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07 17:50:11 詩歌 我要投稿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那什么樣的詩歌才是經(jīng)典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代詩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精選20篇)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

          一、課題:

          古代詩歌五首

          二、教學目的:

          1. 學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

          1. 理解詩歌的意境。

          五、課時:

          2課時。

          六、課型:

          綜合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

          講讀-討論

          八、教具:

          九、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枯藤 昏鴉 天涯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ǘ┤昼娧葜v

          (三)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1.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 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四)學習《觀滄!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肥遣懿俚拿9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xiàn)。詩中洋溢著飽含的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ㄎ澹⿲W習《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5.總結:

          首聯(lián)兩句點題!扒嗌健碑斨副惫躺,在鎮(zhèn)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huán)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lián)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lián)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lián)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lián)由感受寫到思鄉(xiāng)。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涌動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xiāng)思,卻沒有一點凄涼之情。

          6. 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

         。ㄒ唬⿲W習《錢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nèi)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余首,數(shù)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

          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jīng)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lián)是分寫。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ǘ⿲W習《 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jīng)常行經(jīng)風景優(yōu)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5.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6.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第三課時

         。ㄒ唬⿲W習《天凈沙·秋思》

          1.解題:

          “天凈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凈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diào)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lián)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凈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布置作業(yè) :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二)課堂練習:

          閱讀

         。ㄒ唬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體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nèi)容的關系是

          4.本詩以 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 景,然后寫 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 。

         。ǘ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5.表現(xiàn)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xiàn)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xiàn)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樂府 體 四言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懷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3.最后兩句與詩的正文內(nèi)容的關系是 最后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內(nèi)容無直接關系 。

          4.本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先寫實景,然后寫虛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 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

          5.表現(xiàn)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xiàn)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xiàn)作者騎馬游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十、板書設計 :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 曹 操 東漢 四言樂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唐朝 五言律詩 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詩 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南宋 宋詞 夏夜出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元代 元曲 悲秋思鄉(xiāng)

          十一、課后小結:

          在教學過程 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四首詩歌。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這四首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提升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yǎng)。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感悟詩歌內(nèi)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觀滄海

          曹操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請學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歌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3)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播放課件和錄音

          三、詩歌賞析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zhì)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本詩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四、導入

          詩歌文體知識:四句是絕句,八句是律詩。詩句以寫景、敘事、抒情為主。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李白及背景見書中注釋。

          2.聽范讀,注意誦讀詩歌時的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聽一遍,跟讀兩遍,自讀兩遍)播放錄音

          六、詩歌賞析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楊花和子規(guī)的啼鳴。

          作用:

          (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guī)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寄:寄托、托付。與:給。

          “愁心”即作者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把“愁心”寄給明月是因為:

          (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xiāng)。

          (4)明月給人的感覺是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七、熟讀成誦

          《觀滄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地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二、朗讀詩歌

          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且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領讀兩遍,學生自由誦讀。

          播放錄音

          三、研讀賞析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3.學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四、導入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

          《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疤靸羯场笔乔泼。(多媒體顯示)播放音樂

          五、朗讀詩歌

          1.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2.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象,寫一篇描述性文字,內(nèi)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diào)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兩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展示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他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六、詩歌賞析

          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diào)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氛圍,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了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是為此作鋪墊。

          七、熟讀成誦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①了解詩詞有關知識。

          ②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塾懈星榈胤磸驼b讀并熟練地背誦。

         、軉l(fā)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課前準備

          唐詩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化的藝術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再搜集一些與之相關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積累。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觀滄海》、《次北固山下》、《錢塘湖春行》。

          A.觀滄海 曹操

          一、導入新課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統(tǒng)一了北方。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队^滄!氛潜闭鳛趸笟w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時寫的。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又當秋風蕭瑟之際,他的心情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他將自己宏偉的抱負、闊大的胸襟融會到詩歌里,借著大海的形象表現(xiàn)出來,使這首詩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成為一篇流傳至今的優(yōu)秀作品。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正音。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問題組]

         、偃娨阅膫字展開來寫的?

         、谶@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墼娭心男┰娋渥钅荏w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三、合作交流,討論明確

          學生分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明確:

          ①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谌妼懥巳龑右馑。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zhì)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四、品讀賞析

          學生談詩歌基調(diào)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B.次北固山下 王 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二、課文朗讀,感知內(nèi)容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僭姷乃穆(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谀男┰娋渲苯颖磉_了思鄉(xiāng)之情?

          三、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偈茁(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俺逼健庇譃椤敖骸弊麂亯|。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谖猜(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四、品讀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C.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一、導入新課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朗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正音,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①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谀木湓娬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三、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明確]

         、偈茁(lián):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jīng)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俺跗健,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chǎn)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凇白類酆䱷|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四、品讀賞析

          “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討論明確:

          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tài)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五、教師小結,布置作業(yè)

          背誦這三首詩。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

          D.西江月 辛棄疾

          一、回顧導入

          齊背前三首詩(可配上音樂)。

          我們讀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品味了王灣詩中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今天,我們再隨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去領略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辛棄疾,自號稼軒居士,長期的農(nóng)村閑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建立了較深的感情。他一直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同情民間疾苦,因而才寫出了這樣輕快活潑的農(nóng)村詞。了解這些,我們才能深刻體會到詞的妙處。

          二、朗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組:

         、龠@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诒磉_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三、合作探究,討論明確:

          a. 上片:寫景。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笑談著今年的豐收。

          下片:避雨。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邊。(學生自己表述上述內(nèi)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這首詞描寫了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四、品讀賞析

         、僭~人為什么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②“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厶骄窟@首詞的意趣。

          討論明確:

         、佟跋s鳴”可見天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

         、谝剐杏辏獙ふ冶苡曛,避雨之處“忽見”,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興?是喜出望外。

         、凵掀瑢懢吧鋵嵤呛嫱,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

          E.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一、導入新課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二、朗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掃清文字障礙

          2、學生自由朗讀,初步感知

          三、體驗反思

          學生閉目,隨著老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nèi)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濃重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簡筆畫,加深思考。

          四、品讀賞析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確:

          作品中前三行全寫景,人物未出場,但每一個景物細節(jié)都意味著他的存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緊緊扣著“情”;古道,是他的行經(jīng)路;瘦馬,是他所騎;而西風,也正吹在他身上,透著一種悲涼。僅僅28個字,一個長期漂流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就這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文字不多,然而思鄉(xiāng)之情卻綿綿柔長,纏繞在讀者心頭。

          五、學生配樂朗讀

          六、拓展延伸

          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可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七、延伸作業(yè)

          ①將搜集的詩歌抄寫下來,增加積累。

         、谡归_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下節(jié)課交流。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表達技巧的作用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鑒賞古代詩歌技巧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古代詩歌的情感和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表達技巧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

          【教學過程】

          一、考標解讀

          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的“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的具體要求:

          (一)、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主要是針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要求從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這三個方面進行鑒賞。

         。ǘ⒃u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主要是從作品形象入手,對其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進行整體把握和評價。

          二、知識要點

          概念:表達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意境、表達思想感情時所采取的表現(xiàn)手法,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現(xiàn)手法:

         。1)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多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2)在表現(xiàn)手法上:比興、對比襯托、象征、虛實結合、動靜相映等

          3、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襯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4、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鑒賞示例:直接抒情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ǚ治觯涸娋溟_門見山,直敘登上高臺后,“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愴涼意境,這意境引發(fā)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

          鑒賞示例:間接抒情(寓情與景或物)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分析: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鑒賞示例:間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凄凄滿別情。

          (分析:作者借“原上草”的頑強抗爭,盡情發(fā)出對自然規(guī)律不可抗拒的感嘆。)

          鑒賞示例:間接抒情(樂景寫哀情)

          蜀相

          杜甫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絕句

          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ǚ治觯阂援愢l(xiāng)春色的美好,反襯自己思歸的傷感。)

          鑒賞示例:間接抒情(托物言志)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ǚ治觯和ㄟ^集中描寫梅花在風雨侵襲之中,仍能卓爾不群的風骨,表達了詞人不同流合污,雖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貴精神。)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ǚ治觯阂悦纷杂,托梅言志,表現(xiàn)了詩人要像梅花那樣的高潔、淡雅。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ǚ治觯捍嗽娒鑼懘渲衿剖,經(jīng)受惡劣艱險而始終堅強不屈的形象,這正是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不茍流俗性格的生動寫照。)

          寫作技巧:虛實結合;比喻、象征、夸張;烘托;用典;聯(lián)想和想象。

          鑒賞示例表達技巧之虛實結合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前兩句實寫,后兩句虛寫)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ǚ治觯何醇半x別卻先虛寫,別后重逢的溫馨情景,難舍難分之情,便溢于言表。)

          又如:“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想象別后夢醒他鄉(xiāng)的凄涼之境。使人更覺離別的不忍和無奈。

          鑒賞示例表達技巧之比喻、象征、夸張等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ǚ治觯涸绱盒氯~萌發(fā),詩人在一陣驚喜中忽發(fā)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雙靈巧的手,擺弄那富有靈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細葉的吧!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了,情感更濃郁了。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又如: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ǚ治觯罕驹娺\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詠物言志。表面上寫石灰,實際上寫人、寫自己。將物性與人格巧妙地融為一體,形象地表達了自己以石灰為榜樣的高尚情操。)

          鑒賞示例表達技巧之比喻、象征、夸張等

          如“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李白《俠客行》)

          以五岳為輕來夸張俠客然諾之重;

          “輕言托朋友,面對九凝峰!(李白《箜篌謠》)

          用山峰來夸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

          鑒賞示例表達技巧之烘托

          如《陌上!分薪琛靶姓摺薄吧倌辍钡鹊姆磻獊砗嫱星亓_敷驚人的美貌:

          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

          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物凄涼、孤獨、悲傷的心情。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鑒賞示例表達技巧之用典(使語言精煉,內(nèi)容豐富。)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懷古詩。作者通過贊頌楚霸王項羽的英雄氣概,譴責了宋王朝倉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為;簡潔而有意味,頗顯豪氣。)

          三、鞏固練習

          一)、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藝術手法。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答: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答:

         。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四首》)

          答:

          (二)、閱讀李白的《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回答問題

          問: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ㄈ、閱讀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回答問題

          問:“寸草心”、“三春暉”分別比喻什么?說明了什么?

          答:

         。ㄋ模、讀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被卮饐栴}

          問:這首詩是怎樣敘事抒情的?

          答:

         。ㄎ澹、閱讀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被卮饐栴}

          問:詩中不作一句議論卻是怎樣懷古的?

          答:

         。、閱讀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被卮饐栴}

          問:作者是采用何種表達方式來贊美春天的?

          答:

         。ㄆ撸㈤喿x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被卮饐栴}

          問:詩的后兩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來描寫黃河?

          答:

         。ò耍、

          問:詩的第一、二句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

         。ň牛、閱讀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被卮饐栴}

          問:詩在前兩句實寫的基礎上,后兩句又采用了怎樣的寫法?

          答: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學習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3、學會比較閱讀,積累一定量的詩歌,能分析文中“比興”的用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把握文中對比和“比興”手法的運用

          2、理清詩歌的層次,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背誦《湘夫人》導入新課

          二、結合之前的詩歌學習,歸納鑒賞詩歌的一般步驟。

          1、讀懂大意;

          2、知人論詩;

          3、領悟情感;

          4、賞析技巧

          三、欣賞詩歌

         。ㄒ唬┳x懂大意

          明確體裁、讀準字音、把握節(jié)奏

          1、讀懂大意之體裁:聯(lián)想比較學過的詩歌體裁和樂府古詩

          《行路難》是樂府雜曲,本為漢代歌謠,晉人袁山松改變其音調(diào),創(chuàng)制新詞,流行一時。鮑照《擬行路難》共十八首,歌詠人生的種種憂患,寄寓悲憤。本文是第四首。

          2、讀懂大意之讀音、節(jié)奏;

          3、同位合作,根據(jù)大意試背誦

         。ǘ┲苏撛

          1、就全詩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某句詩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朗讀體現(xiàn)自己的理解。

          2、示范誦讀,引出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詩歌鑒賞方法。

          ①交流有關鮑照的生平經(jīng)歷和寫詩的背景

          補充時代背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門閥制度,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門閥制度阻塞了寒士的進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懷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學作品中,就成為這個時期文學的一個特色。

          ②領悟詩歌主旨:

          詩人的人生之路難嗎?是怎樣的難?

