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6-24 12:34:46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9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人民幣,所以對人民幣并不陌生。在教學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中,讓學生嘗試把人民幣進行分類,在這一過程中明確人民幣可以分為紙幣和硬幣兩種,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據(jù)教材提供的關(guān)系圖,理解元、角、分之間的關(guān)系,并能進行簡單的兌換。

          2.在教學時,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意識到人民幣的作用,并進行愛護人民幣就是愛護我們國家的教育,讓學生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從小養(yǎng)成存款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艱苦樸素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幣(教材使用)

          學生準備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幣若干(教材使用)

          教學過程

          ⊙出示情境,導入新課

          1.鋪墊。

          課件出示教材52頁4幅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幅圖,說說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購買文具、買票、買報紙和存零錢)他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幣)

          師:同學們說得很對,我們在買東西的時候都要用到人民幣。人民幣是我們國家的象征,愛護人民幣也就是愛護我們的國家。同時我們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幣,養(yǎng)成存錢的好習慣。

          2.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書課題:認識人民幣)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主題圖,列舉出使用人民幣的實例,讓學生初步了解人民幣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對學生進行理財教育,讓學生明白積少成多的道理。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認識小面值的人民幣。

          (課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包括紙幣和硬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人民幣,你們能認出幾種?是怎樣識別的?

          學生說出這些人民幣的名稱和識別的依據(jù)。

          (根據(jù)人民幣上的數(shù)字、漢字、顏色、圖案等可以識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2.對人民幣進行分類,深化認識。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幾種面值的人民幣,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能否對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分類,匯報交流。

          預設

          生1:按質(zhì)地分,可以分為硬幣和紙幣兩種。

          生2:元的是一類,角的是一類,分的是一類。

          生3:還可以按上面寫的年份分類。

          ……

          學生匯報完畢后教師小結(jié):用紙張做的錢幣叫做紙幣,用金屬做的錢幣叫做硬幣。(板書:紙幣、硬幣)按照人民幣的單位分類可以把錢幣分為三類,即分別以元、角、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板書:元、角、分)同一種面值的紙幣和硬幣是等值的,如1元紙幣和1元硬幣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紙幣和硬幣也是如此。

          3.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進率。

          (1)認識元和角之間的進率。

          師:同學們對人民幣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現(xiàn)在老師要和同學們做一個“換錢”的游戲。

          師(出示一張5角紙幣):如果你用1角紙幣來換老師的5角紙幣,你應該用幾張?(5張)

          師(出示一張1元紙幣):如果你用1角硬幣來換老師的1元紙幣,你應該給老師幾枚1角硬幣?(板書:1元=10角)

          師:還是換老師的1元紙幣,請你選任意面值的人民幣來換,并分別擺一擺,看用幾張紙幣或幾枚硬幣。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擺出幾種情況之后,教師小結(jié):不管用哪種面值的人民幣來換,所換的人民幣的總數(shù)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圖)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第一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展開圖,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和對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及其常用的計量單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會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3、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jīng)歷操作、猜想、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guān)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4、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相關(guān)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三、教學難點:

          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實際大小的觀念,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以及體積的計算方法。

          四、課時安排:

          14課時

          第1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

          教學內(nèi)容:P1、2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來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點、線、面的特

          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及正方體的棱,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guān)系。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的能力及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課前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具和學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長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1

         。1)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長方體教具

          長方體有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

          每個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結(jié)果。

          教師指出:因為我們最多只能看見它的三個面,所以在畫長方體的時候一般畫三個面。

          教師指導學生畫長方體的立體圖,并介紹它的棱與頂點,學生和教師一起操作。

          長方體有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個學生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認識一下,并在小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情況及時板書。

          頂點:8個

          棱:12條,分三組,每組的長度相等。

          面:6個,相對面的形狀完全一樣。

          學生對照自己的教具再說說長方體的點、線、面的特征。

          教師進一步介紹學生認識長、寬、高并板在圖中板書。

          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

          3.完成練習三的第1題

          學生直接在小組里交流。

          二、認識正方體的特征

          1.教學例2

         。1)出示正方體的教具,問: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它們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讓學生模仿例1的學習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體的特征。

         。2)交流學習的結(jié)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

         。3)比較長、正方體的特征的異同

          學生根據(jù)板書,結(jié)合立體圖形,小組討論交流。

          匯報討論的結(jié)果,教師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guān)系。

          2.完成相應的練一練。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

          指名學生口答,集體評講。

          2.完成練習一的第3題

         。1)學生觀察后判斷哪個是長方體?哪個是正方體?

         。2)學生直接口答。

         。3)重點說說其余的幾個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練習一的第4題

          讓學生先分別指出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哪條線段,然后說

          說各是多少?

          四、課堂總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一的第4題。

          教學反思

          第2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

          教學內(nèi)容:P3例3、“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一第5-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根據(jù)所給的長方形

          的特征判斷它們能否組成長方體或正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立體觀念。

          教學重點:認識長方體的側(cè)面展開圖。

          教學難點:認識長方體的側(cè)面展開圖。

          課前準備:剪刀。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誰能對著模型再來介紹一下?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補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學們說的這些,長方體和正方體還有什么特征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進行學習。

          出示正方體紙盒:

          你能夠沿著這個正方體的棱把這個正方體紙盒剪開嗎?

          要求:剪的時候要沿著棱剪,并且各個面要互相聯(lián)在一起。

          學生嘗試操作。

          小組里交流。

         。2)這個長方體紙盒你也能夠沿著棱把它剪開嗎?

          學生獨立操作。

          看看長方體的展開圖,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觀察交流。

          追問:你能從展開圖中找到3組相對的面嗎?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標注完后引導學生具體說說思考的過程。

         。4)完成練一練第2題

          先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行判斷,在此基礎上再動手操作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6題

          學生小組交流,獨立操作驗證。

          2.完成練習一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學有余力時可完成思考題

          啟發(fā)學生思考:要圍成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需要幾張硬紙片,這幾張硬紙片的形狀、大小有什么聯(lián)系?

