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屬于《考試手冊》內容的,用各級數字符號表示,屬于考試知識范圍的用“*”開頭,屬于答題思路流程的用“①②……”表示,注意事項和原則用“”開頭,作文部分另用合適的符號表示。
一、識記與理解
1、識記課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與課文相關的文學和文化常識
《基本要求》羅列的內容和詩詞曲相關知識(體裁和題材、各種術語)
2、理解詞語、句子在文中的含義
(1)字詞的含義:
不能只寫字典意,答案應該是僅在本文成立的
不能只考慮語境義,答案應該是在本義的基礎上引申出的語境義
詞性不能產生偏差,名詞的含義是名詞或對于事件和事物的描述;動詞的含義是動詞或對于行為動作的描述;形容詞的含義是形容詞,或對于狀態(tài)的描述
(2)句子的含義
①找出句中哪些詞語有特殊含義特殊指代義,還原其本義
②連綴成句,保持通順
3、理解語法、修辭現象在表達文章內容上的作用
(1)語法
* 詞性、單句的成分(主、謂、賓、(定)、[狀]、<補>)、復句的關系
目前考察較多者為成分的倒裝和關聯詞地選擇
(2)修辭(詳見9)
① 修辭的一般作用(參見《基本要求》或學校學程)
② 概述文句內容(詳見11概括段落大意)
③ 思想、情感、藝術形象
4、理解常見文言實詞的意義,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虛詞的選擇必須做對,注意先考慮詞性,然后翻譯字義,連詞考慮所表現的邏輯關系,助詞考慮語法和語氣意義,不要簡單翻譯為“來”、“呢”等。
理清各種虛詞的作用,不要簡單依賴所謂的“語感”來選擇。
5、理解常見的文言詞法和句式
* 詞法:詞性的變化、使動意動、通假、單音字的連用等
* 句式:四種句式、幾種固定搭配(參見附件(一))
6、用現代漢語翻譯文言句子
在保證句子通順、邏輯無誤的前提
推敲字詞,落實每一個字
直譯為主,意譯在高考中不多見
7、默寫古詩文中的名句名篇
* 以課本有明確要求的為主
二、分析與綜合
8、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明確答案應該用何種表達方式
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條件
仔細審題,確定是否需要在篩選整合之后進行適當推理
9、分析詞、句、段在文中的作用
① 結構角度考慮:總起、總結、線索、引論、過渡、呼應、點題、點明中心、升華主題、鋪墊、補充(或辨證補充)、留白、設置懸念、奠定全文情感基調、體現作者思路的躍遷(其中點題最容易被忽略)
② 文體作用
* 體現文體要素,常見的有:
記敘文:指明時間地點人物、交代起因經過結果
議論文:指明論題或文章討論的對象,點明論點,銜接論證過程,作為各種論據
說明文:指明說明對象,展現說明順序
小說:點明自然、社會背景,交代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 體現文體特點
體現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體現詩歌字句的錘煉
體現小說、戲劇的語言符合人物性格
③ 表現手法及其一般作用(附“角度”問題)
* 各類修辭(見《基本要求》)
* 四對關系:情景、動靜、虛實、曲直
* 其他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起興、托物言志、借古諷今、托史明志、調動讀者多種感官多角度地描寫、依照空間或時間的變化、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象征、卒章顯志等
“角度”的問題這兩年考得比較多,這個詞語本身就可以有多種理解,目前看來,主要有兩種內涵,讀者分析的角度和作者觀察、寫作的角度。前者可參見10,后者變化萬端,無可歸納,但是最古老最常見的是以下三種:
