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2-11-07 19:29:36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集錦15篇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大慶市慶風小學教師鄭穎,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二年數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節《買香蕉》。

          一、教材分析:

          《分香蕉》是北師大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4節新課,通過前面3節“分桃子”、“分蘋果”、“分糖果”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進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這三節平均分的活動,是在學生還不知道除法的情況下,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在操作水平上解決除法問題的過程。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經驗基礎上開始認識除法的,從學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進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釋平均分的具體過程。為以后學習二位數除以一位數的有余數的除法、除法的豎式計算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分析:

          低年級學生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而這些學生活潑好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感知平均分的兩種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四、教材處理:

          在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首先以學生喜歡的人物孫悟空導入本課,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小棒代替香蕉擺一擺。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分的分法,及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

          贊可夫認為,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為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秀品質發展為主。因此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實踐探索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態度,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六、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向導,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本節課的導入部分,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以學生喜歡的人物孫悟空導入新課,讓學生幫助孫悟空分香蕉。

          2、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在第一稿設計時,我采取的是教師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學生觀察,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在兒童的學習活動中,興趣起著定向和動力功能的雙重作用。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效率才能提高。以這一理論為指導,我改變了設計讓每一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分一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很活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分香蕉的練習,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在開展這個活動時,由原來分小棒改為利用香蕉的圖片分,這樣能使學生學對活動產生興趣。我先讓同桌兩個自由分一分。

          然后引導學生在幾種分法中找出是“分得樣多或者同樣多的”那樣分法,使學生在多種分法的對比之下,形象地感知“平均分”。最后請學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方法,這樣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便于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3、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學生利用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教師設計了多樣化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通過《填一填》、《寫一寫》、《練一練》。對新知進行了鞏固,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的熱情,最后讓課堂得到延伸。

          4、全課小結,歸納新知。

          師生共同小結,回顧學習的過程,評價自己的表現,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

         。1)例1通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

          (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轉載數學網)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的處理,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钡某ㄒ幝桑⒆⒅貙W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ㄒ唬﹦撛O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創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并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么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現什么?到小組里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為什么平均分呢?(因為他們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么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伙伴,怎么分比較好?

         。總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么?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己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ǘ⿲嵺`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纯茨銈兘M的學習用品是什么?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并把結果填在紙上

          匯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里,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1)10個香蕉:4、6

         。2)12個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么不對呢?

         。ㄒ笫瞧骄纸o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和份數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ㄒ辞宸值姆輸,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ㄈ┻M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么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匯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制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ㄎ澹┰俅误w驗,拓展思維

          1、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并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匯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現了什么?

          你們知道為什么釘的件數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就越少呢?(總數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數學第三冊第六單元《厘米和米》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等簡單的圖形,并在這學期學習了多邊形,知道了有幾條邊就是幾邊形,為今天的學習積累了一些經驗。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實際上就是量線段的長短,所以教材首先讓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教材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在體驗中感悟知識,通過具體活動獲得對線段的直觀認識,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征。本課是學生學習用尺量物體長度的基礎,更是今后認識平面圖形、立體圖形的重要知識準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

          1、使學生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畫線段。

          2、在觀察、體驗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初步認識線段的特征,由于線段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所以清晰地建立起線段的表象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將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運用以下教法進行教學:

          1、直觀教學法。通過教具、學具操作、多媒體演示等,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從實物感知過渡到圖形表象,抽象出線段的圖形,直觀的認識線段的特征。

          2、活動體驗法。新課標提倡“做數學”。學生只有親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識,靈活運用知識。通過“看、比、畫、折、說”等一系列活動,促進思考,引導探索,豐富數學活動經驗。

          3、形象化的教學。形象化的語言,比如線段的兩個端點就像兩個小人兒立在兩端,線段躲到了圖形隊伍中去了等等能夠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落實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運用以下學法有效學習。

          1、觀察操作法!盎顒邮钦J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盡可能給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一系列的親身體驗中發現知識,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

          2、合作交流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實現思維互補,獲得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鑒于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猜謎語引入新課

          數學源于生活,從身邊常見的毛線入手,讓學生觀察桌上的毛線(隨意擺放),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彎曲的毛線。為操作把毛線變曲為直打下基礎。

          二、活動體驗,探究新知。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體驗中學習數學,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經歷、感受知識,最終認識、掌握知識。因此我通過以下的活動情境加深學生的體驗。

          1、感知線段

          拉一拉:組織學生把毛線拉直,說方法,強調要捏住線的兩端再拉直。順勢指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引出線段。接著再進一步從拉直的這條線認識線段的兩個端點,輔助多媒體在課件上抽象出線段的圖形,閃爍端點,加深認識。

          辨一辨:在對線段有了初步感知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通過自己的描述再次感受線段的兩個特點,并及時通過想想做做第1題,進行辨認和說理,加深對線段特征的認識。

          2、找線段

          在學生對線段有初步的認識后,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其他的例子來加深理解,加深對線段的感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觀察課本的邊,數一數有幾條線段,引導孩子觀察這幾條線段圍成了什么圖形。

          接著讓學生完成“想想做做2”,交流并引導發現幾邊形就由幾條線段圍成。從實物遷移到圖形,加深對多邊形的認識。

          3、做線段

          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嘗試,引導學生發現折痕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讓同桌之間互相指指說說,鞏固線段的特征。

          接著讓學生試著在紙上折出比這條線段長或短的線段,直觀感知線段的長短,為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孕伏和滲透。

          利用低年級學生愛玩愛比賽的特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想學、樂學、學會、會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4、畫線段

          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工具嘗試畫線段,讓學生經歷畫線段的過程,畫好線段后,先在小組交流匯報。然后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線段,交流畫法和步驟。通過交流,探索畫線段的方法,感受解決數學問題的多樣化。

          三、游戲鞏固,拓展延伸

          結合書中的練習,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深化知識的同時獲得成功的體驗。

          闖關“畫線段”。

          第一關: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

          第二關:三個點。猜猜畫完是什么圖形?