          讓學生通過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

          四、全課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認為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什么是重點?

          五、作業(yè)

          1.練習一第5、8、9題。

          2.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長方體紙盒。

          教學反思

          第3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1)

          教學內(nèi)容:P6例4、“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表面積的含義,能正確計算6個面完整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運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談話:前兩節(jié)課我們探索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有關(guā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

          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這幾個面之際有什么關(guān)系?他們可以分為幾組?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出示例6:如果告訴你這個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你能算出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嗎?

          追問:做這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與這個長方體各個面有什么關(guān)系?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

          在交流中明確:只要算出這個長方體六個面的面積之和就可以了。

         。2)啟發(fā):請你借助自己手中的長方體模型思考,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可以怎樣計算這六個面的面積之和?

         。3)學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師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4)比較小結(jié):這兩種方法都反映了長方體的什么特征?你認為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時,最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要根據(jù)長寬高正確找出3組面中相關(guān)的長和寬)

         。5)提出要求:用這兩種方法計算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之和,都是可以的,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結(jié)果。

          2.探究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談話:根據(jù)長方體的特征,我們解決了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紙板的問題,如果紙盒是正方形的你還會解決同樣的問題嗎?

          (2)學生獨立嘗試解答。

         。3)組織交流反饋,提醒學生根據(jù)正方體的特征進行思考。

          3.揭示表面積的含義

          我們剛才在求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至少各要用多少硬紙板的問題時,都算出了它們6個面的面積之和,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三、應用拓展

          1.做“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要求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列式和題中的直觀圖具體說明思考的過程。

          2.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看圖填空,再要求同桌互相說說每個面的長和寬,并核對相應的面積計算是否正確。

          3.做練習二第2題

          讓學生獨立依次完成兩個問題,適當提醒學生運用第(1)題的結(jié)果來解答第(2)題。

          四、全課小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可以怎樣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與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有什么聯(lián)系?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3、4題。

          教學反思

          第4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2)

          教學內(nèi)容:P7例5和“練一練”,練習二第5-10題。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索,學會運用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求物體的4

          個或5個面的面積之和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增強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根據(jù)所求問題的具體特點選擇計算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長方體教具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誰能說說什么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指名回答。

          提問:長方體的表面積怎樣求?正方體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讀題。

          啟發(fā)思考:要求制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玻璃,實際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樣計算呢?

          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選擇一種想法算出結(jié)果。

          集體交流訂正。

          2.出示練一練

          讀題后啟發(fā)學生思考:

          這兩個紙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紙板是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二第5題

          直接在書上填寫。完成后集體核對。

          2.完成練習二第6題

          學生自己讀題。

          啟發(fā)思考:解答這個問題是求那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根據(jù)給出的條件,這幾個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獨立解答。

          3.完成練習二第8題

          先畫出昆蟲箱的示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需要木板和紗網(wǎng)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別求的是幾個面的面積?哪幾個面?

          4.完成練習二第9題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說說如果要給教室進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積?再結(jié)合題目進行解答。

          學生列式,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jié)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二第5、7題

          思考題先獨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學反思

          第5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1)

          教學內(nèi)容:P10-11例6、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操作、猜測、驗證等活動過程,體會物體是占有空間

          的,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小的,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能直觀比較物體體積或容器容積的大小。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活動,初步認識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課前準備:直尺,木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6

          1.通過實驗,讓學生體會到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教師按書中過程操作。問:為什么會剩一些水?引導學生認識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間。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體呢?再實驗。

          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是占有空間的。

          2.通過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物體所占的空間是有大小的。

          出示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邊操作邊講述:一個里邊放荔枝,一個里邊放桃。想一想:哪個里面放的水會多些?

          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想一想,兩個杯里都裝了物體,為什么倒進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學生交流。

          小結(jié):物體不僅占有空間,而且占有的空間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體積的含義

          出示3個大小不同的水果,問:哪個占的空間大?把它們放在同樣大的杯中,再倒?jié)M水,哪個杯里水占的空間大?

          學生獨立思考后讓同組的同學交流。

          通過剛才的三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

          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揭示體積的含義,并讓學生舉例。

          二、教學例7

          1.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書盒子,拿出書盒里的書,問:你能看出哪個盒子里的書的體積大一些嗎?

          教師講述容積的含義,并問:這兩個盒子,哪個的容積大,為什么?

          2.完成“試一試”。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2題.

          先做第1題:直接判斷,并讓學生從體積、容積的含義上說明原因。再做第2題,讓學生從容積的含義上進行解釋。

          2.完成練習三第1-4題

          四、全課小結(jié):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這節(jié)課所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思

          第6課時:體積和體積單位(2)

          教學內(nèi)容:P12-13例8和“練一練”,練習三第5-10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實際大

          小的表象,能正確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

          2.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經(jīng)歷觀察、思考、探究等學習活動過程,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認識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實際大小的觀念。

          課前準備:棱長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體各一個。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長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各一個,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個,學生每人準備6個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談話: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體積和容積,誰能說一說什么是體積,什么是容積?

          指名說說,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你能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體積嗎?

          指名回答。

          觀察這兩個圖形,你知道他們哪個的體積大嗎?

          學生猜測。

          當學生有爭議時,引導:

          想一想,我們學習平面圖形時,是怎樣比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突出:可以想把它們分割成同樣大小的正方體,再進行比較。

          小結(jié):為了準確測量或計量體積的大小,要用同樣大的正方體作為體積單位。

         。2)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常用的長度單位、常用的面積單位.你能根據(jù)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體積單位嗎?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逐次板書:常用體積單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隨板書出示相應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認識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請同學們?nèi)〕鲎约簬У?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觀察它們的形狀、大小,量一量它們的棱長各是多少。

          板書: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厘米.

