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29 18:51:33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通用15篇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解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意義,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乘法運算法則的過程,發(fā)展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2)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與轉化思想,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重點】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

          推測整式乘法的運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通過對已學知識的復習引入課題(學生作答)

          1.請說出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系數(shù)、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出現(xiàn)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ㄏ禂(shù)×系數(shù))×(同字母冪相乘)×單獨的冪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說出多項式2x2-3x-1的項和各項的系數(shù)項分別為:2x2、-3x、-1系數(shù)分別為:2、-3、-1

          問:如何計算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該怎樣計算?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長方形長為(a+b+c),寬為m,則面積為:m(a+b+c)

          現(xiàn)將這個長方形分割為寬為m,長分別為a、b、c的三個小長方形,其面積之和為ma+mb+mc因為分割前后長方形沒變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據什么規(guī)律可以得到?從中可以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該如何表述?(學生分組討論:前后座為一組;找個別同學作答,教師作評)

          結論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算法則:

          用單項式分別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為:m(a+b+c)=ma+mb+mc

          運算思路:單×多

          轉化

          分配律

          單×單

          三、例題講解

          例計算:(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2

          11.1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11.1.1三角形的邊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頂點、邊、角,會數(shù)三角形的個數(shù).(重點)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三角形.(重點)

          3.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難點)

          一、情境導入

          出示金字塔、戰(zhàn)機、大橋等圖片,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三角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觀察.

          問:你能不能給三角形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三角形的概念

          圖中的銳角三角形有(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解析:(1)以A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ABC、△ADC共2個;(2)以E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EDC共1個.所以圖中銳角三角形的個數(shù)有2+1=3(個).故選B.

          方法總結:數(shù)三角形的個數(shù),可以按照數(shù)線段條數(shù)的方法,如果一條線段上有n個點,那么就有n(n-1)2條線段,也可以與線段外的一點組成n(n-1)2個三角形.

          探究點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類型一】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組線段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

          A.2c,3c,5c

          B.5c,6c,10c

          C.1c,1c,3c

          D.3c,4c,9c

          解析:選項A中2+3=5,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B中5+6>10,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正確;選項C中1+1<3,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D中3+4<9,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故選B.

          方法總結: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兩條較短的線段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的長度即可.

          【類型二】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

          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那么x的取值范圍是( )

          A.3<x<11 B.4<x<7

          C.-3<x<11 D.x>3

          解析:∵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7-4<x<7+4,即3<x<11.故選A.

          方法總結: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要同時運用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有時還要結合不等式的知識進行解決.

          【類型三】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9,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解析:先根據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的性質可得出第三邊長的兩種情況,再根據兩邊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能否構成三角形,從而求解.

          解:根據題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邊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構成三角形,應舍去;4+9>9,故4,9,9能構成三角形,∴它的周長是4+9+9=22.

          方法總結:在求三角形的邊長時,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驗證所求出的邊長能否組成三角形.

          【類型四】三角形三邊關系與絕對值的綜合

          若a,b,c是△ABC的三邊長,化簡|a-b-c|+|b-c-a|+|c+a-b|.

          解析: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來判定絕對值里的式子的正負,然后去絕對值符號進行計算即可.

          解: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

          方法總結:絕對值的化簡首先要判斷絕對值符號里面的式子的正負,然后根據絕對值的性質將絕對值的符號去掉,最后進行化簡.此類問題就是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判斷絕對值符號里面式子的正負,然后進行化簡.

          三、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邊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

          2.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抓住“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系,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認識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并會求出一組數(shù)據中的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

          2、理解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的意義和作用。它們也是數(shù)據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數(shù)據信息,幫助人們在實際問題中分析并做出決策。

          3、會利用中位數(shù)、眾數(shù)分析數(shù)據信息做出決策。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認識中位數(shù)、眾數(shù)這兩種數(shù)據代表

          2、難點:利用中位數(shù)、眾數(shù)分析數(shù)據信息做出決策。

          3、難點的突破方法:

          首先應交待清楚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意義和作用:

          中位數(shù)僅與數(shù)據的排列位置有關,某些數(shù)據的變動對中位數(shù)沒有影響,中位數(shù)可能出現(xiàn)在所給的數(shù)據中,當一組數(shù)據中的個別數(shù)據變動較大時,可用中位數(shù)描述其趨勢。眾數(shù)是當一組數(shù)據中某一重復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時,人們往往關心的一個量,眾數(shù)不受極端值的影響,這是它的一個優(yōu)勢,中位數(shù)的計算很少不受極端值的影響。

          教學過程中注重雙基,一定要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的求法,求中位數(shù)的步驟:⑴將數(shù)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數(shù)清數(shù)據個數(shù)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如果數(shù)據個數(shù)為奇數(shù)則取中間的數(shù),如果數(shù)據個數(shù)為偶數(shù),則取中間位置兩數(shù)的平均值作為中位數(shù)。求眾數(shù)的方法:找出頻數(shù)最多的那個數(shù)據,若幾個數(shù)據頻數(shù)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時眾數(shù)就是這多個數(shù)據。

          在利用中位數(shù)、眾數(shù)分析實際問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課堂上教師應多舉實例,使同學在分析不同實例中有所體會。

          三、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教材P143的例4的意圖

          (1)、這個問題的研究對象是一個樣本,主要是反映了統(tǒng)計學中常用到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數(shù)據較多的研究對象,我們可以考察總體中的一個樣本,然后由樣本的研究結論去估計總體的情況。

          (2)、這個例題另一個意圖是交待了當數(shù)據個數(shù)為偶數(shù)時,中位數(shù)的求法和解題步驟。(因為在前面有介紹中位數(shù)求法,這里不再重述)

          (3)、問題2顯然反映學習中位數(shù)的意義:它可以估計一個數(shù)據占總體的相對位置,說明中位數(shù)是統(tǒng)計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數(shù)據代表。

          (4)、這個例題再一次體現(xiàn)了統(tǒng)計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所以應鼓勵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