          第三關:四個點。獨立畫,交流。

          四、全課總結,質疑延伸。

          課的最后,讓學生交流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以學生自我回顧的方式進行小結,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掌握,培養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點,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認識線段》評課記錄

          朱月萍:今天朱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形象生動的低年級的數學課,整節課體現了形象化的教學風格,下面請各位老師圍繞“形象化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這一主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王 燕:

          1、形象化教學語言的運用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形象化的語言不僅有趣味性,還能幫助學生有效地記住線段有兩個端點這一特征。

          2、形象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開始,由生活中的實物毛線引入新課,再通過動手操作發現特征,最后抽象成線段這一圖形。由生活到數學,由形象到抽象,充分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形成的理解。

          游曉霞:教者從謎語導入引起學生興趣,重點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和教學手段。采用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教者能引導學生發現注重指導學生觀察操作。

          孫 亮:畫線段時動畫出現的是先畫直線,再畫兩個端點,是否可以展示先畫兩個端點,再畫直線,或先畫一個端點再畫直線和另一個端點。

          胡萬進:關于四個點可以連成幾條線段,學生容易定式思維連成4條線段,可以在出示3個點連成線段之后再在連好圖形旁邊再加一個點,學生就更容易發現對角線連成的線段了。

          周 建:

          1、聯系生活實踐,通過一系列的活動,逐步認識線段的本質特征。

          2、課堂結構合理,過度自然,語言形象化突出,教學效果好。

          建議:連接4點,可以結合學生握手的情境

          周文進:兒童化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激勵性的語言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自然得體,富有啟發的無聲語言帶動課堂教學。

          郁 平:教學中教師緊緊抓住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這兩個特征來教學;顒又型ㄟ^實物的操作,例如拉一拉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更形象和直觀的讓學生找出線段的特征。比較線段長短的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找出比價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讓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每個教學內容的重點。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節教學內容是北師版二年級上冊第36頁“分糖果”,它是在學生掌握了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動,分的數量比較多,一次分得一樣多對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需要通過幾次來分步完成,這一活動也為學生學習除法打下基礎,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對大數目的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2、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

          3、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重點: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

          難點:表格記錄

          二、教材處理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先按照智慧老人建議的辦法,動手分一分,然后請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分的過程,教師到表格上,進行如何做記錄的示范,再請大家把自己分的過程記錄到表格中,學會如何記錄,最后,全班體驗交流分法的多樣化和結果的一致性。不管學生采用的是哪一種方法,只要符合規律,都給充分的肯定,尊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說教法、學法

          1、復習鋪墊,使學生領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2、情境激趣、導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3、通過主題圖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小組的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分法的多樣性。并能用語言表述分東西的過程。

          4、最后,通過數學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進行平均分的活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人、引入課題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是要利用他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設計好復習,能使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充實,又能激勵學生應用遷移、類推規律,主動探索新知,本課中我運用所學知識為學生體驗大數目的平均分做鋪墊。

          (二)情境激趣、問題探究

          1、利用本課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根據畫面提出數學問題。

          2、引導學生動手分一分,要求學生拿出20根小棒,代替糖果,桌上擺5個圓片代表5個小朋友,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結果記錄數學書36頁的表格中。

          組織學生匯報

          請不同分法的學生演示分的過程,并說明自己是怎樣分的。

          3、教師小結:不論用什么方法、不論分幾次,最后結果都是每個小朋友分得4塊糖。

          (三)、體驗感悟

          小組活動,教師出示題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同學。

          1、說一說,可以怎么分

          2、分一分,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

          (四)、實踐應用

          組織分豆子的游戲,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抓一把豆子。先平均分2份,得2分,再平均分3份,得3分,看誰分的高。

          教師巡視

          (五)、全課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九義教材第四冊P106~P108《統計》。

          2、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統計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統計思想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把統計知識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特別強調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早些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新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經歷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處理數據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結構

          分析教材內容可以看出,本節課包含四個知識的內容。即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收集現在(二年級)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把入學以及現在的體重情況統一填寫到同一個統計表中;整理、分析表內信息回答簡單的問題。但從本地學生情況實際出發,以及條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略微的調整,將調查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填寫統計表改為統計本地區天氣情況,也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按照教材的邏輯性將知識整合在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中。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運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學習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簡單的復合式統計圖。

          (2)情感目標: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3)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5、教學重點是: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6、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多媒體設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計算機這一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實物、實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際操作發現法。讓學生親身參與測量體重的活動中,通過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數據,為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組織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后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的設計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通過獎勵笑臉人來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要善于觀察、積極思維,參與體驗,逐漸領會怎樣學習的方法。

         。ǘ⿵土曥柟,目標轉化。

          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為本課知識的學習作出鋪墊。

         。ㄈ┳灾鲗W習,合作研討。

          通過多媒體課件學生自己演示,主動探究;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探知。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根據收集的數據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復式統計表。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究,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并利用生生對話,相互啟發,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發展。

          (四)嘗試遷移,拓展延伸。

          本節課制訂了一個評價量規,用一朵花的花瓣代表四個小組,在上課過程中,根據各小組的參與情況進行獎勵,獎品是一個笑臉,貫穿整堂課。一是給學生營造一個競爭、協作的氛圍,二是當本節課結束時作為評價各小組的一個依據,并暗含著又一個生活中的統計,當進行評價時,學生提出:可以統計各組的笑臉的多少,作為評價標準。笑臉人變成了統計的對象,使學生感受到統計這一知識無處不在,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通過這一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考、探索的空間和機會。

          (五)教師小結,激勵評價。

          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的學習,在內心感受到統計知識與生活的密不可分,同時,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也使學生體會到了隨著電腦的普及,電腦在生活中的用途越來越大,在學習中可以經常用到電腦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通過圍繞測量體重的主題進行資料收集、分析資料、形成假設等活動,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從中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現、分析、推理等實踐能力。通過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交往,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研究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6

        各位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說教材學情、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學情:

          本節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乘法教學的第一節課,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乘法口訣的基礎。學習本節課是為以后學習表內乘法打下基礎。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減法,也學習過找規律、分類等一些數學策略,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但對學生來說,乘法這個概念較難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含義。

