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3-06-16 07:07:15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精選15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本課時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這一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教具準備:課件、毛線(長短不一,顏色不一,粗細不一)、長方形紙片,直尺

          課堂教學主要采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八個部分:

          一。直觀認識。

          1.請每個同學舉起手中的毛線。說說你的毛線和其他同學有什么不一樣。(學生會觀察到有長短,顏色,粗細的不一樣。)設計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先找出線段的非本質特征。只有去掉了非本質特征,學生才能更明確到記住線段的本質特征。)

          2.請每個同學在認真觀察,說說你的毛線和其他同學的有什么是一樣的。這個環節學生最基本能發現手中的毛線是直的。

          二。講解概念

          1.通過直觀的認識后,由教師講解線段這個概念:像我們剛才手中這一條直直的毛線,就可以看做是線段。(這句話的講解中,教師要突出直直的,這是線段的最基本特征,還有一個詞是是看做是,數學的是嚴謹的,不能說這條毛線是線段,并讓學生也舉起毛線和老師一起說說這句話。)

          2.直接告訴學生:手捏住的毛線線的`兩頭,在數學王國里叫做線段的端點。

          3.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從而得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的特征。并指導學生讀讀這句話。

          4.教師板書直接讓學生明確線段是怎樣表示的。

          三。找線段。

          1.讓學生找找我們的教室里有哪里地方可以看做是線段?比如課桌的邊,課本 的邊,并讓學生摸一摸線段,說說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讓學生加深對線段的體會。

          2.找線段這個環節的最后,我先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題,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說說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么?

          四、折線段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說:你能折出一條線段嗎?然后請學生來展示他折的線段,并說說兩個端點在哪里?

          2.你能折出比剛才長的線段嗎?讓會折的同學來展示他的折法。

          3.你能折出比剛才短的線段嗎?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通過比較不同折痕,引導學生認識到線段有長有短;

          五、畫線段。

          畫線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分兩步教學:

          1.先讓學生運用剛剛獲得的對線段的認識,嘗試畫線段。教師在這個環節不做示范,放手讓學生獨立去畫,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去發揮,這樣才不會限制在只會用尺子畫線段。

          2.展示學生畫的線段,并讓學生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線段需要注意什么?

          六。數線段。

          1.讓學生完成教材49頁想想做做第二題,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組成的?

          七、練習鞏固,深化拓展

          1.完成49頁第三題,用直尺把右邊的兩點連成一條線段。說說連接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讓學生明確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

          2.完成49頁第四題,下面有三個點,每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可以連成幾條線段?讓學生先讀題,然后再畫一畫,最后說說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圍成之后是一個什么圖形?

          3.完成49頁第五題,有四個點,連接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幾條線段。這一題是本節課的難點之一。教師要先指導學生讀懂題目,可以先讓學生讀一讀,然后提出每兩點是什么意思,告訴學生就是每一點都要和其他點連一次。學生只有理解了每兩點,才能更好的完成這道題,畫出6條線段。

          八、全課小結

          讓學生看著板書,說說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ㄕJ識了線段,并能找線段,折線段,畫線段,數線段)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直直的,兩個端點)

          找、折、畫、數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教材

          本單元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第一課時的內容。

          教材是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以及已學習了位置知識的基礎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實物和學生的操作活動進行教學的。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而且又為以后學習有關幾何圖形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依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方面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

          2.借助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他們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錯,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看表面。因此

          1、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形狀,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難點: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二、學法、教法

         。ㄒ唬⿲W法

          1、學生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的基礎上學習,而且學生平時也在不經意間觀察物體,因此學生這節課的內容簡單易學,學生也較有興趣。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方位感不強,他們往往前后不分,左右搞錯,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看表面。

          2、學法指導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逐步發展空間觀念。

         。2)自主探究法。

          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觀察法。

          教師通過讓學生觀察汽車,為什么同一輛汽車看到的樣子會不一樣。這一安排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二)教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準備主要采用情境教學的方法和引導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并運用大量觀察、操作、交流、游戲等形式輔助教學。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教學程序

          為了能更好更好的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設計如下環節:

         。ㄒ唬﹦撛O情景,導入新課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因此,我一上課,準備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好嗎?把你們的小凳子放到桌子下面,然后站好,聽老師要求。用你的左手指指上面,右手指指下面,左腿踢踢前面,右腿蹬蹬后面,頭向左邊扭扭,再向右邊扭扭”。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我就從“動”字入手,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一種特定的學習情境之中。一是復習前面所學的方位與位置的知識,二是為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作了心理和知識方面的準備;顒咏Y束后,我又從“趣”字入手,用課件演示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學生看完故事后,在歡樂中,我提出問題:

          “他們都說對了嗎?”

          “他們都摸了摸,為什么還說不對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之后,我小結:“盲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所以都說不準大象的全貌。那么要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樣子,該怎么辦呢?”從而引入新課“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這樣的課堂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每一個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學習情境之中。又使學生初步感知觀察物體要全面,為學習新知引路。

          (二)探求新知

          這一環節我準備分兩個部分來進行:

          1.本位觀察。

          老師拿出一個汽車玩具放在教室的中間,讓學生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輛汽車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所處的位置不一樣,看到的面也不一樣,說法也不一樣。讓學生初步學會觀察物體的形狀,體會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2.換位觀察。

          大家站起來轉一圈看看,你能看到汽車的哪一面?與剛才看到的一樣嗎?為什么現在你看到的與剛才看到的不一樣?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3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來自大慶市讓北第一小學的數學教師閆緒萍,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第三冊第四單元《分桃子》。

          經過教學實踐和網絡教研,我對本節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分桃子》一課是在學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了2~5的乘法口訣之后,在正式開始學習除法的意義之前進行教學的。除法的本質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概念前,做這樣的安排,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具體操作過程,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意義,為下一步學習除法,打下充分的認知基礎。教材設置了分桃子等系列活動,將平均分的意義滲透于活動中,

          二、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的乘法的意義,具備較好的讀圖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已經具備一些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對于平均分也有一定的體驗。

          三、教學目標:

          在初稿中,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2、能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

          3、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個數小于份數。

          經過與論壇中其他老師的探討,認為在之前確定的教學目標中,過于強調知識技能目標,所以我將教學目標修改如下:

          1、知識技能目標:經歷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2、數學思考目標:學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問題解決目標:能借助學具或用圖示(連一連、圈一圈)的方法解決一些與平均分有關的簡單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態度情感目標: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互相學習的團隊精神,并且在交流中學會表達和傾聽。

          新的教學目標中,增加了對于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

          四、教材處理

          我曾經想把“分骨頭”改成“18個骨頭,每只小狗分3個,可以分給幾只小狗?”突出另一種分法。但是經過研討以及對《課標》相關部分的學習,我意識到教材實際上將平均分的幾種情況滲透在不同的“分一分”的活動中,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教材要傳達的信息。這樣的編排是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因此,在教材處理上,我基本上尊重了教材的編排。在練習中,增加了問題拓展、聯系生活實際以及開放性的問題。

