(1)在例3的學習中,第二個問題得到近似數20毫升,部分學生會誤認識有效數字的個數是兩個,這時,教師一定要對該知識分析透徹,從定義的角度讓學生明確如何正確的判斷有效數字。(2)例4中對于較大數據,為了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出近似數的有效數字,例如:例4中,若不用科學記數法表示近似數據,則(2)和(3)的結果均可表示為1300000000,除非用文字加以注釋,否則難以區分,因此,教師最好要求學生對于某些數據要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第四個環節:課堂練習

          活動內容: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0.03精確到百分位,有一個有效數字B.1423精確到個位,有四個有效數字

          c.87.4精確到十分位,有三個有效數字D.5.670×10精確到百分位,有三個有效數字

          2.下列各近似數精確到萬位的是()

          A.35000B.4億5千萬c.3.5×104D.4×104

          3.0.03296精確到萬分位是,有個有效數字,它們是。

          4.近似數0.8050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字,是。

          5.近似數4.8×105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字,是。

          6.近似數5.31萬精確到位,有個有效數字,是。

          7.一箱雪梨的質量為20.95㎏,按下面的要求分別取值:

         。1)精確到10㎏是㎏,有個有效數字,它們是;

         。2)精確到1㎏是㎏,有個有效數字,它們是;

         。3)精確到0.1㎏是㎏,有個有效數字,它們是。

          活動目的:通過課堂練習鞏固落實學生對精確度和有效數字這兩個知識點的應用。

          活動注意事項:(1)前六個練習題是沒有實際背景的基礎練習,要求學生應在短時間內高效完成,第七題是實際應用問題,要讓學生學會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間的互相轉化。(2)例如近似數4.8×105精確到哪一位的這類判斷精確度的題目要強調先還原數據,再判斷精確到哪一位。

          第五個環節:拓展提高

          活動內容: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可以粗略的看成是一個長方體,撒哈拉沙漠的長度大約是5149900m,沙漠的深度大約是3.66m。已知撒哈拉沙漠中沙的體積約為3345km3。

          (1)將沙漠的沙子的體積表示成立方米,并保留兩個有效數字;

         。2)撒哈拉沙漠的寬度是多少?(保留三個有效數字)

         。3)如果一粒沙子體積大約是0.0368mm3,那么,撒哈拉沙漠中有多少粒沙子?(保留三個有效數字)

          解:(1)3345km3=3345×109m3=3.345×103×109m3≈3.3×1012m3

          活動目的: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掌握精確度及有效數字的概念,并能熟練運用。這個環節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要通過數據的計算,再按要求取近似數據。

          活動注意事項:(1)要提醒學生注意單位的換算,數據計算必須在單位統一的情況下才能進行;(2)計算過程提倡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運算;(3)對于能力達不到的學生在這一環節不做過高要求。

          第六個環節:知識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本節課上應該掌握的相關知識:1.掌握精確度和有效數字的概念。2.會按照要求利用科學記數法取近似數。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強調與補充,學生暢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活動目的:一方面通過小結對今天所學知識進行一個概括和升華,對學生易錯的知識加以強調和補充;另一方面,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活動注意事項:在總結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在這一環節中要仔細聆聽,對于學生的錯誤和漏洞要及時作出糾正和補充。

          第七個環節:布置作業

          活動內容:

          教材習題3.3知識技能1,2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引進了負數及分析了有理數的分類后給出的。數軸是理解有理數的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利用這個數學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數的概念、大小比較等,還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包括絕對值,有理數的運算等,非常直觀地把數與點結合起來,滲透著初步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以后的知識概念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學習任務分析:

          1、要求學生會正確畫出數軸初步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的點的對應關系。

          2、能將有理數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

          3、通過觀察數軸上的點的位置關系初步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并能通過數軸上點的移動說出表示點的數

          三、目標分析:

          1、通過回憶和實例使學生掌握數軸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

          2、通過動手畫數軸和數軸的概念,觀察數軸上點的位置關系,了解點與數之間的關系。

          3、通過圖形與數量的對應關系了解數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數形結合。

          4、通過實例啟發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充分體驗實踐生活離不開數學

          四、教法選擇:

          創設情景、動手操作、模擬演示、啟發引導、學習應用、發展能力。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教學中注意課堂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狀態,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大膽猜想、動手操作。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思維活動提供具體、直觀、感性的支持,所以本節課的設計借助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啟發誘導,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

          本節課的引入采用先回憶再從實例引入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概念的得出采用比較探索式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中,讓學生自已動手畫數軸,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改變原來的"聽數學"為"做數學"。

          數軸應用采用分層式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特別注重基本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現數學應用于生活的一面。

          五、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和突破:

          1、正確畫出數軸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首先回憶小學生學過的知識直線上用點表示數量數軸的三角形,再通過實物如:標尺、溫度計等,要求同學們通過觀察能建立數軸的概念模型通過提問:標尺及溫度計上的數據有什么規律?從而引出數軸的方向性及數軸的原點和單位長度,上面的過程可以由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從而概括數軸的概念即三要素。

          2、變式;從而也可歸納出數軸商店表示即,數與點的對應關系。

          通過例題要求學生動手操作畫出數軸并描述點

          說明:

         。1)可能有不少學生會忘記正方向

         。2)原點左邊的數的表識會發生標反的錯誤。

         。3)數軸上的正方向,同時也表示由小到大的方向。

         。4)單位長度的截取可以是任意長度,不是唯一的。

         。5)數軸的方向也不是唯一的,如溫度折線圖等,方向也可以是向上的。

          3、正確畫出數軸后,即使點在數軸上的表示,整數的表示學生很容易理解,強調一下,分數和小數的表示是這一節課的難點,首先通過例題:

          通過在數軸上描點:4,-2,-4,5,1/3,0

          先對數進行分類,正數,零,負數,負數在0(既原點)的左邊,正數在原點的右邊再按整數和分數描點,通過練習鞏固能說出數軸上的點表示什么數?

