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味抒情散文
記得兒時,媽媽煮蓮子湯給我喝,我總是趁她不注意就把蓮心給吐了。現在回想起來,那苦只是味蕾上的直覺。
中學時代讀到元好問的《摸魚兒》:“問蓮根,絲有幾許,蓮心知為誰苦?”,瞬時就被它的苦味吸引了。詞也是有味道的,可是這幾句味道太真切,以至于念在我口中,苦味也能彌漫開來。讀了這首詞以后,再看到蓮心,自然而然地就會從心里生出苦意,然后帶著情緒無限倍地濃縮,繼而成為長時記憶沉入我的潛意識里。
再想起這首詞是在近日的某個清晨,早起的晨光透過公司里的出線塔照進我眼里。身前,是一大片暖暖的金色碰撞上公司清新的藍色調,冷與暖的融合絲毫不生硬,而是如此和諧。多么美好的清晨,只在一個深呼吸的瞬間,我瞥見景觀池里那幾朵透白的睡蓮,花瓣都已綻放至極致。雖然同樣有著不染纖塵的高雅,卻還是與蓮不同,它晨啟暮合輕浮于水面,有蕊無心,有根無絲,相比于蓮那與生俱來的苦意,睡蓮更顯怡然?晌疫是喜歡蓮更甚一些,它亭亭凈植,不蔓不枝,戒香隨風而散。它將從淤泥里掙脫而出的一切歷練沉淀為蓮心那份苦澀,留出一份清香逸遠的模樣憑人遠觀近玩。于我眼里,它的苦意最美,空靈無物的美,堅韌而內斂。
也許對于苦的偏愛和欣賞與從小父母常常告誡我的一句話有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長大以后,媽媽也多次提及在我出生之時,酸、甜、苦、咸四味中,他們最先給我品嘗的就是黃連湯的苦味,而把白糖水留在最后。因為只有這樣,才更能領悟到甜的可貴,那種強烈的味覺刺激和對比也才會更加深刻。如此想來,魯迅先生也曾在某篇文章中提到過這個風俗,并大加賞。
我常自言自語“怕苦卻喜歡喝蓮心茶”,這其實是不矛盾的。前者的`苦是對于生活的感觸和心懼,是思想上的畏懼。而蓮心茶的苦味每每品嘗都是一種自我激勵,讓我更有力量去面對一些傷痛,甚至化解前者的苦意。
在辛辣麻澀等衍生味覺的背后其實都對應著我們對生活的感知,與蓮將蓮心深藏相同,人則是將歲月積淀、人世沉浮的鉛華及那些大美、大悲、大愛埋藏在心靈最深處,與歲月共老。
【知味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時光知味抒情散文12-11
知味隨筆06-13
時光知味的散文04-03
時光知味散文04-03
歲月知味散文06-05
歲月知味散文12-11
時光知味作文01-10
知味歲月經典散文10-24
汪曾祺《知味集》后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