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贈汪倫古詩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于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于贈汪倫古詩相關知識,僅供參考。

        贈汪倫古詩1

          唐朝的汪倫喜歡到處結交好友,人也豪爽、大氣。

          他聽說詩人李白很有名,就想和他交朋友,可是汪倫只是一個無名小輩,怎樣才能結交李白這個大詩人呢?后來,他得知李白喜歡美景和美酒便給李白寫了封信。

          信上這樣寫道:李先生喜歡美景嗎?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美酒嗎?我這里有萬家酒店。

          李白收到信后立刻動身來到這里,見到汪倫后,汪倫對他說:“這里并沒有十里桃花,而是有一個方圓十里的桃花潭;這里也沒有萬家酒店,只是這里有一家酒店的老板姓萬。”李白聽了先是一愣,然后說道:“佩服,佩服!”

          李白在汪倫家玩得非常舒服,因為汪倫的房屋周圍山清水秀,景色很美,李白每天都在汪倫家吃佳肴,賞美景,飲美酒,過得逍遙自在。

          一轉眼,李白要離開了,汪倫就準備了不少禮物送給李白。李白乘坐的船就要開動了,只聽見岸上有人踏著步子唱歌,李白回頭一看,原來是汪倫帶著村民在岸上踏歌為他送行。李白十分感動,拿出筆墨,揮筆寫下了“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一千古名篇。

        贈汪倫古詩2

          贈汪倫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李白乘船將要遠行,忽然聽見岸上人們行走的腳步聲,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注釋

          汪倫:李白在桃花潭結識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這首就是贈給他的。

          踏歌: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

          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涇縣西南。

          《贈汪倫》鑒賞一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游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仿佛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吧钋С摺奔让枥L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保ā短圃妱e裁》)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后人贊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后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于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游訪問的遺跡,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這首詩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

          另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焙笕藧塾美畎椎脑捲u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有一種不期而然之妙!翱此茖こW钇驷取保^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于白?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卑住岸肪圃姲倨,一生喜好游覽名山大川。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請他去涇縣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汪倫是涇縣的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于是李白問桃園酒家在什么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留數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來為李白送行的情景。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贊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前兩句敘事!袄畎壮酥蹖⒂小,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從詩中分析,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

        贈汪倫古詩3

          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贈汪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11冊)是一首贊美友誼的歌。

          這首詩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寫成的呢?

          原來,李白在宣城謝眺樓上飲酒賦詩時,意想不到地收到一封來信,拆開一看,是汪倫寫給他的。汪倫是離宣城不遠的涇川的一位豪士,為人熱情好客,聽說李白來到宣城游玩,便熱情地向李白發出邀請。李白為了不讓汪倫失望,決定第二天赴約。

          第二天早晨,汪倫帶著村民來到村頭相迎。兩人雖不相識,但一見面,就好像故友相逢,非常親密。汪倫特地釀制了美酒,迎接李白的到來,并陪詩人觀賞了當地風景勝地———桃花潭。李白一邊游玩,一邊贊賞皖南山區迷人的風光。這次偶然的機會,使兩人之間結下深厚的友誼。

          幾天后,李白將要乘船離開涇川。臨別時汪倫又和村民們前來相送,那場面十分感人。熱情好客的村民一邊走,一邊用腳踏地打著節拍,唱著當地的歌謠。李白看到此情此景,感慨萬分,便當場吟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盡,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既表達了兩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又描寫了唐代人民大眾對詩人的尊敬,《贈汪倫》也成為千古流傳的名詩。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