          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體積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體積有多大,身邊什么物體的體積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認識立方米.

          先讓學生根據(jù)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個怎樣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師用棱長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間有多大。

         。3)說明:升和毫升也是體積單位。不過它是用來計量液體的體積的。

          直觀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同桌互相說一說,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三第6題

          指名說說三個圖形分別表示什么單位,它們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

          3.完成練習三第7題

          學生自己數(shù)一數(shù),集體交流。

          4.成練習三第8、9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練習三第10題。

          學生觀察,根據(jù)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這些木塊擺放的情況,瑞得出體積是多少。

          四、全課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

          練習三第5題和思考題

          教學反思

          第7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教學內(nèi)容:P16-17例9、例10,“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數(shù)學活動中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能運用公式正確

          計算它們的體積,并解決相應的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進一步積累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教學難點: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課前準備:學生每人準備30個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可分割的長方體模型,問:你能告訴大家它的體積是多少?

          說說是怎樣想的。

          教師分割演示后設疑,并揭示課題。

          二、操作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出示例9,要求學生四人一組,用準備好的正方體搭出四個不同的長方體,并編號。

          2.讓學生觀察并交流。

         。1)這些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用了幾個小正方體,怎樣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

          (3)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3.在小組里根據(jù)拼搭的長方體的數(shù)據(jù)填表。

          長/厘米

          寬/厘米

          高/厘米

          正方體的個數(shù)

          體積/立方厘米

          長方體1

          長方體2

          長方體3

          長方體4

          根據(jù)表格,引導分析,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拼搭出的長方體的體積跟小正方體的個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

          4.引導學生猜想: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guān)系?

          三、再次探索,驗證猜想。

          1.出示例10,讓學生擺出例10中的三個長方體,并提問:各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

          2.讓學生動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數(shù)一數(shù),看看一共用多少個正方體。

          3.課件演示。

          4.如果讓你擺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你能說出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嗎?

          四、引導概括,得出公式

          1.你發(fā)現(xiàn)長方體的體積與它的長、寬、高有什么關(guān)系?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

          交流得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并板書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啟發(fā)引導

          正方體是長方體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據(jù)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寫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嗎?

          讓學生嘗試,再交流得出,并閱讀26的說明。

          五、應用拓展,鞏固練習

          1.做“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交流時先說說公式,再說說是怎樣列式的。

          做“練一練”第1題。

          先觀察,后獨立計算。

          2.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選擇幾個式子說說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3.做練習四第1題

          學生獨立解決后由學生逐一評講。

          六、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2、3題。

          教學反思

          第8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2)

          教學內(nèi)容:P18例11和“練一練”,練習四第4-8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一步溝通正方體和長方體體積公式,并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

          得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這一公式,會用次公式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并能用來解決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2.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1)長5米、寬4米、高4米

          (2)棱長5厘米

          2.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它是如何推導出來的?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呢?

          二、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通用的體積計算公式

          1.出示例11長方體和正方體圖,對照公式,問:這里的長×寬和棱長×棱長分別求的是什么?

          你能指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嗎?怎樣求它們的底面積?

          2.小組討論;如果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和高,能求出長方體的體積嗎?怎樣求?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如果已知正方體的底面積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體的體積呢?怎樣求?教師板書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練一練”

          第1題,讓學生先計算底面積再計算體積。

          第2題,問: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利用哪個公式來計算體積?

          學生各自計算,指名板演,共同評議。

          三、鞏固提高

          1.做練習四第5題

          學生分析后獨立計算,集體評講。

          2.做練習四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練習四第7題

          讀題理解題意,用方程獨立解答,交流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四第4、8題。

          教學反思

          第9課時:體積單位間的進率(1)

          教學內(nèi)容:P19例12和“練一練”,練習四第9-1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

          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

          2.讓學生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

          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根據(jù)進率進行相鄰體積單位的換算。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合理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課前準備: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提問:

         。1)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3)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2.問:你能猜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

          二、自主探索,驗證猜測

          1.教學例12

         。1)掛圖出示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

         。2)這兩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否相等?你是怎樣想的?

         。3)用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它們的體積。

          學生分別算一算,然后在班內(nèi)交流。

         。4)根據(jù)它們的體積相等,可以得出怎樣的結(jié)論?

         。5)誰來說一說: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樣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嗎?

          學生小組討論,班內(nèi)交流

          3.小結(jié):你能說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4.你能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解釋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鞏固深化

          1.出示練一練的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

          班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2.出示練習四第9題

          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班內(nèi)交流。

          出示練習四第10-12題

          學生獨立完成,班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出示練習四第13題。

          學生讀題,思考:兩個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兩個長方體的什么?獨立完成,說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jié)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14題

          教學反思

          第10課時: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2)

          教學內(nèi)容:P21-22練習四第15-19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掌握體積及容積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會正確運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

          2.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shù)的變換。

          教學難點: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以及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掛圖。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復習

          1.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體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2.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容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3.容積和體積單位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二、課堂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15題。

          讓學生先分別說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各是怎樣計算的,再讓學生分別算出它們的體積和表面積。

          集體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16、17題。

          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紙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鐵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分析后逐題解答。

          3.做練習四的第18題

          求第1個問題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條”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條件?

          學生再分析的基礎上逐題解答。

          三、本節(jié)課總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四的第19題。

          五、指導解答思考題。

          讀題后討論:“表面積比原來增加56平方厘米”是哪部分的面積?這部分面積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嘗試解答。

          六、閱讀“你知道嗎”內(nèi)容。

          教學反思

          第11課時:整理與練習(1)

          教學內(nèi)容:P23“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理解體積和容積的意義,熟練進行體積和容積單位間的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

          解決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guā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對本單元所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進一步完善有關(guā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知結(jié)構(gòu)。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整理

          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哪些特征?有什么聯(lián)系?