          鐘嶸《詩品》說鮑照“才秀人微,取湮當代”,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ㄈ╊I悟情感

          1、領悟作者的劇烈情感變化,把握詩人情感變化的過程

          問題探究:詩人認命不認命?

          結論:處在“認命”與“不認命”的矛盾中。先似乎“認命”了,后又似乎“不認命”,最后似乎還是“認命”了。

          2、具體品味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矛盾的思想情感的?

         、俚谝欢溆昧耸裁幢憩F(xiàn)手法?說明了什么道理?

          明確:運用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詩人拈出瀉水流淌這一自然現(xiàn)象作為比興,引出對社會人生的無限感慨。說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也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作者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作者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這里只是表面上認命了,實是對不公平社會發(fā)出憤怒的控訴。

         、邸〉谖、六句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明確:以非常精練的筆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詩人悲愴難抑的情態(tài)。(提示:酌酒原為排遣愁緒,然而滿懷郁結的悲愁豈是區(qū)區(qū)杯酒能驅(qū)散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平添的幾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瀾,詩人趁著酒意擊節(jié)高歌,唱起了悲愴的《行路難》,將一腔悲憤傾瀉出來。長歌當哭,這是何等悲烈景況。讀者從這舉杯驅(qū)愁卻大放悲聲的情節(jié)中,亦可想見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堋〉谄摺司鋵懗隽耸裁锤星?

          明確:第七句是對前面幾句的總結,詩人對那驅(qū)不散的愁苦,實系于對世事的感慨,心并非無知無覺的木石,理的勸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問的句式,沖決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表達了詩人的抗爭。第八句表達的是作者心中的無奈,“豈無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兩句構成了一種鮮明的對照,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況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總結:

          乍讀之下,似乎詩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現(xiàn)實。其實,他是用反嘲的筆法來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地,豈是平的?瀉水于地,難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下不同的地勢而流向各方嗎?一個人的遭際如何,猶如瀉水置地,不是也被出身的貴賤、家庭社會地位的高低所決定了嗎!

          “瀉水”四句言不當愁;接下去寫借酒澆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滿懷的悲愁豈是區(qū)區(qū)杯酒能驅(qū)散的?詩人擊節(jié)高歌唱起了凄愴的《行路難》。面對著如此不合理的現(xiàn)實,詩人“心非木石豈無感”?理的勸慰、酒的麻醉,難道就能使心如槁木嗎?當然不能。全詩的感情在這句達到高潮。緊接著卻是一個急轉直下:“吞聲躑躅不敢言。”詩情的跌宕,將詩人忍辱負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狀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四)賞析技巧

          概括本詩的寫作風格:此詩的語言近似口語,明白曉暢。詩歌的情感時而壓抑,時而奔放,將復雜的心理歷程表現(xiàn)的曲折婉轉。

          四、拓展:讀出搜集的一些懷才不遇的文人的詩詞,體會他們對待人生之路的艱難有怎樣不同的態(tài)度。

          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蘇軾《定風波》——一蓑煙雨任平生

          《念奴嬌赤壁懷古》——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王勃《滕王閣序》——孟嘗高潔,空懷報國之心;阮藉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五、總結全文

          個人的命運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千百年來,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無望,“英雄無用武之地”!榜T唐易老,李廣難封”,這是千古的悲愴。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在了一個可以自由施展才華的大好時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們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德美才秀”的人,我們的時代,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板書設計】

          擬行路難鮑照

          認命——不認命——認命

          ︱︱︱

          抨擊悲憤無奈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拍茏x會寫“碣、澹、竦峙、蕭瑟”等生字詞。

         、评斫狻⒎e累“澹澹、竦峙、蕭瑟、聽取、別枝、若、次、以、見”等文言詞匯。

         、橇私夤糯姼梵w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葴蚀_朗讀并默寫。

          2、能力目標:

          ⑴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yǎng)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yǎng)。

         、屏私庠姼枨榫敖蝗诘奶攸c,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场⒌掠繕耍

          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

          【教學方法】

         。、朗讀法:

          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nèi)涵,品出詩的情味。

         。、聯(lián)想、想像法:

          這五首詩語言優(yōu)美、精練,內(nèi)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討論、點撥法:

          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范朗讀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觀滄!,感受詩中洋溢著的飽滿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王灣《次北固山下》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牧私鉅N爛文學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

         。、解題: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沒有聯(lián)系。

         。、誦讀:

         、欧配浺簦寣W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投影:

          碣石(jié)澹(dàn)竦峙(sǒngzhì)蕭瑟(sè)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平處熉暻椴⒚錁贩蹲x,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侵该麑W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研習詩歌:

         、艑W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

          投影: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xiàn)于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

          ⑵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俳處熤v解: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海所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寫從碣石山往下看滄海的情形,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萬頃,一望無垠,只有腳下的山島高高地聳立在海心。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接著山島寫草木,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展現(xiàn)了大海波瀾壯闊的氣勢,“涌”字用得尤其出色。從描寫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②學生合作探究: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繪制大海形象的?

          教師點撥: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叭赵轮小彼木鋵懘蠛#锰搶,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

          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學生自由誦讀并背誦全詩。

          三、研讀《次北固山下》

         。、解題: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次,這里是停泊的意思。

         。、誦讀:

         、欧配浺簦寣W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⑵教師領讀兩篇,學生自由誦讀。

         。、研習詩歌:

         、攀杞庠娋洌

          客路,指旅途。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行舟”相對應。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書,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

         、普w把握:

          問:

         、僭娙舜丝淘诖希翱吐贰痹谇嗌街,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凇俺逼絻砂堕,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蹫槭裁丛娙送蝗幌氲揭囊环饧視?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龠@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谠谔鞂⒚魑疵髦畷r,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俺逼健币徽Z,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塾捎谛履陙淼,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xiāng),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給他傳遞家書。

          ⑶名句賞析: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叭丈鷼堃埂薄按喝肱f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一些。

         。、學生練習背誦全詩。

          四、課堂練習

          投影:

         。薄⑽膶W常識填空:

         、拧队^滄海》一詩選自,作者,字,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見稱。他與其子、合稱為“三曹”。

          ⑵《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次”意為,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

         。病⒏鶕(jù)課文填空:

         、湃赵轮,若出其中;,。

         、,江春入舊年。

          ⑶,風正一帆懸。

         。、下面的譯句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a、日月的運轉,就像從海中升起;星漢的明亮就像從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運行,星漢好像在海里照耀。

         。恪⑷赵滦浅降倪\行與燦爛,都好像出于滄海之中。

         。、日月星辰的運行與燦爛,假如都能出于滄海之中。

          〖參考答案〗

         。、⑴《樂府詩集》曹操孟德東漢末年慷慨悲壯曹丕曹植

         、仆2赐鯙

         。、⑴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⑵海日生殘夜

         、浅逼絻砂堕

         。场ⅲ

          五、布置作業(yè)

         。、默寫詩歌《觀滄!泛汀洞伪惫躺较隆。

         。病⒄b讀其余三首詩歌,結合注釋疏通詩意。

          3、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題(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飽覽西湖早春景色,學習辛棄疾《西江月》,體會側面點染的烘托美;學習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感悟寄情于物的藝術匠心。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題(二)中三組詩句的出處:

         。、李白《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風吹”句寫仲春之景)

          2、李煜《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保ā傲只ā本鋵懩捍褐埃

         。场㈥懹巍恫匪阕釉伱贰罚骸绑A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保ā盁o意”句寫初春)

          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指名學生適當點評詩歌。

          二、研究《錢塘湖春行》

          1、解題:

         。ǘ嗝襟w顯行)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跺X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誦讀:

          ⑴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聽準字音、節(jié)奏,體會語言的緩急。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jié)拍有××/××/××/×,××/××/×/××。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誦讀時,每拍的后一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一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diào)。

         、茖W生自由朗讀。依據(jù)注釋疏通詩意,整體感知。

          教師點撥:全詩分兩部分,前者寫到湖邊,后者專寫湖東,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終,描寫的景物渾然一體,構成完整的形象。

         。场⒅v講問問,探究詩的意境。

          問:

         、沤y(tǒng)讀全詩,從中歸結出詩人的游蹤。

         、莆覀冋f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恰八娉跗健睂懙氖窃鯓拥木跋?為什么說“云腳低”?

         、取皫滋幵琥L”有什么含義?為什么“爭暖樹”?燕子啄泥銜草、營建新巢,從中能見出什么?

         、傻谖濉⒘鋵懥耸裁?為什么說“亂花迷眼”?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淺草有什么用意?

          ⑹最后兩句是怎樣結住全詩的?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點撥、明確:

         、旁娨浴肮律剿隆逼穑浴鞍咨车獭苯K,即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⑵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⑶“水面初平云腳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輪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寫春水新漲,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的景象!霸颇_低”指白云重疊,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腳,有下垂義。

         、日f“幾處”,可見不是“處處”;說“誰家”,可見不是“家家”。因為還是初春季節(jié)。這里的“早”和“新”在意義上互相生發(fā),把鶯和燕聯(lián)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因為是“早鶯”,所以搶著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悅。

          ⑸第五、六句寫了花草。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行”字。草初生,故“淺”,也是早生景象;“沒蹄”,也是暗切“行”字。

          ⑹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結: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至。開頭寫“湖平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础W生練習背誦。

          三、研習《西江月》

          1、解題:(多媒體顯示)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diào)。其實并無根據(jù),但習慣如此。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diào)。讀雙調(diào)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片、下片或上闕、下闕)之間的聯(lián)系。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跟當政的投降派發(fā)生矛盾,曾兩次罷官。這首詞是他罷官后隱居上饒帶湖期間寫的。

          2、教師領讀,學生體會輕松活潑的情調(diào)。

         。、品析探究詞作的情趣。

          問:

         、艔氖裁吹胤侥芸闯鲈~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這時是什么季節(jié)?“說豐年”的是誰?用自己的話敘述上片的。

         、葡缕婚_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兩三點雨山前”對驟雨將至的信號,詞人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嗎?詞作中表現(xiàn)出的詞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展開豐富的想像,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下片。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⑴天氣有變化:開始有清風、明月,后來烏云四合,下了幾滴雨,又從詞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趨勢。

          從蟬鳴可見,從“說豐年”可知,是豐收在望之時,即盛夏;又,雨是驟雨,也是盛夏時有的。

          詞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還有三三兩兩出來納涼的村民。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納涼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

          ⑵這意味著天空已布滿烏云,僅天邊尚余幾顆星。從“舊時”二字可知詞人對這條路是熟悉的。因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現(xiàn)詞人的驚喜心情。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驟雨將至,詞人急忙轉過溪頭看到曾經(jīng)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

          小結:凡雙調(diào)的詞,重點大多在下片。這首詞也是如此:上片寫月明之景表達輕松、喜悅的心情,其實只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本意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趣只有身歷其境的人才能體會到。

          詞中“忽見”二字集中表達了詞人喜出望外之情。是“煉字”的匠心所在。

          4、《西江月》為了平仄的協(xié)調(diào)、押韻的方便、對偶的工整和突出某些詞語,篇中某些句子的詞序有所調(diào)動;同時,為了語句的凝練,中間也有所省略,請把它補出來。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半夜,明月(照射)別枝,烏鵲驚(棲)(不定),清風(吹送)蟬鳴(聲)。稻花香里,(陣陣)蛙聲(連成)一片,(有如)(預)說豐年。七八顆星(掛于)天外,兩三點雨(落在)山前。(趕)路轉(到)溪頭,忽見社林邊舊時茅店。

         。怠⒈痴b詞作。

          四、指導自讀《天凈沙秋思》

         。、解題:(多媒體顯示)

         。、馬致遠,號東籬,元代著名散曲家。他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所作雜劇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黃粱夢》等15種。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2、《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補充解釋:

         、殴诺,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茢嗄c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像,寫一般描述性文字,不要增刪,順序可調(diào)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二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拿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4、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diào)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次(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晴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系為此作鋪墊。