          2、教材P145例5的意圖

          (1)、通過例5應使學生明白通常對待銷售問題我們要研究的是眾數(shù),它代表該型號的產品銷售,以便給商家合理的建議。

          (2)、例5也交待了眾數(shù)的求法和解題步驟(由于求法在前面已介紹,這里不再重述)

          (3)、例5也反映了眾數(shù)是數(shù)據代表的一種。

          四、課堂引入

          嚴格的講教材本節(jié)課沒有引入的問題,而是在復習和延伸中位數(shù)的定義過程中拉開序幕的,本人很同意這種處理方式,教師可以一句話引入新課:前面已經和同學們研究過了平均數(shù)的這個數(shù)據代表。它在分析數(shù)據過程中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今天我們來共同研究和認識數(shù)據代表中的新成員——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看看它們在分析數(shù)據過程中又起到怎樣的作用。

          五、例習題的分析

          教材P144例4,從所給的數(shù)據可以看到并沒有按照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因此,首先應將數(shù)據重新排列,通過觀察會發(fā)現(xiàn)共有12個數(shù)據,偶數(shù)個可以取中間的兩個數(shù)據146、148,求其平均值,便可得這組數(shù)據的中位數(shù)。

          教材P145例5,由表中第二行可以查到23.5號鞋的頻數(shù),因此這組數(shù)據的眾數(shù)可以得到,所提的建議應圍繞利于商家獲得較大利潤提出。

          六、隨堂練習

          1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為了制定某種商品的銷售金額,統(tǒng)計了這15個人的銷售量如下(單位:件)

          1800、510、250、250、210、250、210、210、150、210、150、120、120、210、150

          求這15個銷售員該月銷量的中位數(shù)和眾數(shù)。

          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定額定為320件,你認為合理嗎?如果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合理的銷售定額并說明理由。

          2、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種規(guī)格的空調,銷售臺數(shù)如表所示:

          1匹1.2匹1.5匹2匹

          3月12臺20臺8臺4臺

          4月16臺30臺14臺8臺

          根據表格回答問題:

          商店出售的各種規(guī)格空調中,眾數(shù)是多少?

          假如你是經理,現(xiàn)要進貨,6月份在有限的資金下進貨單位將如何決定?

          答案:1. (1)210件、210件(2)不合理。因為15人中有13人的銷售額達不到320件(320雖是原始數(shù)據的平均數(shù),卻不能反映營銷人員的一般水平),銷售額定為210件合適,因為它既是中位數(shù)又是眾數(shù),是大部分人能達到的額定。

          2. (1)1.2匹(2)通過觀察可知1.2匹的銷售,所以要多進1.2匹,由于資金有限就要少進2匹空調。

          七、課后練習

          1.數(shù)據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數(shù)是,眾數(shù)是

          2.一組數(shù)據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數(shù)是21,則X的值是.

          3.數(shù)據92、96、98、100、X的眾數(shù)是96,則其中位數(shù)和平均數(shù)分別是( )

          A.97、96 B.96、96.4 C.96、97 D.98、97

          4.如果在一組數(shù)據中,23、25、28、22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依次為2、5、3、4次,并且沒有其他的數(shù)據,則這組數(shù)據的眾數(shù)和中位數(shù)分別是( )

          A.24、25 B.23、24 C.25、25 D.23、25

          5.隨機抽取我市一年(按365天計)中的30天平均氣溫狀況如下表:

          溫度(℃) -8 -1 7 15 21 24 30

          天數(shù)3 5 5 7 6 2 2

          請你根據上述數(shù)據回答問題:

          (1).該組數(shù)據的中位數(shù)是什么?

          (2).若當氣溫在18℃~25℃為市民“滿意溫度”,則我市一年中達到市民“滿意溫度”的大約有多少天?

          答案:1. 9;2. 22; 3.B;4.C; 5.(1)15. (2)約97天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確定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會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項式分解因式.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探索多項式各項公因式的過程,依據數(shù)學化歸思想方法進行因式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分析、類比以及化歸的思想,增進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主動積極地積累確定公因式的初步經驗,體會其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項式分解因式.

          難點:正確地確定多項式的最大公因式.

          關鍵:提公因式法關鍵是如何找公因式.方法是:一看系數(shù)、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數(shù)取各項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字母取各項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數(shù)取最低次冪.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知

          【復習交流】

          下列從左到右的變形是否是因式分解,為什么?

          (1)2x2+4=2(x2+2);

          (2)2t2-3t+1=(2t3-3t2+t);

          (3)x2+4xy-y2=x(x+4y)-y2;

          (4)m(x+y)=mx+my;

          (5)x2-2xy+y2=(x-y)2.

          問題:

          1.多項式mn+mb中各項含有相同因式嗎?

          2.多項式4x2-x和xy2-yz-y呢?

          請將上述多項式分別寫成兩個因式的乘積的形式,并說明理由.

          【教師歸納】我們把多項式中各項都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的公因式,如在mn+mb中的公因式是m,在4x2-x中的公因式是x,在xy2-yz-y中的公因式是y.

          概念:如果一個多項式的各項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這個公因式提出來,從而將多項式化成兩個因式乘積形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二、小組合作,探究方法

          教師提問:多項式4x2-8x6,16a3b2-4a3b2-8ab4各項的公因式是什么?

          【師生共識】提公因式的方法是先確定各項的公因式再將多項式除以這個公因式得到另一個因式,找公因式一看系數(shù)、二看字母,公因式的系數(shù)取各項系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字母取各項相同的字母,并且各字母的指數(shù)取最低次冪.

          三、范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4x2yz-12xy2z+4xyz分解因式.

          解:-4x2yz-12xy2z+4xyz

          =-(4x2yz+12xy2z-4xyz)

          =-4xyz(x+3y-1)

          例2:分解因式:3a2(x-y)3-4b2(y-x)2

          【分析】觀察所給多項式可以找出公因式(y-x)2或(x-y)2,于是有兩種變形,(x-y)3=-(y-x)3和(x-y)2=(y-x)2,從而得到下面兩種分解方法.

