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

        時間:2022-11-20 10:04:45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通用13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通用13篇)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平均數》,設計本課我遵循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基本理念,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等環節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平均數是統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統計中,平均數常用于表示統計對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用平均數表示一組數據的情況,有直觀、簡明的特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理論依據,我確立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學生能理解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1. 重點: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 難點:能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四、說學情

          由于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平均分的基礎知識,所以應著重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容易列出算式進行計算。

          五、說教法和學法:

          由于平均數意義比較抽象、難以理解,我盡量通過讓學生探索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法,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

          在學法指導上,我重視觀察法、比較法、發現法和討論法等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獲取新知的途徑。

          六、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課件

          1、 觀看微視頻,學生自主學習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的兩種不同的方法。(設計意圖)

          2、 展示ppt課件 (設計意圖)

          3、總結:

          求平均數的方法:

          (1)移多補少法

         。2)常用方法 先求總數÷份數=平均數

          整個教學設計,我根據教材特點與四年級學生實際,做了很多的預設。因為學生是具有不同知識經驗的生命個體,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不同的學生有著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會出現哪些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爭取在課堂教學中,在組織學生討論、評價,讓學生在生成知識的同時,生成學習經驗,生成情感體驗,使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簡單的周期》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課的重點難點是根據物體的排列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什么圖形。

          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教法與學法:

          1、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理解不同的解題策略。

          2、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3、結合生活,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三、教學思路

          根據教材特點,我設計了六個主要的教學程序:第一部分通過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卡通動物導入新課;第二部分在現實情境中,獨立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不同的習題和方法,使學生對解決這類習題的方法得到提升;第四部分是運用規律,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五部分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欣賞介紹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規律。第六部分是游戲,拓展學生思維。

          1、創設情境,引出規律。

          在課的一開始,我先出示了學生熟悉的串珠活動,先串綠色,再串黃、藍、紅色的珠子,并按順序又出示了一組,讓學生猜接下來我會串什么顏色?其實這時學生已經體會到我是按一定的順序串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規律,所以很快地能猜出我接下來要串的顏色。然后指出,今天我們要一起來找規律。使學生先初步明確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利用串珠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我出示了2組后,學生腦海中已經建立了有規律排列的表象,因此學生都能猜對,進一步感知物體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從而把這樣的感知運用于例題圖中,讓學生找出規律。]

          出示了例題圖,讓學生觀察,說說場景中有些什么,初步感受彩燈、彩旗、盆花這些物體,觀察這些物體的擺放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從對這些物體的觀察中發現,這些物體的擺放是有規律的。正因為這些物體擺放整齊有規律,才會這么賞心悅目,使學生體會數學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規律的積極性。[在這里,我原先讓只學生說一說他們擺放的規律是什么,但我覺得應該在課件中演示出來這樣的規律,于是我加上了一些圈來表示,達成統一的認識。]

          2、自主探究,理解規律

          這一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首先多媒體出示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9盆是什么顏色的花?理解題意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來。

          在這一過程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由于不同的學生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差異,學生想出了多種辦法,有的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畫出是藍花。這些方法都能解答這一題。但重點我討論了學生提出的計算的方法。用19÷3=6(組)……1(盆)。根據這個算式,先讓學生具體地說一說19、3、6和余數1各表示什么。學生很清晰地進行了表達:一共有19盆花,以一盆藍花、一盆黃花、一盆紅花為一組,共分成了6組還多一盆。我緊著提問,根據這個算式你又是怎樣判斷出是藍花呢,把學生的重心引到余數上。體會到第19盆花就是第7組的第1盆,因為每組的花都是相同的,所以只要看每組的第一盆是什么顏色就可以了。[在講解的過程中,我還利用課件用圈表示出這19盆花,每3盆為一組,分成了6組,讓學生一看就知道剩下的一盆是第7組的第一盆。]

          [在探究盆花的擺放規律時,給予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了創新意識。通過充分的交流,展示了多樣的解決問題策略。并注意引導學生不斷地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