          平均分的今后學習除法的重要基礎,因此我確定教學重點為初步認識“平均分”,體會小數目平均分的過程。

          因為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于分不完的現象體驗較少,因此確定教學難點為體驗“分不完,有剩余”的平均分。

          五、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了“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本著以上原則,我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一、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結合二年級學生喜歡卡通形象的心理特點,上課伊始,我設計了“小鹿過生日”的生活情境。伴隨著動聽的《生日快樂》的音樂,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了課堂上。緊接著畫面出示參加生日聚會的小動物和一大堆好吃的東西,好吃的應該分給誰,怎么分,分一分的問題自然提出。

          論壇中有老師提出這個情境過于老套,建議換一些新穎的情境。但是經過考慮,我還是保留了最初的設計。我認為對于七八歲的孩子來說,“過生日”還是非常有趣的一個情境,另外,這個情境與接下來“分桃子”的環節比較統一。

          二:合作探究,構建新知

          在本環節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教學環節。

          第一層次,利用“分桃子”的情境,學生兩人討論,把8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感受“隨意分”和“平均分”的不同,明確“平均分”的特殊性,初步認識“平均分”。

          第二層次:利用“分小魚”的情境,學生四人一組,用小棒代替小魚進行活動,分好后,小組表演“分小魚”的過程。加深對平均分的理解,同時,側重學生體會小數目的平均分的過程,感受不同的方法。

          第三層次:利用“分骨頭”的情境,再次鞏固平均分的意義,在此環節中,鼓勵學生脫離學具,獨立完成,把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操作水平引向表象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的發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在實際授課中,第一環節學生的'反應就超出了預設,孩子們直接選擇了把8個桃子分成4和4,對其他“隨意分”的分法產生了猶豫。經過和網友們的討論,我意識到,孩子們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反應,恰恰是因為他們從生活中已經獲得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教師應該預設到學生的反應,適當的引導學生。所以在本節課的詳案中,我設計了以下問題:你為什么不敢說?學生可能說覺得這種分法不合理,不公平,我接著問,怎樣才是公平的分法?為什么說這種分法公平?這樣就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公平的分法“平均分”。

          三:鞏固實踐,拓展延伸

          此環節在前期設計中,我是完全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習題進行設計的。在有余數的那道題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為什么剩下的一個不能再分了?”“如果每個人再分到一個氣球,至少還要拿來幾個氣球?”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分不完、有剩余”這種情況的理解,突破難點。

          進過研討,我增加了一些辨析性的問題和開放性的問題。我將“”分鉛筆“一題增加了一問,讓學生將“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還增加了一道“分蛋糕”的題,讓學生親自動手,用正方形的方格紙代替蛋糕,將一個正方形的蛋糕平均分,這樣的設計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經過本次網絡教研,我收獲很多。對于本節課來說,最大的收獲是:教學要以人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去進行設計。對我自身來說,最大的收獲是得到了眾多老師和網友的幫助,我會將教研進行到底。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性說課,謝謝各位評委!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6的乘法口訣是人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第六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學會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編排上先出現一組準備題,每次加6,把得數填在空格里;再出現例10,看圖寫出乘法算式,并編寫出乘法口訣;然后進行鞏固練習、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乘法口訣的教學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本學期教學的一個重點,它是學生以后進一步學習乘除法的基礎。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操作軟件,在學習乘法口訣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意義,讓學生在實際問題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并能用口訣熟練地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在口訣的整理中,初步培養學生發現簡單規律的能力,提高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生在編口訣和利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悅。

          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讓學生在1——5的乘法口訣的編寫經驗上,自主探索,編出6的乘法口訣,并熟記口訣。

          同時,又由于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受其表達能力的限制,將其探索發現的知識抽象出來,概括形成口訣形式這一過程和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難點。

          教學難點:編寫乘法口訣,發現口訣的內在規律。

          二、說教法

          小學數學教學法指出,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本課教學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結合本課內容和學生實際,本課教學采用故事情境法,發現法、嘗試法等進行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討論交流,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轉播學生的練習,達到人機互動。

          三、說學法

          新課程強調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為此,本課教學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精彩的課堂開端,不僅能很快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一開始就給學生創設一個小熊請客的情境,并結合課件的動態演示,配以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復習準備環節:小熊來到了一座小橋邊,可橋上只有一個數字,怎么過橋呢?小熊正在納悶,這時飛來一只小鳥,它告訴小熊用橋上的數字每次加上6,說出得數,就可以把橋搭上。讓學生說出得數后再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兩個作用:一是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二是讓學生熟悉6的連加,為學習6的乘法口訣打下基礎。

         。ǘ┌l現問題,自主探索

          布魯納說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毙抡n程標準也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去“經歷、體驗、探索”學習數學的過程,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索,去發現、去“再創造”。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在探索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我設置了6種不同的水果,讓學生自主選擇進入練習,給了學生可選擇的空間,體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6個練習都是編6的乘法口訣,這里多個數的連加可以看屏幕數出,從而解決了乘法算式的得數問題!霸傧胍幌搿薄澳阏姘簟钡奶崾,體現了人機對話。教師通過轉播的形式達到人機互動,起到了互相學習、集思廣益的效果。接著讓學生運用前面掌握的方法填出積,編出6的乘法口訣。同時在做題的過程中內化了思維方法。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

         。ㄈ┘骄,鞏固知識

          練習的設計應遵循“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原則,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臺,讓不同的人保證得到不同的發展。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練習。

          練習一:通過“探險”主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可進入“小兔”或“海豚”兩個畫面,每幅圖都有兩種理解,能列出兩個乘法算式,使用的口訣也是相同的。怎樣理解圖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這里學生可通過人機對話來判斷對錯,通過教師轉播達到互動。

          練習二:小狗爬樓梯,學生每算對一個乘法算式的得數,并說出所用的乘法口訣,小狗就爬一步樓梯。這樣的練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練習三:通過讓學生看動畫,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并說出所用的口訣。既能提高計算能力,又再次看到一句口訣能算兩道乘法算式。分頁標題#e#

          這三個練習,都配以美麗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還配上了感情色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ㄋ模⿷弥R,內化提高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課堂教學應該著力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以及作出決策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為此,在學生掌握了6的乘法口訣之后,我設計了以下4個練習。

          練習一:通過“送信“游戲,讓學生發現口訣的排列規律,并說一說自己所發現的規律。這些規律學生在學習中已初步發現,通過操作會感受更清楚,在游戲情景中,印象會更深刻。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地突破了難點。

          練習二:幫幫我們。通過人機對話,培養學生運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轉播,達到思維的交流,同時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練習三:創設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互動討論,找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練習四:引導學生從1只青蛙身上找出問題,如:1只青蛙有1張嘴、2只眼、4條腿……接著以人機對話的形式進入2只、3只、4只、5只、6只的填空練習。這個練習既鞏固了1——6的乘法口訣,又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并在游戲中內化了知識,熟練了乘法口訣。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成功的滿足與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評價方式上主要采取了讓學生以自評、互評與組評相結合的評價形式,讓他們暢談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說板書