         。怠⒈痴b這首小令。熟背讀歌五首,依學習小組進行競賽。(提示:可從熟練程度、感情的把握以及語氣節(jié)奏等方面評議優(yōu)勝組)

          五、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文學常識填空:

          ⑴《錢塘湖春行》一詩選自,作者,字,晚號,唐代詩人。

          ⑵《西江月》一詞選自,作者,字,號,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與并稱為“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

          ⑶《天凈沙秋思》體裁為,作者,元代著名戲曲作家。

         、任覈糯煌瑲v史時期常常衍生一種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請寫出不同朝代的此種文學體裁。

          漢代唐代宋代。

          元代明清。

         。、下列朗讀節(jié)奏不正確的是()

         。、幾處/早鶯/爭暖/樹

          b、稻花香里/說/豐年

         。恪嗄c人/在天涯

         。、海日/生/殘夜

          3、按原文默寫:

         、拧队^滄海》中表現(xiàn)詩人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⑵《天凈沙秋思》中勾勒整個畫面背景的句子是。

         、恰跺X塘湖春行》中構成對仗的詩句是。

         。、五首詩歌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請簡要說出理由。

          〖參考答案〗

         。薄ⅱ拧栋资祥L慶集》白居易樂天香山居士

         、啤都谲庨L短句》辛棄疾幼安稼軒蘇軾

         、切×铖R致遠

          ⑷賦詩詞曲小說

         。、a

         。常湃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⑵夕陽西下

         、莵y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略

          六、課常小結

          隨著二十世紀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國人開起寶馬,穿起皮爾卡丹,用起摩托羅拉……西方國家的意識已從消費滲透到我們文化中,“酷”“帥”成了我們青少年的口頭語,但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卻在碰撞中被冷落。五千年的文明衍生的無比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根,是流淌在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血液中的特質(zhì)。經(jīng)常讀讀這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美詩篇,它會帶給我們無比美妙的愉悅,會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

          七、布置作業(yè)

         。、閱讀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回答文后問題:

         、盘羁眨

          《西江月》從體裁上看是一首詞,詞因句子長短不齊又叫。這首詞用空行分為兩段,這兩段分別叫做、。詞中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時的氣象的句子是。

         、埔、二兩句中“別枝”作什么解釋?“驚”和“鳴”是否分別專寫“鵲”和“蟬”?

         、菫椤芭f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劃出正確的朗讀節(jié)奏并翻譯。

         、刃翖壖惨剐悬S沙道中時天氣有什么變化?《西江月》所表達的是一種愉悅的心境,當時作者正罷職閑居,是什么使作者產(chǎn)生了這種心境?

         。、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在藝術上沒有虛詞,沒有關聯(lián)詞語,卻用了一連串的意象,疊加成一幅山水人物畫。比較閱讀白樸的《天凈沙秋》“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闭埬銖脑~類使用、意象、創(chuàng)設的意境幾個角度,寫出兩首曲子的相同點。

          〖參考答案〗

         。薄ⅱ砰L短句上闕(片)下闕(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⑵另一個樹枝;不是專寫,而是說“鵲”“蟬”都是既“驚”又“鳴”的。

          ⑶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翻譯略。

         、绕鸪踉旅魈烨纾髞頌踉企E起,陣雨將至。是清新、歡躍、生機勃勃的農(nóng)村風光和稻花飄香、令人喜悅的豐收景象,使辛棄疾產(chǎn)生了愉悅的心境。

         。、兩首曲子都使用了大量名詞,通過名詞疊加,把豐富的想像材料切換成一幅幅畫面,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幅美麗的山水人物畫。(抓關鍵詞,抓大意即可)

          【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灣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棄疾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活動與探究】

         。、召開一次詩歌賞析會:

          詩歌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和藝術的意境,給讀者留下了創(chuàng)造的空間,所以對詩歌的探究是無止境的,同學們可從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層次上,說出自己對某首詩的最深刻的感受,在交流中,提高賞析能力。

         。病⑴e辦一次配樂詩朗誦活動,讓學生自選音樂,配樂朗誦這幾首詩,師生共同對所選音樂及朗誦水平做出評價。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解決詩歌鑒賞過程中的困惑,了解詩歌的特點,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提高鑒賞的水平。

          教學重點難點:

          找到鑒賞詩歌的最佳角度和具體突破口,總結鑒賞詩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

          教學設想:

          討論法、比較法。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從小學到高中,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篇。從上古的民歌總集《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元曲,包羅萬象,美不勝收?梢哉f,我們已初步識得了中華民族文化寶庫里最璀璨的明珠。不過,據(jù)我所知,有許多同學對于如何鑒賞古代詩歌的美妙之處,如何評價“明珠”的真正價值還是比較茫然的。那么,如何才能準確的理解和把握好一首古詩的內(nèi)容呢?如何才能真正領會古詩中那優(yōu)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藝術手法,從而不斷提高我們對古詩的認識和鑒賞水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討論、研究以下這個問題。

          (解說:高中生雖然學習甚至背誦了不少古詩,但面對一首從未學過的古詩時,鑒賞仍無從下手,或有時分析不到點子上,為解決這個問題,特將“鑒賞、分析的方法”作為重點提出來。)

          二、教師提問,學生發(fā)表自己的體會。

          問:同學們在古詩鑒賞方面存在著哪些困惑與問題?(學生各自發(fā)言,談自己學習、鑒賞詩歌的體會與困惑)。

          明確:總結整理一下大家的體會,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ㄒ唬┳x不懂詩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體會不出作者要抒發(fā)的感情,把握不準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鑒賞詩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適的角度。

          (三)有時隱約有點感覺,但表達不出來、或表達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寫不出來)

         。ń庹f:問題從學生的學習實踐中來,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與收獲。也使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問題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分析、討論

          解決“讀不懂詩歌”的問題,“讀不懂”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不懂得所寫的景物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詞運用與詩人感情的對應關系。

          1、先分析第一層次的問題

         、俪鍪纠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后兩句寫了“孤帆”、“遠影”、“長江”、“天際”等,構成了一個充滿情感的景象:隨著孤帆成為遠影,隱沒在長江的天際盡頭時,詩人的心也隨著長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從“象”看是“景”,但其“意”則是別情。這首詩的意義如果不是依托這些景(意象)是難以表達的:“景”中蘊涵著作者的情,這些景又如此地與某種感情相契和、相對應。

          出示馬致遠《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從這首詩的“意象”中,也不難體會到與之對應的作者的內(nèi)心情緒吧!(學生分析、回答)。

         、谛〗Y:以上分析告訴我們,在詩歌中,常常有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來表達詩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和體驗。也就是說,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對應規(guī)律。正如我們在許多詩歌中看到的,“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著生命的短暫和對于死亡的焦慮!傍B”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與婚嫁有關,如《詩經(jīng)》中“關關睢鳩,在河之洲”;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薄坝辍钡囊庀笸碗x情別緒有關。更普遍的是“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xiāng)、懷念親人有關。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杜甫)“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等等,不勝枚舉。了解這些典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有很大的幫助。

          出示“對應關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陽、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暫,對死亡的焦慮。鳥——男女戀情與婚嫁。

          雨————離情別緒。

          月———思鄉(xiāng)、懷念親人。

          楊柳———依依不舍、惜別。

          雁——書信、思念之情。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境”了:作家的主觀情思與客觀的景物相交融時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它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孤帆遠影碧空盡”還是“枯藤老樹昏鴉”,無論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边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都是情景交融的結果。情思由于物化而得到了表現(xiàn),景物也由于情思的洗禮而獲得了生命。

         。ń庹f:了解了景與情的對應特點,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從實境中探尋虛境,從景物中體驗對應的情思。)

         、蹖W生練習

          李白《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請鑒賞這首詩,(學生體會、討論)

          明確:詩中所寫的是山、水、帆、日四種景物。但這些景物都飽含著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青山、碧水、孤帆、遠日都是詩人眼中的意象,構成了天門山中斷楚江,青山相對,碧水奔騰,遠日映照的雄偉奇特的意境,這正和詩人那氣勢浩蕩的胸襟和激越熾熱的情懷相契合。

          2、“讀不懂詩歌”的第二個層次,是不懂得字詞在詩中的豐富含義,對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體會。換句話說,不懂得詩人對某些關鍵字詞的選擇和安排與其所傳之情的對應性。

         、俪鍪就醢彩恫创现蕖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要讀懂這首詩,首先要關注那個“又”字,詩人為何要用這個“又”字呢?經(jīng)琢磨字義,又,“再一次,”“多次”“總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再仔細琢磨“何時”“還”這幾個字,這個“又”字的意蘊就非常明確了,春風吹綠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詩人在這如畫的春天里,心頭泛起的是更深的思歸之情,感嘆時光流轉,而自己歸家無期。

         、诔鍪驹 缎袑m》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頭”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詞語意義外,還可注意推敲“紅”的深層含義:在寥落的古行宮中,在一群已白頭的,憔悴的老宮女旁,一叢花卻開得紅火熱烈,讓人于時世變遷的滄桑之外,體會到一種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無論是顯赫一時的玄宗還是屈辱的宮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規(guī)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間,而茍活于世的宮女也將走完人生的歷程,只有紅花還在年復一年地開放。人的生命短暫,而自然的萬物如紅花、行宮依然存在)。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ń庹f:通過具體的詩歌作品,講、練、思結合,使學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與思維規(guī)律的把握上有比較扎實的認識與收獲。)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學習、討論、練習,初步了解到了鑒賞詩歌的意境的幾種思維角度與具體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來突破另外兩個難關:如何鑒賞詩歌的藝術手法,如何將自己心里的感覺用語言明確、恰當?shù)乇磉_出來。

          二、了解一下詩歌的藝術特點,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般原理與規(guī)律。

          1、請學生回答詩歌的一般特點,明確:抒情性、間接性、空白性、跳躍性、整體性。

          2、分析討論詩歌的空白性與補白性。

          ①出示五條線相交叉而形成的五角星,說明五條線組合成五角星——整體大于部分之合。而這種“組合“有賴于我們的聯(lián)想與補白。

         、诔鍪抉R致遠《秋思》(見前)這首小詩一共寫了十二個意象。

          1、枯藤,2、老樹,3、昏鴉,4、小橋,5、流水,6、人家,7、古道,8、西風,9、瘦馬,10、夕陽,11、斷腸人,12、天涯。要注意這些意象所展示的獨特而豐富的情緒色彩。詩的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三個意象構成一種衰敗、凄涼的景象;第二句的“小橋”、“流水”、“人家”組成一幅離世索居的圖景,表現(xiàn)出了孤寂的環(huán)境;第三句“古道”、“西風”、“瘦馬”襯托一個浪跡天涯的人影,表現(xiàn)出一個漂泊者的形象;第四句“夕陽西下”又是美景隕落的暗示,表現(xiàn)出傷悼的心緒;最后一句“斷腸人在天涯”表明游子的遠離,表現(xiàn)出懷戀的感情——這各種意象在作品中合成為一個冷寂的世界,一個凄苦、悲涼的情緒氛圍。這時我們注意的不再是諸如“枯藤、老樹、昏鴉”這樣一些孤立的具體的形象,感受到的也不僅是作者“凄惶、孤寂、漂泊”一類的單純的情緒,而是一個難以言說的,廣闊深遠的畫面,一種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彌漫的氛圍。

          學生自行體會、引申、聯(lián)想、合成。

         。ń庹f:詩人們筆下的景物,是必須從整體上去感受才能把握蘊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分析鑒賞一是要完成從個體到整體的聯(lián)想與想象過程,而這恰是許多學生的薄弱之處。)

         、鄢鍪纠畎住丢氉赐ど健放c柳宗元的《江雪》

          李白《獨坐敬亭山》柳宗元《江雪》

          眾鳥高飛盡,千山鳥飛絕,

          孤云獨去閑。萬徑人蹤滅。

          相看兩不厭,孤舟蓑笠翁,

          只有敬亭山。獨釣寒江雪。

          明確:通過咀嚼字詞,分析意象,得出:李詩詩意——何必去艷羨高飛的眾鳥,又何必去企慕獨去的閑云,我們不也可以指到屬于自己的“敬亭山”,因“相看兩不厭”而得到安詳,變成永恒么?——其實不必去刻意尋覓,它就在我的面前,就在我的心里。