          體積和容積的意義分別指什么?常用的體積和容積的單位有哪些?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怎樣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解決有關(guān)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樣發(fā)現(xiàn)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正方體體積公式和她有什么聯(lián)系?

          學生逐題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

          二、練習與應用

          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1題

          先判斷是什么立體圖形,并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

          估計哪個立體圖形的體積最大,再計算它們的體積。驗證自己的判斷。

          分別計算它們的表面積。

          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2題

          讀題,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次的讀數(shù)分別是多少?這能說明什么?增加的實際上是什么體積?

          3.做練習與應用的第3題

          讓學生先說說名數(shù)互化的方法,再觀察每題是把什么名數(shù)改寫成什么名數(shù)。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4.做一個長8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接頭忽略不計)。如果做一個棱長6厘米的正方體呢?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評講。

          5.用一根長48厘米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的框架,這個正方體的棱長最大是多少?如果改做一個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體,高應該是多少?

          學生自己解答,求高時可提示用方程去解答。

          6.小結(jié)

          三、課堂練習

          1.0.23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8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200立方厘米=()毫升=()升

          5.14升=()毫升=()立方厘米

          2.用72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正方體框架,框架的棱長是多少?所有

          的面貼上紙,要貼多大的面積?所占的空間是多大?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與應用”第4-6題。

          教學反思

          第12課時:整理與練習(2)

          教學內(nèi)容:P24-25“練習與應用”第7-10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及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求表面積和體積的實際問題。

          2.提高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練習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我們來說說它們的實際應用,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時要用到這些知識?下面這幾道題中哪些知識的應用?

          1.做練習與應用的第7題

          (1)學生讀題,討論:這兩個問題分別求的什么?

         。2)學生回答后獨立計算。

          集體評講。

          2.做練習與應用的第8題

         。1)學生讀題,獲取題中已知信息。

         。2)說說問題實際上是求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集體評價。

          3.補充練習

         。1)一個無蓋的正方體硬紙盒,棱長4.5厘米,做這個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紙板?它的容積是多少?

         。2)一個長方體汽油桶,高0.5分米,底面是邊長4分米的正方形,做這個汽油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如果每升油2.5元,這桶汽油價值多少元?(桶的厚度忽略不計)

         。3)把一個棱長60厘米的正方體鋼材,鍛造成橫截面面積是16平方厘米的長方體鋼材,鍛成的長方體鋼材長多少米?

          以上各題,學生讀題后各自練習,集體評講。

          4.完成思考題

          先讓學生思考: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三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二面涂色?哪個地方的小正方體一面涂色?

          然后再根據(jù)它們所在的位置去數(shù)一數(shù),算一算。

          二、課堂練習小結(jié)

          三、課堂作業(yè)

          做練習與應用的第9、10題

          教學反思

          第13課時:整理與練習(3)

          教學內(nèi)容:P25“探索與實踐”第11-13題。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中再次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頂點和棱的特點。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3.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教學重點:數(shù)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價值。

          課前準備:小黑板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練習與應用第11題

          可以先出示一個長方體框架,讓學生觀察它的特征

          引導學生思考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框架時,應該怎樣選料。

          做好后組織相應的展示和交流,讓學生介紹自己選料時的思考過程

          二、練習與應用第12題

          出示學生在課前收集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交流。

          三、評價與反思

          先讓學生閱讀表中的評價項目,然后回憶學習每部分內(nèi)容時的表現(xiàn),對自己作出客觀,合理的評價。

          引導學生對自己在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的表現(xiàn)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四、作業(yè)

          練習與應用第13題及思考題。

          教學反思

          第14課時:表面涂色的正方體

          教學內(nèi)容:P26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積累由特殊到一般尋找數(shù)學規(guī)律的數(shù)學經(jīng)驗。

          2.進一步培養(yǎng)用分類計數(sh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找出小正方體涂色以及它所在的位置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一面、兩面、三面涂色小正方體個數(shù)以及它所在位置的規(guī)律。

          課前準備:27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課前,我們通過魔方認識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相關(guān)情況,誰能說說在魔方中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部件分別處在魔方的什么位置?能不能通過旋轉(zhuǎn)把魔方中三面涂色的部分移到兩面涂色或只有一面涂色的位置?

          看來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位置是確定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跟表面涂色有關(guān)的正方體的計數(shù)問題。

          板書:分類計數(shù)。

          課件出示問題:

          把一個表面都涂上顏色的正方體木塊,切成64塊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

          (1)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2)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3)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塊?

          二、探究正方體中表面涂色的小正方體

          (一)棱長為4的正方體

          提問: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上的小正方體才會是三面涂色的?(課件顯示)閉上眼睛想一想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什么位置。

          提問: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課件顯示)

          這個數(shù)據(jù)可以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

          提問: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處在什么位置?(課件顯示)這個數(shù)據(jù)該通過怎樣的計算獲得?

          追問: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體處在什么位置?它的個數(shù)該如何計算?

          引導:將大正方體剝?nèi)ァ氨砥ぁ保O碌氖鞘裁礃幼?

          指出: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大正方體的中間。

          兩種算法:64—8—24—24=8(個),2×2X2=8(個)。

          操作教具,驗證學生的發(fā)現(xiàn):

          (1)將處在頂層的4個頂點上的4個小正方體從教具中取下,讓學生見證“三面涂色”。

          (2)將處在非底層的8條棱上的16個小正方體取下,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兩面涂色”。同時追問:還有的兩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在哪里?