          為了體現本節課的設計意圖,更好地突出重點,我的板書力求簡潔、美觀、清楚。

          總之,本課教學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的,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轉播學生的練習,達到人機互動,直接誘發了學生在感情和行為上的參與意識。練習中生動有趣的畫面,直觀動態的演示,強有力地吸引著學生,把學生帶進一個個嶄新的學習境界,創造出激動、高昂、活潑的獲取知識信息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嘗到學會創造、追求真知的樂趣,其參與性學習的程度是普通形式下的授課所難以達到的。同時增強了課堂密度,強化了學生思維的整合度,給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5

          【《倍的認識》】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義務教育新課標二年級數學上冊第76頁例2,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4題。

          2、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一節是在學習了7的乘法口訣后出現的。例2,是以三個小朋友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情境,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例3,是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3、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4、教學重點:經歷“倍”的概念初步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

          5、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分析,教學時,我主要采用電化教學、啟發談話、實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通過動手擺小棒和圖片,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三、說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編排特點,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撛O情境,引入新課。

          由于倍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本節課創設情境,請3名女同學,6名男同學上臺,誘導啟發,并說明: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這節課就來學習“倍的認識”。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熟悉感,為學生創設一種用數學眼光分析觀察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ǘ﹦邮植僮鳎骄啃轮。

          首先讓學生觀察課件中的3名小朋友,讓學生自己發現,引導得出:2個4根及3個4根。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義(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接著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一說,讓他們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并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的是什么內容。

          其次,課件出示例3,先讓學生自己嘗試擺圓,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4倍。這時,學生很容易理解第二行擺的圓必須有4個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個2,所以要在第二行擺8個。學生腦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幾個,第二行有多少個同樣多的幾個,就是幾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計算的結論。

          最后,通過師生的拍手游戲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抽象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思路,為下節課的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在這一環節中,書中的“做一做”幾練習十七第1、4題,目的是鞏固新知,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達到融會貫通。

         。ㄋ模┤n小結,激勵評價。

          讓學生暢談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和收獲,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

          【《角的初步認識》】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及系統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了解數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學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傮w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的編排,符合學生發展的規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學規律,發展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學生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學生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注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顒右耄和瑢W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創造力。

          (二)導入課題:“角的初步認識”。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學生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L試題)利用自己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現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偽,分析對錯。既培養了學生數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展了學生思維,也發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4、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學生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學生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ㄈ┑诙螄L試:

         。1)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辦法。

          【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自己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辦法,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學生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學生自學畫角:學生看書后,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角。】

         。ㄋ模┑谌螄L試練習:

          1、數數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數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一數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展現!

          3、發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展題的設計,體現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一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俳怯幸粋頂點,兩條邊。

          ②角的大小和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郛嫿牵合赛c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記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學生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教學目標設置的依據及相關解讀

          這節課我主要依據:課程標準、單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依據一:《課程標準(實驗稿)》相關內容標準

          《認識鐘表》是在一年級的教材中,屬于數與代數領域中常見的量部分,在常見的量具體目標的第(2)條有這樣一句話:能認識鐘表。

          下面我對“能認識鐘表”這句話進行分解。認識鐘表包括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幾時幾分(1分1分地數),這節課研究其中的“認識整時” 這部分內容,這節內容又包括認識鐘面(分針和時針、鐘面上的數字、表針轉動的方向)、電子表、讀寫整時等知識點。

          這里的認知行為動詞是“認識”,“認識”是主體收集客體知識的主動行為,是認識意識的表現形式。其替換動詞有:說出、讀出、寫出、回憶、選出、舉例、列舉、復述、描述、識別、辨認、再認、選擇、標明、指出等。但根據這里的“認識”后面跟的是“鐘表”,我把“認識”分解為“說出、讀出、寫出”等。

          根據前面的分解,形成下面的剖析圖:

          概念分解

          動詞分解

          認識整時:

          讀寫整時

          認識鐘面

          電子表

          讀出 寫出 撥出

          依據二:《教師用書》中的單元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從中尋找出與《整時》有關的內容標準,摘錄如下:

          依據三:教材中《認識整時》

          1、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培養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認識整時》這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90~91頁的內容。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以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整時。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通過以上分析,我認為“正確讀寫鐘表上的整時”應是本節內容學習的重難點。

          依據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時間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但他們認時間、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體的;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

          二、教學目標的陳述

          依據對“課程標準、單元目標、本課時的教學內容及學生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分析,結合敘寫教學目標的要求和原則,我制定并敘寫出《認識整時》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在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活動中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

          2、在觀察、比較、交流中總結出整時的讀法,快速說出整時。

          3、在撥一撥、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中會正確讀寫整時。

          評價設計

          教學目標確定后,用什么方式檢測目標的達成情況,這就要根據目標來設計適合的評價方案,下面是我針對這節課設計的評價方案

          1、通過提問、小組交流反饋、板演等方式,檢測目標1、2,達標率95%。

          2、通過觀察、提問、評價樣題等,來檢測目標3,達標率100%。

          附:評價樣題設計

          教材第92頁,小明做操、吃午飯、看電視和睡覺的時刻分別是幾時?

          寫在橫線上。

          三、教學流程預設

          下面我詳細說一說,我是如何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的。

          1、通過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等活動學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來完成教學目標1。

         。1)首先,聽一聽,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通過孩子們聽鐘表的聲音,(播放課件),說鐘表在生活中的作用,自然揭示課題:認識鐘表

          接著去看各式各樣的鐘表,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刺激學習的欲望。

         。2)接著:交流反饋認識鐘面

          出示鐘面,并提出問題:有關鐘表,(點擊)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學生4人一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反饋認識鐘面:鐘面上有數字。鐘面上有兩根針,又粗又短的是時針,較長較細的是分針。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時針、分針的名稱。

         。3)觀察交流 認識整時

         、僬J識了鐘面,很自然的過渡到觀察交流 認識整時這個環節。

          通過出示小明上午上課(8時)的時間,學生結合自己的已有知識基礎認、說,在交流之中認識整時。

          說明:大家說的“8點”就是8時(點擊課件:8時)時間的“時”,以后我們都說成8時。8時還可以這樣寫:8:00,及時請學生說在哪里見過這種寫法?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

         、冢ń又鍪久飨挛缟险n(3時)的鐘面)讓學生認。先找2、3個人說說,再同桌互相說一說怎么認的。

          在認、說的`基礎上,學生把這個時刻寫下來(一人板演,其余的寫在練習本上),寫完后,反饋矯正。

         、郏ǔ鍪5時的鐘面)放手讓學生用兩種表示方法獨立寫在練習本上。(同桌同學互相對照,再對照屏幕集體訂正)

          到此達成目標

          1,學會讀出整時、寫出整時。

          2、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總結認識整時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2。

          (1)出示:剛才的三個鐘面,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借助課件演示,分針都指著12。第一個鐘面時針指著3、第二個鐘面時針指著5、第三個鐘面時針指著8學生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討論中,總結方法認識整時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這時的時刻就是幾時。

         。2)接著:及時練習,鞏固方法。(課件出示鐘面:2時、4時、6時、12時)

          對于特殊時刻,6時、12時,請孩子說說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成什么樣子?12時呢?

