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
一、選題的現實意義
1、目前小學數學課內外作業(yè)的現狀:
、匍L期以來,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yè)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試卷中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yè)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復的較多。作業(yè)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qū)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內,拘于書本的靜態(tài)作業(yè)使學生埋頭于繁瑣重復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yè)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谕ㄟ^調查發(fā)現由于教師在布置練習時只從本身意志出發(fā),而忽略了學生的心理需求,練習、作業(yè)形式單調,書面作業(yè)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無新鮮感可言,更談不上趣味性,致使眾多小學生逐漸形成不良的作業(yè)習慣。
、畚覀兊慕逃顒右岳碚搶W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應試教育傾向嚴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傩抡n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fā)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跀祵W來源于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繼續(x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系在數學練習中變得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fā),改革練習設計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使練習的內容體現個性化、生活化和社會化,作業(yè)的形式強調開放、探究和合作,練習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讓學生動起來,使練習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開放中創(chuàng)新,以便收到較好的效果。
基于對練習重要性的認識和練習現狀的分析和反思,我們提出了“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過研究,改變傳統的練習觀,確立效率意識,從現狀出發(fā),從“有效”入手,反思當前哪些練習是有效的,哪些練習是低效甚至是無效的,使學生學得既扎實又輕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
二、研究目標
通過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的研究,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活動的視角:培養(yǎng)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以“數學”的本源為追求,以“有效數學活動”為載體,以“學生和諧發(fā)展”為核心的目標,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動手學數學的活動組織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練習是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練習有無效練習與有效練習之分。練習設計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學生快速、深刻地鞏固知識,熟練技能,同時還要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課題中所指的練習包括課堂內的各種練習,如書面練習,口頭練習,動手練習等;同時也包括課外的練習。
四、實施策略
1.課內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數學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一步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培養(yǎng)積極的情感和態(tài)度、促進學生深層次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所以一節(jié)數學課,練習是否有效,將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方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好練習的度和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課外練習有效性的實施
、僬n前作業(yè)。調查表明,大都的'數學老師不太習慣給學生布置預習,有的老師會把上課做的教具也會給學生準備好。而我們覺得有些內容學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預習,有些教具學生能準備的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準備。
、谡n后作業(yè)。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布置的作業(yè)越多,學生錯的也越多,因此在課外作業(yè)上我們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書面作業(yè),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課后作業(yè)。
(1)實踐性作業(yè)。實踐性作業(yè),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拓展性作業(yè)。這種作業(y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課本上的基本知識,而且使學生主動地把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真正理解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讓學生向銀行職員或家長調查,詢問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況。
(3)研究性作業(yè)。通過設計一些小課題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實施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練習要根據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學生的現實狀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還要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要注意對后繼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使學生通過練習有所提高,從而真正地實現“練在關鍵”。
2、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習題,讓學生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有助于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3、生活性原則
練習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認識現實中的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開放性原則
練習無論是在內容的選取還是形式的呈現,都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間、自主創(chuàng)新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5、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包含兩個意思,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考慮,練習必須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既要關注后進生和中等生,同時又要關注優(yōu)秀的學生,讓差生吃飽,讓優(yōu)生吃好,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其次從知識系統上來考慮,練習必須要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逐步加大難度。
六、理論依據
、俳嬛髁x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自己的理解。學生是自己知識的建構者。”維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過程的變化與他的實踐活動過程的變化是同樣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動”。因此,以數學活動為主線,有效地開展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
、凇皵祵W化”理論。
“數學化”理論認為:人們用數學的方法觀察現實世界,分析研究處種具體現象,并加以整理和組織,以發(fā)現其規(guī)律,這個過程就是“數學化”。“數學化”是學生認識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過程。學生通過“橫向數學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號世界,又通過“縱向數學化”把符號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學生的“數學化”的進程貫穿在其所經歷的數學活動中,活動是學生“數學化”的根本途徑。
③有效教學理論。
有效教學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有效教學理論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
(1)“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
(2)“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
(3)“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每一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
(4)“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小學數學練習設計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這一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研究數學活動設計,以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益。
七、研究對象
本校四年級學生。
八、研究方法
調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測后測記錄,為制定“測量評估”指標,總結經驗,提供事實依據。
個案研究法: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意義的學生或班級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對學生做好跟蹤調查,為他們建立研究檔案,以此作為研究資料。
經驗總結法:對實驗中出現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的經驗都要進行及時的總結,
九、研究時間:
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階段:準備
時間: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
1、擬寫工作計劃
2、制定實驗方案
3、落實分工
4、擬寫準備階段工作情況匯報
第二階段:實施
時間: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
1、召開會議
2、制定整體的研究計劃
3、課題展示
4、階段性報告及論文
第三階段:總結
時間: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
1、課題展示
2、總結性報告及論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階段性報告
2、課題成果結題報告
3、練習設計精編
4、論文
5、教案
6、個案分析
十一、研究組成員
課題組長:
組員: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2
一、內容分析:
計算是小學數學中一基重要的基礎知識,學生的計算能力強弱與否,直接關系到他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一直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主要問題?梢哉f,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已經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
1、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計算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發(fā)展學生智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之一,也是人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學階段給學生打好數學初步基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對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全民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是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的需要。數與計算是人們生活、學習、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數學方法。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科學中各個領域都有非常巨大的變化,但是,基本的計算方法卻沒有多大的變化。這充分說明小學數學中計算的基礎性和工具性。對于每個人來說,僅在小學階段學習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計算及其混合運算。因此,在小學階段學好以上計算,并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終身有益的事情。
二、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分析
在計算練習中,學生的計算錯誤經常發(fā)生:不是看錯數字,就是寫錯數字;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漏寫符號;或是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加法當減法做,乘法當成了除法,小數點忘了或點錯了一位;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無法理解的錯誤等。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歸納為知識性錯誤和非知識性錯誤。知識性錯誤是指學生對于計算法則概念或運算順序的不理解,或者沒有很好的掌握所導致的錯誤。非知識性錯誤是指學生不是不懂得運算導致錯誤,而是由于不良的學習習慣所導致的錯誤;如抄錯數字、不認真審題、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負遷移干擾等。
1、概念、法則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則是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又是學生進行計算的重要依據。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計算法則才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有些錯誤是由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
如:23.76-(13.76-3.58)=23.76-13.76-3.58=6.42錯誤原因是學生在去小括號時沒有減變加,不理解已知一個數減去兩個數的差,等于用這個數先減去第一個數,再加上第二個數,反之同理。又如:1.25×(80+4)=1.25×80+4=100+4=104錯誤原因是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運用還不清楚.再如:624÷6=14、780÷3=26歸結為學生對以下概念不夠清晰:計算除法時,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數以后,除到被除數的哪能一位不夠1,就對著那一位商0,這里學生對0的占位作用認識不夠及在什么情況下應該用0占位這一知識點沒有掌握。對“商的最高位確定后,不夠商1的就商0”理解不清,因此出現跳位商和空位的錯誤。
2、運算不認真
如:數字抄錯:1.35÷15在列豎式的時候寫出13.5÷15,還有的計算題數據較大,運算步驟過多時,學生就會產生排斥心理,表現為極不耐煩,不認真審題,沒按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沒有耐心去選擇合理算法,從而導致錯誤出現.
