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是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中的一首詩,是我國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其中要重點品味詩中“芙蓉”這一中心意象對整個詩歌意境的生成和情感表達的作用。下面為大家分享了這篇涉江采芙蓉教案,僅供大家參考。

        涉江采芙蓉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 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多角度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2)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

         。2) 樹立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尤其是其中的愛情觀和苦難觀。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這條有著五千年歷史浩蕩詩歌長河中,既有像唐詩這樣的波瀾壯闊的河段,也有像宋詞這樣的風光萬千的河段,然而在它的上游有一條美麗而清澈的小溪,她雖然流量不大,卻永遠散發著雋秀奪目的光輝,她就是——《古詩十九首》。

          我們剛才欣賞的這首歌就是根據《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改編而成的。請同學們翻開課本26頁,我們來學習《涉江采芙蓉》。(板書)(幻燈片1)二、 文學常識介紹

          大家看一下課下注釋,《涉江采芙蓉》選自哪部作品?

          幻燈片2:介紹內容及藝術表現手法。

          幻燈片3:對其評價。

          三、誦讀品味(幻燈片4)

          1、咱們學習詩文,“多讀”是非常重要的,朗讀能發展你的思維,激發你的情感,加深理解。那么首先我們齊讀一遍這首古詩。(讀后正音)

          2、我們聽一遍朗誦錄音,初步品味本詩語言和思想感情。(評價錄音。要咬字清晰。速度宜慢不宜快。)

          3、個人自由誦讀,并讀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4、點名感情朗讀。

          5、請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自主整體感知 :

          1、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幻燈片5)

          明確:詩歌的兩種可能:你可以把抒情主人公想象成異地他鄉,吟哦著鄉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閨中懷人的思婦。

          (板書)一是游人思鄉懷人。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對仕宦與富貴的追求,以及那個時代文人士子所共有的建功立業的理想,把他們從故鄉、親人的懷抱中拉了出來,使他們踏上了漫長的、前途未卜的征程。志在四方的男人就像是一只候鳥,不停地飛翔就是他們的命運,家當然是溫暖的窠巢,但歸期不能由他們的意志所左右。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忽然意識到自己形孤影單,欲贈無人,不禁觸發了思念故鄉、親人的痛苦。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游子的形象從詩中站了起來。這個很好理解。(幻燈片6)

          二是女子思夫。(幻燈片7)

          【理由】

          1、采蓮是江南的舊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這樣的描繪“采蓮的是年少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往往暗關著“夫容”;隨水而居不伴妾身,獨飄搖于江心活水之上。

          3、另外,所思在“遠道”,離舊鄉而走遠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們就可以由此推想說話人應是女子。

          下面咱們就從女子為抒情主人公的角度鑒賞一下這首古詩。

          五、合作鑒賞

          中央電視臺有“電視散文”,需要用很多場景、畫面來處理情節和情感。如果將這首《涉江采芙蓉》改編成“電視詩”,你打算設置哪些場景,怎樣處理畫面呢?下面咱們就先在大腦里一起來嘗試一下“情景再現”!扒榫霸佻F”就是用詩歌提供的材料為原型, 通過合理的想像和聯想進行再創造,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景物等在腦海里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并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情緒等感受。

          現在我就為同學們再現一下前兩句的情景,算是拋磚引玉了。由于周圍環境中的色彩、聲音、事物極容易限制大家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所以我要求大家都閉目凝神,用你的大腦去看,發揮你的想象力,在腦海里再現詩中情境。

          1、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設想】(幻燈片8,閉眼想象,畫面)正值盛夏,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那潭中的荷啊,一朵朵開得嫵媚。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的湖澤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開始了,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呢!采摘幾枝嬌嫩可愛的蓮花,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這正是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讓人心醉。在這如畫的風景里,倘若你傾耳細聽,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嬉戲、歡笑聲呢。(你看到芙蓉朵朵,蓮葉田田了嗎?你聽到姑娘們的嬉笑聲了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熱鬧。其實對于一二兩句,你能體會出這樣的氛圍就足夠了。)

          ◆那么,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一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它寄托了什么呢?(幻燈片9)

          明確:鮮花香草嬌嫩美麗,同時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熱烈的愛情。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自然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庭中有奇樹》一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幻燈片10)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在傳統文化中,不送金銀,而以花草贈親朋,既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而美好的,F實生活中母親節送康乃馨,也是同樣的道理。

          學生分組描繪其他的三句。

          2、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幻燈片11)

          【設想】剛才那一幕美好歡樂的采蓮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緩慢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然獨立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鬧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顏啊。哎!我徒然采摘了這美好的芙蓉,而你啊,卻遠在天涯,此刻我又能如何遙寄相思呢?