         。稌r,時針和分針成了一條線。12時,時針和分針合在一起了。

          以加深印象。通過剛才的借助課件觀察總結,及時練習鞏固方法,到此達成教學目標2

          一年級的學生,學習了這么長時間,注意力開始分散,這時,及時讓學生動手、動口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通過撥一撥、說一說、寫一寫等活動學會正確讀寫整時。

         。1)動手撥一撥

          通過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正確讀寫整時。

          師說生撥、生說生撥。

         。2)、在此基礎上 鞏固練習 當堂檢測

          ②評價樣題:,小明刷牙、上課、做操、吃午飯、看電視和睡覺的時刻,用兩種方法

          學生完成后,對照屏幕,集體訂正。

          并及時追問:那你是幾時起床,又是幾時睡覺的?

          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我們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時間,養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的好習慣。

         。3)做游戲(找朋友)

          為了切實鞏固學生認讀整時的方法,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我設計了找朋友游戲。

          師在黑板上貼鐘面,每組代表發一個時間,你們組的好朋友是誰,就貼在誰的下面。

          4、最后 回憶梳理 全課總結

          一節課馬上就過去了,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我們不但要珍惜時間,還要合理利用時間,做個遵守時間的好學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通過撥、說、寫等活動,到此達成教學目標3

          因為時間看不到、摸不著,不具有直觀、形象性,兒童感知時間比較困難,我注意與兒童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時間,鐘面與電子表表示時間的方式對照出現認識整時。設計了多樣的練習形式,快速說一說,撥一撥,寫一寫,找朋友等學生學得扎實、學得生動活潑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7

          說課內容:

          說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萬以內數數和百以內讀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可為萬以內的寫數、比大小、四則計算和萬以上的讀數打下基礎。本節課是這一單元教學的重點,這是因為:(1)學會了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鞏固加深對計數單位千和萬的認識,而且能為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和讀寫算盤上萬以內數打下基礎。(2)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不僅能滿足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為學習萬以數四則計算創造條件,也能為以后學習多位數的讀寫打下基礎。

          課本編排了2道準備題,2道例題和6道習題。準備題主要復習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間的十進關系。例4通過計數器講數的組成,由于讀數就是把數的組成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也是讀數的基礎。例5是通過數中間不帶0,中間帶0,未尾帶0,中間未尾都帶0等7個數。講怎樣讀數,并概括出讀數的4條方法。試一試中的4個數,包括了讀萬以內數的各種情況,練一練中的第2、3、5題主要練習正確理解數位和位數,第1、4題是把數的組成和讀數結合起來練,第6題主要練習讀實際數據。

          說本節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讀數,難點是帶0的數的讀法,因為0在讀寫中的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例如讀數時,0在數中間要讀,但不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而0在數的末尾都不讀。關鍵是讀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能正確地讀萬以內的數,包括一萬。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理解數位意義,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和千,鞏固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

          3、通過具體數據的讀數,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程序設計:

          (一)準備練習:

          1、十里面有()個一,一百里面有()個十,

         。ǎ﹤一百是一千,()個一千是一萬。

          2、我們學過哪些計數單位?

          意圖:新課前充分復習舊知,能喚起回顧,引起舊知表象再現,為新授奠定堅實的基礎。

         。ǘ┙虒W新課:

          1、教學例4

         。1)在計數器上拔364,問:它是由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拔4356,問:它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

          意圖:利用數的組成,引出數位表,利用數位順序,為讀數奠定堅實的基礎。例4的教學主要是借助計數器,以突出數位的作用,為讀數做好準備。

          2、教學例5。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數位順序表,分層教學,分三層次,中間帶0讀法,末尾帶0讀法,中間和末尾都帶0的讀法。

         。1)請同學們自編幾個有0的三位數的四位數。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請學生分類(按0擺放的不同位置來分并說說分類的現由)

          分3類:中間有0:301208

          末尾有0:100007303800

          中間末尾都是0:5080

          意圖:這種分類練習既有趣味性,又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下面學習化難為易,便于學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數也就不同的含義。

         。3)讀中間帶0的數。

          請一生讀一讀中間帶0的數,強調:如3013008為什么301中間有一個0,3008中間有兩個0,他們都讀一個零呢?

          請學生概括出: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

          試著寫幾個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的三、四位數。

         。4)讀末尾帶0的數,強調:如100007303800

          為什么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找出草稿紙上這種類型的

          數。

         。5)掌握中間或末尾帶0的讀數方法。

          (6)通過讀數找出讀數的方法。數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一個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7)試讀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

          (8)結合讀數的方法:看題、討論、回答。

          A、萬以內數的'讀法,從()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B、千位是幾就讀(),百位上是幾就讀(),十位上是幾就讀(),個位上是幾就讀()。

          C、中間有一個0或兩個0,只讀(),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

          意圖:這樣安排遷移自然,層層深入,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歸納出讀數法則,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明白不但怎么讀,而且明白為什么這樣讀,在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過程中還要絲絲入扣,學生積極性就高,參與意識就強。

         。ㄈ┬〗Y: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學到的?再次鞏固讀法。

         。ㄋ模╈柟叹毩暎

          1、說出計數器上的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并讀出來。

          例:372120439300強調若數位上沒有珠子,那么這個數位上數的組成就不用說。

          2、讀出下面各數,并抽幾個說說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

          3、先把三個數808300讀一讀,再比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數,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

          4、填表。

          最小最大

          三位數

          四位數

          提問:比最大的三位數大的數是幾?999個后再加1個數是多少?你還能提出幾個什么問題?

          5、書P72頁第6題,讀出下面各數。

          6、擺數游戲,請你用2個8和2個0組成一個四位數。

          擺出只讀一個0的四位數。

          擺出不讀0的四位數。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等候時間》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是繼“烙餅問題”、“沏茶問題”之后再一次向學生滲透運用運籌思想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新增內容。排隊論是關于隨機服務系統的理論,其中的一項研究是怎樣使服務對象的等候時間最少的問題。這部分知識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但由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排隊等候的經歷,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想就用這個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切入口,通過演繹、例舉、觀察、分析、優化,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等候時間的總和”,以及歸納出按怎樣的順序安排才會使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

          本節課采用“閱讀-討論式教學法”。通過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相關文字,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通過討論,合作學習,探索出各種排隊等候的方案,在通過計算,對每種方案進行選擇,從而找到最優化方法,在此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運籌思想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作用。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二、說目標:

          1、通過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簡單事例,讓學生從中體會到運籌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2、使學生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形成尋找最優化方案解決問題的意識。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首先談話引入課題。在談話中,不但回顧了前兩節課的內容,又導入到新課;在新課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從圖中得到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然后出示導學案中的問題。

