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代食品的散文

        時間:2022-09-01 07:19:48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代食品的散文

          對于現(xiàn)在的人來說,“代食品”這個詞匯是相當陌生的,但在上世紀農(nóng)村中卻十分流行。那時糧食緊缺,一個人每天的“計劃”還不足一斤原糧,加工成細糧只有六七兩,因為勞動強度大,又難得見到葷腥,飯量大的嚇人,一個大人每餐都能吃得下二斤米煮的飯,那點“計劃”只夠填牙縫,于是,五花八門的的代食品就應(yīng)運而生了。由此可見,說白了,代食品其實就是用來代替糧食填飽肚子的副食品。代食品雖然品種繁多,但因各地的條件不同,常用的主要品種也不盡相同。記得,那時我們特別羨慕丘陵山區(qū)里的農(nóng)民,那里的代食品主要是紅薯和土豆,作為代食品,那兩樣?xùn)|西可算得上是最高檔次了,在我們那里,最緊張的時候,那兩樣?xùn)|西是要用糧票才能買得到的,一斤糧票買6斤(聽說有些地方也常在城里的居民口糧中搭售過少量紅薯干)。我們那里地處江淮平原,是典型的魚米之鄉(xiāng),不生產(chǎn)紅薯和土豆,沒福氣吃到那樣高檔的代食品。在我們吃的代食品中,數(shù)量最多,堅持時間最長的主要是胡羅卜,同時與之相搭配的還有南瓜和青菜。

        代食品的散文

          胡羅卜,據(jù)說它是四千多年前的一種古老的蔬菜,十四世紀才傳入我國。現(xiàn)代的營養(yǎng)學(xué)家們對它賦與了許多溢美之詞,說它所含的胡羅卜素是抗癌明星,日本人稱它為人參,現(xiàn)在,它不但是中國人菜籃子里的?,就連許多豪華西餐中也都有它的身影。想到我們曾用它當了十多年的代食品,在最困難的年代里,甚至還將它當著唯一的主食,用佛家的話來說真是罪過。因為我們那里全是黏土,種出來的胡羅卜個頭不大,如果種得密一些,一根胡羅卜只有指頭般大小,品種也與現(xiàn)在市面上常見到的不同,顏色是黃的,不像市面上那種紅色的傻大個兒(那種胡羅卜在蘇南、上海一帶還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丁香羅卜)。不過,黃色的小胡羅卜。吃起來口感要比紅色的好得多,它肉質(zhì)緊密,還有點兒面,更適宜當飯度命。記得在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和后來的幾年中,生產(chǎn)隊里每年都要拿出一塊地種胡羅卜。那時社員的口良計劃是要經(jīng)過嚴格審批的,如果私自多分一點給社員就叫“私分”,弄得不好,隊干部會掉烏紗帽,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種點兒胡羅卜分給社員也算是打的“擦邊球”,既能解決群眾的困難,也不會因此愛處分。1958年冬天,隊里的公共食堂散伙后,大部分生產(chǎn)隊都沒有糧食分給社員,如果不是隊里種了幾畝地的胡羅卜,滯留在村里沒有外出逃荒的人可能會有更多的人餓死。記得那年冬天,地里的胡羅卜吃得差不多了,連羅卜纓子都當了口糧。

          到了六十年代中后期,農(nóng)村的形勢好些了,胡羅卜成了糧食的配角,雖然也有時會喧賓奪主,但主角還是糧食。六七十年代在農(nóng)村出生的人,兒時都有一段吃胡羅卜的記憶。那時,在冬天和早春的好幾個月里家家都離不開胡羅卜。除了集體能夠分一點,自留地上也都要種一茬胡羅卜,大都是夏熟栽南瓜,南瓜成熟得早,立秋前就能扯藤種胡羅卜。冬天的胡羅卜耐貯藏,一直能吃到早春二月。有的人家自家種的不夠吃,就行船到東臺、大豐那邊去買一些回來,或者是拿一些米去兌換。那時,東臺、大豐黃海邊上,河水是咸的,不能栽種水稻,稻米極金貴,那里都是旱地,胡羅卜種得多,幾斤米就能換到上百斤胡羅卜。不過那里是砂土,長出來的胡羅卜個頭大,肉質(zhì)松,口感不好,但也沒辦法,為了填飽肚子,只好將就將就。

