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石壕吏》全詩及鑒賞

        時間:2021-07-02 16:38:11 我要投稿

        《石壕吏》全詩及鑒賞

          【詩句】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出處】唐·杜甫《石壕吏》。

          【意思】我隔墻而聽暴吏叱呼要人,老婦啼哭哀求。老婦說道:“有三個兒子已去鄴城抗敵,一個兒子捎了信來,說他的兩個兄弟已經戰死。

          【全詩】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鑒賞1】

          前四句為本詩第一層次,點明官吏趁夜捉人之事!澳和丁庇形赐硐韧端拗,暗示出社會的不安定!耙棺健秉c明頻繁的抓丁充役已使人民變得厭煩,有所防備。“老翁逾墻走”一句更寫出青壯全被抓去充軍,已然擴展到老翁。以老翁的警覺寫出了官府捉人的頻繁。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是這首詩的第二層次,是老婦人的自述,她先述三男赴戰,二男已死,一男偷生,再述家中更無丁壯,兒媳因哺乳也難從征,再敘自己雖然力衰,卻愿從征。從老婦人的層層敘述中,可以看出縣吏的一次次逼問,更可以看出老婦人曲意保全家人的苦心。最后四句是這首詩的第三層次,點明老婦被捉,兒媳悲凄,老翁孤單的離別情景,與詩句開頭照應。

          這首詩如實記錄了縣吏抓人充軍的事實,全詩句句敘事,卻在敘事中寄寓了作者分明的愛憎感情,敘寫實事而善于剪裁,筆墨簡潔洗煉。

          【鑒賞2】

          陸時雍評點杜甫《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稱之為“去形得情”、“去情得神”,這涉及到中國古代文論中的 “形神”、“言意”之辨。具體地說,無論寫人、寫物還是寫景,不能拘泥于對外形的摹寫,而應寫出其中的“意”、“神”!妒纠簟穼懱瞥癁檠a充兵力的不足,縣吏下鄉強行拉人,連老嫗都不能幸免。作者沒有詳細敘述官吏搜查逼問、百姓雞犬不寧的整個過程(即所謂“去形”),而是通過“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將官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強橫氣勢,老婦孤弱無助、任人宰割的悲苦情態寫得非常傳神,其中的 “呼”、“怒”與“啼”、“苦”等字,尤為點睛之筆,再加上兩個“一何”,作者強烈的愛憎之情便寓于客觀描寫之中。這就是所謂“得情”、“得神”。筆墨簡約凝練而形象如在目前,不著一情感詞語而愛憎之情分明,正是得益于去形得情、去情得神之法。

          關于“言意”、“形神”問題的基本理論,源于莊子的哲學思想!罢Z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 (《莊子·天道》),是說語詞符號無法表達“意”的精髓,因此應該“得魚忘筌”、“得意忘言”。這就要求在藝術創作中,寫人寫物不可拘執于形似,不為語言藩籬所束縛,而應“寫其形,必傳其神,必寫其心”(陳郁《藏一腴話》),應“含不盡之情,見于言外”,這也就是去形得情、去情得神之意。杜甫正是擺脫了“吏夜捉人”客觀場面的.實際描繪,從“意”、“神”入手,因而才以一馭萬,給人以豐富的聯想。懂得去形得情的藝術原理,我們也就能理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強大魅力,“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睕]有形態的描寫,卻感受到作者前瞻后顧的神態,胸懷天下,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如大潮澎湃。

        【《石壕吏》全詩及鑒賞】相關文章:

        杜甫《石壕吏》全詩賞析12-27

        《石壕吏》鑒賞04-30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鑒賞03-01

        《石壕吏》杜甫唐詩鑒賞11-17

        石壕吏11-29

        杜甫《石壕吏》詩詞歌鑒賞02-24

        石壕吏詩改文作文08-02

        石壕吏說課稿05-01

        石壕吏的說課稿07-05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