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5-23 11:44:36 晶敏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通用14篇)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

          教學內容:

          書第54——55頁,有趣的測量及試一試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活動情境,經(jīng)歷測量石頭的試驗過程,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與探究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操作中,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探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準備:

          不規(guī)則石頭、長方體或正方體透明容器、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計算長、正方體的體積。現(xiàn)在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東西,你能幫我測量出它的體積嗎?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不規(guī)則石快。

          師:這個石塊是什么形狀的?(不規(guī)則)

          什么是石塊的體積?

          你有什么困難?

          二、教學新知

          1.測量石塊的體積

          (1)小組討論方案

          師:我們不能直接用公式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可以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小組制定方案

          (3)實際測量

          方案一:找一個長方體形狀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頭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這時計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幾厘米,用“底面積×高”計算出升高的體積。也可以分別計算放入石頭前的體積與放入石頭之后的總體積之差。

          師:為什么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方案二:將石頭放入盛滿水的容器中,并將溢出的水倒入有刻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讀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頭的體積。

          師:為什么會有水溢出來?

          這兩種方案實際上都是把不規(guī)則的'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可測量計算的水的體積。讓學生說出“石塊所占空間的大小就是石塊的體積”。

          1.實際應用

          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2分米,寬1.5分米,放入一個土豆后水面上升了0.2分米,這個土豆的體積是多少?

          (1)讀題,理解題意。

          (2)分析:你是怎么想的?

          (3)學生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反饋,訂正。

          讓學生運用在探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體積等于土豆的體積”,然后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2×1.5×0.2=0.6(立方分米)

          三、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和體會?有什么提高?

          作業(yè)設計:

          1.書第55頁第2題。

          本題引導學生開展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活動。一粒黃豆比較,先測量100粒黃豆的體積,再計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

          2.學生再找一些實物,測量出體積。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方案一:

          方案二:

          “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2×1.5×0.2=0.6(立方分米)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的練習。

          2、能比較熟練的'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的練習。

          2、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

          二、用分數(shù)表示各題的得數(shù)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噸

          13分=()小時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2、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較下面每組數(shù)的大小,并用小于號連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題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四、總結歸納

          1、學生掌握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進行比較。

          2、幾個分數(shù)排列是,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根據(jù)意思進行解答。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解方程

          難點:正確列方程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

          1、你對方程是怎樣認識的?既然同學們已經(jīng)理解了方程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應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問題。

          二、重點練習:

          1、基礎題:第2題。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應用題:第1、3、4、5、6、、9、10、7題

          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根據(jù)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3、相遇問題:第8題。

          練習時,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鼓勵學生根據(jù)題意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第(2)題。

          4、拓展題:第11題。

          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嘗試讓學生列方程解決問題。第(2)題,只要學生提出的問題合理,都給予肯定。

          三、課堂小結。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4

          課題:

          列方程解應用題復習(行程問題)

          學情分析:

          相遇和追及問題的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個物體的簡單行程問題的基礎上,初次接觸有關兩個物體運行的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其中體現(xiàn)了“運動方向”“出發(fā)時間”“運動結果”等新的運動要素,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應以一個物體運動的特點和數(shù)量關系為基礎,讓學生認識“相遇及追及”的特征,掌握此類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課時目標):

          1、初步理解兩個物體在一定距離中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所涉及到的幾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

          2、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知道“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一般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兩者相距的路程;知道“追擊問題”的等量關系,一般為: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

          3、逐步掌握畫線段圖分析題目的方法。

          教學重點:尋找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間的等量關系,從而列出方程,得出應用題的解。

          教學難點:認識相遇的過程中理解運用等量關系的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PPT、練習本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教學說明

          一、復習引入

          1、揭題

          2、常見的相遇問題類型(手勢演示)

         。1)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

         。2)一車先行,另一車再行,相向而行

          (3)同時出發(fā),途中一車暫停,相向而行

          二、基礎練習

          1、AB兩地相距1000千米,甲列車從A開出駛往B地,2小時后,乙列車從B地開出駛往A地,經(jīng)過4小時與甲列車相遇,已知,甲列車比乙列車每小時多行10千米,甲列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1)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2)找出等量關系

          (3)列式

          2、兩車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2小時候相遇,這時甲車比乙車多行99千米,已知甲車的`速度是乙車的1.4倍,求甲乙兩車各自的速度。

          小結:(1)相加=總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一列快車從甲城開往乙城,每小時行75千米,一列客車同時從乙城開往B城,每小時行60千米,兩列火車在距離兩城中點30千米處相遇,相遇時兩車各行了多少千米?