          根據以上教材學情分析,遵照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初步體會乘法含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與伙伴交流合作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含義。

          教法學法:

          目標就在前面,要突破還要在教法學法上下一番功夫。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法上,根據二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結合新課改要求,我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方法。教學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為本。在學法上,我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去理解和掌握知識。

          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教法學法,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境導入

          我將出示課件圖片,創設情境,班級去游樂場玩,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結合舊的加法知識引出新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

          1、從課件回到學生身邊,由遠到近,讓學生動手用小棒擺出相同圖形,寫出加法算式。

          2、小組交流總結黑板加法算式相同點,引出乘法,教學乘號、讀寫乘法算式。

          第三個環節:鞏固提升

          我將設置第一題基礎題,第二題提升題;面向全體學生,提升鞏固新知識。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

          在此環節中,我將設置暢所欲言談收獲,讓學生說一說這節課你都收獲了什么?

          第五個環節:作業布置

          在家里用小棒擺出多個相同的圖形,并畫下來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收獲和爸爸媽媽分享下。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括課題、知識點。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了,能幫助學生清晰理解教學內容。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數學廣角”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新增設的一個單元,是新教材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嘗試。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學生學習概率統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節內容在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方面力求通過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出來,并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說學生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首先利用遠程教育資源模式二中本課的相關課程資源,對教材進行了靈活處理,創設了挑戰數學廣角的情境,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情境中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和組合規律的過程,在活動中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發現規律。其次,我關注師生合作,促進交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貫穿全課。充分應用分組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同伴交流,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知識,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初步培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探索數學的濃厚興趣。

          學習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律的過程

          學習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四、說資源

          資源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等

          五、說教法、學法設計

          教法、學法設計: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

          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游戲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

          六、教學程序

          1、通過課件出示數學廣角場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提示密碼信息:密碼是由1和2組成的兩位數,讓學生說一說 (重點引導學生明確:按一定的規律進行。如先放十位上的2,再放個位上的1組成21,接下來把原來個位上的1放在十位上,把原來十位上的2放到個位上,數位交換一下就變成另外一個數12等等。)

          3、進一步探究排列方法

          課件出示題目用數字卡片1、2、3可以組成哪些兩位數,請同桌同學互相合作,一個小朋友擺卡片,每擺好一個另一個人就在答題紙上把擺的數記錄下來。(同桌合作)

          學生活動時,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活動。(學生所寫的個數可能不一樣,有多有少,首先,找幾份重復的或個數少的展示。)

          問:哪組同學說一說你們寫出的兩位數跟他們的有什么不一樣?(有學生說他可能漏了,也有學生說他重復了)再引導:要想做到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哪位有好的方法呢?哪個小組愿意來匯報?(有學生說先位置調換,也會有學生說固定十位或個位。)

          問:你們覺得他們的方法好嗎?

          師用學生說的方法擺給學生看

          師一邊小結一遍用課件展示:看來我們在排列數的時候,要想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

          質疑:那誰是密碼呢?(點擊課件驗證)

          4、感知“組合數”的方法

          課件展示活動一:

          握手游戲

          (課件展示)如果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學生活動):現在請同學們以3人為一小組為單位,每兩人握一次手,一遍握一邊數,看3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5、進一步加深對組合的理解

          師引導:我們班每個同學都很聰明,只要每個人都認真觀察,開動腦筋,沒有難題可以難倒大家!剛才大家的表現太棒了,數學廣角決定給大家頒獎。我們一起去領獎吧!(出示課件)兩套衣服

          你們喜歡哪套衣服呢?生自由回答

          這些衣服一共有幾種穿法?把這些衣服用序號代替,在作業本上連一連吧!

          生動手連一連,匯報結果

          6、效果測評,反饋信息

          練習一(課件展示)快看,喜羊羊親自來給大家頒獎呢,他是羊村里最聰明,最愛動腦的羊哦,他給大家帶來什么禮物了呢?

          (課件展示)一個練習本

          出示問題(買一個練習本5角錢,有幾種付法呢?)

          出示1個5角,2個2角,5個1角的圖片

          每4人1個小組說一說吧!生匯報

          課件展示4種付錢方法

          練習二(課件出示)用數字卡片5、0、2、6可以擺出哪些兩位數呢?動手寫一寫

          提示:注意寫的時候要按順序寫,才能不遺漏不重復!

          師:能擺出幾個呢?指生回答

          課件出示結果,擺出12個數字讓學生觀察

          學生發現05、02、06不是兩位數。強調0不能放在最高位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有序排列方法的掌握,也幫助理解兩位數的特征)

          7、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游玩了哪里?對!數學廣角。今天的數學廣角有趣嗎,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學習收獲)。

          師小結: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的數學知識,我們要仔細的觀察,認真思考,就能體驗到數學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8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第四冊第六單元的《克和千克》。本課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克和千克”是小學數學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這節課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克和千克)和單位之間的進率(1千克=1000克),更重要的是感受和了解每一個單位的實際有多重,并能夠在實際生活中準確應用這兩個質量單位。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從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觀念。同時使學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秤可以幫助我們知道物品的質量。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遵循班級學生的實際,并結合教材特點,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從知識與技能方面來說,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從過程與方法上來說,經歷觀察、實踐、估計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學會用質量單位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物體的質量,在與同伴合作中解決質量問題,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

          3.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來說,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以上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相互滲透,達成了德育、智育、知識與能力的結合。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也明白要想知道物體的輕重不能光靠眼睛去觀察,必須用秤來稱一稱。這說明學生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他們對質量的單位還缺乏認識,特別是1克、1千克的質量概念,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困難。

          所以,我在任務定位時,將教學重點確立為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教學難點是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算物體質量的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數與代數”中指出:“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克、千克、噸,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二年級學生初次接觸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撕颓Э嗽谌粘I钪杏兄鴱V泛的應用,現實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先讓學生課前調查,讓學生積累一些關于質量的生活經驗。學生通過走進商店、超市、農貿市場去調查,發現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質量,學生很自然地認識了各式各樣的秤,以及如何看秤。各種學習資源的整合,為本堂課教學奠定了基礎。