3、思維遷移的影響
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積極作用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消極的作用則干擾學生學習新知識,如:7.68-2.75+1.25=7.68-4=2.68錯誤原因是學生受到容易計算部分、能簡便計算、比較熟悉部分等強刺激的作用而造成干擾,而導致錯導.又如:4.9+0.1-4.9+0.1=5-5=0錯誤原因是學生把湊整作為思孝的唯一方法,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再如:10.6-0.6×(0.72+1.28)=10×2=20錯誤原因是學生一眼就看出10.6-0.6、0.72+1.28均可以湊成整數,從而導致計算錯誤。
4、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錯誤重要原因。首先學生對學習重要性和正確性的必要性認識不足,不感興趣,解題只是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沒有力求準確的情緒傾向,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結果出現錯誤。其次是耐心不足,在計算時學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結果。因此,每當遇到較為陌生的算式或較復雜的算式時,就不能耐心地去審題,選擇合理的算法。在怕難怕繁、耐心不足的情況下進行計算,常會出現錯誤。
三、研修方式:
1、利用業(yè)余時間多看書,多讀教育書籍,在教學中積累經驗,寫好教學論文,上好示范課,在小課題實驗研究中擔任主角,并在研究中做好反思日志。
2、更好地運用多媒體平臺和教學課件,結合實際以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嘗試教學法滲透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且定期做相應的總結。
3、加強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網絡優(yōu)勢,及時反映教科研動態(tài),以得于掌握信息、借鑒運用先進的理念。同時還要反悔教學設計、教學隨筆及小課題研究成果和困惑寫在自己的博客上,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算理。
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感知來理解算理,只有理解了算理,學生的計算的準確性才有保障。
2、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學生如果形成了熟練的口算技能,就能有效地提高正確運算的速度。為了培養(yǎng)學生能夠正確地計算,提高正確計算速度,在教學時必須注重加強品牌能力訓練。一位數加一位數及相濟的減法;一位數乘一位數及相應的除法,是四則計算的基礎,必須百分之百地正確、熟練地口算。
視算和聽算是口算訓練的兩種基本形式,視算是通過眼看、腦算、口說得數;而聽算則要通過耳聽、腦記并計算,才能得出得數。在口算訓練中經常變換口算形式,將視算與聽算相結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
3、開展競爭,形成技能。
開展競賽符合兒童年幼好勝、不甘落后,喜歡表揚的年齡特點,競賽中,通過競爭可以促使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計算得以正確、迅速的保證。許多小學生計算法則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會發(fā)生錯誤,主要是缺乏嚴格的訓練,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計算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書寫認真,可減少錯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審題的習慣不僅應用題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計算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yǎng)。小學生由于觀察不仔細,感知產生錯覺,表象模糊,會遺漏細節(jié),會出現各種錯誤。例如:忘記進位、退位,漏寫、漏抄、抄錯或將運算看錯等等。所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明確運算順序;二想,想算特點,可否利用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進行簡便運算;三算,應用法則計算時要邊算邊檢查,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5、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
知識和能力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應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為突出。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學生對法則的理解。這樣教學比實物相加抽象,比數與數相加形象,有助于學生理解進位的道理。在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法則時,要注意及時抽象,不能讓學生停留在具體的形象思維上,應幫助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計算法則。法則得出后,要引導學生應用法則進行計算。在應用法則的開始階段,要讓學生詳細地講出思考和計算的過程。經過一定的練習后,可要求學生計算時默默想計算的每一步,邊想邊算。學生基本掌握法則后,可簡化中間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計算。學生學習計算法則都是從單個法則開始的,在教學中應進一步將這些法則聯系起來,形成法則系統。
6、精心設計與安排好練習。
要使小學生計算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就需要進行必要的練習。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精心安排好練習。首先練習要有明確的目的。練習不應僅限于鞏固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要有利于學生深化知識的認識,使知識轉化為能力。要重視練習過程中的思維因素,把計算練習和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教材中的重點是學生思維的轉折點,也是練習的重點。其次練習要有充分的準備。教師要了解課本中練習題的安排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補充并分類。在練習課中,有復習練習課,有鞏固練習課,有新授練習課等等。此外,練習的序列要按照知識的序列來設計。一堂課的練習要分層次進行,逐步加深。
五、預期研究結果:
盡量在短期內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和技巧,平時養(yǎng)成認真檢查的習慣,并且靈活運用計算方法快速計算。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20世紀80年代以后,全球經濟一體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社會生活數字化等一系列根本性變化對教育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時代發(fā)展對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世界各國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熱潮。這次新課程改革在其理念上是以學生為本,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著眼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了每一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課堂是落實課程改革的場所,學生的生命活動主要是在課堂度過的,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素質的形成,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目的性和意識性很強的活動,通過教學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fā)展智力,形成態(tài)度和相應的品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教學的生命。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有效性”問題。當前人們對課程改革的“關注點”由轉變教學方式轉移、聚焦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反映了課程改革正經歷著一個由外及內、由表及里的深化過程,但是由于課程改革的復雜性,人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的偏差,以及實施者缺乏相關的經驗,課堂教學改革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維目標”割裂、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層次低下、預設與生成沖突等現象,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目前,教育理論工作者和一線教師已開始重視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工作,并進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和嘗試,但對于正確的效益觀、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相關因素、有效教學和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有效教學評價的標準等缺乏全面、系統的研究、實踐,在實施推廣上也存在不足和不平衡。為努力實踐新課程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具有積極的現實的歷史意義。我校承擔過國家級、省級多項實驗,特別是全國引探教學法“四互”研究實驗中,我們創(chuàng)造了許多有益的案例,促進了學生素質的發(fā)展,教師的教科研整體素質大幅度提升,多次被評為市先進單位,這為我們選擇此課題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研究課題研究和實驗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二、教育教學基本原理與重要研究成果的啟示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家斯皮羅在1991年提出學習分為初級學習和高級學習。高級學習要求根據不同教學目標,在不同時間用不同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從不同角度多次認識同樣的材料,教師的學習是基于案例的理解,分析和反思,教師研究是以案例為載體的實踐研究。
2、行動學習理論:英國人雷格?列文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行動學習的理論。教師的行動學習,可以理解為:為改進自己的教學而學習,針對自己的教學問題而學習,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學習。案例與反思的教學,首先要教師學習有問題意識,不斷反思自己課堂教學,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維果茨基教育理論:20世紀30年代初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斯基提出,人類的學習是人與人之間交往過程中進行,是一種社會活動。學習的本質是一種對話,個人與自我的對話,個人與他人的對話,個人與理論的對話,個人與實踐的對話。
4、關于課堂有效學習的內涵
。1)課堂有效學習是相對于無效和低效學習而言的。是指學生在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并高效率地獲得新的知識、技能,增長能力,獲得發(fā)展的學科學習活動。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課堂教學活動應有利于學生獲得教學目標預設的知識、技能,這是有效能的最基本要求,增長能力、獲得發(fā)展是高一級的學習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有效能的基礎上的高要求,強調教學要講效率和效益。
(2)學生的發(fā)展就其內涵,應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缺少任一維度都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發(fā)展就其層次,包括現有發(fā)展區(qū)和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學促進發(fā)展,就是把最近發(fā)展區(qū)不斷轉化為現有發(fā)展區(qū);發(fā)展就其形式,有內在發(fā)展與外在發(fā)展,外在發(fā)展是一種以追求知識的記憶、掌握為標志的發(fā)展,新課程強調著重追求以知識的鑒賞、判斷力與批判力為標志的內在發(fā)展;發(fā)展就其機制,有預設性發(fā)展和生成性發(fā)展,新課程在注重從已知推出未知,從已有的經驗推出未來發(fā)展的預設性發(fā)展的同時,強調不可預知的生成性發(fā)展;發(fā)展就其時間,有當下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新課程既注重即時的可測性和量化的當下發(fā)展,更關注面向未來、著眼于可持續(xù)和發(fā)展后勁與潛力的終身發(fā)展。
5、關于有效學習條件
。1)已有知識經驗的價值研究。貯存于學生記憶中的原有知識、技能是學生新的學習的重要的內部條件,新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增長和改造,因此,學習活動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教學新知識之前,首先必須激活學生長時記憶中相關的原有知識。有效學習,必須聯系、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
(2)動機和情境。即非認知方面的有效學習條件。動機是有效學習的前提核動力,情境是學習動機產生的保證。把所學知識與一定的真實任務情境掛起鉤來,讓學生獨立或合作解決情境性的.問題,在真實(或擬真)、具體的情境中,學生產生學習動機,主動積極地去建構知識的意義。
。3)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或任務情境中,產生學習需求,主動、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實現學習的自主定向;小組同學之間的分工、合作和互助問題解決學習;問題解決本身的探究學習;學生聽講、讀書、實踐操作、觀察、思考在這樣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需要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三、課題研究主要內容
課題研究從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發(fā)掘、預設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點,引領教師積極應用,構建以“有效學習”為主導的教學體系。內容包括:
1、研究課堂“有效學習”個案!耙孕袨榉此夹袨椤钡慕虒W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領會、理解、實踐、充實、升華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課程理念下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新途徑與策略;透視數學課堂,從自己或他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出發(fā),以解決教學難題為歸宿,通過對自身或他人實踐的反思,或主動地設計與嘗試,來檢驗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檢驗解決問題的方案,并以自身教學行為的改善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為最終目的。
2、立足于科學性、可行性、靈活性和有創(chuàng)意性,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通過對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和能力的科學評價與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小學數學課程評價體系,豐富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生成有效學習的操作要點與基本策略。
3、根據學校的實際,選擇如下子課題開展研究:
。1)合理組建合作小組策略研究
(2)有效學習優(yōu)化策略的研究
。3)不同類型學生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指導研究
。4)小學數學不同學習領域中有效課堂教學案例研究
四、課題研究目的
1、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2、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的學習效率與能力,激發(fā)起學習熱情,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4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也是數學思維與方法的載體,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F代的一些學者認為“數學的學習過程,就是不斷地建立各種數學概念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說,數學的概念教學應該是教學命脈之一,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數學概念,思考其相應的教學對策和措施。在我區(qū)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大賽課堂教學比賽中,初賽與復賽確定的.課題《相交線》、《變量與函數》都是概念課,從比賽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選手在概念教學上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教師往往忽視概念教學的重要性,教學中教師只簡單地給出定義,尤其不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只重視概念在解題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選擇概念課教學來研究的目的之一。此項研究也是我們學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課題《新授課研究》的子課題。那么如何在原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數學概念課教學?在教學中應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體悟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方法。將做為我們學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課題。
二、研究的策略及過程設計
1、吃透概念的結構,研究揭示概念教學的主要過程。
教研員與名師工作室的八名成員,做為課題的先行組織者,利用名師工作室的名師團隊,進行研究、分析、論證,形成概念教學的主要框架。本學期每位名師利用此框架進行教學實踐一次,深度體會感悟。
2、學科開展專項教研活動,從理論層面到實踐操作,進行系列研究,檢驗并完善形成的教學框架,學科教師經歷研究的過程,體會教學中應讓學生如何經歷概念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體悟在此過程中的思想方法。
計劃本年度兩個學期,每學期進行一次專項研究。
本學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動,進行概念教學實踐研究。形式:名師工作室教師同課異構。