          胡羅卜的吃法主要用來煮飯或煮粥。煮飯時,事先將胡羅卜洗凈剁碎,最好是能剁得像玉米粒一般大,再在其中摻上一些米,隨冷水一起下鍋煮。如果米放得多一些,那種飯很好吃,大口大口地狼吞虎咽,連嚼都不用嚼。假如再有一盆咸菜煮小魚佐餐,就是那時難得享用到的大餐了。糧食最緊張的那幾年,婚喪嫁娶請人待客,最后的主食就是這種胡羅卜飯。不過,家中胡羅卜庫存不足的人家是很少舍得吃一頓胡羅卜飯的,他們大都是吃胡羅卜粥。煮粥時,薄粥鍋里放一點未經(jīng)剁碎的整棵胡羅卜,盛到碗里,喝一口薄粥再咬一口胡羅卜,一頓能喝得三四大碗。沒辦法,他們家胡羅卜不多,又沒錢出去買,只能混個軟飽。

          到了春天,氣溫高了,胡羅卜里面會生一種極細的小紅蟲子,生了蟲子的胡羅卜就不好吃了,最主要是煮不爛,吃在嘴里還有一種藥味,即便如此,仍然一點也也舍不得扔掉,那段時間代食品青黃不接,胡亂地吃一點總比空著肚子好受些。胡羅卜全部吃光以后就吃老青菜,那時的青菜已經(jīng)老得不能再吃了,人稱“老殼菜”,市面上只有分把錢一斤,兩三棵就有一斤重,菜心里還都夾著一根很粗的被掐去頂花的菜苔。吃的時候都是將那其剁碎了混一點米煮飯或煮粥,記得特別難吃。老殼菜只是過渡性吃一段不長的時間,隊里就開始刈綠肥窖泥塘了,此時的綠肥便成了社員的代食品,我們那里種的綠肥叫黃花草,學(xué)名叫黃花苜蓿,蘇南那邊種的是紫花苜蓿所以叫紅花草,又名紫云英。因為黃花草可以當代食品,隊里隔兩三天就會分一點給社員,如果分到的不夠吃,夜里就再到地里去“偷”一點。不過那時的黃花草已經(jīng)很老了,不曾長老的時候誰也不敢動,隊里是有專人看青的。用黃花草作代食品還不如老殼菜好吃,特別是那時節(jié)的黃花草已經(jīng)結(jié)了種子,種子上有一圈軟剌,下咽的時候,喉嚨口很難受。還有些上了歲數(shù)腸胃又不好的老年人,吃過后總會用手捂著肚子,說肚子里好像有草把揉,這就是那時常說的“攪人”。記得那時我雖然還挺年青,但吃多了胃內(nèi)也同樣會被“攪”得很難受。

          黃花草吃過了,代食品就徹底斷檔了,此時,有些會過日子的人家還能存有一點胡羅卜干,那是冬天將羅卜切成條曬干貯存起來的。胡羅卜干是高檔的代食品,將它混在米里煮飯煮粥都很好吃,甚至還能吃出一點干紅棗的味道。不過,那種奢侈品存量不大,大多數(shù)人家沒有,沒有的人家只能一天喝三頓薄粥。曾有人調(diào)侃說那段時期個個莊子都是“祝(粥)家莊”,人未進莊就能聽到莊上人喝粥的聲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分得了土地的農(nóng)民才真正地告別了代食品。一段時間里,胡羅卜在農(nóng)村幾乎絕跡,無論電視中怎樣宣傳它是如何如何的有營養(yǎng),他們都不愿再去重溫那段“崢嶸歲月”,只有城里人還會買一點用來配菜。時至今日,當年的那些代食品好像反而又成了人們的新寵,不但紅薯、胡羅卜堂而皇之地上了大型超市的貨架,就連黃花草、碗豆苗這些代食品中的另類也都在豪華大酒店的餐桌上現(xiàn)身。那些紅光滿面,挺著啤酒肚的人,為了延年益壽,特別青睞這些當年的代食品。不過,時代變了,人們再也不會再吃那種生了蟲子的胡羅卜和夾著菜苔的老殼菜了。當年吃這些是為了度命,現(xiàn)在吃它們則完全是為了養(yǎng)生,營養(yǎng)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據(jù)說現(xiàn)在由三高引發(fā)的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已經(jīng)成了國人的最大殺手。

          說了這么多關(guān)于代食品方面的話題,似乎還有點意猶未盡,這方面的記憶實在太多了,今天就說到這兒吧,就此打住。

        【代食品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代小狗立言散文04-29

        一代不如一代散文06-30

        鳳仙花新一代散文05-01

        食品安全重要認識散文05-16

        經(jīng)典散文:風(fēng)騷千年不朽印象萬代不絕05-17

        歐陽修和新五代史散文06-15

        關(guān)于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dān)憂散文06-29

        一溝一扁擔(dān)挑起三代人散文05-16

        我們一代又一代作文02-28

        以茶代酒的典故,以茶代酒的歷史典故01-2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