          柳詩詩意——與李詩題材相似相通,意味卻完全不同:在嚴酷孤寂的環(huán)境中不但沒有感到孤獨不安,反而襯托出詩人一種高貴和尊嚴的大無畏氣概,所謂是非、得失、榮辱、沉浮已經(jīng)不再能困擾這位飽經(jīng)人世滄桑的詩人,千山也因他而靜,萬徑也因他而寂,天地以及周遭一切仿佛都已被詩人那種從容淡定的精神懾服,并因此也顯現(xiàn)那么莊嚴肅穆。

         、艹鍪尽断餐獾诒R綸見宿》(司空曙)

          靜夜四無鄰,荒居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以我獨沉久,愧君相見頻。平生自有分,況是蔡家親。

          韋蘇州曰:窗里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yōu)。

         。ㄒ唬┱堈f出三人詩句在寫法上的相同點。

         。ǘ┰u者認為三人的詩句“司空為優(yōu)”請分析“優(yōu)”在何處。

          明確:相同點:“同一機杼”三人的構思布局相同,內(nèi)容上都是將自然的景物“黃葉”、“秋”與人之將老“白頭”、“老”關連起來,形成一種對應、類比關系;形式上都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表達出一種“悲秋”、“悲遲暮”、“悲人生短暫”的感傷!八究諡閮(yōu)”優(yōu)在寫景直接客觀,不用“將老”、“已秋”、“……日”、“……時”作提示交代,而將具有“秋”、“老”的特征意義的詞語直接組合在一起,拓展了意境,本來已處深秋的“黃葉”還處于“雨”中,更顯凄楚無助;人已“白頭”卻又在燈下獨坐,更見其悲愴與惆悵。煉字精當,讓讀者自然而然地將“景”與“情”聯(lián)系起來,引發(fā)深刻的聯(lián)想與感慨,表面客觀冷靜,不動聲色,內(nèi)里卻蘊含豐富,深沉動人。這種“藏”與“含蓄蘊藉”的韻味,正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傳統(tǒng)精華。相較之下,另二首則不夠含蓄,有“直白”之嫌。

          3、解決最后一個問題:對詩歌的意境、手法已能意會,但不會用現(xiàn)代的、自己的語言轉述、表達。

         、俪鍪荆航l(xiāng)故人偶聚客舍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枝驚暗鵲,露草泣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問題:這首詩第四句中的“疑”字,第八句中的“畏”字含意頗豐,請結合詩的意思作簡要分析。

         、诜椒ǎ菏紫认雀鶕(jù)所指詞語分大類:“疑”、“畏”均是表現(xiàn)心理活動的詞(而不是敘述描寫景物的詞)。其次:根據(jù)題目,詩意具體分析:“疑”表現(xiàn)了詩人對與友人“偶聚”的不相信,懷疑自己身處夢中,可見是“驚喜過望”、“出乎意料”的感情,側面表達了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平日里常在夢中見到朋友,思念至深,以致現(xiàn)實中會聚了也不敢相信是真的!拔贰弊直磉_了歡聚時的喜悅,又恨短的復雜心情,由于相聚機會難得,相談暢飲甚歡,以致生怕拂曉的鐘聲響起,天亮就要分手的那一刻的到來,寫出了朋友間難舍難分的依戀和擔心天亮不得不分,企盼夜長無涯又知其不可的傷感無奈之情。

          ③總結:對詩歌鑒賞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我們應當明確,鑒賞要心中有“數(shù)”:既要注意到詩歌內(nèi)容與表現(xiàn)的特點,又要細致認真地分析每一首具體詩歌中的景物與字詞的選用,同時要盡量占有大量的詞匯(近義詞)和專用術語,以便在鑒賞中加以準確地選擇和運用。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8

          一、詩歌常識

          (一)古詩的分類

          古典詩歌有古體詩(又名古詩、古風)、近體詩(又名今體詩、格律詩)、詞(又名詩余、長短句、曲詞、曲子詞)、曲等幾種不同形式。

          古體詩就是古代的自由詩,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數(shù)不定(指雜言),不講對仗,押韻自由等。它有四言古詩(最早出現(xiàn)于《詩經(jīng)》)、五言古詩(成熟于漢,如《古詩十九首》)、七言古詩(成熟于唐代,如《長恨歌》)、樂府詩(標題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稱,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它有絕句和律詩兩種類型,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詞鼎盛于宋代,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nèi))、中調(diào)(59—90字內(nèi))和長調(diào)(91字以上)三種形式。詞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韻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雜劇兩種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數(shù)(又名“套曲”)兩種形式。

         。ǘ┰、詞、曲的有關知識

          ①古體詩和近體詩

          古體詩和近體詩是從詩的音律角度來劃分的。二者的主要區(qū)別是:近體詩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shù)、聲韻、對仗等方面都有嚴格規(guī)定的格律詩,古體詩則不講格律,唐代以前的詩歌都是古體詩。

         、诼稍姾徒^句(又叫截句)

          律詩和絕句的區(qū)別主要在句數(shù)上。絕句只有四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律詩共八句,一二兩句為首聯(lián),三四兩句為頷聯(lián),五六兩句為頸聯(lián),七八兩句為尾聯(lián)。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仗,可不對仗,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都有平仄聲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詩為排律。

          ③歌、行、引

          古代詩歌體裁,三者無嚴格區(qū)別。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軜犯托聵犯

          樂府,本是漢武帝時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后來成為詩體的名稱。漢、魏、南北朝樂府官署采集和創(chuàng)作的樂歌,簡稱為樂府。新樂府創(chuàng)于初唐。初唐詩人寫樂府詩,除沿用漢魏六朝樂府舊題外,有少數(shù)詩人另立新題,已與原聲韻不同,故稱新樂府,到白居易確定了新樂府的名稱。

         、蓊}目和詞牌

          題目和詞牌的區(qū)別: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曲調(diào)名稱。如《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念奴嬌”是詞牌,“赤壁懷古”是題目,揭示該詞是一首抒懷詞,地點是“赤壁”。詞必須有詞牌,但不一定有題目。分成兩段的詞上段稱為“上闕”(或“上片”),下段稱為“下闕”(或“下片”)(“闕”是樂曲終了的意思)。

          ⑥散曲

          散曲是宋元時代興起的,由詞蛻化出來的一種和樂演奏的歌曲。體式和詞相近而比詞自由,可以在字數(shù)定格外加襯字;較多使用口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數(shù)兩種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數(shù)是合一個曲調(diào)中多支曲子為一套,是戲曲或散曲中連貫成套的曲子,一套中曲子數(shù)不定,少則兩曲,多則不限;每一套數(shù)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全套曲牌名;全套曲必須同一宮調(diào),有首有尾,一韻到底;結尾處多用“煞”,用多少遍沒有規(guī)定。

         、咴s劇

          雜劇是宋金時期在諸宮調(diào)等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文學樣式,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結合起來的戲曲藝術形式。在結構上一般每本為四折(也有五折六折的),必要時加“楔子”,每折用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曲牌組成套曲,雜劇可分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兩種,如《竇娥冤》就是旦本,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宮”調(diào)。元雜劇劇本由科、唱、白組成,“科”是劇本中對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作出的規(guī)定;“唱”就是唱詞;“白”是賓白,賓白分為對白(人物對話)、獨白(人物自敘)、旁白(背著別的人物自敘心理)、帶白(唱詞中的插話)。元雜劇的主要角色是:旦(女角色),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旦,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末(男角色),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末,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外(外末),扮老年男子;凈,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人物(如張飛、李逵);丑,俗稱小花臉,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扮演老年婦女的稱卜兒。

          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

          1.山水田園詩派。以描寫恬靜悠然的自然風光為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歌詠,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緒,或表現(xiàn)隱逸避世的消極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晉代的陶淵明、謝靈運和唐代的王維、孟浩然等。

          2.邊塞詩派。以邊塞生活、戰(zhàn)爭為題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王之渙、王翰、崔顥等。

          3.豪放派。宋代詞壇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詞中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詞人以蘇軾、辛棄疾為主,代表作品為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和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婉約派。宋代詞壇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語言清麗、含蓄,詞中抒發(fā)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diào)或輕松活潑,或深沉幽怨,題材較狹窄,往往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姜夔等。

          三、中國古代詩人作品

          (一)春秋時代

          l.《詩經(jīng)》本只稱《詩》,后又以“詩三百”為代稱,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從周初到春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開創(chuàng)我國文學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列為“五經(jīng)”之一。

          2.屈原,名平。我國第一個愛國主義、浪漫主義詩人,開創(chuàng)楚辭新詩體,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西漢劉向編成《楚辭》一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因具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故稱“楚辭”,后世稱這種詩體為“楚辭體”、“騷體”。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離騷》和《詩經(jīng)》中的國風并稱“風騷”,成為“文學”的代名詞。

         。ǘ﹥蓾h

          3.樂府,主要作品為《陌上!贰堕L歌行》《上邪》《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犊兹笘|南飛》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ㄈ┤龂鴥蓵x南北朝

          4.曹操,“三曹”之首。主要作品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龜雖壽》《短歌行》《觀滄!返取贅犯柁o。開創(chuàng)“建安風骨”新風。

          5.曹植,字子建,封陳王,謚思,后稱陳思王,“三曹”之一。主要作品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白馬篇》《七步詩》《洛神賦》。

          6.陶淵明,一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靖節(jié),我國第一位杰出的田園詩人。有《陶淵明集》。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歸園田居》《飲酒》等。

          7.北朝樂府。主要作品有《木蘭詩》《敕勒歌》《折揚柳歌辭》都被收入《樂府詩集》,其中《木蘭詩》為“樂府雙璧”之一。

          (四)唐

          8.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駱賓王、盧照鄰、楊炯)。主要作品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膝王閣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9.王之渙,主要作品為《涼州詞》《登鶴雀樓》。絕句《涼州詞》被譽為“唐代絕句壓卷之作”。屬邊塞詩派。

          10.孟浩然,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人,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主要作品為《過故人莊》《春曉》等。

          11.王昌齡,世稱王龍標,七絕圣手。主要作品為《出塞》《從軍行》,善邊塞詩。

          12.王維,字摩潔,官至尚書右丞,故稱王右丞。詩人兼畫家。與孟浩然同為盛唐田園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為《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觀獵》《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蘇軾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13.高適,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主要作品為《燕歌行》《別董大》等。

          14.李白,字太白,別號青蓮居士,人稱“詩仙”。與杜甫并稱“李杜”。主要作品為《夢游天姥吟留別》《蜀道難》《望天門山》《秋浦歌》等,屬浪漫主義豪放派,古典詩歌藝術的高蜂。韓愈稱贊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15.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拾遺、杜工部。與李白齊名,人稱“詩圣”。主要作品為《兵車行》《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結為《杜工部集》,F(xiàn)實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被稱為“詩史”。

          17.岑參,邊塞詩派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逢入京使》等。

          18.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與元稹合稱“元白”。主要作品為《秦中吟》《新樂府》(包括《賣炭翁》等)《長恨歌》《琵琶行》等,他是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繼承者。

          19.李賀,字長吉。主要作品為《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詞瑰麗,有浪漫主義色彩,風格獨特。被稱為“詩鬼”。

          24.杜牧,字牧之,別稱小杜,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晚年居樊川別墅,因號杜樊川。主要作品為《阿房宮賦》《江南春絕句》《清明》《泊秦淮》《秋夕》等。

          20.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主要作品為《錦瑟》《無題》等。詩多以愛情為題材,纏綿秀麗,對后代有很大的影響。

          21.李煜,字重光,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主要作品為《虞美人》《相見歡》《浪淘沙令》等。

         。ㄎ澹┧

          22.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主要作品為《蘇幕遮》《漁家傲》等,屬豪放派。

          23.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別稱柳七,柳屯田。主要作品為《雨霖鈴》《八聲甘州》等。

          24.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文忠!疤扑伟舜蠹摇敝唬未顐ゴ蟮奈娜。開創(chuàng)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25.李清照,號易安居士。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夢令》《聲聲慢》等,結為《漱玉詞》古代最重要的女詩人,宋代婉約詞派中成就最高者。

