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1-10-07 10:18:59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華】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責任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31~32頁例7及做一做

          2、教學目的:

         。1)通過自主摸索和合作交換等情勢使學生控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2)使學生比較熟練地用兩位數除商是兩位數的除法中的口算和筆算方法。

         。3)培育學生的察看能力、類推能力、比較能力,訓練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

         。4)培育學生用"事物是互相接洽的且具有內部規律"的觀點和"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的觀點,自動積極地去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被除數中間不夠商1怎么辦。

          三、教學難點

          控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商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

          四、說教法

          1、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自動性,可采用的專利法是"設問引誘法",即教師以"問"作為"導"的重要方式。并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控制法則,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教材很注意這一要求的具體落實,例題9中編了試商過程的方框圖和盤算思路"想"的過程。教學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堅持由已知到求知,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從方框圖和"想"的過程中摸索出算理和算法。利用設問,引誘和板演相結合,疏散難點,培育學生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通過盤算、察看、探究、討論、表述、練習等方式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進行整體教學,形成知識網絡,培育和保護學生的樂學情緒;體驗用事物是普遍接洽和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的觀點去解決除法問題;自己排除思維障礙,獲取最全面的思維成果,體會成功喜悅。

          五、說學法

          教學中,要求學生應熟練控制除法盤算法則,切實提高各自的盤算能力。

         。1)要求學生嚴格依照法則進行盤算。

          運算法則是對盤算過程實行細則所作出的具體規定,為了提高學生運用法則的自覺性和法則的控制程度,在盤算中尤其是剛總結出法則之后的盤算中,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嚴格依照法則進行盤算,讓他們自我意識到法則對其盤算的領導,一方面用法則保證盤算過程及其成果的精確性;另一方面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法則意識,使他們逐步養成自覺依照法則去規范自己的盤算過程的良好習慣,為熟練運用法則打下基礎。

          (2)逐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法則的程度。

          為了讓學生能靈活運用兩位數除法的法則,形成良好的盤算能力,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老是要求學生按照法則步趨地進行盤算,要注意引導他們運算法則的普遍規定性和盤算過程中的具體靈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他們逐步解脫運算法則的依附性。使其盤算最終達到而對除數是任意兩位數的除法盤算,不用去聯想其法則的三條規定便能精確無誤地求出商的程度。并推而廣之,對于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法則亦能如此。

          六、教學程序設計

          共有四個環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鞏固應用,內化提高→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背景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一個知識塊。它是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擴展和提升。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學過這三個知識點:

          1、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三位數乘兩位數。因些這節課的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發展水平出發,引導學生由舊知遷移到新知。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的過程,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列豎式計算的簡便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計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列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由其是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

          難點:這種簡便寫法的算理

          三、說設計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既可以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來源與生活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

          2、以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自主的利用舊知遷移出新舊。

          3、注重算法多樣化,和算法簡便化,但又不拘泥與讓學生使用一種算法。

          四、說教學設計

          計算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說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學時盡量讓計算的素材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聯系在一起,既達到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來源與生活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但三位數乘兩位數,因為結果比較大,而且還要是中間或末尾有0,這樣的計算背景,學生平時的生活很少接觸到。所以我設計時也為這個問題而煩過,如果不創設情境,直接引出計算例題,這樣就比較枯燥,如果為情境而情境,不切實際的造一個情境,那又有背數學和生活相聯系。應該說我還是幸運,在我上課的前一天四3班剛好是第一次去閱覽室看,所以我的教學情境也就從閱覽室里展開。課前談話我也有意出示了前一天學生看書的照片,然后談談在新閱覽室的感想,然后自然的引入課堂。接著我出示了一組閱覽室信息,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并列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算式。達到從生活情境中提練出學習內容。

          接著我讓學生比較這三個算式與前一課學習的區別,明確這節課學習的目的。又讓學生回憶0在乘法中的特點,特別是復習了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和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算理。為下面自主探索遷移作知識準備。