          解法1:3a2(x-y)3-4b2(y-x)2

          =-3a2(y-x)3-4b2(y-x)2

          =-[(y-x)2·3a2(y-x)+4b2(y-x)2]

          =-(y-x)2[3a2(y-x)+4b2]

          =-(y-x)2(3a2y-3a2x+4b2)

          解法2:3a2(x-y)3-4b2(y-x)2

          =(x-y)2·3a2(x-y)-4b2(x-y)2

          =(x-y)2[3a2(x-y)-4b2]

          =(x-y)2(3a2x-3a2y-4b2)

          例3:用簡便的方法計算:

          0.84×12+12×0.6-0.44×1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怎樣計算更為簡便.

          解:0.84×12+12×0.6-0.44×12

          =12×(0.84+0.6-0.44)

          =12×1=12.

          【教師活動】在學生完成例3之后,指出例3是因式分解在計算中的應用,提出比較例1,例2,例3的公因式有什么不同?

          四、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115頁練習第1、2、3題.

          【探研時空】

          利用提公因式法計算:

          0.582×8.69+1.236×8.69+2.478×8.69+5.704×8.69

          五、課堂總結,發(fā)展?jié)撃?/p>

          1.利用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關鍵是找準最大公因式.在找最大公因式時應注意:(1)系數(shù)要找最大公約數(shù);(2)字母要找各項都有的;(3)指數(shù)要找最低次冪.

          2.因式分解應注意分解徹底,也就是說,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六、布置作業(yè),專題突破

          課本119頁習題14.3第1、4(1)、6題.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綜合運用。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

          高次指數(shù)的轉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案例:

          我們數(shù)學組的觀課議課主題:

          1、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學困生能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xxx,如何用語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過來就得到xxxxx,如何用語言描述?

          2、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嗎?若能,請寫出分解過程,若不能,說出為什么?

         、-x2+y2 ②-x2-y2 ③4-9x2

         、 (x+y)2-(x-y)2 ⑤ a4-b4

          3、試總結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是什么?

          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x3y-xy因式分解嗎?

          5、試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是什么?

          師巡回指導,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

          生交流熱情很高,但把全部問題分析完已用了30分鐘。

          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1: -x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y+x)(y-x)

          生2: -x2+y2=-(x2-y2)=-(x+y)(x-y)

          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種方法提出負號后,一定要注意括號里的各項要變號。

          生3:4-9x2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2+9x)(2-9x)

          生4:不對,應分解為(2+3x)(2-3x),要運用平方差公式必須化為兩個數(shù)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 a4-b4可分解為(a2+b2)(a2-b2)

          生6:不對,a2-b2還能繼續(xù)分解為a+b)(a-b)

          師:大家爭論的很好,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須化為兩個數(shù)或兩個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須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反思:這節(jié)課我備課比較認真,自學提示的設計也動了一番腦筋,為讓學生順利得出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我設計了問題2,為讓學生能更容易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我又設計了問題4,自認為,本節(jié)課一定會上的非常成功,學生的交流、合作,自學展示一定會很精彩,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本節(jié)課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很少,作業(yè)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不能獨立完成,反思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在備課時,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問題2中的③、④、⑤多數(shù)學生剛預習后不能熟練解答,導致在小組交流時,多數(shù)學生都在交流這幾題該怎樣分解,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難點、重點不突出,若能把問題2改為:

          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嗎?為什么?可能效果會更好。

          (2)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習題要循序漸進,切莫過于心急,過分追求課堂容量、習題類型全等等,例如在問題2的設計時可寫一些簡單的,像④、⑤可到練習時再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問題后再強調、歸納,效果也可能會更好。

          我及時調整了自學提示的內容,在另一個班也上了這節(jié)課。果然,學生的討論有了重點,很快(大約10分鐘)便合作得出了結論,課堂氣氛非;钴S,練習量大,準確率高,但隨之我又發(fā)現(xiàn)我在處理課后練習時有點不能應對自如。例如:師:下面我們把課后練習做一下,話音剛落,大家紛紛拿著本到我面前批改。師: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興奮。來:“我們再做幾題試試!鄙珠_始緊張地練習……下課后,無意間發(fā)現(xiàn)竟還有好幾個同學課后題沒做。原因是預習時不會,上課又沒時間,還有幾位同學練習題竟然有誤,也沒改正,原因是上課慌著展示自己,沒顧上改……?磥恚院笊险n不能單聽學生的齊答,要發(fā)揮組長的職責,注重過關落實。給學生一點機動時間,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機會釋疑,練習不在于多,要注意融會貫通,會舉一反三。

          確實,“學海無涯,教海無邊”。我們備課再認真,預設再周全,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仍然會產生新的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會一直探索、努力,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更新教育觀念,直到永遠……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6

          知識目標:理解函數(shù)的概念,能準確識別出函數(shù)關系中的自變量和函數(shù)

          能力目標:會用變化的量描述事物

          情感目標:回用運動的觀點觀察事物,分析事物

          重點:函數(shù)的概念

          難點:函數(shù)的概念

          教學媒體:多媒體電腦,計算器

          教學說明:注意區(qū)分函數(shù)與非函數(shù)的關系,學會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教學設計:

          引入:

          信息1:小明在14歲生日時,看到他爸爸為他記錄的以前各年周歲時體重數(shù)值表,你能看出小明各周歲時體重是如何變化的嗎?

          新課:

          問題:(1)如圖是某日的氣溫變化圖。

         、 這張圖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② 這張圖是怎樣來展示這天各時刻的溫度和刻畫這鐵的氣溫變化規(guī)律的?

          (2)收音機上的刻度盤的波長和頻率分別是用米(m)和赫茲(KHz)為單位標刻的,下表中是一些對應的數(shù):

         、 這表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② 這張表是怎樣刻畫波長和頻率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的,你能用一個表達式表示出來嗎?