          3、獨立嘗試,選擇方法

          接下來我讓學生先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繼續探索解決彩燈的第1個問題。在交流中,學生有的還是用了畫圖的方法,有的用了計算的方法,隨即我提問,為什么不用推想的辦法呢?從而讓學生理解推想的方法只適用于兩個物體為一組的規律排列。于是排除了都用推想這個辦法的簡便性。接著問學生那第20盞是什么顏色的燈呢?這回大多數學生都體會到用畫圖的辦法非常麻煩,于是順理成章地把學生引到用計算的方法上來,體會到計算的簡便。其中求第23盞彩燈是什么顏色的算式中沒有余數,這里就要讓學生重點理解說一說沒有余數表示了什么,讓學生總體地了解有余數時及沒有余數時的判斷方法。[在這里,本來課件中顯示出來的是用不同顏色的圈代替彩燈體現它的規律,現在我覺得直接在這個圖上表示出來更清晰,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一小題著重是讓學生判斷體會出用算式計算的簡便。接著我就直接提出要求讓學生用算式計算彩旗的題目,讓學生做完后觀察這幾個算式,發現得數的規律,當得數是幾時就是每組中第幾面旗的顏色。在這里我也覺得在彩旗的圖上用圈把它呈現的規律體現出來比較明顯。因為這里我發現有少數學生還是以為這是兩面旗為一組的,這樣比較清晰。

          接下來我通過三題的排列規律出示定義:像上面這樣同一事物依次重復出現叫做周期現象。接著我讓學生你能舉例說說生活中的周期現象嗎?

          學生口答后,教師出示圖片欣賞(生活中的周期現象)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總結全課中,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感想與收獲,有什么想說的,告訴學生今天學習的規律都是周期性規律,在碰到這樣的規律時可用計算來解決問題。然后再讓學生欣賞一些生活中的規律,體會它的美及在生活中運用,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學生興趣很高,但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數據的分段整理》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第1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初步教學分段統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范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教材通過創設學校準備為鼓號隊員購買服裝的教學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數據,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后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后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為購買武術隊的服裝。圍繞購買服裝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段整理--制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采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在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會根據實際情況,用畫“正”字法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初步學習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思想,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4.結合統計,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學會數據的分段整理,難點是能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做出決策。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并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采用談話法、比較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畫“正”字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統計數據的全過程。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經驗通過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需求:

          以學校準備為武術隊隊員購買新的服裝引入全課。在師生的交流中得出:要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數,從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學會整理:

         。1)初次嘗試:同桌合作,嘗試分段整理。此時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在交流中進行方法的最優化,提出畫“正”字法整理。

         。2)再次嘗試:同桌繼續合作,但規定整理的方法,用畫“正”字的方法整理。學生操作中教師巡視,收集資源。在資源的對比中,體會畫“正”字分段整理時的注意點,如:合計的意義,統計表中日期的填寫等,讓學生初步學會畫“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顧總結:分段整理數據-制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3.聯系實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活動要求,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讓學生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分析統計結果,說說知道了什么

          4.運用方法,解決問題: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1)第2題采用4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統計,第3題是獨立完成統計。過程與第1題一樣。

         。2)介紹:你知道嗎?

         。3)出示2、3題的兩張統計表,談談自己的看法。

          通過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板書設計:

          數據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數據(畫“正”字)——制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4

          一、說教材

          《路程、時間與速度》是九義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

          1、說學情分析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具備了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能力,能獨立解答求每分鐘行多少米的應用題,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經歷了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的生活經驗,能模糊地感覺到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一定關系,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2、說預期效果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本節課預想達成的教學效果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對生活材料的分析,幫助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2)能力目標:根據路程、時間與速度的關系,會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3)情感目標:養成學生積極關注、收集、處理生活中數學信息的習慣,體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3說教學重、難點

          要想達成預期的效果,教學中必須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

          對個九、十歲的孩子來說,“速度”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確,不像時間那么常見,并且速度的單位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學生們從未見過,因此,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內在聯系。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本節課我運用了遷移法、復合的現實數學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