          然后我讓自主嘗試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并為學生設計了一張表格,表格中有學生喜歡的方法也有方法一、二,體現算法多樣化。然后讓學生自己上臺來給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討論比較那種算法更簡便,從而總結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的簡便方法。為了解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在這個環節里又有針對性的設計了兩個練習,一個是0和非0的對位,還有一個是積末尾補0。在教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中選擇一個解決。重點強調了因數中間0不能漏乘。

          在練習方面,我設計了看誰的眼睛亮,通過找錯誤,再次突破本課的重點。一題是因數末數一共有二個0,而積的末尾應該有三個0。還有一題是因數中間0不乘的。第二練習的圍繞課開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對閱覽室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引出兩個合理的建議,并滲透了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最后一個問題還滲透了乘法的估算和13乘105,兩位乘三位數第二個因數中間有0有乘法。因為新教材的乘法第二個因數只學到兩位,所以我本來想這塊內容當作是拓展內容的。

          五、反思

          1、在列豎式時用口算的方法來列可不可以。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公頃是個較大的面積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大面積的土地。在三年級(下冊)教學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這些單位比較適用于計量物體表面、平面圖形以及小塊土地的面積。如果用于計量面積很大的土地,則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頃。讓學生認識1平方千米,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發現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本課的教學任務是,使學生初步形成1公頃的觀念,聯系實際體會它們大致是多大,在頭腦里留下比較清楚的印象;結合土地面積計算,應用平方米與公頃、平方米間的進率,感受用公頃能方便地表達土地的大小,從而體會土地的面積;整理先后教學的全部面積單位,組織新的認知結構,合理地應用面積單位。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以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為基礎,告訴學生其面積就是1平方千米。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頃間的進率,會用進率進行換算。

          2、情感目標:使學生能比較形象地感受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平方米、公頃和平方千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建立1公頃、1平方千米的概念。

          教具準備:掛圖一張,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體現我國地大物博的資料。

          三、說教法、學法。

          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老師啟發引導,師生交談,圖像信號法,課堂討論、交流等手段通過組織學生感悟、探究讓學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并利用進率會進行簡單的換算。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學習新知、鞏固新知。

          四、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徑,為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實際,以“聯系生活,提煉新知——學習新知,建立表象——應用鞏固,深化拓展——全課總結、深化認識”的四大教學流程展開教學,這樣能給學生更多的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空間,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發展,在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具體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1、聯系生活,感受新知

          2、學習新知,建立表象

          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認識1平方千米:結合實際,進行估算;我們學校的面積大約是5公頃,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面積才是1平方千米呢 學習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頃?你能推算出來嗎?

          學生嘗試,小組交流,說出推算過程。

          3交流,完成板書:

          1平方千米=100公頃=1000000平方米

          1、同桌交流自己對土地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的認識與掌握情況

          4應用鞏固,深化拓展

         。1、運動場面積、居民小區占地面積、我們市的面積、江蘇省面積以及我國的領土面積用哪個土地面積單位較合適呢?

          出示練習十三第7題;出示從同一幅地圖上描下來的5個省的地圖,估計出其他四個省的面積大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5、全課總結,深化認識。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84頁。公頃和平方千米是兩個較大的面積單位,一般用于計量大面積的土地。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這些單位比較適用于計量物體表面、平面圖形以及小塊土地的面積。如果用于計量面積很大的土地,則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頃和平方千米。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對數學有較濃的興趣,思維較活躍,好動,想像豐富,善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創新。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我主要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探索、交流,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學習目標的確定: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發展思維。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通過實際觀察和推算,體會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應用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有關面積單位換算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知道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體會1公頃和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

          四、說教法和學法

          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巧設懸念,以現實生活為基點,層層深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在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讓學生在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擺一擺,數一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把學生推到主體的位置,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突破和發展。數學課堂應是一個多向互動的環境,重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創設情境和組織學生合作與討論,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在集體中進行知識和經驗碰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思維更活躍、更發散。