          26.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人稱“小李白”。主要作品為《書憤》《示兒》《釵頭鳳》等。結為《劍南詩稿》《渭南文集》《老學庵筆記》。中國古代最高產(chǎn)的詩人(有詩9000多首)。

          27.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與蘇拭并稱“蘇辛”。主要作品為《稼軒長短句》,名篇有《摸魚兒》《永遇樂》《清平樂》等。繼承并發(fā)展了蘇軾的豪放詞風,開拓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

          28.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主要作品為《白石道人歌曲》,《揚州慢》等出于此。

         。┰

          29.關漢卿,名一齋,號已齋叟。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并稱“元曲四大家”。我國古代第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為《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

          30.王實甫,主要作品為《西廂記》,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21折),也是元劇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31.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為雜劇《漢宮秋》,散曲《天凈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之一。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前三首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2、反復誦讀,當堂背誦三首詩。

          3、理解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二、教學安排:

          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同學們在剛學說話時就已接觸到了許多中國的古典詩詞曲,學習古詩詞曲對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陶冶情操是有很大的幫助。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詩詞曲,希望大家能當堂背下來。

         。ǘ┱w感知前三首詩

          1、學習、欣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證》

         。1)簡介作者及背景

          劉禹錫,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在途經(jīng)揚州時遇到因病從蘇州歸洛的白居易,在一次宴會上,白居易寫下《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相贈,對他二十年的形同流放的生涯表示同情,劉禹錫即興寫了這首詩回贈他。

         。2)、老師范讀課文,體會詩的感情和語氣。

         。3)、全班齊讀。

         。4)、賞析全詩

          2、學習賞析《赤壁》一詩

         。1)簡介作者及背景

          作者杜牧,晚堂著名詩人,在晚堂詩壇上,他與李商隱被合稱為后李杜,人稱小杜。以別于老杜。其詩感慨時事,抒寫性情,詩風俊朗雄麗。

         。2)背誦,當時檢查。

         。3)賞析全詩

          討論:你怎樣看待杜牧在詩中的假設?

          3、學習賞析《過零丁洋》詩

         。1)簡介作者與背景

          文天祥:1278年兵敗被俘,不堪屈辱兩次自殺未死,后被押途中寫下名篇《過伶仃洋》,以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里嘆伶仃。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局表達了復雜而又放達的內(nèi)心世界。

          本詩是一首七眼律詩,其最后一聯(lián),廣為流傳。該詩先寫自己的家國之恨和艱難困厄的遭際,最后表達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2)賞析全詩

          提問:詩的前四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描述了什么?

          提問: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3)全班一起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前三首詩的背誦情況

         。ǘ┲v析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欣賞歌曲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詞屬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

          3、講析全詞

         。ㄈ┱n堂討論

          問:《水調(diào)歌頭》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

          問:詩中作者憑想象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境界,他由什么事物引起想象的,又是怎樣一步步展開這種想象的。

         。ㄋ模┲v析《山坡羊潼關懷古》

          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范讀課文

          3、學生齊讀,體會感情和語氣

          4、賞析全詞

          5、小結

          本曲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揭示封建社會歷史的一個客觀規(guī)律。

         。ㄎ澹┎贾米鳂I(yè)

          教學反思:加強誦讀、默寫;理解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及作用。

          2、掌握詩歌修辭手法題的設題方式和答題步驟。

          課前預習案

          一、古詩詞中常見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雙關、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用典、互文、疊字、反復、頂真等。

          1、比喻

          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為形象的作用。比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滾滾東去的江水,寫出了愁緒的多與綿長。

          ●例析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飲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問:作者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請結合全詞內(nèi)容具體說明。

          簡析: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xiàn)離別之苦,下片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xiàn)思念之切。

          2、借代

          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俳栌萌(或物)的標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簡析:朱門指代居住在驪山宮的顯貴之家,反襯宮門之外的凄慘景況。

         、诮栌檬挛锞哂写硇缘牟糠秩ゴ媸挛锏恼w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簡析:帆,原指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這里詩人以帆代指整個船。

          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簡析: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比槳長大的劃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這里用檣櫓代戰(zhàn)船。

         、垡钥陀^存在的具體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

          舉酒欲飲無管弦。白居易《琵琶行》

          簡析:管是一種類似于笛的樂器,弦是樂器上的腸線或金屬絲。這里,詩人用管弦指代音樂。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簡析:金戈指金屬制的戈,鐵馬指配有鐵甲的戰(zhàn)馬。這里金戈鐵馬用來代指精銳部隊。

          3、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李白的作品中表現(xiàn)極為突出,如: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危樓高百尺等。

          ●例析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問: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做簡要分析。

          簡析:第三聯(lián)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了解一些古代詩歌常識。

          2.理解詩歌主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賞精彩文句,培養(yǎng)想象能力,體會詩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一、預學單(課前)

          1.了解古代詩歌常識

          通常所說的古代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

          唐代以前出現(xiàn)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詩。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言律詩、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有規(guī)定、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為四聯(lián),兩聯(lián)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

          曲是一種與詞相近的韻文形式,出現(xiàn)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多于口語,用于韻也更接近口語。

          2.根據(jù)拼音寫出恰當?shù)脑~語

         。╟āng)海(jié)石(sǒngzhì)歸(yàn)水何(dàn)(xiāo)(sè)

          3.了解作者作品。

         、佟队^滄!芬辉娺x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以__________見稱。

         、凇洞伪惫躺较隆芬辉娭小按巍币鉃開_________,該詩作者為唐代詩人______。

          ③《天凈沙·秋思》的作者是,他的散曲,擴大題材領域,提高藝術意境。聲調(diào)和諧優(yōu)美,語言疏宕豪爽,雅俗兼?zhèn)洹?/p>

          二、課堂練習

          《觀滄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2.詩歌借詩人見到的滄海之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首句中寫飄落的“楊花”,哀啼的“子規(guī)”有什么用意?請結合文意回答。

          2.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1.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2.尾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天凈沙·秋思》

          1.這首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思鄉(xiāng)絕唱”,請結合詩歌,談談原因。

          2.在這幅絕妙的晚秋思鄉(xiāng)圖中,卻出現(xiàn)了“小橋流水人家”的幽靜美景,這與“斷腸人”的愁情一致嗎?談談自己的見解。

          三、課后練習

          《峨眉山月歌》

          1.這首詩構思精巧,歷來為人稱道。其精巧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哪里?結合詩句談談。

          2.第二句詩用入、流兩個動詞寫出了峨眉山月怎樣的一種動中之景?

          《江南逢李龜年》

          1.清朝蘅塘退士評說:“世運之治亂,年華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

          請舉例說明詩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現(xiàn)出上述意思的。

          2.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1.“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2.這首詩與孟浩然《過故人莊》都有“菊”這個意象,它們有什么不同?

          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夜上受降城聞笛》

          1.詩中“沙似雪”、“月如霜”兩個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描繪出邊塞怎樣的環(huán)境特點?

          2.這首詩被推崇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借助注釋自讀課文、了解詩歌大意。

          4、感受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贊頌母愛、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贊頌母愛、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贊頌母愛的詩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組織

          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我是來自勒流中心小學的曾老師。既然我們大家不熟悉,那我們就先來學學古人,以詩會友吧!我給大家?guī)淼脑娛抢畎讓懙摹顿浲魝悺防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F(xiàn)在輪到同學們讀出你送給大家的詩。學生背詩,F(xiàn)在,我們再來學學現(xiàn)代的歌星,以歌會友。我給大家?guī)淼氖恰妒郎现挥袐寢尯谩。會唱的可以一起唱?/p>

          教學過程

          一、歌聲激情,談話導入,引出話題。

          1、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激發(fā)學生情感,營造學習氛圍。

          2、提問并結合板書:剛才聽到歌聲,你想到什么?(母親、母親對我的關懷、母親對我的愛。師:有母親,我們就能獲得母愛結合板書:母愛)

          二、揭示課題,點明學習要點。

          導語: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微不至。如《荔枝》這篇課文,作者從母親“讓荔枝”這一細節(jié)就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

          這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游子吟》,看看詩人孟郊又是通過什么來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的,又是怎樣贊美母愛的。

          三、釋題:游子吟(游子:出門遠游的人。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四、學生朗讀全詩、正音、指導朗讀。

          五、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們根據(jù)課文的注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理解全詩的意思。

          六、學生匯報、老師訂正。

          七、圖文結合,展開想象,描述詩句體現(xiàn)母愛的感人的情景。

          1、導:同學們都大致理解了全詩的意思。從你們的理解當中,能不能知道: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什么情景呢?母親為即將出門遠游的兒子縫制衣服的情景。

          2、(出示圖畫)導:詩人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景,請同學們發(fā)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情景描繪出來。

          八、小結、板書:在這首詩里,詩人通過描寫母親縫制衣服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了母愛,特別是衣服上那密密的針腳,更傾注了母親濃濃的愛。)

          九、理解詩歌末兩句,體會詩人對母愛的贊頌。

          1、導入:看著年邁的母親在燈下縫制衣服的情景,沐浴著母親濃濃的愛,詩人按耐不住自己的情感,他說出了自己的心底話。

          2、感情齊讀末兩句。

          3、分析:這兩句心底話是詩人對偉大母親、濃濃母愛的贊頌。

          寸草心小草的心意三春暉春天的陽光游子的愛心慈母的恩情。(小草報答不了春天溫暖的陽光兒子的愛心報答不了母親深重的恩情)

          4、學生口頭說末兩句詩的意思。

          十、感情誦讀全詩,導:《游子吟》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兒子對母親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帶著感情誦讀全詩。

          十一、結合詩歌內(nèi)容,進行拓展說話、編寫詩句練習。導:有人說,母愛是一種情感,看不到,摸不著。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母愛就存在于一些很平凡的生活細節(jié)當中。問:你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小事)當中感受到母愛嗎?學生說事例(生活細節(jié))

          小結、指導編詩:母愛真是無處不在,母愛真是無微不至,生活當中的很多細節(jié)都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現(xiàn)在,我們又來以詩會友,用詩歌的形式寫出我們對母愛的體會。

          出示詩節(jié)母愛是什么?母愛是兒子衣服密密的針腳。請同學們仿照編寫,編好了,以小組為單位連著讀,讓彼此感受。

          3、學生匯報讀詩。

          十二、結束語。

          請我們用心地體會母愛,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報答偉大母親的愛吧!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3

          一.導入《錢塘湖春行》

          這首詩是白居易于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時寫的。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無比喜悅的心情。

          二.朗讀本詩二遍。理解此詩的意境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边@兩句是近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徑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天光水色!俺跗健睂懘核鷿M湖堤。“云腳低”寫遠望白云朵朵,似與湖水相接 。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边@兩句是近景,寫高處,寫鶯、燕的動態(tài)。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們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了初春生機勃然的感覺!霸娧邸痹凇霸纭薄靶隆眱蓚字上:“幾處”而不是“處處”,“爭暖樹”是說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云歌唱,可見是“早鶯”!罢l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則是剛剛開始筑巢,可見是“新燕”。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詩人以很輕的疑問語氣敘述這些景象,不是實問,也不是存疑,而是對早春景色情動于衷的喜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边@兩句也是近景,寫地上的花草,寫人們騎馬游春的陶醉感。走馬看花,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兒也在與詩人游戲。春草雖茂,但卻不高,也才剛剛沒過馬蹄。這是作者對景物入情入微地觀察,將游春人也融入春色來寫了。這兩句透出詩人游春的舒感。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边@兩句略寫湖東的白沙堤,在綠楊蔭里更是美不勝收。詩人在這兒完全陶醉了,留連忘返了。這兩句寫詩人游春非常盡興。

          三.小結:

          這首詩雖是寫景,但景中有情,對盡興游春的喜悅感情表達得淋漓酣暢。

          一.導入新課: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二.朗讀理解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放第4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師: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朗讀)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nóng)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

          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而行。

          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三.小結:

          通過朗讀,真正體驗到了作者窮迫潦倒,孤苦無依、顛沛流離的凄苦情思,感受到了作品的崇高與悲劇美。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4

          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詞的有關知識,結合注釋疏通詩句,初步把握句面意思。

          過程與方法

          以靈活多變的誦讀貫穿學詩的全過程,創(chuàng)造濃郁的學詩的氣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品味詩詞的意境。

          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nèi)容。

          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討論、點撥法。

          學生

          自讀詩歌,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老師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錄音機。

          2課時

          古代詩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中學生學一點優(yōu)秀的古代詩詞,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和努力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古代詩詞。今天,我們學習四首古代詩詞,主要是領會古人融情于景表達襟懷和講究煉字煉句亦即煉意的手法。

          曹操(155—220 ),字孟德,沛國譙縣(現(xiàn)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的詩歌受樂府民歌的影響很深,但富有創(chuàng)造性,往往以舊調(diào)、舊題來表現(xiàn)新的內(nèi)容,有的反映當時社會的動亂,有的抒寫個人遠大的抱負,氣勢雄偉,慷慨悲壯。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贰洱旊m壽》等。

          李白(701—762),唐代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1、 朗讀。請同學們認真讀兩遍,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理解詩句大意。

         。1)對照注釋朗讀或默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集體解疑。

         。3)同桌互相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4)指名學生用現(xiàn)代漢語將這首詩的意思說一遍,語言要優(yōu)美。

          《觀滄海》

          1.簡介背景。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石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入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具有一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2.整首詩是由一個字來展開詩的線索、統(tǒng)領全篇的,請指出是哪個字?