3、分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在此領悟其內涵,形成比較完備的概念教學基本框架。
4、區(qū)域聯合體活動研究,區(qū)域聯合集體備課,確定概念課教學內容,可在區(qū)域聯合體活動中通過同課異構加以論證。
11月26日區(qū)域聯合體活動,名師參與指導的青年教師同課異構。
三、研究方法
采取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四、研究人員確定
1、名師工作室所有成員
2、六、八學年全體教師
五、成果的預期
1、形成比較完備的概念教學基本框架。
2、學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廣泛應用。達到學科教師會備概念課,會上概念課,會評概念課。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5
一、研究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構建嶄新的學習方式,要“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同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矛盾沖突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從發(fā)現中尋找快樂,主動獲取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機,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發(fā)展。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們山西省教科院確立了《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與研究》課題,并建立了“小學特色學校建設聯合體”。我校有幸成為聯合體43所學校之一參與了此項課題的研究,并承擔了子課題“學校教育教學特色的研究”的研究任務。結合我校的近年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實際情況,我們四年級數學組決定從“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研究”入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開展課題研究,力求打造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小學數學課堂。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局限:
第一,從教學目標來看,過于重視知識結果的獲得,缺少獲得知識的過程,忽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因而難以達到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學習價值觀的目的;
第二,從教學內容來看,過于強調書本知識和學科本位,不能將學生生活實際與社會發(fā)展與學習內容相聯系,不能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受與體驗,因而學生所學所得的只是死的知識,不能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第三,從教學方式來看,過于單一,不能認真實施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實踐的方式,缺乏學習過程中的對話與互動,因而也就失去了學習的主人地位。
總之,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的課堂教學,以本為本,唯師唯上,學生失去了學習的生命活力與價值。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實施,人們逐漸意識到,要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必須著眼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即在幫助學生開展接受型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方式。從而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探究意識,形成有益于終身教育的學習方式和創(chuàng)新思想。
同時目前國內小學“探究型”課程開發(fā),實施較為迅速,但探究性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尚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與系統的實踐經驗。鑒于上述的現狀,我們認為加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具有現實的、深遠的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美國數學教育界在80年代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建構主義數學學習理論指出,數學學習不應該被看成對于教師所傳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活動。也就是說數學知識不能從一個人遷移到另一個人,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于個人對經驗的.操作、交流,通過反省來主動建構。按照建構的觀點,教師應該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成為學生進行數學建構活動的促進者,教師的傳授不應是力圖從書本上準確無誤地搬運知識的過程,他應是數學建構活動的深謀遠慮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評估者。
2.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一,崛起于本世紀50年代。它強調人的因素和“以學生為中心”,主張學校應該培養(yǎng)出真正的學生,真正的學習者,創(chuàng)造性的科學家和學者、實踐家以及這樣一種人:在現時所學到的東西和將來動態(tài)的、變化的、變幻莫測的問題及事實之間,他們能生存于一種美妙的但又是不斷變化的平衡之中。他的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知識是否被掌握,所學的知識是否系統,對學生來說并不是舉足輕重的。教學過程的重心是“學會學習”。在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信息和個人成長,這些將使他們更加建設性地對付“現實世界”。而這根本不是憑借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就能實現的。
3.皮亞杰的教育觀點
皮亞杰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貯備記憶,是在于創(chuàng)造智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博學。”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一個世紀性的難題仍擺在我們面前:學校教育并沒有給每個學生提供獲得最大限度發(fā)展的機會,其諸多原因中重要的一點是,作為學科,我們偏重于知識體系,而把另外三個重要部分——發(fā)現探究知識的方法、掌握知識體系的方法和態(tài)度、科學精神棄之不顧。而發(fā)現探究知識的方法正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工作乃至科學研究所必需的能力。
4.布魯納的發(fā)現法教學理論
布魯納認為,發(fā)現法的實質是要求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讓學生按照自己觀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認知事物、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或者讓學生借助教材或教師所提供的有關材料去親自探索或“發(fā)現”應得出的結論或規(guī)律性知識,并發(fā)展他們“發(fā)現學習”的能力。其實“發(fā)現學習”就是以探究性思維的方式為目標、以基本教材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fā)現的步驟來進行的學習,建構探究性教學模式也是對布魯納發(fā)現法教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1.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作出決策的能力。
包括:
、偃绾问箤W生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中,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
②如何使學生學會通過觀察和獨立思考發(fā)現問題;
、廴绾问箤W生學會提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設想;
④如何使學生學會主動尋求幫助解決問題;
、萑绾问箤W生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經驗去探索并解決問題。即如何最終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研究如何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態(tài)度與習慣。
包括:
、偃绾问箤W生積極參與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谌绾问箤W生在數學探究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廴绾问箤W生養(yǎng)成尊重客觀事實的態(tài)度并具有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以及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習慣。即如何最終實現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即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展。
3.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角色行為,提高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一支具有先進的現代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學水平、扎實的教科研基礎的教師隊伍,并以此推動學校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進程。
五、課題組成員及課題研究的對象
。裕
六、研究的主要內容:
建立探究式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面對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嶄新的面貌,課堂上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教師正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探索知識的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更貼近實際;學生的學習普遍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師生間關系趨向和諧、民主、平等。等等,然而在這教育改革的明媚春光下,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產生了不少困惑和迷茫。
為此,本課題將這些困惑分成兩部分作為主要研究的內容:
、偃绾握_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來適應新的課程。
、谌绾卧趯W生的學習方式尋找突破口,讓學生更自主、更探究性的學習。來促進發(fā)展。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
1.行動研究法
以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行動保證,把“教”和“研”結合。采取邊研究、邊實驗、邊總結、邊推廣的研究方式。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形成“探究性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且在探索、驗證的過程中不斷修改、完善。
2.文獻資料法
利用北師大版教材及其國內外關于課程改革和學科改革的理論和經驗。利用各種渠道對文獻和資料進行合理的搜集與應用以獲的間接理論知識。通過這些資料信息的分析與研究,可達到準確地界定課題研究的價值性、可行性及關鍵概念的內涵與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標與實施方案等目的。
3.經驗總結法。
依據一定的價值取向,對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進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并且及時通過論文、案例等形式將研究中的經驗、心得、理論與實踐結合總結出來,歸納提煉。
八、課題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2月
對選定的課題進行論證,制定課題研究方案,申報立項。
2.實施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研究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研究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行階段性小結或撰寫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搜集整理分析資料,撰寫結題報告.
九、課題研究的評估與反思
1.評估項目
、艑W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
、茖W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水平。
2.評估方法
、耪n堂觀察;
⑵能力測試;
、菍W生作業(yè);
、葌案分析。
3.反思要點
⑴小組合作學習是否發(fā)展了學生發(fā)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
、剖欠衽c其他學科進行了整合;
、墙虒W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
十、課題研究的成果呈現方式
1.結題報告。
2.論文。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6
一、課題的提出:
現階段在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fā)展。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真正的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qū)。我們就這一內容著手研究,以使我們對合作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理論建構
心理學理論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和行為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的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能在課堂上積極交往的機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在交往中促進學生三種不同層次的學習心理狀態(tài)是有極大幫助的。學習交往理論認為,思維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課堂教學氣氛的影響,多項交往的組織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內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們間互幫互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中也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開展的廣泛的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qū),尋找對策,構建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理論體系,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2、探索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合作學習要協調師生、學生同伴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從而為未來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基點。
3、科學的、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增強學生合作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研究的內容
(一)目前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誤區(qū)原因分析。
1、過于強調合作的形式。
合作學習并沒有從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而是盲目地去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合作學習這一形式而不重視合作學習的實效,使我們的合作學習趨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2、沒有明確的合作任務或合作的任務缺乏挑戰(zhàn)性。
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另一種情況是在學生大家都能直接解決問題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內容缺乏挑戰(zhàn)性。
3、忽略了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不敢放手讓學生合作,不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的合作學習還是在教師統一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師的指導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過是一種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而在這里的互動中,教師主宰了一切。
4、忽視了對學生合作習慣的培養(yǎng)。
現在有些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有三種極端的表現:第一種情況是,教室里亂成一鍋粥,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規(guī)極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談一些與合作的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是,學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做著自己的事,毫無合作可言,與其說是在進行合作學習,不如說是幾個學生圍在一起進行自學;第三種情況是,一部分學生在大講特講,另一部分學生無所是事,不會傾聽,把自己排除在小組之外。
5、合作學習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合作小組是幾個人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而組合在一起的學習共同體,往往我們在合作學習中只看重某一小組學得怎么樣,卻忽視了小組的組成——每個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獲得的發(fā)展,忽略了對每個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yǎng)。