          本教學設計的基本理念是:體現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通過學生的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建立克和千克的觀念。體驗到數學就在學生身邊,讓學生通過克和千克的學習,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針對教學內容,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啟發式引導法、講解法、演示法、誘思探究等方法。這樣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及認知規律,本節課主要采用分組實驗法,并把所學知識與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系,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知識,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了能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依據課堂設計的需要,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一套,盤秤一個,天平一臺,水果兩個(一大一小),重1千克的商品4種。學生每人準備一個2分硬幣、三袋分別約為1克、10克、100克重的大米和兩袋500克的食鹽。

          新課程理念指出,學校教育中要確定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融洽的學習氛圍,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準備分為四個環節:

          1、情景激趣,談話導入

          2、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3、實際應用,加深理解

          4、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下面分層說明我的教學設計。

          1、情景激趣,談話導入。

          我首先課件呈現一大一小兩個水果并提問:“你覺得哪個重?怎么知道的?”通過學生回答內容小結:同樣的事物可以用眼睛看來判斷哪個重哪個輕,并板書“看”;接著我將小的水果放下,出示一個盒子,提問:“這個水果和這個盒子哪個重?”然后讓回答問題的學生用兩只手分別掂一掂,小結:不是同樣的東西可以用手掂一掂的辦法判斷它們的輕重,并板書“掂”。接下來引導學生交流課前調查的各種商品的凈含量是多少,學生簡短的交流后,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商品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商品的凈含量,由此引出“克和千克”,一邊板書課題,一邊說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做單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接著我告訴學生“克和千克”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克用字母g、千克用字母kg表示,過渡到第二個環節。

          2、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這個環節分三層進行教學。

          第一層:探究1千克。

          先出示四種物品(1千克瓜子、1千克梨、兩袋重500克的食鹽和一根1千克重的火腿),讓學生猜猜它們的重量,然后啟發學生道:我們怎樣用個好辦法又快又準地知道它們的重量呢?引導學生想到用秤稱(師板書“稱”)。師隨機利用多媒體出示幾種常用的秤,啟發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說說見過哪些秤,都是量什么東西的,激發學生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之后我出示一臺盤秤,講解它的用法后,將四種物品依次放入秤盤中,讓學生仔細觀察指針的讀數,并說出重量,師板書:1千克。然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自己的兩袋食鹽,并說說感覺。最后讓學生觀察教室里的東西,說說看有那些物體比1千克重?引導學生估計物體重量,培養推測意識,本環節教學結束。這樣通過掂、比、猜、稱、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1千克,增加學生對“千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形成千克的觀念。

          第二層:認識1克、感受10克、100克。

          這一環節先讓學生拿出一枚2分的硬幣,用手掂一掂,指名說一說感覺,然后教師將硬幣放入天平量,告訴學生這樣的一枚2分硬幣大約重1克。接著讓學生試著掂一掂桌上的三袋大米,說說哪袋的重量和這一枚2分硬幣一樣,進而引導學生通過比一比、估一估等活動推測出2號袋和3號袋大米的大約重量,感受“克”這個質量單位。這一層是過渡環節,設計了掂、說、估等活動,為學生感知和建立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做鋪墊。

          第三層:領悟克和千克之間的進率。

          這個環節以“回收大米”的小游戲開始,我用一個塑料袋到同學那里回收3號袋大米,即回收100克的大米,每裝進一袋,請同學們大聲地數出來,直到回收10袋,即1000克大米為止。然后問學生:“這1000克的大米有多重呢?”請學生拿在手里掂掂看,試著說說感覺。接著把它放在盤秤上稱,請學生讀出數字,說說這些大米與剛才量過的物品有什么關系。師小結并板書:1千克=1000克,隨即引導讀關系式。

          在這個環節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說說量物體時什么時候用克做單位,什么時候用千克做單位。

          第四層:感受千克的日常應用。

          這是一個關于年“體重”的游戲,旨在讓學生感受千克在生活中的簡單應用。開始先讓學生與同桌交流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這里不排除有說自己的體重是多少斤的,師要引導其把斤數按2斤等于1千克的換算關系換算成千克,并告訴其這是國際上通用的重量單位。)然后讓學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同桌的體重。結合書中的練習,安排了認體重秤的內容,利用課件來學習認體重秤,本環節結束。

          3、實際應用,加深理解。

          在這個環節,根據本班學生實際,結合書中練習,我設計了知識性和趣味性與一體的6個習題,包括填空、連線、選擇、判斷和趣味故事等內容。這樣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深對克和千克的理解。

          4、全課總結,課外實踐。

          教師以“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的問題,讓學生說出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然后出示“想一想”題:1千克的鐵和1000克的棉花誰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和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七、說板書設計

          由于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所以把它寫在黑板的中間。我這樣板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重點難點更加突出。

          附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

          g kg

          1千克=1000克 看

          掂稱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老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數學的關鍵,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以及本堂課的任務,學生將會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他們會經歷觀察、實踐、估計等數學活動過程,初步學會用質量單位來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物體的質量,在與同伴合作中解決質量問題,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在此基礎上,學生的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都將得以培養。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9

          一、 教材分析和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角的認識!稊祵W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梢,能熟練地掌握這部分內容將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奠定基礎。

          2、學生分析:對于學生來說,在認識角之前,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能力較低。這部分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接受起來較為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角,形成角的表象,我們依據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年齡特點,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停留在感性認識階段,對角缺乏系統的認識,因此,我們確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角,難點是:正確畫角。

          三、 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分析,為達到確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為學服務這一思想,采用互動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媒體演示輔助教學。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找角、體驗——摸角、小組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做角、嘗試探究——畫角等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有關知識,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 教學流程