          五、說教學流程

          恰當的目標,科學的方法是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但要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到實處,關鍵還在于教學過程,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可能把實踐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成為一個真正的探索者、研究者,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

          (一)、口算訓練:(3分鐘)

          300×20= 100×10= 13×100= 20×500=

          40×200= 3×400=50×70=600×30=

          700×10= 800×20= 15×20=30×14=

          (二)、復習舊知,揭示課題(3分鐘)

          1、說出學過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指名完成下列單位換算,并說出換算的方法。

          7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出示84頁主題圖)

          談話引入:同學們剛才看了這么多圖片,體育場、森林、首都北京的面積都很大,測量這種較大的土地面積時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兩位新朋友。(板書課題)

         。ㄈ、以標導學,探究新知:

          1、自學提示:(2分鐘)

          ①自學課本84頁,劃出重要的句子。

          ②認識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及單位之間的進率。

         、坶喿x“生活中的數學”,感受1公頃、1平方千米的大小。

          2、學生自學(7分鐘)

          師:自學時想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每個知識點可用橫線劃出,疑難問題要記錄下來。

          教師巡回指導,參與學生自學過程,掌握學生自學信息。

          3、自學反饋(8分鐘)

          匯報自學成果:

         、 測量土地面積時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公頃,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千米。(同學們想象一下)

          師:認識了 1公頃、1平方千米。你想到了什么?(讓學生展開想象,加深記憶,幫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

         、劢處熞龑W生感受1公頃、1平方千米有多大。

          我們的一間教室面積大約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和起來面積約是1公頃?(200個) 空曠的足球場的面積約7000平方米,140個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

         、軉枺耗阒榔椒矫住⒐暫推椒角字g的關系嗎?(引導學生推算。)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4、教師總結:(2分鐘)

          這節課學習了測量土地面積時常常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還學習了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這些知識要牢記在心,才能正確運用。

         。ㄋ模㈧柟叹毩暎(8分鐘)

          1、課本85頁第1、2題

          2、填空:

          4公頃=()平方米20000平方米=()公頃

          5平方千米=()公頃80公頃=()平方米

          3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米=()公頃

         。ㄎ澹⒄n堂檢測:(7分鐘)

          1、填空:

          8平方千米=()公頃6公頃=()平方米

          40000平方米=()公頃100公頃=()平方千米

          700公頃=()平方千米

          北京世界公園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微縮景觀公園,面積約47()。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 )平方米,也就是( )公頃。

          面積是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米。

          2、在○填上“>”、“ <”或“=” 。

          3公頃○3000平方米

          500公頃○5平方千米

          70000平方米○7平方千米

          6公頃○600平方米

          3、某農場有一塊長方形的水稻田,長是800米,寬是400米。這快水稻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頃?

          板書設計:

          公頃、平方千米

          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公頃。

          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頃

          六、教學建議: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

          3、強化概念的比較辨析。

          4、加強直觀教學,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

          5、重視估測能力的培養。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三年級上冊第25——27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認識幾千幾百幾十幾是在學生認識了整千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通過操作、合作探究、討論等形式,學會了對一般四位數的認識,掌握它們的讀法和寫法,并理解這些數的具體含義,為今后五位數、六位數------的學習作了知識的準備和學習方法的鋪墊。同時,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增強學生對數的含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幾千幾百幾十幾的數,理解這些數的含義,掌握其讀法、寫法。

          2、使學生學會用數描述身邊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同學之間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態度。