          在解決問題中,事先讓學生做了導學案,預習了排對問題,就是卸貨可能出現的順序,有6中順序,在學生預習、討論的基礎上來讓學生幫助完成我的課件-----填表格(即是卸貨的六種順序的討論結果)。學生在展示討論的過程中把每一種卸貨順序占用的總時間,總結出最節約時間的一種順序都一一說清楚。

          在鞏固新課中,我安排了三道練習,一道是“小明、小亮、小葉三人同時來到學校醫務室,他們所需要的時間分別是5分鐘、3分鐘、1分鐘,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綜合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這也是導學案中的一個鞏固練習,在展示時考慮此題相對比較容易就沒有再讓學生來展示。

          第二道也就是實際展示的第一道,是在例題的基礎上的一個提升題“是要使四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第三道題是一個鞏固新知題“一個裝滿貨物的倉庫,如果用小型車裝貨物,需要 20 分鐘裝完;如果用中型車裝需要 35 分鐘裝完;如果用大型車需要 55 分鐘才能裝完。倉庫只能一車一車地裝。要使這三輛車等候的時間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裝貨的順序?這樣安排,這三輛車等候時間總和是多少分鐘?”

          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合作探索、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這不是老師給予的,而是通過自己學習感悟的。 學生的視覺感官在多媒體課件刺激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通過在課件上完成表格,使學生民百排隊等候時如何最節約時間。鞏固新知的習題,層層深入,逐步拔高,使他們圓滿得完成學習任務。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九單元以親近大海為主題的關于“統計”的知識。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屬于“統計與概率”的知識。數學課程標準增加了統計的有關內容,要求第一學段的學生對數據統計的過程要有所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本節課的統計知識是學生第三次接觸統計知識,在一年級上冊以“我又換牙了”初步認識了統計。在一年級下冊以

          “我們的鞋碼”為主題學會了用“正”字的方法進行統計數據。通過學習學生已經經歷了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感受到了統計的意義,形成了簡單的統計意識。能夠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問題。有了這兩部分知識做基礎,我們二年級上冊的教材設計了以“親近大!睘橹黝},學習有關分類統計的知識,它是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的基礎。

          從“統計”這兩個字眼上我們不難發現,它是讓我們帶領學生去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前兩冊統計的學習是這樣的,那么本節教材的學習更是這樣。這正是課程標準中提出并倡導的“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我想本節課在如何引領學生去經歷學習的過程,去品嘗學習的樂趣,去享受成功的喜悅上顯得更為重要。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

          知識目標是:結合現實情境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學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感受分類統計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一致性,。

          能力目標是:結合實例,培養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合作意識與實踐能力,發展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是: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探索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的方法。

          教學難點是:理解不同的分類標準。

          三、教法設計及學法指導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下面的教法和學法:

          1、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學生通過夏天海濱浴場上呈現出豐富的數學信息,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出對分類統計的學習。

          2、引導學生在主動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合作為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對知識和方法不是直接的揭示,也不強加給學生,而是靠學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礎上,與同伴一起探索獲得。這樣的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習過程成為主動的、生動活潑的有個性的過程,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

          3、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學習習慣和情感態度。

          四、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作了以下準備:課件、學生2份題簽等。

          五、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體驗分類統計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一致性。與一年級統計內容相比,最大的區別是讓學生學會按不同的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并加以統計。本節課的統計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那么如何來突破重點和難點呢?我們的教材是呈現了一幅夏日海濱浴場這一學生特別喜愛的場所,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有用的信息,組織學生提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兩個重點問題。根據第一個問題,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標準來分類統計的方法。第二個問題重點就是組織學生鞏固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的方法。面對教材的這種情況,我有兩點自己不同的處理方法:

          首先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中游泳的人數減少了幾個,呈現出了一幅比較清晰的畫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不讓學生受到人多的干擾,為順利學習分類統計做好基礎。這也正是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作為實驗教師可以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說法。

          其次在解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這一問題中,我們書上直接給出了兩種分類統計的標準:一種是按男女分,一種是按是不是戴游泳帽分。我在設計時感覺根據知識和經驗,絕大多數學生能夠探究出分類統計的方法,就把對這個問題的解決,設計為小組合作探究來學習,而不是直接給出按標準。我認為這樣做即使學生探究不出分類的統計方法,在這個探索活動中學生也將得到其他方面的鍛煉。而且,只有在他們探究的過程中參與交流,老師才能了解學生的原始思維狀態,把握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自主的建構知識。

          有了我對教材的認識和我備課的這些想法,以及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三、拓展應用,鞏固深化。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發展思維。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首先通過談話的形式導入,再播放一段美麗的海邊錄相,引出書上的主題圖,再重點提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2個問題?在本環節我注意了3點:第一點讓學生猜一猜錄像中跑向大海的小朋友去干什么?引起學生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成功的一半”第二點在學生充分識圖后,我注重了從下到上,有順序的進行了一個小總結。這樣做的目的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教育。第三點在學生提完問題后我注重了一個全面性的總結。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通過一幅圖提出的問題是多樣的,今天就重點來解決2個。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課程標準》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要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流,以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中,通過老師引導學生探索按不同分類標準統計“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達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中,我分了三個小環節完成:

          第一個小環節:討論解決“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首先讓學生思考: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在與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匯報交流啟發他們說出不同的分類統計方法,如:可以按性別分類統計,可以按是否戴游泳帽分類統計,可以按是否戴游泳圈分類統計。在交流匯報這個環節中,不怕花大量時間,努力營造一種民主、愉快的氛圍,鼓勵學生說出多種方法,讓學生既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學會傾聽同學的觀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成為一種需要。在完成統計表時,讓同位合作選擇一種或兩種分類方法完成統計表,初步掌握分類統計的方法。

          我認為在探索活動中,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必不可少。獨立思考能很好的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創新精神,但是他們因為受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局限性,有的思考結果可能是不完全的,甚至是完全錯誤的,交流能讓他們對自己的思維結果積極的進行反思,逐漸走向合理。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交流的一是和能力,但是在傾聽他人的觀點并對其合理性的進行判斷的意識相對薄弱,大多數學生局限在表述而非溝通的意識里。交流沒有積極的反思與回顧,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努力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的氛圍,采用3人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第二個環節:組織學生體會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多樣性。讓學生觀察3個統計表,通過提出并解決“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分類統計時,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統計結果的一致性。初步感知分類統計的意義。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中在組織學生展示時把評價的大全交給了學生,如:你認為這種方法怎樣?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可以嗎?等等培養學生有意識的思考每一個觀點,每一個意見和建議。在思維的碰撞中完善自己的認識,獲得思維的發展和廣泛的活動經驗。

          第三個環節學生獨立解決“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采取的是學生獨立完成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掌握分類統計的方法。

          3、借助剛才統計的感性材料,比較新舊統計知識的不同,來幫助學生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和方法,在整個環節中都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展示的空間,激發學生探究合作的興趣,充分體現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是活動的主體。