          “觀”是全詩的“詩眼”,以下五句都是觀海所見。

          3.“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贝司渲饕淮裁? 句中有直接寫到人嗎?

          主要交代了觀海地點、方位,句中雖沒有寫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觀海時的勃勃英姿。

          4.詩中哪幾句是寫實景? 主要寫了哪些景色? 顯示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是寫實景,主要描寫了滄海水波蕩漾的動態(tài)景色和山島挺立、草木豐茂的靜態(tài)景象。顯示了在茫茫蒼蒼的大海上,波濤起伏,拍打著海岸,山島聳立,豐茂的草木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弄姿,生機勃發(fā)。

          5.詩中哪幾句是寫虛景? 能說出這一景象嗎? 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的意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笔菍懱摼,即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壯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6.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7.小結:

          這首詩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博大的胸懷,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感情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解題。

          這首詩是李白在聽到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的消息時,寫的一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聞,聽說。王昌齡(約698—757),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遷,貶謫。龍標,在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遙,遙遠。此寄,這首詩篇。

          2.細讀品味: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敘其事,“聞道”,表示驚悉。“過五溪”,可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寫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已現(xiàn),流露出作者對被貶友人的深切懷念。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兩地,心意難達,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兩句抒情。作者用擬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給明月。讓“愁心”與明月一起伴隨王昌齡赴遠方。明月寄愁,飽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關切。

          3.明月本來是沒有情感的,作者為什么還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作者在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過把明月人格化,讓明月成為自己的替身,伴隨著不幸的友人到偏遠荒涼的所在。同時,這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和朋友的心靈都如明月般純潔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還在,兩人的友誼就會像皓月一樣長存之意。把客觀事物人格化,能表達更強烈、更深厚的情感。

          4.歸納主旨。

          詩人通過對暮春時節(jié)特定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

          5.小結:

          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變抽象為形象,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維方式,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抒發(fā)了對官場傾軋的憎惡。

          1.《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面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它不但通篇寫景,而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diào),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在這首詩中,景和情緊密結合。作者通過寫滄海,抒發(fā)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但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

          2、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融情入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詩人用“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一句既寫了景,又以“子規(guī)啼”暗點自己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2)客觀事物人格化,抒情更強烈,更深沉。

          觀滄海

          曹操

          時間:秋 遠眺地點:碣石山 ↓水 澹澹 洪波 近觀山島 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想象日月星漢 仿佛在海中運行出沒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情景交融寫景敘事:點時令——飄零之感過五溪——遷謫之遠抒發(fā)感情:表達牽掛,情深意長

          請齊背前兩首詩,鞏固以上內(nèi)容。

          前面我們學習了“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還品味了李白詩中的深情厚意,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古詩,一起去體味游子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

          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初任滎陽主簿,又參與編纂《群書四部錄》,后任洛陽尉,F(xiàn)存詩1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另有《奉使登終南山》《奉和賀監(jiān)林月清酌》等。

          馬致遠(約 1250-1321以后),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因《天凈沙秋思》而被稱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戲曲作家、散曲家。所做雜劇今知有15 種,《漢宮秋》是其代表作;散曲 120 多首,有輯本《東籬樂府》。

          1.初讀《次北固山下》

         。1)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2.聽讀詩歌,給《天凈沙秋思》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學生配樂朗讀。

          《次北固山下》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發(fā)言,教師點撥:

          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xiāng)愁,它既寫了作者客游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lián)中有沒有體現(xiàn)?

          首聯(lián)以對偶句發(fā)端,寫詩人乘舟正朝著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

          3.頷聯(lián)寫的是什么? 古來很多人稱贊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此聯(lián)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潮平兩岸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著的樣子,可見這時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能在大江中平穩(wěn)航行,也是因為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lián),這一聯(lián)詩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叭丈鷼堃埂、“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 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5.尾聯(lián)是否與思鄉(xiāng)有關?

          這兩句緊承第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思鄉(xiāng)的愁緒中。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天凈沙秋思》

          1.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教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 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小令的最后兩句各自寫的是什么?

          “夕陽西下”點明了特定的時間,也照應了前文的“昏”字,屬于寫景鋪墊!皵嗄c人在天涯”點出了主人公,直抒天涯游子之悲,屬于卒章顯志。此句為全篇的主旨。

          (3)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斷腸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 他究竟要到哪里去? 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4)說說這首小令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思? 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xiàn)的?

          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的,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2.探究:我們說“枯藤老樹昏鴉”和“古道西風瘦馬”能使人感受到一種蒼涼和傷感,那么“小橋流水人家”插在其間是否協(xié)調(diào)呢?

          協(xié)調(diào)。第一句寫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的哀鳴,“枯藤”、“老樹”、“昏鴉”,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畫面是一片灰黑色,給人的感覺是毫無生氣、暮氣沉沉,就如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這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無家可歸之意。第三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再次凸現(xiàn)了無家可歸的哀怨與迷惘;從側面反映出游子在旅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一個“古”字,把游子的個人凄苦推及古今,足以引起讀者的豐富聯(lián)想和共鳴。第二句描繪出一幅溫情脈脈、幽雅恬靜的畫面!靶颉笔菧贤ㄕ系K的建筑物,在情感上也意味著溝通;“流水”是清澈純凈的,蘊含著豐富的活力;“人家”是溫馨的場所,是產(chǎn)生歡歌笑語的地方。這里寫他人有家而我獨無,更添一份思鄉(xiāng)之情;與一、三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發(fā)游子的戀家思親之情。倘若詩的其他幾句是正面寫游子之思之悲,那么第二句則是從反面來寫,更添悲愁,可算是“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了!

          1.《次北固山下》

         。1)內(nèi)容前后照應。

          首聯(lián)先寫“客路”而后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間,與尾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遙相呼應。

         。2)以小景傳大景之神。

          如“風正一帆懸”,“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經(jīng)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這句詩的妙處,還在于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梢栽O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轉彎,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xiàn)的。

          2。 《天凈沙秋思》

         。1)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得力于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于動態(tài)中的“流水”,與處于靜態(tài)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huán)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涂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xiàn)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2)景色與情思相融。

          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萏佟⒗蠘、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次北固山下

          王灣

          淡淡鄉(xiāng)思愁緒首聯(lián) 點題頷聯(lián) 船上所見:“平”“闊”“正”“懸”頸聯(lián) 寫景 時令(殘夜)尾聯(lián) 歸雁傳書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 (老)樹 (昏)鴉(。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風 (瘦)馬夕陽(西下)繪景(斷腸)人(在天涯) ——寫人言簡意豐 多方映襯 情景交融秋原黃昏行旅圖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5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天凈沙·秋思》,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2、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并在勾連其他詩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勾連其他詩歌,引導學生加深對古詩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古詩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留下來質(zhì)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唐詩、宋詞和元曲是重要的藝術經(jīng)典。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這兩首詩歌中的意象。

          【設計意圖】明確課堂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老師要補充一句:讀詩是一種更大的幸福。老師讀,同學們認真聽,標出易讀錯的字音,聽清節(jié)奏。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朗讀詩歌。(仿讀,讀準字音,重音、節(jié)奏。)

          3、指名說說讀詩的感受,并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師鼓勵肯定。

          【設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三)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意象”。

          1、賞析詩中的意象。

          (1)介紹“意象”的概念。

          古詩中的意象,可以這樣理解:象:詩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詩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來表達、傳遞。

          (2)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齡仕途屢遭挫折,被貶龍標,李白深表同情和關切,寫詩遙表關懷,希望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李白在詩中選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

          (3)楊花和子規(guī)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楊花,柳絮,是漂泊無依的形象。子規(guī)即杜鵑,啼聲哀切,“杜宇聲聲不忍聞”。)

          (4)景物紛繁,作者選取它們是隨手拈來還是有意挑選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選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選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特選楊花和子規(guī),不僅因為它們能點明暮春時節(jié),還由于它們能烘托凄涼、悲惋的氛圍,以寄寓作者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中的嘆息感傷之情。

          3、師生共同總結詩歌意象的內(nèi)涵和它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四)學習《天凈沙·秋思》

          1、學生自讀詩歌,找到詩中描繪的意象。(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匯報學習成果)

          2、本詩一詞一景,把多個意象直接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描繪了一幅蕭瑟悲涼的深秋晚景圖)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這個畫面。其他同學隨他的描述來體悟詩情(表現(xiàn)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與惆悵)

          3、有感情地朗讀。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jīng)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師生共同朗讀《天凈沙·秋思》。(低緩憂傷)

          4、當堂背誦積累。

          古詩不僅要欣賞,更需要積累。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古詩。(當堂練背,試背。沒背好的課后背誦并默寫)

          【設計意圖】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積累

          你還知道哪些詩歌中的典型意象?舉出具體的詩句為例,分析這種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

          舉例如明月、蟬、柳、紅豆等。

          【設計意圖】更進一步地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本后“積累與拓展”第五題中的詩句,課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發(fā)思鄉(xiāng)懷友之情的詩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分類(如遭貶流放、戰(zhàn)亂流離、在外求學……)。

          【設計意圖】閱讀積累更多詩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對古詩中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識記作者、作品;

          2、有感情地背誦詩文;

          3、深刻理解詩歌內(nèi)容與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詩人寄寓的豪邁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頌。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xù)學習課本中的四首古詩,它們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登山望海,賞花觀鳥,詠春悲秋。我們學習這些詩歌時候要注意多朗讀,朗讀時要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現(xiàn)在先學習第一首《觀滄!

          二、檢查預習

          1、《觀滄!愤x自《樂府詩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為“三曹”。代表作有詩歌《蒿里行》、《觀滄!贰ⅰ洱旊m壽》等。

          2、從《觀滄!芬辉姷捏w裁看,它是一首樂府詩。(四言絕句)

          三、作者簡介(將課本下面注釋有的劃起來)

          四、寫作背景(PPT展現(xiàn))

          這首詩作于漢獻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盤踞在我國東北部的烏桓族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九月,在歸途中經(jīng)過碣石山,寫下了這首詩。

          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最高峰,他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族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jù)勢力的話,他就可以一統(tǒng)天下了!