          2、學法:教學中運用了分析綜合法、經驗歸納法以及小組合作探究法指導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達成預期效果,我準備從以下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ㄒ唬┰佻F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教育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節課一開始就再現了同學們都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運動會場景,“今年10月,我校舉行了第xx屆運動會,學校打算選出一位運動員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你會怎么選?”同學們當然會選跑的快的運動員。由此自然地進入第二環節。

         。ǘ┲鲃犹骄磕P,探究新知。

          觀察運動員的兩張比賽成績表,從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數學信息?誰跑的最快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分析、比較、思考,從表1中得出200米徑賽中張方最快,因為他用的時間最少,而1分鐘定時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長,所以他跑的最快,從而領會“路程一定時,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一定時,路程越長速度越快。”在上面的兩組快慢比較中,表面上看是比較路程或時間,實質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樣讓學生透過表面看實質呢?于是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現在學校要在這兩名運動員中選出一名參加省‘徑賽明星’的比賽,該選誰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路程、時間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條件和已有知識的矛盾、沖突,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發現欲,也激發了他們暢談選擇理由的愿望,積極調動原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問題————那就是要找一個統一的標準:他們每秒鐘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應運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過列式,計算出他們每秒鐘跑多少米。(板書: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這些數量各表示什么?一起聽智慧老人說說吧。ㄖ腔劾先酥v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定義)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相關聯的量,學生原來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達,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當地揭示概念,多媒體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幫助學生建立概念,又節省了時間,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速度的單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種形式說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單位可以寫成……(板書速度單位)通過提問:速度單位與我們學過的單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共同組成的,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速度的含義,知道速度是單位時間內所行駛的長度,這樣就架構起行程問題中三個數量之間聯系的橋梁。接著提問:你還知道哪些速度單位呢?引導學生創造出其他的速度單位,并進行板書。接下來展示生活中常見的速度,同學們想知道你寫的這些速度哪里會用到嗎?讓大家讀一讀,它們分別表示人、飛機、聲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說一說、讀一讀”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從大量的生活實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義,掌握速度單位的表示方法,并讓學生認識了更多的速度單位,突破難點。在學生充分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這三個量的基礎上,提出問題:這些數分別表示什么?根據回答進行板書。那怎樣求速度呢?在這個教學重點環節里,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探究,通過小組討論總結、歸納數量關系,進而得出:路程÷時間=速度,這里圍繞“總結———歸納”二個環節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深刻領會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密切聯系。

          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我充分借助現代教育技術,開始情境的延伸:(課件)用線段圖表示題中數量,能使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問題后,通過提問:每道算式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總結歸納出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速度×時間=路程,仔細觀察這三道數量關系式,它們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過對比,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路程、時間、速度這三個數量之間的緊密聯系。

         。ㄈ┒嘣謱佑柧,鞏固內化。

          在鞏固練習中,我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設計了分層訓練。第一層:基本訓練,通過練習明確,已知路程、時間、速度中的任意兩個數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數量。第二層:綜合訓練,這三道圖文結合題,通過學生觀察、分析,從紛繁復雜的條件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解決問題。第一題求時間,第二題求速度,提別是第三題,它的解答方法多樣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時間,還可以比速度。在練習中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事物,能讓他們積極地思考,輕松地練習,感受著數學的魅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四)聯系實際應用,拓展提高。

          通過前面的學與練,學生對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到底學的這些知識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應用這些數學知識呢?

          (1)限速標志我知道

          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標志牌?纯瓷钪羞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為什么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呢?

          其實光的速度比聲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到雷聲。

          (3)氣象臺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

          臺風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

          ①今年8月,臺風“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國登陸,臺風距離大陸2160千米,中心風速60米/秒,你能預測臺風到達的時間嗎?

          ②現在臺風距九江約900千米,預計24小時后到達九江,你能估計臺風的速度嗎?

          這一環節充分利用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讓學生看到自己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處處可見,增強了數學應用意識,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愿望!