時空角度的變化
感官角度的變化
人稱的變化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于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親切,便于與讀者溝通,交流,打動人心,還能起到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
④ 內容大意概括(見11)
⑤ 思想、情感和藝術形象的特點(通常須要確定文章段落的中心,參見附件(八))
10、分析作品的思路、結構、寫作特點
(1)分析思路
① 分層并概述每層內容(方法參見考試內容11)
② 指出層次間的關系
* 結構關系(總分、對照、層進、并列)
* 邏輯關系(比如時空的轉換,上文是因下文是果,上文提出問題,下文給出答案,由抽象到具體等)
* 修辭關系(比如上下文形成對比,上文是喻體,下文揭示本體等)
③ 指出各層次的寫作視角(這里的視角是作者的議論、描寫等表達的角度,不是讀者分析鑒賞的角度,兩者有聯系有區(qū)別)
(2)分析結構
* 四種基本結構--總分、對照、層進、并列
(3)分析寫作特點
① 從形式角度來討論
* 從語言的運用角度(本節(jié)所說的“角度”是指讀者分析的角度)
(a) 遣詞造句
* 整句和散句或兩者的結合(整句--運用排比、對偶、反復的句子,效果是節(jié)奏感強烈,富有音韻美,氣勢強烈,感情充沛,酣暢淋漓;散句--除整句外就是散句,效果是節(jié)奏明快,錯落有致,靈活多變)
* 長句和短句或兩者的結合(長句--定語狀語等修飾語多,效果是表意充分,內容豐富,節(jié)奏綿密悠長;短句--修飾語少,效果是鏗鏘有力,節(jié)奏感強)
* 停頓(基本作用是強調,有時也帶有情感的跳躍、甚至語氣的哽咽)
* 倒裝(基本作用是強調)
* 煉字(效果是用詞精煉,概述某一字所體現的內容,思想和情感,可參見測量目標13)
(b)修辭手法及其一般作用(注重修辭的語言效果,比如,比喻則是使語言富有形象性)
(c)語言風格
* 作品本身的語言風格:豪放和婉約、樸素和絢麗、莊重和詼諧、簡潔和繁復、含蓄和明快
* 特定文體的語言風格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自由、靈活、多變
小說和戲。赫Z言切合人物身份,體現人物性格
詩歌:語言凝練,講究煉字、講究音樂美、音韻美
雜文:準確、嚴密、具有形象特點
科學小品:準確、嚴密、注重關聯詞和限制性詞語的使用、注重語言順序
* 從表達方式角度
(a)敘述
敘述的順序(時空順序為主)、線索
敘述方法:順序、倒敘(設置了懸念,引人入勝)、插敘
(b)描寫
描寫方法: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如果按照描寫對象區(qū)分,則有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四者兩兩結合,分析如下:
正面的人物描寫:肖像、動作、心理、語言、細節(jié)(今年流行考細節(jié)和心理)
側面的人物描寫:他人的直接評價(找關鍵詞)、環(huán)境景物的襯托
正面的景物描寫和側面的景物描寫見下
(附)環(huán)境描寫的特殊作用
結構上的作用:點題、作為線索(串聯情節(ji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呼應等
文體作用:點明時間、地點、自然歷史社會背景等
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渲染氣氛,為上下文做鋪墊(較多見)
烘托人物的心理,表現人物的性格,塑造藝術形象
展現作品的社會價值
(c)說明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分類別、作比較、引用、打比方
(d)議論
論證方法:例證法、引證法、比喻論證、對比論證、類比論證、因果論證