          我這樣分3個層次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是層層遞進。

          三、拓展應用,鞏固深化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是這樣的:先由學生獨立完成,重點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匯報交流,并說出統計的方法,再有其他人評價補充。這樣處理目的是兼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也體現了“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

          《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生數學的重要性。為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這一新的教學理念,在學生探索分類統計的方法以后,我告訴學生分類統計能讓我們對統計對象了解的更清楚,生活中有許多事物都要用到分類統計,說一說你想統計什么?準備怎樣統計?為學生提供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尋找數學問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情感和態度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附:板書設計

          統 計

          1、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2、海面上一共有多少只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教材

          《7的乘法口訣》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8頁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訣后,通過引導學生總結出7的乘法口訣,以及應用訓練的基礎上教學的。

          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科書的重點,教材加強了“口訣推導”的教學,同時強化了動手、動腦練習,安排了四組綜合練習及一個單元的復習。目的是通過各種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教材從七星瓢蟲身體上的黑點入手,在數字7連加的基礎上,得出乘法算式,引導學生總結出7的乘法口訣 。

          二、教學目標

          由于二年級學生處在低年級階段,心理年級和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因此太過文字的教學,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應該在玩中學、做中學,通過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娛樂,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并學會運用知識的目的,所以我做了下列教學目標的確定:

          1、使學生經歷推導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并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正確計算7的乘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目標)

          2、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認識7的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技能目標)

          3、通過學生自編乘法口訣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并獲得成功的體驗。(技能目標)

          4、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通過講解七星瓢蟲是益蟲,讓孩子要有愛心,懂得愛護瓢蟲。(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形成成過程,能用口訣正確計算7的乘法。

          教學難點: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并記住7的乘法口訣,學會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推導7乘法口訣時,采用實踐探索法(動手數),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得有親切感。在習題練習中通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能正確運用。在交流總結時采用演繹概括法,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特點。具體的教學中還注意兩點:

          一是:發揚教學民主,用贊許、激勵、表揚,體驗成功,創設情境等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二是:合理應用電子教手段,通過多元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五、學法

          由于二年級學生心理漸趨穩定,可以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出現競爭意識。因此,學法上我會采用:

         。ㄒ唬⿲W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在作業練習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ㄈ⿲W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學生自編口訣,并給與適當鼓勵、表揚。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暸f知 揭示課題

          回顧已學1~6的乘法口訣,從展示七星瓢蟲圖片過渡到7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 自主探究第一部分(知識獲。

          1、首先出示準備好的.七星瓢蟲圖片,數一數,1只七星瓢蟲身上有幾個黑點 。

          2、提問:①1只七星瓢蟲身上有7個黑點,就是1個7,2只七星瓢蟲身上是幾個7相加?鼓勵學生列乘法算式。想一想,這句口訣還能計算哪個乘法算式?

          板書:3個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谌绻3只7星瓢蟲、4只7星瓢蟲……7只7星瓢蟲,各有多少個黑點 呢?

         、弁瓿山o出的附表,

          黑點的點數 : 7、14、21、28、35、42、49

          3、完善7的乘法口訣,引導學生讓學生嘗試編出乘法口訣。

          板書:《7的乘法口訣表》

         。ㄟ@里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在交流時,不僅要讓學生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過程,還要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優化自己的思維過程。)

          第二部分(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

          1、圈一圈,填一填。

          觀察一幅圖,說說從圖上看懂了些什么?同桌兼相互問答,然

          后抽學生回答,說說利用的是哪句口訣計算的。 (強調這一幅圖可以有兩個不同的算式并且用一句口訣來計算。) 2、孔雀開屏:

          先讓學生自己在課本中填寫,然后指名學生說說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強調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計算。 3、拓展練習:

          看誰做得又快又準,集體訂正。(鼓勵表揚,發揚榜樣,競爭作用)

          七、板書

          《7的乘法口訣表》

          八、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有什么高興的事兒? 還有什么遺憾的事兒?

          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讓學生在圖畫和故事情境中學習,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都隱藏著乘法口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猜一猜》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小學數學第三冊《數學廣角》的第二例題和第三例題內容。

          2、教材分析:

          《猜一猜》這一教學內容是繼排列、組合之后的又一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新增課程,是學生接觸邏輯推理的第一堂課。邏輯推理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整個小學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只能是初步的,需要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與欲望。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第一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了更好的體現三維目標,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猜測、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簡單推理的經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探索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初步有序地、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以游戲的方式導入,再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適當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思。通過兩個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驗,很好的掌握了簡單推理的思維方法。接著由兩樣物品到三樣物品,使學生都再次體驗推理的過程,重在讓學生感受、體驗推理的過程。

          三、說學法

          《猜一猜》這種類型的課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節感興趣的課,新鮮的課,為了能更好的在一節課當中幫助學生認識簡單推理的邏輯性,在本節課當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等方法,使學生在大量的活動內容中掌握知識形成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層次:激趣引入

          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用兩個小游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這節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為接下去的學習打好了感情基礎。

          詼層次:在游戲中猜測,在猜測中習得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的最愛。游戲教學以其內在的趣味性誘發兒童潛在的學習動機,啟動和調節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與愉悅。因此在這一層次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設計了兩次猜的游戲,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我設計猜書的情境,讓學生從瞎猜——給出一個條件的猜,從而讓學生明白猜也不是亂猜的,要有依據的猜,才能一次性猜對。

          猜,是在第一次猜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給出兩個條件的猜測游戲明了猜測時一定要有明確和完整的提示語。

          同時在學生講清兩種猜的思路之后,在這一層次中最后還對猜兩樣和三樣進行了比較,我再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使學生從比較中知道這兩種猜的聯系,從而在做題時能夠將猜三樣轉化為猜兩樣來做。

          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調用各種感官去體驗、感受;只有注重實踐,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具體形象的問題情境,才能填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的體驗學習獲得成功。

          層次:鞏固拓展

          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題目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同時在鞏固中加以拓展和提升。

          總之,在設計的過程中我試圖通過游戲使學生能夠學得一種思考方法,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對學生得語言訓練卻做的不是很好,如何指導訓練學生能夠完整說出推理過程還是我今后要注意得地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2

          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了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后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為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并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說學生

          二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于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使學生能在方格圖上數出圖形平移的格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圖上平移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說出日常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說教學重難點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初步感知平移與旋轉現象。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數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格數。

          說教學用具

          課件、動畫視頻、圖片、操作卡片。

          說教學策略

          為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我在本節課采用多媒體環境教學,主要的教學策略有: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動手實踐,拓展應用;運用媒體,整合資源;自主小結,體驗成功。

          說教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了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