          四、板書設計

          路程、時間與速度

          路程=時間×速度

          速度=路程÷時間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5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移與平行》,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平移與平行》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一組線之間的關系的第一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物體的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教材突破以往僅僅依靠直接觀察得出平行線概念的教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對平行線的認識上。學生畫平行線也變得容易,有利于他們把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這就為學生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知、體會平行線,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和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行線,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的有趣的數學活動。

          平移是過程,平行是結果。讓學生充分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學習用整體認識的眼光來觀察一組線,體會兩條直線間距離相等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來判斷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2、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探究過程,認識平行線,學會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于探究。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借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難點: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ǘ┱f學法

          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通過平移認識“平行線”

          活動1:我將讓學生用鉛筆移一移,體驗平移過程。(當我看到學生是這樣移的時候,我將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問學生:“平移前后的兩支鉛筆有什么關系?”估計有學生回答:“平行”;我將及時給予贊許,并板書。

          (結論: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平移后的兩條直線組成平行線。)

          2、畫平行線

          活動2:這是本節課的重要內容,我將直接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以及用兩個三角尺畫平行線給學生看,同時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動手畫一畫,用兩種畫法畫平行線。這使學生在觀察、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3、折一折創造平行線并判斷平行線

          活動3: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用紙折出一組平行線,這拓寬、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估計學生會折出以下這些情況等等,我將以其中一種折法作為例子直接演示來引導學生如何判斷平行線,隨后讓學生判斷自己折出的一組線是否平行。這能讓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ńY論:兩條直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就是平行線。)

          4、找平行線、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

          活動4:找一找。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由易到難設計以下兩道題目,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第一道題目是……,第二道題目是……。隨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六、全課小結

          本節課,我采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操作,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增強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6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 5頁,例1—例4)包括:

         。1)小數的性質;

          (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后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 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 口、動眼以及采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 概括知識及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在商店里,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么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 天要學習的內容,并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 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抽象為具體。然后板書準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于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導學生自學例2。

          教師指示,學生思考:

         、僮髨D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

         、谟覉D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部分占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垡龑W生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

         、苡纱,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生共同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幫助學生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 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 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后,學生回答,教師板 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后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 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 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08、3改寫成小數部分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后,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訂正,表揚。

          0.2=0.200 4.08=4.080 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想一想為什么)

          3.學生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并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 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余學生當小評委 。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 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如果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 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采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部分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余學生齊練, 評價鼓勵。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7

          一、 說教材

          《認識整萬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并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數目,認識萬級和個級的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會讀寫整萬數。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教材通過呈現生活的實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數,引發學生求知欲,再以“10個一千是一萬”為基礎,借助計數器,引出“十萬”“百萬”“千萬”這些計數單位。

          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這里將寫數和讀數結合起來學習,讓學生體會數的實際意義。

          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教材介紹了我國的計數習慣,根據已有知識,給出各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讓學生聯系讀寫的體驗,通過類比,推出萬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

          教學目標:

          1、憑借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

          2、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3、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讀整萬數,了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二、說教法和學法

          借助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說設計理念

          1、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身邊的數據出發引出大數,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去讀數,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借助于直觀教具計數器撥一撥、數一數,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發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

          4、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比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數學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四、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時,選擇我國20xx年茶葉、甘蔗和油菜籽的總產量的有關數據,通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于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學生一起回憶萬以內的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一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認識數位順序表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完成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各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發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這樣安排可以為理解“讀萬級上的數的方法與個級相似”做準備。

          3、了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學生借助計數器,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在此基礎上,我又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整萬數,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撥好后再讀一讀,寫一寫并交流讀、寫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整萬數的寫法和讀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

          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通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如:******有400000平方米相當于有40個教學樓那么大。

          四、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引導學生進行小結,使學生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堂中的自我評價更能激勵學生自我發展。同時讓學生寫數學日記,進行課后調查,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五、說板書設計

          我在設計板書時,安排了數位順序表,再根據數位順序表寫整萬數,并用紅筆突出萬級的寫法,突破寫書整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了然。充分體現了板書的概括性,指導性。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8

          一、說課標

         。ㄒ唬┱n程目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課程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總目標: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而新課標則將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統一概括為過程與方法。各個方面密切聯系、相互交融。根據學生發展的身體和心理特征,《課標》又把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各階段間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四年級處于第二學段,以第二學段的學段目標為依據,下面我就從這三方面來說一說本冊教材的課程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萬以上的數;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