6、合作學習忽視了學生學習的差異性。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與其自身內在因素有很大的聯系。學生自己的不同的個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識水平不同的層次,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表達能力的不同層次等等,都決定了學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現。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關系處理不當,學生會在合作學習中迷失自我。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除了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相應的整改措施外,我們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體系。
。ǘ┬W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構建。
1、增強合作意識
。1)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去發(fā)展自己的數學思想,去傾聽別人的想法,去學會進行數學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2)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是現代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組織一些合作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合作,并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有趣的學科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樂趣。
2、訓練合作技能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主要是通過討論、爭辯、表達、傾聽及參與實踐等形式來展開的。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
。1)學會傾聽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要求1人先說,其他人必須認真聽并且不能打斷別人的發(fā)言,要能聽出別人發(fā)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fā)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補充或獨到見解,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學生不但養(yǎng)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這種品質的功能也能延續(xù)到學生的一生發(fā)展。
。2)學會討論
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fā),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為了提高討論的質量,教師要教給學生討論的方法: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它成員必須認真聽,并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準備發(fā)言。
(3)學會表達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達都離不開語言的表述,為了達到訓練目標,首先教師要提供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其次要求小組成員人人都說,而且要能大膽完整地說,要鼓勵禮貌用語。如對某一問題有不同看法時,起來補充或糾正時可以這樣說:“我對第x小組xxx同學的意見有補充或有不同看法。”
聽、說技能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和探索形成的。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啟發(fā),實現了學習互補,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4)學會組織
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通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后立足于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fā)言后,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
。ㄈ┻x擇合作的時機
合作學習強調集體榮譽和個人責任,能充分發(fā)揮小組內成員的主體性,但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個人獨立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提供合作學習的內容必須適合每位學生參與,使學生有話講,有一定的爭論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合作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既發(fā)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機會。在合作中,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增加了課堂信息交流量,促進了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
四、研究方法:
該課題圍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們擬通過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學習中的誤區(qū),從中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途徑。
2、調查法:了解當前我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情況。
3、問卷法:了解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需求,研究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真實所想、所需。
4、研討法:針對實驗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討、分析,借以不斷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實驗操作水平。
五、課題的分析階段研究計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成立課題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做好前測工作。
3、廣泛收集資料學習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4、擬定課題實施操作方案,請專家指導,進行開題論證。
第二階段:初步實施階段
1、課題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實施研究。采取邊實驗邊思考,邊學習邊總結的方法,不斷完善課題研究的方案。
2、定期開展研究活動,研究倫理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著力研究課內外相結合的操作方法。
3、請專家再次指導,規(guī)劃本課題的研究。
第三階段:正式實施階段
1、按照研究方案具體實施研究。
2、每學期定期開展專題性的研究。
3、課題組積累資料臺帳。
4、請專家指導。
第四階段:總結鑒定階段
1、做好后測工作,分析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關系。
2、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和研究工作報告以及有關論文。
3、收集資料,健全資料臺帳。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7
一、課題界定與理論依據
1、有效提問
有效提問指提出的問題能使學生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又驅使學生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這里的“有效提問”主要研究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教師有效性提問是指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和氛圍,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提問有計劃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有助于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有無進步、有無發(fā)展是鑒別教師提問有無成效的核心指標。具體體現在學生個體獲益的深刻性、明顯性以及獲益學生的普遍性、廣泛性。這與以往灌輸式和強制式的“提問”有質的區(qū)別。
2、課堂教學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帶來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理論依據:新課程背景下有效課堂提問研究的特殊意義,新課程倡導“以學促教”,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調控教學過程、組織教學活動,教師的施教也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助產士”,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學會學習方法,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師生互教互學,真正實現教學相長,形成“學習共同體”。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切實落實素質教育進課堂,如何通過變革課堂提問,改善課堂文化和課堂環(huán)境,使得學生既獲得人類已有的知識,也在學習中獲得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實現自己交往的.需要、成長的需要,進而逐步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這已經成為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育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二、選題背景及研究現狀評述
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與大部分內容都表現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課堂的各項任務主要通過師生互動來完成,而師生互動主要是由教師話語尤其是教師提問來引發(fā)與維持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及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都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會不會問,問什么,怎么問,直接反映著教師教的藝術和學生學的質量。在常態(tài)課中,我感覺很多教師包括自己在內在課堂提問方面還存在很大不足,具體表現為:提問隨意性強,有的問題缺乏思考價值,設計的問題缺乏層次性,不能做到激趣引思等等。所有這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使學生失去思考的欲望和學習的熱情。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把“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研究”作為研究課題,希望通過研究和實踐找到預設課堂提問和課上調控的有效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課題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ㄒ唬┭芯磕繕
1、通過理論學習和總結反思,尋求符合本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支撐;
2、通過研究,使全體課題組成員主動進行課堂反思,提高對課堂提問反思的自覺性;
3、通過課堂觀察和反思,分析教師提問行為的不足和優(yōu)點,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優(yōu)化提問行為;
4、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提高教師課堂提問問題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5、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能總結提煉出科學有效的提問策略并運用于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ǘ┭芯績热
1、我校小學部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中提問的現狀調查及其分析。
對我校小學部教師課堂教學中提問現狀的調查是很有必要的。只有通過調查我們才能針對課堂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也只有在這樣一個前提下才可以為我們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不但有依有據也為研究提供明確的方向。
2、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心臟,也是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課堂提問設計的恰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一個經過精心設計,恰當而富有吸引力的問題,往往能撥動全班學生的思維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尋味,甚至波瀾起伏的動人之曲。所以我們旨在通過教師課堂提問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師們的提問藝術。
四、本課題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實踐加反思”的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在邊實踐邊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反思、總結。
2、調查研究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后期采用問卷、觀察等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為研究提供依據。
3、案例分析法:搜集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進行技術分析、比較、診斷等。
4、經驗總結法:不斷總結經驗得失,收集經驗材料,整理歸納。
五、本課題主要觀點和創(chuàng)新之處
結合對本課題的相關學習和對課堂提問的調查,每個課題組成員都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刻反思,并多次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就如何進行課堂問題的有效性設計進行了反復的討論、研究。
通過探討,大家形成了兩點共識:
1、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促進學生的認真思考,能夠開拓學生思維的廣度,能夠提升學生思維層次的問題才能夠算得上是有效的提問;
2、認真鉆研教材、教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有效教學為目標才能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心理、促進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提問。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和意義:
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技能,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內容。而良好的計算能力更是學生今后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活動所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將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以及必要的運算技能!氨匾币辉~清晰地體現了計算教學的基礎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從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來看,與計算相關的內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要通過計算去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另一方面從我校的實際出發(fā):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外地學生占三分之二左右,客觀反思我校的數學教學,尤其是計算教學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口算能力比較薄弱、計算基礎不夠扎實、計算法則混淆不清、計算能力參差不齊。而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的不斷加深,學生計算越發(fā)暴露出問題。這有悖于素質教育的精神,而且勢必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失去以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動力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帶來了不利因素。為了改變現狀,更好地貫徹課標精神,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實現知識、技能向能力的轉化,我校提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課題的界定:
計算:包括口算、筆算和估算。
計算教學:是指教師以教材為依托,通過有效地運用策略及方法、幫助學生剖析算理、引導建構算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強計算練習,最終形成自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的活動和過程。
策略:根據學習目標對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加以綜合思考、精心策劃和有效調控的技能。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與方法。
三、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引發(fā)的認知結構的重組。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學習過程要增進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完善對事物的理解。
2、現代教學論
現代教學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fā)生的“教學”是假教學。
3、陶行知教育理論