          ◆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的作用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這一聲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采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法實現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這一句自問自答可以看出來主人公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

          注意這里的詩歌表達手法: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處境,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使哀之更哀(寫作)。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幻燈片12)

          【設想】這時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仿佛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遠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是多么希望能夠望見故鄉的山水、望見那蓮花映照下的妻子!可是,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云!

          “舊鄉”是遙遠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長曲折的,這兩句詩把游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而含蓄。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大家注意這兩句在寫法上,采用了“對寫法”的“懸想”方式!皩懛ā庇种^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簡單的說,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說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說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說是對方難以割舍……

         。ɑ脽羝13)例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第一句寫客中度節,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這樣一個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鄲的客店里碰上這個佳節,將怎樣過法呢?第二句,就寫他在客店里過節!氨ァ倍,活畫出枯坐的神態!盁羟啊倍郑群嫒经h境。一個“伴”字,把“身”與“影”聯系起來,形單影只。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就在于: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于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里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么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覺到那種情感。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設想】此時的畫面上,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是密密荷葉、紅艷荷花,映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樣孤獨而凄清;另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現著悵然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回眸之間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兩人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在這樣的靜寂與蒼茫之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悲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來自這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的內心深處!心心相印卻遠隔萬里,唯有在憂傷中度過本應美好的年華,終此一生了。

          ◆(幻燈片14)這最后兩句,除了表達黯然痛苦的心情,我們還能體會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情感,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這個游子也絕不同于《氓》中始亂終棄的薄情人。

          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這首詩抒寫的思念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于采取了以樂襯哀、對寫法等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曲折奔流,終于匯成了喧囂的急瀑,最后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響,感情濃烈而深沉。

          其實我一直覺得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中含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種“不可言傳”的味道,是老師用再豐富的語言也無法傳達給你的,刻意的翻譯更不可能表現出來。就像是《小雅·采薇》的末段,那種“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凄涼,必須要你自己不斷的去誦讀,去聯想,去體悟,才能感受出其中的“妙不可言”來。

        涉江采芙蓉教案2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 識記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背誦全詩。

          2、能力方面

          (1)領會詩歌的思想內涵。

          (2)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通過意象來賞析詩歌的能力。

         。4)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

          3、情感方面

          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淀人文素養。

          2學情分析

          經過前面必修一以及必修二部分古詩歌的學習,學生們已經對古詩歌的發展和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些誦讀古詩歌的方法和鑒賞詩歌意境、領會詩人情感的方法,本節課所設置的相關問題,既屬于他們的能力能解決的范圍之內,又能起到將前面所學習過的內容加以鞏固、深化的作用。

          3重點難點

          重點:(1)詩歌的朗讀;(2)詩歌的賞析;(3)詩歌的表現手法

          難點:通過抓住意象來賞析詩歌。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涉江采芙蓉教案3

          1.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明確:游子思鄉之情。

          2.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中國人民非常早對于自然就有非常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3.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這對全詩意境的營造有什么作用?

          明確: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視“荷”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潔的品質。這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4.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5.采摘花草送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常有出現,F實生活中情人節送玫瑰,母親節送康乃馨。采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這芙蓉沒有送出去了沒有?沒有。文章中作者自問自答可以看出來作者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

          6.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7.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明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8.五、六句既有人物動作描寫,也有心理刻畫,其中“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非常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9.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想愛卻不能相守,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這種分離是不同與秦觀的《鵲橋仙》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個是永久的分離,一個是讓人產生距離產生美。

          10.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