          2.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

          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中發展推理能力,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2.經歷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獨立思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

          2.初步養成樂于思考、勇敢質疑、言必有據等良好品質。

          (二)內容標準

          根據課程標準,數學學科的內容又可以分為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下面,我就從這四大領域來闡述本冊教材的內容標準。

          數與代數: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萬以上的數并會用萬為單位表示大數。

          2.在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加與減、乘與除的互逆關系。

          圖形與幾何:

          1.結合實例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

          2.體會兩點間所有連線線段最短。

          3.了解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量角器進行測量。

          統計與概率: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

          2.認識條形統計圖,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特點,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綜合與實踐:結合實際情境,體驗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說教材

          我將從四個方面來說教材。首先說教材的編寫特點。

          (一)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編寫特點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素材緊貼學生的現實生活并具有時代意義,引導學生了解生活,認識社會。 本冊教材有計劃的引導學生熟悉生活,認識社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比如第二單元繁忙的工地、第三單元保護大天鵝、第四單元交通中的線、第五單元收獲的季節、第六單元快捷的物流運輸、第七單元小小志愿者、第八單元新校服這些信息窗內容則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與之息息相關的事情。

          2.優化單元知識結構,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本教材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實際出發優化單元知識結構。例如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知識編排上將乘除法的口算、筆算有機結合,便于學生理解計算策略的多樣性。

          3.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

          在“自主練習”板塊中,除了有一定的基本練習外,還設計了許多“綜合信息窗”,由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4.注重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評價。

          教材在每個單元的后面都有“我學會了嗎?”、“問題口袋”和“豐收園”,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我回顧整理和反思評價,提高數學學習的效果。

          (二)編寫體例

          在20xx年審核的青島版教材中,其欄目的設置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信息窗、合作探索、自主練習、你知道嗎、我學會了嗎、問題口袋、聰明小屋、豐收園、智慧廣場。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信息窗:通過情境形式,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提出問題。 合作探索:就提出的問題通過多種形式共同解決,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及時鞏固和練習所學知識。 你知道嗎:開闊學生視野,了解更多與數學相關的資料。

          我學會了嗎:考察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出自我評價。 問題口袋:對學習中不屬于本課所學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聰明小屋: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動腦思考能力,進一步提升數學思想,增長智慧。 豐收園:通過自評與互評相結合,便于學生養成評價與反思的習慣。

          智慧廣場:引導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認識數學價值。

          (三)內容結構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八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

          按照數學學科的四大領域來劃分,其中,第一單元萬以上數的認識,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六單元解決問題,第七單元混合運算屬于數與代數領域。這五個單元的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第三單元線與角,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屬于圖形與幾何領域。第八單元條形統計圖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實踐活動蕩秋千和全家自駕游屬于綜合與實踐領域。

          (四)教材立體式整合

          “數與代數”方面,在學生已學過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本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知識,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乘法打下了基礎。同樣在已學過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了本冊除數是兩位數的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除法打下了基礎。各個階段的學習可謂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特點。 “圖形與幾何”方面,學習線與角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為今后學習角與三角形的認識、多邊形的面積打下了基礎。 “統計與概率”方面,本冊書中所學的條形統計圖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下一步將繼續學習折線統計圖和復式統計圖。 總之,教材的編排始終秉承著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的總結與利用,又為后續學習更復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說建議

          說建議可從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學建議 1.創設活動場景,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教學。

          創設開放的活動場景,讓學生感興趣,并自覺利用各種感官全方位地攝取信息。 2.注重“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

          3.激勵課后延伸,讓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信息,主動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實現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二)評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

          數學學習過程評價是指通過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測評分析,評估學習活動本身的效果,調節學習活動過程,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而進行的評價。比如,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使用口頭評價。例如:對,書寫非常工整!你的解法有創意,連老師都沒想到!真棒!你的想法真有趣,能說給大家聽聽嗎?等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評價主體應多元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主體共同參與的活動。 3多種評價形式相結合

          可以通過課堂觀察、成長記錄袋、測試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全方面的反思自我。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運用生活資源: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講解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