          3、培養學生大膽思維、積極實踐的精神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教材從順應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注意知識結構的優化組合,以加強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例題先借助計數器,讓學生按照數的組成認、讀、寫各數位上非零的四位數;接著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借助計數器,自主認識中間有一個零或連續兩個零的四位數,結合數的組成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學會相應的讀和寫。然后讓學生根據計數器上算珠表示的數,試著讀寫末尾有兩個零或中間、末尾都有一個零的四位數,并通過交流、比較,確認讀寫方法,加深對數的理解。最后,通過“想想做做”第1——3題的練習,讓學生由直觀到抽象,進一步鞏固一般四位數的認、讀和寫;接著,教材通過“想想做做”第4、5題,讓學生聯系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讀、寫數,感受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同時,提高學生讀數、寫數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認、讀、寫幾千幾百幾十幾的數。教學難點是中間有零、末尾有零的數的讀法。

          [說教法和學法]

          一、以舊引新,促使知識遷移。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千以內數和整千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認數經驗為基礎,以舊引新,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遷移,并激活學生思維。

          二、適度開放,促進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本課的教學,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利用知識的遷移,并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手、口、腦并用,自覺去探索,去認識“幾千幾百幾十幾”的含義及讀寫,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理念。

          三、聯系生活,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以教材為藍本,注重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課前的搜集資料,到新課的展開,再到課內的交流信息,每一環節的設計處處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體會數在現實世界的應用,同時也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引新

          1、談話:小紅家今年要搬新家啦!他們全家打算為新家添上一些新的家用電器。瞧!他們一家來到了商店。

          2、播放錄象:琳瑯滿目的家用電器。

          對話:

          小紅:媽媽,快來看呀!這兒的微波爐好便宜啊,只要365元,我們買一臺吧。

          媽媽:好哇。

          錄象暫停,師板書:365,讓學生讀一讀并在計數器上撥一撥,然后說說它的含義。

          3、繼續播放錄象:小紅一家來到了洗衣機旁。

          對話:

          小紅:媽媽,你看,這臺洗衣機多漂亮呀,不如我們也買一臺吧,這樣你就不用自己洗了。

          媽媽:真是個乖女兒。

          錄象定格畫面:一臺洗衣機及2365元的標價。

          4、師設疑:你知道這臺洗衣機多少錢嗎?小組內試著讀一讀。(板書:2365)

          ●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再現學生生活中購物情境入手,使學生親身感受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二、新課展開

          1、教學中間沒零的一般四位數

         。1)組內活動:試著讀出“2365”這個數。

         。2)全班交流:

          讀一讀:指名幾個學生讀。

          比一比:365與2365這兩個數的異同。

          撥一撥:在計數器上撥出2365,體會:只要在365的基礎上,再在千位上撥2顆珠子就是2365了。

          說一說:這個數的組成。

          寫一寫:先指名說寫法,師范寫,學生練習。

         。3)小結:2個千、3個百、6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二千三百六十五。

          ●由于學生已有了千以內數的讀寫這一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注重的是知識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讓學生在獨立嘗試中學習新知,體會四位數與三位數的區別和聯系。

          2、教學中間有零的四位數

         。1) 繼續播放錄象并定格在空調及“3052”的標價上。

          (2) 師設疑:你有沒有發現這個數有什么不一樣嗎?

          那么,這樣的數你會讀嗎?還能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嗎?

         。3) 學生活動:讀、撥、寫。

         。4) 交流:你是怎樣讀的,怎樣撥的?

         。5) 指導寫數,強調:哪一位上沒有就用0表示。

          師:現在正值冬季,商場正在打折,原價3052元的空調現價只要——(畫面出示打折以后的空調價格“3002元”)。問:你知道是多少錢嗎?

          學生自由讀后交流,可能出現以下兩種情況:

          生1:三千零零二

          生2:三千零二

          歸納小結:中間連續有兩個0的,只讀出一個零。

          ●這一環節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探索知識,感受新知識的產生、形成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教學“試一試”

         。1) 學生獨立完成。

         。2) 同桌互說自己的想法。

         。3) 討論比較:7400和7040這兩個數有什么不同?讀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4) 小結:一個數中間的零要讀出來,末尾的零都不要讀。

          ●這一環節教師由扶到放,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深化知識,在嘗試中品嘗成功的喜悅。

