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地貌學野外的實習報告

        時間:2022-09-24 13:30:52 實習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貌學野外的實習報告

          一、實習概況

        地貌學野外的實習報告

          1.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于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了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xiàn)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guī)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yè)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XX年1月16日至2XX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 三水木棉圍 崗美 東崗村 三榕峽公路旁

          二、肇慶地區(qū)主要地貌類型

          第一天,經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zhèn)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里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峰。由于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于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溫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shù)氐桶牡匦。再由于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guī)r山峰。 七星巖風景區(qū)具體由閬風巖(峰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guī)r(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峰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里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峰布列,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qū)山環(huán)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里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洼地地貌。

          緊跟著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系中上統(tǒng)的壺天群灰?guī)r,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tǒng)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jié)理、褶皺均有。在這里,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fā)育在石炭紀下統(tǒng)的壺天群石灰?guī)r,主要是由白云石灰?guī)r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云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云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并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里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峰。雙源洞位于兩節(jié)理的交匯處,裂隙發(fā)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huán)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jié)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吹较裨谏降谋砻骈L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guī)r里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guī)r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 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后留下來的,屬于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過石灰?guī)r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里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著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guī)r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tǒng)沙頁巖風化后形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遷,現(xiàn)在已經遠遠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于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于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里是沙頁巖與石灰?guī)r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fā)育到現(xiàn)在就成為現(xiàn)在的馬欄崗低于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里匯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匯集到落水洞后,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沖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fā)育于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guī)r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里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于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后便形成了。

          接著,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峰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峰連接 而成山脈.天柱巖高 108 米,由下而上有 4 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遠, 這是由于抬升運動造成的, 現(xiàn)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于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停 止了發(fā)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 洞比較大,里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里 有多深,我們在洞里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 在洞里,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 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 個倒扣的"臉盆" ,即石鍋,這是由于過去經 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qū)又受到 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 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 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fā)育有石鐘 乳,但是目前已經停止發(fā)育.四周也是比較光 滑,并且發(fā)育有石幔,這是由于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 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xù)往上, 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過長期的風雨 侵蝕,現(xiàn)在已經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 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窟窿"里面還是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 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 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說這一層以前經過很多河流 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 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里,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 老師說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過大概 1 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shù)恼峭?從山 頂眺望,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 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沖積平 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著是喀斯特丘陵;沖 積平原上是市區(qū);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峰. 這些山峰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后的兩翼形成 山巖的(稱為殘峰),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 是由于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fā)育 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于風 化和搬運作用,就發(fā)育成今天的五個大 湖.老師還在這里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 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 地貌知識,這里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 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 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 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 大,硬度不大,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于是主干 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shù)貜碗s的巖性.而階地級數(shù)越高,形成時間越 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 鵝卵石可以判斷. 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后來由于構造運動和 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 現(xiàn)在的二級階地.此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西江是擺 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 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xiàn)此處 基巖的多樣性.然后,我們還到一些村莊 里面觀察了不少階地. 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 參觀考察, 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 西江從肇慶 市的西部流進, 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 市的南端流過, 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 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 再到沖積平原的 過渡.洪積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 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 扇面上水系不發(fā)育.由于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shù)百 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shù)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lián)結形成 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 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guī)模,幅度均較大時,老 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fā)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 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 老扇體并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tài).簡單來說,洪積扇是由于 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后,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 量堆積, 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 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群, 如果面積繼續(xù)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于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里 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棱角,粒徑較大,較疏松,大多 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里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 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jié)理,巖層及滑坡 等地貌. 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 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羅 盤定地物方位.然后,我們沿著公路一直走我們 所在考察的地點位于背斜的北翼, 面前的大山是 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 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 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jié) 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洼的地區(qū).該背斜發(fā)育于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 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于在公路旁 200 多人在走,警察也 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后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 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后,我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 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 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xiàn)象.滑坡是斜 坡巖土體沿著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fā)生的滑移現(xiàn)象. 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 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滑坡是我們地貌學第一節(jié)課所教的內容,現(xiàn)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 撼.而 3 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三、結語

          這次肇慶地區(qū)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 成,有賴于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布置等各種 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 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 實習指導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驗 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 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里的石頭與地貌, 活生生的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鞏固了我對 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總的來說,這一次的實 習是一次美好的經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 希望再有機 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地貌學野外的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貌學實習報告3篇08-18

        地質地貌學工作實習報告06-17

        野外實習報告06-24

        野外實習報告09-22

        野外實習報告12-15

        野外實習報告03-31

        地質地貌學綜合實習報告范文01-06

        野外實習報告集錦03-28

        關于野外實習報告04-03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02-2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