          為實現以上教學設想,我們做了如下設計: (一) 引出概念——創設情境,直觀感知角

          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多媒體出示熟悉的校園生活圖片。從圖片中找角,并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還在什么地方見到過角,借助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角,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也滲透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的理念,促使學生從實物圖形的認識上升到抽象圖形的認識,實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二) 建立概念——聯系生活,探索新知 1、

          角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稱

          首先,啟發學生用語言來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這樣設計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探索的喜悅,使他們談到的是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收獲,幫助孩子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其次,又讓學生嘗試體驗摸三角尺的角,又一次加深對角的特征的認識。緊接著設計了判斷角和指出身邊角的練習,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使學生對角認識完成了質的飛躍。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

          2、

          嘗試操作、實踐體驗

          我們在這個環節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實踐制作角。學生用老師提供的材料或自己身邊的物體制作出角,這是放手讓學生把“想”和“做”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意識。鼓勵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獲得成功體驗。在展示角時,讓學生操作活動角得知角的大小與兩邊分叉的大小有關,又借助電腦演示角的大小與長短沒有關系,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為下面畫大小不同的角及以后學習銳角、直角、鈍角打下基礎。

          基于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嘗試探究自己畫角,教師通過電腦演示形象生動的畫角過程突破本課難點,再由學生復述畫角的過程及自己畫角來再次鞏固加深對角的抽象認識。

         。ㄈ、豐富概念——組織練習、應用拓展

          多媒體展示幾種平面圖形,讓學生來數角,在課堂上拓展提高學生對角的認識。最后又設置一個實際操作問題進行課外延伸,改變以往用總結本節課的方法結束課程。

          五、 教學預想:

          我想通過以上教學設計的分步實施,預期的教學目標將會得到很好的落實,學生在平等、融洽的氛圍中能充分地活動起來,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大部分學生對角有充分的體驗和感受,并形成角的表象。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0

          一、教學背景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的第一節“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的第一課時,教材第12頁至14頁例1、例2的教學內容。本節內容屬數與代數領域,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分類知識和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分數的基礎,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認識除法打好基礎。新課標指出: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二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機會很多,所以已粗淺的接觸了此類知識,腦海中已有淺略的表象,但卻無系統的理念體系,這節課的目的就幫助學生把理論知識升華。

          二、根據課標要求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1、通過觀察情境圖,能舉例說明“每份同樣多”,并能說出平均分的含義。

          2、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點,會將一些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至少

          80%的學生能比較規范地說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平均分的方法。

          三、教學資源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學資源

          充分利用教材主題情境,借助多媒體電子白板、實物學具,在真實的數學情境中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ǘ┲饕虒W方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這樣規定:“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基于此,在教學中通過具體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解決問題,積淀經驗。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設計四個環節:(一)創設情境,直觀感知“平均分”;(二)動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三)應用新知,理解“平均分”(四)全課總結。下面就每個環節的設計流程及設計意圖進行說明。

         。ㄒ唬﹦撛O情境,直觀感知”平均分”。這個環節主要從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1、情境引入,初步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課件出示教材第12頁“二(1)班準備春游食品”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把圖中小朋友分東西的場景進行描述,尤其是對“分橘子”、“分糖果”的情景進行猜想:小朋友手里拿的橘子、糖果應該放在哪一堆里?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主題情境的原因是孩子們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具有濃厚的興趣 ,這與他們的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在觀察分食品的場景中,那種要求分的公平、一樣多的分配方案是出自孩子們內心需求的,因此,會很自然的產生每份分得同樣多的要求,通過這一環節,讓他們初步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

          2、動手實踐,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利用各種學具圖形代替實物 ,按照小組人數將這些“實物”進行分配,然后集體交流,匯報分的過程及方法。

          【設計意圖:這個過程是相對開放的,組內利用學具代替實物,各種“實物”的數量也不一樣,按照4個人來分,會出現每人分得同樣多,也會出現每人分得不同樣多,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充分展示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的策略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實現經驗互補,也為教師調整教學預案提供現實情境。這個環節使進一步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

          3、從學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利用實物展臺,選取平均分和沒有平均分的小組進行對比,并交流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 由此揭示這種公平的分法——平均分的概念。

          【設計意圖:經過平均分和沒有平均分的對比,讓學生再次體驗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過程和分法,建立深刻的“平均分“表象—— 每份分得同樣多。通過展示和交流,引導一部分學生能比較清楚地說出平均分的過程和方法!

          4、在滲透份數,每份數中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課件出示練習三第2題:小紅把8塊糖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她有三種分法,哪種分法是對的?先由同桌互相說說自己想法,再指名匯報并說出理由。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根據“平均分“的概念判斷“哪種分法對”,讓學生在運用“平均分”概念進行判斷的練習活動中,滲透份數、每份數,鞏固對“平均分”的認識!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確定位置》是國標本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十單元的內容。這是“空間與圖形”領域有關“圖形與位置”的內容。主要教學描述物體相對位置的一些方法,本單元有三方面內容:一、確定位置;二、認識東南西北;三、認識平面圖。本節課所說的是第一部分“確定位置”。主要教學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等方式描述物體的位置。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在一年級時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并不感到困難。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讓他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是有用的。教材在安排這節課內容時首先呈現一幅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做操圖,標注出兩只小動物的所在位置,這既是示范物體所在位置的描述方法,又明確觀察的方位,為下面回答問題統一觀察方位。接下來是讓學生用所學知識描述自己的座位,說說小動物的房間號,在書架上找書,到電影院找座位等。這樣的內容安排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真正地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教材在安排這節課內容時,還很注重知識的拓展和學生的實踐操作。這節課的學習不僅為本單元后兩部分的學習作好鋪墊,更為今后能更精確地確定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打下堅實基礎。

          經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分析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使學生學會 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

          能力目標: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

          間觀念,并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尋找物體排列的規律,學會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在現實情境中確定位置,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多媒體課件、座位票、幾排或幾組的標志牌,以及磁性黑板及貼片等。

          二、說教法

          1、幫助學生喚起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生活中經常要運用有關確定物體位置的知識,教師要盡可能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把這些知識和經驗系統化、數學化,為本課教學服務。