          (3)取出其中一面涂色的小正廳體,讓學生明確計算方法,見證“一面涂色”。(4)呈現(xiàn)“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由8個小正方體組成的棱長為2的正方體)。

          (5)將最底層的小正方體按類歸位,驗證計數(shù)的結(jié)果及計算方法。

          要求:將正方體的棱長各種正方體的個數(shù)及計算方法填在活動記錄表。

          引導: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與原正方體的棱長有什么關(guān)系?

          (二)棱長為3的正方體

          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jié)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完成后指名匯報交流。

          (三)棱長分別為5、6的正方體

          學生自主完成,將探究結(jié)果填在活動記錄表,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投影呈現(xiàn)學生的活動記錄結(jié)果,通過課件呈現(xiàn)實物加以驗證。引導學生初步發(fā)現(xiàn)正方體表面涂色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

          (四)棱長為a的正方體

          提問:如果棱長為n,三面涂色的小正方體有幾個?兩面涂色、一面涂色和六面都沒有涂色的小正方體個數(shù)分別怎樣表示?

          (五)延伸思考

          課件出示問題:將一個長7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木塊表面涂色后,切成棱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木塊,三面涂色、兩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木塊各有幾個?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0~11頁《找因數(shù)》 學情分析:

          在四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接觸了解一些因數(shù)和積的概念。學習本單元的前三個課時后,學生已基本建立因數(shù)、倍數(shù)、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概念。這些為學生能順利學習和掌握本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作好前期準備。

          教材分析:

          “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本課教材設計以“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做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始,讓學生在理解“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的前提下開始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展開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并指導學生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思考的過程表達清楚。學生在思考“有幾種拼法”時,一般會用乘法進行思考:幾乘幾等于12,然后再一對一對地找出1與12、2與6、3與4等12的因數(shù)。這一安排是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形象的排列特點,理解抽象地找因數(shù)的方法。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交流,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體會用“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guān)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體會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個數(shù)是有限的.。最后,在設計找因數(shù)的練習題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反饋時注意學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shù)中,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寫出指定自然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

          3、經(jīng)歷探索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能力,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具:投影、課件

          學具:12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游戲嗎?

          用你們課前準備好的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比一比,誰的拼法多?邊擺邊做好記錄。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ń處熝惨暎笇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操作時,都有自己的拼法,下面把我們的學習成果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成果,總結(jié)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

          2、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中總結(jié)出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基本方法。

          指名學生匯報拼法,學生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師:你能把這些擺法用算式寫出來嗎?

         。▽W生獨立寫出算式并匯報)

          依學生匯報板書: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學生觀察算式,找出因數(shù)一樣的算式。引導學生說出能用3種方法表示,這三種方法是:1×12=12 2×6=12 3×4=12,并指明算式一樣時選擇其中一種說出來。

          板書:12=1×12=2×6= 3×4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12的因數(shù)有哪幾個?

         。▽W生說出12的因數(shù)有:1、12 、2、6、3、4。)

          師:拼長方形與找因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呢?

          (指名學生說一說)

          師:根據(jù)剛才的操作交流,請同學們說一說怎樣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呢? (學生思考片刻后匯報,可以組內(nèi)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用乘法思路想,看哪兩個數(shù)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3、引導得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師:通過拼長方形的方法,我們知道了尋找因數(shù)的方法。那么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怎樣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得出結(jié)論,再自由發(fā)言。)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小結(jié):

          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要用“有序思考”的方法,即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地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數(shù)找因數(shù),好處就是不重復也不遺漏。

          師:請同學們按順序說出12的因數(shù)。(學生匯報)

          板書:12的所有因數(shù)有:1、2、3、4、、6、12。

          三、應用實踐

          基礎練習

          1、課本第9頁試一試:分別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數(shù)。

          學生獨立思考分別找出9和15的因數(shù);教師巡視指導,關(guān)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組織學生交流匯報,指明按從小到大,一個一個有序地說,以免遺漏。

          2、 學生獨立在書中完成第9頁的練一練的第1、2、3題。

         。ㄍ队罢故1、2、3題,讓學生說一說,集體評價。)

          變式練習

          1、16的因數(shù)有:( )

          36的因數(shù)有:( )

          一個數(shù)的最最小的因數(shù)是( ),最大的因數(shù)是( ),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個數(shù)是( )。

          2、一個數(shù)的最大因數(shù)是17,這個數(shù)是( ),它的最小的因數(shù)是( ),17的因數(shù)是( ),一共有( )個。

          一個數(shù)的最小倍數(shù)是17,這個數(shù)是( ),它( )最大的倍數(shù),17的倍數(shù)的個數(shù)是( )。

          拓展提高練習

          把48個球裝在盒子里,每個盒子裝得同樣多,有幾種裝法?每種裝法各需要幾個盒子?如果有37個球呢?

          師:同學們能不能利用找因數(shù)的方法來解決裝球問題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

          匯報:一共有幾種裝法呢?

          思考:這種裝球法與找因數(shù)有什么關(guān)系呢?

          四、總結(jié)與評價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呢?

          學生匯報后師總結(jié):同學們說得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學會了找因數(shù)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數(shù)的方法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數(shù)學奧秘,就看我們能不能發(fā)現(xiàn),并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度量、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獲得對空間與圖形知識的直觀經(jīng)驗。

          2.過程與方法: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運用已學知識,計算各種圖形的周長。能主動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信息。

          [教學重點]

          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圖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市有哪些公園嗎?有一個小朋友也去了一趟小公園,在這個小公園里,它發(fā)現(xiàn)了很多數(shù)學問題。老師今天也帶你們?nèi)ヒ惶诉@個公園,看看你們能發(fā)現(xiàn)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出示小公園的掛圖。這就是那個小公園,同學們,你們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嗎?

          2、在同學提出的許多問題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點研究其中的一個與我們這段時間學習的數(shù)學知識——周長有關(guān)的問題。

          3、你能指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如果讓你來計算這個公園的周長,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你有辦法獲得這些信息嗎?