          小結:(3)到中點相等

          4、小巧和小胖同時從學校出發(fā)去少年宮,小巧每分鐘走80米,小胖每分鐘走60米,小巧到達少年宮后立即返回,且在距少年宮400米處與小胖相遇,求相遇的時間。

          小結:(4)總路程相等

          三、鞏固提升

          5、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同時從相距250千米的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客車由于上下車?繋渍竞蟮⒄`了半小時,結果貨車行了2小時后與客車相遇,客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貨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6、一輛摩托車以90千米/時的速度去追趕先出發(fā)的汽車,已知汽車的速度是60千米/時,摩托車4小時后追上汽車,汽車比摩托車早出發(fā)幾小時?

          7、有甲乙兩個人,甲每分鐘走83米,乙每分鐘走49米,如果乙先走6分鐘后,甲從后面追乙,甲要追多少時間剛剛追到離乙40米?

          8、一輛汽車從甲地出發(fā),行了60千米后,一輛摩托車也從甲地開出,3小時后與汽車同時到達乙地,已知摩托車的速度是汽車的1.5倍,求兩車各自的速度。

          四、思維訓練

          甲乙兩人相隔若干米,若相向而行,1分鐘相遇,若同向而行,甲5分鐘能追上乙,乙的速度是60米/分,求甲的速度。

          五、總結評價路程,速度,時間是行程問題中3個最關鍵的量,所以在新知學習前先搞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尤為重要。

          “相遇問題”的概念較多,如“同時出發(fā)”、“相距”、“相遇”、“相對而行”、“相向而行”等。怎樣把這些抽象的概念讓學生感性地接觸并且深刻地理解呢?我借助肢體語言讓學生弄明白這些概念,通過生動有趣肢體動作刺激學生的感官,形成兩個物體運動的空間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也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概念。

          通過畫線段圖理解了兩車行的路程與總路程的關系,然后放手讓學生嘗試解答例題,這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最后通過檢驗求證學生的做法,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板書設計:列方程解應用題(行程)

          相遇問題(1)相加=總路程

         。2)相差=路程差

         。3)到中點相等

          (4)總路程相等

          教學反思:

          行程問題應用是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點,而對于學生來說卻是學習的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應如何突出重點,特別是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一直以來是我們數(shù)學教師不斷研究和探討的問題。本節(jié)課學習內容是行程問題復習,包含了相遇問題和追及問題,教學重點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能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課前的準備,上課的反思,我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深的理解。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有很多收獲:

          1、合理組織安排教材,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首先復習“速度×時間=路程”這一行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必要的準備,然后用動作語言讓學生了解相遇問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幾個要素,這樣學生觀察起來直觀、易懂,興趣容易調動起來,并以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然后再通過例題讓學生讀題,說等量關系,畫線段圖等手段理解相遇問題的解決方法。

          追及問題與相遇問題都屬于行程問題,追及問題比相遇問題較難理解,避免學生學習枯燥無味,我在引入環(huán)節(jié)是以學生身邊的實例為背景引入的。基礎練習1,由學生畫圖獨立完成,達到復習相遇問題的特征及相等關系;練習2的出現(xiàn)是對比追及的特征,引出本節(jié)課所復習的第二個內容,相遇和追擊形成對比,區(qū)別不同。由于例題及變式練習是以遞進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其內容又處在同一背景下,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幾個問題間的聯(lián)系和差異,使學生明白此類應用題的特征,進一步提煉解應用題的一般思路。