課堂教學應實現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只有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的參與學習,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教學的立足點應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識,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四、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研究現狀:
1、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任務在于設法發(fā)展和鞏固兒童對克服困難,特別是智力性質的困難的樂觀主義信念,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在集體中創(chuàng)造一種能夠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競賽的環(huán)境!币蚨鴦(chuàng)設一種學生熟悉的、喜歡的環(huán)境或氛圍來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造”。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fā)展的。讓學生參與探索計算原理和方法過程就是一種“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所以,在計算教學中,必須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導學生循”理”入法(即依據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馭法(即依據算理,掌握算法)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并促進運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學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張曉霞對計算教學進行了長達多年的研究。他認為: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計算能力,歷來是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目的。教學中既要重視筆算教學,也要重視口算教學?谒愫凸P算各有特點,互有區(qū)別,但它們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筆算加減法計算的熟練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練程度制約的,而筆算又能促進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數加多位數的筆算加法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強筆算的速度就快,正確率就高。研究表明,基本口算與筆算有著顯著的正相關(相關系數可達到0.723以上)。反之,掌握了筆算的計算法則并能靈活運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中,應以口算為基礎,以筆算為重點,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提高。
五、研究目標:
1、探索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方法、技巧以及學生計算訓練的方式方法。
2、激發(fā)學生在計算上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校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提高課題組成員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促使數學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六、研究原則:
1、導向性原則: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探索一種比較有效的計算教學方法,研究者應以集體目標為導向,不斷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時要發(fā)揮導向的多種功能。
2、參與性原則:在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在充分調動研究者與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始終參與研究活動,使其成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則:研究者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在學習上取得成功,都有潛質有待開發(fā),都是值得尊重和關懷的,能負起責任的,這些都應該平等地對待。
4、堅持多元性體現開放,建立科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不僅評價計算教學的一般特征,而且要為不同條件的課堂教學留有可變通的余地,提倡創(chuàng)新,鼓勵個性化教學。
七、研究內容與操作:
。ㄒ唬┭芯績热荩
1、對我校數學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計算狀況進行調查,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如何提高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具體有效的教學方法。
2、計算教學的策略研究:
。1)培養(yǎng)良好數感的有效策略。
(2)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3)增強實際應用的有效策略。
。4)培養(yǎng)較好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5)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心理和良好習慣的有效策略。
3、加強學生計算訓練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計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創(chuàng)設計算情境,拓寬計算平臺,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筆算、估算能力,并達到一定的速度。
。ǘ┚唧w的操作措施
1、對數學課堂計算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確立各個年級的計算教學的訓練重點。
2、創(chuàng)設計算情景,激發(fā)計算情趣。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幫助學生克服枯燥、被動的心態(tài)。
。2)樹立“數學生活化”的觀念。
。3)增強計算的趣味,培養(yǎng)計算興趣。
3、運用策略,培養(yǎng)計算技巧,提高計算能力。
4、拓寬訓練平臺,豐富訓練形式。
八、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個案研究和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分析法、觀察法、調查法、個案法和經驗總結法。
九、研究對象和步驟:
(一)研究對象
城西小學全體學生
。ǘ┭芯坎襟E
第一階段:
20xx年5月——20xx年10月底建立課題組,設計課題研究方案。收集有關文獻資料、報刊雜志作為課題實施的參考資料,確立課題的研究框架構想。
第二階段:
20xx年11月——20xx年3月課題實施階段,組織課題組成員集中備課、上課、并探索在計算課中實施“計算能力培養(yǎng)”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在實施階段邊開發(fā),邊教研,邊總結即時整理研究數據和資料。組內成員經常交流研究情況及時調查方案。
第三階段:
20xx年4月-——20xx年9月課題總結階段,認真撰寫研究報告,總結研究情況。
十、研究預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請有關科研單位對課題進行評估。
2、教師探索教學模式的論文、實驗總結、優(yōu)秀教案、課堂教學研討會。
3、總結研究情況,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科研論文。
十一、課題組成員:
1、組長:
2、副組長:
3、組員:
4、顧問: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9
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
以往的數學課堂更多的是關注書本知識的學習,教材內容、師者知識有限,學生將要被動接受的就是這有限的教學內容。殊不知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社會、生活中蘊涵的廣闊教學內容。在我們運用新教材,并想著力解決這種現象時,把關注的目光鎖定在“數學小課題研究”上。
我們的組織形式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這種封閉性極強的組織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個授課班學習的學生在經歷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學習后形成幾近相似的學習習慣。這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實現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fā)展”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fā)點是相悖的!靶≌n題研究”正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小課題研究組織形式的靈活性,正是我們迄今為止能夠找到的可以彌補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學生學習數學最為重要的價值莫過于“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思考”。而學生進行小課題研究能為學生練就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這雙眼睛不僅能看出生活中存在的和數學相關的問題,還擅長發(fā)現研究中的問題,它使不斷思考成為學生小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這樣的研究成就了數學雙重價值的充分體現。
一、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課題研究不是數學學科的專利,他同樣存在于其它學科。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的模式另辟蹊徑。我們在小課題研究的反復實踐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確定了它較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為:問題的生成組建研究小組制定活動方案實施活動方案匯報與交流。
二、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ㄒ唬﹩栴}的生成
選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跨進研究性學習大門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確立研究專題的第一步學習活動,是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的起點。
1、生成問題的途徑
途徑一:教師開發(fā)教材資源而設定的。
在我們的教材中就蘊藏著大量的小課題研究內容。因此,在小課題研究開展的初期階段,為了保證所選課題有可研究的價值,實施時切實可行,由老師結合教材內容開發(fā)資源、設定選題是一個較為便捷的途徑。比如說我們的教師就結合數學教材設計了許多富有創(chuàng)意的小課題。如:《你寄過賀卡嗎》、《一億有多大》、《我長高了》、《營養(yǎng)午餐》等。
途徑二: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由學生提煉的前提必須是學生在進行了一段小課題的研究后,漸漸地養(yǎng)成了“學數學看生活,生活中想數學”思維習慣才能進行的。學生觀察生活的角度與成人不盡相同,來自他們的靈感更鮮活,他們在生活中引發(fā)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小課題研究的目標。比如,大商場經常開展促銷活動,學生隨家長在購物中就會遇到這樣的疑問:商場的促銷活動,我們真能占到便宜嗎?當學生提出這個疑問后,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好問題,和學生經過推敲,形成專題:《買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并以這個為主題開展了小課題研究。學生的興趣濃厚,并且操作性強。還有的學生發(fā)現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費提供巴士,接送顧客,這樣超市還能獲利嗎?學生把這個問題帶來,經過大家的歸納,形成研究課題:《超市商品小調查》。在學生的慧眼觀察下,小課題研究的范圍開闊了,如:《運動與身高》、《植物園里的數學問題》、《副食品種消費比例》、《乘車的學問》等成果顯著的小課題涌現了出來。
途徑三:困擾學生的經常性問題
和學生離得越近的,經常困擾學生的問題學生勢必要想方設法解決它。這類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學生小課題研究的內容。學校經常開展體育競賽,孩子們特別希望在活動中獲勝。面對失敗,他們迫切的希望找到原因,反敗為勝,因此《必勝的拔河比賽》這個課題應運而生。作業(yè)怎么能有快又有質量的完成呢?《高效作業(yè)完成法》成了他們想追蹤的難題。還有《練字時間與質量》、《健美操中的學問》等小課題的研究,既使學生們體驗了科研的快樂,也使他們排解了縈繞心頭的'愁云。
2、問題的生成過程
無論是哪種途徑產生的問題,它由問題到作為課題被確立的過程基本都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圖表示:不可操作刪除多個問題較容易的馬上解決從屬相關合并立項有價值的保留
也就是說這部分經過梳理被合并的問題往往是最有研究價值的。它的可行性在于學生有能力參與課題的研究,但卻會有一些難度。這是最適合學生研究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的。
。ǘ┭芯啃〗M的組建
學生在進行小課題的研究過程中,許多內容是需要合作完成的。研究小組成員平時關系比較親密,大家在做事時有一種默契,這對加快研究速度、促進研究工作的進程是很有好處的。當然,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應當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并培養(yǎng)他們與任何人合作的精神。因此,這一組建研究小組的原則可以因人而異,適當放寬政策。
。ㄈ┲贫ɑ顒臃桨
活動方案的制定包括課題名稱、研究目的、研究組成員名單及分工、研究方式方法、相關指導人員、實施步驟、展示匯報方式等部分組成。它的制定為下一階段的實施工作做好了計劃指南。
下面仍以《買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為例,重點介紹“研究目的”“研究方式方法”“實施步驟”這幾個部分。
1、研究目的: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踐活動,確定活動的目的是尤為關鍵的,圍繞這個選題,經過反復的思考,我們是這樣確定為:
。1)、運用百分數的數學知識分析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2)、通過調查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合作意識。運用分析、比較等數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
2、研究方式方法:依據本次活動的特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采取社會調查和訪問相結合的方法收集數據,組內對數據進行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具體實施步驟:
。1)、社會調查(在商場實際調查數據),搜集宣傳海報(與實際調查相比較),
。2)、訪問談話(走訪顧客、家長,了解消費心理)
(3)、匯總情況、分析數據(小組內對情況整理、分析)
(4)、研究匯報形式(形式新穎,富有說服力)
。5)、成果推介(以小組為單位,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同時還要借鑒他組的經驗,完善本小組的研究成果)小組根據方法,進行分工,任務落實到每個人。
(四)實施活動方案
有了明晰的行動指南,問題的實施階段便有法可依。在活動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我們遵循的原則有:
1、隨時監(jiān)控的原則
方案制定后,它很可能不僅不是盡善盡美的,還可能會出現大方向的偏差。老師的指導必須跟進。對有問題的方案,教師和學生共同找到問題的癥結并尋求合適的方式,反復研討,預見得失,進行修繕。
比如在進行《走進網絡》這一小課題時,學生們通過確定研究的幾個方面,再進行分工,然后分組上網查閱資料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動,搜集到了有關我們國家在經濟、教育、軍事、農業(yè)等方面的一些數據。但這個課題在行進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它的“數學特色”。學生僅僅對較大的數據進行了改寫,數據的羅列卻帶不來數學的思考。這時我們就需要對活動方案進行修改。如何讓活動體現數學的價值和意義呢?經過老師與學生的重新調整,最后重新修訂為《走進網絡看變化》。運用學習的相關數學知識(數的運算、統計)、數學思想方法(類比、綜合、分析)以表格、對比數據等多種方式呈現出祖國近期的巨大變化。學生在匯報中有的選用不同的統計形式,有的用數據的前后對比,有的以列表的方式,把他們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思考發(fā)現的問題給大家呈現出來。這樣的改變,學生們就要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分析,在數學的知識、數學的方法中探討更深層次的問題。
2、合作共識的原則
在制定活動方案時,我們將研究組成員進行了分工安排,比如在《美化校園》活動中,負責研究場地的學生,絕不是說他只要找到可以研究的場地后其他的事就什么也不用做了。而是要負責到底。另外,大家都在研究時各自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你同意不同意?為什么?自己的觀點又是什么?都要有參與的意見。也就是說,分工只是你主要負責并由個人來完成的任務,而合作應當貫穿研究過程的始終。
我們的小課題研究不能只是為研究而研究,我們的研究應當具有它高遠的研究價值。在“隨時監(jiān)控”、“合作共識”的原則下,我們的實踐要讓學生達到以下目的:
1、認識社會的目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實現著我們個人的生活目標和理想。因此,通過每一件小事、每一個活動點點滴滴地去認識社會,也就是使學生逐漸成熟、真正成長起來的累積過程。比如:學生在《小管家》的研究中,了解到作為社會最小的構成單位的“家庭“想要立足社會、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初步在學生頭腦中打下生存意識的烙印。
2、認識數學的目的
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學生在進行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自然就會認識到數學有多么重要。在任何一個數學小課題或部分非數學小課題的研究中,研究的手段和結論的得出都需要數學知識做支撐。因此,參與了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學生不僅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強,而且對數學學習的主動性也照沒參加過小課題研究的學生要積極。
3、認識自我的目的
在一項問卷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學習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中為了讓老師表揚和為了讓家長高興的竟占到65%,為自己長大后當科學家的占22%,其他占13%。這個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對自己的成長目標不明確。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是因為學生根本不了解自己。只是處在被動狀態(tài)。而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之后,我們發(fā)現這種情況大大改觀了。學生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知道了我擅長做什么,哪方面知識是我急需掌握的,他們開始要求自己主動學習。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達到了認識自我的目的。