          三、鞏固新知

          1、讀數

          師:小紅一家逛到現在,收獲還真不少,因為商店里價廉物美的商品實在太多了。讓我們跟著小紅一家再一起去逛一逛吧。

          播放錄象:出示各式各樣的商品及標價,如:29寸彩電3500元、抽油煙機572元、冰箱2408元、電腦6080元、家庭影院5008元等。

          組長組織組員在小組內讀一讀。

          2、寫數

         。1)給數拍照—“想想做做”第1、2題:師在計數器上逐一撥出“5237”、“4803”、“6005”等數,學生在本子上寫出來,并說出各數的組成。

         。2)“想想做做”第3題:師讀出商品價格,生寫數。

          3、比一比:(結合“想想做做”第4題)

          (1)同桌兩人互撥互讀,并寫下來,看在規定時間內誰讀得多、寫得多。

          (2)勝出的小朋友可以得到老師送給的精美圖片留作紀念。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這一環節,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手腦并用,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學習,既獲得了知識,又得到了能力的培養,同時又深深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課內活動

          1、談話:生活中的數無時無刻不在,它能使我們獲取信息,增長知識,了解社會。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生活中的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進行一個新聞發布會,將你收集到的數和信息與班上的同學一起來分享。

          2、學生交流信息,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經歷搜集—交流—體會的過程,感受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五、全課總結

          小朋友,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幾千幾百幾十幾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學生談收獲及體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我所上的這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部分筆算乘法的例2。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因數是一位數的口算乘法和初步掌握了一位數乘二、三位數筆算乘法的計算順序和怎樣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正確處理筆算乘法中的`進位問題.即:滿十進一,和滿幾十進幾的問題.課前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擺小棒,理解了進位的道理,通過不同的擺法,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后通過討論,取得了共識.學生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

          一、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現狀采用了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通過擺小棒及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從而促了他們的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比較方法的正確與否,簡單與否。這樣學生對算理與算法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說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討論-歸納這樣的思路,運用知識遷移讓學生發現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學會自學探究,并提供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在體驗,感知、討論、合作、比較中靈活掌握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二、教學程序:

          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不進位乘法,這節課主要是學習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乘法。我在組織學生探索算法的基礎上,教學用豎式計算,重點解決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因此,我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和掌握算法上,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循序漸進,探究新知

          數學知識的形成有著固有的規律,邏輯性很強,不能有半點的跨越與漏洞,結合數學知識的形成特點。圍繞教學重點采用了以下步驟:

          (1)簡化導入部分,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探索算法上。因為這是一步算式的應用題,學生列起算式來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因此,我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棒圖,弄清小棒圖提供的各種信息,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在這上面并沒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2)在探究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上讓學生充分討論、探索方法:第一是通過小棒圖來說。也為“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埋下了伏筆。第二是直接用豎式計算192×4。豎式的計算學生肯定沒問題,對于第一步如何計算也難不倒學生,關鍵是第二步、第三步,通過學生自己探索算法,讓學生弄清第二步、第三步為什么這樣寫?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去,又能使學生體驗到筆算方法的簡潔和便利,從而促使學生更為自覺的學好筆算。

          (3)在教學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計算時,我把探究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已發現問題,總結規律、解決問題,達到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學習,愛學習的目的。

          (二)深化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是數學學習中鞏固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提高學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為了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對法則的應用,更好的領會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我設計了相應的練習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并能熟練應用。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56—59頁.

          2,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這是一節概念、測量與計算相結合研究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圖形的基礎上,聯系一些常見物體和圖形進行教學的。教材沒有直接給出周長的定義,而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在獲得直接感知的基礎上認識周長的含義。接著,以已有的直接經驗為基礎,讓學生根據給定的圖形去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進一步理解周長,知道可以怎樣測量并計算出周長。本課的教學將為下節課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做準備.