          2、運用線段圖進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觀察能力

          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要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解應用題的關鍵是審題,理解題意,找到相等關系。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借助學生畫線段圖,分析線段圖中各量間的關系找到題目中隱含的相等關系,從而解決問題。在講解例1時,安排學生讀題畫關鍵詞語,動手演示理解題意,教師教給學生畫線段圖,運用線段圖找到相等關系。在變式練習及例2教學中,由學生嘗試畫線段圖尋找相等關系,學生能很快列出方程進行求解。運用線段圖分析比較數(shù)量關系,能夠變抽象為具體,變繁為簡,使等量關系更明確,為學生理解題意加起橋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便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分析的空間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把分析問題、尋找等量關系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不斷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啟發(fā),努力使學生理解、掌握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上課的過程中雖然有學生合作學習,動手畫圖找相等關系,但時間短,沒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真正體會線段圖的作用。學生認真畫圖后,我感到純是模仿較多,不會借助線段圖找相等關系。應該好好分析線段圖的用途,是解決較復雜問題常見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注重對學生這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逐漸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使我深刻體會到:課前備課時除了要認真研究教材設計好教學內容外,一定要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方法與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真正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4、分層遞進,滿足不同層次需求

          在練習中組織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練習。運用變式練習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題意,開闊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理解題變意不變,方法也不變。拓展題的設計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再思考,以體現(xiàn)“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因材施教”的教學思想?傊,讓學生經(jīng)過多層次的練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總之,在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要借助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理清題意,尋找各量的關系。我感到學生的困惑是讀不懂題意,找不到各量間的關系,不會列方程。通過反思,我再講應用題時,不要快,題目不要貪多,要精,有典型性,適時變式練習,抓各量之間的關系,盡量列出不同方程求解,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時刻伴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思維訓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活動情況,經(jīng)歷測量石塊體積的實驗過程,操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2、在實踐與操索過程中,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驗問題。

          教學重點

          操索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償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量杯、石塊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況,引入新知

          1、出示石塊

          問: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極書課題。

          2、以小組為單位,先制高測量方案,再實實實際測量,能直接用公式嗎?

          不能怎么辦?

          三、進行實驗

          1、將石塊取入盛有一高水的長方體容器里,測量出容器的底面長、寬和小面高分別是多少/

          2、放入石塊前水高約18cm,放入石塊后水面高30cm。石塊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觀察石塊

          想一想,如何測量石塊的體積。

          學生動手測量

          水面高、底面長、寬分別是多少?

          (老師測量的讓學生量出來)

          學生口算出水面升高了12cm.

          生:底面積乘高是石塊的體積。

          并且列式計算

          學生可以做實驗,也可以由老師做,學生觀察,并說如何測量出石塊的體積的第二種方法。

          創(chuàng)設情景

          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引志學生操索與體會測量不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的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制高測量方案,并進行實驗測量。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師板書:

          20×10×12=2400(cm3)

          =2.4(dm3)

          3、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

          三、試一試

          1、在一個長方體容囂里,測量一個蘋果的體積。

          2、測量一粒黃正折體體積

          學生根據(jù)題中的二倍用“底面積×高”的`方法計算。

          放入石塊前,容囂里的水是滿的,放入石堠后,溢出的水在水槽中,倒入量西湖里,有多少這亳升,就是石塊的體積。

          通過兩個實驗,使學生明白把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轉化成了測量計算水的體積的方法不只一種,讓學生運用在操索活動中得到測量的方法。

          板書設計:

          有趣的測量

          小實驗:測量石塊的體積:小面高:30cm

          底面長:20cm、寬10cm、高18cm30-18=12cm

          底面積×高=體積200×12=2400(cm3)

          20×10×18=3600(cm3)=2.4(dm3)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6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逐步制定統(tǒng)一規(guī)則,初步理解數(shù)對的含義,會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jīng)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創(chuàng)建數(shù)對的過程,掌握數(shù)對的書寫形式,會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觀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線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異同理解。

          4、教學過程

          4.1教學過程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一、探討描述位置兩要素

          師:今天,謝老師的好朋友帶來一份神奇的禮物。有請X先生

          第一關:找地鼠

          師:請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師:還能怎么說?

          生:從右往左數(shù)第2個。

          師: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從上往下數(shù)第3個,從下往上數(shù)第2個。

          師:看來,描述一條線上的位置,我們只需要一個數(shù)。

          師:(平面上的一個地鼠)現(xiàn)在還能用一個數(shù)字來描述位置嗎?不能。為什么?