(五)匯報與交流
在交流和匯報階段,第一要做到有選擇的匯報。因為學生在課題研究階段,通過調查、訪問、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得的資料數目一定是相當可觀的。匯報時要以小組的形式,向全班交流研究成果,并且有側重的介紹,不能面面俱到。第二要重視交流和匯報實驗研究的過程。首先學生的小課題研究內容可能已經是前人研究過的,也可能是具有相當科技含量的而學生暫時還無法達到此高度的。既然是這樣,那么此類課題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呢?不是的。因為學生的小課題研究是為達到體驗科研過程,了解科研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而開展的。即便學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典型性,甚至根本未果都不是重要的。因此,交流時的重點是學生采取什么方法展開研究的,在研究中感悟到了什么,抑或是遇到的困惑,目前還有那些解決不了的問題。
還要說明的是,所有的小課題研究并不是在課上交流后就完全可以告以段落的。有些課題也許還有其他未被發(fā)現的研究價值,學生在課下仍可以繼續(xù)研究。比如學生在進行《走進網絡看變化》這一研究時,學生查閱到的資料中有這樣一條:我國羊絨的產量為:列世界第一?墒菍W生在調查到這一數據后,引發(fā)了新的思考:羊絨產量與環(huán)境保護存在怎樣的關系?從這一數據中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課題?從而又引發(fā)了新的有價值的問題留待繼續(xù)研究。這樣將研究的行為始終貫穿在學生課上、課下的每一個時段,使小課題研究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研究氛圍在學生中間彌漫。
三、新的問題與思考
在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首先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增強了,尤其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的能力。從學生一篇篇數學日記中,從學生實踐活動后的數學小報中,我們欣喜的看到學生在自覺地運用數學知識,更為可貴的時,學生能夠有意識的加以記錄和反思。其次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得以提升,但在欣喜的背后我們也看到了新的問題,這不得不讓我們靜下心來、停下腳步、認真思考。
(一)問題的局限性
在我們研究的課題中,大多數是教材知識的延伸問題,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而對不經常涉及的,也對生活有價值的個別問題(如:各行業(yè)的應用數學)研究較少。
。ǘ┭芯康谋砻婊
在小課題研究中,由于學生現有知識經驗的限制,指導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初淺,研究方法的單一,造成了部分課題的研究沒有繼續(xù)深入下去。
(三)評價的不及時
學生小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大多在課下進行,有時指導教師能伴隨整個研究過程。但也會出現學生的研究時間與教師的工作時間相沖突,就出現了指導、評價不及時的情況,二次返工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我們在進行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深深領悟到: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是問題的發(fā)現者,深入研究的實踐者,他們不僅是小課題研究實施的主體,更是思維的主體。因此說,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便是無限能量生成的過程,研究給我們帶來驚喜的改變,使我們不得不由衷地繼續(xù)下去。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0
打造和諧、高效、快樂的數學課堂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夢想和追求,高效的課堂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有效備課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前提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一節(jié)課只有短短40分鐘的時間,如果沒有充分備課,教師就會像走馬觀花似的,想到哪講到哪。教師對課堂生成沒有提前預設,課堂上也會因為教師的調控力差而降低效率。作為一名數學教師,筆者認為,有效備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1.備課標
新課標中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guī)定。教學之前應認真研讀,知道不同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定位要難易適中,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清楚本節(jié)或本章在整本書或整個學段的地位,緊扣基礎,突破重難點。
2.備教材
筆者認為,在教數學之前,應熟讀一到六年級所有的小學數學教材,明確所學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教材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關鍵。
3.備學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課堂上,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具體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什么,怎么學習,最終達到什么樣的目標,讓學生掌握并積累一定的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良好的自學能力也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有利因素,教師缺少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導致課堂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4.備學生
了解學生的個性,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靈活的設計教法,實施分層作業(yè),培優(yōu)補差,對個別學生進行有效輔導。
5.備問題
解決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重點,課堂上教師問題的設計,是進行高效教學的關鍵,備課時必須把備課堂提問當作一個重點,避免提問隨意與無效。問題設計要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層次性。需要集體回答的問題要難易適中,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
個別提問的.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對優(yōu)等生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先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培養(yǎng)他們的積極性,增強成功體驗。呈現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備課時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有時候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關鍵
1.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1)巧妙運用多媒體。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教學信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找規(guī)律》時,就可利用課件將多彩的圖像和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學生對有規(guī)律物體的理解。隨著教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些難點問題的突破上多媒體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此時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低年級教師可以把動畫、童話、故事、游戲、競賽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入課堂。如一年級下冊,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學生對枯燥乏味的計算并不怎么感興趣,但筆者采用游戲、競賽的方法,就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讓教學真正“活”起來。
2.關注到課堂的每一個角落,正確評價學生
現在大班化教學已經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教師無法改變的現狀,因此教師們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種策略,盡量照顧到每個學生。如課堂上經常用“誰還沒有回答問題”,“誰聽懂,誰來說說看”等語言,來提醒每個學生回答問題。同時,對于學生的回答要及時評價。當然也可以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對班級中的弱勢群體,教師在學習上和生活上都要給予他們極大的關愛,不要直接否定一個學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
3.注重數學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的整合
教師不要讓學生為了學數學而學數學,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讓數學知識應用到各個方面、各個學科,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如教學《有用的搭配》時,教師是這樣設計的,在引出問題后,依次出示了數學中數字的搭配、語文中拼音的搭配、美術中顏色的搭配、音樂中音符的搭配、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讓數學融入到各個學科和生活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數學的美,體會數學的魅力。
三、重視課后與課堂的緊密銜接,為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提供保障
由于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可能有些知識的教學需要分幾節(jié)或幾個學期來完成,這就要注意知識間的聯系和系統化,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由此可見,課后復習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有利于督促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查漏補缺,有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下一節(jié)教學做好準備。同時,通過復習還可以幫助后進生趕上課程進度。
綜上所述,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課前、課堂、課后等因素的有機整合,只有真正實現了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才會真正實現人人學數學,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1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在許多方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便是其中之一。在《標準》中,已經看不到“應用題”這個名詞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和“簡單實際問題”等,同樣的,“解答應用題”也變成了“解決實際問題”。這種變化不是因為應用題這個名詞不時髦了,要換一個說法,而是有深刻的內涵:“首先,在內容方面,《標準》提到的‘問題’不限于純粹的數學題,特別是不同于那些僅僅通過‘識別題型、回憶解法、模仿例題’等非思維性活動就能夠解決的‘題’。這里所說的問題既可以是純粹的數學題,也可以是以非數學題形式呈現的各種問題。但無論是什么類型的問題,其核心都是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猜測、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維成分的活動才能解決的。其次,在具體內涵方面,《標準》的要求的多方面的,包括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
現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雙基目標的達成,忽視了思維訓練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方法上以模仿套用代替創(chuàng)新與生成,忽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最本質的東西——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分析問題,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其后果是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不過硬,不能在數學問題的解答上游刃有余。因此,我們有必要抓住要點進行突破,以解決問題的策略研究為抓手,對數學教學中問題進行反思、總結,在研究中使得師生共同提高。
二、課題的界定
“問題解決”即是在教師適當的指導下,使學生面對問題時,能把已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經過思維加工、綜合運用和轉化,達到未知目標的過程,以及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策略:是指為完成某一任務所采取的行動方式。可理解為方法,卻又不完全等同于方法,其指向順利地完成任務,并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思維與行動的最為有效、最簡潔的方式方法。
解決問題學習強調為教學實際服務,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主張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發(fā)現與再創(chuàng)造。解決問題學習的研究,不再只是對比發(fā)現學習與傳統教學孰是孰非,孰優(yōu)孰劣,而是對發(fā)現學習本身的過程、機制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探討如何發(fā)揮發(fā)現學習的優(yōu)勢,促進解決問題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層次。
三、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對小學數學問題解決策略的研究旨在“讓學生參與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布魯納語),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達到鍛煉人、完善人的目的,為推進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奠定基礎。
1、努力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數學學習發(fā)展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學生養(yǎng)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2、牢固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數學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數學活動中進行探索、猜測、修正,從而主動地進行自我構建。
3、學生能主動地對已有的解題策略和解題模式等進行分析、綜合、轉化、調整,從而形成對新問題的領悟,促進新問題的解決。
4、不僅要教會學生解決問題,更要幫助他們認識數學的價值,掌握提出問題的藝術,并不斷探索下去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研究內容
問題解決的過程,會受到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水平、年齡特征、問題的內容、問題的難度、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的研究以以下幾個方面的探索為載體,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形成解題策略。
1、問題的感知與理解
理解問題是解題思維活動的開始,“理解”的一個重要指標就看能否用平常的語言把問題陳述出來,并通過對問題的陳述產生關于問題的內部表征,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定向。為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感知與理解,我們思考、采用了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2、解題策略的尋求和確定
經過了對問題的感知和理解,接下來的重要步驟就是尋求和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即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問題不同,解題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一問題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時間,也可采用不同的策略。我們想通過教師的引導、扶持行為,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解題策略。
3、解決問題策略的實施與調整
學生在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后,就要按照方案開始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一些新問題,就需要及時進行調整。教師要根據具體問題,及時桌間巡視,根據學生個體的困難給予相應的指導。
4、交流、評價與反思
學生個體的數學問題解決后,再引導他們借助動作、圖畫、符號、文字等形式把解決問題的結果呈現出來,引導學生間的交流與評價,并及時進行反思。
以上還只是我們的初步設想,我們準備在實施過程中不斷思考、實踐、調整、再實踐,以求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良好意識與能力。
五、操作措施
1、研究“課標教材”中解決實際問題內容的編排特點和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特點。
。1)各年級教師在把握《標準》理念的基礎上,深入鉆研“課標教材”,理清教材在解決實際問題內容的編排體系、特點,把握各年級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目標要求,做到:
①體系清: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內容、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的?