          3.開發數學文化資源:適時地為學生介紹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歷史等文化,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創新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開發網絡資源:充分利用并開發網絡資源。比如制作課件,可以形象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和課題相關的短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能做到研說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為載體把握數學新課標,構建高效新課堂,這是我們永遠的追求。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時《角的度量》。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線段、直線與射線的認識,平角、周角的認識,以及用量角器量角與畫角。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后面學習畫角、角的分類的基礎。教材注重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必要性,認識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體會、總結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二、說學生

          學生對于角的有關知識已有了初步的體驗,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一部分學生對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數學生幾乎沒有用量角器測量角的體驗,量角器雖然被拿在學生的手中,但學生對它的認識是陌生的,一條條放射狀的線,不同的刻度,會使學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樣用它測量角的大小,就更顯得無從下手了。而且,在實際中,學生似乎沒有度量角的需要,他們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數學知識,很少能應用到生活中。

          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本節課的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單位;會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標:在測量角大小的活動中,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情感目標:1、鼓勵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嘗試,積極表達,使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新。

          2、應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學生的應用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重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學難點:在自主探索中逐步體會、總結量角的方法。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量角,是一種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

          “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

          因此,本節課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量角的意義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先設計了一個角的三兄弟比大小,怎樣判斷哪個角大的問題情境,即復習了二年級所學的內容,同時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進而展開新知的學習,然后設計幾個適合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量角的意義,探索、總結量角的方法,逐漸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關現象中,來體會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下面我分別說一說。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與學生談話,你知道怎么比較角的大小嗎?現在有三個角的兄弟,你知道它們中那個最大嗎?

          這樣,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三個角兄弟比大小的視頻,怎么辦呢?你們能確定哪個角大嗎?

          引導學生在交流中明確,要知道誰最大,只要看它們兩邊張開的大小就可以了,在一條邊及頂點重合的情況下,另外一條邊張的越大,所成的角越大,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我們通過移動角的方法幫助了角兄弟,但是老師帶來的除了這三個叫兄弟還有兩個角,他們也是爭論個不停,∠1說他大,∠2說他大。同學們看一看,你們猜一猜,哪個大?

          這時候出示的兩個角開口方向相對,同時大小相差不多,學生們用肉眼猜測的同時會產

          同學們的意見不一致,那么究竟哪個角大些?具體又大多少呢?這一句追問,進一步激活思維,學生會積極參與討論,知道角大小的方法,從而引出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角的度量》

          在這里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形成抽象思維的能力。

          同時,這樣的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思維,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學習本節課的知識。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體會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同學們,我們怎樣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在交流中,引出量角器,同時使學生產生學習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為學習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礎。當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時,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參與學習活動。

          2、認識量角器

          請拿出準備的量角器,仔細觀察,量角器是什么形狀的?

          這個問題使學生對量角器有了一個整體的印象

          那量角器中隱藏了很多秘密,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么?只有認真觀察的同學才能發現!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觀察,然后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里面自由交流。

          然后讓同學到黑板上指出觀察到得秘密!

          老師總結認識量角器上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8個大格,180個小格。老師在屏幕上指,學生說出名稱并在自己的量角器中指出。以此來鞏固記憶。

          學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這些,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看到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時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里,我先引導學生自由匯報,然后運用多媒體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稱。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認識。

          同時根據同學指出的180個小格子,每一小格所對的角的大小就是1°。知道度是量角時用的單位,用符號“°”標在數字的右上角

          1°的角是怎樣規定的呢?請同學們翻開書37頁,自學鞏固中間的一段。之后合上書,自己說一說1°的含義

          一份格子所對的角是1°,那30份所對的角是多少度呢?

          請同學們伸出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比一下30°的角有多大?60°呢?90°呢?大家知道90°的角又叫做什么角嗎?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0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練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2、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3、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平行線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說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對平行線的認識,會用三角尺和直尺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

          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和一組平行線。會利用畫垂線和畫平行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1、回憶一下,什么叫平行線?