          2、游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注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游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游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說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感受游樂園項目的平移和旋轉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系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注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游樂園項目運動方式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通過談話“游樂園“,了解學生對游樂園的熟悉程度,出示圖片認識各種游樂項目,播放視頻引導學生進入游樂園,讓學生用自己的動作、聲音、表情表現游樂項目的運動方式,并引導學生嘗試把運動方式起名,了解平移和旋轉,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轉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后,再次回到游樂項目的卡片中,將學生帶入游樂園的情境中,然后就問學生: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我再創設體驗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卡片以及學生親身體驗,引導學生探究發展平移的特征,當今的建構主義者主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知識的,所以他們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他們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因此,我又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創設有關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情境。讓學生發揮想象說出身邊有關平移和旋轉的例子,同時將為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區分,在比較中體會平移和旋轉的不同特點。讓學生學以致用,為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我設計了小練習(1)(2),內化新知。

          三、解釋拓展,靈活運用平移與旋轉解決問題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倍遥昙壍膶W生的思維還處于形象階段,只有借助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更好的鞏固所學內容。同時,在這一環節教學后進行的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學,經過了前三環節的教學,許多學生已經感覺疲憊,不免注意力有所下降。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創作平移和旋轉的手工,生動有趣的活動能再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不僅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在課堂后半段時間學習更加有效。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新聞視頻黃河博物館平移搬家,讓學生感受平移的力量,自由表達其感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然后出示操作學具,合作探究小貓怎樣才能吃到小魚和老鼠?讓學生感受到了在方格紙上移動物體的樂趣后讓學生都參與數一數的練習。通過想一想,試一試,小組合作探究一個簡單圖形沿著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格數的不同方法。最后通過與學生一起利用平移和旋轉的運動方式創編舞蹈,再次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感受平移和旋轉。

          四、課堂小結

          與學生交流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感受?

          在最后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改變過去由老師總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及時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

          說板書設計

          本課運用了直觀比較的形式設計板書,簡單直觀的設計有利于學生進行比較和記憶,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整體結構,掌握所學內容間的聯系和區別。

          平移與旋轉

          平移:物體或圖形在直線方向移動,而本身沒有發生方向上的變化。

          平移現象:觀光梯、纜車、推拉窗戶……

          旋轉:物體圍繞著某一點(一個中心)移動。

          旋轉現象:鐘面的指針、摩天輪、螺旋槳……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征,有意識的進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3

          教學設計: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通過播放動物運動的片斷,引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為活動3做鋪墊,運用游戲性較強的活動方式,可幫助學生把已有的零散的認識梳理總結,上升為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從多種途徑觀察到動物的運動方式。

          2.能夠通過感官和全身的活動,感知并模仿某種動物運動的主要方式。

          3.能用圖和文字的形式記錄并觀察結果。

          4.能夠歸納出動物的多種運動方式,并能按不同的標準對動物進行分類。

         。ǘ┣楦袘B度與價值觀目標

          1.對觀察,模仿動物的'各種運動方式感興趣。

          2.能夠感受到動物世界的紛繁復雜。

         。ㄈ┛茖W知識目標

          1.能說出周圍常見動物的名稱。

          2.能找出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征。

         。ㄋ模┛茖W,技術,社會,環境目標

          1.開始意識到自然界的物質都在不同的運動和變化。

          2.能發現動物的身體某些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并與生活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動物及其運動方式的多樣性。

          2.引導學生總結運動方式相似的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與課堂討論交流的互動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去動物王國看一看,請大家張開想像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大家飛過浩瀚的大海,飛過巍巍的群山,飛過茫茫的田野,飛過綠綠的草地,來到了動物王國。請大家看大屏幕。

          播放動物運動的課件。

          教師:同學們,請大家根據所播放的視頻想一想,那些動物天上飛 那些動物地上爬 那些動物路上跑 那些動物水中游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動物的運動。

          二、新課教學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教師:同學們,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你知道動物怎樣運動嗎舉例說說,誰能說說書上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學生討論,舉手匯報討論結果。

          教師:通過哪些途徑可以觀察到動物的運動請在書上第四頁寫出你的做法學生記錄并且回答。

          2.模仿動物運動

          教師:大家說得非常好,那么請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動物,模仿一下他們是怎樣運動的。這里我提示一下:在模仿時,注意感覺自己身體哪個部位用力大學生開始模仿表演,教師適當評價。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教師:現在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再模仿一下你所感興趣的動物是怎樣運動的,請小組成員把每個同學的模仿情況記錄在書上第五頁下表中,評出你們小組的超級模仿秀。

          小組活動,評出超級模仿秀。

          全班交流討論,統計出全班同學模仿動物的數量,發現動物有多少種不同的運動方式,將結果記錄到第六頁上面的方格中。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讓我們回憶一下校運會的情景,想一想,運動會上都有哪些運動項目呀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下面我們來填一下第六頁學生運動會報名表。學生填寫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教師:大家都有參加運動會的經驗,現在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幫助它們報名吧。首先各小組討論確定一下動物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小組討論,確定動物運動會的比賽項目。

          教師:請同學們按照動物的運動方式,分析動物適合參加的比賽項目,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提示:有的動物擅長2項,不要忘記填寫!

          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后查詢:每項參賽動物的運動速度,最長運動距離。

          板書設計:

          動物運動會

          活動1:觀察,模仿動物的運動

          1.觀察動物運動

          2.模仿動物運動

          3.【分組活動】比一比,誰模仿得更準確

          活動2:報名參加運動會

          1.填寫學生運動會報名表

          2.填寫動物運動會報名表

          3.課后查詢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數學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2、教材簡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乘法知識體系的起點,也是整數四則運算系列中的一個重點概念。學生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可以幫助理解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為解決相關的乘法的實際問題提供依據,也是以后學習表內除法的基礎,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

          二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也學習了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認知策略,具備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體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義。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個熱鬧歡快的游樂園的主題圖,圖中蘊含豐富的“相同加數”的因素,為引入乘法的意義做準備。然后,例1以學生的操作活動入手,展示學生用小棒擺出的作品。這樣編排幫助學生建立乘法的概念,為以后繼續學習乘法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制訂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3)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分析、推理能力。

          4.教學重、難點: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能根據要求正確寫出乘法算式是本節課的重點;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其中識別相同加數是本節課的關鍵。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及新課改要求,我采用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注重運用引導法、觀察法、討論法等進行教學。

          根據學生與教材的特點,本節課我準備指導學生用“發現探究”的方法開展學習活動。在探究發現中,學生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參與學習過程,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使他們學的愉快,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說教學思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所以第一環節的教學設計是引導學生探究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第二環節是安排形式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與鞏固乘法的含義和讀寫。第三環節是引導幫助學生自己總結對乘法的認識。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思路,我設計了如下幾個教學環節:

         。ㄒ唬┘とひ拢寣W生親近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概念的引入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接受。小學生學習概念一般是以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因此在開課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樂園場景!翱,游樂園多熱鬧!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當學生說出有坐摩天輪的,玩過山車的,還有坐火車的后,這時我再問“誰能觀察的更仔細些?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信息!币龑W生從數量上觀察。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摩天輪有5節吊廂,每節吊廂坐4人;過山車有6排座位,每排坐2人;小火車有4個車廂,每個車廂坐3人;有3個桌子,每個桌子擺了3把椅子。最后再提出“兒童樂園里藏著許多數學問題,誰能試著提一個?”