、谔攸c明:解決實際問題的題材、呈現方式是怎樣的?
、勰繕藴剩翰煌A段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到底要達到怎樣的要求?
(2)觀察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的動作、表情、寫字、言語等表現,詢問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的思維過程,來把握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心理特點。
2.設計符合解決實際問題教學規(guī)律的課堂教學預案,在實施過程中善于把握生成的教學資源,探索有效的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模式。
。1)引導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的發(fā)現、提出過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問題情境應具有挑戰(zhàn)性、啟發(fā)性、目標性、趣味性、開放性、現實性等特點。
。2)引導學生經歷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過程。作為每個學習個體,一般經歷以下過程:整理問題的信息,思考各個信息間的聯系,確定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對解決問題的結果作出預測,正確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進行反思、驗證。作為一個學習群體中的一員,要做到: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自主探索和教師引導相結合。
3、對學生學習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作出合理評價,探索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學習評價的方式。
。1)確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觀點,確立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部分的觀點。
。2)明確評價的重點是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俚谝粚W段,要注意考查學生能否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能否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問題;是否愿意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诘诙䦟W段,重點考察學生:能否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能否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并試圖尋找其他方法;能否與他人合作;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是否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六、研究的步驟
我們準備通過以下幾個階段實施我們的課題:
(一)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抛龊谜n題的選題,申報及論證工作,修定課題方案,并成立課題組。
、剖占Y料,加強理論學習。
、钦{查課堂教學現狀。
、葦M定實驗研究方案。課題組,對實驗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ǘ⿲嵤╇A段(20XX年3月——20XX年12月)
、胖贫ň唧w的研究計劃,開始操作性研究。
、圃谘芯康倪^程中,隨時調整研究方案。
、情_展階段性研究成果總結。
。ㄈ┛偨Y階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耪n題組成員整理有關課題的資料、數據。
⑵完成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
七、預期成果
1、結題報告。
2、解決問題策略匯編。
3、教師經驗總結、論文。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2
一、課題的實驗背景
自從教育產生以來,諸如“如何有效地教”、“怎樣做一名成功的教師”、“教師如何教得輕松而學生又可以學有所成”等問題歷來是教學實踐的基本要求。在以機器大工業(yè)生產為標志的工業(yè)社會,“效率”意識尤其得到強化,與之相應的教學活動也隨之更加重視“效率”。有人說,現代教學論就是追求以效率為核心的“有效教學論”!坝行Ы虒W”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一個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時代卻有不同的關注主題。從夸美紐斯開始,以及后來的赫爾巴特學派,“有效教學”的理想落實在“規(guī)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學模式”上。后來,以杜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開始從“人的問題”、“教育與生活的關系”等視角來考慮有效教學的出路,有效教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再后來,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調“設計意識”(或“教學設計”)和“反思意識”(或“教學反思”),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更新和調整,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計”。所以,現今的課堂教學就要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師生在有效的教學生活中得到發(fā)展。
“有效課堂教學”就其內涵來說就是在正確的教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通過教師的有效行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有效的發(fā)展;它的外延涵蓋有效的課前準備(解讀課標、背景分析、資源整合,有效預案等)、有效的教學實施(即有效的課堂教學)和有效的教學評價。正確而恰當的教學目標是有效課堂的前提、生動而有趣的學習情境是有效課堂的關鍵、豐富而開放的課堂活動是有效課堂的主線、靈活而多樣的作業(yè)練習是有效課堂的保證、課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課堂的助推劑。
有效課堂教學應呈現精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瓣P注細節(jié)”才能真正實現“有效教學”,在育人目標的`大前提和課程標準的規(guī)范下,40分鐘課堂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內容、活動等的精心設計與準備,才能真正創(chuàng)建“有效的課堂”。就班級授課制而言,引入新知、學習新知、鞏固應用、布置作業(yè)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仍是有效教學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羅伯特.加涅對有效課堂教學提出過九大教學步驟:
1.引起學習注意
2.交待教學目標
3.復習相關舊知
4.呈現新課內容
5.提供學習指導
6.引發(fā)行為表現
7.給予信息反饋
8.評估行為表現(6-7循環(huán))
9.強化保持與遷移。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盛群力教授將有效課堂教學結構分為五大步驟:
1.啟動動機/興趣/注意/目標
2.導入復習/提示回憶/補缺
3.展開呈現/編碼/練習/反饋
4.調整補救/補充
5.結束小結/照應/提示課后作業(yè)。
參加新課改實驗的教師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也遭遇到了“有效性”問題的最大挑戰(zhàn),由于人們對新課程理念理解、領會的偏差,以及實施者缺乏相關經驗,課堂教學出現“三維目標”割裂、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層次低下等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開展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研究,將對課改的深入開展起到積極作用。
二、課題的理論支撐
以《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三、課題的研究目的
1、教師通過圍繞課題學習、思考、實踐等研究,尋求有效教學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2、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與能力,激發(fā)起學習熱情,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3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現實需要:由于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全面、不準確,思想上比較浮躁,行動上比較激進,在課堂教學中趕時髦,盲目追“新”,使得新課程實驗過程中存在著教學情境偏差、教學方式偏差、活動組織偏差、手段運用偏差以及課堂評價偏差等背離課改初衷的行為,使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過分夸大學生主體作用輕視教師主導作用而導致課堂教學失控、過分夸大過程忽略結果而導致課堂教學無效、過分夸大情感目標輕視知識技能目標而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等問題。因此,教學的有效性作為現實問題就成為我們每一位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2、改革需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小學數學教學經歷了一場巨大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的變革,但我縣的實際狀況是不少教師還沒有進入角色,思想和行為都還停留在傳統教學的水平上,“穿新鞋走老路”,教師獨霸課堂。那些照本宣科式的“機械教學”、唱獨角戲式的“表演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打乒乓式問答的所謂“啟發(fā)教學”等問題在我縣農村小學普遍存在。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3、發(fā)展需要: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使教與學、師與生之間的關系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這都要求老師的教要主動地去適應學生的學,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性。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活動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師從自身教學工作的實際出發(fā),從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途徑和方法,這對于提高課改的實效性、提升教師自身的素質以及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4、研究需要:目前對教學有效性研究的已有不少成果,但是理論研究較多,行動研究不夠深入,這給本課題研究留下了較為廣闊的空間。因此,研究本課題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
二、課題界定
教學有效性: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能采用恰當的教學措施,利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有效性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涵義: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三、研究的目標
1.調查和分析影響課堂教學效益的主要因素,探索和總結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接受學習、模仿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運用。充分領悟各種學習方式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實現主體與主導的協調,扎實與靈動的統一,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切實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思想,努力實踐“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基本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實現學生的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
4.通過實踐研究,進行理性思考,形成小學數學中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
5.在本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全面實現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多種多樣,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圍繞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進行有針對性地分析和研究。
2.探究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策略。有效性教學策略包括:
。1)有效的課前準備策略;
。2)有效的新課導入策略;
。3)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4)有效的課堂練習策略;
(5)有效的課堂評價策略。
3.形成不同內容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包括:
。1)概念教學基本模式;
。2)計算教學基本模式;
(3)解決問題教學基本模式;
(3)統計教學基本模式;
。4)概率教學基本模式;
。5)練習課基本模式;
。6)復習課基本模式。
五、研究的理論依據
。ㄒ唬┯行Ы虒W理論認為,教學就其本體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潛能、促使人身心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實踐活動。它強調效果,認為沒有效果的教學是沒有價值的教學,甚至是有害的教學。有效教學的理念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
1.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標準。
2.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是有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基礎。
3.提供和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條件,促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是有效教學的實質和核心。
。ǘ┙嬛髁x認知理論
建構主義認知理論認為,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必須要經過自己親身探索、體驗、認知,自己去建構對知識的認知,建構知識的框架和知識體系,才能完全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形成技能。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富有激情的課堂練習,誘發(fā)學生自己主動進行練習、引導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巧妙地啟發(fā)學生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自己去建構對知識的認識,建構知識的框架和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幸饬x學習理論