          師:我們全班來玩一個小游戲,請一位同學上臺背對屏幕,其他同學描述地鼠的位置幫助他猜?

          師:你來說,誰有不同的說法,還有嗎?

          師:看來同學們都認為,描述平面上某個位置需要兩個數(shù),這個發(fā)現(xiàn)很重要。

          師:(面向猜的同學)聽了這么多說法,能猜到位置嗎?

          師:你是怎樣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為什么會猜錯?(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樣)怎樣讓你的描述更加準確些。(說清楚方向:從左往右數(shù)第2排,從下往上數(shù)第3個)(板書說法)

          師:經(jīng)過不斷完善,終于能消除誤解,并贏取第一塊拼圖。聽(X先生錄音)

          二、從列和行引出數(shù)對確定位置

          師:在第一關,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每人所定規(guī)則不同,導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會出錯。這時,我們就需要統(tǒng)一規(guī)定。

          師:(我們進入第二關,確定你的位置)從游戲回到教室里,像同學們的座位有的豎著排,有的橫著排,數(shù)學中統(tǒng)一規(guī)定,像這樣的豎排,我們稱作列(板書:列),確定第幾列一般是從左往右數(shù),請第一列同學起立。你是怎樣數(shù)的?有道理。這位同學,我看出了你的猶豫,有什么想說的?

          師: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兩個第一列!這個時候又需要規(guī)定,列要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shù),教室里的觀察者就是(老師),那你們就是被觀察者。站在我的角度從左往右請第一列同學起來,第二列,第三列,原來你們是第6列。請記住自己是第幾列了。

          師:豎排是列。像這樣的橫排,我們稱作行(板書: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shù)(手勢從前向后點),第一行同學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樣,記住自己是第幾行。

          師:列和行的觀察方向已經(jīng)確定了,請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寫在草稿紙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準確。

          師:回到大屏幕,當教室中的座位畫在圖上就成了這樣。面對這幅圖,誰是觀察者?站在我們的角度,從左往右數(shù)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著……

          師:教室中行是從前往后數(shù),到了這幅圖上就變成了從下往上數(shù)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張亮的位置是?還可以怎么說。

          師:發(fā)現(xiàn)張亮的位置在從左往右第2列,從下往上數(shù)第3行的交點處。圖上,還有兩位同學的位置,誰來說。同意嗎?看來,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經(jīng)比較熟練了。

          師:把座位圖變化一下,用圖形代替了桌子,還能描述張亮的位置嗎?(能)來個小考驗把,能快速記下包括張亮在內的四個位置嗎?拿出草稿紙,準備。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沒有快速記錄的方法,再來一次?準備。這次好些了。以張亮的位置為例,誰來說說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還可以怎么說(3 2)。這個想法很好,更加簡潔了。

          師:這些都是張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體但數(shù)學應該追求簡潔明了,2、兩個數(shù)字的方法,很簡潔但容易誤解。)都有道理,但是數(shù)學家還是選了其中的一種方法來描述位置。你覺得是那種?(手勢上下移動)這種。

          師:數(shù)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漏洞,怎么辦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來了個規(guī)定:以后凡是用兩個數(shù)表示位置時,都先說列(板書),再說行。中間用逗號隔開,再用括號把他們括起來,最后給它取個名字,叫做數(shù)對,而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師:所以張亮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指板書對的)讀作數(shù)對(2,3)。

          師:剩下的三個位置也用數(shù)對表示吧。寫在草稿紙上。

          師:四個數(shù)對中有兩個比較特別,誰來說?

          師:歸納的真準確,(3,4)不能表示趙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艷的位置。我們說一個數(shù)對只能確定一個位置,也就是說數(shù)對和位置一一對應。以后,一看到這樣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數(shù)對,是用來確定位置的。這也是數(shù)學符號的獨特性。

          師:回到同學中間(指向同學)請用數(shù)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張亮同一個位置的是誰?(課件強調張亮)。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師:其實,從圖上到教室里,觀察者角度轉變了,同學們還能靈活的用數(shù)對來確定位置,非常棒。聽。(X先生評價)

          三、點子圖中的位置表示

          師:祝賀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圖再次發(fā)生變化,變成了(用點)來表示位置,再把這些點用線連起來,形成了一個方格圖,規(guī)范的方格圖會多出這樣一列和一行(課件強調),我們把它們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們的交點我們用0來表示,稱作起始點。從起始點開始,我們可以數(shù)出列數(shù)和行數(shù)。在這里你還能確定張亮的位置嗎?數(shù)對(2,3)。

          師:X先生又有話說:(第三關找場館。)這是動物園的平面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門的位置是(數(shù)對(3,0))什么意思?

