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江漫步散文
吃過晚飯,我的腳又不由自主地將我?guī)У搅松溪q江邊。每天到河邊散步是我長久以來的必修課,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我都喜歡走一走。如果有一天沒有走動一下,我就會感覺少了什么東西一樣,心里空落落的。猶江漫步已成為我的一種習慣。
這幾天,我都是一個人散步。漫步在上猶江邊的游步道上,伸伸腰、踢踢腿,不時哼幾曲小調、吹吹口哨很是愜意,一天工作的勞累也煙消云散。每當我走在美麗的猶江河畔,觸摸著猶江水的心跳,我的心底總會有一股暖流在涌動:感謝政府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讓上猶市民多了一個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每當夜幕來臨,上猶江邊最為熱鬧。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都匆匆而過。有的三五成群,說說笑笑;有的一男一女,手牽著手,說不盡的綿綿情話;有的幾家老少、拖兒帶女,悠哉悠哉地走著,小朋友們也無憂無慮地嬉戲著、追打著;也有的和我一樣,形單影只,喜歡一個人散步,捋一捋繁亂的思緒……
我散步的起點一般是從斜拉橋頭開始,順江而下。斜拉橋曾經是上猶江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特別是到了晚上,那徐徐而上的LED燈,五顏六色,或靜或動、或紅或綠,讓人目不暇接,令無數市民拍照留念。如今,嬌美的斜拉橋隨著一聲巨響已轟然倒踏成為歷史,她的美麗也將永駐上猶人民心間。今年春天,一座嶄新的和平大橋已經飛架猶江南北,成為新的歷史見證,助推上猶經濟大發(fā)展大繁榮。
順江而下,河對面的東山寺燈火輝煌,好似一座巍峨的皇宮,很是氣派,令無數市民臨江贊嘆。歷史悠久的上猶縣東山寺,位于縣城東山半腰,下臨仙人湖畔,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于南宋諄熙年間(1174-1189)。原名慈恩寺。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貢生張朝陽叔侄在東山寺興辦了“東山書院”,培育了數代文人學士。順治年間重修,曾稱東山庵。乾隆年間復修改名東山寺。清咸豐年間遭兵災損毀。道光二十年又重修。
近年來,東山寺在光偉法師的主持下,建設規(guī)模更加宏偉壯觀。依山而建的天王殿、大雄寶殿、鐘鼓樓、地藏殿、藥師殿、圓通寶殿、文化長廊、財神殿、東山書畫院已經可以和中國許多名山大剎相媲美。文化長廊好比一條巨龍,把老殿和新殿混然連在了一起,使龍脈得以貫通。這里已經不僅僅是一座寺廟了,而是佛教文化勝地、旅游勝地,也是上猶人民休閑鍛煉的好去處。
100米長的文化長廊有書法、繪畫、攝影、奇石、詩詞楹聯(lián)、文物展示、佛教文化等內容,全面展示了我縣文化大縣的無窮魅力。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龔心瀚、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葉辛等領導和嘉賓蒞臨東山書畫院參觀指導,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如今,建成后的東山書畫院與東山文化長廊一起已經成為上猶文化建設的一張嶄新名片。
沿江而下,河對面屋頂上一排大字“生態(tài)發(fā)展、綠色趕超”的.大紅標語映入眼簾,格外醒目。這是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提出的符合上猶縣情的發(fā)展主路徑和戰(zhàn)略目標,順民意合縣情,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為我縣未來發(fā)展指明了方向。
穿過水南大橋,不覺來到了上猶縣城環(huán)境最優(yōu)美的地方:仙人湖畔。一河兩岸五彩斑爛的LED燈,不停地奔跑著,向著一個又一個目標奮進,永不停歇,從起點來到終點,又從終點回到起點。一河兩岸上的各式建筑由于燈光的裝扮,分外好看。她們的倒影映入水中,隨波蕩漾,恍若仙境。這就是上猶人自詡為最漂亮的“上猶小香港”。
每次來到這里,我都要憑欄休息一會,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賜。感謝造物主給了上猶一條美麗的猶江,她給了這座城市以靈性,也給了這里的人民以靈氣。她用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上猶人民。同時,我更要感謝政府,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上猶市民營造了一條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游步道,讓我們能這么近距離地與上猶江親密接觸。
我想,假如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能以群眾利益至上為出發(fā)點,這必將迎得群眾的擁護,也必將會做得更好更漂亮。
【猶江漫步散文】相關文章:
春天漫步散文04-10
漫步初中散文04-16
漫步于沙灘的散文07-04
漫步河畔的散文08-28
漫步優(yōu)美散文12-03
漫步雪野散文01-11
漫步山林散文04-24
老街漫步散文10-24
漫步絮語散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