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即新舊知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過程。有意義學習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理解性的學習,其特點是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與心、認知與情感、邏輯與直覺等都和諧統一起來,其結果既是認識和能力的發(fā)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時有意義學習的結果能得到自我確認,所以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而機械的學習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但學習的結果常常不得不受到來自外部因素的強化,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低效的學習。
六、課題研究的條件
1、圍繞本課題所開展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搜集工作、調研工作等
(1)加強業(yè)務學習: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理論學習,閱讀有關的報刊、雜志,每周進行一次網上讀書活動,并做好讀書記錄,確保課題研究人員的理論水平和教科研水平不斷提高。
。2)做好前期調查工作: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做好記錄,寫好研究報告。
2、完成研究任務的保障條件,包括研究資料的獲得、研究經費的籌措、研究時間的保障等。
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各類報刊雜志。力爭本研究課題得到課題組成員的大力支持和協助。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七、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
以開縣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成員所教班為研究對象,同校同年級的其它班為對比班。進行跟蹤課堂觀察資料收集數據分析總結提煉專家引領推廣應用。
2、研究方法
(1)教育調查法:按照確立的研究對象,對實驗班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訪談或問卷,收集關于研究對象的第一手資料,并跟蹤觀察,定期進行數據整理。
。2)文獻資料法:以提高教學有效性策略為核心,查閱,鉆研相關資料。關注市內外的研究成果,將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借鑒到本課題的研究中。
。3)行動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探索出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策略,積累豐富的課堂教學有效的實踐經驗。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4)比較法:與對比班進行對比分析,對課題實驗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在課題組成員中開展同課異構,一課多磨,對比分析相關要素的關系,提煉有效教學的策略。
。5)個案分析法:重視案例搜集、整理和分析,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尋求突破。
。6)經驗總結法:定期對課題的研究狀況進行反思,交流研究心得,以論文,展示,互動等多種方法總結經驗,逐步形成成果。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4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堂教學過程本是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學生認識和成長的過程,是學生由不理解到理解,此間經常會有錯誤產生,尤其在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知識的加深,學生出錯更是正,F象。很多學生把錯誤和恥辱聯系在一起。在老師眼里,學生出現錯誤時常常避之唯恐不及,課堂教學追求的效果是“對答如流”、“天衣無縫”。當學生發(fā)言出現錯誤的答案時,老師當即快刀斬亂麻,或以一個“錯”字堵上學生嘴,緊接著換學生回答,直至正確答案出現為止;或以執(zhí)牛耳者的姿勢親自加以糾正,把正確答案雙手奉上。尤其是在公開課的教學中,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問題上,老師也總有辦法讓學生按其設計的正確方法給出答案,這樣就掩蓋了錯誤的出現,更不用說糾錯的過程了。恰恰因為如此,學生會非常擔心自己回答問題出錯,甚至有的學生會對錯誤產生恐懼,也很多學生擔憂出錯會受到同學當作笑話,因而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fā)言,失去了許多學習的機會。面對課堂中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老師最看中那些準確無誤的資源。而對學生的錯誤資源想方設法加以躲避,更不要說去尋找、利用、開發(fā)這些錯誤資源。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認為課堂原本就是學生出現錯誤、糾正錯誤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學生出錯是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樣來利用出現的錯誤。在教學中,把學生出現的錯誤看成是難得的資源,并且加工利用,我們課堂也因“錯誤”而變得有意義,有活力。并且在這一個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和老師的糾錯能力,甚至可以達到規(guī)避同類錯誤的功效,使知識掌握更加牢固,并且有如下作用:
。1)在教學中捕捉學生出現的錯誤、加工錯誤、利用錯誤、糾正錯誤,以達到規(guī)避同類錯誤的效果。
。2)針對高年級數學學科的學習,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不同錯誤,研究各種錯誤作為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的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提高學生課堂捕捉錯誤的能力,使學生在課堂錯誤中成長。
。4)培養(yǎng)學生思維判斷、糾錯能力,拓展思維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深入研究教學中學生產生錯誤資源的原因,確定錯誤的類型。
(2)錯誤資源對教學的影響及其地位的`研究。
。3)對錯誤資源的利用及對策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觀測法:觀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類型易現錯誤,并且記錄下來。
(2)教學反思法:通過聽課、教研學習或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捕捉出現的各種錯誤,反思錯誤資源的利用情況。
。3)文獻法:利用網絡搜集、閱讀理論書籍等途徑收集對研究"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錯誤資源的利用"有幫助的知識,加深對本課題的理論認識。
。4)個案法:通過對班級學生的個案研究,掌握不同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錯誤原因和內容差異性,進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運用教學中的錯誤資源。
四、課題研究計劃
1、第一階段(20xx年3月)準備階段:搜集資料,學習理論書籍,擬定課題的具體內容。
2、第二階段(20xx年4月)初步實施階段:收集資料,研究課題內涵,制定具體研究計劃。
3、第三階段(20xx年5月—20xx年12月)實施階段: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收集記錄、歸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易出錯的題型,反思學生出錯的原因,探索加工錯誤資源來指導學生學習,做階段性整理。
4、第四階段(20xx年1月)總結階段:整理研究資料的整理,總結研究的過程和實效,撰寫結題報告。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 15
一、研究緣起(提出問題)
大學畢業(yè)從事教學工作已經接近五個年頭了,學生們也從懵懂的一年級到擁有自己思想的五年級,可是,我的教學確進入到了一個迷茫的時期。一次一次的單元測試,一次一次的期末質量檢測,我所教的兩個班級成績相差越來越大,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曾經問過學校里有經驗的老教師,他告訴我這是正常的現象,兩個班總會有一個班成績差點?墒,我的差距不只是一點點。就拿五年級上冊的期末質量檢測來說吧,兩個班級的平均分相差11分之多,中位數相差也有8分之多,我認為這不是必然的現象,也不是一般的現象。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相信一定是教學工作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出現了問題。于是,我把我的注意力又拉回到了日常的教學中去,我發(fā)現我的教學工作并不細致,沒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安排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練習評價方式。不管是優(yōu)秀的學生還是理解力欠佳的學生我都用同一個作業(yè),同一個要求。讓一批孩子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了興趣,對自己在數學方面的發(fā)展失去了信心。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他認識到學生在個性與才能上存在差異,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于是我把我的目光投向分層教學這一即陌生又熟悉的名詞。
帶著我的疑惑我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中利用關鍵詞搜索方法搜索了從1979-xxxx年關于分層教學的所有研究一共832項,其中關于數學分層教學研究的有144項。通過對文獻的學習,我發(fā)現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對分層教學的研究都是比較廣泛的。在西方,分層教學的.雛形是1868年由美國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創(chuàng)立的“活動分團制”,又稱“彈性進度制”。在國內分層教學的思想當然是源于孔子關于“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國內奮戰(zhàn)在教育前線的老師和研究者們都對分層教學進行了嘗試。但是,筆者發(fā)現,一般的分層教學都在中學以及以上年級段中進行嘗試,很少有人在小學階段對孩子進行分層教學的研究。中國知識資源總庫--cnki系列數據庫中關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的研究只有9項。因此,我決定在借鑒和學習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大膽的將班內式分層教學嘗試于小學高年級段的教學中去。
二、研究內容
根據學生的各方面差異,研究如何將學生進行分層。
在教學設計中,研究如何進行分層目標的制定。
在課堂教學中,研究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在鞏固練習和作業(yè)布置及批改中,研究如何進行分層要求。
在日常數學評價中,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
三、研究目標
本次研究的目標是:通過對班內式分層教學的嘗試,研究班內分層教學對小學高年級段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難度的影響,并且考察分層教學能否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增加數學學習興趣,減低數學學習難度。
四、研究對象
溫州市星五小學五年級一班、二班一共96名學生。
五、研究教材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六年級上冊。
六、研究方法
本次小課題研究采取以行動研究法為主,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文獻研究法,以“分層教學”和“數學”為主題詞,多方搜集資料。學習他人關于分層教學的的經驗和知識,并且根據他們的參考文獻多方面搜集關于分層教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過程,使自己熟悉分層教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分層教學的基本理念。經驗總結法,通過對探索過程中的成功經驗進行全面的整理、提煉、歸納,并形成文字(論文等),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運用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實驗研究的經驗或成果,及時在教學中應用,建構“班內分層教學”的有效方式。行動研究有三個基本程序,一是計劃,二是實施,三是反思與評價,在教學過程和評價過程中及時的做到這三步。
七、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搜集相關的分層教學資料以及國內國外關于分層教學的研究成果和論文,進行理論學習,完成文獻綜述,明確分層教學的概念,以及他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制定、論證課題實施研究方案,申報課題。調查學生基本情況a、調查學生數學學習興趣;b、分析學生成績,做好家長和學生的思想工作。
2、實施階段:(20xx年4月-20xx年2月)
(1)、根據準備階段的理論學習和對學生的調查,將學生進行分層,并且做好學生和家長的思想工作。
(2)、繼續(xù)理論學習并且鉆研教材和課程目標,做到將學期的教學目標分層。
(3)、備課分層,在日常的教學備課中嘗試,將課時目標分層、課堂練習分層、學生作業(yè)分層布置、對學生分層輔導、評價。
(4)、在課題研究過程當中時刻進行理論學習,將他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分析,補充修改自己的教學過程。
(5)、每一節(jié)課時教學都做好反思和體會,記錄好學生的表現,及時總結教學的經驗和不足,以便自己改進教學方式。
(6)、每個單元教學內容結束之后,統計學生成績情況,分析學生的得失,與學生做好交流并且記錄學生們對于分層教學的感受。進行階段性反思與總結,深入研究,以指導下一階段的工作。
(7)、學期結束,及時做好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數學學習成績和數學學習難度的問卷調查,進行電腦統計利用教育統計學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整理資料,對有關資料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完成課題成果的總結,形成研究報告,提請主管部門進行結題驗收。
八、研究預期成果
1、通過這次小課題研究,希望能在教學上有所改進,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和數學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難度,拉近兩個班的數學學習成績。提高教師在數學教學方面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2、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及時的對研究進行反思和總結,形成案例、論文和讀書筆記等研究成果。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03-23
小學數學課題實施方案6篇03-23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6-02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7-09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06-02
小學課題研究實施方案07-24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15篇04-18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20篇04-25
小學課題實施方案(精選1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