          師:圖上的'四個場館,能用數(shù)對表示他們的位置嗎?第二題呢?翻開書第20頁,直接寫在圖上。

          師:老師也有感興趣的場館,先給個提示(,4)能確定是哪個場館嗎?為什么?)能確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換個提示,這個場館在(1,)上,可能是哪些場館。老師感興趣的場館其實就是(大象館)。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點處。

          師:再次請出X先生:第四關擺放花盆(課件出示第四關)確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確定行列)

          師:隨意指兩個位置提問。(單擊課件)這四盆草圍成一個長方形,能找出這四盆小草的位置嗎?X表示幾,Y表示幾。請拿出練習紙,用圓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師:根據(jù)已知數(shù)對可以很快確定三個點的位置,根據(jù)長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個點的位置。同學們都做對了嗎?掌聲送給自己。

          四,數(shù)對的日常運用

          師:數(shù)對的運用的確廣泛。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會用到數(shù)對呢?像同學們說到的電影票、圍棋棋盤等等。

          國際象棋棋盤上也有行和列,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數(shù)對表示是?(g,2)

          這是南昌的經(jīng)緯圖,南昌位置可以用數(shù)對(116,25)來表示,在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經(jīng)度和緯度)

          師:學到這里我不禁想問:這么簡單準確的數(shù)對又是誰發(fā)明的呢?數(shù)對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百度:笛卡爾和蜘蛛

          五、拓展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還差一塊拼圖了,聽聽X先生帶來了什么問題:第五關:確定位置,需要幾個數(shù)?)

          生:需要兩個數(shù)。

          師:什么情況下用兩個數(shù)?(平面上的位置)(課件出圖)一個數(shù)不行嗎?(課件出示打地鼠圖片)行。

          師:什么情況下我們用一個數(shù)就能確定位置?(直線上的)。

          師:直線上的點用一個數(shù)字確定位置,平面上的點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那有沒有用三個數(shù)確定位置的可能?(出現(xiàn)省略號)這個就留到以后學習了。

          師:聽聽X先生對大家的最終評價吧。

          師:其實,老師給大家?guī)淼纳衿娴亩Y物就是一句話?齊讀。學好數(shù)學將會是一個讓你終生受益的財富。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64~65頁數(shù)學“實踐活動”。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運用小數(shù)四則運算解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實際問題,并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

          2.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起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1.每個學生帶一件物品作為商品(如文具、玩具或小說書等),用小數(shù)標明每件商品的價格,擺成購物小超市。

          2.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為每個小組準備一些人民幣(面值大小不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學期,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小數(shù)四則運算,掌握了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方法和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運用小數(shù)運算的一些知識,進行一次超市購物的實踐活動。(板書課題)看看哪位同學到超市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

          二、組織活動

          1.總價計算活動。

          (1)了解活動要求。

          出示教材上的超市圖及商品價格,讓學生先熟悉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單價。說明這些商品的單價在我們的'課本上,自己可以去看一看。

          提問:課本上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你會解決嗎?

          (2)解決問題。

          要求每個學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自己依題次根據(jù)需要選擇商品,作好記錄并計算結果。

          (3)每個同學在小組里交流自己購物和解決問題的情況。

          (4)指名學生談談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在全班進行交流。

          結合學生的交流提問:你最喜歡的玩具是哪幾種,買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買8包方便面、一包餅干、5瓶什錦菜和10枝鉛筆,帶50元。

          錢夠不夠,你是怎樣計算的?