          3、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能測量、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2)數學思考:經歷觀察測量等數學活動過程,讓學生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滲透“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3)解決問題:在學習活動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與同學合作克服困難后獲得的成功,樹立駕馭數學知識的自信。

          4、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難點:對周長含義的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那么,如何體現新課程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教學方式呢?

          我本節課設計的思路是:

          1,創設情境: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動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于學生掌握數學與客觀規律的聯系。

          2,合作學習:根據學習內容將學生分為2人一組,在合作中認知,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探究、解決問題,獲得成功體驗。

          3,注重實踐: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測量,認識周長的含義,能計算平面圖形的周長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過程。

          三、教學材料:課件,學生準備線、一元硬幣、學習紙、直尺等用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周長.

          1,激發熱情,感知周長.

          出示螞蟻賽跑的動畫,請學生說一說哪只螞蟻跑的快為什么?

          原來,紅螞蟻從起點出發又回到了起點,圍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而黑螞蟻沒有爬滿一周,引出一周的概念.那像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沒有呢. 接著,請他們描一描平面圖形的邊線.這一環節由實物的邊線入手,讓學生通過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描一描等活動,充分感知物體和圖形的邊線,為認識周長做好準備。

          2認識周長.

          剛才我們描的一周的長度叫什么呢?揭示課題,周長。你是怎么理解周長這兩個字的呢?一周的長度。就是說三角形一周的長度就叫三角形的周長.圓形一周的長度就叫圓形的周長.最后歸納總結出:繞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就叫周長。在認識周長后再回到剛才所描的圖形,讓學生去觀察、交流,使學生反復體驗和理解周長的含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周長概念源于生活實際,也為求周長作了鋪墊。

          二,數數量量,理解周長.

          1,出示透明方格紙,學會數一數書本58頁竹園和菜園的周長,加深感知:周長是所有邊的長度的總和,和面積相區別.

          2,出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圖形.由三角形的周長是三條邊長度的和,引導學生求三角形的周長要知道它的三條邊的長度,需要量三次,回憶周長的概念。那么長方形的周長呢,它是四條邊長度的和,需要量四次嗎?激發矛盾,回顧長方形特點對邊相等,所以只需要量兩次.再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正方形,正五邊形的周長該怎么計算.

          3,當學生已經知道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來計算周長,此時,拋出問題:硬幣的周長該怎么求?剛才的辦法行嗎?滲透變曲為直的”轉化”思想,并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例如買褲子時量腰圍的活動,通過對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的關注,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也激發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總結歸納

          這節課里,大家不僅知道了什么是物體或圖形的周長,還在學習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于發現、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揮出來!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四課——《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說得失八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在前面“圖形與幾何”的基礎上教學的,內容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在編排上,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把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有機地融合,與數學課程中各個分支進行整合,并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選擇了活動化的呈現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結合具體的問題情景,鞏固應用周長的含義,在探索活動中發現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積極探究、大膽嘗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同學間協作互助的意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生活中的數感。

          教學重難點是:

          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引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感悟和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的特殊性。

          二、說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的教材。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前一課經歷了許多測量實踐活動了解周長的一般意義;了解了規則圖形和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的求法的基礎上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以前的知識鋪墊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因此對周長的理解要通過熟悉的生活情景來引導,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面向全體,尊重學生,注重發展”。讓學生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參與探索周長計算的過程。

          三、說模式

          “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即“三標準一主線六原則一跟蹤”。

          “三標準”是指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差和諧,這是構建和諧課堂的核心。

          “一主線”是指教師應整體把握教材,應圍繞一條核心、主線設計課堂教學,即“舉三歸一、以一反三”。

          “六原則”是指以《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六個習慣為課堂呈現方式和操作原則,即:積極主動、以終為始、知己知彼、集思廣益、要事第一、不斷更新。

          “一跟蹤”是指對學生知識、方法、能力的課后跟蹤。

        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劢虒W要求]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并學會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通過圖形的割補、剪拼,參透圖形變換的數學思考方法,并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劢虒W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大隊旗、中隊旗、小隊旗;每個學生準備剪拼的圖表、剪刀等。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少先隊大隊隊旗,要求計算大隊旗的面積。(長120厘米,寬90厘米)