          一般的,在一個變化過程中,如果有兩個變量x和y,并且對于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惟一確定的值與其對應,那么我們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shù)。如果當x=a時,y=b,那么b叫做當自變量的值為a時的函數(shù)值。

          范例:例1 判斷下列變量之間是不是函數(shù)關系:

          (5) 長方形的寬一定時,其長與面積;

          (6) 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長與面積;

          (7) 某人的年齡與身高;

          活動1:閱讀教材7頁觀察1. 后完成教材8頁探究,利用計算器發(fā)現(xiàn)變量和函數(shù)的關系

          思考:自變量是否可以任意取值

          例2 一輛汽車的油箱中現(xiàn)有汽油50L,如果不再加油,那么油箱中的油量y(單位:L)隨行駛里程x(單位:km)的增加而減少,平均耗油量為0.1L/km。

          (1) 寫出表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2) 指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 汽車行駛200km時,油箱中還有多少汽油?

          解:(1)y=50-0.1x

          (2)0500

          (3)x=200,y=30

          活動2:練習教材9頁練習

          小結:(1)函數(shù)概念

          (2)自變量,函數(shù)值

          (3)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確定

          作業(yè):18頁:2,3,4題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通分的意義,理解最簡公分母的意義;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則,能熟練掌握通分運算。

          教學重點

        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分式通分中最簡公分母的確定。

          教學工具

        投影儀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討論式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何計算:

          由此讓學生復習分數(shù)通分的意義、通分的根據、通分的法則以及最簡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計算:

          (3)何計算:

          引導學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課

          1、類比分數(shù)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注意:通分保證

          (1)各分式與原分式相等;

          (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3.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最簡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最簡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根據分式通分和最簡公分母的定義,將分式通分:

          最簡公分母為:

          然后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別對原來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個適當?shù)恼,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為通分如下:xxx

          通過本例使學生對于分式的通分大致過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讓學生歸納通分的思路過程。

          例1通分:xxx

          分析:讓學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設問“分母的系數(shù)各不相同如何解決?”,依據分數(shù)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數(shù)。

          解:∵最簡公分母是12xy2,

          小結:各分母的系數(shù)都是整數(shù)時,通常取它們的系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作為最簡公分母的系數(shù).

          解:∵最簡公分母是10a2b2c2,

          由學生歸納最簡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簡公分母概括為:(1)取各分母系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2)凡出現(xiàn)的字母為底的冪的因式都要取;(3)相同字母的冪的因式取指數(shù)最大的。取這些因式的積就是最簡公分母。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8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標系

          11。1平面上點的坐標

          第1課時平面上點的坐標(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有序實數(shù)對的概念,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知識,如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構成:橫軸、縱軸、原點等。

          2。理解坐標平面內的點與有序實數(shù)對的一一對應關系,能寫出給定的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某一點的坐標。已知點的坐標,能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描出點。

          3。能在方格紙中建立適當?shù)钠矫嬷苯亲鴺讼祦砻枋鳇c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表示物體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實數(shù)對和平面直角坐標系的作用。

          2。學會用有序實數(shù)對和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的點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引入有序實數(shù)對、平面直角坐標系讓學生體會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解決與數(shù)學的發(fā)展之間有聯(lián)系,感受到數(shù)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重點】

          認識平面直角坐標系,寫出坐標平面內點的坐標,已知坐標能在坐標平面內描出點。

          【難點】

          理解坐標系中的坐標與坐標軸上的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如果讓你描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你會怎么說?

          生甲:我在第3排第5個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師:很好!我們買的電影票上寫著幾排幾號,是對應某一個座位,也就是這個座位可以用排號和列號兩個數(shù)字確定下來。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師:在以上幾個問題中,我們根據一個物體在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數(shù)量來表示這個物體

          的位置,這兩個數(shù)量我們可以用一個實數(shù)對來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號的話,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號。

          師:對,它們對應的不是同一個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體位置的這個實數(shù)對是有序的。誰來說說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一個物體的位置呢?

          生:用一個有序的實數(shù)對來表示。

          師:對。我們學過實數(shù)與數(shù)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有序實數(shù)對是不是也可以和一個點對應起來呢?

          生:可以。

          教師在黑板上作圖:

          我們可以在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shù)軸。水平的數(shù)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為

          正方向;豎直的數(shù)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兩軸交點為原點。這樣就構成了平面直角坐標系,這個平面叫做坐標平面。

          師:有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平面內的點就可以用一個有序實數(shù)對來表示了。現(xiàn)在請大家自己動手畫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教師指正學生易犯的錯誤。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如圖,由點P分別向x軸和y軸作垂線,垂足M在x軸上的坐標是3,垂足N在y軸上的坐標是5,我們就說P點的橫坐標是3,縱坐標是5,我們把橫坐標寫在前,縱坐標寫在后,(3,5)就是點P的坐標。在x軸上的點,過這點向y軸作垂線,對應的坐標是0,所以它的縱坐標就是0;在y軸上的點,過這點向x軸作垂線,對應的坐標是0,所以它的橫坐標就是0;原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都是0,即原點的坐標是(0,0)。

          教師多媒體出示:

          師:如圖,請同學們寫出A、B、C、D這四點的坐標。

          生甲:A點的坐標是(—5,4)。

          生乙:B點的坐標是(—3,—2)。

          生丙:C點的坐標是(4,0)。

          生。篋點的坐標是(0,—6)。

          師:很好!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寫出點的坐標,如果已知一點的坐標為(3,—2),怎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找到這個點呢?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在x軸上找出橫坐標是3的點,過這一點向x軸作垂線,橫坐標是3的點都在這條直線上;在y軸上找出縱坐標是—2的點,過這一點向y軸作垂線,縱坐標是—2的點都在這條直線上;這兩條直線交于一點,這一點既滿足橫坐標為3,又滿足縱坐標為—2,所以這就是坐標為(3,—2)的點。下面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中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并描出A(2,—4),B(0,5),C(—2,—3),D(—5,6)這幾個點。

          學生動手作圖,教師巡視指導。

          三、深入探究,層層推進

          師:兩個坐標軸把坐標平面劃分為四個區(qū)域,從x軸正半軸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把這四個區(qū)域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注意:坐標軸不屬于任何一個象限。在同一象限內的點,它們的橫坐標的符號一樣嗎?縱坐標的符號一樣嗎?