          2、結合例題進行典型示范。結合例題學習引導學生總結物體排列的規律,根據例題標注,進行典型引路,引領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

          3、充分組織好學生活動。教學時,要盡可能設計真實的情境,組織好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實踐,同時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三、說學法

          1、實踐探索。本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貼近,這部分內容的掌握與鞏固也是在學生的實際應用中體現出來的,實踐性、應用性很強,因此要讓學生面對真實的問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

          2、合作交流。本課雖以實踐活動為主展開學習活動,也應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足夠的空間,先讓學生親自實踐,再組織同學之間的合作、討論與交流,進一步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打算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初步體驗,激發情趣。

          打算事先放好標志牌(第幾排)讓學生排在教室兩邊,憑票重新找座位。設計這樣幾步:1、介紹第幾排第幾個。簡要講述,并指認幾個座位進行提問。2、學生憑票找座位。坐好后多提問如:誰介紹一下自己的位置?誰知道?×××坐在第幾排第幾個?請每個同學找到你最要好的朋友,看他坐在第幾排第幾個,想好了說給大家聽。3、導入并板書課題;4、練習:①師報第幾排第幾個,讓這個位置上的學生起立。②電腦出示例題中小動物們做操的圖景。提問某動物的位置,請每個同學選兩只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告訴同桌它站在第幾排第幾個。引導學生關注例題標注,作為典型示范。

          這樣設計,從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入手,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參與學習的欲望,同時也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一個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當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確定位置后,再把書上的例題作為練習讓學生來完成,這樣使學生把在現實的情境中掌握的方法用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會學得輕松而又扎實。

          第二環節:深入探究,體會領悟。

          打算安排這樣幾步:1、介紹第幾組第幾個;2、練習:每個學生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位置……(同上述第一大環節的提問差不多);3、延伸:將位置用不同方式表述,即×××在第幾排第幾個或第幾組第幾個,并且提問:除了這兩種說法,還能怎么說?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如倒數第幾排第幾個,×××的后一排第幾個,第幾組倒數第幾個等)。

          這樣設計,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已不是太難。每個學生在小組中換成“第幾組第幾個”介紹自己的位置,既能滿足每個學生的表現欲望,也能有效地鞏固這部分知識。提出“還能怎樣說”這個很有數學思考價值的問題,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所學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

          第三個環節:聯系生活,靈活運用。

          設計這樣幾步進行練習:1、“拜訪好朋友”。從小動物們做完操回宿舍樓休息,過渡到做“想想做做”第1題,電腦出示左圖景,讓學生合作:A、一生說動物名稱,一生說住第幾層第幾號;B、一生說第幾層第幾號,一生說動物名稱。2、“助人為樂”。設計并出示情景:小白兔迷路,幫忙送它回家……3、“到圖書館借書”。做“想想做做”第1題的右圖(電腦出示),找《新華詞典》或其他書。4、“幫朋友找座位”。(電腦出示情境)關于電影院位置的特殊安排宜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提問:一次看電影,小華的票是3排7座,小紅的票是3排8座,他們是坐在一起嗎?5、“你說我貼”做“想想做做”第3題。以小組合作共同做游戲的形式進行。按要求貼圖片,如:在第×排第×個貼××。一個組上黑板貼,其他組貼在紙上展示,組內分工合作。

          這樣設計使課堂充滿樂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的用途,真正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最后一道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培養了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同時既讓學生動口,又讓學生動手,有動有靜,有張有弛。

          第四環節; 總結評價,交流收獲。

          總結學習情況,評價小組合作情況等,讓學生暢談本課學習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教學設計理念

          1.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體現數學無處不在。通過為學生創設龍舟比賽的場景,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中去學習數學;通過手勢學習口訣,激發了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2. 經歷過程,全員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經歷主動編寫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特別注重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兩個關系的處理上。

          3. 精心組織,滲透方法,體現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始終在主動地進行觀察、推理、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體會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滲透了遷移類推的學習方法。

          二、教學內容簡析

          1. 教學內容:本節課教學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表內乘法(二)中的《9的乘法口訣》。

          2. 知識基礎和作用:本節課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義和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后一部分,所以9的乘法口訣的學習采取遷移類推的方法。

          乘法口訣是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學生必須熟練掌握。

          3. 對教材編排的理解:教材首先出示9條龍舟,每條龍舟上有9個人這樣的喜聞樂見賽龍舟場面引入;接著通過在數軸下面的空格里填數,讓學生做9的連加練習,寫出乘法算式,是為了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最后總結9的乘法口訣,加深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書上練習十九的1-7題是應用9的乘法口訣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形式比較活潑。

          4.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經歷編制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 通過觀察,掌握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初步熟記9的乘法口訣,會用9的乘法口訣求積,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

          (3)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和合作的意識。

          5.教學重點是理解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難點是記憶口訣,正確確定每一個積。

          三、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和采取的教學方式

          依據教學目標,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 自主探究,編制口訣

          這一環節分為三個層次進行,一是搜集信息,二是處理信息,三是獨立編寫口訣。

          教師在導入中渲染端午節龍舟比賽的場景,同時出示龍舟圖,通過這個場景,讓學生收集數學信息并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搜集并提出每條龍舟上有幾個人?也可能搜集2條龍舟有幾個人?3條呢?甚至提出一共多少人參加比賽?體會到數學的無處不在,

          第二個層次是處理信息。根據學生提出的數學問題,在處理信息時從兩方面處理,一方面是在數軸上填寫連加的結果,邊看圖邊推想,這樣的形式呈現,提高了抽象程度,滲透點與數一一對應的關系。在學生匯報時,教師1個9是9,2個9相加是18,3個9相加是27……9個9相加是81,處理信息的另一方面是引導學生獨立寫出9的乘法算式,根據連加的結果寫出得數。這樣設計的意圖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同數相加與乘法的關系,感知連加結果的特點。

          這時有了編制2-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編制9的乘法口訣就水到渠成了,依據學生學習情況,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制口訣,將過程填在書上,親身經歷口訣的產生過程,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偨Y出乘法口訣后,引導學生說出一句口訣可以寫兩個乘法算式。學生完成第84頁右邊算式的填空。