          4、現(xiàn)在老師告訴你們這些信息,你能求出這個小公園的周長嗎?試試看。

          5、讓學生展示不同解法。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你們能用一句話總結(jié)一下求小公園的周長的方法嗎?

          2、計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四、總結(jié)反思,拓展升華

          1、在這個小公園的附近,小動物們還拿著一些很有趣的事物和圖形,你們認識它嗎?

          我們班有六個組,老師這里一共有六個圖形,每個組可以拿幾個?但老師想請每個小組算兩個圖形的周長,你們能幫老師想想辦法嗎?

          2、今天我們一起去游玩了一個小公園,你有什么收獲嗎?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shù)可以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不同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這一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tǒng)計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倒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2、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3、六一節(jié),老師帶了許多糖果想送給大家吃,老師給奮飛組6人共分36塊,給前進組8人共分了40塊,給藍天組5人共35塊,你們認為哪一組的同學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決?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jié):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shù)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shù)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shù)來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

          2、引導學生觀察后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并說說理由。

          3、出示統(tǒng)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guān)數(shù)據(jù),根據(jù)統(tǒng)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并說說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然后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jié)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7、小結(jié):平均數(shù)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

          三、實踐應用

          1、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shù)來解決問題。

          2、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5題。

          四、全課總結(jié)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的嗎?

          2、師總結(ji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經(jīng)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3、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乘法口訣,初步學會應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能力點:

          使學生能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

          結(jié)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7—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理解乘法的意義,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7--9的乘法口訣。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學難點:7--9的乘法口訣。

          課時安排:

          1、7的乘法口訣4課時

          2、8的乘法口訣3課時

          3、9的乘法口訣4課時

          4、整理復習1課時

          1、7的乘法口訣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2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經(jīng)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口訣的特征,并熟記口訣。

          2、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動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能力點: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jié)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zhì)。

          德育點:

          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教學難點:掌握口訣的特征,并熟記口訣。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出示七巧板,介紹:這是我們祖先很早就發(fā)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個小圖形組成的。只要你喜歡開動腦筋,這七個神奇的圖形就會變出許多美麗的圖案。請你們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擺一擺,看能擺出那些可愛的圖案。

          學生獨立拼擺,在班里交流。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用這七個七巧板擺自己喜歡的圖案,那你們看七巧板還能擺出哪些可愛的圖形?

          出示教材第72頁例1的圖案和統(tǒng)計表。

          二、自主探究:

          1、師:有這么多美麗的圖案,老師想知道拼擺這些圖案一共用了多少個七巧板?同學們你們有哪些好的辦法呢?

          學生匯報。

          師: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歡哪種方法?

          2、完成統(tǒng)計表。

          仔細觀察統(tǒng)計表里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情預測:每多擺一個圖案就多用7個七巧板。

          1個7是7,2個7是14,……7個7是49。

          3、師:想一想我們學過的“求幾個幾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計算?

          學生獨立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小組合作編出口訣。

          師:經(jīng)過大家共同努力,編出了7的全部口訣,那我們就用讀的方式來享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交流一下編口訣的方法。

          4、比一比誰先記住7的全部口訣。交流記口訣的方法。

          5、對口令。(師生、生生)

          三、拓展應用:

          1、一個星期有幾天?2個星期有幾天?3個星期有幾天?4個、5個、6個、7個呢?

          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計算,說口訣。

          7×37×57×67×47×77×2

          7×13×75×72×76×46×5

          4×76×75×21×76×65×4

          3、游戲:郵遞員送信。

          35214228

          7×57×65×74×73×77×4

          6個75個76×77個34個7

          4、73頁第4題。

          學生說明圖意,你能提出問題嗎?自己獨立解答。

          5、7×2+77×5+77×7-7

          這三題可以怎樣計算?能用乘法口訣計算嗎?哪句口訣?

          6.:開放題:如果忘記了7*6=?你可以怎樣想積?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4-75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記熟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能力點:

          會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德育點:

          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學習乘法的用處。

          教學重點:記熟7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用乘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背7的乘法口訣。

          2、對口令。

          3、填空:

          二七()四()二十八三七()

         。ǎ┤辶撸ǎǎ┢咚氖

          三五()()七得七三四()

          4、看卡片說得數(shù)和口訣。

          7×57×37×66×45×2

          7×27×47×76×56×2

          5×76×63×75×54×7

          5、看數(shù)說它是由幾和幾相乘得來的。

          1221281635144236

          二、自主探究:

          教室里要擺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擺多少盆?

          水彩筆每盒5元,買7盒,?

          問:要求問題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

          學生獨立分析計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應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請將本月的日歷記錄在上表中。

          1、第一個星期日是()號;第二個星期日是()號;

          第三個星期日是()號;第四個星期日是()號。

          2、仔細觀察著四個數(shù)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根據(jù)你的發(fā)現(xiàn)解決下面的問題。

          第二個星期日是()=()+7×();

          第三個星期日是()=()+7×();

          第四個星期日是()=()+7×()。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6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初步知道“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以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

          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難點:

          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今天,我們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書:倍的認識)你對“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動手擺小棒,用小棒擺正方形。

          你擺了幾個正方形?用了幾根小棒?是幾個4根?

          擺兩個正方形,用幾根小棒?是幾個幾?擺三個、四個呢?

          2、師:3個4根也可以說成4的3倍。(讓學生反復說幾遍)

          問:4的3倍是幾個幾?

          你能擺出4的3倍嗎?但不擺正方形。說一說自己擺的是幾的幾倍。

          3、指著2個4根問:它可以說成什么?誰能擺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說成幾的幾倍或幾個幾。

          3個2、2個5、4個6、3個5。

          2個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師:這還有一道難題,你們有信心嗎?