(e)抒情
抒情方法:直接、間接
(f)多種表達方式結合:夾敘夾議、敘議結合、借事說理、寄情于理等
* 從行文結構和謀篇布局角度
最常見:點題、呼應、線索(貫穿全文,構思縝密,結構完整)、過渡
其他:順序、伏筆、詳略設置(詳見本測量目標②內容角度)、懸念留白等
* 從表現手法角度(見測量目標9)
② 從內容的角度
* 立意角度 立意正確、深刻、新穎
* 選材和剪裁
選材,圍繞中心,突出典型(藝術形象)
剪裁,詳略得當(通常要概述內容),有利于突出中心
* 取題藝術(通常按照9思路分析,應注意文中與題目相呼應的詞句)
11、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寫作意圖。
* 概括段落大意
① 首先判斷概括對象的表達方式
② 不同的表達方式,概述的措辭不同,但是總體上來說都是“動詞+從句”的形式,具體如下:
(a)表達方式為記敘,概述的結果可表述為“敘述了(回憶了)+特點+事件”
這里應該注意,事件的主語一般應該與段落的主體一致,在“事件”中,可以根據需要加入時間地點等因素。
(b)表達方式為描寫,概述的結果可表述為“描寫了+特點+對象”或者“營造了(渲染了)+特點+氣氛(氛圍),為下文的……做鋪墊”
描寫的概括,千萬不要忽視“對象”的判斷,常見的描寫對象除了具體的人、物外,還可能描寫某一種環(huán)境和氛圍。
(c)表達方式為說明,概述的結果可表述為“介紹了+特點+對象”
以上三個“特點”,須要結合文章內容選擇詞語,形容詞用得較多,但也有例外。此外,近年來高考和模擬考還比較流行借助文章中已有的一些“關鍵詞”來作為特點。
(d)表達方式為議論,概述的結果可表述為“闡述了+論點”,“討論了+論題”
到底是寫論題還是論點,要根據題目來分析,有時借助卷面空格的長短也能獲得直觀的判斷。
如果一個段落中有兩種或以上的表達方式,那么就應該根據表達方式的不同來分層,概括完成后,相應的也應該有兩句或更多的句子。
* 概括全文主旨
一般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情感,一些文體會有復合式的主題,要注意分層理清。
技術上應該重視文章的議論和抒情部分,注意確定中心句。
* 揭示寫作意圖
(a)議論類文章的基本寫作意圖是證明中心論點
(b)敘述描寫類文章的基本寫作意圖是抒發(fā)情感、塑造藝術形象或表現景物
(c)贊美或者批判
(d)告誡或者勸勉
(e)表面化的寫作意圖
12、根據文章內容,進行推斷、想象和探究
*推斷想象
① 首先判斷應該用何種表達方式
② 結合文章內容,例證必須確實可考,表述簡潔
*探究
目前“探求”還是一個很不明確的測量目標,各區(qū)對此都有所研究,體現為各種命題思路,總括如下:
(a)往往結合課內篇目或課外閱讀經歷(如長寧區(qū)二模第12題,然而在《考試手冊》上給出的例題是沒有這個要求的),就測量目標的表述來看,“探究”是與“推斷、想象”而非“積累”并列,本人感覺應該還是以卷面文本內容為主要研究對象。
(b)往往要求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如徐匯二模第6題),目前這是命題的主流方向,可用以分析的角度可參見10。
三、鑒賞與評價
13、賞析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
參見測量目標9,此測量目標尤其應該注意結構上的效果,最常見者為呼應和點題
通常應該先闡釋這個詞語本身的意思
14、鑒賞作品的藝術形象、表現手法和語言風格
(1)藝術形象
① 指出描寫方法
正面描寫,包括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等,這些描寫還可以用各種表現手法來實現。
側面描寫,目前考得最多得是他人的評價,與他人對比,和環(huán)境的烘托,前者需要有確定“關鍵詞”的技術參見下條,后者可參見測量目標10“環(huán)境描寫的特殊作用”。