          從上面三個層次設計基本達到了圖、式、口訣三維一體,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學習活動貫穿始終。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3

          我說課的內容是《直角的初步認識》,這局部內容是省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第八單元《直角的初步認識》中的第二課時。

          先讓同學認識角,再讓同學認識直角。

          角的初步認識這局部教材,先讓同學觀察實物,如三角板、紅領巾、扇子來認識角,然后再讓同學觀察鐘面上的時針、分針轉動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實物籠統出角的圖形。這里不給角下定義,只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邊和頂點,會從給出的點畫角。對直角的初步認識就是以這第一課時角的初步認識做基礎。

          本課的具體教學內容是教材第114~115頁的內容和相應的“做做畫畫”,第116~117頁練習二十二第5~9題。教材的第一項內容是借助同學熟悉的三角板來說明什么是直角。接著通過讓同學觀察課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來加強對直角的認識。然后說明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來比一比。最后讓同學學會用三角板畫直角。教材在“做做畫畫”中布置了對位置變化的圖形作判斷,以和用紙折直角和在方格紙上畫直角等練習,以此來協助同學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養同學的動手操作能力。練習二十二第5題是“做做畫畫”第1題的模仿練習,練習二十二第7題是“做做畫畫”第3題的模仿練習,練習二十二第6題是畫直角標志,練習二十二第8題是讓同學找直角,練習二十二第9題是讓同學指出各個角。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使同學初步認識直角;使同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畫一畫、折一折等活動,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討論、交流與評講,使同學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同學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使同學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溢著探索與發明,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同學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難點是使同學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和畫直角。

          通過對教材的認識與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局部是復習引入:

          首先,讓同學判斷一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說明理由。其次,讓同學舉例說明見到過哪些物體上的角。再次,讓同學指出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幾個角。這局部的教學通過對前一節課認識的角的復習為認識本課的直角作鋪墊。

          第二局部是探索求知:

          首先,就剛剛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幾個角提出疑問:“看了這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幾個角,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同學發現兩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個相同的角。教師追問:“你知道像這樣的角叫什么名字嗎?”然后說明什么是直角,籠統出直角的圖形,并說明表示直角的標志。接著讓同學舉例說說見到過哪些物體上的直角。這兒教師通過引導同學觀察、比較、舉例等方法讓同學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發現并掌握新知識,有利于培養同學的觀察能力,發展同學的實踐能力,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畫畫”第一題的圖形讓同學判斷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爭論。那么就讓同學小組討論有沒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組交流、研究,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與說明。接著再讓同學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進行判斷。這兒的教學讓同學在矛盾中提出疑問,然后進行考慮、討論與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利用發現的方法解決問題,同時驗證所發現方法的科學性與可靠性。這樣讓同學對新知發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同學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有利于同學體驗數學活動充溢著探索與發明,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再次,讓同學試著自身動手畫出一個直角,然后介紹各自的方法,教師組織同學研究、討論,給予肯定與指導。接著教師再一邊示范,一邊小結用三角板畫直角的方法,并讓同學用三角板在方格紙上畫兩個直角,即“做做畫畫”第三題。這兒的教學充沛體現了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并讓同學體驗了解決問題戰略的多樣性,發展同學思維的靈活性。

          第三局部是實踐應用。

          首先,完成“做做畫畫”第二題,讓同學拿出一張紙,動手折出一個直角來,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養同學動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練習二十二第5題,進一步鞏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練習二十二第6題,通過畫直角標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學對直角的判斷能力,而且為以后的識圖做了一個鋪墊。

          接著,完成練習二十二第8、9題,通過找直角與找隱藏著的角,發展同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最后對全課進行總結,并安排作業,完成第7題。

          通過以上的三大步驟的教學活動,基本體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能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使同學在主動觀察、嘗試、、驗證、討論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通過看、找、比、畫、折、想、說、練的過程中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親歷性”,使同學在獲得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進步和發展。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景中初步學會加、減法的估算,并通過交流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2、培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1、出示一袋乒乓球。

          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些乒乓球大約有多少個?學生猜測。如果這些乒乓球大約有40個,誰想再來猜一猜它們到底有多少個?學生繼續猜測。

          2、說說下面的數各接近哪個整十數? 19 28 37 42 53 86 99

          二、嘗試估算

          課件出示:星期天,老師準備買這些生活用品: 熱水瓶:28元 燒水壺:45元 水杯:24元請幫老師估計一下,帶100元錢買這三種物品夠嗎?先獨立思考,再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學生組內交流。

          3、全班匯報交流估算方法。

          4、集體驗證。 同學們通過估算得出老師帶100元買這3種物品夠了,那么這三種物品到底一共多少錢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 28+45+24=97(元)

          5、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估算的方法幫老師解決了買東西的問題,真是謝謝你們了!其實,估算很簡單,只要把一個數看成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進行大約計算就行了。在生活中像這樣利用估算來解決的問題回經常碰到。

          三、應用估算

          1、秋天到了,陽光小學二年級1班和2班的小朋友要組織秋游活動,瞧,瞧,他們已經排著整齊的隊伍準備出發了!

          課件出示:二(1)班39人 二(2)班42人 圖上還有一輛限乘30人的汽車。 (1)通過看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估算這兩班大約一共有多少人?

          (3)學生估算

         。4)反饋。得出這兩個班大約一共有80人。

         。5)如果他們要乘車去秋游,根據你們的估算結果,你認為他們應該租幾輛汽車?