          出示例3:第一行擺:

          第二行擺:第一行的4倍

          應該怎樣擺?誰有辦法?小組合作擺一擺。

          匯報:第二行擺幾個圓?為什么?怎樣擺能清楚的看出來?

          用數(shù)學算式怎樣計算出來?為什么?

          三、拓展應用:

          1、畫一畫。

          第一行畫:

          第二行畫: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組里1人畫一個。互相說一說是怎樣畫的?

          2、教材76頁的做一做。學生先自己擺一擺,再說一說第二行該怎樣擺?怎樣算的?

          3、老爺爺昨天買了2個雞蛋,今天他買的是昨天的3倍,請你算出他今天買了幾個雞蛋?學生計算,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4、練習十七的第1題。學生看清題意,然后填空。

          5、練習十七的第2、4題。獨立思考,然后計算,同桌互相說一說為什么。

          6.開放題:玩具店里有8輛小汽車,補充一條信息,和一個問題,并計算出來.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7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進一步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并用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從情景圖提取有用的信息,提問并解答,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借助線段圖或?qū)W具操作,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借助線段圖分析題意,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計算,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2、周末的'大掃除同學們都在認真的打掃衛(wèi)生,出示例4的主題圖。問: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二、自主探究:

          1、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選出:擦桌椅的有幾人?

          2、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討論這道題如何解決。

          3、匯報:怎樣擺的,怎樣列式的,為什么?

          教師畫出線段圖。

          擦桌椅的人數(shù)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個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小組中再說一說思考過程。

          三、拓展應用:

          1、做“做一做”。

          問: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幾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出示動物園的情境圖。

          熊貓2只,

          猴子的只數(shù)是熊貓的3倍,

          斑馬的只數(shù)是熊貓的4倍,

          孔雀的只數(shù)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馬多4只,

          學生任選問題進行解決,并說一說解決的方法和想法。

          3、根據(jù)算式擺一擺,說一說。

          3×45×2

          4、開放題:你在生活中哪遇到關(guān)于倍的問題,舉出例子。

          一人說,一人解決。

          第五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79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進一步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并用并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力點:

          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

          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掌握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學難點:

          借助動手操作,會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擺一擺:

          (1)擺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擺兩個三角形、擺4個三角形、擺5個三角形。

          2個3根可以說成3的()倍。

          4個3根可以說成3的()倍。

          5個3根可以說成3的()倍。

          學生邊擺邊填,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擺圓片,第一行擺2個圓,第二行擺6個圓,你能看圖說一句話嗎?

         。3)第一行擺3個圓,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

         。4)第一行擺7根小棒,第二行擺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幾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

          3個7是多少?2的7倍是多少?

          (2)蘋果有5個,桃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3倍,桃有幾個?

          (3)一支鉛筆6角錢,一支鋼筆的價錢是一支鉛筆的7倍,一支鋼筆多少錢?

         。4)小紅今年5歲,媽媽的歲數(shù)是他的6倍,媽媽今年幾歲?

          二、拓展練習:

          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幾個圓?

          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小猴的只數(shù)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幾只?

          讓學生思考,這個題能解決嗎?為什么?怎么辦?

          3、小華有5本畫報,故事書的本數(shù)是畫報的7倍,?

          學生補充上問題后,再解決。說出解決的想法。

          4.清選初數(shù)來寫算式,能寫幾個就寫幾個.

          7.28.6.4.7.42.36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從操作活動中理解因數(shù)與倍數(shù)的意義,會判斷一個數(shù)不是另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或倍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與觀察思考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索意識,以及熱愛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意義

          教學難點:

          因數(shù)和倍數(shù)等概念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教學過程:

          一、認識因數(shù)與倍數(shù),預習反饋

          1、反饋主題圖,根據(jù)主題圖的不同情況寫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反饋:

          1×12=122×6=123×4=1212×1=126×2=124×3=1212÷1=1212÷2=612÷3=412÷12=112÷6=212÷4=3

          2、觀察并回答。

         。1)這三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點?

         。2)像這樣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之間還有另一種說法,你想知道嗎?

         。3)這樣的三個數(shù),我們也可以怎樣說?(2和6是12的因數(shù)),請大家也像這樣把其余的兩組數(shù)也說一說。

          請看教材12頁,2和6與12的關(guān)系還可以怎么說?

         。4)也就是說2和6與12的關(guān)系是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關(guān)系,這幾組數(shù)中,誰和誰還有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關(guān)系?

         。5)提問:能不能說12是12的因數(shù)呢?

         。6)小結(jié):上面這三組算式中,我們知道:1、2、3、4、6、12都是12的因數(shù)。

          3.討論:23÷4=5……3,提問:23是4的倍數(shù)嗎?為什么?

          誰能舉一個算式例子,并說說誰是誰的倍數(shù),誰是誰的.因數(shù)?

          4.討論:0×3 0×10 0÷3 0÷10

          提問:通過剛才的計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注意:(1)為了方便,在研究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時候,我們所說的數(shù)一般指的是整數(shù),但不包括0。(2) 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因數(shù)與倍數(shù)的關(guān)系中所說的因數(shù)不是以前乘法算式名稱的“因數(shù)”,兩者不能搞混淆。

          二、鞏固新知

          1.下面每一組數(shù)中,誰是誰得因數(shù),誰是誰得倍數(shù)?

