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rp id="zsypk"></rp>

      2. 春日古詩

        《春日》這首七言律詩是宋代的朱熹所作。這首詩表面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則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了一些優(yōu)秀的春日古詩相關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春日古詩1

          絲絲楊柳風,點點梨花雨。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春事成虛,無奈春歸去。春歸何太速,試問東君⑴,誰肯與鶯花做主⑵?

          【注釋】

         、艝|君:傳說中的司春之神。

         、弃L花:鶯啼花開,泛指春天景物。

          【譯文】

          楊柳在絲絲微風中飄蕩,梨花在點點細雨中展放。點隨著花瓣飄落,柳條在風中顯得格外疏朗。春天過去了,誰也沒有辦法把春天留住。春天為什么走得這樣快?請問司春的東君,誰能保護大好春光為鶯花作主。

          【鑒賞】

          這是劉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別》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譽。賈仲明《錄鬼簿續(xù)編》說它語極俊麗,舉世歌之。

          這首曲子的曲辭確實是語極俊麗。開頭四句,作者扣住題中的春日,用工細綺麗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形象生動的春景圖。風襯楊柳,顯楊柳更風流;雨襯梨花,顯梨花更圣潔。楊柳隨風,梨花帶雨,風與楊柳,雨與梨花,皆互為映襯,相得益彰。風乃絲絲風,雨乃點點雨,絲絲、點點兩個疊詞,把春天特有的輕柔、甜美的韻味盡情透出;同時也隱含著柳搖若風,花落如雨的比喻。這四句對仗工整,實際上是以入曲,借對仗藝術而使這幅春景圖形象更鮮明,色調更和諧。雨隨花瓣落,風趁柳條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為雨打,更因為風吹;柳條稀疏,因為風拂,也因為雨洗;淞,也透露出隱隱的哀愁。這種情緒,在春事成虛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現。梨花瓣落,春將歸去,故云春事成虛。這里的無奈春歸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將遠去的人;同樣,春日何太速一語,既是對匆匆而盡的春的質問,也是對匆匆離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試問東君:誰肯與鶯花做主,便由怨而轉為幽憤了,亦暗扣了題旨送別。全曲先寫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春日古詩2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古詩注釋]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今山東省泗水縣。

          4. 等閑:平常、輕易!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面:以“東風”代表春天,指春天的面貌。

          [古詩翻譯]

          良辰探尋美景在泗水之濱,無限的風光景物煥然一新。輕易便能識得東風的妖面,滿眼的萬紫千紅都是芳春 。

          [賞析]

          我選擇了一個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觀花賞草來到泗水邊,只見無邊無際的風光景物一時間都換了新顏。隨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東風的面貌,東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般羲疄I”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耙粫r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暗乳e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作者介紹]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漢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間為福建政和縣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歲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歲[紹興十八年(1148)]時,以建陽籍參加鄉(xiāng)試、貢試。榮登進士榜。歷仕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獄公事、秘閣修撰等職。后由趙汝愚推薦升任煥章閣侍制、侍講。慶元三年(1197),韓侂胄擅權,排斥趙汝愚,朱熹也被革職回家,慶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詔賜遺表恩澤,謚曰文,尋贈中大夫,特贈寶謨閣直學士。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贈太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公。是程朱學派的主要代表,詩作有《觀書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詩作

          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春日古詩3

          亂后春日途經野塘

          韓偓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裴回。

          船沖水鳥飛還住, 袖拂楊花去卻來。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1.詩歌的頷聯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社會觀實?(5分)

          2、結合詩歌簡要概括詩歌表達的主題(6分)

          參考答案

          1.以樂景寫哀情(對比、反襯)的手法。頷聯描寫了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而實際上是通過對環(huán)境死寂狀態(tài)的描寫,側面呈現戰(zhàn)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詩句并用水鳥的飛還住和楊花的去卻來表現詩人的悲怨憂慮。

          2.詩歌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象,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難的現實,揭露了戰(zhàn)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赤地千里的凄涼景像,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唐末動亂和人民陷于深重災難的現實,揭露了戰(zhàn)爭的罪惡,透露出人生如夢的感嘆。

          世亂他鄉(xiāng)見落梅,野塘晴暖獨徘徊。詩一開頭,便點明了世亂這樣一個大的背景。見落梅而人在他鄉(xiāng),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家鄉(xiāng)的梅花。南方他鄉(xiāng)的梅花已落,而遠在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韓偓為京兆萬年人)梅花恐怕剛剛綻放吧。由此又想到故鄉(xiāng)是否依舊,親人們是否還都平安。然而,這一切卻無從得知。此時詩人在這荒涼的野塘之畔獨自徘徊。接下來二句船沖水鳥飛還住,袖拂楊花去卻來雖是寫眼前野渡無人、花鳥自得的悠然景色,實際上卻通過環(huán)境的死寂,側面地呈現出戰(zhàn)亂所造成的百姓流離,人口銳減的現實。飛還住、去卻來又恰恰代表著詩人的悲怨憂慮,表現了剪不斷、理還亂,揮之不去,拂之還來的煩惱思緒。

          季重舊游多喪逝,子山新賦極悲哀。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的痛苦境遇。季重是三國時代吳質的字。他和曹丕、曹植兄弟以及徐干、陳琳、應玚、劉楨等人交誼很深。徐干等四人均于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死于瘟疫。曹丕后來在給吳質的信中提到此事,表示痛心。子山是庾信的字,他出使西魏,被迫留仕北朝。曾作《哀江南賦》來抒發(fā)國破家亡之感,極為感人。賦序說:不無危苦之詞,惟以悲切為主。詩人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說舊游之處許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來所作詩文極盡悲哀。這兩句,用典極為貼切、恰當,從大的社會歷史背景,到具體的感情脈絡,典故與現實都息息相關。因而,不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豐富了語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朝市,朝廷與市肆。陵谷高岸、深谷。劫灰佛家用語。佛教認為,天地經過一段時間,劫火延燒,萬物都變成灰燼,然后再從頭開始,謂之一劫。據傳,漢武帝開掘昆明池,在池底發(fā)現許多黑灰。到東漢明帝時,胡僧竺法蘭來中國,說: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這二句是說:我親身經歷了戰(zhàn)亂眼看著繁華的都市化為灰燼,夷為荒涼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確是劫灰,天地確是由成而毀。從眼看到始信,不僅說明了變遷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其中蘊藏著人生如夢的深切悲傷和無力回天的哀訴。有著痛定思痛的徹骨之恨。語雖淡,但情至深。

          這首詩在藝術上最大的特點,是情感脈絡清晰、連貫,節(jié)奏性很強,使聲音韻律與心緒的律動和諧統一。首聯是引子,觸景生情;頷聯主要表達一種情緒,創(chuàng)造出濃郁的悲愴氣氛。頸聯直切主題,鏤刻入骨,鮮明而深沉。尾聯寫所思所悟,言有盡而味無窮。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7_欧美色欲色综合色欲久久_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_91热久久免费频精品无码
          1. <rp id="zsyp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