          生:都一樣。

          師:對,由作垂線求坐標的過程,我們知道第一象限內的點的橫坐標的符號為+,縱坐標的符號也為+。你能說出其他象限內點的坐標的符號嗎?

          生:能。第二象限內的點的坐標的符號為(—,+),第三象限內的點的坐標的符號為(—,—),第四象限內的點的坐標的符號為(+,—)。

          師:很好!我們知道了一點所在的象限,就能知道它的坐標的符號。同樣的,我們由點的坐標也能知道它所在的象限。一點的坐標的符號為(—,+),你能判斷這點是在哪個象限嗎?

          生:能,在第二象限。

          四、練習新知

          師:現(xiàn)在我給出幾個點,你們判斷一下它們分別在哪個象限。

          教師寫出四個點的坐標:A(—5,—4),B(3,—1),C(0,4),D(5,0)。

          生甲:A點在第三象限。

          生乙:B點在第四象限。

          生丙:C點不屬于任何一個象限,它在y軸上。

          生。篋點不屬于任何一個象限,它在x軸上。

          師:很好!現(xiàn)在請大家在方格紙上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在上面描出這些點。

          學生作圖,教師巡視,并予以指導。

          五、課堂小結

          師: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

          生:認識了平面直角坐標系,會寫出坐標平面內點的坐標,已知坐標能描點,知道了四個象限以及四個象限內點的符號特征。

          教師補充完善。

          教學反思

          物體位置的說法和表述物體的位置等問題,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遇到,但可能沒有想到這些問題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教師在這節(jié)課上引導學生去想到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來表示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獲取新知的活動中,主動學習思考,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由生活中的實例與坐標的聯(lián)系感受坐標的實用性,增強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第2課時平面上點的坐標(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學習和應用平面直角坐標系,認識坐標系中的圖形。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索平面上的點連接成的圖形,形成二維平面圖形的概念,發(fā)展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體驗通過二維坐標來描述圖形頂點,從而描述圖形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平面上的`點連接成的圖形,計算圍成的圖形的面積。

          【難點】

          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求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也學習了已知點的坐標,怎樣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這個點表示出來。下面請大家在方格紙上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并在上面標出A(5,1),B(2,1),C(2,—3)這三個點。

          學生作圖。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三個點用線段連接起來,看一下得到的是什么圖形?

          生甲:三角形。

          生乙:直角三角形。

          師:你能計算出它的面積嗎?

          生:能。

          教師挑一名學生:你是怎樣算的呢?

          生:AB的長是5—2=3,BC的長是1—(—3)=4,所以三角形ABC的面積是×3×4=6。

          師:很好!

          教師邊操作邊講解:

          大家再描出四個點:A(—1,2),B(—2,—1),C(2,—1),D(3,2),并將它們依次連接起來看看形成的是什么

          圖形?

          學生完成操作后回答:平行四邊形。

          師:你能計算它的面積嗎?

          生:能。

          教師挑一名學生:你是怎么計算的呢?

          生:以BC為底,A到BC的垂線段AE為高,BC的長為4,AE的長為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4×3=12。師:很好!剛才是已知點,我們將它們順次連接形成圖形,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個連接成的圖形:

          教師多媒體出示下圖: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數(shù)據波動范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數(shù)據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數(shù)據的極差.

          2、難點:本節(jié)課內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課堂引入:

          下表顯示的是上海20xx年2月下旬和20xx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氣溫,如何對這兩段時間的氣溫進行比較呢?

          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較兩段時間氣溫的高低,求平均氣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經計算可以看出,對于2月下旬的這段時間而言,20xx年和20xx年上海地區(qū)的平均氣溫相等,都是12度.

          這是不是說,兩個時段的氣溫情況沒有什么差異呢?

          根據兩段時間的氣溫情況可繪成的折線圖.

          觀察一下,它們有區(qū)別嗎?說說你觀察得到的結果.

          用一組數(shù)據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來反映這組數(shù)據的變化范圍.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差稱為極差

          四、例習題分析

          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tǒng)計知識首先應回憶復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ㄒ唬┙虒W知識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的應用、

          1、經歷作(畫)出等腰三角形的過程,從軸對稱的角度去體會等腰三角形的特點、

          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ㄈ┣楦信c價值觀要求

          通過學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學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關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質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質、

          2、等腰三角形性質的應用、

          教學難點

          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的理解及其應用、

          教學方法

          探究歸納法、

          教具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生:硬紙、剪刀、

          教學過程

          1、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軸對稱圖形,探究了軸對稱的性質,并且能夠作出一個簡單平面圖形關于某一直線的軸對稱圖形,還能夠通過軸對稱變換來設計一些美麗的圖案、這節(jié)課我們就是從軸對稱的角度來認識一些我們熟悉的幾何圖形、來研究:

         、偃切问禽S對稱圖形嗎?

          ②什么樣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有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煟┠鞘裁礃拥娜切问禽S對稱圖形?

         。ㄉM足軸對稱的條件的三角形就是軸對稱圖形,也就是將三角形沿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的就是軸對稱圖形。

          (師)很好,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認識一種成軸對稱圖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做一個等腰三角形。作一條直線L,在L上取點A,在L外取點B,作出點B關于直線L的對稱點C,連結AB、BC、CA,則可得到一個等腰三角形。

         。ㄉ遥┰诩淄瑢W的做法中,A點可以取直線L上的任意一點。

         。◣煟⿲,按這種方法我們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現(xiàn)在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硬紙和剪刀,按自己設計的方法,也可以用課本P138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個等腰三角形。

          (師)按照我們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義: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邊叫做腰,另一邊叫做底邊,兩腰所夾的角叫做頂角,底邊與腰的夾角叫底角、同學們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邊、頂角和底角。

         。◣煟┯辛松鲜龈拍,同學們來想一想。

         。ㄑ菔菊n件)

          1、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請找出它的對稱軸。

          2、等腰三角形的兩底角有什么關系?

          3、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

          4、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嗎?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呢?