          五、詩歌朗讀(朗讀指導)

          1、聽錄音,把生字詞標記注音,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情感的變化。

          2、生字詞注音之后,全班齊讀。

          六、疏通文意,解釋關鍵字詞

          1、滄:蒼蒼茫茫,這里指廣闊遼遠,看不見邊際的大海;

          2、臨:到達;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詞,多么;

          5、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6、竦峙:高聳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風蕭瑟:秋風吹動草木發(fā)出的悲涼的聲音。蕭瑟: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

          (讓生回答,全班齊讀)

          譯文:

          向東來到碣石山,并來觀賞這廣闊無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搖蕩,山島高高挺立。

          島上樹木郁郁蔥蔥,百草豐美茂盛。

          秋風瑟瑟吹來,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濤。

          日月運行不息,好像在海濤中運行。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在海濤中閃爍發(fā)亮。

          真是好極了,用這首詩歌來表達我的感受吧。

          (全班齊讀譯文)

          七、詩歌品析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第一句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內(nèi)容都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句主要寫了“觀海的地點和目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實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確:全詩共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敘事,交代了觀海地點和目的,直陳其事,“觀”字統(tǒng)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涌起):描寫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島景象!獙嵕

          問:實寫觀海的詩句一共有6句,所寫的內(nèi)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總寫全景,大海和山島的景象;

         。2)接著兩句寫島上的草木,“樹木叢生,百草豐茂”一派生機勃勃。這兩句是緊扣上句“山島竦峙”展開的;

         。3)下面兩句“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寫出了海上景象的變化,驚濤拍岸。

          第三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體現(xiàn)了作者的氣概!摼啊J亲髡呦胂蟪鰜淼。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的,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八、詩意理解,寫作特點

          1、本詩借景抒情,詩人以洗練的筆法,神奇的想象,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詩人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九、復習總結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通過詩歌閱讀訓練:

          1、理解詞語在詩歌中的含義。

          2、概括詩歌的中心思想。

          3、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

          4、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教學重點:

          1、閱讀方法指導。

          2、繼續(xù)閱讀心理培養(yǎng)。

          教學難點:

          教師所指導的閱讀方法、答題技巧如何為學生所掌握。

          教學設想:

          要將最佳閱讀心理的培養(yǎng)與具體閱讀方法的指導相結合,在教學中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中一定要配合以最佳閱讀心理培養(yǎng),使學生的閱讀在最佳的閱讀心態(tài)下進行,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上課前先進行閱讀心境、閱讀心緒、閱讀心情、閱讀心力、閱讀心志、閱讀心欲方面的訓練,使學生形成最佳閱讀心理。

          閱讀方法指導要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詩歌中的字詞句而體會詩歌的意境,在理解詩歌中的形象、意境的基礎上判斷詩歌所表達的主旨,作者在詩歌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進而評價詩歌思想內(nèi)容。

          要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三為主”方針。

          要盡可能地體現(xiàn)現(xiàn)代課堂“平等、合作、發(fā)現(xiàn)、交流、共享”的精神。

          教學設計:

          本知識點用8課時進行完畢。第1課時引導學生學習詩歌閱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第2—4課時進行客觀題的閱讀訓練;第5—8課時進行主觀題的訓練。

          第3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xù)培養(yǎng)最佳的閱讀心理:純潔的心境、安靜的心緒、樂觀的心情、專一的心力、堅定的心志、渴求的心欲。

          指導學生進行古代詩歌閱讀訓練,引導學生掌握以下方法:

          讀詩題、出處、作者、注釋了解詩歌的有關背景。

          認真品讀詩句,體會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意境。

          根據(jù)詩歌所表現(xiàn)的意境分析把握詩歌的中心思想和表達技巧。

          教學步驟:

          一、確定本節(jié)課的訓練內(nèi)容:

          本節(jié)課我們應該做些什么?

          詩歌閱讀訓練。

          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很難忘的經(jīng)歷,如得到了很珍貴的禮物,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等,我也有自己很難忘的經(jīng)歷,那就是我第一次讀到了幾首古詩,其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凄冷曠達之美、“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蒼涼孤寂之美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感到如得至寶。我們有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這偉大的歷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化,這無與倫比的偉大的文化又為我們留下了異常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要珍惜這些彌足珍貴的至寶,珍惜她,發(fā)展她。

          怎樣才能讀懂古代詩歌作品?

          想一想以前有沒有學過這一類的知識,翻一翻看有沒有這一類的資料可以給我們提供幫助。

          學生們閱讀相關內(nèi)容,并歸納交流總結讀詩技巧。

          教師引導總結:

          1、品味詩題,看清作者、出處,利用好注釋。

          2、帶著激情品讀詩句,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意境。

          3、培養(yǎng)最佳閱讀心理。

          二、進行具體的詩歌閱讀訓練:

          (一)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1、導要求學生注意:

         。1)采用品讀的方法。

         。2)應用我們學到的閱讀方法。

          (3)盡可能地翻譯出來。

          (4)完成詩后的習題。

          2、讀學生品讀詩歌,相互交流。

          3、論談論詩中的有關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1)“宦游人”是什么人?

          (2)大好春光,“宦游人”為何“偏驚”

          (3)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寫了什么?

          (4)詩中的點睛之筆你認為是哪一句?

         。5)如此看來,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否屬于敗筆,因為它似乎與主題不一致?

          4、結論

          (1)表現(xiàn)了什么主題?

         。2)應用了什么手法?

         。3)讀詩要注意些什么?

         。4)翻譯詩句。

          (5)對正詩后習題。

         。ǘ╅喿x《晚次樂鄉(xiāng)縣》

          1、導注意閱讀心理的調(diào)適和所學方法的應用。

          2、讀學生品讀詩歌,相互交流。

          3、論談論詩中的有關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1)“征”為何意,是否為征伐之意?

         。2)荒煙為何斷了,古木緣何而平?

         。3)尾聯(lián)與前二聯(lián)從視覺抒寫的角度是否一致?

          4、結論

         。1)本詩抒寫了思鄉(xiāng)之情,詩中沒有一句話里有“思鄉(xiāng)”之語,卻讓人感觸至深,為什么?

         。2)句末為何寫夜猿鳴叫?

         。3)對正詩后習題。

          (三)閱讀《早梅》

          1、導注意閱讀心理與方法。

          2、讀學生品讀詩歌,完成詩后習題。提醒學生相互討論交流。

          3、論談論詩中的有關內(nèi)容,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1)1、2句的關系如何?

         。2)“昨夜一枝開”據(jù)說原來是“昨夜數(shù)枝開”,你認為“一枝開”好還是“數(shù)枝開”好?為什么?

         。3)頸聯(lián)寫“風”寫“禽”,是否偏題?為什么?

          4、結論

         。1)你認為本詩有什么特點?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2)朗讀《早梅》,品味詩中的意蘊。

         。3)詩中的梅具有什么特點?詩人為什么要寫她?

          三、總結:讀古詩要注意些什么?

          1、最佳的閱讀心理:純潔的心境、安靜的心緒、祥和的心情、專一的心力、堅定的心志、渴求的心欲、敞開的心門。

          2、正確的閱讀方法:

         。1)品味詩題,看清作者、出處,利用好注釋,注意理解。

          (2)不理解的詩句根據(jù)上下句悟讀或猜讀。

         。3)帶著激情品讀詩句,在讀懂詩句的基礎上把握詩歌的意境。

          (4)要有閱讀激情,不能麻木冷漠。

          四、布置作業(yè):

          “精良素質(zhì)鑄煉”之4—12題。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8

          【達成目標】

          1、弄清高考要求,闡釋考點

          2、探究命題特點與規(guī)律

          3、分步驟積累各點的相關知識,了解解題的技法

          【課時安排】

          總說一課時,形象兩課時+訓練1課時,語言兩課時+訓練1課時,表達技巧三課時+訓練2課時,思想感情及內(nèi)容2課時+訓練1課時,合計15課時

          第一課時總述

          一、考綱總覽

          二、探究20xx年詩歌題的特點和規(guī)律

          17套試卷體現(xiàn)如下的特點和規(guī)律:

          1、選材豐富,題材廣泛

          共選用詩歌20首,其中晉詩1首,唐詩4首,宋詩4首,宋詞2首,元曲2首,元詞1首,清詩5首,近代詩1首。逐步打破了以往以唐詩、宋詞甚至元曲為主的局面。唐詩依然是重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詩的地位正不斷加強,其他時代的詩也悄然進入了出卷人的視線。

          題材廣泛體現(xiàn)在既有山水田園的,也有閑居逸趣的,有羈旅懷鄉(xiāng)的,有詠物抒懷的,也有送別友人的,有寫邊塞風光的,還有寫農(nóng)村生活的。

          2、作者熟悉,詩歌陌生

          3、題型穩(wěn)定,分值靈活。

          4、考查內(nèi)容全面,綜合性設題成為共性。

         。1)劃分層次,分析句子的結構、作用漸次走向前臺。

          (2)意象把握仍是重點。

         。3)綜合性命題已成為共識。

          5、答案多元化,開放性漸強。

          三、考向預測及復習建議

         。ㄒ唬┛枷蝾A測

          1、取材范圍將進一步拓寬。

          2、答題仍會是以主觀表述題為主的模式,分值上,8分是主導。

          3、設題題量維系在2—3題,單首為主,比較閱讀為輔,綜合性設題,突出整體理解,設問具體,切入口小。

          4、品味語言將是首選,包括關鍵詞的品評、詩眼的設置、重點句(包括標題)的賞析、描繪畫面的品評等。

          5、情感的考查將是重頭戲,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上:分析某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某首詩的內(nèi)容,指出詩中的感情;結合詩詞的感情,印證前人的評價;比較兩首詩表達的情感;情感類別主要集中在思念勸勉、吊古傷今、借古諷今、昔盛今衰、寄情山水、思鄉(xiāng)厭戰(zhàn)、報國無門、思遠懷人、羈旅行役等方面。

          6、表達技巧的考查將?汲P。主要圍繞襯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對比比喻、夸張擬人等展開,將從以下角度切入:分析某句詩的表達技巧、分析全詩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兩首詩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

          7、分析詩歌的表達層次漸成新寵。

         。ǘ⿵土暯ㄗh

          1、廣泛閱讀,加強積累,依托教材,強化訓練。

          2、夯實基礎,掌握各種鑒賞術語。

          3、細析題目,研究鑒賞點。

          4、構建模式,優(yōu)化書面表達。

          四、布置作業(yè)

          1、閱讀《名師一號》P194形象相關內(nèi)容

          2、完成下列高考題:04江蘇、05湖北、05江西、04廣東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19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中所蘊含的哲理。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加深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詩歌蘊含的哲理。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本課的教學設想

          (一)本課教學方法的選擇

          誦讀、分析、點撥

          (二)本課學法的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分享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登幽州臺歌》

          (一)導讀

          幽州臺,即燕昭王所建的黃金臺,用于招納賢才。燕昭王成為明君圣主的代表,黃金臺也成了明君圣主禮遇賢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懷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臺,憑古吊今,感懷時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一首詩《登幽州臺歌》。

          (二)讀背景

          陳子昂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和軍事眼光的人,武則天當政時,契丹南侵,武則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敵,任陳子昂為參軍。陳子昂提出的正確主張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結果兵敗,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敗的責任推到陳子昂身上。陳子昂內(nèi)心無比痛苦,他獨自一人來到附近的幽州臺上,吊古傷今,寫下了這首傳世名作。

          (三)讀“景(描寫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活動設計1:朗讀“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思考前兩句詩是什么角度寫的?“古人”指誰?“來者”指誰?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境遇?

          生成預設:時間角度(前、后)!肮湃恕敝腹糯Y賢下士的明君,“來者”指現(xiàn)代禮賢下士的明君!扒安灰姟薄昂蟛灰姟,時間無止無休,生命短暫,因“不見”明君而無法施展才華,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寫出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愁苦之情。

          活動設計2: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思考后兩句詩是從什么角度寫的?詩人為什么見此景而涕下?

          生成預設:空間角度(天、地)?臻g無限遼遠。在無限的時間與空間面前,詩人感到孤獨、寂寞、悲涼。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功業(yè)未成,空老一生。面對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愴然涕下”?

          (四)讀“情(抒發(fā)的感情)、志(表達的志趣)”

          這首詩通過寫登臨幽州臺的所想所感,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愁苦情懷,也流露出作者積極進取的建功立業(yè)的強烈渴望。

          二、學習《望岳》

          (一)導讀

          泰山,五岳之首。春秋時,齊國、魯國兩國都可看見泰山。由于山勢高聳出奇,山南山北的景色各不相同,可謂神奇秀麗。山中還常常升起層層云氣,看后使人心胸開闊。《望岳》這個“岳”指的是“泰山”。

          (二)讀背景

          杜甫南游吳越,北越齊趙,飽覽了祖國壯麗的河山,開闊了他的視野和心胸,25歲的他看到泰山,心胸豁然開朗,豪情迸發(fā),吟誦出這首千古名篇。這首詩是現(xiàn)存杜詩中年代最早的一首。

          (三)讀“景(描寫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活動設計:《望岳》圍繞“望”字寫,但望的角度不同,望到的景象也不同。

          1.首聯(lián)遠望,從“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一句讀到了泰山綿延不絕、樹木蔥郁的景象。

          2.頷聯(lián)近望,從“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币痪渥x到了泰山既神奇秀麗又巍峨高大的景象。

          3.頸聯(lián)細望,從“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一句讀到了云涌云翻的壯闊景象和傍晚鳥兒歸巢的景象。

          4.尾聯(lián)想象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一句想到了“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從側面襯托泰山的巍峨高聳。

          (四)讀“情(抒發(fā)的感情)、志(表達的志趣)”

          活動設計:請同學們反復誦讀這首詩,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想象自己就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杜甫,年輕的你豪氣沖天,登上泰山后你心中是怎樣想的呢?結合詩人的寫作背景,理解詩人登上泰山時的心境呢?