          2、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我們怎么樣才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畫平行線

          板書課題:畫平行線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步驟: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將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著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2).將三角尺緊貼著直尺移動位置,再畫出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與第一步畫出的直線平行。

          可以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畫一組平行線,然后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對方畫的是否平行。

          3.小組活動:

          在你所畫的這組平行線之間畫幾條與平行線垂直的線段,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全班匯報

          小結: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學生匯報

          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

          學生認真觀察后敘述畫平行線的步驟

          學生畫一組平行線,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

          小組討論后全班匯報

          復習所學的平行線知識,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使學生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4.小組討論:怎樣畫一個長3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

          長方形的對邊是互相平行的。

          相鄰的兩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線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

          全班匯報組內研究的畫法:

          先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再過兩個端點在線段的同側分別畫兩條與它垂直的2厘米長的線段,最后把兩條線段的端點用線連接起來。

          三、鞏固新知:

          1、獨立畫一個邊長是4厘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學的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自己設計一幅圖畫。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畫平行線,你有什么體會

          五、作業:68頁4題

          學生討論畫法

          可以用垂線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

          說畫長方形的步驟。

          使學生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通過練習,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復習。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1

          1、說課內容:

          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頁的例題,以及相關的練習題。

          2、教材分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化數”領域的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接觸過直觀、簡單的“找規律”方面的內容,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出現在教材中還是第一次。其內容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進行簡單應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話場景為素材,引導學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學習這樣的內容,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必須轉變角色,依據學生的特點,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看一看,擺一擺等實踐活動中,了解“規律”,初步建立“規律”的概念。

          4、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律,初步學會聯系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初步發展分析、比較、綜合與歸納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用數學觀點分析生活現象的初步意識初步能力,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逐步形成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5、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通過“找”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6、教具準備

          教具:主題掛圖、教學課件。

          學具:每位學生準備小棒和石子。

          二、說教法

          1、在教學思想上,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在教學活動中。

          2、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直觀法、游戲法、動手操作、引探等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機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過程中找出規律。

          四、說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咱們來做個游戲好嗎?游戲名字叫“猜一猜”,請看:

          1、出示:

          你們猜一猜,下一個氣球是什么顏色?

          2、出示:

          請你們猜一猜,中間應該擺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們的排列有順序,且更美呢?

          師:你們真棒!能準確地猜出問題的答案。誰來說說,你們剛才在猜的過程中,是根據找什么而猜出來的呢?

          生:找規律。

          師:對!你們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師:像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規律,就能解決很多疑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的排列規律。

          (二)創設情景、認識規律

          出示教學主題圖:小兔樂園

          師:老師帶領同學們參觀一下:小兔樂園!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師:請你們把在小兔樂園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組里的同學說說。

          2、觀察數數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每行物體有多少個,它們的排列有什么特點?

          教師依次提出教科書上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按三部分分別數一數,分別得出兩種物體的個數,然后按問題順序,根據學生數的結果,分別板書三行,顯現出各是多少。

          3、比較發現

          (1)師:比較每行兩種物體,你能發現什么規律?先和你的同桌說說。

          (2)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發現了什么規律,教師幫助學生把話說通順,清楚。

          4、歸納規律

          (1)師: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從、我們發現“小兔樂園”的情景中有怎樣的規律?

          (2)學生歸納規律。

          (三)理解規律

          擺一擺,比一比,誰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1)師: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學具,用幾根小棒,在桌上擺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間擺一個石子。數數小棒的根數和石子的個數,看看有什么發現?把你們的發現告訴同桌,并與前面發現的規律比一比,一樣嗎?

          (2)組織全班交流

          (設計理念:這一環節是新知再現,對新知起到檢查、鞏固、提高的作用,對規律有著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四)實際舉例,體驗規律美

          1、生活處處有規律

          師: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仔細想想,先跟同學說一說,再告訴全班同學。

          2、欣賞生活中的規律美

          展示生活中規律美的畫面

          (設計理念: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為了鞏固新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小明放學回家經過一段馬路,他發現馬路的一邊有10根電線桿,且還發現每兩根電線桿中間有一個廣告牌,你能幫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廣告牌嗎?