② 概括故事情節(jié)(情節(jié)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尾聲)、指出直接體現人物形象特點的關鍵詞(這是近年比較常見的考試要求)
③ 概括藝術形象的特點(通常是人物性格)
④ 藝術形象的社會代表性(這一形象代表了哪個社會階層)
⑤ 辯證評價(進步性、局限性、對現在的借鑒價值)
(2)表現手法(參見測量目標9)
(3)語言風格(參見測量目標10)
除了測量目標10已有的外,還有
清新--語言淺近而有新意
凝練--主要體現在煉字(參見測量目標10)
晦澀--艱深冷僻難以讀懂(從未考過)
15、評價作品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① 先指出作品的思想,然后辯證評價(指出其時代進步性和局限性)
② 參見測量目標10的“內容”、“形式”兩個角度進行評價
無論是鑒賞還是評價題,都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必須有論點,論點以總起或總結的形式出現,即答案中至少應該有一句是鑒賞性質的議論。(如,煉字時的“巧妙精煉”,整句的“絢麗華美,有節(jié)奏感,情感豐富”,倒裝句式的“強調突出”,比喻擬人的“抽象的對象具體化形象化人格化”等)
緊扣題目的提示,找出關鍵詞,判斷對應的測量目標,必要時抄寫題干或原文(比如要求針對細節(jié)描寫進行鑒賞,那么就應該抄出文中相應的文字)
詩歌鑒賞題中,應該對應詩句必須復述和概述相結合,非詩歌鑒賞題,也應注意復述甚至抄錄題目針對的文本內容
鑒賞評價的基本框架
三個原則
五個環(huán)節(jié)(參見測量目標9)
4+2個切入點
一個閱讀技巧
四、表達應用
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常用的應用文。
16、審題立意
16.1準確把握題意
16.2主旨明確,思想健康,感情真實
* 材料的把握和運用
參見附件(二)
審題立意
(1)材料作文(有議論部分)
① 分層,確定議論部分
② 明確中心句(參見附件(七))
③ 明確關鍵詞(如有,關鍵詞包括:明確指出議論對象和論題的詞、明確指出“應當如何做”、“價值何在”的詞、起到關鍵修飾限定作用的詞、關聯詞)
④ 材料如果有特殊含義或指代義的短語,必須還原其本體,并在文中盡早點明(本體的選擇必須置于整個材料的語境關系中思考)
⑤ 結合材料的描寫和敘述部分,選擇社會問題、哲學問題或兩者結合為主要方向,提出習作的中心論點
(2)材料作文(無議論部分)
① 確定行為主體對象(故事的主角)
② 歸納主體對象行為的價值內涵(他的做法體現了怎樣的處事原則,價值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等,如果系錯誤做法,則分析其錯誤,通過辯證法來反推正確的做法)
③材料如果有特殊含義或指代義的短語,必須還原其本體,并在文中盡早點明(本體的選擇必須置于整個材料的語境關系中思考)
④從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中選擇一個(或兩者兼顧也可)作為立論的方向來確定習作的中心論點
(3)命題(半命題)作文
① 歸類:題目是論點、題目是論題、題目是思考的情景
② 判斷短語構成,明確關鍵詞
并列短語,關鍵詞為中間的連詞,重在討論兩者的關系,通常是一種辯證統(tǒng)一的矛盾關系。
偏正短語,關鍵詞是修飾語,文章應該在抓住中心論題的情況下,思考如何表現修飾語。
帶有動詞的短語,關鍵詞就是動詞,文章一般應該以這個動詞的意義和價值為中心論題。
③ 明確特殊含義和特殊指代義的本義
④ 從哲學或社會的方面(或兼顧兩者)確定中心論點
16、3選材恰當、內容充實
* 論據的要求
真實、可考證、簡潔
有必要的分析,能夠與論點相結合
特例和泛例(社會現象)相結合
以課內課文作為論據的主要來源
如果有一個以上的例證,盡可能寫成排比形式
多種論證方法相結合
16、4力求有新意(結合社會現實、立意體現個人經歷、從自身視角觀察社會歷史,但切記學生化和幼稚化)