          16和2 4和24 72和8 20和5

          2.下面得說法對嗎?說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數(shù)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數(shù)

         。3)因為3×6=18,所以18是倍數(shù),3和6是因數(shù)。

          3.在36、4、9、12、3、0這些數(shù)中,誰和誰有因數(shù)和倍數(shù)關(guān)系。

          4、完成P15第2題

          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講評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三、思維訓練

          1、判斷

         。1)12的因數(shù)有:1、2、3、4、6、12。

          (2)整數(shù)32的因數(shù)共有4個。

          (3)自然數(shù)a的最大因數(shù)是a,最小因數(shù)是1。

         。4)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都小于這個數(shù)。

          2.游戲。記住自己的學號,聽老師說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學請舉手。

          (1)( )是4的倍數(shù) (2)( )是60的因數(shù)

         。3)( )是5的倍數(shù) (4)( )是36的因數(shù)

          四、課后小結(jié):

          五、 布置作業(y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不進位和不連續(x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聯(lián)系生活情景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適當?shù)姆椒ń鉀Q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計算方法和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掌握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法、三位數(shù)加三位數(shù)單獨進位加法筆算的方法。

          教具準備:

          電視機、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出示復習題

          二、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教師:孩子們,我知道你們都比較喜歡《熊出沒》,今天熊大、熊二、光頭強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光頭強今天運氣不好,砍樹被熊大、熊二發(fā)現(xiàn)了了,今天你們就來代替熊大、熊二想辦法讓光頭強不砍樹,好嗎?

          1、教師出示第一關(guān)。

          要解決這個問題,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

          教師:算式怎么列?(220+26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三位數(shù)的加法。(板書課題)

          (1)學生獨立嘗試計算。

          教師: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它的結(jié)果嗎?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說給大家聽。

          (2)集體匯報,交流方法。

          (學生說,老師板書)

          教師:小朋友真了不起,不僅用多種口算方法算出了這道題的得數(shù),而且還請了豎式來幫忙,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這樣的題目。

          (3)教師演示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2、教師出示第二關(guān):

          教師:剛才我們通過計算,知道了買220支鋼筆和260支鉛筆共要480元,要求豐收小學共有學生多少人怎樣列式?

          (433+418)

          (1)估算。

          請大家估一估,豐收小學共有學生多少人?

          教師:大家估算得很好,我們只要把兩個加數(shù)或者其中一個加數(shù)看作和它們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或整十數(shù)來估算,估算的結(jié)果都會很接近準確數(shù)。

          (2)學生嘗試計算。

          教師:你能算出433+418得多少嗎?想辦法試一試。算完的同學和同桌說說是怎么算的。

          (3)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

          演示完后,請同學上臺用豎式計算。隨后再次利用多媒體演示豎式計算的方法,并提醒學生在利用豎式計算時應該注意的地方。

          (4)議一議:你覺得在計算中要注意什么?重點突出相同數(shù)位對齊,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算十位時要加上個位進上來的1。

          3、教師出示第三關(guān):

          本關(guān)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匯報。

          4、多媒體出示第四關(guān),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個學生上臺板演。

          三、小結(jié)

          孩子們,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三位數(shù)的加法,還有什么問題,請大家在課余時間相互討論,互相學習。

          四、鞏固新知

          完成練習八1—4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設計說明

          1.重視知識網(wǎng)絡的建構(gòu)。

          為使所學知識有條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加深學生的記憶,本設計先引導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嘗試把所學知識有層次地敘述出來,并形成結(jié)構(gòu)圖,然后依據(jù)結(jié)構(gòu)圖進行復習,不僅起到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重視圖形特點及圖形運動特點的強化訓練。

          本設計注重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有針對性地、多種形式地訓練,使學生加深對平移、旋轉(zhuǎn)和軸對稱現(xiàn)象的理解。同時結(jié)合各種具體圖形,讓學生描述圖形的運動,使表達與理解相互促進,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課題,明確目標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板書課題:圖形與幾何)

          ⊙分工合作,梳理知識

          1.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用適當?shù)姆绞礁爬ㄐ缘卣淼谌龁卧膬?nèi)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這部分的知識結(jié)構(gòu)。

          2.提示整理知識的一般方法。

          3.讓學生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教師尋找整理得較全面、較有邏輯性的學生作品,全班展示,并引導學生進行評價。

          4.教師將自己整理的知識結(jié)構(gòu)圖向?qū)W生展示,并結(jié)合知識結(jié)構(gòu)圖,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的知識:

          圖形的運動(一)

          5.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質(zhì)疑:對以上的學習內(nèi)容,你有什么疑問?

          組織學生質(zhì)疑、釋疑并交流整理知識的體會。

          設計意圖:提倡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復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回顧知識,討論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自主整理所學知識并形成網(wǎng)絡,經(jīng)歷“回顧—整理—提升”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復習重點,強化提高

          1.復習軸對稱圖形。

          (1)結(jié)合教材115頁2題中軸對稱圖形,引導學生回顧軸對稱圖形的特點。

          (2)學生討論,集體交流。

          預設

          生:像這樣剪出來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3)課件出示教材117頁9題,學生先獨立判斷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然后集體訂正。

          2.復習平移。

          (1)引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平移現(xiàn)象,舉例說明平移的特點。

          預設

          生: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像拉風箱的運動就是平移現(xiàn)象。

          (2)課件出示教材117頁10題,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判斷平移現(xiàn)象時,應該注意什么?然后匯報。

          預設

          生:平移時,圖形的方向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可以上下、左右、斜著移動,但是要沿著直線移動。

          3.復習旋轉(zhuǎn)。

          (1)引導學生結(jié)合教材115頁2題中的旋轉(zhuǎn)現(xiàn)象,舉例說明旋轉(zhuǎn)的特點。

          (2)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

          預設

          生:旋轉(zhuǎn)就是物體的每個部分都繞著某一個點或軸轉(zhuǎn)動。像圖中的竹蜻蜓,生活中鐘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它們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運動,這樣轉(zhuǎn)動的現(xiàn)象都是旋轉(zhuǎn)現(xiàn)象。

          (3)課件出示練習題。

          (4)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左右》小學數(shù)學教案04-01

        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版07-13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0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07-20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6-2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