          2.接著出示紅領巾,要求計算紅領巾的面積,提出求三角形的問題。

          二.出示課題

          師:我們已經學過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這堂課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板書)。你們先想一下,這堂課要學習哪些內容?(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教學要求)討論后投影片映出: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的。

         。.怎樣運用公式計算三角形面積。

          三.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用數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面積。

          要求學生按課本第67頁上的插圖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積接著引導學生觀察,這三角形的高和底的長度同它的面積之間有什么聯系,啟發學生猜想。

          底高面積

         。独迕祝蠢迕祝保怖迕祝▽W生可能會說出,三角新面機形底和高乘積的一半)

         。.嘗試操作

          師:前面我們只是猜想三角形面積是底和高乘積的的一半,還需得到證明。大家回憶一下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投影機上演示:

          (圖形)P213

          生:用割補的辦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然后推導出計算平形四邊形面積的公式

          師:那么三角形能不能通過剪拼的辦法轉化成長方形呢,我們大家來做個實驗。

         。ǎ保┱埻瑢W們拿出預先準備的長方形紙片,先量一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長10厘米、寬6厘米),并計算出它的面積。然后沿長方形的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并計算出它的面積。(圖形)P214

         。ㄟ@個實驗,讓學生清楚地看出這個三角形是原來長方形的一半)

         。ǎ玻┳寣W生再拿出預先準備的平行四邊形的紙片,量出它的底和高(底10厘米、高6厘米),算出它的面積。然后沿對角線剪開,分成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再計算出它的面積。

          (圖形)P214

         。ㄒ髮W生仔細觀察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剪開的三角形底和高是一致的,充分相信剪開的一個三角形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一半)(3)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通過上面兩個實驗,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嘗試說出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師:通過剛才的實驗,證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

          3。自學課本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的辦法證明,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課本是用“合”的辦法證明,把兩個大小,形狀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一個平行四邊形。(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同桌二人互讀,相互討論)

         。础=處熜〗Y

          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是通過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得出的。求三角形面積的公式也是通過把三角形拼成長方形得出的。這說明圖形是可以變換的。

          四、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應用

         。。出示嘗試題

          教師:上課開始時,我們提出計算紅領巾的面積,這個問題能解決嗎?計算紅領巾的面積先要量什么?然后編出嘗試題.

          學生到黑板上量出紅領巾的底是100厘米,高約33厘米,編的嘗試題是:紅領巾的底是100厘米,高約是3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2.學生邊看課本邊嘗試練習。

          3.教師講評。

          針對學生嘗試練習情況評講。特別指出:應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要注意什么?(不要忘記除以2)如果只有底*高,忘了除以2,算出來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五、鞏固練習

          1.課本練習十九第1、2題。

          2.競賽題。

          計算少先隊中隊旗的面積(只要列式)?凑l想得最快,解法最簡便。(同桌二人可以相互討論)

         。▓D形)P216

          解法有:

          1.60*60+20*30/2*2

          一個正方形加兩個三角形

          2.60*80-60*20/2

          一個長方形減去一個三角形

          3.60*60+20*30

          一個正方形加一個長方形

          以第三種解法構思巧妙,把下面一個三角形移到上面,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六、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學會了什么?

         。ㄒ髮W生聯系上課開始時提出的三條目標回答)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總結:

          1.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底*高/2

         。.三角形的底和高決定以后,三角形的面積也就確定了。

         。.計算時不要忘記除以2,否則算得結果不是三角形的面積,而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

        【【精華】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高三數學說課稿模板01-17

        大班數學優秀說課稿模板12-27

        精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范文合集9篇10-04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精選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10-14

        有關三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七篇10-13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八篇10-11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匯編9篇10-10

        關于三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8篇10-09

        【精華】小學生數學日記模板合集五篇12-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