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寫端午節(jié)的詩 推薦度:
- 小學(xué)端午節(jié)最常見詩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端午的詩27首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端午的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小重山·端午》
元代·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
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
空惆悵,誰復(fù)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zhuǎn)午陰涼。
2、《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3、《南鄉(xiāng)子·端午》
宋·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4、《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代·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5、《午日觀競渡》
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6、《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宋·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
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
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
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薰風(fēng)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
念秦樓也擬人歸,應(yīng)剪菖蒲自酌。
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7、《端午日》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8、《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fā)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9、《屈原塔》
宋·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fēng)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yīng)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jié)。
10、《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jié)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quán)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11、《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12、《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13、《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xiāng)。
14、《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15、《端午三首》
宋·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jié)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fēng)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16、《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17、《已酉端午》
元代·貝瓊
風(fēng)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yīng)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18、《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宋·陳與義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fēng)。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墻東。
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19、菩薩蠻·端午日詠盆中菊
清·顧太清
薰風(fēng)殿閣櫻桃節(jié),碧紗窗下沈檀爇。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
野人知趣甚,不向炎涼問。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開。
20、殢人嬌·或云贈朝云
宋·蘇軾
白發(fā)蒼顏,正是維摩境界?辗秸、散花何礙。朱唇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好事心腸,著人情態(tài)。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xué)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
21、己酉端午
元·貝瓊
風(fēng)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fā)應(yīng)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兩千多年前,屈原不被楚王信任,無法為國出力,一直抑郁。
當楚國都城被秦國攻破時,屈原絕望了,他自投汩羅江,殉國而死。
懷念屈原一直是端午節(jié)的主題,可是,這一天,汨羅江上,因為下雨,卻無人紀念屈原。
詩人很傷感,也許,他聯(lián)想到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又何止屈原一人呢?
可是,他馬上又想開了。那成型的榴花仿佛在笑自己自尋煩惱。
陶淵明即使不喝酒,也是獨醒的那個人。而今日,即使沒有憑吊之所,也無法阻擋我對屈原的思念。
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和情緒,這場人生,你就贏了一大半,其余的其余,人生自有安排。
22、端午日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jié)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頭白,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小時候喜歡過節(jié),長大后害怕過節(jié)。
23、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24、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宋·蘇軾
銀塘朱檻麹塵波,圓綠卷新荷。
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
好將沉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
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游過。
1081年,蘇軾到黃州后的第二個端午節(jié),他的心情平靜了許多。
他與友人徐君猷同賞五月的風(fēng)光,飲酒開懷,寫下此詞。
黃州的端午節(jié)一片升平氣象,用蘭葉浸水洗澡,用菖蒲花釀酒喝,天氣清明而暖和。
有美酒有歌舞,最令人欣喜的是,這里一片清平,監(jiān)獄里的草都長得好高了,公堂里寂靜無人,大家不妨多多喝酒宴飲吧。
蘇軾真是一個知趣的好友,與友人共賞五月風(fēng)光,還夸贊友人治理有方,一片升平氣象。
對自己溫柔一點,對別人也溫柔一點,你會收獲更多美好。
25、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發(fā)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xiāng)。
對于游子來說,每一天,都是想家的日子。
離家已經(jīng)三十五年了,詩人性好山水,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
如今,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垂在肩上,有一尺多長。老了,想家的情緒更加濃烈。
他時時說著故鄉(xiāng),兒童見了,十分驚訝,問道:哪里是故鄉(xiāng)呢?
少年時,向往遠方,年老時,思歸故鄉(xiāng)。
唯有故鄉(xiāng),能安慰漂泊的靈魂,唯有在故鄉(xiāng),方能安寧長久。
26、南鄉(xiāng)子·端午
宋·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
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
恰似當時枕上聞。
端午節(jié),有熱鬧,也有孤獨。
李之儀住在旅店中,黃昏時,下雨了,端午佳節(jié),他獨自掩著門,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
更悲傷的是,梁間的燕子帶著雛鳥也全部離開了,詩人望向房梁,尋找他們存在的痕跡。
住在旅店,想喝酒都找不到伴,只有黃鶯知道他的憂愁,不停地鳴叫,似在安慰著詞人。
世間有熱鬧,就有落寞,有聚合,就有孤獨,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
27、端午獨酌
宋·楊萬里
招得榴花共一觴,艾人笑殺老夫狂。
子蘭赤口禳何益,正則紅船看不妨。
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漁歌譜大章。
楊萬里是一個怪人。
端午節(jié)時,他招石榴花與他共醉,門口的艾草人也笑他:這個家伙好輕狂呀!
像極了“舉杯邀明月”的李白,同樣孤獨。
楊萬里還很清醒,他說粽子雖然好吃,但過了端午,便沒有想起,菖蒲雖然清香,過了端午,便沒有記起。
紀念屈原只是為了應(yīng)應(yīng)節(jié)氣,時過境遷,屈原也會被拋在腦后。
雖然世態(tài)如此,楊萬里依然堅守著高遠的情懷。
自屈原之后,清醒的人越來越多。
端午節(jié)是一個燦爛的節(jié)日,吃粽子、掛艾草,是繼承,也是傳承。
人生就像劃龍舟,不進則退,傳統(tǒng)文化在節(jié)日中顯得更加豐盈。
端午節(jié)到了,愿你端午安康,希望所有粽子都是開心的味道。
【端午的詩】相關(guān)文章:
與端午有關(guān)的詩03-07
端午節(jié)的詩和句子10-28
端午詩配畫手抄報07-05
端午節(jié)賽詩會活動方案09-13
端午節(jié)的古詩全詩(精選85首)06-21
關(guān)于端午節(jié)的古詩全詩(精選20首)06-15
杜甫《端午日賜衣》全詩翻譯與賞析11-21
端午節(jié)的詩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06-22
《木蘭詩》全詩賞析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