          (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因為等腰三角形的兩腰相等,所以把這兩條腰重合對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煟┩瑢W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進行折疊,找出它的對稱軸,并看它的兩個底角有什么關系。

         。ㄉ遥┪野炎约鹤龅牡妊切握郫B后,發(fā)現(xiàn)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ㄉ┪野训妊切握郫B,使兩腰重合,這樣頂角平分線兩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驗證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頂角的平分線所在的直線。

         。ㄉ。┪野训妊切窝氐走吷系闹芯對折,可以看到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說明底邊上的中線所在的直線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生戊)老師,我發(fā)現(xiàn)底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

         。◣煟┠銈冋f的是同一條直線嗎?大家來動手折疊、觀察。

         。ㄉR聲)它們是同一條直線。

         。◣煟┖芎、現(xiàn)在同學們來歸納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ㄉ┪已氐妊切蔚捻斀堑钠椒志對折,發(fā)現(xiàn)它兩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而且還可以知道頂角的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也是底邊上的高。

          (師)很好,大家看屏幕。

          (演示課件)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1、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簡寫成“等邊對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稱作“三線合一”)、

         。◣煟┯缮厦嬲郫B的過程獲得啟發(fā),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得到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從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來證明這些性質、同學們現(xiàn)在就動手來寫出這些證明過程)

         。ㄍ队皟x演示學生證明過程)

         。ㄉ祝┤缬覉D,在ABC中,AB=AC,作底邊BC的中線AD,因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生乙)如右圖,在ABC中,AB=AC,作頂角∠BAC的角平分線AD,因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煟┖芎茫、乙兩同學給出了等腰三角形兩個性質的證明,過程也寫得很條理、很規(guī)范、下面我們來看大屏幕。

          (演示課件)

         。ɡ1)如圖,在ABC中,AB=AC,點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數(shù)、

         。◣煟┩瑢W們先思考一下,我們再來分析這個題、

         。ㄉ└鶕冗厡Φ冉堑男再|,我們可以得到

          ∠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個內角。

         。◣煟┻@位同學分析得很好,對我們以前學過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們在解的過程中把∠A設為x的話,那么∠ABC、∠C都可以用x來表示,這樣過程就更簡捷。

         。ㄕn件演示)

         。ɡ┮驗锳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邊對等角)、

          設∠A=x,則∠BDC=∠A+∠ABD=2x,從而∠ABC=∠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煟┫旅嫖覀兺ㄟ^練習來鞏固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

          3、隨堂練習

         。ㄒ唬┱n本P141練習1、2、3。

          練習

          1、如下圖,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別求出它們的底角的度數(shù)、

          答案:(1)72°(2)30°

          2、如右圖,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邊BC上的高,標出∠B、∠C、∠BAD、∠DAC的度數(shù),圖中有哪些相等線段?

          答案:∠B=∠C=∠BAD=∠DAC=45°;AB=AC,BD=DC=AD、

          3、如右圖,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數(shù)、

          答:∠B=77°,∠C=38、5°、

          (二)閱讀課本P138~P140,然后小結、

          4、課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探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并對性質作了簡單的應用、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它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是它頂角的平分線,并且它的頂角平分線既是底邊上的中線,又是底邊上的高、

          我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這些性質,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它們、

          5、課后作業(yè)

         。ㄒ唬┱n本P147─1、3、4、8題、

         。ǘ1、預習課本P141~P143、

          2、預習提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6、活動與探究

          如右圖,在ABC中,過C作∠BAC的平分線AD的垂線,垂足為D,DE∥AB交AC于E、

          求證:AE=CE、

          過程: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結果:

          證明:延長CD交AB的延長線于P,如右圖,在ADP和ADC中

          ADP≌ADC、

          ∠P=∠ACD、

          又DE∥AP,

          ∠4=∠P、

          ∠4=∠ACD、

          DE=EC、

          同理可證:AE=DE、

          AE=CE、

          板書設計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和函數(shù)值的意義.

          2.使學生會用描點法畫出簡單函數(shù)的圖象.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理解與認識函數(shù)圖象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識圖能力.

          難點:在畫圖的三個步驟的列表中,如何恰當?shù)剡x取自變量與函數(shù)的對應值問題.

          三、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1.函數(shù)有哪三種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圖象法.)

          2.結合函數(shù)y=x的圖象,說明什么是函數(shù)的圖象?

          3.說出下列各點所在象限或坐標軸:

          新課

          1.畫函數(shù)圖象的方法是描點法.其步驟:

          (1)列表.要注意適當選取自變量與函數(shù)的對應值.什么叫“適當”?——這就要求能選取表現(xiàn)函數(shù)圖象特征的幾個關鍵點.比如畫函數(shù)y=3x的圖象,其關鍵點是原點(0,0),只要再選取另一個點如M(3,9)就可以了.

          一般地,我們把自變量與函數(shù)的對應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和縱坐標,這就要把自變量與函數(shù)的對應值列出表來.

          (2)描點.我們把表中給出的有序實數(shù)對,看作點的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相應的點.

          (3)用光滑曲線連線.根據函數(shù)解析式比如y=3x,我們把所描的兩個點(0,0),(3,9)連成直線.

          一般地,根據函數(shù)解析式,我們列表、描點是有限的幾個,只需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把這有限的幾個點連成表示函數(shù)的曲線(或直線).

          2.講解畫函數(shù)圖象的三個步驟和例.畫出函數(shù)y=x+0.5的圖象.

          小結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根據函數(shù)解析式畫函數(shù)圖象的三個步驟,自己動手畫圖.

          練習

         、龠x用課本練習(前一節(jié)已作:列表、描點,本節(jié)要求連線)

          ②補充題:畫出函數(shù)y=5x-2的圖象.

          作業(yè)

          選用課本習題.

          四、教學注意問題

          1.注意滲透數(shù)形結合思想.通過研究函數(shù)的圖象,對圖象所表示的一個變量隨另一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就更有形象而直觀的認識.把函數(shù)的解析式、列表、圖象三者結合起來,更有利于認識函數(shù)的本質特征.