17、結構布局
17.1結構完整,布局合理
17.2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 總分形式
①引論
概述材料內容
引出中心論點
必要時,對于議論對象進行定義
②本論
提出分論點(分論點的實質在于從不同角度回答中心論點為什么是正確的,解釋“我的觀點對嗎?”,分論點請不要寫在他處)
論據(論據組)
針對議論的分析(就事論事)
小結(呼應材料,在此基礎上可以提出分論點提出的角度)
③結論
辯證補充(解釋“我的觀點還有什么可以補充嗎?”--目前較重視)
方法的討論(回答,如果我的觀點是對的,那么如何實現它)
*“辯證”形式
結構方式同上
分論點第一、第二從辯證的兩方面討論矛盾對立體的價值所在
總結部分提出中心論點,討論矛盾的統(tǒng)一(不能略寫)
實現兩者的統(tǒng)一可以用以下方法
a) 比喻法,設置比喻,形象地表現矛盾雙方地辯證關系
b) 兩地法,在不同的情形按照不同的原則辦事
c) 互相價值法,矛盾雙方互相支持
d) 轉換法,矛盾雙方呈現統(tǒng)一運動,互相轉換
* 雜文形式
①引論--提出問題
概述材料內容
引出第一分論點--社會問題之所在(必須由明確的中心句來指明問題所在)
過渡句
②本論--分析問題
分析問題的原因,每個原因一段話,每段話必須有中心句
分析角度可以從經濟原因、基本國情、歷史傳統(tǒng)、人性本質等社會心理方面
過渡句
③結論
提出中心論點: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什么樣的(這一部分不宜略寫,建議使用例證法來詳細闡述)
18、語言表達
18.1、語言通順、準確,生動、得體。
不能有偏激的議論
至少保證關鍵語句要再三推敲
18.2、合理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18.3、書寫規(guī)范,標點符號使用正確。
黑色水筆書寫,不得出格,點號不能放在行首
附件(一)固定搭配例句
附件(二)作文注意事項
作文的禁忌
1. 遺漏或隨意更換、添加關鍵詞(參見16.2)
2. 不明確喻體的本體
3. 論據缺乏分析,不能與論點結合
4. 論據太長不夠簡潔
5. 沒有兼顧他人的觀點,唯我獨尊(不解釋“我的觀點對嗎?”)
6. 一家獨大,文末沒有補充的(不回答“我的觀點還有什么可以補充嗎?”)
7. 不呼應材料,將材料恝置不顧的
8. 開篇的論點生搬硬套,不是通過合理的引論而得
9. 開篇過于注重文采
10. 論點或議論語言偏激的
11. 過分強調自己是學生(總愛寫學校內故事,總愛寫“我學過一篇課文”一類的句子)
12. 過度使用第二人稱
13. 輕易使用對照式結構
材料的作用
1. 材料是而且必須是引論
2. 中心論點必須由材料引發(fā),分論點也可由材料引發(fā)
3. 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定了論證結構和主要論證方法
4. 材料是全文的線索
5. 材料是每一個論證環(huán)節(jié)的小結時的必要元素
6. 材料是全文的情感基調
7. 材料是全文的議論背景
8. 材料有時決定了全文的是非觀、價值觀
9. 材料是全文總結時的必要元素
作文的小技巧
1. 正面定義,正面立意,正面論證
2. 多種論證方法相結合,全文至少用一次比喻論證(比如,以材料為喻體)
3. 用考前一兩天的新聞事件作為論據
4. 至少論點和分論點要做到字斟句酌
5. 過渡句單獨一段
6. 作文標題寫論題不寫論點
附件(三)古文高頻詞匯整理
附件(四)高中課文分類整理
附件(五)高中課內虛詞覆蓋訓練
附件(六)作文技術和作文結構范例
附件(七)中心句的判斷和表述技巧
附件(八)常見的議論套路
以上材料如有需要,請向徐驥老師領取
徐驥
[2015年各考試內容基本思路 高考復習指導(高三)]相關文章:
2.高三高考動員演講稿
3.高三高考勵志口號
7.對高三高考的祝福語
10.高三勵志高考百天經典句子