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小渡》原文及譯文
《三江小渡》,是由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江小渡》原文及譯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文:
三江小渡
楊萬里〔宋代〕
溪水將橋不復(fù)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fēng)波去又來。
譯文:
溪水流過小橋后一去不返,小船還得依靠著短篙撐開。
友情應(yīng)該像山中溪水上的擺渡一樣,不管風(fēng)吹浪打卻依然存在。
賞析:
楊萬里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及第,紹興二十六年授贛州司戶參軍,紹興二十九年調(diào)任永州零陵縣丞,隆興元年赴調(diào)臨安因張浚之薦除為臨安府教授,乾道三年赴臨安上政論《千慮策》,乾道六年除為隆興府奉新知縣,乾道六年因虞允文之薦除為國子博士,淳熙元年除知漳州,淳熙四年除知常州,皆不在吉水,唯有隆興二年至乾道二年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及其父逝世為父丁憂與淳熙元年至三年養(yǎng)病期間,居于吉水,故此詩應(yīng)作于此二時期其中之一。又《誠齋集(江湖集)卷二》有詩《甲申(隆興二年)上元前聞家君不伏西歸見梅有感二首》于本詩之前,《誠齋集(江湖集)卷三》有詩《丙戍(乾道二年)上元和昌英叔李花》于本詩之后,故此詩斷然不可能作于淳熙元年至三年養(yǎng)病期間,而只能作于隆興二年至乾道二年,楊萬里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及其父逝世為父丁憂期間。
隆興二年正月,楊萬里因其父之病西歸吉水。同年八月四日,楊萬里之父逝世,楊萬里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丁父憂時期。在此之前,楊萬里方才于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及第,開始初次進(jìn)入南宋官場,并由地方小吏一步步入職京城(因張浚之薦除為臨安府教授),這正是一個讀書人可以借機施展“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和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好時機。忽聞其父之病,出于孝道,不得已放棄大好機會,西歸故里,這在政治上對于楊萬里來說不吝于一個打擊。同時,對于楊萬里來說,其父之病,在親情上對于楊萬里也不吝于一個打擊。然而西歸故里吉水之后,同年八月楊萬里之父的`逝世對于楊萬里來說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根據(jù)封建禮法的要求,父母之死皆應(yīng)為之守孝三年,對于一個適才走上宦途不久,又有一定前途的讀書人來說,這三年是極為艱難的,以前在官場上的一切都將歸于破滅,一時前功盡棄,極易生出失意之感,對于楊萬里來說更是這樣。同時,楊萬里之父的逝世在親情上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古代講求孝道,父母之死,特別是父親之死,對于其子女來說是沉痛的,是失怙般的痛楚,這極易造成一種愁苦的心情。
在這般官場失意、親人離去的愁苦心情中,卻又是為友人送別之時,在三江小渡口,楊萬里作了本詩。此詩前兩句,作者簡單描繪了三江小渡口周邊的環(huán)境,營造了一種送別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圍。后兩句,作者直抒胸臆,使用比喻手法將“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風(fēng)波”象征社會風(fēng)浪,然后用“不管風(fēng)波去又來”一句與首句“溪水將橋不復(fù)回”進(jìn)行對比,深刻地表達(dá)了全詩的主旨。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選自南宋楊萬里所著《誠齋集(江湖集)卷二》。據(jù)考楊萬里《誠齋集》其一《江湖集》所收詩七百八十三首,皆為南宋紹興三十二年(一一六二)至淳熙四年(一一七七)之間的作品。此詩所寫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楊萬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詩應(yīng)為楊萬里在家鄉(xiāng)期間所作。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zhèn)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詩人、大臣,與陸游、尤袤、范成大并稱為“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xué)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一生作詩兩萬多首,傳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譽為一代詩宗。他創(chuàng)造了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楊萬里的詩歌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且以此見長。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間疾苦、抒發(fā)愛國感情的作品。著有《誠齋集》等。
【《三江小渡》原文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三江小渡》古詩絕句賞析06-25
小石潭記原文譯文及賞析12-25
《小石潭記》原文譯文及注釋08-23
古詩絕句《渡漢江》譯文及賞析02-07
《守株待兔》原文及譯文07-14
《小石潭記》原文注釋及譯文參考02-23
《離騷》原文及譯文11-11
古詩絕句《題金陵渡》譯文及賞析12-31
《學(xué)弈》原文及譯文04-20
《楊氏之子》原文及譯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