          2.注意充分調動學生自己動手畫圖的積極性.

          3.認識到由于計算器和計算機的普及化,代替了手工繪圖功能.故在教學中要傾向培養(yǎng)學生看圖、識圖的能力.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領會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方法,發(fā)展推理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因式分解的過程,感受逆向思維的意義,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良好的推理能力,體會“化歸”與“換元”的思想方法,形成靈活的應用能力.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學會應用.

          2.難點:靈活地應用公式法進行因式分解.

          3.關鍵:應用“化歸”、“換元”的思想方法,把問題進行形式上的轉化,達到能應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學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學方法,在教師適當指導下完成本節(jié)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回顧交流,導入新知

          【問題牽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識遷移】

          2.計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完成下面兩道題,并運用數(shù)學“互逆”的思想,尋找因式分解的規(guī)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學生活動】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

          (1)m2-8mn+16n2=(m-4n)2;

          (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

          (4)a2-2ab+b2=(a-b)2.

          【歸納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二、范例學習,應用所學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a2b+12ab2-9b3;

          (2)8a-4a2-4;

          (3)(x+y)2-14(x+y)+49;(4)+n4.

          【例2】如果x2+axy+16y2是完全平方,求a的值.

          【思路點撥】根據完全平方式的定義,解此題時應分兩種情況,即兩數(shù)和的平方或者兩數(shù)差的平方,由此相應求出a的值,即可求出a3.

          三、隨堂練習,鞏固深化

          課本P170練習第1、2題.

          【探研時空】

          1.已知x+y=7,xy=10,求下列各式的值.

          (1)x2+y2;(2)(x-y)2

          2.已知x+=-3,求x4+的值.

          四、課堂總結,發(fā)展?jié)撃?/p>

          由于多項式的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正好相反,因此把整式乘法公式反過來寫,就得到多項式因式分解的公式,主要的有以下三個:

          a2-b2=(a+b)(a-b);

          a2±ab+b2=(a±b)2.

          在運用公式因式分解時,要注意:

          (1)每個公式的形式與特點,通過對多項式的項數(shù)、次數(shù)等的總體分析來確定,是否可以用公式分解以及用哪個公式分解,通常是,當多項式是二項式時,考慮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當多項式是三項時,應考慮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2)在有些情況下,多項式不一定能直接用公式,需要進行適當?shù)慕M合、變形、代換后,再使用公式法分解;(3)當多項式各項有公因式時,應該首先考慮提公因式,然后再運用公式分解.

          五、布置作業(yè),專題突破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函數(shù)概念,能判斷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否可看作函數(shù)。

          2、根據兩個變量間的關系式,給定其中一個量,相應地會求出另一個量的值。

          3、會對一個具體實例進行概括抽象成為數(shù)學問題。

          能力目標:

          1、通過函數(shù)概念,初步形成學生利用函數(shù)的觀點認識現(xiàn)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具體實例的抽象概括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經歷函數(shù)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函數(shù)的模型思想。

          2、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探索活動,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模式。

          教學重點:

          掌握函數(shù)概念。

          判斷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可看作函數(shù)。

          能把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函數(shù)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函數(shù)的概念。

          能把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函數(shù)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看下圖上面那個像車輪狀的物體是什么?

          『生』:摩天輪。

          『師』:你們坐過嗎?

          ……

          『師』:當你坐在摩天輪上時,人的高度隨時在變化,那么變化是否有規(guī)律呢?

          『生』:應該有規(guī)律。因為人隨輪一直做圓周運動。所以人的高度過一段時間就會重復依次,即轉動一圈高度就重復一次。

          『師』:分析有道理。摩天輪上一點的高度h與旋轉時間t之間有一定的關系。請看下圖,反映了旋轉時間t(分)與摩天輪上一點的高度h(米)之間的關系。

          大家從圖上可以看出,每過6分鐘摩天輪就轉一圈。高度h完整地變化一次。而且從圖中大致可以判斷給定的時間所對應的高度h。下面根據圖5-1進行填表:

          t/分 0 1 2 3 4 5 …… h/米

          t/分 0 1 2 3 4 5 …… h/米 3 11 37 45 37 11 ……

          『師』:對于給定的時間t,相應的高度h確定嗎?

          『生』:確定。

          『師』:在這個問題中,我們研究的對象有幾個?分別是什么?

          『生』:研究的對象有兩個,是時間t和高度h。

          『師』:生活中充滿著許許多多變化的量,你了解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嗎?如:彈簧的長度與所掛物體的質量,路程的距離與所用時間……了解這些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下面我們就去研究一些有關變量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做一做

         。1)瓶子或罐子盒等圓柱形的物體,常常如下圖那樣堆放,隨著層數(shù)的增加,物體的總數(shù)是如何變化的?

          填寫下表:

          層數(shù)n 1 2 3 4 5 … 物體總數(shù)y 1 3 6 10 15 … 『師』:在這個問題中的變量有幾個?分別師什么?

          『生』:變量有兩個,是層數(shù)與圓圈總數(shù)。

         。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號汽車緊急剎車后仍將滑行S米,一般地有經驗公式,其中V表示剎車前汽車的速度(單位:千米/時)

         、儆嬎惝攆enbie為50,60,100時,相應的滑行距離S是多少?

         、诮o定一個V值,你能求出相應的S值嗎?