          生成預設:杜甫登上泰山后,發(fā)現(xiàn)泰山如此綿延不盡,如此神奇秀麗,如此巍峨高大,心潮澎湃,心胸開闊了,禁不住熱情地贊美泰山高大雄偉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透露出詩人早年的遠大抱負,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三、學習《登飛來峰》

          (一)導讀

          飛來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傳說寶林山是從瑯琊東武海中飛來的,因此又得飛來山之名。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觸景有感,寫下《登飛來峰》一詩。

          (二)讀背景

          《登飛來峰》為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年輕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抒發(fā)胸臆,寄托壯懷。親身登臨千尋塔遠望,用一覽無余的視角來抒發(fā)他心中興奮愉悅的心情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三)讀“景(描寫的景物)、物(寄托的物象)”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齊聲朗讀詩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重點問題。

          活動設計1:“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詩人寫景的立足點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成預設:立足點是“千尋塔”。從“千尋”讀出塔極高。從“聞說”一詞可以讀出詩人并未見到“雞一鳴時,見日始欲出”的奇妙景象。

          活動設計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在這首詩中,“浮云”有什么隱含的深意呢?

          生成預設:詩中“浮云”比喻當時的保守勢力!案≡啤背鲎浴安涣x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比喻不把某事物放在眼里。

          (四)讀“情(抒發(fā)的感情)、志(表達的志趣)”

          要站得高,看得遠,否則會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羈絆。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險、自信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四、課堂小結

          本課學習的三首詩,讓我們感受到陳子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和孤獨之感,感受到杜甫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體會到王安石不畏艱險、自信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希望我們能理解這些詩歌表現(xiàn)的哲理,讓古代文化精華進入我們的內(nèi)心,滋潤我們的心田。

          五、課堂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前3首詩。

          2.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首,發(fā)揮想象寫成一篇散文。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 篇20

          學習目標

          1、朗讀并背誦這五首古代詩歌。

          2、培養(yǎng)感悟古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

          3、品味詩歌的意境。

          重點難點

          1、重點:

          (1)朗讀并背誦這五首古代詩歌。

          (2)感悟古代詩歌的內(nèi)容。

          2、難點: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朗讀《觀滄海》《次北固山下》。2、就詩歌不理解之處質(zhì)疑。

          二、導入

          這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楊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用凝練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一幅幅圖景,喚起我們美好的情懷。朗讀時應該講究抑揚頓挫,在朗讀中要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人的感情,與詩人同喜共悲,然后再作客觀評析。

          三、正課

          1、朗讀《觀滄!罚笞x得富有節(jié)奏感,讀出作者的感情。

          2、作者作品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現(xiàn)在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fā)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jù)勢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lián)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夏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烏桓時所作。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碣石山。他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3、關于漢樂府詩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4、賞析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交代觀海的地點,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開闊,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描寫由此拓展開來。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板e!保稳荽蠛K婧祈档臉幼;“何”,是“多么”的意思,是贊美之詞。在這水波澹澹的大海上,最先映人眼簾的是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遼闊的大海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天蕭瑟,洪波涌起。

          雖然已到秋天蕭瑟、草木零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依然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以生機盎然之感。詩人面對蕭瑟的秋風,極寫大海遼闊壯美,波濤洶涌,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感傷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作者壯闊的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這兩句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慨,寫出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寫的是虛景,即詩人的主觀感受。

          5、小結。

          這首詩寫登山望海的景象,氣勢雄渾,表達了作者壯闊的胸襟和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

          第二課時

          6、朗讀《次北固山下》。

          7、作家作品簡介。

          王灣,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玄宗開元年間進士。開元初,為滎陽主簿。五年至九年,參與編撰《群書四部錄》。官至洛陽尉。《全唐詩》存其詩十首。

          這首五言律詩最早見于《國秀集》。詩題的“次”字是停宿、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三面臨江。詩人這次途經(jīng)北固山去游吳中,但見船下江水潮平岸闊,頭頂南雁北歸,觸發(fā)了心中情思,于是寫下這首傳世佳作。

          8、賞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首聯(lián)“客路”點明自己是客游在外,規(guī)定了全詩的情調(diào)氛圍。旅途在青山之外,自己乘坐的船正在綠水中向前行。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頸聯(lián)寫潮水上漲,江面頓時開闊,江水似乎與岸平了;船行江中,和風順江吹來,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掛著。作者通過“風正一帆懸”的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大景表現(xiàn)了出來。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頸聯(lián)表現(xiàn)的是江上行舟,即將天亮的情景。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于歲暮臘殘,連夜行舟的。既寫景又點出時令。這兩句可以說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尾聯(lián),不言思鄉(xiāng)之情,而思鄉(xiāng)之情自在其中?吹侥涎惚睔w,自然想到鴻雁傳書的典故,便想讓大雁把他這游子的音訊帶給洛陽家鄉(xiāng)!班l(xiāng)書”、“歸雁”與首聯(lián)的“客路”、“行舟”,遙相呼應,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馳故里的飄泊羈旅之情,使全篇籠罩著一層清淡的鄉(xiāng)思愁情。

          9、小結。 這首詩借停泊北固山下所見,抒發(fā)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給人以積極、樂觀、奮發(fā)的藝術享受。

          四、作業(yè)

          第三課時

          1預習

          1,朗讀《錢塘湖春行》《西江月》《天凈沙》。

          2,就詩歌不理解之處質(zhì)疑。

          二、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賞析了前兩首詩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賞析后兩首詩歌。

          三、正課

          1、朗讀《錢塘湖春行》,要求讀得富有節(jié)奏感,讀出作者的感情。2、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貞元十六元(880)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后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因上書言事,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長慶時,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蘇州刺史。晚年,以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官終刑部尚書。世稱白香山。其詩善于敘述,語言淺顯,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也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以《長恨歌》、《琵琶行》為代表的長篇敘事詩,是他成就的一個重要方面。此詩是長慶三年或四年(823—824)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詩人早春游湖,面對湖光山色,鶯歌燕舞,草色花香,心情十分愉快。詩中字里行間流露著喜悅、輕松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詩的風格自然清新,娟秀明麗。

          3、賞析。

          詩人以“春行”二字作為貫串全詩的主線,由點到面又由面到點地逐層展開描寫。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首句直述“春行”的出發(fā)地,是在杭州西湖的登攬勝地“孤山寺”之北,“賈亭”之西,既點明了具體環(huán)境,又為展開湖上春光的描寫作好了鋪墊。次句大筆勾勒出湖上早春水漲云低的混茫景色,令人透過西湖水面剛與岸平以及天上和湖上波瀾連成一片的畫面,已經(jīng)感受到春意的氛圍。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作者描寫鶯“爭暖樹”、燕“啄春泥”,細膩而生動,流露出詩人一路行來的新鮮感受和喜悅心情。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頸聯(lián)寫花草。隨著“亂花…‘淺草”一聯(lián)鏡頭的轉換,詩人已由“賈亭西”來到了“湖東”,寫法也由點的展開變?yōu)槊娴氖湛s。唐人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給。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尾聯(lián)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夠,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小結。這首詩處處扣緊環(huán)境和季節(jié)的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詩人從大處落筆,頷聯(lián)寫鶯燕,頸聯(lián)寫花草,尾聯(lián)直抒胸臆,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受。全詩表達了詩人喜悅的心情。

          第四課時

          5、朗讀《西江月》。

          6、作家作品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現(xiàn)在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湖幾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恨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軾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辛棄疾曾兩次罷官,隱居上饒(今屬江西省)的帶湖,前后時近二十年,這首詞是詞人在隱居時期里寫的,詞牌下原有小題!耙剐悬S沙道中”。黃沙,就是黃沙嶺,在上饒西部。詞中描寫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發(fā)詞人的閑適心情。

          詞按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三種,58字以內(nèi)為小令,91字以上為長調(diào),58字以上至90字為中調(diào)。長一點的詞還可以分段,有雙調(diào)、三疊、四疊之分。這首詞有50字,仍屬小令,但有兩段,故稱雙調(diào)。讀雙調(diào)的詞要注意上下段(又稱上、下片或上闕、下闕)之間的聯(lián)系。

          7、賞析。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色: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停地嗚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和聽到的這一切,內(nèi)心的喜悅可想而知。在藝術形式上,詞人用農(nóng)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另一方面又反襯出鄉(xiāng)村夏夜的寧靜,這是以鬧寫靜的手法。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社林旁邊那家曾經(jīng)見過的茅店。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的驚喜!

          8、小結。這首詞上片寫景其實是烘托,下片寫避雨才是詞人本意所在,也是詞的意趣所在。在山野里夜行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這種樂不是身歷其境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的。

          9、朗讀《天凈沙秋思》。

          10、作家作品簡介。

          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隱田園,寫出許多“嘆世”之作。一生著有《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岳陽樓》《馬丹陽》《黃粱夢》等雜劇共15種,與關漢卿、王實甫、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并寫有小令、套數(shù)二百余首,經(jīng)后人輯入《東籬樂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最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之為“秋思之祖”,王國維稱贊其“寥寥數(shù)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音”。這些評價,并非溢美之辭。

          天凈沙:散曲曲調(diào)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詩體,是在民間逐漸發(fā)展形成的一種可以配樂歌唱的長短句歌詞,以后文人相繼大量寫作。

          散曲分小令與套數(shù)兩種。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數(shù)又叫“散套”、“套曲”,是由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小令相聯(lián)而成的組曲。一套至少兩支曲子,多的可達三四十曲,沒有定數(shù)限制,但必須是同一宮調(diào),而且要一韻到底。在結尾的地方,一般有“尾聲”,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樂的終結。散曲的長短句形式較詞更為靈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長的可有二三十字為一句的。句中可以襯字,使唱詞生動、通俗、口語化。

          11、賞析。

          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前三行全是寫景,用名詞構成一幅凄切慟人的圖畫。“枯”、“老”、“昏”、“古”、“西”、“瘦”等詞語的色彩情調(diào)都貼切地襯托出天涯游子的思緒。后兩行才點明在夕陽西下環(huán)境中的游子,顯得何等孤凄悲涼。這些細節(jié)聯(lián)結在一起,就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境界:一個秋日的黃昏,荒涼的古道上,西風勁吹,落葉繽紛;道旁,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鴉雀已經(jīng)回巢,不時地啼叫幾聲;不遠處,在小橋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們正準備著晚餐,炊煙縷縷。這時,一個人牽著一匹瘦馬獨自緩緩行進在古道上?磥,這是個異鄉(xiāng)人,他將投宿何方呢?異鄉(xiāng)人望了一眼即將西沉的夕陽,不禁嘆道:“斷腸人在天涯!庇纱丝梢娝泥l(xiāng)愁是何等的濃重。

          12、小結。

          小令由昏鴉的歸棲,引出古道上慢步行進的瘦馬,最后才點出這一切是斷腸人在天涯的秋思?偣捕俗,通過抒寫秋野蕭瑟凄涼的景色,將一個飄零他鄉(xiāng)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鄉(xiāng)的寂寞情懷表現(xiàn)得十分深刻,顯示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及精巧的藝術構思。

          四、作業(yè)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8-03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2-25

        古代詩歌的教學設計02-25

        《古代詩歌》教學設計07-31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06-08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11-29

        古代詩歌鑒賞教學設計范文03-18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04-20

        古代詩歌五首教學設計07-30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