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旁經(jīng)典詩歌鑒賞
爐旁
[俄國]福法諾夫
我望著爐子里的火焰:
許多金色的城市,
一座虹橋橫跨火焰之河——
消逝得杳無蹤跡。
在那些明亮鮮紅的
和金碧輝煌的樓廈——
一座彤紅的珊蝴林
閃爍著樹身的火花。
奇林并不長久,很快
它又歸于灰煙:
眼前又展開了
蔓延的火光中的草塬。
可是,炎熱的草塬之殷紅
逐漸暗淡,終至燃盡,
憂郁而又平靜的黑暗
籠罩了爐子的拱頂。
仿佛在一間被遺忘的空屋里,
在窒息人的迷霧之煙國里,
什么都不存在,除了煤炭、
灰俗和渣淳......
(劍釗譯)
【賞析】
福法諾夫的主要創(chuàng)作繼承了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注重內(nèi)心世界的展現(xiàn)和對現(xiàn)實生活的表現(xiàn)。但他的詩歌又有著復雜和矛盾的'基調(diào),一方面同情人民的疾苦,另一方面又逃避斗爭,無視現(xiàn)實。他在一些自然風景的抒情描繪中,也不時流露出悲觀的色調(diào),反映出19世紀八九十年代遠離人民的知識分子的基本心態(tài)。
《爐旁》這首詩,完整地描述爐火從熱烈燃燒到逐漸暗淡、熄滅的過程。詩的前半部分描繪了爐火燃燒的絢爛,“金色的城市”、“金碧輝煌的樓廈”、“彤紅的珊瑚林”等喻體,形象地表現(xiàn)了燃燒的透徹和熱烈程度,描繪出了爐火燃燒的最輝煌狀態(tài)。但很快灰煙出現(xiàn)了,“奇林”轉(zhuǎn)變成“草塬”,燃燒慢慢地衰竭了。正是因為燃燒的輝煌,而后出現(xiàn)的黑暗才顯得如此憂郁和令人沮喪。
詩歌所描寫的爐火從絢爛到暗淡的過程,源于爐火邊作者專注的觀察,心情語錄。這種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細致入微的觀察,其目的顯然不僅僅在于動作本身。作者很顯然在這個燃燒過程中投射了自我的情感——從絢爛到黑暗、從愉快到黯然的轉(zhuǎn)變,流露出的是作者的感傷情懷。不過,詩名為《爐旁》,而且詩歌一開始就設定作者旁觀者、書寫者的身份——“我望著爐子里的火焰”,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作者的超然姿態(tài)。他雖然深入地體察到現(xiàn)實世界的萬千氣象,卻終能置身事外,無論是熱鬧還是冷清,都跟他有相當?shù)木嚯x?梢哉f作者之所以能夠如此觀察爐火,正是因為他并沒有沉浸在它帶來的溫暖之中,而是以冷靜的態(tài)度進行了剖析。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福法諾夫?qū)ψ兓默F(xiàn)實世界的冷漠和悲觀的態(tài)度。
【爐旁經(jīng)典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心爐》詩歌04-09
鑒賞詠史-詩歌鑒賞04-05
詩歌鑒賞06-15
精選詩歌鑒賞06-13
詩歌鑒賞:曾經(jīng)的詩歌06-13
詩歌人生 詩歌鑒賞06-13
西漢“四神”溫酒爐鑒賞06-12
詩歌鑒賞說課稿12-08
詩歌鑒賞:蒲公英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