          解:略

          議一議

          『師』:在上面我們研究了三個問題。下面大家探討一下,在這三個問題中的共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

          『生』:相同點是:這三個問題中都研究了兩個變量。

          不同點是:在第一個問題中,是以圖象的形式表示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第二個問題中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兩個變量間的關系;第三個問題是以關系式來表示兩個變量間的關系的。

          『師』:通過對這三個問題的研究,明確“給定其中某一個變量的值,相應地就確定了另一個變量的值”這一共性。

          函數(shù)的概念

          在上面各例中,都有兩個變量,給定其中某一各變量(自變量)的值,相應地就確定另一個變量(因變量)的值。

          一般地,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地就確定了一個y值,那么我們稱y是x的函數(shù),其中x是自變量,y是因變量。

          三、隨堂練習

          書P152頁 隨堂練習1、2、3

          四、本課小結

          初步掌握函數(shù)的概念,能判斷兩個變量間的關系是否可看作函數(shù)。

          在一個函數(shù)關系式中,能識別自變量與因變量,給定自變量的值,相應地會求出函數(shù)的值。

          函數(shù)的三種表達式:

          圖象;(2)表格;(3)關系式。

          五、探究活動

          為了加強公民的節(jié)水意識,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的用水不超過10噸時,水價為每噸1.2元;超過10噸時,超過的部分按每噸1.8元收費,該市某戶居民5月份用水x噸(x>10),應交水費y元,請用方程的知識來求有關x和y的關系式,并判斷其中一個變量是否為另一個變量的函數(shù)?

         。ù鸢福篩=1.8x-6或)

          六、課后作業(yè)

          習題6.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平方差公式

          學習目標:

          1、能推導平方差公式,并會用幾何圖形解釋公式;

          2、能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熟練地計算;

          3、經歷探索平方差公式的推導過程,發(fā)展符號感,體會特殊一般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用平方差公式進行熟練地計算;

          難點:探索平方差公式,并用幾何圖形解釋公式.

          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索

          1、計算:(1)(m+2) (m-2) (2)(1+3a) (1-3a)

          (3) (x+5y)(x-5y) (4)(y+3z) (y-3z)

          2、觀察以上算式及其運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再舉兩例驗證你的發(fā)現(xiàn).

          3、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你的發(fā)現(xiàn)嗎?

          4、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公式左邊的兩個因式都是二項式。必須是相同的兩數(shù)的和與差。或者說兩 個二項式必須有一項完全相同,另一項只有符號不同。

          (2)、公式中的a與b可以是數(shù),也可以換成一個代數(shù)式。

          二 、試一試

          例1、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5+6x)(5-6x) (2)(x-2y)(x+2y) (3)(-m+n)(-m-n)

          例2、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1)(- x-y)(- x+y) (2)(ab+8)(ab-8) (3)(m+n)(m-n)+3n2

          三、合作交流

          如圖,邊長為a的大正方形中有一個邊長為b的小正方形.

          (1)請表示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2)小穎將陰影部分拼成了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你能表示出它的面積嗎? a a b

          (3)比較(1)(2)的結果,你能驗證平方差公式嗎?

          四、鞏固練習

          1、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a+2)(a-2) (2)(3a+2b)(3a-2b)

          (3)(-x+1)(-x-1) (4)(-4k+3)(-4k-3)

          2、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803797 (2)398402

          3.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中字母a,b表示( )

          A.只能是數(shù) B.只能是單項式 C.只能是多項式 D.以上都可以

          4.下列多項式的乘法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a+b)(b+a) B.(-a+b)(a-b)

          C.( a+b)(b- a) D.(a2-b)(b2+a)

          5.下列計算中,錯誤的有( )

         、(3a+4)(3a-4)=9a2-4;②(2a2-b)(2a2+b)=4a2-b2;

         、(3-x)(x+3)=x2-9;④(-x+y)(x+y)=-(x-y)(x+y)=-x2-y2.

          A.1個 B.2個 C.3個 D.4個[來源:中.考.資.源.網WWW.ZK5U.COM]

          6.若x2-y2=30,且x-y=-5,則x+y的值是( )

          A.5 B.6 C.-6 D.-5

          7.(-2x+y)(-2x-y)=______.

          8.(-3x2+2y2)(______)=9x4-4y4.

          9.(a+b-1)(a-b+1)=(_____)2-(_____)2.

          10.兩個正方形的邊長之和為5,邊長之差為2,那么用較大的正方形的面積減去較小的正方形的面積,差是_____.

          11.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20 19 .

          12.計算:(a+2)(a2+4)(a4+16)(a-2).

          五、學習反思

          我的收獲:

          我的疑惑:

          六、當堂測試

          1、下列多項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的是( ).

          (A)(x+1)(1+x) (B)(1/2b+b)(-b-1/2a) (C)(-a+b)(-a-b) (D)(x2-y)(x+y2)[

          2、填空:(1)(x2-2)(x2+2)=

          (2)(5x-3y)( )=25x2-9y2

          3、計算:

          (1)(-2x+3y)(-2x-3y) (2)(a-2)(a+2)(a2+4)

          4.利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①1003997 ②14 15

          七、課外拓展

          下列各式哪些能用平方差公式計算?怎樣用?

          1) (a-b+c)(a-b-c)

          2) (a+2b-3)(a-2b+3)

          3) (2x+y-z+5)(2x-y+z+5)

          4) (a-b+c-d)(-a-b-c-d)

          2.2完全平方公式(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是代數(shù)式的一種重要恒等變形!稊(shù)學課程標準》雖然降低了因式分解的特殊技巧的要求,也對因式分解常用的四種方法減少為兩種,且公式法的應用中,也減少為兩個公式,但絲毫沒有否定因式分解的教育價值及其在代數(shù)運算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運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事實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運用,與整式乘法運算有密切的聯(lián)系。分解因式的變形不僅體現(xiàn)了一種“化歸”的思想,而且也是解決后續(xù)—分式的化簡、解方程等—恒等變形的基礎,為數(shù)學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分解因式這一章在整個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章的教育價值還體現(xiàn)在使學生接受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正確預見、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通過探究平方差公式和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活動中,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交流中獲益,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在分解因式的過程中體會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之間的聯(lián)系。

          2、通過公式a -b =(a+b)(a-b)的逆向變形,進一步發(fā)展觀察、歸納、類比、等能力,發(fā)展有條理地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3、能運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進行綜合運用。

          4、通過活動4,能將高偶指數(shù)冪轉化為2次指數(shù)冪,培養(yǎng)學生的化歸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靈活運用平方差公式進行分解因式。

          難點:平方差公式的推導及其運用,兩種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綜合運用。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0-1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1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6-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2-26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7-26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8-30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2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03-16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2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變化的魚06-11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