          P23練習中第3題為下節課的內容做下了鋪墊,即數的大小比較,這里要求學生能在新排列一下,使學生能了解數軸哂納感,負數、0、正數,之間的關系。

          4、提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在+3和+4之間沒有正數

          (2)在0和—1之間沒有負數

         。3)在+1和+2之間有無窮個正分數

          (4)在0、1、和0、2之間沒有正分數

          這題通過數軸的直觀描述進一步說明數軸上的點與有理數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第二章第二節《整式的加減》第二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等六各方面進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去括號》是中學數學部分的一個基礎知識點,是在前面學習了有理數、單項式、多項式、同類項、合并同類項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它是整式的化簡和整式的加減的基礎,為進一步學習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等后續數學知識做好準備,同時也是是以后分解因式、解方程(組)與不等式(組)、函數等知識點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接受這個知識點存在一個思維上的轉換過程,同時它也是一個難點,因此去括號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ǘ⿲W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有理數的運算、單項式、多項式、整式、合并同類項,而且在小學就學習了乘法分配律并用其進行簡便運算,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但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用字母表示數以及式的運算還不太熟悉,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 “字母表示數”的問題,接下來要讓學生理解字母可以像數一樣進行計算,所以本節課類比數學習式,數的運算性質和運算律在式的運算中仍然成立,讓學生通過類比學習充分體會“數式通性”,為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打好基礎,從而實現數到式的飛躍。

         。ㄈ┙虒W目標

          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數學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我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學生經過觀察、合作交流、討論總結出去括號的法則,并較為牢固地掌握。

         。2)理解去括號就是將分配律用于整式運算,掌握去括號法則。

          (3)能正確且較為熟練地運用去括號法則化簡整式。

          數學思考:

          經歷類比帶有括號的有理數的運算,探究、發現去括號時的符號變化的規律,歸納出去括號法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

          解決問題: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

          情感態度:

         。1)讓學生感受知識的產生、發展及形成過程,培養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培養他們的協作意識。

          根據學生的實際以及教學所需達到的目標我確定以下重難點:

          重 點:去括號法則,準確應用法則將整式化簡.

         。P鍵:理解去括號法則的依據是乘法分配律.)

          難 點:括號前面是“-”號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都變號.(學生非常容易出錯)

         。ㄋ模┙谭▽W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思維所呈現出的具體、直觀、形象之特點,為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選用“類比——探索——發現”的教學模式。

          通過直觀教學,借助已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以“自主參與、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索式學法為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五)教學過程

          綜合以上分析,為了緊扣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知識回顧

          1、回顧乘法分配律

          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于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為: a(b+c)=ab+ac

          2、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把括號去掉嗎?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從回顧已有的知識出發,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興奮狀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為本節課的引入做好鋪墊。

          處理方法:以組為單位課前完成,課上一小組板演,其他組做補充。

          第二環節、新知探究

          用幻燈片展示問題:小明和小聰一共帶了10元錢去學校小賣部買零食,小明買了兩個冰淇淋和兩個草莓蛋糕,小聰也拿了同樣的食品,冰淇淋a元/個,草莓蛋糕b元/個,他們剩下的錢可以怎樣表示?

          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發現:10-2(a+b)或10-2a-2b

          即10-2(a+b)=10-2a-2b

          我們發現這兩個整式有括號的與沒有括號的可以相等,那是怎樣把有括號的整式變為沒有括號的整式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去括號。從而引如以下兩個探究活動

          合作探究(一) +(a-3)與 -(a-3)的探究

          問題1:你能利用乘法分配律計算嗎?

          (1) (+1)(a﹣3)=_______ ; (2) (﹣1)(a﹣3)=_______ ;

          問題2:請你試填,將式子中的括號去掉:

          (1) +(a﹣3)= ________ ; (2) ﹣(a﹣3)=____________。

          問題3:你通過以上兩題能發現去括號時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變化規律嗎?

          我的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鞏固練習:將下列各式去括號。

          (1) +(x-y)= (2) -(a+b)=

          (3) +(-a2+3b)= (4) -(-2m-n)=

         。5)a + (b-c) = (6)a - (b-c)=

         。7)a + ( -b+c) = (8)a-(-b+c-d)=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11-30

        數學的說課稿02-22

        數學的說課稿11-30

        七年級數學《整式加減》說課稿07-14

        七年級數學說課稿《數軸》11-25

        七年級數學實數說課稿09-03

        七年級數學算式方程說課稿06-12

        七年級數學垂直說課稿06-12

        七年級數學復習課說課稿06-15

        七年級數學整式的加減說課稿06-0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