         。6)小組討論。

          (7)匯報討論結果。

          2、對號上車課件出示:開過來2輛客車,1號車上寫著“得數大于80”,2號車上寫著“得數小于80”。同學們紛紛排隊上車,有幾個同學手里分別拿著車票,車票上寫著下列算式: 90-11 31+52 23+41+29 26+29 98-17 38+39 100-10-12 92-44 如果得數大于80的上1號客車,得數小于80的上2號客車,你能幫他們估算一下,讓他們對號上車嗎? 先把自己的估算方法給小組同學說一說。學生匯報。

          3、 第31頁的“做一做”。

          4、第32頁的第二題。(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筆,媽媽又給他買了12枝,他現在的彩筆數量是一個不確定數,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拓展估算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以后同學們就可以用估算來解決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了。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15

          一、教材分析:

          《快樂的動物》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46-47頁上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倍”的概念的第一課。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倍”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但卻非常重要。從教材編寫體系看: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幅春天動物王國歡聚圖的情景,圖中蘊含著各種動物的數量以及數量之間的關系。其次,是編排了“做一做”、“說一說”的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感受“倍”的含義,使學生逐步體會與等分之間的關系。求倍數的關系,涉及兩個量之間的比較,實際上是等分活動的擴展。教材“說一說”中的第三個小問題:“你還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解決的問題?”給學生創設了充分的觀察、探究、體驗、交往的空間。這是本節教材的一個特色!氨丁笔巧钣谜Z,要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感知,發展觀察、分析和解決除法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倍”這一概念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缺乏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因此,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過程,感受“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學會運用“倍”的含義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同時,由于“倍”的概念建立和解決倍數問題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所以把初步解決倍數問題列入本節課的目標之一。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知道“倍”是由兩個數量比較得到的。能說出和擺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理解“幾倍”與“幾個幾”的聯系。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有條理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學生合作交流的態度,并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倍”的概念,能說出和擺出一個數量是另一個數量的幾倍。

          難點:理解“倍”的概念,并解決實際問題。

          四、我的思考

          有了對教材的深入了解,有了對二年級孩子的基本認知,使我產生了這樣的思考:讓學生在童話情境中主動參與,讓學生在數型結合的模式中自主建構,讓學生在豐富的練習中穩步提高,讓學生在愉悅賞析中感受數學無處不在。

          下面我從各個教學的環節設計方面說一下我的設計意圖。

          五、教學流程

         。ㄒ唬.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森林王國里舉行了動物聚會,看玩的多開心。「鶕榫硤D,能找出哪些有效地數學信息呢?

          這時學生會根據情境圖找出

          鴨子:6只 松鼠:2只 孔雀:1只 小象:3只

          猴子:3只 鵝:12只 小雞:8只 小鳥:6只

          你們能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這時有同學會說出一系列“比多比少”的關系,還有同學會說,小雞的只數有4個松鼠的只數一樣多,不管學生找出何種關系,我都會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評價,“你是從比較多少的角度發現他們之間的關系,真棒!” 除了比多比少的問題,他們還存在著什么關系呢?(小鳥數是小象數的幾倍)

          板書課題:倍

          【由此引出關于倍知識的學習。】

          猜猜,小鳥數是小象數的幾倍?(2倍)

          一邊板書一邊說:

          一會咱們得研究研究。板書:小鳥數是小象數的2倍?

          你為什么這么說,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追問:為什么要把小鳥分成3個一份,3個一份這樣的2個3呢?你是以誰為標準的呢?

          【從探究6是3的2倍開始,讓學生走進“倍”,明確倍是兩個量在比較,先找到一份,再找到幾份,就是它的幾倍!

          (二). 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感知

          1、在這一環節中,通過3個部分幫助學生理解,即:動手操作理解2倍——觀察比較理解幾倍——把我特殊理解1倍。

          環節一:動手操作理解2倍

          下面就用你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可以用小棒擺一擺、畫一畫也可以寫一寫、算一算,比比看誰的方法能讓大家一下子就看明白。

          2、生操作師巡視:提示:嗯,你用了擺小棒的方法,很直觀,可是我看不到小象的只數啊,再想想;呵,還有用算式表示的呢,很簡潔,思考一下怎么想的,一會說給大家聽;(巡視找到用符號表示的孩子板演)

          準備好的同學,先和同桌說一說

          3、引導匯報:誰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注意:先說清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

          第一種情況:用擺小棒的方法表示的

          第二種情況:畫一畫

          圖1:簡筆畫

          圖2:符號代替

          圖3:線段

          第三種情況:列出算式直接表達

          【透過三種不同的情況,引導學生用擺小棒的方法明白有幾份的原理,在運用畫圖圈圓圈數型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更清晰的看到幾份的由來,最后通過算式落實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逐層幫助學生理解“倍”的關系!

         。ㄈ、鞏固練習,穩步提高

          我設計了兩個練習,每個練習都是開放的,這樣的設計呈現梯度性,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又有利于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使用。

          練習一、小兔 小象 3倍?

         。1)你們看,誰又來了?(小兔)現在小兔和小象的只數我們都不知道,只知道它們之間存在3倍的關系,想一想,小兔、小象可能來了多少只?

         。2)同桌商量一下,填在老師發給你們的小表格里?(巡視提示:呵,他們兩個有那么多不同想法。。

         。3)匯報:你們觀察一下,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看來倍數不變,小兔數和小象數都在變多或者變少,怎么變化的呢?

          練習二:出示主題圖:

          你們真會思考,看小動物們全來了,快來比一比,誰是誰的幾倍?

          當說到孔雀時追問:還有誰是孔雀的多少倍?你們有發現嗎?

          【練習的設計注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富有層次練習便于充分反饋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反饋和矯正中,學生不斷感受成功的喜悅,一次次得到鼓勵,從而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興趣越來越濃!

         。ㄋ模⒖偨Y欣賞,體會數學美

          在小動物的運動會上你們表現的可真棒,現在說說你們有什么收獲?

          其實倍就在我們的身邊,你們看(展示生活中關于倍的常識)

          只要你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收獲!

          【課尾讓學生明確所學的知識,并讓學生在反思對所學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整理,又欣賞了生活中的內容,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是美的,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小學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02-13

        《數學廣角》小學數學二年級說課稿02-15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07-13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小學數學說課稿11-02

        小學數學《圓》說課稿01-05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01-05

        小學數學說課稿08-29

        小學數學《方程》說課稿01-11

        小學數學統計說課稿10-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