          (二)探究體驗,讓學生經歷乘法

          第一步:建立乘法的表象

          通過看圖提問和列加法算式解決問題,從中積累對相同加數相加的感性認識,為學習乘法作知識遷移。然后讓學生觀察、比較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并舉出這樣的例子,比一比看誰說的長,教師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讓學生說得越長越好,假如學生說5+5+5等學生說完后老師馬上拋出問題:誰能完整地重復一遍!學生可能說著說著停下來,因為他說得太長只記得加5,卻不知道幾個5相加,可能有的學生會重復,教師可以趁勢利導問你是怎樣記住的,學生要想記住必須數一數他說了幾個5。整個過程中,學生親身感受到的,并不是老師在傳授知識,而是我們自己的需要。

          第二步:感知乘法的意義

          當學生對幾個幾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后,老師和學生一起寫20個5相加,然后交流寫算式的感受。學生通過和老師的交流會發現用加法算式表示太麻煩了,使學生體驗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會很長,寫起來很麻煩,自然產生“如果有一種簡便的寫法該多好啊”的想法,這時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創造簡單形式來表示20個5相加。然后交流、評價各種寫法,這樣就自然地引出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乘法的知識并不是教師硬塞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體驗了簡化加法,才呈現出來的。教學不是在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不斷思考、探索和創新中得到新發現、獲得新知識,感受成功體驗的過程。學生在上面知道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表示比較方便,如何表示呢?教師講解6個3相加,可以在3和6的中間寫乘號,告訴學生×叫乘號,然后讓學生觀察乘號像什么,可能學生會說像錯號,像漢語拼音里的x。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會說把加號變斜就是乘號。這樣讓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加深理解。下面教學乘法算式的讀寫法。6個3相加等于18,所以3×6=18,也可以寫成乘法算6×3=18。讓學生試著讀出乘法算式。

          第三步:抽象概括乘法。此步驟是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發揮主體圖的作用,再次回到主體圖,讓學生說說前面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再一起改寫前面的加法算式,并重點說明什么樣的算式能改寫成乘法算式。進一步鞏固乘法的具體含義。最后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體會哪種寫法簡便。

          (三)應用拓展,鞏固乘法的意義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概念一旦獲得,如果不及時鞏固,就會被遺忘。概念被我們抽象概括出來了,此時須有一個及時知識內化的過程。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促使學生的知識在發展中飛躍,學生的能力在鞏固中得到發展。我在這一環節主要采取直觀反饋、推理判斷等形式,鞏固乘法意義。練習九的第二題,用于鞏固乘法算式的讀法。課前我制作了卡片,并適當豐富內容。采用“開火車”形式練習,盡可能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接著完成46頁的做一做和練習九的第一題。這兩題都是情景應用題,要求學生根據畫面情景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再次體會乘法的意義和鞏固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四)課末總結,梳理乘法

          課末小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教師通過提問:“求什么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注意什么?按什么順序讀乘法算式?”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辨清相同數相加與乘法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對乘法意義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1、 教材所處地位及作用: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第四章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是今后學習表內除法和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乘法的意義后,學習乘法口訣的延續。讓學生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明確乘加、乘減試題的算理及計算方法。通過觀察思考發現規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

          2、學生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乘法的意義后,對乘法有了一定的認識。一說乘法,學生會不由得想到幾個相同的加數相加。在這節課里,既要讓孩子明確,通過蘋果圖,列出乘加乘減的算式,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結合圖,能理解先算乘法。關鍵的是如何理解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系,也可以用乘加乘減的式題體現,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更需要多媒體的幫助理解。

          3、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能正確地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自主感受解決乘加、乘減的不同方法,明確算理.

         。3). 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

         。4).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4、 教學重點:

          理解乘加、乘減先算乘法的道理。

          5、 教學難點:

          如何列出乘加、乘減算式

          二、 說教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的教學重和難點,我采用了一下教學方法。

          1、 利用蘋果主題圖,讓學生通過圖片橫看豎看,理解幾個幾加減幾,從而引出新知,并解決。

          2、 讓學生觀察比較,與以往學習內容不同之處,從而加深對 乘加乘減的理解,并且明確計算過程。

          3、 運用遷移,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

          三、 說學法: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 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復習舊知、探索新知、習題鞏固、反饋總結。

          (一) 復習導入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找準新知識起點,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出示蘋果圖,先出示1列3個蘋果,

          再出示第二列,

          列式3+3=6(個)

          3×2=6(個)

          學生明確1個3+3

          再出示1列蘋果,引出新知,學生類推

          (二) 探究新知

          1、乘加與乘法口訣的聯系

          3列蘋果圖

          學生明確并說出2個3+3就是3個3

          列式3×3=9(個)

          或3×2+3=9(個)

          先算3乘2等于6,再加3等于9.

          都用口訣三三得九

          在此基礎上,學生類推3×3+3也就是4×3。

          為了呈現橫著看,又設計了放大一行行的蘋果。

          學生知計算乘加可以先算乘法,也可用口訣計算。

         。ㄏ染毩曨愃频目谒泐},再類推乘減的式題就更好了)

          2、不能直接用口訣的(轉化為口訣)乘加乘減

          最后增加1列只有2個蘋果。

          學生自然地得出:

          4個3+2

          列式4×3+2

         。ㄕn程中,有孩子想到此過程,先讓孩子說,再出示這個圖就更好了,即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又那么自然)

          為了引導學生列出乘減的式題,設計了借一個蘋果,又還去,借來的蘋果,變成虛的蘋果,學生更好的借助圖,理解乘減式題的由來,也能呈現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性。學生理解了算理,進而算法迎刃而解。

          先借1個蘋果,

          列式4×4

          再還1個蘋果,

          列式4×4-1

          五、說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1個3+3 就是2個3 2個3+3就是3個3

          3+3=6(個) 3×3=9(個)

          3×2=6(個) 3×2+3=9(個)

          3個3+3 就是4個3 4個3+2

          3×3+3=12(個) 3×4+2=14(個)

          3×4=12(個) 4×4-1=14(個)

          六、反思

          本來使用多媒體,自己就不熟練,再加上自己不會制作,多數情況下直接下載使用,往往用的不順手,且不適合學生的口味。為了得到乘加乘減的算式,以及如何理解乘加乘減的算理,我費了好大的勁做的這張蘋果圖,一列列的呈現,讓學生知道相鄰口訣間的聯系,又能得到乘加的算式,還理解了算理。同樣橫著看圖,列出同樣的算式的道理。豐富了學生同樣算式的理解。下一步重點引導學生得到乘減的算式,通過借還蘋果的環節,再把此過程呈現,為了學生的理解,變成虛線的蘋果,學生更能把握乘減算式的由來,算理自然得到。這樣,孩子的意識中形成解決問題策略的多元化。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的說課稿11-30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有關二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數學二年級說課稿范文05-24

        數學說課稿01-23

        數學說課稿(精選)05-17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0

        《數學樂園》說課稿04-03

        數學度量說課稿11-10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1-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3-0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