          2、河壩的一邊了7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栽桃樹多少棵?

          3、沿圓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樹,每倆棵柳樹中間栽一棵桃樹,可以栽桃樹多少棵?

          (設計理念:前兩題是基礎鞏固題,最后一題是拓展延伸題。這樣的設計既有層次,又有坡度,對所學知識起到檢查、鞏固的作用,同時也發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六)創造規律

          同學們可真行!能夠找到了規律,還能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F在老師考考你們:誰能以我們班的一部分男同學和一部分女同學進行排列,并使他們排列有規律可尋?

          (設計理念:運用現在的學習資源,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七)總結歸納

          師:你能告訴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學生舉手發言)在生活中,在數學王國里,還有更奇妙的規律等著你去探索。只要同學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定能發現其中的奧妙!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2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后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并并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采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游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通過設置“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欲望。

          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后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系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臺階,要走多少級臺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找規律》。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找規律》的第一課時。蘇教版教材從四年級開始,安排“找規律”的單元,引導學生探索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并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本課是讓學生探索兩種物體間隔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并進行簡單應用。學習“找規律”后,可以使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經驗,發現數學規律,感受數學的探索性,以及數學的價值與奇妙,進一步體驗學習數學需要運用觀察、分析、綜合、歸納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并通過發現規律體驗成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所以,學好本課是比較重要的,是為以后學習其他的“規律”打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律。(2)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個物體間隔排列時,兩端的物體比中間的多1,中間的物體比兩端的少1”這一規律。能夠利用這一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抽象性與概括性。(4)培養學生努力鉆研的學習精神以及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于經歷間隔現象中簡單規律的探索過程,得出這種規律中的兩種物體的數量關系;難點是用恰當的方式描述這一規律,并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教法和學法

          因為這一節內容是小學數學中比較適宜讓學生探究的課題,因此我主要采取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交流、討論,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徑和學習成果。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重點來介紹這堂課的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將分為四大環節進行。第一部分通過游戲,導入新課,引出規律的特點;第二部分通過主題圖的觀察以及填寫表格,探索規律;第三部分通過練習,使學生對這類規律的認識得到提升,并聯系生活尋找規律,體會規律的廣泛性,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規律的認識;第四部分是總結評價,延伸規律。

          一、游戲引入新知

          在課的一開始,我經過拍手動作引領學生注意觀察,激發其學習興趣并提出疑問:這里有一個秘密,是什么呢?(師再次拍手)能跟老師一起學嗎?再次提問:能不能再拍一組跟老師的不一樣的?

          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入課題:規律。

          [在這里,我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規律的存在,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接著經過擺小棒和小圓片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這種規律,親身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二、觀察學習

          在這環節中分為四小步驟展開。

          1、認識概念

          師:間隔排列的規律其實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只來學習其中的一種。哪一種呢?像這個,一根小棒一個圓片一根小棒一個圓片排列的。

          師生同讀,師板書:|○|○|○|○|○|○|○|○|

          師:一直這么畫下去,我們會看到最后是?(生:直線)那我們注意看這組中首尾都是什么?(小棒)它們都是一樣的,我們給它起一個名字,叫什么呢?兩端物體(師生同讀師板書)

          出示|○|

          師:像這個呢?也叫兩端物體。那夾在中間的是什么?(生:圓片)我們也給它起個名字,叫什么呢?(師生同讀:中間物體)

          師板書

          2、觀察學習

          師:我們剛學習了間隔排列的規律,知道了什么是中間物體和兩端物體。像這種規律在我們的書本上還有很多很多。好,請翻開課本第48頁,看看你能不能找到。

          板書:找

          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觀察、思考。

          師:看看,圖中畫了哪些事物?哪兩個事物間是有聯系的?你發現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嗎?

          師:這幅圖中有這樣三組排列。這些排列都蘊涵著同一種規律。你找到了嗎?

          學生匯報,師出示表格。

          組 別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1-19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02-07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的說課稿06-20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范文04-20

        找規律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01-31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說課稿06-22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大數的認識》說課稿12-26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范文11-25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說課稿03-29

        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說課稿13篇11-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