          2.購物活動。

          我們這里已經(jīng)有一個小超市,上面擺滿了小商品,先來進行一次購物活動。大家來推派一個小組的同學做小小營業(yè)員,其余每組派兩名同學帶錢來購買你們喜歡的商品,并且要當面付款結清。買回商品后,向自己小組的同學匯報所買的物品和單價,以及所付的錢款和找回的余錢。然后小組的同學幫助他們算一算,他們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生錯誤。讓學生進行購物活動。購物結束后,讓每組學生交流自己小組的購物情況,說說買了哪些物品,怎樣計算購物總價的,一共付出多少錢,找回多少錢。

          說明:我們在購物時,一般要選擇我們需要的商品,并考慮需要買多少。在購物以后,我們可以按單價乘數(shù)量計算出每種物品的價錢,再算出購物的總價。

          三、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開展的什么活動?你能把自己在活動中的做法和體會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嗎?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8

          教學要求

          1、根據(jù)正方體特征,推導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用具

          教師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和例3的實物模型、投影儀;學生準備:一個正方體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看圖并回答。(投影顯示)

         。1)什么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2)怎樣計算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2.看看各自準備的正方體回答問題。

          (1)什么是正方體的表面積?

         。2)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怎樣?

          (3)如果給你正方體一條棱的長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嗎?

          師: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合作學習----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兕}中的棱長就是每個面的什么?

         、谀隳芩愠鲞@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嗎?

         、坌〗M合作,尋找計算方法。

          3×3×6或者32×6

          =9×6=9×6

          =5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說明:上面兩種做法都對,32表示2個3相乘。

          2.教學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某幾個面的面積。

          在實際生產(chǎn)和生活中,有時還要根據(jù)實際需要計算長方體或正方體中某幾個面的面積,如:投影顯示例3,拿出實物模型。

         。1)幫助學生分析題意。

         、偈勖椎哪鞠涫鞘裁大w?

         、凇吧厦鏇]蓋”就是沒有哪一個面?

         、垡蟮膯栴},實際上是算哪幾個面的面積之和?

         。2)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答方法,只列式不計算。

          (3)學生講所列出的算式的含義,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課堂實踐

          做第27頁的“做一做”,先讓學生列出解答的算式,并講一講自已是怎樣想的,確定正確后算出結果。

          四、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今天學習的內容。

          五、課堂實踐

          做練習六的第5、6、7題。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教學目標:

          1、通過從下面、上面以及不同側面觀察5個或6個相同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jīng)驗,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2、使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學習利用實物或圖形進行直觀和有條理的思考,發(fā)展空間觀察。

          3、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積累辨認物體視圖的經(jīng)驗

          教學難點:

          體會物體的相對位置關系

          教學準備:

          學具盒

          教學思路:

          一、導入新課:

          出示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讓學生觀察,說說從下面、側面和上面看到的視圖。

          接著追問:還可以怎樣擺?

          二、探究新知:

          讓學生試一試,再看一看。

          學生分組展示不同的擺法。

          集體交流:你能找到擺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在原來物體的前面或后面,與原來的某一個正方體對齊著放一個都是正確的。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0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shù)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shù)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shù)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積的小數(shù)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么?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shù)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派阃旰,小組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shù)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范: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shù)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shù)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shù)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①下面各數(shù)去掉小數(shù)點有什么變化?

          0.34 3.5 0.201 5.02

         、诎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shù)乘整數(shù)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shù)乘整數(shù)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

          ① 先把小數(shù)擴大成整數(shù);② 按整數(shù)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shù)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1

          在小學階段,只是讓學生在因數(shù)、倍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掌握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為后面學習求最大公因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以及約分、通分打下基礎。要求學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shù),并熟練判斷20以內的數(shù)哪個是質數(shù),哪個是合數(shù)。

          學情分析

          1、學生對于抽象概念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理解概念和適時判斷的能力還不強;

          2、學生觀察1至20各數(shù)因數(shù)個數(shù)的規(guī)律還存在困難,對于概念的理解和判斷會很模糊。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理解質數(shù)、合數(shù)的概念,熟記20以內的質數(shù),能準確判斷100以內的數(shù)是質數(shù),還是合數(shù)。

          2、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概念、感受數(shù)學。

          3、活化抽象的概念,增進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質數(shù)、合數(shù)的意義。

          2、質數(shù)、合數(shù)與奇數(shù)、偶數(shù)的區(qū)別。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2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shù)據(jù),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yè)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教學內容:

          根據(jù)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shù)臏y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1、22頁做一做及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chǎn)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shù)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chǎn)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俸撩卓梢杂米帜竚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谠趯W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③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苷垖W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菀龑W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拚f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⑦學生填寫數(shù)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qū)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jù)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jù)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shù),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shù),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wǎng)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3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30~51頁的“例1~例12”以及練習五~七。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因數(shù)和倍數(shù),以及公因數(shù)和公倍數(shù)等內容。本單元內容大體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認識因數(shù)和倍數(shù),學習在1~100的自然數(shù)中有序地找出10以內某個數(shù)的所有倍數(shù),以及100以內某個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探索2、5、和3的倍數(shù)的特征,學習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2、5或3的倍數(shù),同時認識奇數(shù)和偶數(shù)。第二段,認識質數(shù)、合數(shù)和質因數(shù),學習把一個合數(shù)分解質因數(shù)。第三段,認識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探索求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的方法;認識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探索求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億以內的數(shù),以及學習了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本單元內容,又為后續(xù)學習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以及分數(shù)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非0自然數(shù)的有關特征的活動,知道因數(shù)和倍數(shù)的含義;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能在1~100的自然數(shù)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shù)的所有倍數(shù);知道2、5和3的倍數(shù)的特征,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2、5或3的倍數(shù);了解奇數(shù)和偶數(shù)、質數(shù)和合數(shù)的含義,會分解質因數(shù)。

          2.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因數(shù)與最大公因數(shù)、公倍數(shù)與最小公倍數(shù);會求100以內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和10以內兩個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

          3.使學生在探索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思想,進一步發(fā)展數(shù)感。

          4.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yǎng)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樂趣,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倍數(shù)和倍數(shù)、質數(shù)和合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等概念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求兩個數(shù)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數(shù)的特點合理靈活地確定兩個數(shù)的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以及根據(jù)對最大公因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的理解正確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

          六、課時安排

          因數(shù)和倍數(shù)…………………………………………1課時

          2和5的倍數(shù)的特征………………………………1課時

          3的倍數(shù)的特征……………………………………1課時

          因數(shù)和倍數(shù)練習……………………………………1課時

          質數(shù)和和合數(shù)………………………………………1課時

          分解質因數(shù)…………………………………………1課時

          公因數(shù)和最大公因數(shù)………………………………2課時

          公倍數(shù)和最小公倍數(shù)………………………………2課時

          因數(shù)與倍數(shù)整理與練習……………………………2課時

          和與積的奇偶性……………………………………1課時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jù)兩個數(shù)據(jù)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shù)對與位置一一對應思想。

          3、初步建立坐標系的概念,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數(shù)對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提問:怎樣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用數(shù)對表示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列數(shù),再確定行數(shù),即(列數(shù),行數(shù))。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qū)域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師談話引出問題。

          不僅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看圖時我們也要確定位置。這張動物園圖很清楚地表示了每個場館的位置,你能說出這個場館分成了幾行幾列嗎?(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

          用(3,0)表示大門的'位置,熊貓館的位置該怎樣表示?你能表示出其它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大象館(xx)猴山(xx)海洋館(xx)。

         。4)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出示飛禽館(1,1),學生說明位置后,再在圖上標出位置。

          學生獨立標出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訂正。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數(shù)對,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shù)對,它們的第一個數(shù)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shù)對,它們的第二個數(shù)相同。

          3、適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4、小結:想一想: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shù)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先找出數(shù)對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然后在列數(shù)與行數(shù)相交處描點,標上名稱。

          三、鞏固練習

          1、根據(jù)數(shù)對,在方格上標出各種動物的位置。

          熊貓(2,1)、小兔(3,4)、小貓(2,4)、小狗(3,1)

          2、完成練習五第3題。

          讓學生對照數(shù)對涂方格,涂描后教師展示學生的進行對照。

          3、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理解國際象棋在棋盤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規(guī)則,并會用數(shù)對確定棋子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談談今天你的收獲?

          教后思考: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6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06-23

        折紙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五年級12-13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08-10

        五年級教案數(shù)學教案12-27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薦】01-24

        【推薦】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01-24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熱門】01-24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